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苏联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宣传提纲
新华社16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讯:“真理报”15日用四版半的篇幅刊载了“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1917—1957)”宣传提纲。提纲是苏共中央宣传与鼓动部和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共同草拟的。
提纲的导言部分指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彻底粉碎了所谓人民群众没有能力管理国家的反动谬论。苏维埃国家四十年的经历证明,人民群众不仅能够摧毁腐朽的旧社会制度,而且能够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在短短的历史时期内克服技术和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建立高度发达的经济,确立和发展最高级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民主,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关系,唤起千百万人自觉地从事有历史意义的创造事业。正因为如此,十月革命就其性质和目的来说,是真正人民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切革命中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提纲包括下列各部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十月革命的主要成果——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苏联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战后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苏联人民在为共产主义奋斗中的任务”;“共产党是苏联人民一切胜利的领导者、鼓舞者和组织者”。
苏联已成为国际政治局势的决定性因素
提纲中有很大一部分谈到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这部分特别强调指出:在过去四十年间,苏联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局势的决定性因素。苏联的国际地位是巩固而不可动摇的,这不仅是因为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而且还因为苏联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总是和各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一致的。例如,苏联要求禁止原子武器就是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提出的,并且得到了他们的热烈支持。征得了千千万万个签名的斯德哥尔摩呼吁书,证明了苏联这个建议是何等的正确和及时。苏联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提出了禁止原子武器和氢武器以及立即停止试验这类武器的建议。目前,所有的国家、一切阶层的居民,包括著名科学家在内都投入了呼吁禁止氢武器试验的运动,这证实苏联的这项倡议是正确而及时的。
和平运动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进步运动
提纲说,苏联争取和平,争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和进行经济竞赛的斗争,不可能不同各国人民保卫和巩固和平的运动相配合,而且目前正是相配合着的,因为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渴望和平,要求停止军备竞赛;而这样自然而然地会减轻军税负担和增进人民的福利。持久的和平是符合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的,尽管他们的社会制度、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不同。
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有对和平的渴望,在我们这个时代形成了广阔的“和平区域”,这个区域既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欧亚的一些爱好和平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将近有十五亿之多。世界各国无例外地掀起了拥护和平的运动,这个运动是现代最具有群众性的进步运动之一。
侵略者如敢发动战争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将毁灭
提纲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战争并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许许多多国家和人民在必需制止军事冒险的组织者以及使人类不致再遭到不幸牺牲和新的破坏这一神圣任务的鼓舞下,反对醉心于扩充军备和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黑暗势力和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巩固、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奉行的和平政策、和平运动的普遍高涨,束缚住了侵略者的手,使他们难以发动新战争。
如果帝国主义仍然胆敢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它们将遭到各国人民的愤怒和反对,以致使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彻底毁灭。
社会主义的力量大大加强了
