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生活集体化还要家庭吗?
山西省介休城关人民公社对家庭问题展开大辩论
结论是民主团结的新家庭代替封建家长制的旧家庭
据山西日报消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广泛深入地展开以后,介休县城关人民公社北两水生产队的党支部,领导一部分社员,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家庭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辩论。
人民公社化以后,北两水二百八十三户人家,都到公共食堂吃饭;幼儿园、托儿所、缝纫厂等集体福利事业,也如雨后春笋,相继举办起来,对于这个变革,群众都非常满意,但在少数人中也产生了若干糊涂思想。4日晚间,在支部召开的群众辩论会上,大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论十分热烈。
生活集体化不是不要家庭
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是张子栋。他说:“如今,大伙在一块儿吃饭,究竟还有没有小家庭?依我看,每天光回家睡睡觉,那不叫家庭,只能叫宿舍。”
张子栋的发言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叫家庭?现在,还有没有小家庭?辩论就从这个使人都感兴趣的问题上展开了。
关于什么叫家庭,开始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一双筷子一个碗,在哪儿吃饭哪儿就是家。”有的说:“有老婆就有家。要不,人们为啥说娶了老婆是成了家?”有的说:“睡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今天睡在这里,这里就是家,明天上了太原,太原就是咱的家。”这些说法都不全面,最后生产队长任如林说:“在咱农村,合作化、公社化以前,父母儿女一家一户闹养种,一家一户过日子,对孩子们抚养、教育,也是各家管各家的。这一家一户的小单位,就是过去的小家庭。”
那末,现在还有没有小家庭呢?对此,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说,现在没有小家庭了。理由是:“如今,自家不种地,自家不支锅,只有公社才是家。”“人人都是两个肩膀一张嘴,一卷铺盖一张铣,每天吃一肚,叫干啥干啥,叫去哪去哪,还有什么家?”另一种说法是还有小家庭。理由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旧的封建家长制的家庭,现在是没有或将没有了,但代替它的是一个新的民主团结的家庭。每天劳动完了,一家人还要睡在一个锅舍(指家),生活上互相关照,花钱共同计划,儿女还要教养,这不叫小家庭叫甚?”“家庭肯定还有,同时比过去旧家庭更为美满,不过有小家庭,还有大家庭。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是一个大家庭,人民公社也是个大家庭,咱社员个人还有个小家庭;这样的小家庭,才能是真正民主团结和睦的家庭。”两种意见,经过比较,大家都认为后一种意见对。小家庭不仅现在有,就是将来也还有。我们现在废除的是封建家长制,但并不是不要家庭生活。不过,现在的小家庭再不是一个生产单位,这个责任已经由人民公社这个集体大家庭担当起来;但父母子女的亲属关系还存在,夫妻关系还存在,一家人还要在一个“锅舍”里居住,劳动、工作之余,仍然享受着真正平等、和睦的家庭生活。
集体生活带来无限温暖
任培松的一段话,使辩论会转上了第二个题目。他说:“有些人总是想念过去的小家庭生活,叫我说,还是集体生活好,要不是办起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妇女劳动力的出勤率怎能达到96%?要不实现生活集体化,工农业生产能不能大跃进,咱村的粮食亩产量,能不能一下就提高到上千斤?”
集体生活是不是比从前的小家庭生活更温暖呢?社员认识并不一致。一些人提到了“小家庭”三个字,心里就甜丝丝的。他们说: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想吃甚吃甚,想喝甚喝甚,成天每日,大大小小挤在一疙瘩,说说笑笑,这有多温暖?可是在座的大多数人,却对旧社会那种小家庭生活有许多痛苦的记忆。女社员郭秀英说:“小家庭和小家庭不一样啊!有的尽吃猪肉白面,有的就甚也吃不到。在这点上我是想不到小家庭的好处,吃了上顿没下顿,冬天愁棉,夏天愁单……”统计员刺士华,同样是对小家庭不怀好感的典型人物。他说:“旧社会,我是不提家庭不发愁,一进家门低了头。人多劳力少,自己扑死扑活干一年,全家人还是吃不饱。每天大哭小嚎,穷吵穷闹。这样的小家庭有什么想头?”说来说去,大家都是一个意思:对于少数富有的人说来,小家庭确实是“天堂”,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过去的那种家庭生活简直是牢笼。
回想到过去的苦,就加倍觉得现在的甜。接着,大家便争先恐后地谈论着集体生活的好处。妇女们说,从前小家庭生活,最数婆姨们败兴。如今,有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妇女真正解放了。男人劳动,咱也劳动,他有收入,咱也得工分,花钱是自己挣下的,再不靠男人过活,再不受家长的气,谁也不敢小眼看。孩子们到托儿所,吃得好,玩得好,从小就受着共产主义教育。从街上拾到一点粮食,也要送到公社。这种集体主义思想,在小家庭的教育下,是培养不出来的。生活集体化不仅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也为建立真正平等、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扫清了路。公社规定有大集体还有小自由,只要不违犯集体生产,集体生活的原则,自家也还可以在家里作点饭菜、养几只鸡,这有甚不好呢?
决不会弄得“六亲不认”
辩论进一步深入,裴有明又提出一个新问题。他说:生活集体化的好处,我全部承认,但孩子很小就送进托儿所、幼儿园,然后住学校,毕业后根据社会需要分配工作,这样会不会弄得六亲不认呢?有的还把夫妻关系也扯进来了,害怕男女分开。但绝大多数社员坚信不会发生六亲不认的情况。任子栋说:“孩子送到托儿所,还经常和你见面,大了怎能不认爹呢?”赵万禄老汉更说得深:“老牛半天不见牛犊,还要‘哞哞’地叫几声,牲畜如此,何况人呢?”最后,大家一致认识到,孩子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不能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父母子女间的天然情感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在集体生活的基础上,还会更加正常融洽起来。至于害怕夫妻分开的问题,那完全是多余的耽心。
界限划清,心情舒畅
对于北两水的农民来说,家庭问题的辩论,是一次具体生动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这次辩论,闹清了家庭前途,划清了思想界限,解除了一些人的疑虑,群众的心情更加舒畅,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大家都一致认为,要建立新的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必须首先努力增加生产,巩固和发展集体福利事业。(文珊、燕如、士元)


