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
专栏:

合作化促进了民族团结
  马文鼎的发言
我没有料想到能有如此十分难得的机会,参加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恭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英明指示。我认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发展,使我们在许多新事物的面前,在分清敌我、明辨是非等重大问题方面,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与明确,以致清心明目,信心百倍。
李富春副总理在这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周总理在会议上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我表示热烈的拥护,今后极愿在工作中加以贯彻。
我是农业工作者,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愿将青海省农业区合作化以后情况,作简要汇报。
合作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的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
一、合作化了以后的土地,可以集体经营,能够充分发挥土地潜在力量,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前,青海各族农民,都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的个体经济,他们在仅有的小块土地上,经营多种作物,合理的利用土地,实行轮作倒槎,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就不能更好的发挥土地的潜在力量,这是长期不能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合作化以后,农业社内的土地,可以统一规划,合理使用,相应的进行农业技术改革,获得了普遍增产,全省二千七百多农业社有80%以上的社,保证了90%以上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其余没有增产的社,绝大部分是受了严重的雹、洪自然灾害。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系1956年大面积丰产田,平均亩产四百九十二点九斤,较1955年平均亩产三百八十斤高出一百一十二点九斤,即增产29.79%,全社总收入较1955年提高了111.2%,保证96%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因此社员办社的信心是非常高涨的。
二、合作化以后,由于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的增强了。1956年,青海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比较严重的雹、洪、旱等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20%左右,减产一亿二千多万斤粮食;但由于各族农民,在党、政正确领导下,积极的开展生产救灾工作,抢救了可以抢救的农作物,结果总产量仍然超过丰收的1955年两亿斤。大通县(是七个民族的县)的受灾地区,由于积极进行生产自救,开展多种经营,仅副业一项(去年7月至今年元月)收入达二百一十九万七千七百余元,可以弥补受灾损失73.26%。化隆回族自治县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也受到雹灾的侵袭,小麦一项平均减产41%,但他们并没有在自然灾害面前低头,开展了烧石灰、搞运输等十一项副业生产,收入达一万一千七百八十二元,仍然保证了90%的社员增加收入。
三、合作化为农业技术改革工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大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1956年全省共兴修渠道一千一百八十七条,整修旧渠七百零七处,打井七百七十五眼,新建抽水机站七处,以及修蓄水库、涝池、挖泉等共可新增灌溉面积五十五万亩,其中当年已受益面积为二十一万五千亩,超过解放六年来增加灌溉面积的总和。其他在推广新式农具、选育良种、改变耕作和栽培制度、消灭病虫害等方面成绩也很显著。湟中县由汉回两个民族组成的石沟沿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修了一个蓄水库,使一百四十一点九亩旱地变为水地,开荒二百九十九点九亩,采用适合当地的碧玉麦和九六号小麦良种,改撒播为条播等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革,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产20%左右。
四、合作化促进了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显示出独特的作用。解放以来,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团结已形成了社会崇高的风气,特别在合作化以后,很多属于人民内部问题的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的问题,基本上消除了。全省二千七百多个农业社中,两个民族以上的社就有一千五百多个,各民族在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挥了空前的劳动积极性,实行同劳同酬,真是如兄如弟。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撒拉族和藏族,以往为争水和开荒常常发生纠纷,合作化以后,很快得到了解决。像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的。
