1958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稷山县的农村卫生保健网
  中共山西省稷山县委第一书记 仪耀文
1956年春天,山西稷山县在全面实现了高级合作化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一套与生产相适应的卫生保健网,使全县卫生运动在宣传教育、组织领导以及医疗防预工作方面逐步走向经常化和制度化。
农村卫生保健网,是采取国家力量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办法,在彻底改造原有的联合诊疗所和私人医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县人民医院、防疫站和妇幼保健站,在业务上分别领导全县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的业务和宣传教育工作。在五个集镇上,把原来的联合诊疗所和公立卫生所合并,成立四个综合性的地区医院和一个规模较大的卫生所,从业务上指导本区各联合保健站,进行医疗工作,并接受各保健站疑难病症的会诊。在十三个乡里,把原来的联合诊疗所和私人诊疗所合并改组为十三个联合保健站和十三个分站,分片包干进行医疗、预防和群众性的卫生保健工作。在二百二十九个自然村里,分别建立了二百二十个保健室,室内设有保健箱和保健员,分工负责全村的急救工伤、卫生防疫、新法接生、儿童保育等项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国家与农业社相结合的卫生保健网。这样一个乡乡有医疗机构、社社有保健组织、有领导、有专责、有群众基础、医疗与保健统一、卫生与生产结合的卫生保健网,是发展农村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强大力量。两年来的实践,已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把卫生医疗事业纳入了社会主义的轨道,真正贯彻执行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且进一步从思想上改造着旧医务人员,树立了一套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医疗作风。卫生保健网的经费来源:地区医院由国家负责,收部分保健费补助;保健站采取收保健费、医疗收入与农业社公益金补助三者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生靠病人生活和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之间的矛盾,使旧医务人员“病人越多收入越高”的想法,转变为“病人越少贡献越大”的想法,从经济上思想上改造了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由于思想的改变,所以在工作方法上也建立了一套为生产服务为群众着想的制度。保健站根据农业社的分布情况,将全乡划为若干责任区,每区确定一个医生包干负责进行巡回医疗。如全县十三个保健站1956年就医数为十一万五千零三十二人次,其中属于田间和登门巡回医疗的就有七万三千七百四十六人次,占64%。为了解决医生找不到病人,病人找不到医生的问题,采取病人在社挂签报病,医生按签上门诊治的办法。为了控制传染病的蔓延,建立了疫病报告的制度,发现传染病,各责任医生即领导保健员一面报告一面进行隔离治疗,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扑灭。同时,还建立了一种妇女经期和孕妇的挂签和统计制度,以便利于妇女经期休假和产前检查。勤俭办事已成为医务人员自觉遵守的原则。医生亲自动手整理房屋,修理桌凳已成为普遍现象。
第二、它既是医疗保健事业的专业机构,又是群众性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机构,成为开展群众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社内无论召开什么会议,保健室都要插上一脚,农村中的各种活动,都是他们进行宣传工作的场合,他们抓住活人活事,运用标语、口号、漫画、戏剧等各种形式进行形象化的宣传。两年来全县经过保健网受到过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达十六万人次,并且还训练了农业社的保健员四百七十人、接生员八百八十三人、饲养员九百四十六人、托儿所的保姆二千一百三十六人,家庭主妇二万一千一百八十人。此外,在乡卫生保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保健室进行指导,组织了青年除四害突击队、青年清扫队、青年儿童临时检查组,以及分片划定卫生区、责任区,订立卫生公约,定期总结交流经验,检查评比等活动,都证明保健网是保证搞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极为有效的组织形式。
