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山西和内蒙古广泛开展农业基本建设运动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新华社太原25日电 以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本建设运动,正在山西省逐步展开。
开始霜冻的雁北、忻县两专区,运动展开得较早。忻县专区从8月中旬以来,每天都有九万多农民在紧张地开渠凿井,修建水库和池塘。已经竣工的两千二百多处水利工程和九百多眼水井,可以使水浇地扩大九万三千多亩。兴县、河曲、保德等九个县刚刚秋收完毕,农民们便在山坡、丘陵和沟岔间开始水土保持。十多天来,这些县新修成的三万三千多条石坝谷坊和两万二千多亩梯田,可以使七万五千多亩面积内的水土得到控制。
晋南、榆次、长治等专区的农业社,目前大部分正在一面秋收,一面准备基本建设。开始动工的农业社逐日增多。
山西省提前开始的农业基本建设运动,是在农村大辩论普遍展开以后出现的。省人民委员会已经初步确定,全省从现在起到明年春天要大力开展农业基本建设,扩大灌溉面积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一千三百万亩。
新华社呼和浩特26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决定明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二百万亩,使全区农田灌溉面积达到一千四百二十万亩。这是昨天在呼和浩特闭幕的自治区农田牧区水利工作会议上确定的。
会议提出,今冬明春要在自治区各农业区开展一个群众性的兴修农田水利运动,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水源,争取在今冬明春完成明年全年灌溉面积的60%。
会议还要求自治区各地目前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做好七百万亩的秋浇工作。
此外,会议还决定明年以自治区境内的黄河、永定河、无定河、老哈河、西辽河等为重点,扩大水土保持面积三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并确定在牧区打新井一千六百多眼,进一步满足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第5版()
专栏:

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广东大片低产田增产
本报讯 广东省今年经过土壤改良的五百多万亩低产稻田,已经初步改变原来的低产面貌。今年早造改良土壤的四百一十多万亩低产田,除灾区外,一般的每亩增产稻谷二成至五成,有的增产一倍以上。高要、韶关、合浦等专区经过改良的低产田,目前禾苗也生长良好。
广东省虽然有着增产粮食的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全省总平均产量却很低。以去年平均每亩稻谷产量仅达五百一十多斤;增产的速度也很缓慢,从1952年到1956年,平均每年仅增长十七斤多。原因主要是低产田太多。据估计,年产量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低产田约占全省水田面积的60%以上。
为了探找增产的关键,去年惠阳、高要、韶关等专区,曾组织大批技术干部深入乡、社,进行调查。他们发现了许多因为改良土壤而增产的事例。如电白县大坡乡第一社有二百亩土质粘结田,去年平均每亩产量由前年的二百斤一跃增加到九百斤。
广东省初步计划明年改良土壤七百五十万亩到八百万亩,并要求在几年内把全省二千多万亩低产田逐步改造成为高产田。入秋以来各地农民采取稻秆回田和开沟排泉、排除渍、酸、碱等办法,继续进行土壤改良工作,争取晚稻丰收。
(吴尔祥、李少球)


第5版()
专栏:

盐碱荒地长出了漂亮的庄稼
新乡、天津两专区低洼盐碱地区农民迎接丰收
本报讯 河南省新乡专区的引黄灌区有六万多亩低洼易涝、轻重不同的盐碱地。在去年和前年,引黄灌溉济卫管理局和小河农场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多种试验,结果只有去年试种的一亩多水稻生长良好,每亩收谷六百多斤。
1956年底,新乡专区成立了盐碱地改良委员会,同时决定进行大面积的改良土壤工作。到今年5月中旬为止,完成了土方工程九万余公方。同时举办了训练班,由各农业社派社员参加学习种植水稻的实际操作。今年,这里的庄稼除少部分被水淹没外,绝大部分生长良好,丰收在望。
事实教育和鼓舞了群众。群众中常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子:“盐碱荒地变了样,水稻长的真漂亮,怎不叫咱喜洋洋,明年咱要好好种一场。”目前,各农业社正在迎接丰收和积极筹划明年的工作。
(王世兴)
本报讯 天津专区各县今年在改造低洼盐碱地的基础上,种植了水稻、淀稻一百万亩,比去年扩大了一倍多。目前,这些庄稼普遍生长良好。根据部分地区的收获情况看,估计共可产谷四亿八千万斤,平均亩产约四百斤至五百斤。
随着丰收的到来,这些历来依靠国家供应的地区,现在有余粮出卖了。武清县的筐儿港、静海县的团泊洼、大河北,坝县的煎茶铺、王泊等五个地区,过去,每年需要国家从外地调入粮食三千九百万斤,今年不但不需要国家供应了,估计还可以输出余粮五千多万斤。
为了使洼地和盐碱地更多地增产粮食,中共天津地委计划明年在这些地区发展水稻、淀稻二百万亩。目前各农业社正在一面收割稻子,一面设计明年的工程。
(中共天津地委办公室)


