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敦煌小麦亩亩产千斤
中共敦煌县委会
甘肃敦煌县1958年播种的六万六千一百八十一亩春小麦,获得了平均亩产一千零三十七点一斤的高额丰产。这是敦煌的奇闻奇事。
今年春小麦丰收,并不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相反的敦煌是一个气候干燥、雨量极少、风沙较多、土质盐碱性大、有机质缺乏的地区。因此,取得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党的正确领导,政治挂了帅,全县人民冲天的干劲,各方面大力的支援和协作,思想教育工作的胜利,积极的向自然斗争的结果。
1958年小麦能够亩产千斤,也因为贯彻了指标到队,措施到地,责任到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的结果。对增产措施,经过群众大辩论,作到了社社有总的计划,分期分季的执行计划,这就便于定时定量的进行检查,对实现千斤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春播前,全县多数牲畜发生了口蹄疫,由于封锁牲畜行动一个多月,县委就提出了人力代替畜力运肥。当时群众思想不通,县委书记和委员就亲自拉车,把城里的肥料送到农业社,对全县人民起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全县人民掀起了运肥积肥高潮。同时各级党委在书记亲自参加下,大搞试验田,增加了农业生产知识,变成了领导农业生产的内行。
在大跃进的过程中,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经常是有斗争的,只有思想工作的胜利,才有生产的丰收。所以县委领导每一项生产工作始终抓住了这一规律——辩清道理,统一认识。制订生产计划时,县委提出力争实现千斤指标以后,有些人说是吹牛。因此在全县开展了如何把粮棉大面积的丰产旗帜插到敦煌土地上的大辩论,结果提高了群众的信心,找到了增产的措施。后来又采取了到田间数,田间看,田间测量的方法,狠狠的对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一次批判。这对促进后期的田间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运用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跃进的思想,指导农业生产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的生产情绪始终饱满。县的领导人员除种试验田以外,还经常组织人深入到农村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及时提出新的战斗口号,不断引导人民群众前进。
在小麦生产期,全县召开过五次大型的现场会议,各乡也先后召开过三十六次现场会议,这对全面指导生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检查评比,不但交流了经验,而且互相之间开展了红旗竞赛,因而更鼓舞了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治虫、消灭三类田上,经过现场评比后,三天三夜全县就基本上消灭了病虫害,全部的三类田又追了一次肥。
各方面的支援和大力的协作,对取得小麦丰收也有直接关系。县委提出粮棉双跃进口号时,全县机关都进行了大辩论,通过辩论,动员全县机关干部、城镇市民大力的支援农业生产。城市居民向农村送肥料;机关的厕所由干部自己垫,并将肥料无代价的送给农村;商业、供销、银行、信用部门都大力的支援了农业生产。
为了对农业生产加强科学指导,全县建立了万斤大学三十三处,并在农村建立了农业技术传授站,指定技术干部按时进行传授。同时举办了九次短期训练班,全县共训练了农民技术员达五千余人,县委专门召开过小麦技术研究会议三次,解决了春小麦生产技术问题。(附图片)
全国粮棉增产比较表


第3版()
专栏:

王保京领导烽火社大闹技术革命
凡是到陕西醴泉烽火社参观过的人,看到了那些丰产、试验、品种、耕作对照等试验田块,都会感到烽火社的田野是一个生产大跃进的战场,也是一个科学大跃进的课堂,处处动人心弦。
以王保京为首领导的烽火农业社,原是一个小社。今年由三十八个小社合并组成烽火人民公社。
人人学科学 全社搞试验
王保京从1952年起,在党的培养下,大搞丰产试验,大搞科学研究。在王保京的领导下,目前全社试验研究占地约一百一十亩,参加研究的有一百三十七人,试验项目有一百零四个。有原始材料圃,有杂交育种圃,有卫星试验田,也有十女丰产田,老汉老婆试验田,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烽火农业社的技术革新运动,是随着合作化运动,不断扩展,不断提高的。根据不完全统计,从互助组开始搞玉米试验起,到现在七年来的时间,共作了一百六十二个试验项目。随着各种试验项目的增多,在质量上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到繁。特别是对玉米的品种、播种、施肥、耕作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对比试验,掌握了玉米栽培方面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等八大增产措施。为了不断革新技术,王保京同志从1955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试验。经过三年的苦心钻研,已经试验种植的小麦品种有一百一十二种,棉花三十二种,玉米十三种,并采取有性、无性杂交的方法,选育出“烽选一号”、“烽选三号”等棉花品种和“烽选一号”、