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这就是问题的主流,也是问题的本质。
目前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两个问题
由于农村中合作化新形势的迅速发展,有些社主要是因为缺乏经验,经营管理不善,很难免发生一些困难或缺点,这也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最近备耕工作的初步调查,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耕畜瘦弱问题;二、肥料不足问题。这两个问题,在青海来说,带有普遍性,各县各乡各社,已经引起了注意;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假设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稍有忽视,一定会影响今年争取大丰收的重大任务。湟中县石沟沿社,是我省牲畜饲养管理比较好的社,但在1956年仍死了十二头牲口;很多耕畜有瘦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善,也有个别社员对牲口不加爱护所致。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具体领导,加强对饲养员的培养教育和适当调整他们的劳动工分,解决饲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建立饲料基地,建立饲养管理及使用牲口的有效制度,注重配种繁殖和兽医防疫工作,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要把耕畜普遍瘦弱的现象迅速的扭转过来,使耕畜在今后农业生产战线上更好的发挥它的主要动力的作用。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根本的办法。我省去年12月份的初步统计,大部分社只完成今年需肥量的80%,在肥料质量上还有不少问题,这些情况,就成为今年农业生产运动中极为不利的因素,即应发动教育群众,突击式的从多方面开辟肥源,充分利用城镇人畜粪尿,勤垫圈,勤挖灰,在肥价不够合理的地方加以适当调整,同时还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向,奖励积肥模范,以解决目前春耕期间肥料不足的问题。
关于耕畜上以及积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正在认真地解决这个问题;并把它当作长期的任务,提到增产措施的重要地位。我们也有信心,使农业社里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断地得到克服和纠正。
1957年农业生产的任务是艰巨的,只要我们克服这方面的官僚主义,加强民族团结,继续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和各族农民一道虚心学习,坚苦奋斗,今年农业生产的任务是一定可以完成的。(附图片)


第11版()
专栏:

  邦达养璧说
  西藏人民维护十七项协议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的讲话和周总理的友好访问报告,这两个报告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保证回藏后作详尽的传达。
我现在把西藏的一些情况简单地向大会报告一下:西藏地区在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几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继青藏、康藏二条公路通车以后,西藏内部的从拉萨到日喀则,到江孜,到亚东的公路也已修筑成功,从黑河到多格头的公路已经测量完竣。此外山南等地的公路有的已经筑成,有的正在修筑。拉萨附近的飞机场已经修筑完成,通过航空和公路,西藏与祖国内地间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西藏各地设立了中小学校,不但免费入学,每年冬夏季还给每个学生各发一套服装,对家境贫寒的学生还有生活补助费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各级干部进行大量培养,扩建干部学校,训练藏族各类干部,受训的干部工资待遇照发。在某些中心地区建立医疗机构,免费医疗,解除了藏族人民的疾病痛苦。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分行、西藏贸易总公司两机构,前者为了工商界人士经营方便,开放银元兑换业务,后者经内地运入物资供应市场需要,建立了新的贸易关系,这样就大大满足了人民对日用物品的需要。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去年4月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之后,随后会下所属的各处、科以及机巧级办事处也相继成立,去年11月8日又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这样就使西藏的工作到达新的阶段。在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直接领导下,为了西藏地区工作的日益开展和进步,大家都非常努力。