第6版()
专栏:

小型多样 民族形式 群众运动
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文化普及工作
新华社昆明15日电 8日到13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的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决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文化大普及的群众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群众性的逐步提高的工作。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在大跃进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少数民族飞跃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随着政治上、经济上的巨大变化,文化大普及的形势也已开始形成。根据这种形势,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会议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大普及的形势虽然已经开始形成,但还不够巩固,要继续运用“小土群”方针,长期地大搞文化大普及。小是小型多样,土是民族形式,群是大搞群众运动。在文化大普及初步实现以后,提高就成了重要的问题。普及要走群众路线,提高也要走群众路线。会议提倡文艺专业工作人员和少数民族群众结合起来,希望他们和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宣传、边工作、边演出、边辅导,先作学生,后作先生,要批判那种不顾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强加提高的作法。
关于发掘、整理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会议认为也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和生产服务,并掀起群众性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旧的民族文化形式得到充分的运用和迅速的发展。会议认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本曲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的口传诗歌曲调,在反映现实生活中发展成为戏剧的道路是正确的。随着生产的发展,根据是否有利于生产和社会主义,民族文化遗产必然会有所发展,也有所扬弃。


第6版()
专栏:

蚂蟥——活的气象仪
新华社长沙15日电 湖南省南县长厚人民公社用蚂蟥预报天气,效果很好。
有一天,长厚人民公社气象员段春作到五大队检查气象工作,老农邓乐南告诉他,蚂蟥能预报天气。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池塘里的清水,把蚂蟥放到瓶里后,将瓶子放在不见阳光的角落里,天气晴朗的时候,它沉在瓶子底下不动,在阴云密布或风雨之前它就会浮到水上面来。
气象员段春作回去作了多次实验,都很灵验。第一次,他捉了一条牛蚂蟥作试验,在10月22日那次寒潮来临时,它上下不定地摆动。寒潮过后,他又捉了一种黄色的和一种绿色的蚂蟥,把这三种蚂蟥分别放在三个玻璃瓶内,在11月7日和11月13日两次寒潮快要来到时,蚂蟥都在水里上下移动。他根据蚂蟥的活动情况,作了寒潮预报,社里立即动员劳动力抢收了大量棉花和水稻。社员说这个土办法好得很。


