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把工人阶级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
朱学范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问题的指示和周总理出国访问的报告,完全同意陈云副总理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发言。
我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邮电部都担负有工作。在今天的会议上,我只想以工会工作者的身份,发表一些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切身事业。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力。建设社会主义要调动和发挥全国人民的一切积极因素,首先就要把工人阶级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而工人阶级自己的群众组织——工会,正是在这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四年当中,全国各阶层人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工人阶级更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总产值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今年头两个月的工业生产计划也完成得很好。全国职工的这种积极行动,对于提前完成今年的任务和做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过去的一年,全国工会工作和其他战线上的工作一样,也有很大成绩。举比较突出的两件事来说:一件是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它已经成为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群众运动;一件是工会协助政府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工资改革工作,并且做了许多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其他工作。这两件工作,对于发挥广大职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先进生产者运动的中心环节,就是推广先进经验。根据一机、二机、纺织、煤矿、农林水利、电力、邮电、铁路、公路运输、轻工、石油、建筑、盐业等十四个产业不完全的统计,去年上半年就总结和推广了五千六百八十九种先进经验。这些先进经验,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极大的意义。例如煤矿工业中去年推广了一班采煤制的先进经验以后,就使生产率提高了20%到25%。广大职工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研究和创造的精神空前高涨,提合理化建议已经形成风气。据1956年上半年统计,各地职工共提出了一百三十多万件合理化建议,相当于1954、1955两年的合理化建议总数。在已经实现的四十五万件合理化建议中,单拿可以计算价值的来说,就为国家创造了二亿五千六百多万元的财富。先进生产者运动不仅推动了职工群众学习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的热潮,而且也相应地推广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改善。
深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
今年,全国职工要响应党和政府开展增产节约工作的号召,就必须在去年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已有的经验证明:广大职工群众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业建设、交通运输和商业工作中实现增产节约的最有效的方法。要继续深入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就必须继续认真地贯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方针,继续实事求是地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一方面要注意根据原材料供应的情况,努力增加产品的数量,努力节约原料、材料和燃料,同时必须注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注意安全生产。工会一方面要发动群众想尽一切办法,从各方面来增产节约,同时也要发动群众,监督那种片面地只顾产量,片面地强调节约,而不顾质量和不顾安全的偏向。
在不增加国家开支的条件下
更好地关心职工生活
其次,我想谈谈关心职工生活的问题。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群众的生活。这是共产党和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方针。经过去年的工资改革,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加,已经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1957年的指标。应该肯定去年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工资改革工作是必要的、正确的,成绩是很大的。通过工资改革,提高了工资水平,改进了工资制度,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鼓舞了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并进一步密切了党、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工会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曾经有过对职工群众的生活关心不够的缺点,这些缺点在去年已经开始纠正。当然,在去年的工资改革工作中,缺点也是不少的。比如对有些职工的工资提得多了一些,升级面大了一些,有些制度和办法的规定不切合实际。由于去年在工资福利方面增长得比较多,加以今年国家在财政上和物资供应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国家一般地将不增加工资和福利费的开支。这是必要的。我听到有人说:“去年是改善生活年,今年是增产节约年!”这种把增产节约和改善生活相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对的。节约是必要的,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生产必需的安全卫生设备和必要与可能的生活福利设施也节约掉。今年,我们应该在不增加国家开支的条件下,更好地关心职工生活,为改善职工生活作更多的工作,这是工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责任。
扩大与健全企业的民主制度
最后,我还想谈一谈扩大与健全企业内部的民主制度的问题。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制度,也应该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也就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监督制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监督制,就是在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贯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企业中原有的民主制度,像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和生产会议制度等等,对于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起过很好的作用的。可是,也有不少干部,由于缺乏群众路线的作风,由于片面地强调“一长制”,而忽视了企业中原有的民主制度的运用,因而妨碍了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中共八大会上强调提出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就是为了克服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现象,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扩大与健全企业的民主制度,就是当前工业建设和工会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已有的经验证明:在企业中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监督制的比较好的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应该是企业中有权力的机关,它应当有权听取讨论和审查厂长的工作报告以及企业中各方面工作上的重大问题,例如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它应当有权讨论和决定有关职工生活福利费用及企业奖励基金的使用;它也可以建议撤换和推荐厂长等企业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大会,同时也就是工会基层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工会的基层委员会应该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当然的常设机关。这样,工会也就真正能够发挥自己作为人民民主政权的支柱的作用,发动广大职工群众,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企业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才能够真正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广大群众的参加和监督下来办好。
以上这些,我想就是在工人阶级本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几个重要方面。当然,由于新工人的大量增加,加强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觉悟,这也是工会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说了。
我的意见,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请各位委员指教。


第5版()
专栏:

发展茶叶生产 可以裕国福民
张志和就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里茶叶生产一项提出意见
我对于毛主席的讲话,周恩来主席、李富春副总理、陈叔通副主席的报告,均表示同意和拥护。
我现在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供一点小小的意见,以备参考。
什么小意见呢?
