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化学工业制成三百多种新产品
过去许多依靠进口的产品现在已能自己制造
本报讯 我国化学工业已提前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达到了国家预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总产值水平。
1956年是我国化学工业有史以来生产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总产值超过原定计划的13%,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预定计划的116%,比1955年增长了43%。在十七种主要产品中,硫酸、硝酸、硝铵、烧碱、纯碱、苯酚、汽车外胎等十一种产品的产量,完成计划产量的100—110%以上。很多化学工业产品的质量比1955年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永利沽厂的纯碱,永利宁厂的发烟硫酸曾取得了国内外用户们一致的好评。塑料制品中,出现了很多受人民欢迎的日用品。染料中的硫化青、硫化蓝的色彩比以前更鲜艳了。汽车轮胎过去行驶不到二万五千公里,现在已能行驶三万公里左右。
1956年,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和研究机构曾试制成功三百二十多种新产品。其中有机化学工业方面的有机玻璃、聚氯乙烯、过氯乙烯、酚醛塑料,油漆工业方面的飞机、船底、电讯绝缘等用的高级油漆,染料工业方面的阴丹士林、吡唑林酮,橡胶方面的大型探空汽球,以及医药方面的金霉素、连霉素、合霉素等,过去都是依靠国外进口,现在都已试制成功。它说明了我国化学工业在满足国民经济需要上已前进了一大步。
但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在1956年的生产中也还有一些缺点和问题,不少厂的原料、燃料消耗都超过了国家计划定额,也有些厂由于不注意设备维修造成了一些设备和人身事故。


第5版()
专栏:

四千辆汽车实行双班运输
等于增加了二千五百多辆汽车的运力
新华社讯 公路运输系统有二十二个单位试行双班运输,收到良好效果。广西省一百三十四辆汽车参加双班运输以后,运输效率比单班运输提高70%,相当于增加了九十辆汽车的运力。云南省部分车辆试行双班运输,每月也相当于增加一百四十多辆汽车。
为了配合双班运输,各地公路运输部门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广西、甘肃、山东、河北等地公路运输部门同物资部门、渡口工人合理安排装卸货物和过渡时间,做到车到随时过渡,随装随卸,并且根据驾驶员的技术和健康情况,适当规定技术熟练的工人夜班驾驶,以保证行车安全。甘肃组织保修工人成立旧料复活车间,修复市场买不到的零件,配合了双班车的正常运行。上海、新乡、兰州、高密等车站,十分注意驾驶工人的饮食和睡眠,做到每晚都有热饭和新鲜菜蔬,安排驾驶员适当的休息地方,驾驶员交接班地点设立休息室并备有文娱用品、书报等。由于实行双班运输,驾驶员感到不足,许多地方都培养了新的驾驶员。
实行双班运输以后,加班加点的现象逐步减少了,职工们都积极参加双班运输。现在实行双班运输的汽车已经达到四千辆左右,运输效率一般的比单班运输提高60%到70%,等于全国增加了二千五百多辆汽车的运力。


第5版()
专栏:

为农忙作准备
畅家屯女社员赶制单衣
本报讯 河北省任县畅家屯生产队的妇女社员正帮男人们赶做农忙时穿的鞋袜和单夹衣服。全村四十七个妇女社员到2月20日已做好鞋靴二百一十九对,单、夹衣服四十五件。到2月底,全村可以做出鞋靴七百二十六对,单夹衣服二百七十多件。这样就给每个男劳力准备好了四双鞋靴,三件单衣,保证上半年不缺穿的。


第5版()
专栏:

黑龙江采取重要增产措施
今年开发水田十万公顷
新华社哈尔滨6日电 位于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今年计划增加水田十万公顷,这是黑龙江省今年争取农业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开发十万公顷水田,现在全省各地农业社正在紧张地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去年冬季动工的三千多处小型水利工程,到现在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68%,预计到4月底可以全部完工。各地将原有的工程也做了检查和补修。这十万公顷水田的灌溉工程,90%以上是农业社自力施工的。
黑龙江省今年水田总面积将达到四十万公顷,从南部的牡丹江两岸直到北部的黑龙江边,全省每个县都种有水田。各地今年将采用各种先进经验,以提高水田单位面积产量。旱直播、水点播、水条播等都是去年行之有效的能增产的播种方法,今年有很多农业社将根据自己的条件采用这些播种方法。为适应推行新播种法的需要,今年使用新农具播种的稻田将从去年的四万公顷增加到十万公顷左右。
各县为开发水田,先后开办了农业社水田技术员训练班,传授水田管理技术,使每个有水田的农业社都有水田技术手。各地还组织农民到种水稻有经验的农业社参观、访问和学习技术,一部分农业社还聘请了有水田栽培经验的朝鲜族农民担任水田技术指导。