第6版()
专栏:

后方生产当模范 前线喊话做英雄
妇女积极分子报告各个战线上的成就
据新华社15日讯 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今日继续大会发言。
在今天的大会发言中,有三位从山区来的代表报告了她们建设山区的战斗事迹。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来到井冈山的江西省下放干部吴三妹在发言中说,当她们被分配到井冈山来建设党和毛主席亲手创立的全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时,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山上的女同志都很安心建设山区,她们说,要“红在井冈,专在井冈,一辈子建设井冈”。吴三妹说,她们初上山时满山都是冰雪,她们和男同志一起捶碎冰,扫积雪,烧荆棘,开荒地,又自己动手建筑起场房和宿舍。现在,井冈山的面貌正在日新月异。长达一百一十公里的井冈山公路已经通车,水泥厂、砖瓦厂、造酒厂、造纸厂、水电站、商店、图书馆等等都在山上建立起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境内的大梁山是一座拔海一千九百公尺的黄土干山。山上土质疏松,历年来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庄稼时常受到损害。今年,这个县红旗人民公社的十三名女青年和七名男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组成了一支基建队,经过七十天的苦战,营造各种树林三千多亩,使这座沟壑纵横的黄土山上出现了一层层整齐的梯田和一行行的树木,他们曾获得全国第三次水土保持会议奖给的一面锦旗。这个基建队的队长法兰英在今天的大会上介绍了她们治理大梁山的经过。来自山高谷深、森林丛生的贵州锦屏县小口乡的侗族妇女龙凤莲在发言里谈到,她们乡的四十二个妇女组成了一支造林突击队,在四十天内造林六千八百二十四亩,这些树百分之百都成活了。龙凤莲还曾经领导过二百多名妇女在山上种了玉米、黄豆、小麦等作物,获得了林粮双丰收。
大胆地改进了全国曾经普遍推广的解拈接头的先进操作法,因而消灭了白点,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细纱接头有疙瘩的问题,重庆市六一一纱厂细纱车间女工张利珍由于创造了这样的先进经验而被吸收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员。今天,这位先进女工在会上发了言。在会上发言的还有一位农村妇女办工业的模范人物。她是安徽省太和县跃进人民公社主任范秀英。她带头试制轴承和滚珠,发明创造成功十二种二十二件大型工具,并且训练出十九名妇女学会制造全部滚珠轴承,办起了“妇女红旗轴承厂”,使这个社成为全县第一个轴承化的单位,好几个省的参观团都到她们那里去学习土法制轴承的经验。
“臭人街”变为“四无街”,安徽省合肥市六十三岁的老模范李道英以这个引人兴趣的题目在会上发言。解放前,李道英讨过七年饭,当过十三年童养媳,而解放后她连续被评为四十二次省、市、区的卫生模范、工作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她所在的庙后街过去是有名的“臭人街”,蚊蝇碰面,垃圾成堆,脏水四溢、臭气熏人,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生病害疮的很多。1952年以来,李道英就在群众中宣传卫生工作,今年除四害高潮中,她更是日日夜夜发动群众除四害。开始时群众没有除四害的习惯,怕麻烦,讽刺她是吃了饭管闲事。但她始终不灰心,她处处亲自动手,做出榜样带动群众。现在这个地区家家户户都收拾得有条有理,墙上床下找不到一丝蜘蛛网子,衣服被子都洗得清清爽爽,变成了“四无街”,几年来已基本上消灭了疟疾、伤寒、痢疾等流行性传染病。著名的傣族捕鼠能手曹依秀,从1951年到现在共捕鼠一万多只,今天她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了八年来的捕鼠经验。江苏省南京市的特等卫生模范张秀英介绍了她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讲卫生运动的情况。
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敌广播站的一位女广播员陈斐斐在会上向大家报告了她们是怎样在这个岗位上英勇坚持对敌斗争的。陈斐斐说:三年多来,我们前线广播站的五个女同志和男同志在一起对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通过有线广播直接将祖国宏伟的声音越过海洋传送到敌占岛屿上去,这个武器如同炸弹一样,对敌人精神上是一种沉重的打击。陈斐斐等五个人经常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只有六公尺长、四公尺宽的狭小的地堡里,常常在敌人的炮火下坚持工作,有时敌人的炮弹片打断了他们的电线,打碎了喇叭,他们总是很快就抢修好,马上继续喊话。几年来,他们的广播站不断向敌人宣传祖国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情况,揭露敌人阴谋活动,宣布我军解放台澎金马的决心,阐明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指出蒋军弃暗投明回到祖国是唯一出路,因此,有不少蒋军官兵被他们的喊话所感动,冒着生命危险越海投诚过来。
今天在会上发言的共有十八人。她们之中还有:在改造落后社的工作中、在防洪斗争中、在学习耕作技术中、在大战钢铁中处处以身作则的浙江省富阳县新枫人民公社党支部副书记朱花球,领导一个小组为全国第一个生产稀土元素(包括十五种稀有金属)的工厂进行了成功的设计的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倩志,创造四小时描一张图、一级品达到98%的包头钢铁公司设计院的描图员郡月娥,六年来用新法接生三百一十人从未发生医疗事故的甘肃省榆中县卫生院保健员王萍,自力更生勤俭办园的旗帜——北京大佛寺幼儿园园长彭筱惠,北京市宣武区大华妇婴旅社经理孙洁,湖南省桃源县城郊人民公社养鸡场场长刘华仙,江苏省盱眙县耕牛“四全”(全配种、全受孕、全产仔、全成活)模范孙相平,西藏拉萨农业试验场炊事员扎哈西姆。
16日,大会将继续举行。
据新华社15日讯 在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代表在首都广泛参加了会见、座谈、访问等活动。
到今天为止,已有文化部、卫生部、轻工业部、农垦部、财政部、内务部、粮食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京部队等二十三个单位分别邀请有关方面的代表举行了座谈会或联欢会,并且请她们介绍经验。这些单位的负责人都接见了代表,鼓励她们继续努力,功上加功。
中央机关和北京市各界妇女还邀请代表们作报告。从5日到15日止,仅北京市各界就有十四万多人听了报告。在作报告的代表中,有保育员、炊事员、售货员、饲养员、邮递员、“丰产姑娘”、“钢铁姑娘”、女将军、女县长、女诗人等。她们的报告受到妇女们的热烈欢迎,她们的先进事迹,鼓舞了妇女们的革命干劲。


