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多快好省地发展化学肥料工业
  奉节县开拓出一条新路
本报成都16日电 记者刘宗棠、王焕斗报道:四川省奉节县发扬独创精神,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最近四个月内接连用土法试制成功了硫酸铵、炭酸氢铵、硫酸亚铁等三种化学肥料。现在已有一百多个农业社设厂生产,全县不久即将做到社社办化肥厂,户户生产化肥,年内生产各种化肥八千吨到一万吨,平均每亩耕地二十斤。这个重大的革新创举,为我国多快好省地发展化学肥料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到4月底止,全国已有十八个省六百多个代表赶到这里参观学习。
奉节县制成的三种化肥都是从当地的废物中提取出来的,成本低,质量高,生产的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原料来源充足,能很快地大量生产。最早试制成功的硫酸铵是从硫磺厂的硫磺脚渣中提取的,含氮量在20%左右,接近国家一、二级产品的水平。每斤成本三分钱。只需要买几个木桶和铁锅就能从一百斤硫磺脚渣中提取三十五斤硫酸铵。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人在六、七天内就能学会制造。奉节是四川省重要硫磺的产地之一,仅根据现有的三个硫磺厂统计,今年利用硫磺脚渣就能生产硫酸铵二千六百多吨。
最近这个县又发现了制造这种化肥原料的新来源,即从煤夹子(煤?石)和磺夹子(磺贫矿)里提取更多的硫酸铵。这两种物资的产量都远远超过硫磺脚渣。
硫酸亚铁是从硫磺厂弃置的矿渣中提制出来的。它除能作肥料外,还能杀虫,制造方法一看就会,成本也很低。
推广价值最大的要算炭酸氢铵。它是从烧煤的石灰窑的废气中回收的。奉节县试制成功的炭酸氢铵,含氮17.7%,肥力大,肥效快,比硫酸铵的优点更多。制作方法和硫酸铵一样简单,只要在石灰窑旁设置几个土陶器管子和铁桶,便可开工生产。一座石灰窑每烧一千斤煤,即可回收三斤四两炭酸氢铵。炭酸氢铵的原料来源更广,凡是烧煤炭的地方,如石灰窑、砖瓦窑、陶瓷窑、熬糖、酿酒、甚至家庭使用的煤灶都能回收。奉节县仅石灰窑就有一千多处,每个农业社都有一个到几个,只此一项每年就可生产炭酸氢铵二千多吨。
据这个县初步规划,就用这种土办法,到1962年化肥产量将提高到五万吨,每亩耕地合一百斤。
用土办法制造化肥的创举所以出现在奉节县,主要是他们打破了对待科学技术的神秘观点,解放了思想。过去这个县虽然迫切需要化学肥料,境内各地又盛产煤炭、硫磺等制造化肥的原料,但是他们却从没有想过自己制造化肥。他们认为只有大工厂大城市、自动化机械化才能制造化学肥料,自己办不到。经过整风运动和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鼓舞,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启发,县委才重新考虑了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生产化肥?怎样生产?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深入到厂矿搞试制化肥的试验田,同时广泛发动群众用土办法、穷办法生产。全县只有三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青年化验员,七、八个工人出身的技师,两万个刚从农村来的工人和几个手工操作的厂矿。因此,开始的时候,有的人说:“你们凭啥子制造化肥,真是异想天开,浪费时间。”但是,由于县委紧密依靠群众,大胆创造,刻苦钻研,试验进行情况完全出乎保守者的意外。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许多困难都被克服了。如在试验中没有试管,他们用两根铁管接起来就成试管;没有澄清设备,就用土缸代替。奉节硫磺厂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六次反复试验,终于用土法从硫磺脚渣中提炼出硫酸铵来。这件事,深刻地教育了广大群众,使许多人破除了科学技术高不可攀的迷信。接着,县委又立即组织各厂矿职工讨论:能不能用土法大量生产其他化肥?通过讨论,群众的信心越来越高、劲头越来越大,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用土法试制化肥的竞赛运动。两万名厂矿职工,从厂长到工人,从技术员到文书、会计,都卷入了试制化肥的热潮,许多机关干部也参加了。绝大多数的厂矿和部分机关都设置了小型试验室,成立了试验小组。许多工人下班后三五成群探讨试制窍门,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去休息。就是这样,土法制造化肥的门路一个接一个被钻研出来。目前这里群众性的土法制造化肥浪潮,还在继续高涨,战果不断扩大。