我觉得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里应该着重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产茶区域加强发展茶叶生产,以裕国福民。
我国茶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已驰名世界,很多国家里的人招待佳宾,多喜用中国茶叶来表达热情。因此,我国的茶叶在十九世纪时最高年度的出口数量就已达到了二百六十万担之多。
茶叶的功用
世界各国的人喜欢喝茶,究竟喝茶有什么好处呢?
茶,从生理卫生方面讲,它能够分解脂肪、帮助消化、兴奋神经、恢复疲劳、沉淀化腐、柔软血管。从药理治疗方面讲,它能利尿强心、含?收敛,醒酒止痛、延命强精;并能治愈:痢疾、瘘疮、贫血、糖尿病、坏血病,而且是结核病的预防剂,飞行者的良药,还可以节约食米。
茶,对于人生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地不问中外,年不论老少,家家户户,男男女女,无不喜欢喝它。特别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把它当成同粮食一样重要不可一天或缺。内蒙古有“没茶喝,不能上马,不能下地”的说法,甚至有“没茶喝,拉不出屎来”的事情。茶叶对人生有这样的重要,所以它能畅销于世界各国。
后来,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于茶农的残酷压迫剥削,以致茶园荒芜,生产锐减,所有国外市场,大半为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所代替。解放以来,经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提倡奖励,全国茶叶产量逐年有所提高,如以1949年为100%,那末,1952年是200.7%。1956年为292.7%;七年间将近增产到三倍,这可以说是增产很快了。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说明。但是这个增产了的数字,距离我国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还远,还不能满足生活改善了的广大人民的需要。去年夏天我去内蒙古视察时,人民就反映茶叶供给有些紧张,感觉不便。这说明我国现在的茶叶产量,不但不够供应国内人民的需要,也不够满足国际间的要求。我们看这几年的出口外销数量吧!如以1949年为100%,那末1952年是273.2%,1955年为262%,1956年为389.4%;七年之间几乎增加了三倍,这不能说增加的不快了,外销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可说明我国同各国的亲善友好、经济关系是日益发展和加强的。但是,这个数字还是不能满足欧、美、北非、中亚、南洋、苏联、新民主主义各国的需要。因此,增产茶叶在目前是很有必要的。
增产茶叶不会同粮棉争地
增产茶叶是否会同粮棉争地呢?
我以为是不会的。
因为茶叶适于生产在丘陵地区和山地,其高度要在二百五十米到八百米之间才行,而且是高度愈高愈好。如能高到终年在云雾中更好。我们不是听说过赞美蒙山茶好的一句话是:“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吗?蒙山顶上茶所以好,就是它终年在云雾中的缘故。我们又知道湖南洞庭湖的君山茶、福建的武夷茶和其他的名茶所以四远驰名,也是由于同样的理由。这里附带说一说为什么山高雾多的茶叶品质就好呢?这是因为茶叶在生长中少受太阳光线的紫外线的照射,它所含的重要成分如茶素、丹宁、维生素C、芳香油之类就比较丰富的缘故。自然,还有其他雨量、温度、土壤等天然条件和施肥、中耕、除草、驱虫等经营管理不同的关系。这就是说,茶适宜于种在高的地方。而粮食呢?则适宜于日光照射充足的低地。由此可知,适于种茶的地方,不一定适于种粮,而适于种粮的地方是不适于种茶的。这样,自然就说不上种茶会有同粮棉争地的矛盾了。
增产茶叶的三大好处
种茶,有什么好处呢?