第6版()
专栏:

诗人兴会更无前
记全国妇女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两位农民诗人
新华社记者 王濯非 冯代松
在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有一位七十三岁的老诗人高英秀,还有一位十六岁的小诗人吕金枝,她们俩在同一天的大会上发了言。她们在发言中一首又一首地向代表们朗读了自己的诗歌。大家都热烈地鼓掌欢迎她们,都为劳动妇女中出现了这两位农民诗人而感到自豪。
老诗人和小诗人的发言中有一句共同的语言:我要歌颂共产党,歌颂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歌颂这个时代的伟大的人。这两位诗人每当诗兴大作时,常常以这句话作主题,来倾吐自己的感情。
小诗人吕金枝的一篇处女作,就是用这样诚挚的感情和动人的字句来歌颂共产党的:
共产党恩情长又长,要唱不知唱哪桩?
好比鲜花千万朵,朵朵红来朵朵香。
吕金枝生在山西省运城县赤社村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她从1955年小学毕业后,一直在家里参加农业生产。大跃进以来,她看到家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心里就跳动了,就想写,就想唱。”这是她自己形容当时的心情所说的话。
一年来,她已写了一百二十多首诗歌。她的一首“庆玉茭丰收”的诗,气势磅礴,真挚地表达了小诗人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感情。这首诗写道:
玉茭长的戳破天,吓的玉皇直叫唤,
拨开云层往下望,玉茭娃娃千千万。
农民真的不简单,个个胜似活神仙,
攀着玉茭去下凡,今后我也当社员。
全民大炼钢铁的动人场面,也触动了小诗人的心弦,引起了她的诗兴,她写了好几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太阳一出满山岗,遍地宝石齐发光。
背的背来担的担,汗珠洗脸心喜欢。
高炉铁水哗哗响,波浪滚滚闪银光。
用铁水给美帝洗个澡,大伙拍手哈哈笑。
小诗人所作的诗歌,在她的家乡里广泛流传着,黑板报、广播台,经常刊载或广播她的诗歌。
有一次,她参加了乡里俱乐部召开的“农民赛诗会”。这个赛诗会是在一个月夜里举行的,静静的院子里坐着七十多位农民诗人。赛诗会开始了,小诗人吕金枝第一个登上台,她不时地摸着自己的辫子,有点害羞,可是,她的勇气还很足,仰首迎着月光,朗读了自己诗作。第一首是抗旱歌:“不求龙王,气死玉皇,实干硬干,人定胜天。”接着又朗读了“共产党恩情长又长”、“庆玉茭丰收”等三十五首诗歌。
这天晚上,一共有二十几位农民诗人在会上朗读了自己的作品。乡长最后作总结时,赞扬了吕金枝的诗歌,说她是“头名状元”。
这次,小诗人吕金枝到北京来开会,看到了首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看到了一千多名女英雄、女模范欢聚一堂,她的心又动起来了,不到十天就写出十六首诗歌。有一首歌颂北京的诗,笔墨不多,却充分地表达了小诗人热爱首都的感情:
可爱的首都北京,我该用什么诗句来把你歌颂!
蘸干海水,写断笔尖,我的心情也表达不尽。
还有一首是歌颂女英雄、女模范的,诗中说:
西瓜园里比瓜甜,北京今天比状元。
强中更有强中手,看谁这次能争先。
