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新法接生进一步推广 产妇婴儿发病率减少
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大有改善
本报讯 农业的合作化对改进农村妇女和儿童的卫生福利事业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目前,各地特别对影响妇女儿童健康最大的落后的接生办法进行了改进,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注意产妇卫生的落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从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为合作社训练了大批新法接生员。据江西、河南、江苏、山东、广东、甘肃、陕西等十七个省去年11月份的初步统计,共有接生员四十七万五千多人,比1955年全国的接生员多十六万三千多人。另外根据新疆、贵州、广西、安徽、内蒙古等十个省和自治区的初步统计,在农业合作化后新训练的接生员就有十三万八千多人。现在没有新法接生员的空白乡已经大大减少,山西省长治专区1955年还有三分之一的乡没有新法接生员,1956年已经没有空白乡了。
由于广泛地推广了新法接生,新生儿因患破伤风和产妇因患产褥热而死亡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据河北省沧县专区的十个县统计,1955年妇女产褥热的发病率为0.7%,1956年降为0.2%;新生儿的破伤风发病率也由1955年的4.9%降为1956年的1.2%。四川省昭化县嘉陵江第一高级农业社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上半年,全社共出生婴儿九十九个,用新法接生的九十七个中没有一个患破伤风的。而这个地方过去用旧法接生的婴儿,因破伤风死亡的常常达到50%到60%。除此以外,从去年以来,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农业社里,还建立了小的产院,使有困难的妇女在生产时得到了更多的照顾和护理。
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据内蒙古自治区去年11月份的统计,全区共建立了妇幼保健站一百七十九处,接生站三千处,训练、改造了接生员一万二千多人。平均大约在八十七户、一百个生育年龄的妇女中就有一个接生员,基本上达到了乡乡有接生站、社社有接生员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地方还根据牧区的特点,采取产妇在产前一个月到中心接生站待产,产后一个月再回家劳动的办法,使妇女在生产前后能得到适当休息,减少了早产现象和产后的发病率,同时也克服了产妇在游牧中找不到接生员的困难。


第4版()
专栏: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分别在江孜和日喀则欢度藏历新年
新华社江孜4日电 达赖喇嘛和江孜人民一起欢乐地度过了藏历新年。
3月2日是藏历火鸡年正月初一,这天上午,江孜白居寺举行了庆贺藏历新年的典礼,达赖喇嘛穿着红色袈裟坐在大殿上。他的两位经师给他诵了“长寿经”,他的随行官员和江孜各寺庙负责喇嘛、江孜的贵族、头人们盘膝坐在长廊下。
典礼上,从拉萨赶来的达赖喇嘛的乐队表演了西藏古典舞蹈。来自拉萨噶丹寺的一位喇嘛和江孜的热顿活佛进行了“辩经”。江孜各机关、团体的藏、汉族领导人员和江孜小学的学生们都向达赖喇嘛拜了年。达赖喇嘛非常高兴,连说:“大家新年吉祥。”当天,江孜人民成群结队到白居寺朝拜和游览。年楚河畔的农民们也来到市内游玩。傍晚,青年男女们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新华社日喀则4日电 藏历火鸡年正月初一(3月2日),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的“噶卓”会上(宗教仪式的欢庆会),接受了藏族官员和喇嘛的新年祝贺。参加拜年的有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扎什伦布寺、达赖喇嘛派来向班禅送礼的专使和西藏地方政府驻日喀则的官员,以及“萨迦”(喇嘛教花教)法王派来的代表等。中共日喀则分工委的负责干部也前来向班禅祝贺,并赠送礼品。
这天清早,扎什伦布寺二百多名经学高深的喇嘛在大经堂里诵经,祈祷班禅长寿和预祝今年丰收。


第4版()
专栏:

工商业者家属努力学习提高觉悟
许多人成了社会工作中的积极分子
本报讯 过去一年来,全国各地工商业者家属掀起了学习热潮,并积极参加工作,已有不少人成为社会工作中的积极分子。
据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杭州、广州、武汉、济南等八个市的统计,就有三万五千六百七十四人组织起来参加了当地的工商界政治学校、时事讲座、家属学习班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在不少地区还出现了夫妻同学、婆媳同班、互助互勉、共求进步的新气象。如在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的二百零九个家属学员中,就有四十四对夫妻同学。
通过学习,不少工商业者家属成了社会工作中的积极分子。根据上海、北京、天津、济南、蚌埠五个市的统计,就有三千八百三十六人当了积极分子。她们有的是担任家属扫盲工作,有的担任街道里弄工作。上海市一万五千七百个扫盲女教师中,工商业者家属就有一千一百人。其中有一百二十三人被评为扫盲积极分子和优秀教师。她们克服种种困难,用客厅当教室,帮助劳动妇女学习文化。在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市,由工商业者家属出钱出力开办的托儿站(所)就有八十四处,解决了一部分女职工受孩子牵累的困难。
此外,工商业者家属在鼓励亲人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搞好生产经营、教育好子女和搞好家务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青岛市的一千二百零四户“五好”户中,工商业者家属就占23.3%。


第4版()
专栏:

上海公私合营益中绝缘材料厂贾学全的家属徐开玉,资助一千元并让出两大间房屋,依靠里弄组织举办了一个托儿所。现在已收托了五十二个小朋友,她自己在所内担任工作。这是徐开玉带孩子们在室外活动。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陈镜开双手挺举一百三十五点五公斤
已被承认为正式世界纪录
据新华社4日讯 中国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陈镜开1956年11月29日在上海创造的一百三十五点五公斤的双手挺举全国最高纪录,已经被承认为正式的世界纪录。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今天收到的国际举重和健身联合会寄来的截至1957年2月1日为止的二十八项举重正式世界纪录表中,陈镜开的这项挺举新成绩,已代替了他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创造的最轻量级双手挺举一百三十三公斤的旧世界纪录。
陈镜开在上海创造这项世界新纪录的时候,第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墨尔本举行。这项世界新纪录比第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最轻量级举重冠军、美国运动员温奇双手挺举的纪录还要高,温奇只举起了一百三十二点五公斤。南朝鲜运动员玉英何在第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双手挺举的成绩曾经达到一百三十五公斤,但是当时他的体重超过了五十六公斤的规定标准,因此他的这个纪录没有得到承认。
陈镜开1956年11月11日在广州双手挺举的成绩曾经达到一百三十五公斤。11月18日,他在武汉双手挺举的成绩又提高到一百三十五点五公斤,但是那次他的体重超过了五十六公斤的规定标准。这次,他的体重和所举的杠铃当场称量都合乎标准,因此经申请后,这个成绩得到了国际举重和健身联合会的承认。


第4版()
专栏:

刘瑞珍是个好妈妈
本报记者 张碨
刘瑞珍,这个三十多岁的家庭妇女,有七个孩子,最大的十四岁,小的才九个月。她丈夫老赵是长江大桥的电机工人,在工资改革以前,每月收入六十八元。全家九口人靠这点钱过日子,是够艰难的了,可是刘瑞珍精打细算,计划开支,自己又起早赶夜缝缝补补的,不仅不欠债,每月还储蓄两块钱。去年工资改革后,老赵升为工长,每月收入连施工津贴在内共九十四元。这九十四元对九口之家仍然不算宽裕,但她每月发薪后,先把米、面、油、盐等买齐,留下菜钱、房租、水电费、老赵的党费和工会会费等,再交一元或二元互助金(职工家属自动组织的),买四元有奖储蓄,最后剩下十元存到银行里作预备金。
刘瑞珍从来不乱花一个钱,并且常对孩子们说:“爸爸劳动得来的钱很不容易,咱们大家都得节省,不要跟人家比吃穿。大衣服可以改成小衣服,破了的补补还能穿,谁没有穿的才添新的,不能每一个人都一齐添。她的话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里。十二岁的女儿小云有一件汗衫,肩头上已经破了个大洞,可还仍然穿着,舍不得丢。妈妈说:“这件衣服破了,别穿了。”小云说:“我在家里穿嘛。”妈妈一定让她脱下来,她只得脱下来了。一天,刘瑞珍从外边回来,看见小云坐在床上低着头缝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她在补那件脱下来的汗衫。妈妈说:“别补了,不是不叫你穿了吗?”小云扭过身去,边缝边嘀咕着:“我现在不穿,冬天当内衣穿不行?”这件破了的衣服,小云又穿了一冬,最近,刘瑞珍才把它撕了做鞋衬布了。
老三永升比较顽皮,又不大用功,到四年级还没入队,刘瑞珍对他特别操心。一天,他跟少先队员看电影回来,一个人坐着不吱声。刘瑞珍看见他不像平常那样蹦蹦跳跳的,便问他:“永升,你跟谁生气了?”“没生气,我看电影去了。”“那怎么不高兴呀?”“人家都有红领巾,就我没有。”刘瑞珍想趁机会诱导他谈出自己的缺点,自觉改正。她装着不懂的样子,对永升说:“哥哥姐姐也都有红领巾,我给你买一条好不好?”“买的不管事,要学校发的。”“那学校为什么发给别人,不发给你呢?”“老师说我上课爱讲话,功课不好。”“你上课光讲话,老师讲什么你当然没听见,那你的功课怎么会好呢?我看这毛病就出在你上课爱讲话上了。哥哥姐姐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挂上了红领巾,可你到四年级了还没有红领巾。以后你可要改啊!”永升看见妈妈那副关心又难过的神气,赶紧对妈妈说:“我再不顽皮了,我一定听老师和妈妈的话……”。“六一”儿童节那天,刘瑞珍正在厨房里忙着,忽然听见永升连喊带跳的跑回来,他一进门就说:“妈妈,我戴上红领巾了。”他得意的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又看看妈妈。刘瑞珍看着面前站着的孩子,孩子闪着两支大而愉快的眼睛,胖脸蛋红红的,配着胸前新挂上的红领巾,心想:“这孩子今天怎么特别漂亮啊!”
刘瑞珍对自己的丈夫特别关心。平时刘瑞珍和孩子们吃白菜、豆腐、豆芽等素菜,但她总给老赵另外准备些鸡蛋,等老赵下班回来给他炒着吃。休假的时候,她也常陪着老赵带上孩子出去玩玩,两人有说有笑的像一对新婚夫妇。星期日,她常和老赵一起去买菜,别人问她:“你们连买菜也要一起去?”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怕我买的菜不合他的口味。”
孩子们看见妈妈这样关心爸爸,个个也都学着妈妈关心爸爸,爸爸下班回来,和爸爸亲热的不得了,妈妈给爸爸做的菜,他们谁也不吃。爸爸常说:“妈妈身体不好,你们可别惹她生气,还要多帮她做事。”他们又都学着爸爸关心妈妈,不叫妈妈太劳累了,妈妈睡着了就轻轻走动,不影响妈妈休息。
去年5月,有一天,刘瑞珍正和丈夫商量生孩子请不请人的事儿。刘瑞珍开口就说:“请人又要花钱,我看算了吧。”老赵说:“你的身体不好,还是请个人来帮忙。我也省得请假耽误生产。”两人正在商量着,站在旁边眼鼓鼓地听着爸爸妈妈谈话的儿子女儿,互相望了望之后,大儿子便一本正经地说:“妈妈生毛毛,家里的事由我们掌握。”瑞珍和老赵几乎是同时地惊异地问道:“你们?你们怎么掌握呀?”东升抢着说:“我会生炉子、劈柴火、打扫清洁卫生……”女儿小云接着说:“我做饭、洗尿布,还能照顾弟妹……”事情就按孩子们说的定下了。
刘瑞珍在医院里生下第七个孩子后,当天就回到家里。她的孩子们真成了家里的主人,她只是躺在床上当当指挥。刘瑞珍这次生孩子,只有小云向学校请了两天假。小云要上学的头天晚上,给全家人蒸了一笼馍,第二天一早,又和哥哥打扫好清洁卫生才上学去了。孩子们上学之后,刘瑞珍起床到厨房一看,没满八岁的儿子老四正学着姐姐的样子生炉子呢!
6月,刘瑞珍被评为“五好”积极分子,她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她把从区上领回的两张奖状和她爱人在工地上获得的奖状贴在一起了。


