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四川农民办社信心高生产劲头大
  李宗林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指示和周恩来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并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和陈叔通副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及关于工商业者短期讲习班工作的总结报告。
现在我就四川省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情况,作如下发言:
首先,谈谈我省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的速度问题。
办高级社是农民思想主流,一般农业社质量都好
四川省在1956年春季基本上实现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以后,经过一年的生产运动和转社的准备工作,到今年1月底,共建高级社十二万多个,入社农户有九百一十四万多户,将近占农户总数的70%(加上初级社,入社农户共达到一千二百八十四万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4%)。经过去年的大规模的增产运动,全省增产粮食10%,保证了绝大多数社员增加收入,这就证明去年抓紧实现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群众愿望和发展生产的要求的。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春季基本实现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也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因为:
一,根据我们在去年下半年的调查,在初级社中,除了还有10%左右的农户(主要是富裕户和缺乏劳力的困难户)有顾虑外,其余的农户,特别是其中的贫农和下中农,都积极要求转社。我省从1954年到1956年9月,共试办了二万多个高级社,农民从试办中深深体会到:高级社比初级社优越。高级社由于取消了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执行了“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不仅保证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计划,而且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高级社有条件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运用充足的劳动力,兴修水利,进行土地加工,改进耕作技术。因此,高级社在1956年一般增产20%左右,有的达到50%以上,比初级社有显著的增产;加上家庭副业收入,保证了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根据郫县等九个县的统计,所有参加1956年收益分配的七十二个高级社中,增产社有六十八个(增产20%以下的二十个,21%—30%的二十七个,增产31%以上的二十一个),保产社和减产社各有二个(主要是受灾);参加收益分配的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五户社员户中,减少收入户只占7.5%。增产和增加收入的幅度,都比初级社高。这些事实,都为初级社社员所向往,他们纷纷自动要求转社。这种要求成为农村群众的思想主流。
有少数社员不愿转社,甚至要求退社,也是事实。但是他们是些什么人呢?根据在德阳、剑阁县的调查,上中农中有占本阶层55%的农户不愿转社,他们的土地多,或有其他商业性的经济收入,怕在参加高级社后会减少收入;下中农和贫农中,也有占本阶层8%的农户还不愿转社,他们兼有小商贩、手工业收入,或者劳动力少,也怕在参加高级社后减少收入。在经过春节大规模地展开政治宣传工作后,少数社员不愿转社和退社的情况已经很少存在了。
二,我省目前农业社的质量是好的。从生产情况和干部的领导能力来看,一类社占60%,二类社占30%,三类社占10%。高级社的主要干部,一般在转社前参加过短期训练,学习了集体生产的经营办法,加上几年来合作化运动的实际锻炼,这就为转社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大多数社在经过总结生产、检查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以及制订今后的生产计划后,积极开展了增产运动。各社社员的劳动出勤率一般由去年冬季的60%左右提高到80%—90%以上;全面进行了积肥和兴修水利工作;不少社员积极向合作社投资。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新的生产高潮开始到来了。当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困难,如像在土地报酬取消以后,争取90%的社员增加收入,就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努力来争取。
去年全省增产粮食四十多亿斤
其次,谈谈我省在1956年的农业生产问题和农民的生活情况。
我省1956年的粮食产量比1955年增加10%,净增四十点四亿斤;棉花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了,但单位面积因灾减产,总产量基本上保持1955年的水平;甘蔗比1955年增产25.7%。全省出现了一批亩产千斤粮,万斤蔗、百斤棉的合作社。取得这样大的增产原因:第一是由于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据十二个专区十四万三千四百零五个社的统计,1956年的增产社有89.4%,保持1955年水平的社有5%,减产的社只有5.6%。如果把合作化以前和合作化以后的增产情况比较一下是很有意义的,在合作化以前,1954年比1953年增产6.6%(净增二十四点一九亿斤),1955年比1954年增产3.63%(净增十四点一七亿斤);可是在合作化以后,1956年虽然自然灾害较多,仍然比1955年增产10%(净增四十点四亿斤),超过以前两年的增产总数,这就证明了农业合作化是增产的可靠基础,是当前增产收效最快的办法。
第二,在建社工作结束后,全部力量立即转向生产,立即抓社的经营管理。特别是抓紧推行包工包产制度,使合作社建立初期那种生产无人负责的混乱现象,很快的基本上结束了。同时,从合作社转入生产时起,就抓紧了恢复和发展副业的工作,免除一些不合理的限制;订生产计划时,就抓紧结合制定财务收支计划,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原则,研究并制订了收益分配方案,规定各项开支和公共提留的合理标准,这对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和社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由于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抓紧推行和试验多种多样的先进增产措施。我省在批判和克服保守思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推广双季稻间种套种、增种一季晚秋作物,以增加复种面积,普遍推广和选用了外地、当地的各种良种,积极兴修水利和积肥造肥,改变耕作制度,大胆进行各种技术的改革和试验等,找出许多增产窍门,挖掘了大量的增产潜力。
我省1956年的复种指数由1955年的155%增加到161.62%。其中粮食作物复种面积增加了八百八十八万亩(包括双季稻四百五十万亩,增种一季晚秋作物三百万亩)。由于增加复种面积而增产的粮食达到十七点七六亿斤,约占全省粮食增产总数的44%。内江专区1956年出现了四十九个亩产粮食千斤的农业合作社,他们的复种指数都在19%以上,粮食播种面积一般增加15%左右。