“烽选二号”等小麦新品种,还培育出“1504号”、“1506号”玉米良种,其中“1506号”已在全社普遍种植,增产在20%以上。同时,还进行了小麦和玉米等不同属的远缘杂交,得出了新的谷物品种。这些事实证明,农民不仅可以掌握科学技术,而且还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科学,发展科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贯彻,烽火社的产量逐年增加,由一贯的缺粮社变为余粮社。社员收入也逐年增加,全社1956年每人平均收入一百四十元,生活和收入水平都远远超过当地富裕中农在合作化以前的水平。今年又获得自古未有的大丰收,平均亩产超过大丰收的1956年的53.6%。
怎样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首先是以科学研究密切结合生产,推动生产,又反过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开展。如初期阶段以搞丰产栽培试验为主,在小面积上创造经验,以推动大面积的生产,并打破“生产到顶”的保守思想,使生产不断开展和不断前进。
其次是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并逐步提高。要把科学技术普遍的推广开来,必须使科学技术为群众所掌握。因此,该社成立了技术夜校,由本社的技术员担任教员,根据生产环节的需要,做啥学啥,和边学边干的方针,使科学技术学习和生产紧密的结合起来。经过这样的不断学习,现在全社75%的男社员和45%的女社员都学会了棉花的精选种子、防虫、整枝;玉米的深耕施肥、去雄杂交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技术知识。除群众性的技术夜校外,还成立了干部的技术学校。聘请西北农学院下放的教师任课,开设土壤肥料、耕作、植物保护、选种和作物栽培等农业基础课程,这对于迅速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是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和各有关研究机关的协作关系,从组织上保证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1955年烽火社就与西北农学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今年又签了合同,从各方面帮助该社学习并推广科学技术。此外,该社还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取得联系。为了适应农业大跃进和技术革命的高潮,本年5月,该社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科学研究室。
三点经验
烽火社的经验表明:在一切事业中,党的领导是决定的因素。几年来,每当王保京同志在搞科学研究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党就伸手予以援助。每当王保京同志和社干部们在生产上或在科学研究上有一些成绩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和脱离群众时,党就及时的指出并予以正面启发教育,使他们在社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前进。因此,王保京同志经常非常感动的说:“没有党,就没有王保京,我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
烽火社的经验还表明:破除对科学的神秘观念,提倡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关键。当王保京同志1952年进行玉米亩产一千二百斤的丰产试验时,许多人对王保京采取讽刺嘲笑的态度,把王保京同志称为“一千二”。但是,王保京同志在党的关怀和鼓舞下,坚定了信心,终于在第二年超额完成了一千二百斤的指标。在社里大搞杂交育种试验时,也曾受到农业专家和干部们的怀疑,但是,王保京同志并不为此有所动摇,坚信“能增产就是方向”和“能选出了新品种就是根据”。同时,在省委张书记的鼓励和支持下,坚定了烽火社大搞试验研究的信心,从而在社里才有了今日的科学研究成绩。
烽火社的经验又表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科学研究也不能例外。过去在社里搞试验研究是以王保京为首的几个技术骨干分子,由于人少力量小,在试验研究方面,常常顾此失彼。自从办起技术夜校,社里提出了“人人学技术,个个攻科学,队队搞试验,户户有丰产”的号召后,参加搞试验的男女社员占全体社员的40%。我们相信,已经形成的技术革命的火花,将在烽火社大放光彩。(本文根据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材料改编)


第3版()
专栏:

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保京和社员们正在检查小麦密植试验田里麦苗的生长情况。左上角是王保京正在写农业科学著作——“田间设计学”。 王象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转变领导作风 取得油料丰产
中共湖北松滋县委会
松滋县种植油菜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全县七万三千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六十八斤,总产量比1957年增产20%。