第4版()
专栏:

残而不废的人们
——访盲人训练班
郭锷权
看过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定会记得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沿街乞食度日的盲人在二胡的伴奏下,用低沉的音调唱着:“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这是旧中国盲人悲惨命运的缩影。他们真可以说是“生无安身之处,死无葬身之地”。
解放后七年多来,我国盲人的处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分别走上了适合的工作岗位。各地的盲童学校接纳了大批盲童。年迈的盲人也得到了政府的妥善安置和关照。不少的盲人在各个劳动战线上显示出了优异才能。
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冬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了中国盲人福利会在两年前创办的盲人训练班。在办公室里,训练班的几位负责同志 (他们大多数是盲人)向我介绍了这里的情况。
创办盲人训练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摸索辅导盲人就业的经验,同时,培养一些盲人工作干部。这里的一百二十五名男女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也有从海外归来的华侨。这里有我们最敬爱的人——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失明的军官和战士;有因公失明的机关、工厂的技术员、干部和工人;也有过去流浪街头、无依无靠的盲人。学员们按照自己的志愿和爱好分别在工业生产、中医按摩、文化进修和音乐等专业班学习。
向音乐班的教室走去,远远就听到了悦耳的音乐声。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由二十多人组成的乐队在练习。他们熟练地演奏出优美的广东音乐。如果不是有人介绍,我很难相信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只学习过几个月。这支乐队现在已经能够演奏“大联欢”、“春耕曲”、“翠湖春晓”、“山野情歌”、“雨打芭蕉”、“金蛇狂舞”等四十多只曲子,以及比较复杂的独奏曲和各种雄伟的进行曲。他们曾经在广播电台录过两次音,他们收到过许多听众寄来的感谢信,其中还有日本朋友寄来的。学员甘柏林,学习了一年二胡就赶上别人学习了两三年的水平。他的老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北茂说:“我教了二十多年二胡,第一次遇到这样有才华的学生。”现在他被聘到朝鲜志愿军某部的文工团里担任二胡教员。盲人们获得这些成绩不是容易的。乐谱是在别人口授下抄成盲字符号,然后用手指触摸着记熟的。过去不能识谱的学员,现在都能够单独演奏洋琴、三弦琴了。
在一间布置得像门诊室的房间里,摆着几张铺着白色床单的床铺。墙上挂着人体图,桌上摆着人体各部模型。四个穿着白外衣的盲人正在为“病人”按摩。这是按摩班的学员在互相实习。学习按摩必须懂得人体结构和一些必须的医学知识,学员们常用石膏人体模型来研究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和特征。在教师的教导下,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按摩的理论和技术。他们在实习中,对训练班中许多患神经衰弱、肠胃病、溢尿、关节炎、风湿症、神经痛、水肿等病症的学员进行了医治,使患者的病情都有了好转。学员张桂林曾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治好了已经麻痹了十多年的手臂。现在学员们常定期到北京市中医院为病人作临床实习。许多病人很相信他们,专门要他们按摩。
文化进修班的教室里,没有一点喧哗声。学员们有的用手摸着大本盲字书籍上的凸点,有的用铁笔透过金属板上的小眼,在厚纸上扎着密密麻麻的小眼,不时地发出一种有规律的滴哒声音。这是他们在阅读邓小平同志在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并写发言提纲准备讨论。盲字是一种用凸点表示靠食指触摸辨认的拼音文字,是由教育部盲哑教育处处长黄乃同志(1949年失明的共产党员)在1952年根据俄语盲字拼音和书写创造的,每个字母由不同位置的六个点来表示。一共有55个字母。学员中阅读盲字书籍最快的每小时可达万字左右,写的速度每小时达两千余字。在这里学习的盲校教师和盲人工作干部,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政治理论水平。他们组织了政治经济学学习小组和俄语广播收听小组。其中有几个学员已提前结业,被派到盲童学校里担任教员了。