1956年我省所推广的先进增产措施本身都是对的,也都符合农民发展生产的要求;但是某些社在推广的时候,主要由于传授和指导工作做得不准确,效果不大或者不好。也有一些地方,由于领导作风上没有贯彻群众路线,有主观主义,对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精神体会得不够,所以推广了一些不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的东西,得到相反的结果,受了一些损失,引起了一部分群众的不满。内江专区推广技术工作的总结是有代表性的,这个专区所推广的技术中,77%是技术正确而推广得较好的,22%是技术正确,推广中出了一些毛病的,而根本不正确的只占1%。
去年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增加收入14%以上
随着农村副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相应的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1956年全省农副业总值比1955年增加16.6%(包括农、副业产品提价增加的收入),差不多相当以往两年增加的收入。全省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总收入八十五元九角,比1955年每人平均总收入七十五元增加14.5%。根据十二个专区十四万三千四百零五个社收益分配的统计,有88%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有83.5%的社做到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这个统计中没有计算社员的家庭副业收入,如果计算进去,增产的社和增加收入的社员就还要多些)。因此农村里是一片高兴,办社信心很高,生产劲头很大。自然,也有少数社员没有增加收入,或者收入比入社前有所减少,心里不高兴,思想上对合作社还有些动摇。不过,减少收入的原因很多,要具体分析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是去年减产的社大都遇到不能完全战胜的自然灾害,这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也是无法避免的。其次,有些减产社也确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缺乏经验而造成的。例如在转社并社中不应该把一些经济基础过分悬殊的社并在一起,使得一部分原来收入较多的社员减少了收入;有些高级社在土地报酬取消以后,对劳动力少而弱的社员调配不当,使他们少做劳动日,减少了收入。这些问题在合作社进行决算分配和去冬今春的整社工作中,已经注意纠正,并且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要继续注意。至于少数土地多、产量高、收入大的富裕农民,在入社后一两年或者更多一些的时间内,合作社还难以保证他们都增加收入,这是事实;但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做好工作,是可以逐年争取使这些户增加收入的。有些老社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在收益分配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一年分配两次(小春预支,大春决算),时间上有些集中、过长,部分农民(主要是富裕农民)还没有习惯,感到用钱紧,不像单干时那样松劲。另外,有些社的分配工作做得粗糙,对社员的思想教育不够细致、耐心,领导作风上民主精神差,有事跟群众商量不够等等。
以上这些缺点,固然是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在这样规模巨大的运动中难以避免的,但是有的则是由于我们主观上的努力不够造成的。这些缺点和问题,我省农业部门都很重视,正在总结研究和逐步改进。
农民生活的改善,除了增产的主要原因而外,还由于国家在降低工业品销售价和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以后农民的收入更有所增加。1956年7月,我省近三百种工业品的价格普遍降低了3.3%,而农、林、副产品中约有50%的品种提高了价格(其中大米收购价提高6%,毛猪收购价提高11%),这样,在一年内,全省农民就可以增加收入一亿二千多万元,和由于降低工业品销售价格而减少支出二千五百多万元。以全省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增加收入二点三元。由此可知,农民的收入是增加了,因此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第一,农民有更多的钱储蓄了。1956年全省农民存款的数目即比1955年增加82.82%。第二,农民的生活消费品增长了。1956年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消费粮食四百九十五斤(统计局根据十二个基点材料综合),比1955年每人平均消费粮食四百六十九斤,增加5.54%。农村其他生活资料的消费比1955年增加了8.5%,而其中以主要的生活日用品增加最多,如以1955年的销售量作为一百,则1956年棉布增加23.8%,针织品、棉织品增加98.34%,文教用品增加106.37%。第三,农村贫困户减少了。全省1955年占农业户15%左右的贫困户,经过国家和合作社的扶持,已经下降到10%左右。根据内江县顺江农业社四百六十七户社员的调查,1953年贫困户占14%,1954年下降了0.3%,1955年又下降了1.3%,1956年转成高级社后,就下降了3.7%,贫困户只占到总户数的8.7%。有些历史较老生产发展较快的社,已基本上消除了贫困户。
去年一年当中,我们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取得的经验是丰富的,有益的教训也是不少的,我们要认真地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巩固既得的成绩,克服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一定努力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主席的号召,“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
以上发言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批评、指正。(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辩证地观察农业合作化运动
  吕集义根据广西情况批判对合作化优越性的怀疑论调
我听了毛主席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和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以及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我完全同意和衷心拥护。并且认为,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中,这几个报告对于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分清敌我、明辨是非,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毛主席在报告中教导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辩证观点与调查研究方法来处理一切问题,对于我们的教育意义更大。