第5版()
专栏:

刘胡兰的妈妈谈勤俭持家
黄德淑
“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山西省革命烈士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这样开始向我讲述她是如何勤俭过日子的。她说,她家有七口人,除了两个大人,就有三个十一岁到十八岁的孩子。俗语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可是,去年全家总共分了二千八百斤粮食,吃到今年收秋,还能剩一百多斤。
这是什么原因呢?她说,庄稼人过日子心里要有个底才行,有多大个家当,作多大个计划。接着她详细地介绍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经验:碾米的时候,人家一般要碾三次,她只碾二次。磨面的时候她总要比别人多磨两三次。这样碾米磨面,一百斤谷子能多出五斤米,一百斤高粱或小麦能多出五、六斤面粉。这些粗面,掺上一些细面,可以蒸馒头,也可以烙饼。她说:“庄户人家,粗茶淡饭,吃饱就好,这总比解放前吃糠强多了。”
胡文秀说,过日子也要分出农闲和农忙。农忙的时候,一天三餐,早晨、中午要做点干饭,或炒面(玉米、黄豆炒熟了磨成面,然后放在稀饭里吃),晚上就吃些稀的。农闲的时候,就改成一日两餐,从头年10月到第二年3月,都多吃带汤的饭食,多加些瓜菜,这样一天能节约半斤粮食,五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七、八十斤。
过日子,无论吃稠喝稀,心里得有个底,做饭的时候要估计吃多少,做多少,多了就要浪费。去年秋天,胡文秀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走的时候,根据平时的经验给家里预备了满够一个月吃的米面,可是等她回来,家里不仅把原来备下的米面吃完,另磨的一百斤也只剩下一半了。家里人见她不高兴,就说:“我们也没吃到两个肚子里去。”她解释道:不是说吃到两个肚子里了,只是说吃粮没计划,做饭不均匀,作多了大家就多吃。
“过日子,粗一点,细一点,差别可大啦!”她说,她有一个邻居,一家也是七口人,并且劳动力的强弱,孩子大小多少,都和她家差不多,去年分的粮食,总共只比她家少二十来斤,可是他们过日子就是心里没底,麦子下来了,一天就是拉面、削面、剔尖、面片。米一下来,上顿米,下顿还是米。结果到今年2月就吃的米光面净了,要求农业社供应,还向别人买粮,胡文秀说她家就卖给了这个邻居粮食三十斤。


第5版()
专栏:

射洪县农民踊跃交售余粮
四川省射洪县的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后,爱国热情高涨,积极交售粮食给国家,现在已完成公粮任务80%。
这是大明乡农业社的社员们正把公粮装船,由涪江运到太和镇粮库。
四川农民报 金嘉华摄


第5版()
专栏:

依靠集体力量战胜自然灾害
山东全力抗旱抢种小麦
本报济南电 目前,干旱严重地威胁着山东省各地的秋播。中共山东省委号召全党动员、全力以赴,把突击抗旱播种作为当前中心的工作。
8月以来,山东大部地区天晴无雨,旱情日益严重。聊城、菏泽、济宁等专区大部分县、区有四十至五十天没下雨,土壤干旱重者深达一尺左右。据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一亿多亩玉米、花生、地瓜等晚秋作物,已有四千五百万亩遭灾,轻者减产15%—20%,重者减产40%或50%以上,部分农田失收。各地原计划种麦面积共六千三百万亩,到21日只耕起三千零六十万亩,已种上麦的仅八百五十七万亩,占计划的13.6%。如最近仍不下雨,估计全省只能种麦三千六百万亩左右(包括浇水种麦),占今年种麦计划的57%。
目前,为了争取尽可能增产,特别是下最大决心力争适时种好全部小麦,山东省委要求各级党委要全党动员、全力以赴,迅速把抗旱保秋种麦,尤其是把突击抗旱播种作为一项紧急的中心任务,其他各项工作均应服从这一中心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援种麦。全省库存的三十六万部水车,正采取赊销办法,供给群众用以抗旱种麦。
目前部分地区抗旱保秋种麦工作,开始形成热潮。聊城、惠民等地委均组织了一千多干部下乡,深入农业社开展抗旱播种斗争。济阳县委书记、县委委员们,深入田间领导群众日夜抗旱抢种小麦;对旱情比较严重的地方,采取开沟、整畦子和泼水后耕种。全县至17日统计,已耕地三十八万多亩,播种三十三万六千多亩,其中水种近一万二千亩。但也有些地区仍在等雨下种,影响了当前抗旱种麦工作的进展。为此,省委特于24日召开了各地委书记电话会议,进一步指示各级党委会抓紧领导抗旱抢种,改变部分地区抗旱种麦工作迟缓的情况。 (山东记者站)


第5版()
专栏:

福建山区除兽保秋
本报福州电 福建省山区积极开展除兽保秋运动。目前秋季作物即将成熟,野兽经常出来残害庄稼和牲畜。据南平专区十一个县最近的统计,秋收作物受害面积达四万七千多亩,比去年同期扩大一倍多。其中仅泰宁、建阳、邵武、光泽四县,近来遭受兽害损失的谷子约达十四万三千多斤。永泰、大田两县有一百四十多万株番薯被山猪吃掉,严重影响农民生产。为了保障秋季丰收,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已于日前发出指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领导山区农民迅速扑灭野兽。目前山区各县已普遍组织了打猎队、防兽站等防兽除兽机构。如南平专区共有六千四百多人组织了六百多个打猎队。宁德县八都区组织了十三个打猎队,盖了七十五座防兽楼,近四百人不分昼夜晴雨地深入密林捕捉野兽。据德化、永春、华安等二十九县的不完全统计,8月份以来已打死了各种野兽三千四百多头,沙县农民捕杀了三只老虎。


第5版()
专栏:

吉林大力领导灾区生产自救
本报讯 记者汤宝顺报道:吉林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积极领导灾民生产自救,弥补受灾损失。
到9月上旬为止,吉林省遭到水灾的土地面积达五十一万多公顷,死亡牲畜九百多头,冲毁水利工程四百八十多处、房屋三万多间。为了及时解决灾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各县普遍建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并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负责领导。在重灾区,已把生产自救列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公主岭专区曾组织了十一万多人参加复堤堵口和排除内涝积水工作。现在已经排除内涝积水七千五百多公顷地、修复决口一百六十多处、水库十二座、河堤十一万多公尺。并且修复了一部分住宅,使绝大多数灾民得到安置。伊通县受灾以后,立即组织了三千多名劳动力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现在已经扶起一百多公顷的庄稼。许多受灾地区的农业社讨论了秋收中如何注意增产粮食、克服浪费、度过灾荒的具体办法。敦化县提出细割、细收、细打等办法,即可增收一千七百多吨粮食。
为了增加灾民的收入,各县的领导机关采取了各种办法为灾民寻找副业生产门路。白城县为灾民找出打石头、挖药材、拉脚、打石等几十种副业生产,计划到明年3月以前全县可增加二百万元的副业收入。全县已经有一千三百多人外出参加了各种副业生产。梨树县副业收入已达到二十七万六千多元。靖宇县那尔轰等七个乡到9月上旬,副业收入就达到六万多元。敦化县即将组织五千到七千人到森林里参加清理林场、采山货、打防火线等各种副业生产,全县计划到明年春季增加副业收入四百一十多万元,完全可以弥补或超过受灾损失。“