种茶的好处:
第一是种茶的收入比种粮食的多。
种茶的地区,大都只能种玉米(包谷)、白薯(红苕)豆类等杂粮而不适于种黄谷(大米),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为便于说明,姑以黄谷来比较吧!现在一般黄谷的产量,低的以亩产五百斤计,每斤价四分,收入二十元。高的八百斤到一千斤,收入三十二元到四十元。而种茶呢?以最低亩产一百五十斤计,每斤价三角,收入四十五元,最高产三百四十斤,收入一百零二元。(杭州十月茶合社1955年亩产一百四十三斤,最高产三百四十六斤。安徽祁门茶叶试验站亩产三百零六斤。福建安溪县萍州茶合社亩产一百一十二斤到三百二十斤。湖南湘潭群峰茶合社亩产一百一十六到二百一十四斤。)两相比较,种茶的收入,实在比种黄谷的要多一、两倍。如以玉米或白薯来比,相差更多。由此可知,种茶比种粮的收入要多些,是很明白的了。既是种茶比种粮的收入多,所以我们宜在适于种茶的地区大力提倡种茶,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发展多种经济的指导思想的。
第二是扩大外销、换取外汇,增加国家积累,加速工业化。
浙江省解放后六年来,只是国家经营出口的茶叶,就可换回钢轨三十九万八千六百七十五吨,这些钢轨,可以铺铁路四千六百余公里。我国产茶的地方,有十五个省计六百余县之多,假如每个省的产量都像浙江一样(自然,现在有些省区的茶叶产量是不一定赶得上浙江的,但也有好些省区如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等,是可以赶上或超过浙江的,如均大力发展,都是可以赶上的。)换回的钢轨,就可以铺铁路六万九千多公里,这个数字,将超过我们现在所拟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预定新修铁路八到九千公里的七倍还多。由此,可知增加茶叶生产、扩大外销,是很可以加速我国工业化的。
第三是增强各国友好亲善、和平团结。
我国,同社会主义阵营各兄弟国家和民族独立各国都是有相互经济往还援助的,它们以工业品的机器来帮助我们,我们以他们最喜爱的茶叶去供给他们,彼此以有易无,双方皆利,这是巩固友谊、加强团结的最好办法。
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尽管高筑障壁,企图阻止双方人民的往来,但茶叶是它们的人民最喜爱的,我们如能以茶叶供给它们,障壁虽高,是不能阻挡这一亲善使节的。这样,就可以达到各国人民亲善往来以至团结友好、维护和平的目的。
由此看来,增产茶叶,对于人民,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和平都有很大好处,是很明白了。增产茶叶,既有这么大、这么多的好处,所以我建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里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茶叶生产,以利国福民。
发展茶叶生产,是否会妨碍工业化呢?
发展茶叶的投资,为数并不要好大,只要我们重视发展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纠正重粮轻茶的现象,合理规定茶叶收购价格,酌量向合作社或国营茶场投资,并培植茶叶人才,就可能办到,不但不会妨碍工业化而且会促进工业化。
茶叶是多年生植物,从播种起,要五、六年以后才能开始采茶,就是说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培植,也要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才有收获。那个时候,我们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需要茶叶,一定更多,我们的国际贸易经济交流,一定更加频繁。而我们现在又还有很多荒山荒地正待开发经营、增加生产,所以此时即应着手计划发展生产、扩大茶区,才能适应国内人民、国际友邦的需要,不然,就会落后于客观要求。
这一小小意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最后,祝大会成功,同志们健康!