第3版()
专栏:

  奉节土化肥大显威风
本报成都16日电 奉节县土法制造的硫酸铵在田间大显威风。全县第一批使用土化肥浸过秧根的三千多亩稻苗,普遍提前五天转青,苗架分外茁壮。新民区各农业社施用硫酸铵催秧苗,秧苗长得很快,提前十天栽了秧。各地用这种硫酸铵作追肥,施于红薯、玉米、棉花地里,也大大促使秧苗加快生长。五千亩红薯施上后,都比施用自然肥料的长得好。中共奉节县委会试验田里的牛皮菜,施用硫酸铵后,比施人畜粪的多产30%。
邻近各县用了奉节的硫酸铵以后,也都收到了同样的效果。中共万县地委书记燕汉民为了检验这种土法制造的硫酸铵的肥效,曾把它施在麦田中生长最坏的一行麦子里,经过十天以后,麦苗变得比周围的都好。有些地方把它和国营工厂生产的硫酸铵对比使用,效果一样。


第3版()
专栏:

  消极等待,还是敢做敢为?
  焕棠
尽快生产大量的化学肥料,以适应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是当前全民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八年来,党和政府在恢复和发展化学肥料工业方面已经做了极大的努力,1957年化肥产量比1949年增加二十八倍,平均每年递增53%,超过了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化肥工业的基础毕竟是薄弱的,而农业对化肥的需要则一年比一年增加。据计算,要初步满足我国农业的需要,每年要生产三千万吨化肥,而去年才生产八十万吨。
化肥太少了,怎样办?对这个问题,人们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每想到化肥,就指望建设现代化的化肥工厂,认定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可走。当然,建设现代技术标准的化肥工厂是需要的,事实上也正在加紧建设。但是,建设这样的化肥工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建成一座年产七万五千吨的合成氨厂,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产品成本也比较高。
另外还有一种与上面相反的态度: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用土办法及时解决困难。奉节在这一方面树立了榜样。他们以泡一泡、滤一滤、熬一熬这种土里土气的办法,制成了一批化学肥料,投资很少,原料几乎可以不计成本。其中硫酸铵的含氮量已接近国家一、二级品的水平。这个县今年便可以生产八千至一万吨各种化肥。如果每个省出现四个奉节县,今年全国的化肥产量就可以翻一番。
奉节县土法制造化肥的经验是值得各地普遍推广的,它兼备多快好省四大优点,是我国加速发展化学肥料工业的新途径。它的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原料来源广阔。凡是产硫磺的地方,都可以附带提取硫酸铵,凡是烧煤的地方,都能从废气中收回炭酸氢铵,甚至家家户户都能生产。虽然它的回收率现在还很低,但积少成多,全国加起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奉节县的成就还不限于它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人们对待制造化肥的神秘观念。奉节县的条件并不优越,仅有三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化验员,七、八个工人出身的土技师,和刚放下锄头的新工人。就是这班人马,既没请来工程师,也没有添置什么精密仪器,土法制造化肥门路一个接一个被钻研出来。这是什么道理?中共奉节县委总结这一段工作时说:党给了我们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少花钱多办事这条原则。有了这个原则,加上群众的创造性劳动,和领导深入搞试验田,什么困难都克服了。
这一切告诉我们,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建设事业:不墨守陈规,而是大胆创造;不消极等待,而是自力更生。


第3版()
专栏:

  大家都去学奉节
有些县又找到了制化肥的新方法
本报成都16日电 奉节县土法制造化肥的经验,已在四川各地推广,最近几个月来,各专区派到奉节参观学习制造化肥技术的人员达一千多名。盛产硫磺的万县、泸州、宜宾等专区已开始大量利用硫磺脚渣和磺贫矿制造硫酸铵。据四川省化工部门估计,仅全省四十多个较大的硫磺厂,今年即可生产硫酸铵一万六千多吨。许多不产硫磺的地方,也在利用煤钎石和某些低品位含硫矿石提炼硫酸铵。万县专区各县4月中旬在奉节县召开了现场会议,要在全区展开一个土法生产化肥的竞赛运动。4月上旬县区乡普遍试点,5月份所有农业社都能掌握制造技术,做到乡乡社社造化肥。这个专区今年就要用土法生产各种化肥二万四千多吨。
在奉节县的带动下,各地掀起了土法试制化肥的热潮,土法制造化肥的新门路不断出现。兴文县硫磺厂参照奉节的办法,从炉渣、高炉地脚土、废炉坭砂等废物中提炼出硫酸铵。云阳县从盐厂的苦卤中制造出钾镁混合肥料。江津县利用蒸骨气水制成硫酸錏。四川省有关领导部门十分重视奉节县土法制造化学肥料的经验。四川省工业厅化工局专门派出工程师,会同当地干部组成工作组,负责帮助前来学习的人掌握制造技术。5月15日,四川省将在奉节县召开化学肥料生产会议,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土法制造化学肥料的经验。


第3版()
专栏:

  高炉利用系数0.501
本溪第一炼铁厂赶上了太原
本报讯 5月14日,本溪钢铁公司第一炼铁厂青年高炉工人创造高炉利用系数(每昼夜出铁一吨所需要的高炉有效容积的立方公尺数)0.501的全国新纪录,赶上了5月8日太原钢铁厂青年高炉创造的0.523的纪录。
在“双反”运动中,第一炼铁厂职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大鸣大放大争大辩,打破了保守思想的束缚,采取了提高冶炼强度、提高焦炭负荷双管齐下的办法,强化高炉,3月27日青年炉利用系数首先突破了195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接着,又连续创造了十二次新纪录,到5月14日利用系数降低到0.501。同一天,全厂高炉利用系数都降低到0.526。5月上旬,全厂平均利用系数也降低到0.578。现在,第一炼铁厂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把利用系数降低到0.5以下。
(本溪钢铁公司第一炼铁厂)


第3版()
专栏:

  农业社的联合工厂
本报讯 陕西省泾阳县王桥乡国光、宝光两个农业社,利用泾惠渠的水力,办了一个包括磨面、轧花、脱绒和弹花的综合工厂。这个厂共投资一万九千元,从1957年8月到今年2月,共加工皮棉四十万斤,磨小麦一百四十四万八千斤,磨玉米九十万斤,生产总值五十三万元。
这个厂每月可给农业社节约畜力两千四百头次,劳力两千一百人次。日产面粉一万三千斤,脱绒一百七十四斤。
农业社办工厂的好处是:一、生产经营简便,费用低。厂内主任是由农业社主任兼任,工人由农业社员顶替,只记工分,不付工资。厂内只有四名学徒。二、不发生供、销和运输困难。三、厂内因人制宜,照顾老幼残弱,安排活路。四、学徒是从农村中的下放干部、学生、转业复员军人中挑选的,这些人有文化,稍加训练即可掌握技术。
(单修治 徐海亭)


第3版()
专栏:

  是草,也是宝
  ——广西利用野生植物的一些问题
  本报记者 周静宇
满山遍野,俯拾皆是
在广西,到处是各种繁茂的野生植物,随手拈来,就可以变成工业原料。商业厅的负责人说:广西的野生植物原料不比四川少,四川有的,广西都有,四川没有的,广西也有。现在已经发现的,至少有六百多种,可惜大部分没有利用。
广西的野生油料,几乎俯拾皆是。从种类来说,估计至少有一百三十多种,从产量来说,大约一百万担左右,据粗略估算,仅山苍子一项,年产约三十万担,含柠檬醛70%以上,含油量比别省的高。山苍子的经济价值很大,皮可以蒸香料油,种子可以榨脂肪油做肥皂,麸饼跟花生饼差不多。有一种乌桕子年产约一万四千担,含油率达34.25%,可以作肥料及硬化油用;另外,横县及其他地方还发现一种黑榄仁,含油率达60.16%,可以食用。广西商业厅今年计划收购各种油料五十万担,同时提出了有油必榨、有籽必收的口号。估计收购结果,很可能超过预定计划。
在野生淀粉方面,广西已经收购采用的共有四百多种,主要有橡子、土伏苓、土太片、野山茹,年产约五百万担以上,今年计划收购三百万担。橡子核可以酿酒,每担出三十五度以上的酒五十斤,橡子皮可以熬烤胶,薄皮可以做碱砂,用途很广。宜山专区还发现一种黄狗头,样子同狗头差不多,每个有四斤到五斤,估计全专区年产约二十万担,可以食用,也可以做葡萄糖。百色专区田东县还发现一种山菠罗,有个区的合作社一天就收购了五千多斤,靖西县还发现了山马蹄,第一天就收购了十万斤。这个专区的酒,历年来都是从外地调来,今年,他们准备用野生淀粉酿酒,除了自给以外,还争取外调一部分。
至于野生纤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属于树皮类的有红树皮、山棉皮、九层皮、沙树皮等三十五种,这些大都是不成林的灌木,砍了以后,生长很快。过去,他们收购这些树皮,大都用去打绳子。现在发现这些树皮都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据说,用红树皮造成封皮纸,装上水泥,从三层楼上扔下来,纸袋不会破裂。其次,属于野麻类的有野青麻、芙蓉麻、野波麻、巴蕉麻等好多种。前两种可以做哔叽的原料。去年,宜山专区外销野生麻共十六万担,比家生麻的数量高出四倍以上。还有属于野草类的有龙须草、茅草、芭芒草等等,年产至少四百万担以上。
野生植物药材,广西也很多,其中有些是进口药制品的原料,像印度制的治高血压的“寿比南”,是我国进口药品之一,它的原料罗夫木广西很多。今年广西商业厅准备收购各种药材两千万斤到两千五百万斤。
国务院关于利用和收集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下达以后,广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品种发现,有的能叫出名字,有的既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用途。
两大难题——技术和加工
广西的野生植物原料虽然很多,但本地直接利用的却很少,绝大部分要向外省推销。也有向外省推销有困难的。譬如,宜山专区年产龙须草三十万担,本地梧州纸厂用得很少,桂林纸厂还没有采用,只好运往上海和武汉。这是一种畅销品;但是,这个专区的茅草却不是那么好销,全专区年产茅草约一百万担,只销出十万担给上海一家造纸,远路迢迢,千里运草,谁都不愿意干。据专区商业局的同志说,专区有年产五十万担的巴芒草,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销路,结果将会当柴火烧掉。这个情况说明解决就地加工问题,实在刻不容缓,如果把所有的原料就地加工变成半成品,就可免除许多物资的损失。
跟加工问题联在一起的是技术问题。广西也曾力求利用一小部分野生植物原料,但由于技术赶不上去,产量和质量都较差。例如,广州酒厂用土太片酿酒,出酒率达40%,而南宁红星酒厂用同样的原料,出酒率只达30%。由于广州酒厂的出酒率高,利润多、成本低,有条件提高原材料的收购价格,掌握货源;而南宁酒厂却办不到。据说广西商业厅为了照顾本地工业生产,对于某些畅销外省的原料采取适当控制的办法。今年1月,商业厅曾指示宜山专区供销部门停止橡子外调,拨给柳州酒精厂使用,而柳州酒精厂对于这种新品种只愿以每担一元一分价格收进,还要运到柳州交货。但是,供销社的实际收购价格是三元到四元,如果外加运费到柳州,必然要大蚀其本。这样一来,原来准备外销的产品变成了积压,现在还有十九万斤橡子在仓库里生芽发霉,而柳州酒精厂到现在为止对于橡子造酒还不是那么积极,原因很多,技术上赶不上去,则是因素之一。
从协作上寻找出路
要做到大力采集和利用野生植物原料,广西迫切地需要技术支援。但,绝不能把广西的现有技术力量估计得太低了。就最近半年看来,广西工业科学研究部门做了不少的工作,他们试制成功了甘蔗人造棉,研究了巴蕉纤维的利用。商业厅也正在建立自己的化验研究机构,准备对新发现的野生植物作一系列的研究。问题在于各方面配合协作还很不够。特别是本地商业供销部门和本地工业生产部门的配合协作做得不够。供销部门单纯地从商业观点考虑外销问题多,而对本地区工业利用问题考虑得少;工业部门从当前的产品原料和生产问题考虑多,而对于发展地方工业,尽量利用野生原料问题考虑少。因此,已有的技术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过去商业部门对新品种的化验,只是建立在外销关系上,依赖上海、哈尔滨等城市,长途转运,花费时日,有许多产品因为等待化验和鉴定,常常错过了收购季节。所以,解决技术问题,除了同大工业城市订立技术合同以外,同时还要和本地区各有关部门协作。目前,广西领导方面正在解决这个问题。预计随着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广西地方工业和野生植物原料的利用将大踏步前进。
值得注意的苗头
最后,我想顺便谈谈在宜山专区听到的事情。宜山专区是广西土特产大量集中的地区之一。当我经过那里的时候,一个规模很大的土特产交流大会刚刚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人员有三百多人,有从东北哈尔滨来的,有从山西榆次来的,还有从东海边上一些城市来的。旅馆里,茶铺里,到处议论这次交流的情况。一个温州纸伞合作社的采购员主动地和我攀谈,我问他订了多少货?他说:很失望,思想不对头,我问为什么?他说,你不知道吗?“第一、价钱高,第二、要搭配(搭配腊肉等滞销货),第三、畅销货不卖。”他说完又补充一句,“大家意见很多”。我问:“提意见没有?”他说,“你去看大字报吧!”走进商业局,大字报确实不少。当我和商业局的同志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坦率地承认:县区供销工作人员中确有人有赚钱思想,只顾增加土特产利润,不顾工业生产成本。但是,采购人员中也有高抬市价、抢购好货的现象。专区商业局正密切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干部从社会主义整体利益出发。据说,上述这种思想,其他地方也有,果真如此,那就值得提起有关部门注意了。