第三、体现了卫生保健事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重大作用,推进了农业的增产运动。由于保健网和乡、社紧密结合,因而使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紧紧地围绕着农业生产去进行,发挥了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在保健网的组织和推动下,开展了环境卫生与积肥相结合、捕鼠灭雀与保粮相结合、饲养卫生与保畜相结合、家庭卫生与勤俭持家相结合、田间卫生与劳动保护相结合等“五结合”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就是很好的证明。从1957年9月以来,清扫、整厕、挖蛹、挖圈底等,共积肥三百五十万大车(每车一千五百斤),全县七十二万亩耕地每亩可增施肥料五大车。在牲畜的保健工作方面,除五个集镇设立了五个兽医站,由县农林局训练了二百二十多名兽医,分配在每个社做疾病防治工作之外,各乡的卫生保健站也都担负着畜瘟的防治和牲畜保健的指导工作。各保健站都能定期召开饲养员座谈会,总结与推广好的饲养经验。太阳村的“牲口喂养分类排队”法(按吃草快慢、牲口大小、牲口老幼和牲口种类等分类排队)、仁和社的饲养责任制以及“耕畜三定使用”法(定农活、定耕畜、定专人使用)等,都在不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对牲畜棚圈、饲料、饲具、饮水等各个方面的卫生,普遍地引起了重视,因此,耕畜的死亡和发病率大大减少。在家庭卫生方面,各保健站训练了家庭主妇,发动大家订立了饮食守则,提出“节约、卫生、可口”的口号,开展了家庭卫生竞赛和儿童健康比赛,从而开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劳动保护方面,各保健站都重视了对社员进行田间劳动的卫生教育;实行了“二带、四防、三按时”(带开水、带草帽,防暑、防伤、防火、防冻,按时上地、按时下地、按时吃饭)的制度;对社员进行了定期的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建议社和队按照健康程度和体质条件合理派活,并且已经在许多村的保健站里,将每个社员的健康状况建立了档案。村村办起了托儿所,全县普及了幼儿院;实行了妇女经期、孕期挂签制度,规定了产前产后的休假制度,普遍实行了新法接生,改变了产妇只喝稀米汤的旧习惯,目前全县正在进一步开展着计划生育的工作。
现在群众已经体会到卫生保健网的好处。他们的结论是:“过去联诊所,人少利润高,群众有了病,医生请不到;成立保健站,事情完全变,医生走上门,全家保平安,不是新社会,梦都梦不见”。“过去医生架子大,车马酒席请不下,现在医生下了马,家家户户把病查”。“保健室,真方便,换药只花几分钱;保健室,不算啥,村村都能办到它;生产队,样样全,后面跟个保健员”。“自从有了保健站,全村大小都方便;保健站真是宝,家家户户离不了,治病手续又简便,只要到社挂病签,一年只花三角钱,医生就来把病看。”人们对保健网的称赞,一方面说明了这种组织形式是为群众所欢迎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的生产关系使广大农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关切。太阳村的农民编了一首歌谣说:人人闹生产,家家讲卫生,户户有余粮,人畜无疾病,幸福生活有保证。
农村卫生保健网,从事业的发展前途来说,现在我们仅仅是在向着正确的方面开步走,时间只有两年,成绩还是不巩固的,办法还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工作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而且有些村、乡已开始出现了形式主义和浪费现象。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成绩,纠正缺点,使这一社会主义的事业发扬光大,还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我们决心更进一步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使这个事业向前再跃进。


