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面向着未来
哈达博士的讲演尊敬的周恩来阁下,尊敬的在座的诸位先生:
当我站到各位面前准备讲几句话时,我眼前就浮现出我们两国过去历史的轮廓。尽管国与国之间历史进程的区别有多么大,尽管中国历史的特点和内容与印度尼西亚不同,但大体上却有其共同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是经历了封建主义、殖民资本主义和殖民帝国主义时期而走向独立的。中国从前名义上虽说是独立,法理上说是有主权的国家,但,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或义和团暴动后,中国可以说是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它被西方民族以各种条约如投降条约等统治着。他们在中国占有各种各样的租借地。
在西方,封建主义是被资本主义所打败和代替的,但在亚洲则不同。资本主义在亚洲不是从本国社会内部产生,而是从外国输进来的,是由来到这些国家经商的西方人带来的。它仍旧让束缚社会的封建主义存在着,甚至与之联合,以利其剥削。初期进入亚洲的资本主义是商业资本主义,因而它当时寻找了容易的道路来统治原来的社会。为了通商的目的,它只是盘踞了靠近海港的几个地方,而这些地方也就出现了城市。这些城市不是从内部产生而是在外力推动下产生的,这些城市成了外来民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统治的中心,并久而久之成了殖民帝国主义的命脉,特别是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工业资本主义之后。
由此产生了——如中国所经历过的:人民遭受到两种压迫。即封建主义的压迫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封建地主从资本主义制度采纳了某些东西,便对软弱无力的农民进行统治,结果大部分耕地落到他们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变成佃农或雇农,土地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资本主义的通则是互相倾轧,自由竞争。他们采用这个通则来获取比原来更高的地租,并将封建主义性质保持下来。
这一切各位都已明白,甚至比我清楚得多,我简略地提到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说明亚洲所受到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西方大陆,资本主义摧毁了封建主义,并取而代之,支配了社会生产。但在亚洲,情况却不一样。在亚洲,最初从外面输进来的资本主义却让封建主义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它对资本主义有利。由于封建主义及它在农业领域内的资本主义倾向,许多失去了土地的人们跑到城市里去谋生,当产业工人。出卖劳动力的越多,工资就越低廉,殖民资本主义也就繁荣滋长起来。资本家掌握了经济统治权,又进一步掌握了政治统治权,因而他们的统治更为加强了。统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政府成了资本主义的保护者。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人民权利,如工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斗争的权利,是大大地受到限制。因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相联合压迫和剥削人民,使人民几十年来遭受了莫大的痛苦。
在中国,1911年由孙逸仙博士所发动的革命,现在已经达到了推翻封建主义和清除资本主义的阶段。中国正在开辟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倘若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为指南,同时它也不忽视在中国历史上和目前形势中起作用的因素和实际情况。
前天在机场上,我在回答周恩来总理的欢迎词时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间虽然存在着思想意识上的区别,但是我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争取我们两国人民生活的繁荣和幸福”。我们从事奋斗,一向都不是单纯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而是更进一步,为了争取人类从一切压迫下解放出来。我们印度尼西亚要走向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家本着友爱精神,彼此平等,甘苦共尝。我们两国所采取的道路也许不相同,但是印度尼西亚最后毕竟也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这种社会主义是适合于印度尼西亚本身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的社会主义。作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基础和思想意识的“五基”就是我们实现上述理想的准则。而“五基”中的第五项,即社会主义,就是我们的基础,同时也就是我们的目标。
就像我刚才说过的,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也是经过封建主义、殖民资本主义和殖民帝国主义等各时期而走向独立的,同样地,扶植着殖民帝国主义的外国资本主义也是利用着印度尼西亚的封建主义作为工具来建立起它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可是,印度尼西亚封建主义的情况与中国的封建主义略有不同,印度尼西亚封建主义的势力主要不在于土地,因为大部分的土地是归村社所有,它不是属于个人的财产。个人可以使用土地,可以耕种他和他的家属力所能耕种的一片土地,但他不能出卖土地。大土地所有制,通常是封建主义制度统治的命脉,在印度尼西亚却不存在。
印度尼西亚过去的封建势力树立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上,这种统治的基础就是平民对国王和贵族的效忠,殖民资本主义正是利用了这种情况来统治我们的社会,并使人民在生产中成为廉价的劳动力。按照荷兰人自己形容殖民地制度的话来说,荷兰政府是让印度尼西亚人民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本民族头目的管理下过活的,在其领地内掌握大权的印度尼西亚封建分子被当作工具来建立他们的殖民地统治和实行经费低廉的经济开发,他们利用了上述封建制度来实施强迫劳役制和剥夺人民农作物的制度,级别和职位不是按照才能来衡量,而是按照他对殖民政府的效忠和按照他以“皇上政府”的名义对人民进行压迫的本事来衡量。
在殖民帝国主义的统治下,印度尼西亚人民饱尝了压迫和凌辱,从而在他们的心灵里激起了反资本主义反帝国主义的情绪。在这种水深火热的境遇中,人道主义的思想,以及人类、民族平等博爱的思想便在1908年开始的民族运动的怀抱里形成。
因此,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一开始就有着社会主义的精神。如果认真地加以考察,就可发现有三种客观因素加强了印度尼西亚那种鼓舞整个民族运动的社会主义思想。