提纲的最后一部分谈到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历史命运的影响。这一部分指出:“今天,伟大的中国人民、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劳动人民已经走上了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如果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只有17%的土地、约9%的人口和约十分之一的全世界工业产量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那么在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占地球的土地面积的26%,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的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5%,生产的工业品约为全世界工业产品的三分之一。许多国家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同苏联一道组成了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这就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使社会主义力量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力量的成长和团结的加强,进一步巩固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和进步力量的地位。”
提纲接着说,“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在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利益的一致、意识形态的一致和最终目标的一致。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之间、政府之间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之间的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共同性的基础上的,这种关系的特点是密切的兄弟联系、互相交流经验、密切的经济合作和友好互助。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极其自然地产生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本质,正如资本主义的本质产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敌对的关系一样。在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牢不可破的友好大家庭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不能置身于这种兄弟合作和相互帮助之外。这样做对它本国的利益是有损害的,因为社会主义各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密切互助有助于每一个国家的迅速发展和保证它的安全。”
不要工人阶级专政就建不成社会主义
提纲接着强调指出,创造性地掌握十月革命的经验,今天可以加快所有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前进的运动。十月革命揭穿了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理论和机会主义理论,它们断言说不要工人阶级对社会的政治领导、不要工人阶级专政,通过资本主义逐渐长入社会主义的办法,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证明,对社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条件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实行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至于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速度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根据各国具体的发展条件,它们不仅可以而且将要具有自己的特点。
提纲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每个国家发展道路尽管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建设的某些根本特点和规律性却是共同的。有些人强调了每个正在向社会主义迈进的国家各自的民族特点,而忘记了社会主义革命共同的根本原则。这些人的观点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格格不入的。
社会主义优越的事实大大加强各国无产阶级斗争力量
提纲接着说,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存在,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这一事实,大大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对资本进行阶级斗争的力量。资产阶级由于害怕社会主义革命,不得不一方面加紧镇压革命的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在提高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等等问题上偶尔对工人的要求作出某些让步。
提纲说,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政治觉悟正在增长。在法国和意大利这样一些资本主义大国里,大多数有组织的工人都支持共产党。在1917年10月革命前夕,俄国共产党员人数不超过二十五万人,而其他国家也只有人数不多的一些接近共产党的团体。但是现在各国共产党队伍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三千三百万人。这就证明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不断增长是确定不移的规律,证明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现在,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巍然屹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体系正在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越来越不得人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产生了农民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工人阶级周围的有利条件。反对反动势力和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许多国家的民主力量一致行动的经验都表明,在我们的时代里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民主运动具有巨大发展的可能性。