第5版()
专栏:

解决城市人口拥挤的一个办法
曾震五建议政府奖励退休的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在自愿和可能条件下,尽量回到农村居住。这对各方面都有好处。
我今天想对节制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提出点不成熟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汇为人海。其中多数均来自农村,家属也跟来了,成为城市居民。而城市人口,很少有机会流向农村。这种情况,正在继续发展着。长此以往,城市人口将更加拥挤,不仅居住、供应、文教等方面负担过重,无法解决,后一辈的就业,亦将大成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的收入少,生活苦,一般在城市从事普通的体力劳动的工人,比他们的收入还多,生活还好,就感觉自己相形见绌。比起一般干部和技术工人,则更膛乎其后。因此在思想上便有了负担,不安心农业生产。而流入城市人口中的干部、知识分子、工人,有的全家都出来了,和家乡的关系少了,对家乡的关怀,自然也就冷淡甚至断绝了。有些农民便觉得这些人太不关心家乡,忘了祖先,忘了本。同时这些干部、知识分子、工人的子女,因为居留城市日久,或者完全生长在城市,体会不到农民的生活,不知稼穑之艰难,滋生轻视农业劳动的错误心理。由此种种,便会造成城乡间人民思想上和感情上的距离。
因此,我建议政府,订立制度,准备条件,奖励退休的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在自愿的原则下和条件的许可下,尽量回到农村或故乡的县市居住。这样有下列好处:1、可降低城市人口激增的速度,从而减少城市在居住、供应、文教等方面的困难。2、这些退休回乡的人员,虽然年老力衰,不能从事劳动生产,但均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在一般农村事务中,会起一些帮助、指导的作用;同时其家属中有劳动力的,还可参加农业生产。3、由于城市农村人口的交流,城乡人民的情感将更加密切,思想上的距离将大大缩小或者完全消除,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联盟的加强也将起一定作用。4、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繁嚣太甚,退休的年老人,离开城市到农村中去优游岁月,欣赏田园之乐,生活将会更加愉快,身体将会更加健康,从而延长其年寿。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存在许多困难待克服。有些什么困难呢?1、农业合作化还只一年多或两年,农民生活,虽然较过去提高了一些,基本上还未脱离贫困落后状况,在城市生活惯的人,会感觉乡村生活太苦,望而生畏。2、农村教育、医药、交通等条件太差,不能满足退休回乡人口的需求。3、农村房屋少,退休的人骤然回乡,可能没有住处。4、退休的人及其家属,由于居留城市较久,生活一时还变不过来,又因多年和故乡断绝了联系,情感未建立,怕在农村中受歧视。
以上这些,都是实际的困难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不是能解决呢?肯定的说,可以解决。1、由于农业合作化的巩固,生产技术和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年改善,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等条件,自然也会一天天发展的。预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将完成的时候,农村的面貌,将完全改观,城乡的差别也逐渐缩小了,所谓农村生活太苦的顾虑,基本上不会存在。因此早回乡、迟回乡,可以按照各地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条件好的先动员回乡,条件差的迟动员回乡。2、居住问题,由当地统筹拨给必需的房屋,或者自力筹建、政府补贴、地方帮助。但怎样解决,均得早先准备,临时安排是困难的。3、退休人员回乡制度,系国家政策,只要还乡人员自己在生活上、作风上注意团结农民,建立情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农民不仅会欢迎这些人回乡,而且会给以大力帮助,绝不至有歧视对立的情绪。
根据以上的情况来说,奖励退休人员还乡回家,虽然有许多具体困难的问题待解决,需要有些时间去准备条件,还需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和一阵风一样可以普遍实施的,但是可以看成是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一个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实行在职干部、工人的休假制度,使各人均有机会一年一度回到故乡和家人团叙,免得他们的家属涌向城市来,这也是减少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一个主要方法。如果和奖励退休人员还乡的制度相辅而行,在制止城市人口激增的问题上,是会有实际效果的。
以上所见,是否有当,请考虑。


第5版()
专栏:

视察和参观的感想
郭宗汾的发言