第7版()
专栏:

内蒙古民间歌剧团
  在天安门广场演出
“二人台”和民歌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新华社16日讯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间歌剧团四十多人今天来到北京,演员们刚下火车就到天安门广场为一千多观众演唱了“二人台”和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受到热烈的欢迎。
这个剧团是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以演唱“二人台”为主。“二人台”是内蒙古地区的民间传统小型歌舞剧。这个剧团是由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演员们组成的,他们经常在农业区、工厂巡回演出。他们的节目中有“打金钱”、“打樱桃”、“卖菜”等十多出传统剧目,以及“挂红灯”、“公事公办”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剧团还将演出内蒙古地区民间音乐合奏和民歌合唱等。
这个剧团将从20日起在人民剧场公演,并将到北京的工厂和十三陵水库工地演出。
  (附图片)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间歌剧团在天安门广场演出的情形。
本报记者 纳一摄


第7版()
专栏:

  天津绒毛厂坚持体育活动
国家体委召开现场会议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据新华社天津16日电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5月12日到15日在天津召开全国第一次体育工作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了天津市绒毛加工厂在开展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经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河南、湖北、上海、北京等十二省市和中国动力体育协会等三个体育协会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代表一致认为绒毛加工厂的经验解决了如何开展基层体育活动的问题。
绒毛加工厂的体育活动是从1951年开始的,七年多来从未间断过。体育运动不仅增强了职工的体质,而且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它的基本经验有四条。首先是政治挂帅,领导带头,把开展体育活动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和减少缺勤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党政工团都把体育工作当成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刘春轩就是一个体育积极分子,全厂五十六个领导干部都参加了体育活动。
第二个经验是:体育为生产服务,教育职工锻炼好身体,在生产上显本领,把参加体育活动同搞好生产结合起来,因此体育活动的开展给生产带来很大好处。这个工厂几年来每月都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很多工人既是体育积极分子,又是先进生产者。去年全厂八百多名职工出勤率达到95%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出勤率又上升到96%多,而八十八名体育代表队队员出勤率高达99.44%,其中有三十七人是先进生产者。
第三个经验是:先普及后提高,正确地解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解放前这个厂的工人劳动条件非常坏,80%多的工人都有职业病。解放后虽然改善了劳动条件,但多少年来给工人留下的职业病并没有根除,工人们的身体一般都不好,对生产影响很大。从1951年工厂开始推行广播体操起,就找到了改变这种局面的“法宝”——普及体育活动。但是一开始普及就遇到了困难:这个厂的特点是职工平均年龄有四十岁,青工只占13%多,一百三十多名女工除了六个人以外,都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想办法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要求。例如在女工中提倡跳绳、踢毽子、抖空竹、短跑等。在老年工人中,最受欢迎的太极拳、打花棍等也活跃起来。搬运工人喜欢摔跤,就请了有十八年经验的老工人胡景山当教练,组织起摔跤队。青壮年职工喜好比较多,体育协会就在他们中间推广劳卫制,特别是长跑、单双杠、跳箱和各种球类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在普及的基础上又不断提高运动技术,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运动会、体育晚会,在不同的季节里,组织不同项目的活动,同时还参加市、区级运动会,进一步鼓舞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现在,全厂职工有95%以上参加广播体操,组织了十七个运动队,体协会员发展到三百五十多人,已经有九十六人达到了劳卫制或等级运动员标准。现在,工厂已经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
第四个经验是:走群众路线,发动和依靠群众解决开展体育活动中的困难问题。开展体育活动首先碰到的是场地和器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依靠职工群众自己的力量解决的。摔跤场、篮球场都是发动群众自己修建的;双杠和排球柱是木工们制作的;羽毛球架是由钳工、电焊工和油漆工用三个中午休息时间突击出来的。


第7版()
专栏:编后

  好经验
有人说:开展基层体育活动非常重要,但是实际做起来有困难,特别是在一些条件差的单位。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不是的。今天本报发表天津绒毛加工厂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从条件来说,绒毛加工厂的条件不但不好,比起来还算是差一些的。
全厂八百多职工的平均年龄是四十岁,青工只占13%多;全厂一百三十多名女工只有六个人没有小孩,其余的都是一个到六个孩子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体育活动是要比其他工厂更困难。但是由于工厂把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改善职工健康状况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经常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并正确地贯彻了开展体育活动走群众路线的方针;贯彻了先普及后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因此,体育活动在绒毛加工厂不但搞起来了,而且还搞得热火朝天。
这一事实说明了,不管条件多坏,困难多多,体育活动还是能搞得好的,问题在于要在思想上真正地重视起来,要走群众路线,多想办法。
目前,各地的体育工作都在大跃进,基层单位都动起来了,群众要求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怎样把基层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各地的经验还不多。天津绒毛加工厂在这方面所创造的经验,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推广,把本部门的体育活动很好地开展起来。


第7版()
专栏:

  破除迷信 放手办大学
徐水县立大学正式成立
福建又办八所业余大学
本报讯 经过短期的紧张筹备后,河北省徐水县立大学15日已正式成立。
徐水县立大学现有学生和教职员一百七十多人,第一学期入学的一百五十名学生分两个班教学。其中的正规班除文理基础课程外,设有土壤、昆虫等六个学科,学生修业期限四年。这个班目前有学生四十多人,今后还将适当添设学科,增加学生。这个班的学生修业期满后,将由县主管机关分配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和农业科学研究。这个大学还附设一个农业中学师资训练班,这个班目前共有学员一百多人,学习内容主要是土壤改良、农业灌溉、合理施肥、锅驼机和煤气机的使用修理、水利和沼气发电等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学生学习期满后由县介绍到农业中学去担任教师。
这个大学现有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九人,都是兼职,其中三人是县农业、畜牧、水利部门中曾在高等学校毕业并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的在职干部,另外六人是聘请的中国科学院、河北农学院等部门经常来徐水县作调查研究和实习教学的科学研究人员、教授和讲师。中共徐水县委确定了一名副书记担任校长。学校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也有党的负责干部兼任。学生是用就地抽选的办法招收的,一部分是具备初高级中学文化水平的在职干部和小学教师,另一部分是本县后期师范今年暑期即行毕业的文理科学生。学生的质量也很好。
这个大学将根据勤工俭学的方针实行半工半读,生产和学习相结合。学校经费开支和学员生活费都用自己的生产收入来解决,教师都不拿薪金酬劳。目前,因为学校还没有大量的生产收入,县人民委员会将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款项暂时予以支援。大学的一切设备都是本县师范筹拨的,锅驼机、水泵等试验机械也准备暂时向农业社借用。
徐水县立大学能够迅速的办起来,中共徐水县委书记挂帅、全党动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县委批判了不敢插手办大学的迷信思想后,即抽出一名书记专责筹划安排,县委文教部、人民委员会教育科、师范学校等有关部门的党组织也抽出干部来分头担任聘请教师、选收学生和筹备地址用具等工作,很快完成了建校的各种准备。
这个大学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建立的,徐水县去冬今春实现了水利化后,接着又打了近千眼机井,并建立了一些水电站和许多沼气站,不久就要实现灌溉耕作机械化和电气化,但农民都很缺乏使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同时这县还办了许多农业中学,教师也很缺少。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徐水县委才迅速筹办这个大学。
新华社福州15日电 继漳州市举办三所业余大学之后,福州、厦门、泉州等市和莆田县举办的八所业余大学也已陆续开学。在这十一所业余大学学习的有机关干部、工厂企业职工和大中学校的行政人员等三千多人,他们在经过一、二年的业余学习后,主要学科的水平可以提高到大学专科水平。
这些业余大学都由各地中共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和工厂厂长担任校长,并聘请附近的大专学校的教师和有一、二十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中学教师作教师。根据生产和工作需要,这几所业余大学有的是单科制,有的是多科综合,课程有马列主义理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工厂企业管理和教育行政工作等。福州市有关部门还专门设立业余大学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第7版()
专栏:

  有病不出村 医生找到门
登封普遍建立医疗保健组织
新华社郑州15日电 河南省登封县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立医疗保健组织,现在已经做到区区有卫生医院,乡乡有医务所、妇产医院,社社有接生室、医疗点,队队有接生员、保健员。全县普遍推广了新法接生和计划生育。今年2月,这个县的卫生部门曾在一百多个村庄进行系统的卫生常识教育。现在这些村庄的社员人人都懂得痢疾、疟疾、伤寒等二十种流行病的简单预防和治疗常识。
登封县由于医疗保健网的普遍设立和群众性的卫生运动的开展,各种流行病的发病率迅速下降,黑热病已经绝迹了,肠胃病1957年比1955年同期下降94%,疟疾下降96%。大冶区六个乡今年1、2月份没有一个人害流行病,新生婴儿死亡现象和产妇产褥热已基本消灭。全县劳动力的出勤率在大跃进中经常保持98%。
这个县本着面向农村、服务生产、方便群众、造福后代的精神,首先在全县各基层卫生组织建立了一套极受群众欢迎的医疗保健制度。各乡医务所对群众的健康状况有固定的登记和定期检查;医务人员经常背着药包巡回各村,一面向群众宣传卫生常识,一面为群众医治疾病。农忙时,医务所分成若干“流动医疗组”在地里工作。群众说“有病不出村,医生找到门”。全县一百零二个妇产医院,都是在大跃进中由群众创办的。这些医院已经安全地为二百二十五位产妇接下了婴儿。这种医院很简单,两名接生员,两间草房,两、三张床位,被褥由产妇自带,接生费三、四角钱。
登封县是山区,解放前全县只有几家中药铺,农村根本没有医疗设施。那时全县有25%的劳动力常年卧病不起,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染病率达60%以上。解放后,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现有的中医人员的改造和培养,并从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中培训了几百名医疗人员,同时又抽调一千多名农村青年妇女加以短期训练,使她们在农村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现在登封县又在省妇产医院等卫生部门协助下,开办了一年制的有医生班和妇幼保健班的卫生学校,为全县培养中级医疗人员。