所谓“民族共产主义”目的在分裂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
提纲强调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反动势力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进攻主要表现为:散布所谓“民族共产主义”这种腐臭的观念,宣扬各国共产党内部的种种修正主义的攻讦。
修正主义不论过去和现在都具有国际性质。按其社会本质说来,它是工人阶级中的某一部分蒙受资产阶级影响和压力的结果,而在当前条件下还是一部分不坚定的共产党人沾染右翼社会党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结果。
现代的修正主义否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某些基本的、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杜勒斯和帝国主义其他一些思想家提出的“民族共产主义”的口号的目的就是要分裂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使它们互相对立,特别是同苏联对立起来。国际资产阶级这一阴谋的目的非常明显:它想削弱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加强资本主义的国际阵地。
东方各国人民复兴的时期已经到来
提纲在谈到殖民体系瓦解时指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促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深刻危机的开始。它为亚非各国人民的解放,为东方各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和它们的民族复兴揭开了一个历史阶段。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战胜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和国内封建反动势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殖民体系瓦解的最鲜明的表现。十三亿以上的人,即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摆脱了殖民从属地位,像中国和印度,像印度尼西亚、缅甸、埃及、叙利亚这样一些独立大国的成立标志着列宁所预见到的世界历史的新时期已经到来,那些正在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和积极参加决定全人类命运的东方各国人民复兴的时期已经到来。
帝国主义国家想依靠各种方式——从发动反对亚非各国爱好自由的人民的殖民主义战争,到用经济和军事“援助”的旗帜作为掩饰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来阻止殖民体系瓦解的企图,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不能阻止殖民制度的崩溃。朝鲜、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给帝国主义干涉者的胜利反击、英法殖民主义冒险事业在埃及的失败,证明帝国主义的地位在日益削弱。
苏联和其他坚决保卫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着一切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昨天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现在已经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人民,有可能依靠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来进行争取巩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冒险事业的斗争。


第6版()
专栏:人物介绍

  印度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
印度共和国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于1888年9月5日诞生于马德拉斯附近的提鲁塔尼小镇。他的童年在平凡的环境里渡过。他就学于马德拉斯基督教学院。
下面是他作为教师、作家和政治家的各种事业的简历。
1909年,拉达克里希南被委派到马德拉斯省区学院哲学系工作。1918年,他担任迈索尔大学哲学系主任。1921年到1939年,他担任加尔各答大学心理和精神科学教授。在1931年到1936年这段期间,他还担任安得拉大学副校长,1939年到1948年担任贝拿勒斯大学副校长。1936年到1952年,他担任牛津大学关于东方宗教和伦理学的斯佩耳丁讲座教授。
在这期间,他拥有其他一些学院职位。1926年他是牛津曼彻斯特学院的阿普顿讲座讲师,1926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关于比较宗教学的哈斯克尔讲座讲师,1929年到1930年担任希伯特讲座讲师。
拉达克里希南获得印度、欧洲、北美的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他在1939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
拉达克里希南曾当选为1927年在孟买举行的印度哲学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总主席。1931年到1939年,他是国际联盟的知识合作国际委员会委员。1946年到1950年,他担任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印度代表团团长。1948年,他当选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主席。1948年,印度政府任命他为大学委员会主席。
拉达克里希南在1949年被任命为印度驻苏联大使,开始担任政府工作。1952年,他辞去这个职务,出任印度共和国副总统。
拉达克里希南担任副总统以后,曾经访问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1953年,他访问了美国、加拿大、联合王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和南斯拉夫。在他访问联合王国期间,他参加了伦敦的英联邦大学会议。
去年5月29日,拉达克里希南从印度启程进行了七个星期的亲善访问,历经联合王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中非联邦和英属东非。同年9月,他又访问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日本。他原来还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要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因他的夫人突然患病,他不得不取消这次访问。他现在访问中国就是要履行那次约会。他还将访问蒙古人民共和国。