松滋县由1954年冬试种胜利油菜。胜利油菜虽属优良品种,但在过去几年的试种中,由于栽培技术没有改进,粗种少收的习惯没有完全克服,因而产量一直不高,1957年平均亩产仅九十三斤。
今年油菜的增产,使我们深深认识到领导转变作风,改变方法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重要性。1956年曾经因为我们县委领导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在发展生产中走群众路线不够,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强迫命令,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大同垸八万多亩棉花比1955年减产21%。1957年由于我们对大同垸的减产教训没有深刻的全面的接受,又犯了右倾保守、缩手缩脚的错误。这又突出地反映在八宝垸出现了许多密植改稀植、条播改撒播、早播改迟播、双季改单季、双铧犁改双挂犁的现象;很多干部动口不动手,不参加生产,不深入田间,凭会议领导生产,群众反映干部像“相公”。这一年八宝垸九万七千亩棉田,每亩只产五十六斤皮棉,比1956年减产21%。两年出现两个减产垸,这个教训对我们来说实在太深了,使我们最深刻地认识到:一般化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无法领导好生产的,必须从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来个大转变,才能取得生产大跃进。
我们反复地检查工作作风,公开地向全体党员、全体干部检讨了保守主义、官僚主义错误,发动干部对我们领导作风上的错误开展了严厉的批评。在领导生产上,十九个县委都分片定点,分作物进行了分工包干,办公室搬下了乡。这样,就摆脱了事务,做到了深入田间,参加生产,领导生产。通过整风全县有一千三百多个乡、社干部自愿到生产队去担任工作了。一个比干劲、比先进、比跃进的高潮日渐形成。县委又组织群众开展了大辩论,用算好三笔账的方法,击退了保守思想。
第一笔是算胜利油菜的增产账。过去几年胜利油菜在我县虽然平均单产不高,但高产典型却已不少。各地就抓住了找典型、算典型、总结典型,用典型事例来坚定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扩大油菜面积的信心。
第二笔是算发展胜利油菜增加收入账。例如大路口乡白水淌社油菜面积只占旱田面积的15.6%,而总收入占旱田春季总收入的43%,分给社员每户可达四十四元。这样一算,干部群众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抗旱冬播,结果油菜面积达到冬播面积的19.3%。
第三笔是算支援国家工业建设账。我们县所产菜籽可供全县人民食油需要,按照原订规划全县1958年可收菜籽一千三百多万斤,除留种子外可以全部卖给国家支援工业建设。算账对比大辩论的结果,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认识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信心百倍抗旱播种。
在领导方法上,除了干部普遍种试验田以外,我们接受了1957年重点不突出,领导一般化的教训,采取了“多点示范,层层定点,月月评比,段段检查”的办法,作到了区区有重点乡,乡乡有重点社,社社有重点队,队队有重点田。这样一来,领导工作就争取了主动。
去冬大检查中,我们发现了有十六个三类乡,一百八十二个三类社,一万六千亩三类油菜。一方面我们积极地下放二百多个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到社到乡,加强了领导;另外我们又推广了麻水乡中岭社田间“四整”的经验(整党、整团、整社、整落后田),一边改造落后田,一边改造思想,同时开展了社赶社、队赶队、人赶人、田赶田的优胜竞赛运动,促进了先进更先进、落后赶先进,争取了生产运动的平衡。
对胜利油菜的栽培,我们采取了以下七项新的技术措施:
一、选用良种,精细选种。由于抓住了选种工作,油菜纯度一般在95%以上。
二、抓紧时机,适时播种。去年在八十多天的冬旱情况下,秋分开始播种到寒露结束,比往年适当提前八天。
三、耕的深,耙的细,播的匀,长得胖。油菜种子细小,植株主根入土较深,支根和虚根发达,而且分布很广,只有在肥沃深厚和疏松平整的土壤里,种子才能出得整齐,植株生长发育也才好,所以去年我们改变了一犁一耙的旧习惯,一般达到深耕四寸五到六寸,作到了二耕二耙,作到了窄厢深耕、沟底平、沟底深、沟沟相通、雨住田干。
四、少吃多餐,均匀施肥。
五、过好苗期关。我们抓住了三次间苗。第一次是“打拥挤”,免除苗荒;第二次是去弱除杂,在两片真叶时进行;第三次是四片真叶时进行定苗。在留苗密度上,每亩一般在一万八千到二万五千株之间。
六、管理到田,责任到人,奖惩严明。
七、适时收获,细收细打。在油菜由青转黄的时期,我们普遍固定专人,定时观测,逐块检查,掌握了黄到九成就进行收获,不少试验田还做到了黄一根拔一根。


第3版()
专栏:

英雄大战断龙山
田润章
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向你们介绍党是如何领导各族人民大战断龙山的。
断龙山座落在湖南古丈县田家、茄通两乡,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居住着一万多勤劳勇敢的土家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真是:“崇山峻岭风光好,漫山遍野桐茶香,多亏党的好领导,幸福生活万年长。”但是,由于这里地势较高,人们苦于无蓄水之源。虽然解放后也修了不少的大小塘,可是,如果天晴十日不下雨,就连吃水也感困难。土家族人民是多么迫切需要水呵!