第7版()
专栏:

  太行山沟里的好榜样
  沁县故县镇地区医院处处为群众着想
本报讯 记者水天生报道:“自带米面住医院,针灸医疗少花钱,开脏剖肚都能干,真是人民的好医院。”这是太行山区的农民对沁县故县镇地区医院的赞语。最近,这个医院出席山西省先进生产者会议的代表,在会议上传播了先进经验。山西省卫生厅认为故县镇医院为山西省所有的医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沁县故县镇地区医院建立在太行山的一个小山沟里。这个医院艰苦奋斗,处处为群众着想,受到了山区人民的热爱。该院还在1956年由卫生所改为地区医院时,只有一所破烂房子和两个药柜和四千元的设备费。职工没有向国家伸手要钱,决定勤俭办院,边建设、边工作,协助工人修补了三十多间房屋。设置了手术室、针灸室、护理室,十张病床,两盘土炕。
医院在这个山沟里诞生后,担负附近各乡的预防和医疗任务。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全院十个职工采取分工合作,专任兼职的作法。同时,还采取了各种办法,解决设备上的困难。没有手术床就用检查床代替,原来没有装氧装置,医生张秀清试制了用食盐瓶装入孟卜,再用酒精烧化代替了转氧设备。全院职工就这样克勤克俭,为山区人民服务。
这个医院还采取种种办法,减轻病人的医疗费用。在医疗、用药上还采取了多针灸,少吃药,针药配合的治疗方法。
医院职工还克服了“急病慢大夫”的工作作风,做到了“有叫就到”。医生还背上药包,翻山越岭,深入村庄、工地巡回医疗。仅在去年一年内,就深入一百五十个村庄为农民治病。他们还抽空为当地群众进行防止和治疗地方病甲状腺肿,治愈了大部分患者。


第7版()
专栏:

  流动医疗船
本报讯 江苏昆山县玉山镇新生联合诊所,为了支援农业生产,最近和国药总店联合建立了一只流动医疗船,开往交通极不方便、离城五十余里的陈墓乡尚明甸水网地区,为农民治病。船上有内外科、中西医、妇产、伤科、针灸等,并备有中药和西药。他们替病人看完病,马上就配药;还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提高群众卫生知识,很受群众欢迎。


第7版()
专栏:

  解放思想 面向生产
全国科普协会讨论迎接技术革命问题
新华社16日讯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6日举行第七十二次常务委员扩大会议,讨论了科普组织如何迎接技术革命的问题。
会议一开始,大家分析了当前技术革命运动给科学普及工作提出的新问题。与会者列举了很多生动事实,说明在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全党办科学,人人学科学,生产处处用科学”的生动局面。各地在生产中遇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很多群众把自己创造的新农具带到县里要求鉴定,新办的工厂碰到不少技术问题要求设法解决。现在各地有大量的优秀的改良农具和先进生产经验要赶紧总结推广。会议针对这一新形势,提出科普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那种“为科学普及而普及,忽视群众的发明创造,单纯普及书本知识”等教条主义的倾向。会议指出,科普工作者必须面向生产,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促进技术革命,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广泛传播。会议还要求总会和分支会都应该考虑出版刊物,专门传播工农业技术改革的消息。
大家还认为,科普组织不能只搞宣传,普及工作应该包括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初级的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应用的试验。湖南省武冈县在科普协会之下,设立一个科学研究所,下设农业科学研究、工业交通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四个系,各个乡和农业社都成立研究小组,有计划地研究总结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研究。大家认为这个作法很有启发性,过去一些科普工作的基本概念,都应该有所改变。


第7版()
专栏:

  看病不收费 送药到田边
武鸣群众自己筹钱办医院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报道:广西武鸣县邓广、苞桥两乡建立的两所民办医院最近已经开诊。目前正在筹备简单病床设备。
这两所民办医院的医务人员由当地中西医联合诊所和农业社卫生室的医师、卫生员、接生员组成。民办医院的全部经费由群众自筹。群众看病、挂号不收费,只收药费和材料费,社员一有病,就有药吃。医务人员除门诊外,还负责全乡医疗预防工作,采取分工包干的办法,轮流定时定点到社巡回医疗,做到送药到田边,送药上门。