他的著作一部分如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哲学”、“现代哲学中宗教的势力”、“印度哲学”、“印度教的人生观”(阿普顿讲座讲稿)、“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生观”(希伯特讲座讲稿)、“宗教上的东方和西方”、“文明的未来”、“我们需要的宗教”、“释迦牟尼佛”、“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思潮”、“印度和中国”、“宗教和社会”、“教育”、“政治和战争”、关于薄伽梵歌和昙钵经的评论、“奥义书精蕴”、“信仰的恢复”、“东方和西方”。
作为副总统,他是联邦院即议会上院的当然主席。可是拉达克里希南的声誉又远超过他目前的职位带来的声誉。凡是来到新德里的人——从世界政治家到青年学生——都来寻求从他的新德里寓所散布出来的那种亲切的影响。
(新华社据印度驻华大使馆供稿编写)


第6版()
专栏:

  王炳南大使发表声明
  美国无理阻挠中美记者来往
  必须同中国达成保证平等互惠的协议
新华社日内瓦16日电 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王炳南大使今日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在9月12日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上,我代表中国政府向美方代表约翰逊大使提出了中美两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准许对方新闻记者前来各自的国家,进行新闻采访的协议草案。这个草案已经在12日会后向报界公布。
约翰逊大使在他同日发表的声明里表示美国不能考虑同中国达成这样的协议,因为据他说根据美国移民法美国不能保证这样的互惠。约翰逊大使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谁都知道,平等互惠是国际交往中公认的原则,每一个国家实现这一原则的办法尽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一个有诚意促进国际交往的国家都不应该妨碍这一原则的实现。中国像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一样,也是根据每一个申请来华采访的美国记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批准与否的,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妨碍中国同美国达成有关记者来往的互惠协议。
美国以移民法为借口,拒绝同中国达成关于两国记者来往的互惠协议。这样,美国就无法逃避阻挠中美两国人民来往的责任。
约翰逊大使说,中国去年批准美国记者访华并未以美国采取互惠行动为条件,好像中国是不要求互惠的。其实正好相反,中国方面认为互惠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去年采取主动正表明它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来往愿意先走一步,并且以此启发美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步骤。但是,美国政府把中国的善意看成是示弱,并且公开声明,它同意美国记者来华采访是以中国不提出互惠要求为前提的。这是对于中国的侮辱。中国政府坚持在国际来往方面的互惠和平等原则。
约翰逊大使又诬蔑中国不遵守1955年9月10日的协议,并且以此为借口拒绝同中国达成关于记者问题的协议。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中国政府一贯忠实执行1955年9月10日中美两国大使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协议。现在所有申请回国的在中国的一般美侨都离开了中国。就是四十名在中国犯法的美国籍犯人,也已经有三十四名按期或者提前得到释放。但是,在美国的愿意回国的中国人却继续受到阻挠和迫害,至今绝大多数还不能回到祖国。而在美国犯法的中国人,也没有像在中国的美国犯人一样,享受宽大的待遇;即使在释放以后,他们也享受不到回国的自由。由此可见,应该认真履行协议的恰恰是美国自己。
中国方面提出的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准许中美双方记者来往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且完全符合中美两国人民要求增进彼此的接触和了解的愿望。美国方面拒绝这一建议,正好说明美国政府无意采取相应的步骤来满足中美两国人民的这种愿望,相反的,却企图用新的欺骗手法来继续阻挠中美两国人民的来往。


第6版()
专栏:

  中捷科技合作又进了一步
  两国联合委员会第五届会议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16日讯 中捷科学与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五届会议公报,全文如下:
1957年9月上半月在北京举行了中捷科学与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五届会议,并于1957年9月12日签订了会议议定书。
会议上讨论了有关两国间交流科学与技术的经验和相互援助的问题,并听取了委员会上届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报告。
根据所签订的议定书,捷克斯洛伐克将无偿地供给中国:机械、仪表制造;装配式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水坝;乳胶制品、真空下使用的胶垫、皮革加工、聚气乙烯漆布制品;菌种及抗生素制造等技术资料和一些文献、样品。
捷克斯洛伐克还将派遣汽轮发电机专家到中国帮助工作;接待中国专家考察森林工业、仪器仪表制造工业;接受中国实习生实习高压化学设备、制糖机械、水轮机试验室设计、石棉水泥制品、电视机设计等。
中国将无偿地供给捷克斯洛伐克:球墨铸铁、选矿、菱镁矿加工、偏心压力机、钢管自动焊接机、兽医针疗、钢筋混凝土电线杆等技术资料。
中国还将接待捷克斯洛伐克专家前来中国考察化学工业及手工业。
在会议期间,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拜访了中国有关部的负责人,交换了工作经验;并参观了中国新建设的火力发电站及冶金、造船工厂。
会议是在非常热诚和充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它为进一步发展中捷两国科学与技术合作的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第6版()
专栏:

  日本国际收支的危机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
  白禾