第5版()
专栏:

糠菜半年粮”的日子一去不返
一向缺粮的湘西山区今年可外运余粮
新华社吉首25日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历来“糠菜半年粮”的穷困日子,现在一去不复返了。今年全州粮食产量将比解放前最好年成增产一倍。解放前这里年年缺粮,需要从外地运进粮来;今年将有一亿多斤余粮运出,支援祖国工业建设。
湘西水利资源丰富,但在解放前稻田只靠天雨灌溉,天一旱就没有收成。耕作也很粗放,每亩稻田平均只收谷二百斤左右。解放后,由于当地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各族农民积极兴修小型水利,已经基本上改变了干旱面貌。“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也已迅速改变。今年大面积试种成功的十一万多亩双季稻早稻,平均每亩实收干谷三百八十七斤。中稻也收到四百二十斤。目前晚稻生长茁壮,丰收在望。据调查估计,今年全州平均每人每年用粮将达到六百多斤。


第5版()
专栏:

他们热爱家乡的农业社
于风
“去年入社后,我没有参加过生产。两个儿子是工人,他们寄回来的钱就够养活我。可我最怕大儿媳妇,生产队长嘛,总要派我劳动。我嘴里答应着,从后门出去转转就溜走了,不是上街喝茶就是跑小铺里去呱呱。
“今年可不中了,两个儿子假期回来,都动员我参加生产。他们说我才四、五十岁,身体又好,不劳动咋行。我想这也是话,我能劳动却不劳动,真是不应该。今年我参加了劳动,全队拉犁、挑担用的草绳都由我一人包工搓,我还和其他两位老农负责稻种催芽等工作呢!”
这一段话是安徽肥东县星光农业社二十二队社员洪道坤讲的。
二十二队共六十七户社员,其中三十六户都有人在上海、南京、芜湖等地的工厂做工。这些工人非常关心农业合作社。他假期回家省亲,总要主动地找社、队干部和社员们一块谈谈,了解合作社的情况。去年春节,他们知道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回厂后就给合作社寄来了一百元作为修建俱乐部的费用,以后陆续又寄来了二、三百本书籍和娱乐、体育用品。今年春节,工人们回来看见社员、干部因去年灾情造成减产,情绪低落,便主动召开了工农座谈会。工人们在会上详细地询问了合作社去年的情况,和社干部一起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他们鼓励农业社干部说:“第一年办合作社总会有些曲折,但决不能被困难吓住。”最后,他们表示今年要支持合作社争取丰收,并要和社经常取得联系,以便了解情况,有困难就及时援助。他们还马上拿出了六十元,作为队里的生产资金。
工人们还积极动员家属参加生产和节约用钱,向队里投资。去年三十六户工人家属,除两、三户参加生产外,其余都不参加,完全靠工人寄回来的钱维持生活。工人洪道行的爱人李中兰曾说:“我死也不参加劳动。”结果,工人家属不但在生活上有很大浪费,对农民影响也不好。但今年由于工人的教育和动员,三十六户工人家属,全部参加了生产。
因为她们参加了生产,对合作社也就关心起来啦。队里缺乏资金购买肥料,工人家属就自动投资二百七十元。上海工人洪道海的爱人李仁华首先投资六十元,带动其他工人家属投资。
工人和工人家属对农业社的关怀和帮助,鼓舞了全队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社员洪美洲说:“工人家属把死钱变成活钱,投资买肥料争取全队丰收,这个功劳不小。”;“工人同志这样关心合作社,我们不好好干,争取丰收,就对不起工人阶级了。”


第5版()
专栏:

访问实行“田间开会”的集宁县
本报记者 林沫
内蒙古集宁县县委书记张万精同志和乡干部共同创造了一种“田间开会”的办法,解除了农村干部和群众因开会而熬夜、误工的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了脱离生产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农村工作人员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参加生产,联系群众,使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田间开会”的办法已在集宁县全县推广。内蒙古党委农牧部准备把这办法向全区农村推广。
这项新的工作方法是怎么产生的?它对农村工作能起些什么作用?“田间开会”又是怎么个开法?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我到集宁县作了一次访问。
两年的历史
原来,“田间开会”的办法,在集宁县已有两年曲折的历史。
1955年夏季,县委书记张万精同志带着一批干部到麻盖乡的集明社去整社。
起初,张万精同志为了整社不影响生产,要找干部谈工作,在社员中了解情况,就同他们一块去锄地。有一次在地头休息的时候,社员们同他扯起开会的苦来。有个社员说:
“张书记,你今日跟咱锄了一天地,该尝到这味道了吧?你看,这么受上一天,谁也乏的不行了。吃了夜饭,一推饭碗,就想顺手拉个枕头躺下展展腰,可社里就喊开会呀!开会呀!去了坐在那里,困的头挂在脖子上,一个劲打瞌睡,谁讲些什么听也没听进,末后还让讨论,发言,你说发个甚?”
农民的这一番话,打动了张万精同志的心,他把它当作一个问题放在心上。
他进一步向乡里、社里的干部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同样,大家也向他述说起开会的苦处。他们谈到,如今大家都入了社,人人都要靠劳动、靠挣工分吃饭,白天开会,误工实在误不起。夜晚开会呢?根据农村的习惯,吃了夜饭,把人等齐,往往就到九点多了。会一开起来,就闹到十一、二点,过半夜,就要影响第二天的生产。
张万精同志不断摸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地里,他曾注意农民的劳动习惯:锄地时每天都有两三次休息,一次休息二、三十分钟。他有时利用休息时间向大家谈些问题,社员们听起来很有兴趣,也拉扯得很热闹。有时他有意识地向社员谈一两个问题,引起大家讨论,也就等于开了一次小会。他进一步考虑到,是否可以在田间开会,利用劳动休息的时间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劳动的时候就讨论起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同干部、群众谈了。当时的乡支书李文善同志对这事很热心。在干部中经过一阵酝酿,李文善就同张万精积极准备,先在干部中作了一次试验。
那次他们召开的是社的管理委员会扩大会。开会的二十来个人在一起锄萝卜。主持会议的人利用两次休息的时间(每次约一小时)向大家报告,社里如何开展劳动竞赛和调整牲畜租价问题,锄地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开了半天会,每人平均做了四分工。末了,大家都说:田间开会,人不困,脑筋清楚,会议内容听的真;讨论的时候发言热烈,又说又笑有兴趣。
从此,麻盖乡的干部发现了开会不误工的好办法。两年来,农忙季节他们绝大部分会都在田间开。
在全县总结整社工作的时候,张万精同志曾把麻盖乡“田间开会”的办法在全县的扩大干部会上向大家作了介绍。可惜当时这件事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不久,张万精同志就离开工作医病去了。
1956年夏季整社的时候,县委的一些领导同志又想起了“田间开会”的经验。当时也曾号召下乡的干部,整社要结合生产,会议可以搬到田间开。据说有些地方也这样作了,但结果如何,县委领导上却未进行检查和总结。
再次试验
今年春季,张万精同志病愈恢复工作,他又在县委的领导同志中提起“田间开会”的事。当时有的人对这事半信半疑,有的觉得,在夏锄、秋收等集体活路较多的时候,在田间开会还可以,在干活比较分散的春耕时期恐怕就不行。
后来,中共中央发布了整风运动的指示,其中曾提出各级领导要参加体力劳动,逐步做到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这一指示给了张万精同志很大的鼓舞和支持。他对农村开会结合生产的办法有了更大的信心。
5月间,县委的一些领导同志分别下乡向干部传达毛主席关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张万精同志在下乡传达的时候,就结合春耕生产在庆德孟乡作了一次田间开会的试验。
