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四比三
——记中国队和印度尼西亚队的足球赛
国安
四比三,这是中国足球队和印度尼西亚队昨日下午在首都先农坛体育场比赛的结果。这场比赛的胜利,使中国队取得了同印度尼西亚队再进行第三场预选赛的权利。
以防守著名的印度尼西亚队,昨天虽然还采用了在雅加达时的阵势——一、四、一、四、一的防守阵势,但在进攻时,也表现了锐不可挡之势,使中国队的禁区内不断遭到有力的冲击。中国队也一改过去只有短传、没有长传的缺点,而是巧妙地利用了长短传相结合的方法,射进了四个球。
离比赛前还有一个小时,能容纳一万六千名观众的看台上便挤得水泄不通。
张宏根冷箭首开记录
比赛开始,中国队发球后,立即组织了进攻。后卫、前卫一齐压过中线,仅一分钟,张宏根带球飞快地向对方禁区挺进,突然出其不意地一记劲射,萨益兰扑救不及,球从右上角进网,一万多名观众齐为中国队这一漂亮的射门欢呼。
客队虽然发动了反攻,但是客队的灵魂拉曼被中国队后卫高筠时死盯住,另一速度快、射门有力的右翼威达沙又被姜杰祥紧紧缠住,因此全场的球几乎都被中国队控制。到十二分钟时,中国队右翼哈增光在逼成角球后,一脚踢出,球正落在门前,萨益兰跃起接球,未接牢,张宏根跃起一顶,球中横木弹出,印度尼西亚队后卫正想将球踢出,这时年维泗机警地用身体将球撞入网内。
潘善龙射进空门
客队在输了两个球后,发动了猛烈的反攻。守卫积极抢截对方的球,在截到球后飞快地一脚长传给中锋拉曼或右翼威达沙,从右面组织进攻,其间中锋拉曼、右锋潘善龙都曾射门,但都被黄肇文一一接住。双方相持至三十五分钟时,印度尼西亚队左前卫张鑫昌一脚高球吊中,拉曼、威达沙齐向禁区冲刺,黄肇文急忙冲出接球,但却被后卫姜杰祥抢先顶出,球落在二十码处,被对方右锋潘善龙迅速赶上,一脚射入空门。这时中国队体力已不如刚开始时充沛,但客队的几次进攻,都被中国队后卫挡住,以二比一结束了上半时比赛。
下半时开始时,中国队一鼓作气在一分半钟内又射进了一球。这个球是由前卫王锡文在截得对方的球后,将球迅速带向右边挺进,哈增光、张宏根、年维泗都佯向禁区右面紧压,将对方的守卫全部诱往右方,这时王锡文突然将球远传给左边的左翼王陆,王陆接球后立刻拨给孙福成,孙福成在门口一脚劲射,球应声入网。
三比三双方打成平局
客队在输球后踢得仍极沉着、勇猛,积极反攻,双方争夺十分激烈,至十分钟时,客队在乱军中一记劲射,球被黄肇文扑出,拉曼赶上一记倒钩射门,又被黄肇文跃起托出,造成角球。左翼沙亚利一脚踢出,中国队后卫未紧紧盯住拉曼,拉曼接球后,转身将球踢入网内。这时印度尼西亚队更为活跃,不到十五分钟,右翼威达沙盘过死盯住他的姜杰祥,在死角内将球削进网内,黄肇文未及准备,眼看球从右角入网。
密集防守未收效
打成三比三后,印度尼西亚队采取了密集防守的战术,除在中线设了两名前锋外,锋、卫一齐退守禁区,在禁区内组成了一道“肉屏风”。但中国队终于射进了关键性的一球。这一球是在终场前十五分钟射进的。中国队前锋利用一记高球吊向禁区,孙福成抢先一步跃起将球顶给后面的王陆,王陆举左脚猛射,球从萨益兰身下滚进网内。此后,客队虽然努力反攻,但在中国队的严密防守下,未能突破对方的防线。四比三结束这场扣人心弦的比赛。
双方上场阵容
印度尼西亚队 守门员萨益兰,后卫拉锡德、查鲁汀,前卫鲁马、郭杰锡、张鑫昌,前锋威达沙、潘善龙、拉 曼、陈龙虎、沙亚利。
中国队 守门员黄肇文,后卫陈复赉、高筠时,前卫姜杰祥、王锡文、张京天,前锋哈增光、张宏根、年维泗、孙福成、王 陆。


第4版()
专栏:

国际裁判谈这场足球赛
比赛完毕后,记者访问了国际足球协会指派担任这场比赛的印度著名的足球国际裁判员华克蒂和巡边员缅甸国际裁判吴巴当和曹根元(在雅加达比赛时,他俩也是巡边员)。
华克蒂第一句话便问记者“北京的观众对他执行的裁判工作有什么意见?”当记者告诉他观众对他的裁判工作非常满意,从他鸣笛后观众的鼓掌便可以看出。他高兴地点点头。接着他发表了对这场球的看法。他说:中国队一开始打得非常好,但是过了二十分钟以后,便一直踢得很松懈。下半时,也是一开始很好,但到后来便体力不支了。
缅甸的国际裁判吴巴当和曹根元说:“中国队比上次踢得好,这次比赛中国队利用了每次可以射门的机会。在雅加达比赛时中国队最大的缺点便是失掉了多次射门的机会。”


