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调剂和保证农民的口粮
本报评论员
春耕生产的季节已到。在这个期间保证农民不缺口粮,是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的重要一环。
就全国范围来说,绝大部分农民的口粮是够吃的。这是因为去年虽然有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但粮食总产量仍然较1955年有了增加。而国家的征购任务却比上年度有所减少,国家向农民买“过头粮”的现象基本消除;灾区、经济作物区和某些粮食暂时还不能自给的缺粮社(户)所缺粮食,国家都将负责供应。但是,由于有些地区农业社在粮食分配上不尽合理,造成一部分农户与农户之间粮食占有量悬殊。加之有些地区未能对社员进行节约用粮的教育,许多户过多地消耗了粮食,这就使得有些社员的口粮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困难。据湖北省黄冈专区最近调查,全区大约12%的农业社中有20%—30%的农民实际缺粮,山东省粮食部门对一些农业社的典型调查,也发现有20%左右的社员口粮不足,每人缺粮二十斤至五十斤不等。其他各地也有类似的情况。
对余粮社和自足社内这一部分农民缺粮的问题,有些地区还没有引起重视。不少人只看到大多数社增加了产量,社员平均口粮比前几年多一些,因此就把某些群众缺粮的呼声一律看作是虚假现象。一部分基层干部也知道有些户真正缺粮,但是不敢过问,他们害怕“烧香引出鬼来”。显然,这都不是对群众负责任的态度。试问,不解决缺粮农民的口粮问题,怎么能使他们在春耕生产中发挥力量呢?
对余粮社和自足社内部分农民缺口粮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主要办法是认真地组织农业社社内粮食调剂。这是因为本年度国家粮食收少销多,调度已有一定困难,同时,余粮社和自足社全体社员所需粮食,国家都已留在社内;而按目前农村粮食占有情况,大部分社有可能依靠社内调剂解决问题。
农业社把社内机动粮和多余的种子、饲料粮拿出调剂给缺粮农民,是社内粮食调剂的重要方法。根据各地粮食部门的调查,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四川、湖南等省的很多农业社在去年秋收分配时留下了数量不小的机动粮、种子和饲料。河南省沁阳县十九个农业社通过清整库存、拿出社内机动粮和饲料结余粮共十二万三千多斤,解决了这些农业社缺粮总数的62.68%。河南开封县刘庄乡原来向国家要求供应二万斤粮食,经过粮食部门深入检查,发现这个社留有大批机动粮,结果缺粮户的口粮完全由社内自行解决了。
去年有些农业社在秋收分配粮食时,采取了按照劳动力强弱,所得工分多少来分配的办法,结果是劳动力强、工分多的社员分得的粮食大大超过了必须用粮的标准;而劳动力弱或工分少的人得不到必需的口粮。另一种情况是,不论大口小口,一律平均分配粮食,结果造成了小孩和老人多的户粮食有节余,青壮年多,小孩和老人少的户粮食又不够吃。譬如,山东省部分农业社有些社员一人全年分配到一千一百斤粮食,有些社员却只分到三百斤或不足三百斤。因此在社员之间进行余缺调剂,是完全可能的。陕西省南郑县五星农业社由于改变了平均分配粮食的办法,结果不但保证了每个人的口粮需要,而且还多出一部分粮食卖给国家。
在社员之间做好余缺的调剂,要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防止强迫命令。否则就会在粮食问题上造成人为的紧张,并且也不符合国家在统购后准许自由处理余粮的政策。很多地区的经验证明,算清每户余缺粮的真实情况,向农民讲明相互调剂的道理,农民是能够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进行调剂的。陕西省南郑县五星农业社组织农民调剂余缺时,首先进行了逐户摸底排队的工作,深入地了解了群众的思想状况,这样一方面澄清了缺粮问题上的虚假现象,解决了缺粮户的问题,同时也使拿出余粮的农民感到正确和合理。
自然,在社内粮食调剂工作已经认真进行以后,如果个别余粮社和自足社仍有部分社员口粮不能解决,国家粮食机关是应该给予供应的。
另外,办好国家的粮食市场,大力开展社会余缺的调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江西省在2月中旬,共开放了七百零九个国家粮食市场,上市粮食达一千零八十七万多斤。据山西省二十三个县的九十九个粮食市场在1月下旬统计,上市粮食达到一百八十九万斤。由此可见农村中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余粮可以进行调剂。有些地方粮食市场的市价高出牌价很多,也发生了黑市交易。这固然是由于上市量和粮种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对市场领导不够、放弃了必要的管理所致。有些同志因怕麻烦而不愿开放粮食市场,这是不对的。
粮食工作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特别是在春耕紧要关头,就更加重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应当积极设法帮助缺粮农民克服困难,而不应当借口这样那样一些原因,采取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第3版()
专栏:

  湖南农村无春荒
  部分农民缺粮在社内调剂可以解决
  黄驭白
每年在春节、春耕前后和麦收以前,农村的粮食问题常常出现一些比较紧张的现象。过去,人们把插秧以前的这段紧张时期叫做春荒期,从插秧以后到接新叫做夏荒期。湖南省有关部门为了正确掌握当前农村粮食情况,正在结合当前生产,组织力量到各种类型的乡和农业社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从各地调查来看,湖南农村粮食情况是稳定的。
目前农村粮食基本情况
去年,湖南省遭受了百年少有的旱灾,但是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了二百零六亿一千万斤(高出解放前的任何一年,与解放后丰收的1952年和1953年产量大体相等),同时去年国家比1955年少征购了九亿五千万斤而又多销了六亿九千万斤粮食。这样,国家实际上给农民相对地多留了十六亿四千万斤粮食。因此,去年虽然减产,但农村留粮数量,除了灾区略有减少以外,在其他地区大体上与1955年是相接近的,而且一般都保持或超过了“三定”的留粮标准。据湘潭专区粮食部门在四个受灾减产的典型乡调查,1956年每人留粮比1955年虽然减少了10.8%,但仍然超过三定留粮水平的6%。
去年湖南省的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是在粮食“三定”和合作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粮食产量一般查的较清,一般地都做到了“统购余粮、统销口粮”,对于因旱成灾地区注意了更多地照顾。据湖南省生产救灾办公室工作组在双峰县增加乡双桥社、衡南县黄狮乡王养社和长沙县九木乡同心社的调查,其中双桥社去年稻谷减产40%,红薯减产80%以上,秋荞基本无收,是受旱严重的社;王养社去年稻谷减产35%,秋杂粮减产86%,因田亩较多,仍是统购社;同心社去年基本无灾,主杂粮仅减产3.2%,其中稻谷还略有增产,是余粮社。但经过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以后,双桥社每人平均分配再加上统销粮共有主杂粮四百三十二斤,王养社每人平均留粮五百零六斤,同心社每人平均分到主杂粮最低的是四百八十斤,最高的有五百八十斤,其中90%以上社员超过留粮五百斤的标准。无论从留粮和供应的标准来看,这三个社都达到够吃的指标。
自然,统购统销工作做的好,不等于就完全没有问题。去年早稻收获后,抗旱紧张,主粮消耗过多,秋冬杂粮严重减产,个别地方在统购统销的具体工作上仍然发生估产过高,多购、少销或漏销的偏向;农业社内秋收分配和粮食统销中人口计算方法的不一致,加上有的农民没有计划用粮,因此,各地仍然有一部分农民的口粮不足,他们缺粮的程度不等。这是目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互通有无即可调剂余缺
从湖南各地最近调查摸底的材料来看,现在农民手中留粮是很不平衡的。据郴县粮食局在三种类型(丰产、保产、减产)社的调查:丰产社的最低留粮数有的比受灾社的最高留粮数还高出二十斤至三十斤。沅陵凉水井乡云从洞农业社有24%的户缺粮一万零五百三十斤,但另外有16%的户还有余粮一万零九百二十斤,余缺相抵还有多余。各地农业社内劳力强,出工多的社员,一般都要比其他社员多分些粮食。有些过去是富裕中农的社员,他们现在所占有的粮食较未入社前有所减少,但同其他社员比较,他们保有的粮食还是较多的。经验证明,在这些地方教育农民,组织他们直接调剂,或通过国家粮食市场互通有无,就可以解决缺粮农民的一定困难。同时,现在各地农业社内,除了留下一部分社员的周转粮外,还积存不少的公益金和公积金粮食。有的还有应周转而未发周转证的粮食。据湘阴县八个乡的统计:农业社内留有公益金及公积金粮食十六万九千多斤,应周转未发周转证的粮食六万多斤。这些粮食应该调剂给缺粮农民。
各地调查材料还说明,某些粮食问题较严重的地方,并不一定都是灾情严重的地方,一些未受灾的乡也发现有缺粮的情况。例如郴县长隆农业社去年减产37.6%。因为统销和分配工作做得好,只有10%的户缺粮,而永兴县和平乡一社去年是增产的社,因为对劳力强食量大的户,在分配时未加以必要的照顾,有的户人口增加,有的用粮浪费,所以缺粮户达总户数的33%以上,比灾区问题还严重。
当然,缺粮的原因,除了工作不当的一些因素外,农民不按计划用粮和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是相当惊人的。有不少丰收地区,农民过急过高地改善生活,有些灾区农民仍然按照常年甚至丰年一样的消费粮食。目前,湖南省各地正在对农民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帮助农民订好节约用粮计划,说服某些农民改正对用粮水平要求过高和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同时还发动农民多种早熟作物,做好春夏收作物的种植培育工作。各地还正在实事求是地进行一次粮食补销工作,认真解决缺粮农民的困难。这些工作对争取今年的农业大丰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3版()
专栏:

  湘潭防止忽视多种经营的偏向
据新华社长沙30日电 今年湘潭专区各地农业社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仍然存在单抓粮食(水稻)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的偏向。例如沿江滨湖地区即需动手打捞鱼苗,山区和丘陵区也很快要采摘春茶,而大部分农业社对这些副业生产却没有具体安排,有重演去年鱼苗随江流去,春茶老在树上的危险。为此,中共湘潭地方委员会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全面安排生产。
湘潭专区历来每年粮食(水稻)生产的收入约占农民总收入的46%,而经济作物和山林、水产等副业收入共占半数以上。据中共湘潭地方委员会最近所作的典型调查,分布在平原、山区和丘陵区的十个农业社,今年计划搞一百二十六项副业生产。其中一年四季都可以搞的有四十七项,春季需要抓住季节搞的有三十九项。这十个社在合理调配劳动力以后,今年春季除按计划完成种植水稻的任务外,还有34.8%的劳动日可以用在发展副业生产方面。


第3版()
专栏:

  河北赶种早熟作物
新华社保定30日电 河北省各农业社正在突击种植春小麦、豌豆、马铃薯等早熟作物,以便今年及早收获一批粮食。据三十七个县截至26日止的统计,已经突击种下早熟作物一百二十九万多亩。
今年河北省早熟作物播种面积按计划完成以后,加上去年秋季播种的三千多万亩冬小麦,夏收面积将接近四千五百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预计这些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五十五亿斤左右。


第3版()
专栏:

  农业劳动模范从北京回去以后
  郭玉恩回社头一天
本报讯 郭玉恩出席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3月10日上午一回到五一农业社,就开了个主要社干接头会,研究社里的问题,下午就深入田间和社员一块抬石头、熏荒肥。他在这半天的劳动中,发现了生产队大、劳力多、做活乱;还看到了光搞基本建设,忽视土地加工和社员不愿喂母猪的现象。同时他接受了社员提的一些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当天黑夜就召开了管理委员会和队长干部会议。他首先传达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精神,并介绍了宋保恩的养猪、陕西省小麦亩产一千一百斤、云南省玉米亩产一千五百斤的先进经验等。然后分析了全社情况,找出了现有问题。想出解决办法是:按队成立作业小组,建立个人责任地,适当安排生产。社员怕推销不了小猪和成猪,他即督促供销社立即同养猪户签订推销合同,从而解决了思想顾虑。此外,还发动群众挖出了六项增产潜力,制订了全社全年任务指标。现在社员生产劲头十分高涨,正为大丰收进行着修滩、垒岸、整地、积肥等备耕工作。(郭秀山)
  红星社今年要多增产大豆
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辽宁省代表杨宝坤,由北京回社以后就发动了他领导的昌图县红星农业生产社制定今年的大豆丰产计划。
几天前,杨宝坤给本报编辑部来信说,因为他们的“红星农业社几年来种植‘克元一号’大豆都得到了增产。根据3月15日社员代表大会的讨论,确定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九百垧,这比1956年增加16.58%;计划每垧平均产量四千二百斤,这也比1956年平均产量提高32.3%。并培植五点三垧,每垧产量达到八千到一万斤的高产田。同时,总结1956年丰产经验,确定了今年的增产措施和技术要求。全体社员代表们都满怀着信心,争取今年再一次获得大丰收。”
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增产信心
本报讯 江西万年县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金星农业社主任黄奇贵从北京回社,受到广大社员热烈的欢迎。黄奇贵接受社员们的要求,巡回在居住较集中的地点召开了八个社员大会,计有三千多男女社员参加,传达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的重要报告,以及全国许多先进生产经验,还介绍了全国农业展览会。因此广大社员对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大黄村生产队第一组长黄和贵说:“我们社办了五年就增了五年产,每亩平均三百六十斤。有些社员认为增产到了顶。但是劳动模范传达的海南岛琼东县大保农业社,每亩平均产量有二千五百多斤,比起来我们还不如他社零数多。我们更要加倍努力赶上去。”从此,社员们对完成今年增产任务的信心增强了,决定在去年丰产基础上,再增产8.2%。为了超额完成这一增产任务,社员们看到社里缺少生产资金,就积极想办法,纷纷投资。全社社员新投资废铁五百余斤、木料一百五十余根。全社还有一百多户把二千三百五十元存入信用社,有力地解决了备耕的具体问题。 (徐家琳)
  新的喜悦
  刘镰
清清的木兰溪穿流在福建近海的仙游平原上,创造全国甘蔗丰产最高纪录的林金涌就住在仙游县。
3月初,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我穿过重重蔽人视线的蔗林,绕过几座散发出糖汁浓香的手工榨糖厂,走到一块蔗园里,正见林金涌在收获他几年来精心栽培的“台糖134”良种蔗。这位农业社主任,热情地邀我到他的家里。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不时从他的面部浮现出来,原来他们社的甘蔗又丰收了。他说:“我们建华农业社去年种的二百亩甘蔗,现在已经收获了一百零八亩,平均每亩产一万九千七百七十二斤。七点六亩丰产田先收了较差的二点六亩,计收了六万七千四百三十三斤。”我听完一合算,每亩丰产田合收二万五千九百三十多斤,已经超过了他们去年订的创造二万五千斤丰产纪录的指标;而建华社已收获的一百零八亩甘蔗的平均产量,又比林金涌互助组1955年创造的每亩蔗田平均产一万五千六百斤的全国最高纪录,再提高了二成六。建华社的社员们用心血浇成了这一个新纪录,难怪林金涌要发出由衷的喜悦了。
我去访问林金涌的时候,适逢他从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回来不几天。他以生平最大的喜悦向我叙述了在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员盛情欢宴和隆重奖励的景况。这几天,他除了忙着向各地农民作传达之外,又赶着领导他的四百六十三户社员制订今年的甘蔗增产计划。初步已经确定:要创造五十亩每亩产三万斤蔗的丰产田,其余七百五十亩蔗田平均产量要求达到二万斤。


第3版()
专栏:

  新乡县植棉面积为什么缩小了
  本报记者 王昌隆
最近,我到河南省产棉区的新乡县住了几天。这里过了清明就要开始种棉。目前,从县的领导到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都在紧张地进行着棉种的拣选熏蒸,棉田施底肥,春耕、耙耱和浇灌保墒等工作。
但是,新乡县的棉花种植计划,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去年这个县棉花种植面积是二十九万八千亩,而今年只计划种植二十六万三千亩,比去年要少种三万五千亩,比省里提出的种植面积计划指标少六千亩。另据统计,全县各农业社包工包产的种植亩数只二十五万五千多亩,这比县的计划又减少了七八千亩。
这里的棉花种植面积为什么减少了呢?据中共新乡县委书记胡少华谈:“新乡县历年来棉花种植就是二十五、六万亩,去年猛一扩大到近三十万亩,有好多地区是不适宜的,今年就是这些地区少种了。”当然,不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适当缩减棉花种植面积。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像历来是新乡县产棉区的中心地带——七里营、小冀等乡,今年的计划植棉面积也减少了。七里营乡(包括七里营、曹庄、八柳树等九个农业社)去年棉花种植面积五万九千多亩,今年县里分配给这个乡的指标减少为五万四千亩,而乡里的种植面积计划又减少为五万零三百多亩;小冀乡(包括小冀、石碑宋佛等七个农业社)去年棉花种植面积三万一千多亩,今年只计划种植二万八千多亩,比去年减少二千八百多亩。这些适宜植棉的地区,计划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中共小冀乡支部书记杨治田、七里营农业社主任王文生都告我说:这是在县委指示保证人有粮食吃、牲口有草喂的精神下,计划的棉花种植面积。中共新乡县委书记胡少华也说:“在保证人吃马喂的原则下,计划棉花的种植面积,是执行省里的指示。”是的,在保证人吃马喂的原则下,完成国家棉花种植计划,这是河南省领导上提出的。但河南省领导上提出的保证人吃马喂,是指以县为单位,在一县之内因地制宜地进行调剂,达到省里的指标。省所分配给各县的指标已经照顾了人吃马喂的问题了。从新乡县领导上看,是没有领会省里的意图的。
新乡县去冬今春缺少雨雪,棉田干旱。除少部分经过冬灌(这里是引黄灌区)和及时春耕,还保有底墒外,大部棉田是缺墒的。如果不抓紧冲沟浇灌、保墒,棉花播种就不能保证适时,对种植面积也是有影响的。秦村营农业社有五千七百多亩棉田,截至3月16日只浇灌三百五十亩,其余大部分干旱没墒。有的社干部认为:地里干旱没墒,棉花不能保证适时播种,就改种成粮食作物好了。这个问题,中共新乡县委正在注意解决。但也有个别县委委员在指导思想上还不是那末坚定、明确。有人说:“不能保证棉花的适时播种,就多种些粮食作物吧。”同时还有不少干部单从本单位的需要出发,主张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这个问题如不彻底解决,恐怕连现在这样较低的计划面积也难以保证。
从广大农民的思想来看,他们并不要求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我在七里营、石碑、宋佛等农业社同社员们接谈的时候了解,他们都会算种棉花比种粮食作物收入多的账。这一点,县里和乡里的干部也是知道的,他们都说:社员们是愿意多种棉花的。但由于社的队长以上干部要对“人吃马喂负责”,不敢多种棉花;乡和县的领导干部也为这个问题背着思想包袱。可是他们却不愿直接了当地把问题提出来。他们对上边说:“减少点种植面积没关系,我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完成总产量任务就是了。”事实上呢?对种植面积没有坚定信心,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缺少具体措施,那么所说“保证总产量任务不减少”岂不是空谈!
确实,棉产区在人的吃粮上、牲口饲草上,是有实际问题存在的。但只要从全县范围内进行调剂,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多种些棉花,不适宜的地区适当减少一些,再加上结合继续贯彻粮食三定政策,根据不同农户把口粮的定量调剂得更加合理,这样既可以保证完成棉花的种植计划,又可以保证棉产区的人吃马喂。新乡县全县人口二十三万,总耕地七十二万亩,按省里分配给的棉花种植面积计划指标也只二十六万九千亩,只要调剂得好,并且有计划地组织牲口饲草种植,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第3版()
专栏:

  春花三月生产忙
1、春到新疆,伊犁河畔伊宁县巴彦岱乡红旗农业社的社员们正赶着大车,越过雪野,向地里送粪。 刘澄摄
2、广东省南海县红旗农业社的社员在春耕
赵慕志摄(南方日报社稿)
3、海南岛琼山县美庄农业社的社员们,正在嫩绿的秧田里采苗。当最后一次耙田工作结束,这里就可以插秧了。
               杨光洲摄
4、哈尔滨市郊朝阳区朝阳乡金星农业社社员在积极检修新农具,待积雪溶化,就开始春耕了。 于敏摄(黑龙江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