但是,在那高耸的断龙山腰的峭壁上,却有一个“吊洞”,里面流出一股水直泻山下。是不是可以利用这股水?如何利用这股水?
吊洞探险
为了寻找“吊洞”的水源,今年1月24日,乡党委书记黄富耀、乡民兵队长梁庆国和我等四个同志,脚踏一尺多深的冬雪,向拔海一千多公尺的断龙山出发了。
到了断龙山脚下,抬头一看,真是“万丈悬崖断龙山,巍峨屹立在云端,刀削绝壁无有路,要想上山难上难。”走到跟前,只听水声
“哗哗”响,但是不知在何方。往前再走无路,左边是悬崖绝壁,右边也是悬崖绝壁。怎么办?大家面面相觑,黄书记说道:“我们要学智取华山的勇士们克服困难的精神。爬山!”大家应声:“好!”我们脱掉了棉衣,脚尖扣住石缝,手攀芭茅,一步一步地往上移动。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往下一看,高悬的陡壁峭崖,心里着实害怕,两条腿也有些发软打颤,觉得高挂在半山腰直晃荡。忽然听到上边梁庆国喊道:“快上来啊!看到吊洞啦!好大的水呀!”大家听到后,不知哪儿来了一股猛劲,一下子脚稳身轻,飞快地爬上了山峰。
我们看到了吊洞,也看到了“哗哗”直泻的水。但是经过勘测,水位太低,不能引上田家乡的山坡。
第二次探吊洞,我们采取了另外一条路——从艾门穿山过岭转到吊洞口上面。吊洞洞口吊在半腰的绝壁上,是从来无人敢进的险洞。我们脱下棉裤,顶着瀑布硬往上闯。到了洞口,我们高举火把钻进了深洞,前边出现了一个大约有一人多深四公尺宽的水潭。大家脱掉全身的衣服,跳进冰凉刺骨的深潭,游到了对岸。脚尖扣住石缝,又爬上了一段绝壁;再往上爬,出现了一个窄洞;进了这个洞,到上边空堂一看,真是:“乍到新洞府,别有一块天”,石笋、石柱倒悬半空,真是观不尽的天然美景。我们又钻过了一道窄峡,才发现水源。估计这地方的水源比洞口水位可提高十丈左右,完全可能把水引到茄通,大家心里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2月1日,一支七百人组成的水利大军,高举着“向断龙山进军,向吊洞河开炮”的红旗,浩浩荡荡地开上了断龙山。
冰天雪地大战
断龙山水利建设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水利工程全长约六十五华里,沿途多是悬崖绝壁,最主要的工区就有三道险关:一道是在绝壁半腰凿四十多公尺深的石洞,并在洞内筑起二十多公尺的石坝;一道是要劈下四十多公尺的悬崖——猴儿堡和长安山;还有一道是绕过五里长的二卡山和断龙山。修建大型的水库十四座,还要在空中架二百多公尺长的天枧。全部工程需六十五万个劳动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器材,这些从哪儿来呢?我们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
断龙山气候非常恶劣,时而冬雪纷纷,时而大雨倾盆,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雾气沉沉,这真是:“冬雪纷纷复满山,冷风刺骨透衣寒,狂风大作天昏暗,大雨倾盆湿衣衫”。民工们怎样在冰天雪地中忘我地劳动着?这里讲两个小故事。
3月的一天,天下着大雨,在吊洞工地上,擦炮布都湿了,无法擦干炮眼,炮手很为难。这时共青团员梁清生,看到这种情况,毫不犹豫地脱下了棉衣,“嘶”的一声,撕下了棉衣袖口,递给炮手说:“给你擦炮去。”其他民工很受感动。土家族女共青团员田子英,看到测量队的皮尺断了,技术员很着急,田子英把自己一件花衣服的口袋撕了下来,穿上针,引上线,一针一针地把皮尺缝好。看来,这两件都是小事情,但是却反映了一种可贵的思想。
大战吊洞河
6月22日的夜里,我们召开了凿洞筑坝誓师大会。会上突击手们展开了激烈的挑战,人人都要求到最艰难的工段去,人人都表示要顽强地提前完成任务。
当夜突击手高举红旗连夜攻洞去了。只听得炮声轰轰,山摇地动,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共青团员黄费得每次都是当炮声一停,就冒着烟钻进去打岩。支部副书记田家义也和民工一道日夜苦战,当他恶性疟疾发作不得不躺下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攻洞。为了缩短工程日期,采取内外夹攻的办法,乡长彭楚祥和民工史宗标,为了寻找从内往外攻的凿洞方向,设法爬上了绝壁,钻进了空堂,探得了凿洞的方向。就在这些英雄们的冲天干劲下,原计划两个月凿通洞子的工程,只用了四十七天。
洞内筑坝,更为艰巨。要在漆黑的岩洞中,筑起二十多公尺的石坝,首先必须钻进水里清出底沙才好下脚,但是洞里的水是刺骨的寒冷。英雄们又经受了一次考验。大水来了,把筒坝冲垮了,英雄们再堵;沙堵满了,英雄们再挖;一次、二次、三次……坚持!坚持!日夜坚持!苦战了三个多月,工程师认为不堪设想的石坝工程,被我们筑起来了。