第3版()
专栏:

  向深山要铁
河北今年建设九百多座中小型高炉
新华社天津16日电 河北省提出了“向深山索铁”的行动口号,决定在“七一”以前建起二百三十七座小型炼铁炉,年底建成九百三十六座小型和部分中型炼铁炉,并且要在年底生产出三十六万多吨生铁,供应地方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这个计划是在中共河北省委最近召开的各专区、市紧急生铁促进会议上制订的。这次会议指出: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机械和新式农具,工业基本建设本身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省内新建的大中型钢铁厂二年以内还不能投入生产,而它本身也还需要大量的钢铁去支援。这个新的情况,给全省的生铁供应造成了紧张的“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会议要求全党全民拿出大搞水利运动的劲头,大力发展建得快、投资少、收效大的“抚宁式”小型炼铁炉,要把大力发展小高炉当作当前地方工业中的中心任务,在一切蕴藏铁矿资源的地区,尽最大努力发展小高炉,使生铁工业来一个大跃进。
为了保证完成今年建设小高炉的计划,到会代表讨论了协作问题。天津市包下了全省建设小高炉需要的不同型号的鼓风机,石家庄市愿意拿出一千吨铁,张家口市拿出五百吨铁来支援天津市制造鼓风机。全省建设小高炉的耐火砖,全部由唐山市和邯郸市包了下来。石家庄专区提出组织平原到山区投资或者山区平原合营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多建小高炉。沧县和天津专区也决定会后和承德、张家口等地商订协作搞小高炉的合同。


第3版()
专栏:

  农忙一刻值千金 财贸人员下农村
在大跃进中,四川农村市场气象一新。财贸工作者们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便利农民,节省他们的时间。
夜间营业部
隆昌县胡家镇供销社为了便利农民买货,开设了夜间综合营业部,从下午六时半到九时半供应油、盐、酒、水烟、火柴等商品。像这样的夜间营业部,在四川各地农村都有,农民再也不愁晚上买不到东西了。
银行上门
在农村里,排队取款、存款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开县白鹤乡信用社打破常规,在农业社设立一个服务站、三个代办站,简化了储蓄贷款手续,方便了群众,社员有余钱都踊跃储蓄。
日夜收购
现在正是油菜籽陆续上市的季节,各地基层供销社都是不分日夜,随到随收。油菜籽上市较早的新都、崇庆、泸县等地,供销社把过去“等货上门”变为下社验级,定点交售和带秤带钱登门收购,约时送交的作法。有的供销社干部还帮助农业社收割、打晒菜籽,农民出售油菜籽的积极性更高了。
社里有了猪市场
万县凉风乡商业部门在农业社里开辟了猪市场。全乡三十个农业社,已有半数在本社买猪卖猪,社员们买猪卖猪非常方便。
熟食下乡
抢栽早稻的时候,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但是农民们不用赶场,也能买到各种商品。内江县爱国乡食品服务业的同志,为了让农民们在农忙时期吃到熟食,他们把蒸好的扣肉、卤菜等送到农村去卖。这个乡的供销社还组织了二十多个货郎担,把农民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送上门去。
  (附图片)
  (姚治华插画)


第3版()
专栏:

  农村丰收在望 城市供应繁忙
天津千车万马日夜赶运夏收用品支援各省
各地夏收作物丰收在望,给天津市场带来了繁忙景象。通往天津铁路枢纽——东站的三条主要马路上,数以千计的满载着货物的卡车、马车、三轮货车,日夜不停地驶向货场。平均每半小时,就有好几节车皮装满夏收夏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开往郑州、德州、徐州、石家庄、蚌埠、西安等麦产区和全国其它地区,目前每天的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以上,创天津解放以来夏收前商品供应量的最高纪录。
今年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情况下,天津市商业部门早在2月间就根据农村的需要,安排了夏季商品的生产,4月就开始供应。今年二季度里,单是天津生产资料批发站计划供应各地的煤气机、锅驼机、电动机、三齿耘锄、水车等农具农械,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五十一倍。手推车胶轮的供应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两倍半。过去很少下乡的小苏打、硫磺块等化工原料,现在大量供给农村用来浸种和消灭病虫害。
天津市今年供应农村的生活日用品丰富多彩,新增添的花色品种有一千三百多个。浅色印花布的供应量将比去年增加十三万四千公尺,汗衫背心增加二十多万打。深受农民喜爱的天津竹壳暖水瓶,进一步提高了保温力;胶鞋大底的含胶量已由过去的38%提高到45%,围条也加厚了,保证底折不断,帮不裂缝。


第3版()
专栏:

  上海新产品琳琅满目
在上海的商店里,各式各样的新商品前围满了顾客。著名的协大祥绸布商店,现在每天要增加五、六种新花样的布匹。有一种刚刚出厂的照像雕刻浅花布,用七种颜色套印,花型栩栩如生,许多姑娘买去缝制连衫裙和短袖衬衫。
今年提前上市的夏令百货,花色新,质量高。汗衫、背心一般都加长了两公分,有的下摆采用了罗纹口,穿起来格外舒适。在国营第一百货商店里,新式的凉皮鞋有三十多种。人们特别喜爱一种微孔底凉鞋,轻柔耐磨,而且有弹性。各个百货店还有一种含有萤光增白剂的肥皂,用来洗涤夏天穿着的白色衣服,会使衣服更洁白。专供人们夏天搽用的防晒香脂,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夏季烈日灼伤,而且不会融化,便于携带。
不碎搪瓷汤盆,在许多商店里引起了顾客的兴趣。营业员有时应顾客的要求,把盆子从柜台上摔下来,盆面的搪瓷果然完好无损。还有水开时会叫的水壶、锤纹漆的旅行热水瓶等,都是今年的新产品。
在各大小百货商店里,人们可以买到上海今年新制的塑胶商品,有牙刷、梳子、皂盒、雨衣、手提包等一共有二十多个品种。一种香花塑胶发夹,夹在头发上芬香扑鼻,女孩子们特别喜爱。
  (附图片)
(愈沪生绘图)