在工业生产班的针织组里,我看到了学员们织好的各种毛衣、背心、手套、童装等。他们能够织出由六种不同颜色配起来的花草、人物和山水。按规定,他们每天只工作六小时;但许多学员的工作时间都在八小时以上,有的连课间休息时间也不肯放过。去年他们还把自己亲手织的毛衣送给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受到了客人们的赞扬。现在他们的生产已纳入了合作社的计划内,为北京百货大楼加工。藤器生产组的学员经过短期学习,已经掌握了编织藤箱、藤包、圆桌、藤椅、梳妆台、小凳、工具筐的技术。学员贺寿恒创造了一种调纹器,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且藤器上的花纹特别整齐美观。看来,他们的成品比市场上出卖的毫无逊色。他们还创造了一种穿针器,穿起来又准又快。学员王学仁设计了一种打眼器,用来在书页上扎眼,提高了效率二十多倍。现在“盲人月刊”以及全国各地盲童学校使用的教材,盲人的各种读物,都是由他们亲手装订的。
训练班的负责同志说,在训练班里曾设有一个农业生产组,由于使用的土地要修路,所以前些日子取消了。这个组在一年多的辛勤劳动中获得了不平凡的成绩。1956年春天开冻后,学员们在十九亩地里播下了高粱、玉米、大豆、花生、扁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种子。夏天,他们冒着火红的太阳在地里除草、施肥。他们的庄稼长得粗壮高大,路过的行人和附近的农民都称赞不已。长得七尺多高的玉米虽被大风刮倒,但每亩地还收了七百多斤。棉花和花生也得到了丰收。在农副业的生产中,盲人还学会了编织鸡笼、工具筐、篮子等十多种用具。
有人认为盲人的生活定会枯燥乏味,也许有些人终日会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苦恼。但是,这里的盲人生活都充满了朝气。清晨,打过起床铃,操场上传来了一片喧哗声,冲破了清晨的寂静。一个学员告诉我,他们已举行过几次小型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有体操、跳绳、拔河、单杠等。
学员们的宿舍很整洁,床上都铺着白色或印花床单,他们自己会洗衣、被和处理各种生活问题。清晨或晚上,他们收听国内外新闻和音乐戏剧,有人阅读小说和“盲人月刊”,有人玩盲人象棋或扑克牌。许多学员还参加了合唱团和话剧组。他们把高玉宝写的“半夜鸡叫”和“狗又咬起来了”改编成话剧,在周末的晚会上演出。学员们关心着国内外大事。当他们从收音机里听到英法武装侵略埃及的消息时,都表示要在实际行动中支援埃及人民。学员们互相之间十分友爱团结、互相帮助。在吃午饭时,我见到一些学员手牵着另一些新来的学员走进食堂。学员们生活很朴素。不少学员把国家发给他们的各种补助或残废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公债。训练班的党团组织在去年分别吸收了两名学员入党、七名学员入团。学员们满怀信心地学习和生活着,准备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二十三岁的青年团员严铮对我说:“我们感到苦恼的只有一点,就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比明眼人贡献得少。而国家对我们的照顾是这样好。我们一定要想法贡献得更多。因为我们是新社会里的盲人”。


第4版()
专栏:

在福州盲人教养院
福州盲人教养院是福建省唯一的、专门为两眼失明的人而设立的。这里生活着一百六十多位盲人,他们也和健康的人一样过着愉快的生活。1、女盲人在和煦的阳光下编织毛线衣,她们还能织出各种精美的花纹。 2、盲人还会做许多出色的工艺品。这是他们在编制热水瓶的竹壳,产品不只质量好,而且美观,简直使你不敢相信成品的生产者是失去视觉的人们。 3、盲人教养院备有各种盲文读物。这个盲人正在摸读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盲人的文娱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到黄昏,到处传出琴声、歌声。 林彤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祖国风光 嘉兴南湖 鲁天摄(浙江工人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