为了巩固和发展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我们西藏人民只知道遵循十七项协议,其他任何东西概不考虑,帝国主义分子说达赖喇嘛没有自由,而事实呢,这次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之去印度不是充分说明他们有完全的自由吗?帝国主义分子不喜欢革命的分子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关于西藏的改革问题。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讲话中提到:祖国是要走向社会主义的,西藏必须进行改革,西藏的改革是要看条件成熟与否,要逐步地进行,开始先要试办。去年四川藏区以及金沙江东岸一带德格等地在改革过程中,虽然中央的政策不会有错误,但是干部在执行政策时出了偏差,有些地区的改革进行不好,因而四方惊扰,金沙江东岸贫富人家很多逃到西岸,有的逃到拉萨,因而西藏人民对改革发生了惊恐和疑虑。现在毛主席指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进行改革,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否进行,要看人民的自愿,西藏工作根据十七项协议进行,这样就消除西藏人民的惊恐和疑惧。四川藏区中央特派了访问团前往访问,对破损的寺庙加以整修,对受灾的群众给以安置,和平改革进行得好的地区,人民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
西藏人民文化很低,比较落后,现在有了中小学,这是很好的,我们希望今后在这广大的地区里,再进一步建立大学,更多地培养藏族干部;第二个五年计划全国新建铁路的计划中决定完成青海—柴达木铁路的修筑,我们希望这条铁路继续延伸筑到西藏,这样对西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有莫大的好处。(附图片)


第11版()
专栏:

  沪州市政协是怎样组织政治学习的
  邢世同的发言
我听了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指示,周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使我受了一次很深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我表示衷心的拥护,并要继续认真学习,作为今后在工作中、生活中行动的指南。又听取了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使我们对今后政协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表示非常满意和拥护。
我能够代表四川省沪州市地方政协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兴奋。
今天我把沪州市政协工作,作一简单的汇报。我市属于中等城市,人口不过十几万人,地方较小,党派关系和阶级关系,都比较简单,对各界人士联系容易,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亦比较直接和迅速,联系各有关部门和处理问题,亦能作到及时,因此,我们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就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与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大体都能及时联系各有关方面,通过座谈、协商、讨论,对某些问题,纵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也易做到反复协商,讲清道理,使彼此认识趋于一致,解决问题。
除了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各个党派、各个阶层、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工作而外,工作重点是摆在组织各界民主人士进行时事政策和政治理论学习,参加学习的人士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工商、卫生、文艺、少数民族、宗教及散居在社会上的中、上层人士共三百多人,目前学习时事政策,今后即将开办中共党史学习班。
一年多以来,通过组织各界人士学习是有收获的,一般参加学习的成员,对社会主义的觉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英明、正确、伟大,有了一致的认识并表现了热爱和拥护。他们结合学习更从祖国七年来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和他们个人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等情况来看,更使他们看清了每一个中国人民今后都有着无限美好的光辉前途。因而澄清了某些人士对社会主义模糊不清的认识和一些错误思想。初步知道和相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自愿要求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一天一天地越来越多了。我们从工作中体会到帮助各界民主人士提高认识改造思想,通过政治学习是主要办法之一。
  启发学习的自觉
学习获得进步,主要是依靠学习的人的自觉、自愿和努力。一般说来参加学习的人大多数都是出于自愿的,但其中也有少数人对学习的重要性还理解不够,因而参加学习后,流于形式,并不是那么认真和热情的。由于最初动员学习,尽管号召自愿参加,但是毕竟有少数人在表面上表示自愿,实际则是另一回事,因为他们有的人认为参加政协的学习是一种政治待遇,不参加不光荣;有的人认为政治学习都不参加,恐怕人家说自己落后。因此有的人报了名参加,实际上不来学习,来也是出于敷衍应付,这就充分说明这样的人对学习就不一定是自愿的,不过我们对待这类的朋友,尽管是贯彻自愿原则,不加任何拘束勉强,但我们对他们还是在进行工作,启发动员,培养他们的自愿。我们对一位从来不愿参加政治学习的川剧主要演员就着重进行了帮助,通过一个与他相好的朋友同他在给他讲解剧本中古典词句时,着重向他谈及学习政治的重要意义,就分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来说什么是正派人物,什么是反派人物,界限必须要分别清楚,要把界限分得清楚,就必要具有相当的政治思想水平,这个演员曾经演出李闯王一戏中的崇祯崩驾一幕,把崇祯演得非常凄惨悲哀引起了一部分观众的同情,冲淡了李自成攻破北京的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尽管艺术的表演是成功的(主要是剧本的改编有毛病),但是演出的效果就成了问题。