第3版()
专栏:

  新夏新作风
有一天,武汉市体育文具仪器批发兼零售商店接待了一个顾客,名叫郑家声。他是黄河勘测设计院的工作人员,有事从开封来到武汉。郑家声在商店乐器柜看中了一只秦琴,玩弄许久,爱不释手。营业员黎文广见他想买而又不买的样子很觉奇怪,就诚恳地问他有什么困难。郑家声说,他在开封找了很久,一直没有买到这样心爱的秦琴,现在好容易找到了,却又少带了钱。黎文广一听,马上表示要替他垫钱,帮助他实现宿愿。郑家声推让再三,最后终于接受了黎文广的好意,并且记下了黎文广的姓名和地址,等他回开封后,好把钱汇来。这件发生在一个普通商店里的生活小事,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在一起;以后郑家声和黎文广通信来往,结成了远方的朋友。
像黎文广这样待顾客如亲人,处处体贴顾客困难的动人事例,正在武汉市不断涌现出来。
请你留下姓名和地址
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个顾客来到市商业局试验商店——丽丰百货商店买东西,他是湖北阳新县荆头山国营农场的采购员。刚巧他需要买的雨衣商店里存货不多,式样也不太合他心意。市商业局干部、营业员李遵志见他人地生疏,天色也不早了,就请顾客留下姓名和地址,答应他一定在他离开武汉前把货送到。当天晚上,李遵志就赶到仓库去挑选雨衣。第二天,李遵志又在滂沱大雨中,按照约定时间,把一批雨衣送到了顾客手里,顾客感动得连声道谢,要求和丽丰百货商店建立长期供应关系。李遵志完成任务后,才发现自己混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湿透了,额头还冒着热汗,但是他觉得无比愉快,因为他又尽心尽意地为顾客服务了一次。
这种“请你留下姓名、地址”的服务方式,现在已开始在其他商店中推行。黄石路国营零售商店每个专业柜备有一本顾客需要商品登记簿,由顾客留下姓名、地址和要货名称、数量,等到有了货,商店就替他们送上门去。
通宵营业
汉口中山大道、黄石路附近的居民都知道有这样一家零售商店,它随时都可以满足顾客需要。原来,这家商店开设了一个早晚营业窗,不管在半夜还是拂晓,只要顾客敲一下窗,睡在店堂里值班的营业员就立即起身卖东西。营业窗开设一个多月来,平均每天早晚多接待了十几个顾客。有天晚上,两个妇女匆匆赶来买奶粉,因为小孩等着哺乳,别处又买不到。营业员很快满足了她们的急需。
缝纫师游街串巷
武汉市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种新气象,缝纫师们三三两两地带着缝纫机,打着红旗,到机关企业、里弄中去给顾客缝衣服,翻领子或者补破洞。
这些就是缝纫业的流动生产服务组。通过整风整社,缝纫业改变经营作风,采取游街串巷、服务上门的经营方式,颇受欢迎。虹翔呢绒生产社的流动服务组实行包接、包送、包改、包洗等“十包”。有天,它在街口遇见一个顾客,手里拿着一件旧衬衣;服务组主动了解到他准备拿去修补,便摆开摊子,花了十分钟时间就替他换好一条新领。(陶锦子)(附图片)
  缝纫游街串巷 (叶振兴插画)


第3版()
专栏:

  风动机
  黑夜里,风动机发出了电流,照耀着四野。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具厂5月初试制成功的一种适合于农村发电用的风动机。它的构造简单,容易操作,用途很广泛。它在四级风的情况下,可以发出三千瓩电力,同时还可以带动各种农业机械。
舒慎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