首先是马克思学说,它是由西方社会主义者传授过来的,后来又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伟大事件而扩大影响。
其次是伊斯兰教义,它要求着普及于全社会的正义和人类的平等博爱。伊斯兰教主张的正义是社会的正义,这只有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同时由于人类的博爱和建筑在互助基础上的生活只有在社会主义的社会里才能实现,因此,伊斯兰教的倡导者认为: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宗教使命。
第三是印度尼西亚固有的社会情况。印度尼西亚社会建筑在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因而基本上是集体主义的社会。正如刚才我说过的,土地是归村社所有。个人可以使用本人和家属力所能耕作的一片土地,但不能出售土地。如果他不再耕种这片土地,那末,这片土地就须归还给村社,而村社则可以把它让给别人耕种过活。
此外,村里一切繁重的工作,如犁田、割稻、造屋、丧葬等都是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之,农村里本来就有了合作的社会基础。虽然殖民主义严重地破坏了这种情况,但是集体主义的基础迄今仍然存在于印度尼西亚的农村中。这种固有的、培育着团结友爱精神的社会合作,是建立经济合作的良好基础。有了社会基础,问题就在于如何使它带有经济内容。但是由于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的长期压迫,这个工作显然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印度尼西亚农村中固有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集体的民主。一切有关全村的共同生活和需要的事项都通过会议来协商和决定。共同协商、集体决定和互助合作是印度尼西亚固有的民主的基本内容。这一切对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上述三种思想,即马克思学说、伊斯兰教义以及印度尼西亚固有的集体主义,对在印度尼西亚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都同时发生了影响。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人生观的马克思主义,只为印度尼西亚共产主义运动所奉行。这个运动以外的人却只把马克思学说当作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来理解,并用它来分析受经济现实影响的社会发展。简言之,它是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社会经济学理论。
但是撇开一切认识上的分歧来说,印度尼西亚的社会主义具有它自己的特色,它争取实现一种公道和繁荣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无所谓贫困与痛苦,大多数人都从事生产,而生产也为了大多数人,我们认为最好的形式就是合作社。
从我刚才所说的,大概可以这样理解:感情,即人道主义和人类、民族间的博爱感情比起那理性的认识对印度尼西亚的社会主义是具有更深刻的影响。这是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荷兰统治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后果,也是伊斯兰教对社会生活的主张的后果,同时又是印度尼西亚固有的集体主义社会的结果。
我知道,这种认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是不同的。虽然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间仍然可以密切合作,以求实现各自的理想和目标,而这个理想和目标最后是没有重大的差别。我深信,根据各民族的国家结构和文明以及各民族的历史,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只是一条,而是有多种多样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目标大致上是相同的,都是要把人民从贫困和痛苦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都同样致力于世界各国的友好。我不能想像有一种不朝着这个方向走的社会主义。世界各民族的友好和持久的和平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
此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因素也促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合作,以求即刻实现各国之间的友好和争取普遍的和平。这个因素就是:我们两国需要建设我们几乎在各个方面都落后的国家。殖民帝国主义的侵入妨碍了我们两个国家在各方面的进步,所以我们目前的任务就是发挥我们所有的力量来进行建设。为了建设,我们需要有和平的环境以及和世界各国合作的愿望。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建设,才能够赶上外国。
和平环境以及和世界各国合作的愿望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没有和平的环境,合作的愿望就不能巩固。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我们所有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造成和平的环境。
我常常想到,假如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愿意达成一个协议,保证在未来的二十五年内两国之间不进行战争的话,那末和平的环境就能很快地形成。这种协议看来似乎不够理想,因为它不能永久地消灭战争,但对于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来说,它却是相当现实的。在今天这样充满着心理冲突的世界,过于美好的理想在实践中是难于实现的。但是,现实的决定可以造成一个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它对未来能起良好的作用,并最后使今天被视为过于美好的理想在将来变成为现实。人类发明上的进步的恐惧,将会加强反战思想与扩大和平精神。
我相信,思想意识对立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是会逐渐实现的。现在看来是尖锐的矛盾,将来也许会变得不尖锐。试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在上一世纪是何等的尖锐!以不干涉和自由竞争为原则的资本主义是如何残酷地压迫工人!他们拒绝了工人改善生活的一切要求。另一方面,工人们也主张进行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验的积累,矛盾就逐渐地缓和了。阶级斗争依然存在,但已不是不可调和了。过去,许多社会主义的思想被资本主义所禁止,并且毫无考虑地加以拒绝;现在却为资本家自己所维护了,以求达到社会和平。历史显示了:资本主义本身已逐渐向某个方向变化而远远地离开了其原来的基础。这个方向就是社会主义。