敌我界限是怎样划分的?如果弄不清楚,这就是属于自己的水平问题,觉悟不高的问题,这就是自己的政治学习不够的问题。这位演员同志经过帮助之后,大大地有了转变,认识了不重视政治学习,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识别能力,因此,他感到学习对自己是有好处的,这一下他真正的自愿产生了。以后听报告,或小组学习都每次必到。我们的体会,所谓不自愿的人主要是对政治学习的重大意义理解不够,因而没有自觉的基础,如果对他们不采取听任自流而采取积极帮助的办法,进行培养其自愿,一旦他们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益处,他们终归于会由不自愿转变为自愿的。贯彻自愿原则,决不止于消极地不加勉强,听任自流。相反地应该积极培养其自觉,有了自觉,才会产生真正的自愿。
  适当地开展批评
关于在学习中适当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问题,我们在很久一段时间感到束手无法,在参加学习的各界人士中,差不多都是来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般对别人的批评是接受不了的,因而对问题的讨论,经常是没有展开争辩,互不交锋。一个年老的政协委员在学习时发表意见,谈到哲学的唯物唯心时说,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关系,唯物是第一性,唯心是第二性,有人反对他说,你弄错了,只有唯物主义者说,物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或者说存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反之,唯心主义者说,思维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或者说,意识是第一性,存在是第二性,唯心唯物根本是对立的,那里能够说,唯物论是第一性,唯心论是第二性呢?这位老先生根本就不接受,思想非常抵触,从此就一直不参加学习了,同时在他的思想上也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另外,一位老先生也是一个政协委员,因其生活有困难,党委主动每月给予一定生活补助的照顾,但他不满意,要求要担任某项工作,实际因其条件不够,未予同意,他思想上很抵触,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便向上级首长写信,大发牢骚,后来我们约他个别研究协商,正面讲清为什么没有同意他的道理,这不是党对知识分子不关心,而是因为你的请求,在主客观的条件上,都有不适合的地方,如果因这一点没有同意而抹杀了党平素对你的关怀,反生抵触情绪,那末你每月的生活补助,并非由你的请求而由党委主动发给,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经这样的谈话后,这位老先生表示满意,认识了他向上级反映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又体会到思想认识问题,尽管各有不同,但是真理只有一个,认真耐心地反复把道理说清楚,最后是可以一致的,即是一时不能做到一致,但是出于真心诚意的帮助,同时又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结果亦不会大伤感情,形成僵局,还可以保留一点余地,等待其他的机会再谈。因此,我们觉得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适当地展开批评是应该的,如果不自愿,宁可不批评,同时在方法上、技术上都要从效果上来考虑,应该照顾到对方的水平,不妨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我们的经验,对某一些面子观点重的人,最好是不要在当众的场合,展开批评,在个别交谈中,表达对他不同的意见时,也不妨委婉客气一点说成是建议,提供参考。还有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举出别人同他类似的错误的例子,用间接方式进行帮助,他是会容易接受的。这样做,既不伤面子,又帮助了别人。更重要的应该按照毛主席这一次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教导我们的:“要以充分的道理来说服别人,教条主义是说服不了人的”这个真理去做,那才是正确的批评,才是真正“治病救人,与人为善”的办法。
以上是我一点粗浅的体会,限于水平,恐怕错误之点很多,请委员们、同志们批评指正!(附图片)


第11版()
专栏:

  对城市建设和小孩上学问题的意见
  蒋云台的发言
这次会议使我最兴奋的,是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上指示的“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了明确的区别,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陈、李两副总理的报告我完全同意,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贯彻执行。现在我谈以下两点意见:
(一)关于城市建设问题:几年来全国各个城市的建设,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其他工作一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全国工业城市之一的兰州,在1950年人口不满二十万,到去年12月,已经达到了六十八万人。解放初期的兰州市,东西长不过十华里,现在的市区由东岗镇至河口,长达一百多华里了,有铁桥四座(黄河桥),便桥两座,工厂学校林立,各式各样的新式建筑,联成一片。这样的建设速度,的确是惊人的!省内其他各个工业城市,都是在日新月异地建设着,这是城市建设的一般情况。另外关于城市建设规划问题,我完全同意3月14日叶恭绰委员的发言。我还要谈谈非生产性的建筑问题。有人反映说,某些工业城市中,非生产性的建筑太多、太快、太讲究,这当然是一方面;我认为另一方面,在某些新建的工业城市中,对非生产性的建筑,相反地还嫌太慢太少了。因为这些新建的工业地区,人口的增加是非常快的,如像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和他们的眷属等等,在一个大工厂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得先解决这些工作人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住房交通问题、子女的上学问题和其他一切文娱活动问题。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地安心地进行工作。因此在新建和扩建的工业城市中,生产性的建筑和非生产性的建筑,必须同时配合进行,对非生产性的建筑不但不能缺少,并且还不能推迟。至于标准和设备问题,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的指示:“非生产性的建筑,尽可能降低标准,民用建筑,不能同当地群众的水平过分悬殊”。另外关于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我认为李、陈两副总理的正确指示针对着某些新建和扩建城市的贪大、贪新、贪豪华的毛病,为了贯彻这种精神,应当把正在建设或将要开始建设的城市规划,从头到尾,按照李、陈两副总理的指示,加以合理的修改和纠正。对所有的用房,能整修的加以整修,能利用的尽量利用,能少拆或缓拆的,尽量少拆和缓拆。对市区道路的建修,需要缓开辟的应当缓开,需要减少的可以减少,路幅不要过窄过宽,必须适当合理,一切不必要的工程,能够向后推迟的按情况推迟。在工程材料方面,能够代替利用和就地制作的,尽量利用,就地取材,以免远道运输,浪费财力。另外新建和扩建城市规划时每个建筑地区与地区之间,按照当地情况,尽可能地留出适当的耕地,以便种植蔬菜和果树,这样既可解决城市菜蔬问题,又可代替绿化作用。
(二)关于小孩子的上学问题:据一些群众反映,认为对小学和初中这两部分教育事业,应当较大量的发展,妥善安排,尽可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他们的意见是:
(1)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并要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还要为国家迅速地足够地培养各项建设人才,那就必须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科学水平。有些群众说:“我们对下一代的青年,除国家按需要培养足够的专门人才外,其余所有的青年,就是参加农业生产去,起码也应该教他们达到一个初中的文化程度,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条件。”这种说法和看法,可能不够全面,但是我认为对小学和初中这两部分教育事业的安排,政府应当加以考虑。
(2)现在有很多群众,白天参加工作和生产,晚间参加扫盲学习,有些家庭妇女在奇热奇冷的天气里,还抱着小孩去参加扫盲学习,这就说明了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知识的迫切要求,因此他们目前最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们没有学校去读书的问题。当然他们也明白,每个人都要进大学,都要成专家,目前是不可能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他们认为是必需的。因此有些群众这样说:“今天我参加扫盲,孩子们没有地方念书,将来还要扫他们的盲。”这就看出群众对子女读书问题的关切和要求了。
(3)高小学校毕业生的年龄,一般是十二三岁,就是加受一半年的技术教育,他们身体的发育,还是不够健全的,如果教他们参加不适当的工作和劳动,是会影响健康的,这是应该注意的地方。至于初中毕业生,如果不能升学的话,给他们再施一两年的业余技术教育,使他们参加工作或劳动,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完全同意3月12日刘王立明委员关于高小毕业生和青少年出路问题提供的意见。我认为一方面推广二部制和提倡民办小学、机关办学外,另一方面把文教和有关部门的经费,再精打、再细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从各方面再挤出一些钱来,加强初小到初中这一段落的教育事业,尽可能的满足群众在这方面的要求。这样做既不增加国库开支,又解决了小孩子的求学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群众在这方面的思想负担。
以上两点意见,很不全面,请有关部门参考,并请各位批评指正。(附图片)


第11版()
专栏:

  培养服务性行业的接班人
  郭向欣的发言
我这次能够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感觉到无上光荣和兴奋。在会前听到了毛主席的十二项宝贵指示,在会议上又听到周总理和各位负责首长的重要报告,受到启发、教育很大,对我今后学习上、工作上,有了很大的帮助和鼓舞。
我是江苏省清江市一个列席代表,限于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的肤浅,没有什么专长可谈,仅就小组讨论中有三个问题,各位代表讨论得异常热烈,我也发表我的个人意见。
第一,人口繁殖必须适当的节育问题。
我认为这个问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我的看法,这是一个普通的社会问题,并不是什么严重问题,只要提出几个必要的措施,即可得到解决。①提倡晚婚,养成社会上自然的习惯。一般的中学生在高中未毕业前,不要忙于谈恋爱,就是有了对象,等到毕业后,再行结婚。必要时,可修改婚姻法上结婚年龄,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八而嫁。②已婚男女,如子女过多,可采取避孕或绝孕的办法,视各个家庭环境,自由处理决定。③人工流产,最好仍不开放;否则对医师的劳动、孕妇的健康、个人的经济,均没有好处。