第5版()
专栏:

今年的新变化
春节后各地储蓄存款增加
新华社讯 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的群众储蓄存款普遍迅速地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月底统计,从2月1日到20日,群众储蓄存款增加了八千三百三十四万元,而历年因春节消费较大,节后一个时期内储蓄存款都是减少的。如1956年节后二十天就减少了一千八百八十三万元。
北京、上海两地的储蓄存款在春节后都增加了六百多万元,很多职工和居民把本来准备在春节用的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长沙市2月份内市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幅度达到了解放以来的最高峰,在2月10日到19日发薪的十天中,全市储蓄存款比去年工资改革后补发薪金的9月份还要多八万多元。很多地方的小商小贩在这个时期内把营业收入节省一些存入银行,以备淡季需要。


第5版()
专栏:

尊重女社员的民主权利
剑子
现在,绝大部分农业合作社都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女干部。仅据河南省九十个县统计,就有五万八千八百六十四个女队长和女社务委员。这些妇女干部大多数都很积极热情;但是,她们在工作中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困难之一就是一些女干部的权利没受到应有的尊重,她们为“有职无权”而苦恼。在许多会议上,男干部说的话算数,女干部说的话不顶事。有些女干部虽然早已提过在生产中应该照顾妇女的特殊情况,但是没有引起男干部的重视。许多男队长,在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有时只和组长们一研究就确定了,事先既不和本队的女队长商量,事后往往也不告诉女队长。因此,有些女队长不能更多地了解队里的具体情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农业社对于女社员的民主权利更不够尊重,开社员大会是以户为单位计算出席人数,即使占社员人数一半的女社员都不到会,也可以算作“全体社员”或者“多数社员”出席了,通过的决议也被人认为是“合法”的。
近几年来,虽然由于妇女在生产上越来越明显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轻视妇女的思想已有了很大改变;但是,还不能说这种思想已经完全被克服了。如果不认真克服这种思想,将会妨碍妇女骨干分子的生长,不利于发挥广大妇女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女社员是集体中的一员,一般地说是很关心集体的事情的;有些人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对社里的事有些淡漠,其实那正是长期受人轻视的结果。只有尊重她们的民主权利,才能促使她们放大眼光,提高觉悟。有些女社员的工作能力不强,也正是长期受人轻视、参加工作的机会太少的结果。只有放手让她们参加集体活动,才能发挥她们的积极性,使她们变成有工作能力和生产经验的人。一般地说,妇女社员虽然农业生产的知识较差,但是对于某些副业生产是很有经验的,应当使妇女有机会充分发挥她们的特长。要使她们的特长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首先应当尊重她们应有的民主权利。


第5版()
专栏:

广植桑多养蚕
全国栽桑及蚕种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指标
新华社镇江6日电 今年要求全国蚕茧总产量比去年增加十七万担,桑树种植面积从去年的三百二十五万亩扩大到七百八十五万亩。这是5日闭幕的全国栽桑及蚕种工作会议提出的指标。这次会议在江苏省镇江举行,历时九天。
会议指出,蚕茧增产的关键在于改变桑叶生产跟不上养蚕需要的局面。到会代表着重研究了如何提高现有桑园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如何有计划地大量增辟新桑园的问题。蚕茧主要产区江苏省的代表说,江苏省决定大量采种育苗,在徐淮平原和镇扬山区大规模地拓植新桑园;全省计划在四年内育苗栽桑二十亿株,把桑园面积从现在的五十五万亩扩大到三百万亩。浙江省的代表说,浙江省准备继续普及和提高“快速养蚕法”,节省桑叶,提高现有桑园的产叶量,增养夏蚕和秋蚕,争取今年全省蚕茧总产量从去年的五十五万担增加到六十万担。
代表们在会上交流了蚕桑工作的经验。四川省重视育苗栽桑,最近三年中新栽桑树四亿多株,比1949年扩大了十倍。对于原有桑树,各地也根据树龄、品种、土质和地势等不同情况,开展了修剪、除虫、施肥工作。浙江省德清县的代表介绍了幸福农业社四百亩桑园平均每亩产茧一百六十斤的丰产经验。这个社由于桑叶产量高,去年养蚕四次,每亩桑园的产茧量比当地一般产茧量高一倍。
会上,新蚕区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一个省的代表在研究以后确定:在今后五年内新建三十多个蚕种场,到1962年做到蚕种自给自足。
按: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解放前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和摧残,使蚕茧生产日渐萎缩。经过解放后几年来的恢复和发展,蚕茧产区从刚解放时的九个省扩大到目前的二十个省。去年全国蚕茧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136%,每张蚕种的平均产茧量比1949年提高了一倍以上。但是,由于对现有桑园利用多,培育少,桑叶产量低;对新开辟的桑园管理差,成林率低,以致影响了蚕茧生产恢复和增长的速度。近几年有些老蚕区的蚕桑生产有下降的趋势。全国蚕茧总产量在1949年到1952年平均每年增加33.6%,而1953年到1956年平均每年只增加4.4%。1956年全国蚕茧总产量仅恢复到历史上最高的1931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现有丝绸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第5版()
专栏:

绣花姑娘
新华社记者 古平
誉满伦敦城
一个中国姑娘坐着低头绣花。很多外国观众围在旁边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这位姑娘的手。这是挂在苏州市刺绣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英国伦敦照的。
去年9月,伦敦举行了一个“手工艺术品及家庭爱好品国际展览会”,英国人听说中国馆里有个从北京来的姑娘表演刺绣,都不想放弃这个了解新中国的好机会。
每天,还没有到表演时间,人群就密密层层地把表演台包围起来了。中国姑娘穿一次针,劈一根线,都引起人们的兴趣。她绣的是一幅猫蝶挂屏,两只小花猫仰着头追寻蔷薇花下的蝴蝶。在绣猫的胡须时,一根花线被劈成了十二股,有人惊讶地说:“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了!”一位爱好刺绣的英国妇女一定要请中国姑娘教她劈线和绣花心的方法,中国姑娘热情地教了她半天,她说:“中国刺绣实在太精细了,我连拿针都拿不牢。”一位刺绣学校的教师特地从苏格兰赶到伦敦,她在表演台前看了很久,转来转去一直不愿离开。在中国姑娘的绣花包里,她看到一只鸡心形的绣花插针包,就爱不释手地翻来复去地欣赏。中国姑娘说:“送给你吧!”这位教师兴奋极了,紧握着中国姑娘的手说:“我要带回去给我的学生看,要永运保存它。”许多不能到展览馆去的人,就在电视机旁看中国姑娘表演刺绣。中国馆的意见簿上,写满了赞美和感谢的话。有的说:“刺绣的猫这样逼真,我几乎可以听到它们在叫。”一位名叫克郎普的工程师说:“制造这些东西要比制造原子弹好得多。”
这位誉满伦敦的绣花姑娘名叫顾文霞。
幸福的劳动
三八节前夕,我在苏州市刺绣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访问了顾文霞。
她今年二十六岁,长睫毛下一双大眼睛乌溜溜地闪着亮光。她还是在绣一幅猫蝶屏。我问她为什么不换个新花样,她说:“这幅猫蝶屏和在伦敦绣的那幅不同,这是双面绣,正反两面绣得完全一样。”我也和英国观众一样,几乎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坐在旁边看了半天,不得不佩服她那双巧手。在绣好了的猫身上,再用稀针法轻轻地缀上一层软毛,这层松软的毛好像吹一口气就能飘动起来,而且反面和正面没有一点分别。
中国妇女自古以来就擅长刺绣。远在宋代,苏绣已开始具有它独特的风格。现在,苏州一带从事刺绣的妇女在五万人以上。顾文霞从事刺绣也是世代相传的,她母亲十四岁就开始学刺绣,今年五十七岁,她和女儿同在一个合作社里。
在顾文霞家里,母女俩和我谈起了往事。
顾文霞两岁时父亲就死去了。母亲靠双手劳动抚养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过去有钱人家姑娘才十几岁,就开始请人绣嫁衣。穷人家的姑娘只好像古诗所说:“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顾文霞十六岁那年,不忍让妈妈一个人挑着家庭的重担,眼泪汪汪地离开学校,拿起了绣花针。美丽的花朵绣了一枝又一枝,可是绣花姑娘直到解放后才开始了幸福的劳动。
1955年,顾文霞和一批刺绣艺人一起组织了自己的合作社,社里请了指导员帮助她们研究提高技术。美术教授和画家们供给她们画稿,经常到社里去进行艺术指导,还常常举行色彩学讲座和国画讲座。顾文霞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虚心地向老艺人学习,刺绣技术提高得很快。她们合作社的产品在来比锡、大马士革等地方展览时都得到国外人士的赞扬。
艺术的高峰没有止境
顾文霞从伦敦回国后,要求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愿望更加迫切了。她参加了双面绣小组,经常向双面绣能手李娥瑛及其他有经验的老艺人学习。
星期日,合作社里休假,顾文霞约了社里的主任金静芬去游拙政园,也邀我同去。金静芬是个七十三岁的老艺人,五十多年来,她数不清地绣过了多少花草树木。顾文霞一路上见到不知名的花和树,就请问这位老太太,总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我们停步在游着一对对鸳鸯的水池边,两代刺绣能手出神地注视鸳鸯嬉水的各种姿态和它们身上美丽的羽毛,高兴地研究着绣头颈该用什么针法,绣羽毛该用什么颜色。她们是这样爱好她们的事业。
在拙政园里的文物展览室里,南通老艺人在几十年前绣的两幅西洋人物像,引起了她们很大的兴趣。顾文霞仔细地观看绣品中裹在女人身上的一袭薄纱,揣摩着是用什么针法才能绣得这样轻盈,而且绣出了薄纱里面丰腴的肉体。她用羡慕的口吻说:“这是真正的艺术品啊!艺术的高峰是没有止境的。绣花姑娘顾文霞 (新观察杂志社稿)