日本国际收支的危机
去年7月日本经济企划厅发表了1956年度经济白皮书,特别指出“日本已经结束了战后的恢复时期”,接着还说日本经济将继续繁荣。这时日本社会上就有人说这是自神武天皇以来的空前繁荣,即所谓“神武景气”。但是从今年年初日本的国际收支即开始露出破绽,进出口失掉平衡,入超不断上升,到今年7月已达十一亿四千五百万美元,超过了前次危机1953年度的十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到今年6月为止,国际收支赤字达五亿二千万美元,外汇库存只有八亿七千万美元。其中除去印度尼西亚、南朝鲜和阿根廷等国所欠的贸易呆账
(二亿七千万美元)和外国银行暂时延期支付款项,日本所能支配的外汇还不足三亿美元。日本经济学家们说,这比1953年的危机还要坏,因为现在比当时的经济规模要大得多。
日本大藏相一万田尚登最近说,今年国际收支赤字能争取停在四亿至五亿美元便是最好的。为此,日本银行已两次提高放款利率、收紧银根。在岸信介访美之前,日本内阁会议(6月14日)匆匆决定了八项“经济综合对策”,6月19日又制定五项“紧急对策”,尽量设法限制进口,扩大出口,向外借款,压制投资。
在这一连串的紧缩政策下,经济上不健康的因素便暴露得更加明显:(一)市场空头支票泛滥,今年5月东京一地就出现五万九千多张,共十五亿余日元,7月份又增至六万多张,成为战后最高纪录。(二)股票下跌,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平均数字,7月份已降至四百七十日元,较5月4日的最高价格五百九十五日元降低近20%。(三)中小企业倒风转剧,今年上半年纺织工业倒闭的达三百一十件,与去年同期比较,件数增加两倍,负债额增加三倍,7月份又增加七十多件,打破了1954年2月以来的纪录。(四)物价暴跌,一些部门开始生产过剩,如截至7月为止,人造丝由去年12月的每磅二百五十日元降至一百六十七日元。为缓和危机,各企业正相继缩短工作时间。此外,战后一直在上升的工矿业生产6月份已呈现下降趋势。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统计,6月份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为二五五·八(1934—1936年=100),较5月份降低1.1%。上述趋势下半年将更加严重。日本财阀们纷纷高叫振兴输出,打开目前的困难局面,社会上也在喊“神武不景气”了。
不出一年,日本经济何以现出这样神经病似的一喜一忧,人们都不免感到奇怪。但是仔细分析,这并没什么奇怪,这就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根本问题的爆发。
造成日本国际收支危机的原因
由于美国的控制,战后日本贸易构成发生了不自然的变化。尽管日本经济已经恢复而且有了发展,但到1956年对外贸易出口才恢复到战前的86%,而进口却比战前增加了14%。
日本是一个依靠海外贸易的国家,去年进口三十二亿美元,其中原料和燃料占72%;食品占17%;而出口则几乎完全是制成品。根据这些特点,日本和亚洲市场有着天然的结合条件,战前日本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2.9%,但1956年降为40.9%;而对美国的出口则从战前的16.1%上升到21.7%。进口方面,战前日本从亚洲市场的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51.7%,1956年降为32.4%;而从美国的进口则从24.9%上升到33%。如果以日本对美贸易和对社会主义市场贸易比较,由于美国的禁运政策,1956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的出口只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8%,而美国则占21.7%。从社会主义国家进口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7%,而美国则占33%。日本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主要是对我国。日本和我国有着深远的传统贸易关系,1930年至1935年间,日本对我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16%,1956年只占2.7%;进口方面则从1930年至1935年的12.6%降为2.6%。
由于这种不自然的改变,日本贸易每年出现大量入超,1956年日本自美国进口十亿六千万美元,而日本对美出口仅五亿五千万美元,入超五亿一千万美元。日本去年总入超七亿美元,主要来自对美贸易。战后十一年间,日本对美入超累计近六十亿美元,今后这种入超现象也难于改变。而今年以来,美国广泛展开了抵制日货进口运动,美国国会准备在最近提出全面的限制日货进口法案。美国这种作法引起了日本大资产阶级的焦虑和担心。日本外相藤山爱一郎在出席8月9日召开的日美协会午餐会时也强调指出,美国重新加紧抵制日货使他不能不“感到忧虑”。
日本自美国进口占其需要量80%的废铁和80%的炼焦煤、30%的棉花、15%的石油,还有很大数量的小麦和大豆。这些物资从前大部分是从邻近的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进口的。这种变化只利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价格和运费上日本吃亏很多,因而使日本在国际市场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
岸信介进一步向美国投靠
面对着这一危机,日本广大人民和大部分资产阶级主张摆脱美国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威胁;但岸信介和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日本垄断资本家们却仍然把赌注押在对美求援上,主张用进一步投靠美国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岸信介访问东南亚和访问美国充分表现了进一步向美投靠,他在这一时期的言论和行动引起了日本国民的反对和舆论界的抨击。
岸信介内阁此次向美国要求短期和长期贷款共达六亿八千万美元,比到1956年底美国各银行对日贷款总数还要大。尤其重要的是提出“东南亚开发计划”,要美国出钱,日本出技术,以建立一个以日本为首的“东南亚共同市场”。为此岸信介摆着一副可怜的笑脸,并以敌视我国的言论讨美国的喜欢。但他得到的不过是一篇抽象空洞的日美会谈公报而已。尽管岸信介及其伙伴竭力吹嘘访美的成功,日本国民的反应却截然不同,甚至有人指斥岸信介为“改装了的吉田茂”。“世界”杂志9月号发表了一篇座谈会的纪录,编辑部在开场白中指出:“岸信介访美几乎完全没有表达日本国民的希望,而是把美国的希望带回日本来了”。接着评论家长岛又男指出:“这使日本国民非常失望,不仅一无所获,反而有所损失。”每日新闻论说委员藤田信男在“政界往来”8月号上指出,美国从日本撤退地面部队本是既定方针,只是选择日美谈判的时机把它发表了。他说:“日本人不但不认为这是美国给予的礼物,倒是担心随之而来的日本自卫队的增强和向南朝鲜送入新武器的消息。”