在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五条里面,提出了实行社会保障的原则。这个原则渊源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主义运动,而资本家过去则从来不愿意加以考虑。
近代的社会历史说明了,过去剧烈对立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哲学,现在已经彼此互相接近了。其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变化。因此我相信,即使在目前时期,各个不同思想意识的国家也能够实现“和平共处”。
在这里,我不需要向各位提出“和平共处”的政策,因为这个政策的两位缔造者之一就是周恩来总理。我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根据时代发展的原理和分析,根据明显的事实,来表示我对这个主张的支持。
在加强“和平共处”的思想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地提倡互不干涉的政策。因为共处和互不干涉是两位一体相辅相成的。互不干涉的主张没有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和平共处”的思想也就不能发展。
一旦和平共处与互不干涉已被公认为健全的外交政策,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互相尊重各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以及互不干涉他国内政,这样世界各国之间的真正合作的可能性就有了保障。即使思想意识相互对立的国家在短期间内不能实现互助,在共处当中,双方也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贸易关系的方式达到互利。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是以自主和积极的政策著称的。它是自主的,因为印度尼西亚不愿加入处在敌对状态中的任何集团。它是积极的,因为印度尼西亚积极地和各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不论这些国家的结构和对内政策是怎么样。
如果说印度尼西亚因其自主的政策而在初期感到孤立的话,那末当亚非会议于万隆召开之后,印度尼西亚再也不会感到困窘了。它的朋友多了。万隆决议的十项原则联结着在万隆集会的亚非国家,成为了这些国家执行和平政策与国际合作政策的推动力。
此外,还有两个理想使印度尼西亚民族的精神时刻在炽燃着。第一是世界上殖民地的最后消灭;第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这个机构真正成为全世界和平政策的普遍性的中心,正如它在成立时所抱的宗旨那样。
尊敬的先生们,现在我要结束我的讲话。承蒙诸位先生乐意耐心地倾听我的讲话,我趁此机会向诸位先生致以十二万分的谢意。我是以朋友的身份站在这里。我希望我的讲话能有助于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间已有的友谊。
最后,我在这里想表明我这样的信念:在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将会始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亲密友好关系,以及作为实现国际友好关系的强有力的基础的亚洲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作出宝贵的贡献。(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在政协扩大会议上
周恩来主席的欢迎词尊敬的穆罕默德·哈达博士,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哈达博士来参加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召开的扩大会议,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让我们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尊敬的哈达博士,请允许我先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兄弟民族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机构,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具体表现。它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更加广泛和更加巩固,我们在国内能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国外能够更好地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加强友好关系,共同为保卫世界和平事业而努力。
哈达博士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民并不生疏。我们都知道哈达博士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早在学生时代就投身于反殖民主义的运动。在荷兰留学的时候,他曾经领导印度尼西亚协会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1926年他曾经以印度尼西亚协会主席的身分,出席在巴黎召开的留欧远东殖民地学生大会和国际和平民主会议。当时他曾经同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代表组织了亚细亚集团,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哈达博士回国以后,继续从事于爱国活动。为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由和独立,他曾经多次遭到殖民主义者的逮捕和迫害,但是殖民主义者的威胁并没有能够摧毁哈达博士的爱国意志,相反的,被摧毁了的却是殖民主义者对印度尼西亚的统治。1945年8月17日哈达博士同苏加诺总统一起代表印度尼西亚人民庄严地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成立。从那时起,哈达博士曾经长期担任印度尼西亚副总统的职务,在1948年到1950年间还曾兼任内阁总理的职位。哈达博士为了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和发展曾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在地理上相隔很远,但是,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密切。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日益加深起来。近年来我们两国政府领导人员和各方面人士多次的接触,大大地加强了两国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我们相信,哈达博士这一次来我国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第4版()
专栏:

使进步的理想变为现实
周恩来主席感谢哈达博士的讲话哈达博士阁下:
我代表我们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扩大会议的全体同人,感谢你的演说。
中国人民继承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精神,接受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并且正如同你所说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建立了我们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年,1950年,正当哈达博士担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总理兼外长的时候,我们两个新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彼此承认,建立了新的邦交。
从那个时候起,我们两个新的国家的人民,就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恢复了旧的友谊,发展了新的友谊。去年苏加诺总统正在我们国庆的前夕来访问了中国。今年,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哈达博士又在我们的国庆前夕来访问中国。这就是我们两国人民新的友谊在发展的证据。
我们很同意刚才哈达博士所提出的由苏联和美国达成二十五年和平协议的建议。这样的建议,如果能够实现,将使世界和平有更加持久的希望,使人类进步的理想能够变为现实。
让我们两国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为世界和平、为各国友好、为各自国家的进步和建设而奋斗吧!
中国人民和印度尼西亚人民是站在一起的。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友好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让我们再一次感谢哈达博士的讲话。


第4版()
专栏:

为建设一个充满友谊的世界努力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举行盛会欢迎哈达博士
新华社24日讯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今晚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盛大集会,欢迎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哈达博士和夫人及印度尼西亚的其他贵宾。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章汉夫副部长和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负责人出席了这个欢迎会。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维约普拉诺托也出席了欢迎大会。
哈达博士应邀在会上讲话。他说他很高兴中国有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这个组织,并且希望这个协会能进一步促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友好关系。
哈达博士说,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往依靠双方领导人的努力,需要双方面共同努力。他还说,他很高兴能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友好作出一些贡献。
哈达博士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有着相同的历史,有着共同的目标。两国都受过帝国主义的压迫,现在都已摆脱外国的统治而获得了独立,并且正在努力建设各自的国家。因此应该密切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
哈达博士最后说,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充满着兄弟友谊的世界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理想,并努力去奋斗,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哈达博士的讲话不断地被会场热烈的掌声打断。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会长包尔汉在大会开始的时候致词欢迎贵宾。他说,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有八千多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和文化悠久的伟大国家。印度尼西亚在获得独立后,执行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印度尼西亚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亚非会议的发起者之一和东道主。亚非会议后,印度尼西亚又为贯彻会议的决议、发扬“万隆精神”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最近以来,印度尼西亚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积极支持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为有印度尼西亚这样伟大的邻邦,而感到十分光荣。中国人民将坚持不懈地为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
包尔汉最后请哈达博士将中国人民对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和敬意转达给印度尼西亚全国人民。
包尔汉还代表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把一面锦旗赠送给哈达博士。
在欢迎大会上,首都的文艺工作者还为贵宾们表演了文艺节目。
(按:哈达博士和包尔汉会长讲话全文见明日本报)(附图片)
哈达博士向德芒米林(峇里舞)的表演者张均致谢
本报记者 高粮摄
包尔汉会长向哈达博士赠旗 本报记者 高粮摄


第4版()
专栏:

哈达博士游颐和园
苏维多中校等拜会粟裕大将
新华社24日讯 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哈达博士和夫人及随行人员今天游览了颐和园。
中午,贵宾们由陈毅副总理和夫人、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会长包尔汉和夫人、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等陪同在听鹂馆共进午餐。
贵宾们欣赏了颐和园各处的名胜,宾主并在昆明湖上泛舟交谈。
上午,随同哈达博士来我国访问的苏维多中校和苏亚特莫中校,拜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拜会时在座的有:李克农上将、甘泗淇上将和傅秋涛上将。


第4版()
专栏:

拉达克里希南到上海访问
新华社上海24日电 印度共和国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今天自北京乘专机来上海访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宋庆龄、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刘季平、金仲华、荣毅仁和各界群众三千多人冒雨到机场欢迎。
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在一片乐声和欢呼声中步出机舱,向前来欢迎他的宋庆龄、曹荻秋等合十致意。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接受了少先队员的献花后,绕机场一圈和欢迎群众及印度侨民见面。
今天各国驻上海的外交人员和办理侨务人员也到机场欢迎。
陪同印度副总统来上海的有印度驻中国大使拉·库·尼赫鲁和他的夫人。
今天傍晚,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由曹荻秋副市长陪同游览了市区,参观了复旦大学,并和大学教授们进行了座谈。


第4版()
专栏:

楚图南电贺叙中友协成立
新华社24日讯 叙利亚中国友好协会成立大会订于9月26日在大马士革举行。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今天致电大会表示祝贺。
电报说,我们很高兴地得知叙中友协的成立,相信贵会的成立必将有助于促进我们两国人民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以及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叙利亚人民在保卫民族独立及中东和平事业上的勇敢的正义的斗争,表示诚挚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


第4版()
专栏:

龚澎举行酒会
欢迎叙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24日讯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今天下午举行酒会,欢迎以叙利亚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托菲克·雅兹为首的叙利亚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全体人员。
在酒会上,叙利亚的新闻工作者们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北京各新闻单位的负责人或代表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保政府代表团去朝鲜访问
新华社沈阳24日电 以于哥夫主席为首的保加利亚政府代表团今天上午八时四十分乘专机离开沈阳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特来沈阳迎接保加利亚政府代表团的朝鲜外务省副相李东健陪同前往。
今天到机场欢送贵宾的,有辽宁省副省长仇友文,沈阳市副市长张力克和各界人士。我国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曹祥仁和我国驻保加利亚大使周竹安也都到机场欢送。
朝鲜驻沈阳总领事金龙彬也到机场欢送。
保加利亚政府代表团21日到达沈阳后,曾参观了工厂、东北工业陈列馆并游览了工人村和北陵、南湖风景区。


第4版()
专栏:

南议会代表团去杭州访问
新华社旅大24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代表团今天上午八时乘专机离开旅大,经天津、南京去杭州访问。到机场欢送的有旅大市市长宋黎、副市长于谷莺,政协旅大市委员会副主席张志诚等人。苏联驻旅大副领事普利第巴依洛也到机场欢送。
昨天,贵宾们到旅顺参观了旅顺博物馆和旅顺军事历史博物馆,并访问了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贵宾们参观了海军编队舰艇,在军舰上同海军官兵一起照了像,斯坦鲍利奇主席并向海军官兵讲了话。
贵宾们昨天上午去旅顺访问前,曾在大连参观了大连造船厂。


第4版()
专栏:

篮球乙级队联赛决赛开始
据新华社西安24日电 在西安举行的全国篮球乙级队联赛已经进入决赛高潮。在六天来的比赛中,男子的江苏队和女子的天津队都六战六胜。
江苏队的技术比去年又有很大进步,连续战胜了黑龙江、火车头、公安体育协会等强劲对手。
女子队的实力不相上下,竞赛很激烈。人们原来估计很有可能取得优胜的河北队,虽然接连打败了火车头、动力体育协会、上海体育学院二队等四个队,22日晚上却首次以四十七对五十七的比数败给了云南队,23日又败于天津队。天津市女子队去年才正式成立,是十个女子队中历史最短的一个队。全部队员都是中等学校学生,平均年龄为十八岁,这个队成长很快,去年全国联赛中仅获得第十一名,但是经过一年来刻苦锻炼,她们的运动技术和体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联赛将在9月底按期结束。


第4版()
专栏:

港澳乒乓球队在上海比赛结束
新华社上海24日电 香港、澳门男女乒乓球队23日晚结束了对上海队的比赛。
这两个队在四天中分别同上海队进行了四场比赛。其中香港队四场连赢,澳门队赢一场败三场。但是香港去年的单双打冠军容国团,21日以零比二败给了上海队的杨瑞华。杨瑞华在这一局比赛中打得很聪明,他始终轻吊两角,压住对方擅长的搓球。容国团因此只能改用猛抽,与杨瑞华抢攻。但是杨瑞华出手快,又占着优势,先后以二十一比十五、二十一比十八获胜。香港、澳门乒乓球队是18日到上海的,他们将由上海去杭州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