第5版()
专栏:

三个农业社的女主任
本报记者 李剑虹
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期间,我访问了出席会议的三位农村妇女。一位是满面皱纹的老大娘,那皱纹记载着她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艰苦斗争;一位是抱着婴儿的母亲,他性情温和但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一位是朴实的壮年妇女,她在领导农业合作运动中表现了突出的才能。她们都是农业社的主任,她们都有令人钦佩的模范事迹。
坚持民主办社的朱文华
那位壮年农妇名叫朱文华,是山西省阳曲县“五二”农业社主任。她今年三十二岁,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面对着六百一十四户的大社的许多复杂问题,却表现得很沉着,处理得井井有条,人人满意。
这个高级社初建成的时候,也比较混乱,无论大小事,都是“社员找队长,队长找主任”。结果,问题堆成了堆,既得不到社员支持,又弄得上下不通气。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她在管委会上提出了民主办社的办法。当时,大家都很反对。他们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家都当家,一事无成。”但是,她没有被碰回去,她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以办初级社的时候运用社员代表会议的实际经验说服了大家。
管委会统一思想以后,就召开了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由于目的性不明确,管委会将事前拟定的社章、生产计划一下子都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她并没有为此灰心。她同管委会的委员们总结了这次会议的教训,接着又召开了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在前半个月内就作了认真的准备和布置,管委会还抽出六个干部分赴各队给社员报告和讲解会议内容。他们一方面广泛宣传社员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代表管委会向社员深刻地检讨了过去不民主不深入,以及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没有充分发扬民主的缺点。这样,大大启发了社员和代表们的积极性,大家提出了不少批评和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这次大会不仅改进了管委会的领导,加强了劳动管理工作,并且大大鼓舞了社员和社干部民主办社的信心。以后,每遇到有关社员群众的重大问题,上下都主动地要求采用这种民主方式解决。一年来他们共开过七次社员代表大会,每一次大会都促使这个合作社向前发展了一步。去年这个社农副业全面大丰收,粮食增产30%多,副业增产了十三倍,每个劳动日分得了一元四角。
罗秀英在斗争中百炼成钢
老大娘罗秀英是河北省沧县兴华社的主任,是一个百炼成钢的老模范。当我走进她住的房间的时候,一位青年军人正在和她亲热地交谈。我以为这也是访问她的人,经过介绍,才知道是她的儿子来看她。我们正谈着的时候,她又被人找去照团体像去了。
她走后,青年军人向我热情地谈了他妈妈的许多模范事迹。他说:他的母亲1938年就入党了,近二十年来,在各种革命工作中都是站在最前面的。他谈到了抗日战争中的情形:那时,他的父亲死去了,母亲拖带着他们年纪很小的兄妹三人,不仅要靠自己艰苦的劳动维持全家的生活,而且还要和敌人进行种种艰苦的斗争。她在危险的情况下,曾掩护过革命同志,也曾为我军送过情报,为此常常被敌人追得东藏西躲。有一次她钻到地道里,几乎被敌人的毒瓦斯熏死。就是这样艰难、危险,也没有使她对敌斗争的意志发生一点动摇,一直斗争到最后解放。
接着又介绍了他母亲在生产战线上的一些突出表现。早在1950年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她以多年来丰富的生产经验,在三亩地上亲手创造了亩产五百斤籽棉的纪录,并按植棉顺序总结出来了一套先进的技术。接着,在互助组和合作社里,又培育了谷子、玉米的高额丰产田。她不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并且有明确的群众观点和高度的阶级觉悟。她那种大公无私和克己奉公的精神很使人钦佩。每遇到水灾和青黄不接的时候,愁得她白天晚上放心不下,她看到社员受饿比自己受饿还难受。几年来仅她自己就拿出了六百多斤的救济粮,儿子从部队寄回的钱她也都救济了人。她自己的生活却很刻苦,粮食不够吃了就以豆饼充饥。