这次参加开会的有三个乡的脱产和半脱产干部,共三十来人。他们计划一边开会,一边给恒星农业社开荒。群众听说这事都很奇怪,大家议论着:“真是闹好看哩,开个会还跑到地里去!”人们对干部参加生产也抱着怀疑态度,有的说:“唉,那还不是作作样子!”
一群干部扛着铁锹下地。大家到地里一看,社里划给他们要开的荒地,原是山坡下一块乱草滩、黑胶泥地,又结实又硬,还满是乱石头。不说也明白了,这是农民故意给找上一块猪头地,要来考验他们。
干部们提出口号:保证要把会开好,活做好。张万精同志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传达作了很好的准备,尽量作到通俗、扼要,抓住中心,结合实际。每次利用休息时间传达一段,接着就在干活时分组进行讨论。
他们干活的时候,村里有个叫朱双喜的八十一岁的白胡子老汉,蹲在地边上看了很久。他回去以后向众人说:“不错,人家是实在受哩,活做的挺细法。”
干部们劳动了一天,晚上回去,群众的态度就显然不同了。干部住在谁家,群众给端洗脸水,热情招待,有的炕上铺了毡,往日给吃稀的,这时却给作了稠的。
会议共开了三天半,干部们对这次会的评语是:这样开会,不打瞌睡,精神饱满,思想集中,清风凉哨;传达一段,讨论一段,最后总结,对内容理解比较真切,真是清清楚楚地开了一次会。
春季能否在田间开会?大家劳动的成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会议期间,大家共开生荒地二亩,熟荒地六分,还挖了三十畦菜地,每人平均做了十二分工。他们开的荒地,先用锹刨了,又用犁耕过,还耙了两遍,捡出了草根和几大车石头,拉上了八车粪,精精细细地种上了山药。社员们都说:让咱们自己作,也没那么细法。
全县普遍推广
5月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紧跟着,集宁县就出现了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热潮。这就给进一步推广田间开会的办法造成了有利条件。6月初,张万精同志在全县的三级扩干会上,再一次介绍了“田间开会”的经验。全县干部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这件事。会后,干部们把这个经验带回乡里、社里推广实行,立即受到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7月中旬,我访问了集宁县一些从各乡工作回来的干部和五个乡的乡干部,调查的结果是:乡里、社里绝大部分会都搬到田间开了。他们所列举的会议的名称有十五、六种,差不多包括了乡里、社里、党、团和妇女组织的各种会议。他们说:田间开会,人到的可齐捷哩!开起会来有精神,不打瞌睡,又不怕误工。
农村有很多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干部,过去有些人因家庭生活困难,怕误工,就经常“逃”会,开起会来缺席的人不少。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庆德孟乡最近两个月中共开大小会三十四次,只有两次会是在屋内开的。结合三十二次会议,干部们共作了一百八十一个劳动日。
布力恒牧(团结)民族联合社在田间召开党的分支部会,十个党员平均每人做了九分工。他们自建立支部以来,开会一人不缺这还是头一次。党员徐二说:“过去我因为生活困难,怕误工,开会来的少。像今天这样,开了会还赚了十分工。照这办法开会,保证谁也不落后。”
农村党的支部教育,过去每到农忙时就要中断,现在全县的六个支部教员,都到田间上党课,党员一边锄地,一边听讲,在紧张的夏锄期间都能照常进行。
他们的经验
据集宁县的经验,结合生产在田间开会,夏季和秋季最好办。这时锄地、收割、打场等集体性的活路较多,开会时作什么活,容易安排。在春季,耕地、播种等活路比较分散,开会生产有困难,但如果主动寻找,可做的活还是不少的,例如:砌猪圈,修厕所,开荒,修渠,打坝,托土坯等都是可以的。
当然,也不可把田间开会的办法绝对化,认为不论什么会都可以到田间开。为了开会结合生产,不问活路的性质、轻重,是否适合,勉强去作,也必然会犯形式主义的毛病。有些紧急会议,或相互观摩评比、检查的会议均不适于在田间举行。
根据集宁县的经验,开好“田间会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对会议要作很好的准备,讲话要精悍,中心明确,每次会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会议时间不可过长。(二)开会时搞什么生产,事先要有妥善的安排,绝不能临时乱抓。(三)作活评分,一定要根据社里的统一标准;对半脱产、不脱产人员的劳动工分和报酬的支付,可在社与社、队与队之间采用流通工票的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