这位小诗人写诗是很用功的。她劳动时,身上带一个笔记本,看到好人好事,新事奇事,都记下来,然后一边劳动,一边编诗。有时,白天没空写,就在晚上写,常常写到深夜。有时,为一句话,为一个字,她都要揣摩半天,有时想不出来,她就跑到庄稼地里看一看再回来写,或干脆睡觉,第二天再写,直到把一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写清楚了,也压韵了,她才搁下笔来。
× × ×
共产党像太阳,毛主席像爹娘,
文化种子送山岗,千年瞎子眼睛亮。
梦中想起毛主席,半夜三更太阳起,
做活想起毛主席,周身上下增气力,
中国有了毛主席,山南海北飘红旗。
白发苍苍的七十三岁老诗人高英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感谢党和毛主席给予的恩情。
高英秀原来一字不识,在旧社会被地主踩在脚底下过了大半辈子。她九岁当童养媳,十九岁结婚,不久丈夫因给地主当长工劳累成疾而死。她为了活下去,只得忍气吞声给地主当仆人,一直熬到六十开外。共产党和毛主席来了,拨开云雾,她才见了青天,日子越过越甜。从那时起,她就强烈地希望学文化,识几个字,把党和毛主席海样深的恩情写下来让世世代代都知道。1950年,她六十六岁,她的家乡河南邓县柳填村办起了民校,她不服老,毅然报名参加学习。她给自己订了个学习公约:“早来是光荣,晚来受批评,有事要请假,课堂要静心,会了教旁人,不会仔细听,每天三个字,会讲会写又会用。”每天,无论是下地生产或吃饭睡觉,她心里都时刻想着读过的书、学过的字,在赶集中途休息时也看书写字,地面上,墙壁上,都被她写上了歪歪扭扭的字迹。就这样日积月累,到如今,她已认得了两千多字,连续被评为县、专区、省的学习模范,人人都叫她“老来红”。
从六十九岁那年开始,她学着写诗写对联,做什么,见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去年,她又学会画画,把她创作的诗句、对联,用雀鸟、花卉组成一个个字,写在长幅屏条上。到现在为止,她已写了好几本日记、文章,创作了许多诗,画了六十多幅屏画,她家里的墙壁上常常是字画连篇,今年,她还被人民公社聘请为美术教师。她的日记、诗歌和对联,都洋溢着热爱党、毛主席和新社会的感情。她六十九岁那年秋天,村里互助组收成很好,她便高兴地写道:
八月里来秋收忙,五谷粮食上了场,
男女老少齐动手,打了谷子打高粱,
风车扇来大袋装,各种粮食倒满仓,
努力劳动收成好,今年又比往年强。
今年各项工作大跃进,老人的感想更多,创作更加丰富,连连写了许多首诗。当党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文化进军的时候,老诗人想起旧社会劳动人不学习,学习人不劳动,而新社会人人又劳动又学习,于是写道:
拿起工具就干活,掏出书本就去学,
学习跟着生产走,粮食文化双丰收。
党提出全党全民大办钢铁,邓县农民纷纷开矿建炉,让铁水奔流,老诗人一面帮助炼铁,一面又作诗歌颂:
中国有了毛主席,他给农民出主意,
山石河沙炼钢铁,不过农民出把力,
身出气力心欢喜,钢铁炼成一大批,
钢铁送到工厂里,工人看见直赞美:
咱们有了这原料,制造机器不费力。
老诗人这次来北京,看到美丽的首都新气象万万千千,就写了四句诗来赞美:
总路线放光芒,新中国新气象,
铁汁奔万里长,冲垮美帝豺狼。
她并把这首诗用鸟雀组成字写成四幅屏条,送给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同志。
12月13日,老诗人高英秀和小诗人吕金枝在一起交流创作经验。诗人会见,诗兴更浓,小诗人吕金枝因急于到北京一个学校去谈写诗经验,没有来得及把她的最新的作品介绍给老诗人,老诗人高英秀却写了两首,表达她参加这次会议的感想。一首是:
来到北京地,心里真欢喜,
交流新经验,定要创奇迹。
另一首是:
千里迢迢来北京,四面八方都集中,
英雄会师见了面,好像姊妹隔几冬。


