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他们为什么忙着刻私章?
山东济南 黄炽
早饭后,公社文化部刚把从市里来的刻字流动服务组安排下来,一大堆顾客,就涌进了那间不大的房子。虽然朝阳开着两扇玻璃窗,屋里的光线还是让人给挡住了,显得暗暗的。
服务组的小王,一边打开工具包,把小刀一把一把地排好,一边习惯地招呼着这些顾客。他先问站在前面的那位年近五十岁的大娘:“大娘,您老这么忙着刻私章,有啥急事呀?”这一问不打紧,回答的是七嘴八舌的一大串人。
老大娘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个小伙子抢了先。他脖子上围一条羊肚毛巾,敞开的新棉衣里,露出大红球衣,上面还有几个黄字:武松队,08号。
“同志!得先给我刻!”他说得那么理直气壮,“昨天我刚新买了一套毛泽东选集——不是咱也要学点哲学吗?——字写不好,就等刻了印回去盖上呢……”
“嘻嘻嘻……”几个姑娘笑开了,几乎是齐声地:“这也算是稀罕事?谁不学哲学,谁没买书!”小伙子不服气地抢白道:“怎么,就你们事儿重要!”一个姑娘把辫子向后猛一甩:
“当然咱的事儿重要!咱队里明天发工资,第一次拿工资,没有个私章,行吗?”“给书盖印!也算……”不知哪个姑娘轻轻地嘀咕着。
小伙子刚想辩解,那位老大娘先“嗯——”了一声,说道:“买书也好,领工资也好,反正大家都领工资,都买书,社里也没有规定每个人要有一颗印,我看还得算私事。”她向前挪动了两步。“咱们托儿所,明年的……哦,明年的预算,造好了,会计直催俺,说要主管人盖了章,才能批准……前次进城开会,又忙的给忘了……”
“对呵,老嫂子!”一位老大爷怕托儿所长拉起家常来,忙着插进来一句,并且借这机会向前挤着:“刻字的同志,咱来个先公后私,谁有公事谁重要,谁先刻。我呢,嘿嘿……”他笑着已经挤到前面,向大家扫了一眼。“我是这么回事,省里农业科学所来了两人,帮咱总结丰产经验。人家说,这里面有学问,叫咱写写。”他停了一下,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嗯——叫咱打破迷信写本书。写就写吧,可又有个什么‘合同’,我寻思,是要立个章程,写个保证书吧?”有人听了笑了一声;他接着说:“你看,写这个玩艺,没有个印,像话吗?”
旁边有人说,对,老技术员的事挺重要;也有的人还想争几句,小王开口了:“老乡们!照我看,大家的事都重要。咱们应该满足大家伙的需要;要不还算啥大跃进!我马上打电话,看还能不能再来两个同志,苦战上一天。”
“好呵!”“你可真行呀……”在一片笑声中,人们在小王的登记簿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个新买了书的小伙子还一个劲儿地向人解释,在新买的书上盖个新刻的印,是多么有意思……


第8版()
专栏:

马鞍丢了
马伟勋
吴桥县红星人民公社第六生产队社员刘文林从桑园镇拉煤回来,刚卸车不久,车上的马鞍子就被人拿走了。
“谁拿走我的马鞍子啦?”刘文林着急的大声嚷叫。“真是怪!车、马都是公社的,还偷马鞍子干嘛?”
刘文林的马鞍子并没被人偷走,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个队上的饲养员刘国衡是个爱畜如子的人,每逢人们用完牲口给他送到畜棚以后,他总是不放心的把牲口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这天刘文林把架辕的小黑牛给他送回以后,他照样详细检查了一遍。在检查中发现牛的脊背被磨掉了巴掌大的两片毛。可把刘国衡的心痛坏了,他想:“准是被马鞍子磨的。”他跑到车上去检查马鞍子。果然是因为马鞍子破了个小洞,里边装的糠丢了很多。他就把马鞍子拿回自己家去,装足糠,一针针的缝好后,才又送回车上。
“我正着急呢,再不送回来我就要骂了。”
“我也正着急呢!要再把牛磨坏,以后就不让你使了。”刘国衡盯了刘文林一眼。


第8版()
专栏:

隔河闻到菜饭香
铁勺铜锅响叮当,
大盘小碗吃个光;
不是人们生来馋,
只怪饭菜做得香。
食堂政治挂了帅,
男女老少喜开怀,
又省又好花样多,
香味飘过几条街。
公社食堂亮堂堂,
隔河闻到饭菜香。
花钱少来吃得饱,
好评好语用箩装。
(贵州民歌)


第8版()
专栏:

笑声满食堂
陈涛
“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归纳起来,无非是这“吃喝”二字。
多少年来,人们为此忙碌奔波,忙呀忙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填不满肚子。历史上的所谓“圣人明君”,他们虽有兴邦济世之才,步月凌云之志,然而对广大人民的吃饭问题,却束手无策,他们根本不能,也没有想过去解决这个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对旧社会生活的生动的写照。
真正的圣人是共产党。现在全国农村已经公社化,普遍办起了公共食堂,实现了“吃饭不要钱”,人们已用不着成天为开门七件事绞脑汁了,公共食堂已为大家作了很好的安排,真是“打钟吃饭,不怕你是大肚罗汉”。难怪人们对公共食堂称颂备至。有一首民歌写道:“公共食堂强,饭菜多花样,吃饭不要钱,真是破天荒。”
吃饭不要钱,这难道不是破天荒的大事么?且看另一首民歌是怎样形容的:“成立大食堂,感谢共产党,饭菜花样多,人人都赞扬,吃得饱又好,笑声满食堂。”
“笑声满食堂”!多么形象,多么生动,大家在吃饭时那种津津有味的情景和欢乐无比的心情,都跃然纸上。人们由此可以想见得到,大家在吃过饭后,去搞生产时的那种心情,那种干劲。
“都道如今光景好,人民生活步步高”,现在广大群众对吃得饱已不那么满足了,他们进而要求吃得好,吃得有味道,这并不是“人心不足”,也不是脱离生产实际追求大吃大喝,而是一个正正当当的要求,正是这个要求反映了我们生产的发展。我们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就是为了使大家在生活上能步步登高。
过去,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对吃喝很讲究,他们网罗天下名厨师为他们作菜,还出了所谓“名菜谱”。那个时候,劳动人民连饭都吃不上,吃不饱,名菜虽多,却无法享受。这是专为那些大人先生们的肚肠预备的。现在劳动人民吃饭也要讲究味道了,这是一个大的变化,也是“破天荒”的大事。
但是,劳动人民现实得很,他们今天要求的不是餐餐山珍海味,只是要求饭菜多样化,丰富多采,能够吃得津津有味。人民日报12月15日副刊介绍了“一个公社食堂的菜谱”,里面有五香锅贴、糖包子、肉丝面、炒辣椒丝、烧豆腐等数十种,真是:品种花样多,营养又丰富,顿顿菜不同,人人都满足。这样的食堂,不用说是时时充满欢笑的。
现在的时代,是我们的厨师,是我们的食堂工作人员大显身手的时代。过去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现在是“一人作饭大家香,舐舐嘴唇还要想”,人们有理由期望他们在这光荣的岗位上,把本事尽量使出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大众化的名菜,为劳动人民写出经济适用的新菜谱,把我们的公共食堂都办成充满欢笑的食堂。
吃饭不仅是生活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人们追求和向往更加美满幸福的生活,这种追求和向往,正是促进发展生产的动力,正如有些农民说的:“生活越过越有味,生产越干越有劲”。公共食堂是集体生活福利事业的中心,办好了,就能使群众的干劲大大发挥,就能使公社巩固,生产提高。有首民歌说:“吃饭吃得好,生产干劲高;生产发展了,生活更美妙”。吃饭与生产之间就存在这么一个既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道理。读了党中央对湖北省委“关于做好当前人民生活的几项工作的规定”所作的批示,对这个道理也就认识得更深切些了。


第8版()
专栏:

钢帅颂
田汉
试把年来在各地旅行中关于炼钢得句集成一组,来祝贺1070万吨的胜利。嵯峨炉顶接天高,铁锭如山上橡槽。倾泻口中飞火瀑,压延机下走银蛟。
(鞍钢所见)硝烟尘雾赛沙场,推土开荒建武钢。指日青山接黄石,喜看红焰映蓝光。
(首次参观武钢工地)突破开炉第一关,一时三镇尽开颜。钢花铁水流江汉,从此中原不一般!
(武钢第一炉之喜)才离徐水不多天,飞跃真如数十年。夕照千条输赤焰,平林十里走苍烟。
(重过徐水)花帕蒙头花布裳,深翻细作并轩昂。农村莫怪男人少,炼铁如今上曲阳。
(安国所见)读书生产两无双,不再苍颜恋学窗。中国正多新榜样,炼钢炉畔出萧邦。
(国立音乐院在天津炼钢,并不影响学习。)高炉遍地成林箐,猛火烧天破蔚蓝。一路尽歌公社好,莫从金粉看江南。
(过江浙夜景)富屯溪水已多娇,更喜闽江碧似醪。莫憾夜航差月色,炼钢炉火入青霄。
(闽江两岸)都把炉边当住家,山村夜夜舞钢花。坩埚何必愁饥渴?全社江头洗铁沙。
(晋江所见)骑车踏蹬转如飞,炉火熊熊汗染衣。几度催归都不去,只缘身是鼓风机。
(福州文化系统炼钢,利用自行车轮做鼓风动力)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
(漳州一炼铁炉伐相思树做燃料)何厝滩头去几回,碎皮零壳忽成堆。厦门炼铁虽无料,自有金门送得来。
(厦门海边战士民兵拾敌人弹壳供炼炉原料)总布胡同飘雪花,鼓风加火兴弥奢。炼钢炼笔需高热,先作工人后作家。
(首都作家炼钢)


第8版()
专栏:

谁订的报?
浙江上虞 任尚忠
邮递员匆匆地跨进如意食堂的炊事房,丢下一张报纸,转身就走。正在切菜的阿德伯,突然抬起头来,惊异地问:“寿松,你怎么替我们送来报纸呢?”“你们订的呀!”说罢就走了。
青烟、蒸气笼罩着不宽敞的炊事房。四个老炊事员正忙着烧菜煮饭。正在烧火的胜叔公发问似的开了腔:“这报是谁订的呀!我们可没有订嘛!”祥叔一面将米倒进镬里,一面回答着:“邮递员是不会送错的,报角上还清楚的写着‘如意食堂炊事房’的字呢!”阿德伯满有把握地说:“这大概是队里给我们订的。”他还打趣的补上一句:“你们只埋头做饭,给你们看看报,思想开开窍。”引起了一阵哄笑。奎公接着说:“德哥讲得对!我们光烧饭,不学习,思想确实要生锈了,人家要说我们老脑筋了!”
食堂里乱哄哄的,一簇簇的社员边谈边笑的进餐厅来吃饭,炊事员精神抖擞的送饭搬菜。连长贤灿背着锄头,也走了进来,阿德伯就问:“连长你给我们订了报吗?”贤灿说:“没有呀!”
傍晚,阿德伯又到邮政代办所去问:“阿幼同志,我们如意食堂炊事房的一份报是谁来订的?”阿幼回答说:“你们队里四毛来订的。”
阿德伯回到村里,就直向四毛家里走去。四毛和几个小伙子坐在煤油灯下谈笑着,阿德伯进门就问:“四毛,你订的报,怎么送到炊事房来了?”几个人连忙立起来让坐,四毛笑嘻嘻地回答:“阿德伯,你们日夜地忙着为大伙儿烧饭做菜,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向你们答谢,几个兄弟哥商量了一下,订份报给你们看看。”阿德伯听了,忽然全身热起来,他急急地说:“这怎么行呢?怎么行呢?烧饭做菜也只是尽尽我们老头子的一点责任,贡献一点力量呗。”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要把粮食当珍珠
黑龙江密山东海采炼厂 廖国泰
12月17日午夜,由大连开往北京的三十六次快车上,餐车的服务员开始晚餐。可以想像,服务员同志们忙碌了一天,心情是舒坦愉快的。因此用餐时也忘却了疲劳,兴奋地谈着,笑着。但发出谈笑声的同时,餐桌上不断增加着从就餐者嘴里掉下来和饭杓推出盆外的洁白的饭粒,这些像珍珠般的米粒就白白地糟蹋掉了。目击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生产一粒粮食多么不容易呀!按理说,吃饭的人是应该而且可以拾起来吃下去的,否则,怎么向旅客交代自己的工作呢?
粮食是宝中之宝。今年我们的粮食虽然大丰收,但也浪费不得。餐车服务员不仅有义务向群众宣传爱护粮食,而自己也必须是爱护粮食的模范。
“尊重别人劳动的人,才是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8版()
专栏:大地的秘密