第4版()
专栏:

球场内外
第一个球
球赛开始仅一分钟,中国队八号张宏根在禁区外,一记劲射,首开纪录。看台上的观众跳起来狂呼,帽子、手帕、报纸一时齐飞。观众的心情真比场上队员的心情还紧张。拉曼——仍是“危险人物”
印度尼西亚队九号拉曼,在这次比赛中虽没有像上次比赛那样连中二元,但对中国队来说,他仍是一个“危险人物”。球到那里,他奔到那里。拉曼一得到球,观众就立刻喊“看住拉曼,看住拉曼”。
印度尼西亚的“啦啦队”
第一看台上,有二百多个外国客人特别引人注目。每当印度尼西亚足球队踢进球的时候,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跳起来高声欢呼,向运动员不断挥动着手帕。
他们是谁呢?原来是印度尼西亚国家足球队的“啦啦队”。为了给自己国家足球队加油,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把老老少少的大使馆人员、在京的印度尼西亚侨民和留学生组成了这个队伍。
战友们紧张死了
昨天这场比赛,我方守门员张俊秀、前锋方纫秋和后卫王德发等出人预料之外地都没有上场。他们坐在九号看台下,声嘶力竭地为战友们加油打气。阿方说由于他们身体不太好,戴指导舍不得放他们出场。张俊秀说:“我第一次体验足球观众的生活,已经紧张得快要死了。”他又说,“当黄肇文冲出禁区救球的时候,我恨不得跑上去帮他看看家。”
史万春看得脚发痒了
因为腿伤尚未痊愈不能踢球的中国队著名前锋史万春对记者说:“我在看台上看得脚都发痒了。我们几个中国队的前锋过去有一个通病,就是射门意识不强,今天当我看到张宏根、王陆等都能积极射门,便增强了必胜的信心。”这位不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几天来想尽各种办法给他的战友们打气。比赛前他给战友们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们“不要背包袱,要踢出水平。”现在小史已经开始有计划地练习踢球了,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恢复正常,正式参加比赛。他笑着说:“说不定还许能参加明年的世界足球锦标赛呢。”
“指挥官”毕竟不同寻常
白发苍苍的中国足球队指导戴麟经,始终冷静地坐在看台上观看,他的没有上场的学生张俊秀、方纫秋等坐在一旁帮助他作记录。下半场,印度尼西亚队从三比一的危局中,追到三平,戴麟经深深赞佩不止。最后,中国队按照他布置的边锋拉开传中的战术,又攻进一球时,他也情不自禁地跳起来欢呼。但是指挥官毕竟不同寻常,他很快又冷静下来,向中国队队长、后卫陈复赉打了一个手势,于是中国队全面加强了防守,四比三直到终场。
记者“访问”记者
昨天,在比赛中间休息时和比赛完了时,都可以看到成群的记者包围着另外一个记者在问长问短。为什么记者访问记者而不去访问球赛的“当事人”呢?原来天津、上海等地的报纸都派了记者前来采访,昨天在体育场上总共就有中外记者一百多人,如果一下子都拥上去缠着裁判、指导,那他们是吃不消的,因此记者们只好派出代表去访问后再来互通声气。
老“国门”话新“国门”
在观众当中,有的人是从广州、上海、武汉等地乘飞机、火车赶来看这场比赛的。比赛结束后,从上海来的著名足球老将吴祺祥、张邦纶等人,特地到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住处,向年青的一代热烈祝贺。张邦纶说:“二十年前,我和中国足球队曾多次同印度尼西亚队比赛过,在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队曾以七比一胜印度尼西亚队,现在印度尼西亚队队员陈龙虎等人的父亲当时都是我的对手。从技术上来看,这几位后起之秀比他们的长辈要进步了十倍。”记者请这位中国过去的“国门”评一评双方守门员的技术。他说:“客队守门员萨益兰判断球路准确,动作灵活,不过中国队最后踢进的一只球,他应当用脚挡就好了,可惜他却误用手去接。中国队守门员黄肇文是排球运动员改行的,几年来进步很快。这场比赛他略有些紧张是难免的,中国队最后失掉的一只球,可能是因为黄肇文没有估计到对方会在死角吊球打门,所以位置站得正中了。”
李凤楼谈我队胜利原因
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李凤楼在球赛后对记者说:“我国队所以赢了是因为前锋活跃,后卫阻击成功、把印度尼西亚多次进攻顶了回去。”他又说:“我国队采用了长传是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人民期待着你们
六点四十五分钟比赛结束,先农坛体育场四周看台上近两万名观众从来也没有这样久久舍不得离去。他们向场内双方运动员致敬;向劳苦功高的外国裁判员致谢;他们一再向我国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们欢呼祝贺。观众们高兴得流着热泪,嗓子已经喊哑了,手掌也拍红了,他们正是代表着六万万人民的心意,期待着中国的健儿们,今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和更多的胜利。
本报记者(附图片)
朱德副主席(右起第二人)和印度尼西亚大使(第四人)由贺龙副总理陪同(第一人)到场观看这场紧张激烈的足球比赛。
      本报记者 高粮摄
印度和缅甸的裁判、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两队队员入场。    
       本报记者 高粮摄
比赛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西亚大使进场同运动员们一一握手慰问。  本报记者 高粮摄
印度尼西亚守门员萨益兰接低球是拿手,接高球也不坏。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