毛主席谈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我从广西来,我想把广西农业合作化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并结合主席的指示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
合作化战胜了严重灾害
广西和其他各省一样,自从毛主席作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的速度是较快的:去年春,在全省范围内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即达总农户98%,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年来的事实完全证明了农业合作化在增加生产、战胜自然灾害各个方面都已作出巨大的成绩,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但是,去年下半年,广西却遭受到几十年所未有的旱灾,刚刚组织起来的高级农业社一开始就接受着这个严重的考验。由于旱灾的影响,年度粮食增产计划完不成,有的社(约20%)减了产,于是社会上就散播着“高级社减产、农民生活苦、合作化没有什么优越性”的论调,甚至有人过早的作出“农民纷纷闹退社、合作社要垮台了”的结论。
这些论调来自各个方面:首先是富裕农民,他们大多数是被合作化大风暴卷进来的,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合作化的优越性,当然思想就不可能巩固,当着个人的收入暂时没有增加或者比过去减少时,就很自然的要产生对合作化抵触的情绪,大叫大喊;其次就是有些缺粮的农民的确还存在一些困难,思想上也就难免有所动摇,流露出不满情绪;而社会上却又有一些自命为“好心肠”的人士,由于缺乏深入了解情况和全面分析问题,看见局部的、个别的一些现象,同时受着富农分子叫喊的影响,因而怀疑合作化的优越性,做着“悲天悯人”的姿态来替农民叫苦。
是不是农业合作化真的像这些人所理解、所叫喊那样没有优越性呢?广西1956年的农业生产情况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
由于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农民生产情绪空前高涨,去年全省兴修了足以灌溉九百多万亩农田的水利,为解放后每年平均数的五倍多;积肥比1955年增加了一倍多;各项技术改革也得到普遍的推行。因此,去年上半年就出现了一个空前丰收的景象,粮食产量比1955年同期增加了39.9%。到了下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连续六、七个月未下过雨,受灾面积一千七百余亩,占全省农作物面积50%左右。有些地区连食水都成了问题。在这样严重灾害的情况下,由于各级党政抓紧领导,依靠农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大力抢救,结果灾害较轻的地方得到了克服,灾害较重的地方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损失,使全省粮食的平均产量仍比解放前任何的丰收年还要好。增产社仍占全省总社数65%,减产社仅占20%左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宁明县,全县一百一十五个合作社,社社增产,有一个龙金社增产竟达八倍之多。毫无疑义,如果不是灾害的影响,完成全省增产30%的任务指标是有完全的可能的。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的农民。它使农民深刻体会到合作化对于增加生产、战胜自然灾害的重大意义。很多农民都这样反映:“若不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搞高级合作社,1956年的灾荒真不知要落到什么田地!”真的,如果不是完成合作化,要克服这样严重的灾害是难以设想的。因此,绝大多数农民一致表示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要把合作社办好,争取今年来个大丰收。而闹退社的只是个别户,全省一万零三百二十个合作社(包括三百二十三个初级社)不但没有一个垮台,而且经过了考验更加巩固和向前发展了。
农民生活改善了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农民生活也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一般地区约有80%的社员增加了收入,部分地区增加收入的社员有的且达95%。据十个乡的调查,每一社员平均纯收入1956年比1955年增长6.49%,比1953年则增长30.41%。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但有些人却无视这些事实,而大叫其
“农民苦”。究竟农民是不是苦呢?我们不应否认农民今天比起干部、工人和城市居民来说,一般地还是比较苦的;但我们同样不应否认农民的生活比起解放前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家都知道,在旧社会里,绝大多数的农民是没有土地的,他们在地主残酷剥削之下,终岁勤劳,吃不饱、穿不暖,一遇到凶年和意外的事情就不得不卖妻鬻女,苟延残喘,那才是农民真正的苦。现在这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共产党领导农民分得了土地,组织了合作社,增加了生产和收入,农民一般地已有饭可吃,有衣足以御寒,生活已有所改善,并且大都实行了“五保”,鳏寡孤独得到了照顾。二、三年后情况当有更大的改变,真的会像毛主席所说再过两三年农民就会富裕起来。假如认为农民生活没有改善,甚至比在旧社会还要苦,且认为这种苦是合作化所带来,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而是错误的。
困难挡不住合作化的洪流
当然,这并不是说,去年我省的合作化和农业生产工作已是十全十美,没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了。由于高级农业社发展得太快,很多工作跟不上,干部和群众都缺乏办社的经验,加以在春耕生产时期各地完成并社、升社工作后,立即投入生产,季节紧迫,任务繁重,因而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经营管理上还不够健全和在一些干部中出现强迫命令的现象。同时,由于大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些干部过分强调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面,把若干年后社会主义农村的理想当作是今天的现实来宣传,产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脱离实际地提出过高的生产指标,纷纷以千斤社、千斤县相号召,以致我省去年上半年的农业工作只是抓紧了粮食生产,放松了经济作物和副业的生产;同时,有些农业社没有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致使一些社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也就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呢?毛主席在讲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教导我们:新生的事物的成长总是经过曲折的、批评的。何况像合作社这个史无前例的翻天复地的巨大变革,若说不要经过什么曲折困难,可以一帆风顺地得到成功,那只是主观主义者才会有这种想法。所以问题不在于合作化有没有缺点,而在于如何对待这些缺点。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这是前进中的缺点,而且这些缺点是经过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其次就要决心克服这些缺点。事实上我们已经是这样做,有些缺点已得到克服,有些则正在克服中。我深深地相信,一切的困难都挡不住合作化这条洪流汹涌前进。