花岗岩怎样跑到地上来的?
石工
花岗岩形成的时候是在深深的地下,可是如今我们在地面也看见了花岗岩,花岗岩是怎样跑到地上来露脸的呢?你会想到,一定是掩盖在花岗岩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再被流水、风等搬走了,好像开采露天矿一样,上面的岩层被揭掉,下面的花岗岩自然露出来了。
可是风水的搬运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地下较深的地方,风是很难再吹走什么东西,而河流也只能侵蚀陆地上比海平面高的部分;同时,如果仅仅由于地表剥蚀的作用,那末花岗岩出露的地方一定都很低洼,可是事实上花岗岩多在山里出现,有的还形成很高的山峰。这是由于地壳上升隆起的缘故。
地壳是怎样隆起的呢?你用手去推桌布,桌布上就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皱纹。当地壳受到从两侧来的强大压力时,也会像桌布一样折曲起来。由于这种运动,地下一、二十公里处的岩石也能被掀到地面来,世界上大部分的山都是由于这种运动造成的,因此人们叫它做造山运动。
地下的压力很大,温度也很高,岩石在地下可以变得像松香一样,缓慢地改变形状而不致破裂。但是也有发生破裂的时候,在野外常可见到本来相连的岩层发生错断,移动了原来的位置,我们叫它做断层。有些沟谷正是断层所在的地方。
当地壳某处发生断裂的时候,地下所受的压力就减轻了,因而岩浆就在那里活跃起来,向地面上升,企图冲出去,有的成为火山,有的则钻到因折皱而隆起的地壳中凝结起来。这隆起的部分就是今天的高山。
造山运动是地球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说来也有趣,今天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秦岭、祁连山、天山……都是过去的海。这些海多成狭长的槽形,我们叫它做地槽。地槽的底不断向下陷,因此能容纳大量的沉积物,造成了很厚的沉积岩。但是,终于力量发生了变化,海底不仅不再沉降,反而向上隆起,上面的岩层皱在一起,岩浆也侵入了,结果变成了今天我们看见的山,这种地带我们叫它做地槽区,是地壳上不稳定的部分。
由于地槽区里的岩浆活动较多,所以有关的金属矿和其他矿产就很丰富,祁连山就是这样一个宝库,可以预期,秦岭、天山这些地方也将会发现很多宝藏。


第8版()
专栏:

假如冰的密度比水大……
米扬
冬天湖水上冻的时候,冰总是浮在表面的,气候再冷湖底也不会完全冻上,这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的缘故。可是,假如一旦冰的密度比水大,那世界将成一个什么样子了呢?
水面开始结冰了,但它立即下沉到水底,于是水面又继续结冰。这样下去,江河湖沼都将冻成“实心”。北方的水生动物就将死绝了。
到了夏天,表面的冰融化了,可是水底的冰却常年不化,河床变浅了,只要下一场大雨,河水就会立即泛滥起来,淹没成片的田野。建大桥将会无比的艰难,除了要克服汹涌的洪水以外,还得要击穿河底好几公尺厚的冰层哩!
滑冰运动也不行了。因为平常水的密度大,冰的密度小,冰面受到冰刀的压力,体积就缩小了,相应的密度就要增大(这就好像被压得紧密了一样),冰为了解脱外力的压迫,就只好变成水了。就因为随时有这点水产生,起了润滑作用,才使得运动员们能在冰面上飞驰。假如一旦冰的密度比水大,上面这样的现象就完全没有了,我们站在冰上就会和站在光滑的石板上一般无二。


第8版()
专栏:

剪纸
申沛农


第8版()
专栏:

合作有余(年画)
王恩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