第7版()
专栏:

  一个蒙古族乡建立简易浴室
本报讯 黑龙江省肇源县浩德蒙古族乡五个农业社的五十七个生产队,最近都建立了简易浴室,男女社员都可以轮流洗到热水澡。
过去当地农民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和寒冷气候的影响,绝大部分没进过澡塘,冬季无处洗澡,只有短暂的夏季能在河沟里净净身,而妇女连这个机会也很难得,因而社员对修建浴室非常积极。
这些浴室都是群众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建立的,利用社里的房屋,用大缸、水槽等作浴盆,用大锅烧水,柴是社员自己弄的,每个浴室只花五、六元钱。社员洗澡不付任何费用。


第7版()
专栏:

女社员进澡堂
本报讯 安徽淝光一社的澡堂,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许多女社员破天荒地进澡堂洗澡了。现在,澡堂十分拥挤,差不多天天满座。
过去,这里的妇女从来没有洗澡的习惯。今年年初,社里规定每个社员要半月洗一次澡,并具体规定了男社员和女社员洗澡的日期。但是,轮到女社员洗澡的日子,仍然没有人进澡堂。社领导上便派出十余位妇女积极分子到各村动员,解除她们怕丢丑的思想顾虑,又鼓励生产队女队长和下放到社生产的女干部起带头作用。为了鼓励女社员进澡堂洗澡,社里还实行了买澡票的优待办法。现在,许多女社员已养成了洗澡习惯,都称赞说:“合作社为俺们妇女办了件好事!”


第7版()
专栏:

  乡村医院
  本报记者 展潮
出沁县城关,一直向西南走五十里,就到达古铜鞮县的旧址——故县镇了。
这是个“四无镇”。镇子东头就是“故县地区医院”。方圆几十里地内的农民有了病,随时都可以卷上铺盖、带上粮食来住院,每天只缴五分钱的住院费。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样的医院?但是“故县地区医院”确实是目前乡村里一座很出色的医院,它在各个方面都贯串着“多、快、好、省”的精神。
勤俭起家,勤俭办医院
“故县地区医院”是按照县里的指示,在原来卫生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是1956年8月里的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顶名叫个医院就得有医院的业务和设备。但是当时要钱没钱、要东西没东西。怎么办?只好自己动手干,他们的口号是“一人顶两人用,业务不耽误,腾出人手去劳动!”从此,自院长到大师傅人人动手挑水、和泥、担砖抬石、两个月功夫就把政府拨的一串破院建设好了,里面有手术室、针灸室、化验室,还有七间病房和隔离病房,另外在大街上还设立了一个门诊部和药房。
这个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只有十名,每个人都兼任别的职务。例如院长兼医生,医生兼会计,护士兼化验员,司药兼门诊挂号员和收费员,大师傅兼事务长,等等。他们人虽不多,任务可不轻。故县镇方圆八十里地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全归他们管。在这个范围里,总共包括八个乡、七十九个农业社、三百八十五个自然村里的八千一百十六户、二万四千八百十三口人。
在五位专职或兼职的中、西医生里面,只有一位从正规医务学校——太原第一卫生学校毕业出来;其他四位不是过去边务农边行医,就是开药铺或在卫生所里见习出来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能适应农村环境、替病人着想,尽量采取最简便和最省钱的办法治病,因此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和爱戴。
  腿勤脚勤,医药下乡上山
故县地区医院一成立,就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叫作“预防为主”、叫作“腿勤脚勤、医药下乡上山。”一年多来,他们总共组织了八次巡回治疗,带着听诊器和药箱,走遍了一百五十多个小山庄和四处水利建设工地;在农忙时,医生和其他助理人员除值班的,都分头下乡上山,跟群众打成一片,有病治病,没病便一面参加生产一面宣传卫生常识。
平时,不管白天黑夜、路途远近,只要有人来请,总是随叫随到的。今年1月间,在一个严寒的夜里,大家都躺下了,突然有人叫门,地区医院的医生们知道又有了急病,急急忙忙爬起来,青年医生马士良抢先一步,跟农民李小二赶到他家里去,这时发高烧的婴儿已经昏迷过去,马士良便用自制的“土氧气”给他输气,那婴儿慢慢地缓过来了,随后又作了些必要的诊治,婴儿就完全好了,现在,李小二夫妇见人常好说:“亏得腿勤脚勤的地区医院,我们孩子这条命才保住了!”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短短三个月里,地区医院医生出诊达一百六十四次,平均每人出诊三十二次。甚至有些看来不是他们份内的事,只要知道了总是尽力去做的。不久前有位妇女从晋南回屯留县老家去,路过故县,孩子忽然发病,地区医院得到消息马上派人去急救,当时看来已经没有希望了,孩子全身抽搐、嘴唇发紫、眼珠往上翻,可是医生还尽一切努力拯救,注射退热剂又进行了针灸,终于使孩子慢慢平复过来了。
  五分钱住一天的简易病房
乡村里除了急病需要出诊外,还有许多病是要住医院治疗的。但是过去的医院规矩太多、花费太大,农民有了病宁愿在家里拖着,也不肯进医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故县地区医院修了七间“简易病房”。这些病房真是简易极了。七间里面有两间盘着两个炕,其余每间摆着两张木板床,合起来共有二十个床位。农民害病要住院,在门诊部挂个号
(有保健关系的农业社社员免费,其他人收一角钱挂号费),就可以搬来了;遇上急病,就先进院再挂号。住院办法有两种:一是自带伙食,一是跟医院工作人员合伙吃饭,随病人自由挑选。采取第一种办法的,从家里带上铺盖卷和米面到医院里来,自己起火作饭,医院对病人的伙食不作特别要求,完全按照当地习惯和病情建议他们吃些容易消化的三和面、和子饭、擦圪斗、玉米粥等,每天花费跟家里差不多。此外每天缴五分钱的住院费,包括炕席、灯油(现在改成电灯)和诊治、护理等一切费用在内。重病号家里人也可随同住院护理,每人也只缴五分钱。
离故县十五里的神头村,有个叫杨玉芳的青年姑娘害开放性肺结核,每天排痰量四、五百CC,什么都不能吃,干瘦得皮包骨,家里人都说不行了,地区医院医生张秀清去看,觉得还有一线希望,不过要住院治疗,她家里人都发愁开了,怕花不起钱,经过医生一再解释后搬去了。这个姑娘在医生和护士细心的治疗和护理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时患处已完全钙化了,人长得又白又胖,体重六十二公斤,除了链霉素等不多的药费外,伙食费跟在家里差不多。
去年一年,“简易病房”总共接受一百八十三位病人,其中完全好的一百四十一位(占77.05%)、有好转的二十一位(占11.47%)、没有恶化的十四位(占7.65%)。病人的病是各色各样的。例如有一位叫许虎山的牧童,失足跌落崖下,把后脑皮碰破了,地区医院医生进行急救后,又作了缝合手术,不到半月就痊愈出院了。农民群众很满意,说:“想不到咱这山沟里的小医院,又能开肚子、又能补脑袋!”“住院自带米和面,治病针灸少花钱,简易病房太方便,真是咱农民好医院!”
  乡村卫生医疗工作的中心
故县地区医院出色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个医院,而且是周围乡村卫生医疗工作的中心。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地区医院总共替八个乡、七十九个农业社训练了一百十八名保健员、一百二十二名接生员、三十七名针灸员、十三名预备医士;另外还帮助在乡的二十九名医生安排了工作,建立起卫生责任地段,在八次规模较大的巡回治疗和农忙下乡上山治疗的时候,都吸收了各地在乡医生参加。
1957年5、6月间,地区医院还组织了六位医生,深入到南仁乡十一个农业社和一个中学校进行地方病调查,发现因为吃水缺碘患有不同程度甲状腺肿的社员七百七十五人(占社员总数19.60%)、学生一百五十五人(占学生总数48%),另外还发现小孩患克丁病(佝偻病)四十二人。地区医院便和故县供销社合作制成加碘食盐一百四十多斤,分发给甲状腺肿患者吃,经过三个疗程,已有半数病人有了好转。对于克丁病患者,地区医院派人到长治去弄了一部分骨粉和干甲状腺回来,分给他们吃用,也很见效。
地区医院院长张留琐说,他们今年将要对另一种地方性疾病——小孩的黑热病开火。
  (附图片)
  圣济坤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