10月初,田家与茄通两乡人民成立了断龙山人民公社。公社社员们干劲冲天,整个工程更以飞快的速度进展。现在,吊洞凿通了,石坝筑起来了,猴儿堡削平了,已架了一百多公尺的天枧,估计明年夏天可以全部竣工。到那时,一股幸福的泉水将源源不断地流到那环山的二万多亩田里;再修两个水电站,户户装上电灯,还要建设碾米厂、油榨坊,用电来带动。到那时将会出现一幅非常美丽的景象。


第3版()
专栏:

绿色的锦屏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是一个以侗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
解放以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粮食平均产量由解放前每亩不到三百斤提高到1957年的五百斤,特别是今年跃进更大,光水稻就达到了七百多斤。由常年缺粮县变成了余粮县,油料也达到了自给有余,现在全县有95%林农达到了中农水平。
在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木材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共造林二十五万余亩,采伐出售木材六十万余立方公尺。今年全县木材生产任务十三万立方公尺,现已完成十五万立方公尺,争取超额完成六万立方公尺,直接支援了武汉长江大桥、三门峡水库、包兰铁路、鞍山钢铁公司等地的建设用材。同时大大增加了林农收入,全县林业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由于积极造林,抚育和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结果,全县现有木材蓄积量按出售价格计算,可折人民币七亿多元。此外,还出现了许多快速生长的“八年杉”“九年杉”。特别是在整风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群众干劲冲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造林运动高潮。“把穷山变富山,把荒山变绿山”的口号响遍全县各个角落。林农们用自己的干劲和钻劲,苦战了九十多天,完成了全县植树造林任务。
全县林业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又向新的方向——林木快速高额丰产和林化工业发展。为了开发林区资源,综合利用林木副产品,现在已用土办法制成了烤胶、柴油、松节油、芳香油、杉烟、松香等几十种工业原料,大部分已大量生产。林木综合利用工业正在高速度发展。林农们说:“过去是穷山苦树,现在是深山宝库,一根木杈也变成了黄金”。全面造林 林粮混作
造林运动开始的时候,认真总结了全国林业模范——万丰社实行基本绿化和实行林粮混作的经验,并组织了全县主要骨干和积极分子参观了清江社大面积整土造林经验。以实际事例教育群众,大大地启发了群众热情,鼓舞了干劲,全县投入造林运动的劳力占全县劳动力的80%以上,内有40%参加野战队。林农们在冰天雪地、气候严寒的日子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结果造林一百多万亩,每个劳动力平均造林二十三点八亩。这次造林成绩等于解放几年来造林面积的三倍多,相当于解放前历史造林面积的总和。在全县范围内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实现了绿化第一步。从栽培的树种看,用材林占83.7%,特用经济林占16.3%。在造林运动中加强了技术指导工作,训练了五千多造林技术员,社社队队组织了技术指导小组,因此保证了质量。今年6月全面检查,成活率达90%以上。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率和较快的增加收入,还采取用材林与经济林伴生的做法。即杉木与油桐、茶叶、南竹等混交。南竹、茶叶三年,油桐、生漆四年即有收入。合理地组织短期收入,支援了长期生产,克服了用材林收益期过迟的缺点。
为了加强林木的经营管理,巩固造林成果,全县共办了一百七十九个社办林场,以林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
实行全面整地造林,林粮混作,还可以保证幼林成活,促使杉木速成。这是当地林农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也是把造林长远利益和群众眼前利益结合起来的好办法。据万丰、三江等社及国营林场的调查,林粮混作则可以增加一大笔粮食收入。
培养林木快速丰产