为什么要这样看法呢?因为地大物博人口多,这是中国最大的优点和特点。解放以来,经济迅速的恢复,工农业生产飞快的提高,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然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的正确领导。但人多力量大,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将来人口增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就要慢一些;或者说,人口保持六亿,我们的生活享受,就可以格外美好些。这样说法与想法,都不是充分的理由。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增产节约,一分钱、一两米的节约,全年尚可积累四十多亿,如果扩而大之,那数字更加惊人。我们又何必把人口增加当为一个思想包袱,谈虎色变,造成人为的紧张气氛呢。
再进一步的说,一个国家的后备和新生的力量,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二、三十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生生不已,新陈代谢,也是自然规律。过分的强调紧张和困难,群众领会不足,国际听闻的传播,也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不可不防患未然,加以注意。我也同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说法,但应该变换宣传的方式,掌握心中有数,如果大会小会都谈这个问题,那就未免操之过急了。
第二,中学生、小学生的就学问题。
全国有部分的高中生,考不上大学,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因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文化和知识,不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都有相当的条件,只要政府培养照顾,帮助他们安置就业,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不能上完小的儿童,数字比较大一些。在城市说来,现象尚不十分严重,主要问题在于农村,最好由农业合作社想办法来解决。多办一些简单化的民校,采取半耕半读的办法,既可以学习文化,又可以辅助农业生产的劳动,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初中毕业生也可找到出路,如农业合作社的会计员,手工业合作社的技术员,都可动员他们劳动就业。高小毕业生的就学问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多办简单化的初中班,采取民办公助,由各地民建会、工商联、工会、妇联等团体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号召每个县市,能够举办初一三个班,即可容纳学生一百八十人,有潜力的县市可以多办,以全国县市来分担,既可轻而易举,也能解决问题。每省能够解决一万人,几十个省就可解决几十万人。明年再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初二班,后年增设初三班,有了三年功夫,各县市就可增加一所小有规模的初中学校,对国家、对人民,均有很大好处。但言之非艰,行之不易,师资潜力的挖掘,房屋设备的计划,经费的筹集,都有一定的困难。希望政协全国委员会,能够大力推动全体委员,大力支持,理想是可以成为事实的。
第三,服务性的行业缺乏接班人的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理发、浴室、旅馆等行业都有这种现象,特别是大城市和新兴的城市,更加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因素:(1)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观点,认为做这些行业的人,是没出息的,被人瞧不起,所以也就没有人再学这种技术了;(2)解放以后,社会风气虽然转变,但有不少人,对这些服务员的态度,还不够尊重,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还会表现出来,认为自己出了代价,是要他们来侍候我们的。因此,会引起这些行业的服务员的自卑情绪和反感,甚至还有改行转业的。所以这些行业的接班人,就更加缺乏了。
我曾与前门饭店理发部技术员漫谈过,知道他们工资最高的为九十六元,最低的也有七十多元,等于科长级待遇,不能算小。为什么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呢,有一个技术员这样说:“我是由上海调到这里来服务的,我深深的感觉到,我在这里工作所接触的顾客,对我们的看法很好,也很有礼貌;在上海就不同了,有些人对我们看法就不同,稍不如意就要发脾气,最低的认为是买卖关系,对我们还是轻视的。”言下有不胜感慨之意。于此可见,加强社会教育,纠正轻视劳动观点,是一个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把这些服务性的行业,由卫生部门来领导管理,把他们的工资,按地区技术等级固定下来,使他们安心工作、提高技术。视每个地区的需要,招收新的学艺人员,培养后备力量,大都市可设立学校,招收学艺的学生,除调配专门技师教授技术外,必须配备卫生教师,灌输卫生常识,毕业后即行分配实习和工作。(2)中小城市如有过剩人员,可以统筹调剂,以免忙闲不均现象。(3)大力开展社会教育。由干部党团员带头,对服务性行业人员的尊重,一视同仁,把他们作为医师和卫生人员看待,以扭转社会风气,提高他们的服务情绪和工作信心。如果这样做,服务性行业的接班人,就会适应社会需要,源源产生,不致有中断之虞了。
我是一个小城市的列席代表,见闻不广,以上所谈只是坐井观天之见,难免有些贻笑大方之处,请各位代表,多加批评和指正。(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