合作社办得好与不好,干部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诚然,在办社过程中,由于干部一般水平较低,经验不足、工作方法不尽对头、存在着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的作风,工作中的确产生了不少的缺点,也给合作化运动造成不小的损失。可是,对待这个问题,我以为应该根据毛主席“不要向干部泼冷水”的指示精神,首先肯定干部办社的辛勤劳动和成绩是主要的方面,然后批判他们工作上的缺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对于教育干部、改进工作才有好处。但是,有一些人却片面地强调干部的偏差,认为干部“一团糟”,合作社办坏都是干部不好等等,这是不符事实的,也是不公平的。我没有替合作社干部辩护的义务,但凭我个人认识所及,常常在想,在广大农村里,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干部在夜以继日的勤勤恳恳的领导这个艰巨复杂的合作化运动,要取得今天全国合作化的发展和巩固的伟大成绩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今天合作化运动的成绩是与社干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谁要否认这点,那就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我们知道,干部的成长是要经过一个培养锻炼的过程的;而且应该相信,我们的干部是可以在工作实践和革命斗争中积累经验逐步得到提高的。因此,我们只应以十分关切的心情去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提高工作水平,把工作做好;向干部泼冷水,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或者一棒子打死的方法都是不对的、有害的。
从对待合作化运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接受一些有益的教训:凡是不从辩证观点、全面观点和发展观点来看问题的,其结果必然会犯主观片面的错误。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我们思想方法有问题,常常看不到事物的全面,只是看到事物的一面;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只是看到事物的次要方面和一些个别的现象;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和它的发展规律,常爱把偶然的暂时的现象当作固定不移的东西来看待;而且没有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矛盾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作用。——这就是所以造成我们对待各种问题认识不清、主观片面的根源。加以不深入工作,不善于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不够,轻信传说,往往以臆测感想代替具体分析,也就助长了主观片面的严重性。这种主观片面的思想方法若不把它改正过来,而代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那么,今后在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就会摇摆不定,是非不分,遇到一些困难挫折还会悲观失望起来,以致迷失方向。经常犯着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不仅对于个人的进步有很大的妨碍,就是对于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的胜利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入的体会毛主席的指示,把它贯彻到工作中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造成行动上的错误。——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愿以此自勉,并向大家请教。(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男女齐动手,增产不用愁”
  云秀桐谈内蒙古妇女参加生产等情况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周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个国家的报告和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若干问题的说明,完全同意陈叔通副主席关于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及陈云副总理关于增产节约运动的发言。
听了报告之后,我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和启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鼓舞,一定要把大会各项决议贯彻执行。
我是一个妇女工作者,仅就我个人的体会谈谈。
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几年来在共产党、毛主席伟大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胜利地推行了区域自治而进入建设内蒙古的新时期。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建设事业各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出现了新的民族关系,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普遍提高,自治区的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各族妇女和各族人民一道,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受到了一系列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生活在温暖的民族大家庭里,充分地享受着男女平等的各种政治权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5%,全区有女旗、县长十名(其中蒙古族五名),女区长三十九名,各级人民法院中有女院长、女庭长、女审判员,机关女干部有一万零三百三十九名,各乡、各农牧合作社,还大量配备了妇女干部、正副女乡长、正副主任、生产队长组长等,这些妇女骨干分子,绝大多数人都能积极生产,都能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工作,受到群众的拥护。
现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变了所有制,为妇女解放事业创造了最优越的社会条件,各族妇女积极热情地投入工、农、牧、林业生产建设事业,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也涌现出不少先进生产者和模范人物。