在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在全县基本完成初步绿化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林木快速高额丰产运动。如何使林木达到快速生长,尽快地增加森林产品以应国需民用,这是林农们在初步完成造林以后提出来的新问题。问题的发现是在万丰、皎洞等社。在春季造林运动中,县委组织了几个工作组深入访问这两个社的林农,才发现了许多快速丰产杉。这就使我们明确了造林以后培养林木快速丰产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六千六百亩一百三十多万株杉,其中有龙埂“八年杉”“十六年杉”,平翁、河口的“十八杉”等,经过实测结果,确是快速高额丰产。这是广大林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分得土地山林,大大地发挥了生产积极性,用自己的干劲和钻劲创造出来的奇迹,也是出现在林业生产上的“卫星”。
全县广大群众掀起了一个改“十八杉”为“十杉”的快速丰产运动,截至目前统计,全县培育的快速高额丰产林已达五十二万亩(大部分是林粮间作)。全县计划培育杉木快速丰产林一百万亩,预计十年后,全县木材蓄积量将达到一亿多立方公尺,年可伐量等于目前木材生产的五十至一百倍。
培育杉木快速高额丰产林的技术措施,根据调查研究,主要有细致整地、林粮混作、精选良种、培育壮苗、培根施肥和适时薅修幼苗等。
在林业上以快速高额丰产为纲,还推动了幼林抚育、木材生产和采种等工作。加强领导跃进再跃进
加强党的领导,政治挂帅,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林业生产大跃进的重要保证。在造林运动中,锦屏县采取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在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搞群众运动的办法。现将几个主要工作叙述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坚持依靠群众、合作社造林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国营林场的方针。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贯彻了林粮间作,以短养长,解决了远近利益的结合问题。这样群众易于接受,使造林形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2)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在县委分工上,有专管林业生产的县委书记和委员,并在县委建立了林业部,在公安局增设了林业保卫股,区乡社的党组织也有书记、委员负责林业。同时各级还建立了绿化委员会,党政负责人任主任委员,工、农、商、学、兵、交通、文教等任委员。这样就能更广泛地很好地动员全民参加绿化。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到政治挂帅。在整个运动中,紧紧抓住了整风这条纲,在领导当中反掉了三大主义和五气,克服了右倾思想,在部分群众中,主要是批判了资本主义思想。在运动中开展了几个专题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凡作什么就鸣放辩论什么,边生产边整风。随着这些思想问题的解决,生产浪潮就越来越高,生产计划不断的被实际行动突破。
(4)层层试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全县已有各级林业试验地五千多亩,县委的试验林,栽杉、桐各四百株,成活率达100%,追肥四次,间种苞谷、红苕,林粮生长良好。林场试验一年二十四次造林,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温度都搞,而成活率达90%以上。在开展快速高额丰产运动中,县委又试验了一亩翻深达四尺,施肥二十二万斤,密植六千株的杉木林,计划八年或更短一点时间成材,每亩蓄积量要求达到二千一百立方公尺,以起示范作用。全县成立了林业科学研究所二十四个,创办林业大学一所,林业中学五十九所。所有这些都一致为实现林木快速高额丰产而奋斗。
(5)大搞技术革新,全县搞了木轨平车九十五处,长达五万多公尺,架空索道五十三处,一万七千多公尺,土木滑道一百多处,土起重机四十余架,全县基本实现了车子化。这些改革,使劳动力提高了几倍到几十倍。
(本文根据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材料改编)(附图片)
锦屏县茂密的杉木林 李福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