第6版()
专栏:

航空运动向工农开门
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11月下旬在湖南衡阳市召开了全国航空体育现场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国防体育协会、航空俱乐部和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直属的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滑翔学校、航空干部训练班等单位的代表一百二十多人。另外衡阳市四十多名航空运动积极分子列席参加会议。在会议结束时,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任李达上将讲了话。
会议指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的需要,发展航空体育事业,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业的精神,解放思想,依靠群众,打破常规,采取以土代洋,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的办法。衡阳俱乐部在这一点上,是作得成功的。他们在人员少、器材缺乏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没有地面练习架,他们就制木吊架;没有绞盘车用汽车牵引,装上安全设备;没有收索机就用人拉钢索。到会代表一致认为衡阳俱乐部的经验,是值得学习推广的。原来很多单位认为条件不够,不敢建立俱乐部或少建俱乐部,通过衡阳俱乐部的现场参观,都很快修改了计划。会议根据体育为生产、体育为国防的精神,确定今后航空运动的发展方向,必须使航空运动向工农开门,普及与提高同时并举,而以普及为主,通过大中小型相结合和土洋并举,迅速使航空运动特别是滑翔运动遍地开花;其次,在航空运动中开展多面手运动。会议还要求各地积极生产地面弹射和初级滑翔机,以满足广泛开展滑翔运动的需要。


第6版()
专栏:

航空运动有哪些项目
航空运动是国防体育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包括航空模型、跳伞、滑翔、飞机飞行和航空工程等活动项目。
航空模型:有橡筋弹射、线牵引、自由飞、无线电操纵等种类。
航空跳伞:有小伞塔跳伞、大伞塔跳伞、氢气球跳伞和飞机跳伞等四个项目。
滑翔运动:滑翔有山坡弹射、平地弹射、水上滑翔、陆地各种牵引起飞滑翔等四种。滑翔机也有初级、中级、高级滑翔机和纪录机等多种。
飞机飞行运动:这项活动主要是用飞机进行各种飞行训练:目前我国航空运动员用作飞行训练的有雅克十八等式飞机。
航空工程:主要包括仪表、无线电飞机、滑翔机、绞盘车、收索机等各种机务人员训练和滑翔机制造。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配合训练任务、培养地勤人员以保证、维护、使用、修理和制造一切航空器材和飞机,使人们热爱航空工程和直接为滑翔飞行服务。(附图片)
航空模型运动