岸信介此行所得到的美元贷款实际上也是早已谈妥的。这是美国企图乘日本经济困难的时候进一步控制日本。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稻叶秀三说:“我最担心的是这种扩张欲望驱使的结果,会使日本的经济自主和政治独立趋向丧失。日本如果真正要求独立,就应用自己的全付力量来稳定国际收支。”
显然,岸信介访美所得到的“资本”,在国内外舆论的抨击下已迅速丧失。岸信介和日本外相藤山爱一郎为缓和舆论压力,重新骗取由于岸信介过于媚美而失掉的人心,相继于8月8、9日接见了国内外记者,声称日本外交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今后要以“作亚洲的一员为其外交方针之一”,要向美国和西欧各国说明亚洲的处境。然而花言巧语欺骗不了舆论。8月10日的“朝日新闻”特为此发表社论指出:“只要藤山走岸信介的老路,亚洲国家决不会请日本说明亚洲的处境,日本也不可能有说服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力量。”
东南亚开发计划必将失败
要求“东南亚开发资金”是岸信介访美的中心目的。日美会谈公报对此表示“将予以研究”,而实际上等于已经拒绝。因为目前世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霸占和争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欧洲建立了共同市场,亚洲市场则成为美、英、西德、日本共同角逐的目标。岸信介的如意算盘是想借美国资金,利用自己是亚洲国家的地位,建立自己的亚洲市场。在此目的下要求美援等于与虎谋皮。8月10日的“时事通信”说:“实际上美国政府对此计划早就表示‘相当怀疑’和‘没有信心’,同时也不愿在国会吵着要削减对外援助费时提出这一问题。目前美国会已正式决定削减经济开发借款基金,仅通过了第一年度的五亿美元,第二、三年度均未通过。这对岸信介应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岸信介为什么糊涂到连这一点知识都没有呢?这无非是妄想重建“大东亚共荣圈”,而目前日本又缺乏力量,因此企图走第一次大战后德国的老路,以致弄到这种可笑的地步。
从日本对外贸易的根本条件来看,日本的工业制品可以同中南美和非洲市场的原料互相补充,但距离太远;美国和澳洲、新西兰地区各国目前单方供给日本剩余原料却不要日本的工业制品,因此不仅使日本造成很大入超,而且是日本在输出上的竞争者;西欧各国在进出口上也都是日本的竞争者,只有亚洲各国地理上与日本最接近,那里的丰富原料和日本的工业完全可以互相补充,对日本是极端重要的。但是由于美国的控制和日本的错误政策,日本在亚洲市场的贸易所占比重反而不及欧美各国增加得快。美国利用出售剩余农产品所得的一部分日元在日本订货转向东南亚,对日本在东南亚的贸易非常不利。这种情况使日本经济界十分担心,因为它已使日本陷于亚洲孤儿的地位。虽然日本出席万隆会议之后和亚洲各国的关系有了好转,但岸信介却抛弃了万隆精神要走帝国主义的老路,因此他就必定失掉他所希望的亚洲市场。岸信介访问东南亚时的随行记者三浦良一(“每日新闻”政治部副部长)指出:没有一个国家是真实欢迎岸信介的,连泰国的报纸都说日本首相访问东南亚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与有关各国促进友好,还不如说是为访美和调整日美关系作准备。接着他又指出:东南亚国家早就戒备着日本要重新以亚洲指导者的面目出现,怀疑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进出将伴随着政治进出,现在“东南亚开发资金”的计划又成了空头支票,岸信介在东南亚的重量就更加减轻了。
东南亚许多国家是战后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它们极需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因此除了自力更生以外也极需外国的援助,但是他们更要求平等互利的条件。其他亚洲国家和非洲的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所表达的愿望是一致的,日本如果希望与它们建立长期巩固的经济关系,则必须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真正与它们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
但是,岸信介的所谓“经济外交”和他的“东南亚开发计划”在他访问东南亚和美国期间,已经迅速地发展为反共和反对中立主义的政策。他在美国公然唱出与中苏为敌和与东南亚各国民族主义相违背的滥调,无非是想一心一意讨美国的欢心,然后希望美国给他资金和贷款,以便实现“开发东南亚计划”。但是正像“文艺春秋”8月号署名G.B.T的文章所说:“依靠美国越强,不仅引起国民的反感,在东南亚也要受到冷遇”。
日本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
岸信介曾是日本统治伪满洲国的官僚,也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内阁的商工大臣和国务大臣,人们都说他很“聪明”,而且“通晓”经济,但是从他最近的言行上看,又不能不说他是极不明智的。他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力量的变化茫然无知;对于经过战败教训的日本国民的心情和日本舆论界的动向茫然无知;对于自己曾为一个战败了的侵略主义的官僚思想上毫无反省。因此他才在“经济外交”的幌子下,采取了在日本历史上反复失败了的远交近攻走向战争的政策,唱出反共、反中立主义的滥调。但是尽人皆知,尽管岸信介自称和美国同是“自由主义国家”,然而骑在日本人头上的是“自由主义国家”的美国而不是其它。强大的苏联和站起来了的中国再也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犯,复兴了的东南亚各民族主义国家在警惕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它们决不会在驱除西方帝国主义之后而欢迎东方的帝国主义进来,因此岸信介的这一套狂妄野心肯定地要归于失败。日本经济发展的这一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日本经济发展的另一条道路是什么呢?那便是独立自主和和平的道路。日本应当回到亚洲的大家庭来,根据亚洲各国的愿望来进行友好合作。同时要和主张和平共处的中国、苏联建立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亚洲各国在第二次大战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新兴集团,和非洲的新兴各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只有和亚非各国站在一起,才可以摆脱美国强加于日本的不平等处境,并可以建立真正互通有无、平等互惠的经济关系。这对日本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日本如继续追随美国,复活“大东亚共荣圈”政策,则只能使日本依附美国的隶属地位越陷越深。而岸信介的反共、反中立主义和修改宪法、重新武装的政策必将遭到日本国民的反对和亚洲人民、世界人民的指斥,其结果将是自取失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