我们正谈间,她又回来了。她接着又向我谈了去年社内受灾情况和当前社里的生产自救问题。她虽然已近五十岁,但是记忆力还很好。她告诉我,全社已组织起了十八种副业生产。开始的时候男社员都有活干了,妇女们还都闲着,和供销社订了纳鞋底的合同后,年青利落的妇女才都找到了活,可是年老和技术不好的妇女仍然没活干。为了解决这部分妇女干活的问题和提高纳底的质量和速度,又组织了辅助性的缝衣小组和临时托儿小组。现在,全社男女社员都参加到副业生产中了,总计每天的收入有五百三十五元。她满有信心地说:今年上级领导的真好,不用愁春荒难度,春耕生产也绝不会受影响。今年如果不遇大灾害,一定能增产;就是遇到大灾害,也绝不会再受到去年那样大的损失。
陈淑贞办社越办越有劲
抱着婴儿的母亲名叫陈淑贞,是安徽省宿县“三八”农业社的副主任。她为了参加这次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不顾风寒、路远,带着三个月的婴儿来到了北京。
当我问起他们的社为什么命名为“三八”社的时候,她骤然精神百倍地向我谈了起来。她说:说起来话长。原来我们那里的妇女一般都没有下田做活的习惯,只有我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所以地里的活样样都会做。在刚组织互助组的时候,我便参加了。全村渐渐都组织起来了,只有八户军属和寡妇,哪个互助组也不要她们。我看到这种情况很气愤,一赌气退出了原来的互助组,和这几户妇女另组成一个互助组。
她一面给孩子吃奶,一面意味深长地继续向我说:我们才组织起来的时候,在生产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仅劳力少(全组只有八个壮年妇女、四个老弱妇女),牲口农具更少,全组只有一个驴。不得已,大家摊钱又买了一条牛。虽然有这些困难,大家仍然硬着头皮往下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蒸馒头也要蒸(争)口气!”一定要比他们那些互助组干得好才算话。因此,每个妇女都很能吃苦。耕种的时候牲口不够用,大家都争着拉犁。夏收当中,妇女们割一整天麦子,腰都酸痛得直不起来了,稍微休息一下,接着又一趟一趟地把割倒的麦子都背回去。有些妇女的肩膀都红肿流血了,当着别组的人也不叫一声痛;晚上睡下后,浑身酸痛得大半天不能入睡。就这样干了两年,年年都显著地增产了。1953年互助组转成了初级社,这时候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社里有两头牛和两个驴了,妇女的劳动技术都提高了。办社头一年就空前增产,每亩产量比其他社高出了十二斤十二两,一亩麦子就打二百五、六十斤。秋收后,社又扩大到了七十户。大家越干越有劲,这个社年年都在扩大,渐渐成了全乡十二个初级社中最好的一个。并社升级的时候,以这个合作社为主合并成了一千零一户的大社。因为这个社当初是由妇女们兴办起来的,大家为了纪念这件事,便把它命名为“三八”社。
最后她又说:直到现在,这个社的妇女们仍是处处当先,有70%的妇女都学会了拌种、浸种、人工授粉和使用双铧犁等新技术。

对她们虽然仅仅作了粗浅的访问和短短的接触,但是给我的印象却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直到现在,每想起她们那种对人民的热情,在革命道路上猛进的勇气,在各种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我就不禁为国家有这样的优秀女儿而感到骄傲,为妇女中有这样的人材而感到光荣。


第5版()
专栏:

从武汉机床厂到重庆机床厂金工车间的女学徒丁德玉在师傅罗鸿树的耐心帮助下,经过五个多月的学习,已成为二级磨床工、还能作四、五级工人的活。 罗梓光 周宣勤摄(重庆日报社稿)


第5版()
专栏:

广东省南海县坪洲乡新成立了两个幼儿园。这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听阿姨讲故事。
陈福北摄(南方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