第6版()
专栏:

青少年喜爱航空运动
随着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航空运动也日益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参加各项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各项活动的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航空模型活动是目前在航空运动中开展得最普遍的一个项目。自1954年开始在十几个城市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以来到现在,短短的四年间已有相当的发展,在全国一百几十个城市中开展了这项运动。航模活动已逐步成为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的活动。由于运动的广泛开展,航模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58年全国航空模型分区竞赛成绩很好,冠军河北队的总分达到二千六百二十六分,同最高分数二千七百分仅差七十四分;竞赛中有十六个代表队的总分在二千分以上,而去年只有六个队的总分达到二千分。另外,在国际航模竞赛中,我国航模运动员也获得好的成绩。
跳伞运动几年来,已逐渐普及到群众中去。广大青少年经常参加这项活动。
滑翔运动在我国已建立下基础。全国十八个城市已开展这项活动。很多青年学生、工人利用假期到航空俱乐部参加滑翔运动,学习飞行原理以及飞机和滑翔机的构造等飞行员所具备的知识。有些滑翔运动员,经过短期的训练就创造出优良的成绩。在滑翔机制造方面,我国现在初、中、高级滑翔机都能制造。
另外,飞机飞行和航空工程两个项目活动,也在逐步发展中。


第6版()
专栏:

·跳伞·
堤轩
跳伞运动是我国广大青少年非常热爱的一个航空体育项目。
开展跳伞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宣传航空知识,进行跳伞训练和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掌握跳伞的理论和技术,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和国防观念,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跳伞运动不仅能给国家培养飞行人员和伞兵,而且也能为地质勘探、护林防火、空投救灾等工作服务。跳伞也是每个航空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它是拯救航空人员生命的可靠保证。同时,跳伞运动对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扩大青少年的知识领域,以及锻炼成健壮的体魄和培养英勇顽强的性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跳伞运动在我国是1952年才开始的。当时因为人少,活动不多。1953年,中央国防体协派人到重庆修复了原有的旧跳伞塔,并举办了第一个业余跳伞训练班,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六十二名业余跳伞干部。此后,参加活动的人逐渐增多。1954年,在北京修建了一座四十五公尺高的新型钢筋水泥跳伞塔。这座伞塔可以进行索引跳伞、脱钩跳伞、塔台跳伞和定点着陆跳伞等。这座伞塔的修建为全国其他地方修建伞塔创造了经验。1955年在空军的大力协助下,训练了一批飞机跳伞运动员。今年,在北京和成都两地分别开展了群众性的氢气球跳伞活动。为伞塔跳伞运动员进一步参加飞机跳伞开辟了道路,解决了跳伞运动的中级训练问题。
目前,在我国基本是以开展伞塔跳伞为主,相应的开展氢气球和飞机跳伞。伞塔跳伞是跳伞运动的基础,它负担着初级跳伞的训练,使广大爱好跳伞的青少年,通过伞塔跳伞,掌握跳伞的基本技术和知识,熟悉空中生活,丰富在空中操纵降落伞和着陆等经验,培养他们热爱跳伞运动,为进一步从氢气球和飞机上跳伞作好准备。
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跳伞运动在我国已成为具有群众性的一个国防体育项目。在北京、重庆、上海等二十多个城市建立了几十座大小跳伞,并已有了两个氢气球跳伞俱乐部和一个飞机跳伞俱乐部。大批青少年经常参加这项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在全民皆兵的今天,跳伞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如北京清华大学组织了伞兵营,北京三十中学组织了伞兵连,哈尔滨东北农学院全校有50%的师生参加跳伞活动。
随着跳伞运动的开展,特别是大跃进以来,跳伞运动员破除迷信,思想解放了,跳伞运动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在今年9月跳伞运动员赫建华、耿桂芳、崔秀英以距中心点九点八一七公尺的成绩,打破了十四点九四公尺的女子日间一千公尺集体定点着陆跳伞的世界纪录。11月,崔秀英、李淑惠、李淑花又以平均距靶中心点十二点三九公尺的成绩打破二十一公尺的女子日间六百公尺联合跳伞世界纪录。另外,还有一些跳伞运动员的成绩达到了国际水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