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及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后,农村普遍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坚持了男女一齐发动的方针,农村妇女群众走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更为高涨。由于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社按劳取酬、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就强烈地吸引和鼓舞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农业增产运动的人数普遍增多,出勤率之高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从来不参加劳动的妇女也下地生产了。因此妇女成为农业增产、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巨大力量,出现了新气象,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女社员有80%参加生产,有的地区达到90%以上,她们在春耕、夏锄、秋收各种生产中,学会了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发挥了很大作用,所得劳动日,一般达到六十到七十个,最多达到二百个。这样妇女在经济、社会、家庭的地位就有了很大转变,扭转了一些人轻视妇女的看法,农村里出现了一种有力舆论,“男干女不干,计划难实现;男女齐动手,增产不用愁。”同时也出现了和睦团结的新家庭。妇女在副业生产上也是一支很大力量,养猪喂鸡和其他副业生产,在家庭收入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上、在农业大丰收上起了很大作用。
我区牧民妇女历来是劳动能手,随着牧业合作化的发展,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一支有生力量。她们改进和提高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消毒断脐带,在抗灾保畜接羔保羔工作中,起着很大作用。如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日格勒带动了九名妇女做好接羔保羔工作,成活率达到90.65%,得到奖励。她感动地说:“只有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各民族团结得像一家人,少数民族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卫生福利工作,一贯重视和关怀。几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清除了旧中国给内蒙古人民遗留下来的疾病、灾难。防鼠疫、驱梅毒,大力开展了妇幼卫生工作,保证了“人畜两旺”政策的实施;大力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牧民妇女生育率提高,婴儿死亡率大大减少,多年不生孩子的妇女抱上了胖娃娃。
各级妇联组织密切配合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在农村以勤俭办社的精神,训练保育员,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托儿所、幼儿园(队)以及亲邻相帮、个别寄托,解决了部分妇女参加生产孩子无人照管的问题。据1956年在四个盟,二个行政区,二个郊区,三个旗、县的不完全统计,有农忙托儿组织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七处(托儿组一千零九十四个,托儿所七百零九处,幼儿园七处,幼儿队(班)六十一处),受托孩子五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名,比1955年增十倍多,使劳动妇女安心生产和工作。以上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们的官僚主义,深入实际不够,思想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赶不上客观要求,因此在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缺点和错误。
目前随着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妇女群众参加生产的日益增多,妇女儿童劳动保护是严重地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去年农业增产运动中,有些地方没有很好地照顾妇女家务劳动,没有充分注意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以致发生妇女、儿童的伤亡事故和孕妇流产、小产现象。今年在争取农牧业大丰收运动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切实贯彻全国第三次妇女儿童福利会议精神,首先把国家保护妇女儿童的政策向男女群众、社干部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家了解妇女是劳动生产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又负有孕育第二代的责任。因此必须改变某些男女中不重视妇女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的现象,同时教育妇女爱护自身健康。更重要的是合理安排妇女劳动力,坚决继续贯彻男女同工同酬原则,举办多种多样简便灵活的托儿组织,解决孩子家中无人照管的问题。实践证明,举办小型托儿组织是目前很受群众欢迎的,所以由社统一领导分散托管较为适宜。
我在这次政协会议上,听了陈云副总理关于增产节约发言,1957年要开展一个全国范围的增产节约运动。增产节约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我们各族妇女热烈拥护。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积累资金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全国人民的长期政治任务,我们妇联各级组织必须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宣传教育工作,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合作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我们要以勤俭持家、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精神,合理安排生活计划,把“五好”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从各种工作岗位上、生产战线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妇女特长,为国家积累资金,节约粮食(每人每月半斤或一斤粮食),提倡储蓄运动。这是我们妇女的光荣任务,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妇女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我区农牧业大丰收,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而努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委员指正。(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