我对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指示、李富春副总理在预备会议上的说明、周总理在大会上的报告以及陈叔通副主席的工作报告都表示衷心地拥护,并且要好好地学习以提高我的水平。
毛主席告诉我们中国将在三、四个五年计划之后,根本改变它的面貌,并且具体地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投资的比例要有所变更。也就是说要提高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的比重,这种措施不但不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则,而且可以使工业化的速度加快,这是完全正确的。
我去年在江苏参加了视察、慰劳、参观等活动,从实际接触中有些体会,我把它报告出来供大会参考。
合作化增加了生产战胜了灾荒
江苏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之后,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也是很快的。高级合作社不仅发挥了增产的优越性而且表现了救灾的优越性。人民对合作社的看法已有很大改变。过去怀疑、观望甚至在入社后情绪波动的人,现在都对合作社信任起来,有着相依为命的心情。这种通过现实教育而得来的成绩,是非常可贵的。从我们在常州市、武进县、无锡市、县、常熟县、徐州市、铜山县、雎宁县所看到的十二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社员的生产情绪是大大地提高了,特别是妇女由于同工同酬的鼓励,出勤率更显著的提高,因之就有力量来精耕细作,进行改制,讲求技术,大量积肥、肥施,发展副业生产,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单就铜山县象山合作社的一个大队统计,1955年只做二十七万工分,1956年则为五十五万工分,劳动生产力增大了一倍还多。所以他们每亩地的产量1956年就达到四百二十九斤,比起1955年的丰产年还增多八十九斤。在土地私有制取消以后,由于地界打开,从而扩大了种植面积,便利了兴修水利。常熟县的金星合作社办起机器灌溉,将九年三熟的锅底田变成年年可以丰收的良田。不仅如此,高级合作社在抗灾救灾上也表现很多的成就,铜山县象山合作社在一个雨后的早晨,出动了一千多个社员,从二千多亩田里排除了半尺多深的水。在一次冰雹下过以后,从地里拾回了一千四百八十斤的豆子。所以农民们都说:如果不是高级社人多心齐,这些事决不会做出来的。雎宁灾区,全县四十四万灾民在10月份就没有粮吃了,而救济粮12月份才能运到;在这一个时期内的有无互济是完全靠合作社的。雎宁县长对我们说:合作社实在是太好了,给我们解决了好多问题。像今年这样灾情,如果在过去,灾民早就逃荒了,而现在呢,大家都在社里坚持生产自救。
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我们从视察中还看到社员的道德品质在党的教养下显著地提高了。各社均有五保户的对象三、二十户不等,对他们都有适当的安排。徐州市国庆合作社,在六百多户中,就有十三户受到很好的照顾,标准是每人全年补助粮食三百六十斤、现款二十元并供常年燃料。在雎宁县炬星合作社慰问灾民时,也看到一些五保户受到优先的照顾对合作社表示了相依如命的心情。铜山县象山合作社有两个孤儿在没有入社以前几乎饿死,入社以后养的又黑又胖。他们说:“如果不办高级合作社我们早就饿死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掉共产党的。”这些事实反映了社员对合作社的坚定信心。所以我认为高级合作社的基础已逐步巩固,今后是如何在坦途中打马加鞭的问题了。
但是我们也体会到,高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只有一年,生产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尤其是副业的生产潜力还很大。像无锡县春雷合作社把村边的一片烂苇田掘成十几个鱼塘,使过去螟虫藏伏的地方变成鱼类生产的基地,因而大大提高了副业收入。这样的措施在其他各社都很有可能,希望加以倡导,使副业生产开辟更广大的前途。
水害变成了水利
我还参加了江苏各界组织的射阳河闸工地慰劳团去工地进行慰劳,亲自了解到人民对政府拥护爱戴的热情。从他们那里听到:射阳河是一个多灾的河流,过去若干年不知道吞噬多少人畜生命,漂没了多少田园财产。只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一次灾害,就淹死了一万三千多人命,从来没有人来给治理。有之亦不过是借故敛财,使人民在天灾之外又加一层人祸而已。有一位全家八口都被淹死的民工,谈起来更为愤恨。自从毛主席指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以后,政府就很快地贯彻执行,为人民建立这一个大的河闸,不但保障了里下河地区千万亩农田丰收,更要紧的是七百万人民再也不会受海水淹没的威胁。如果不是共产党,谁肯来为人民办这样的好事。这个河闸的工程进度之快是惊人的,他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并且创造很多模范事迹。工地不仅像一个技术学校,而且也像一个政治学校,培养着成千上万的优秀工人,也锻炼着不少的坚强干部。这个河闸的建设显示着社会主义极大优越性。但是这种建设成就也很快地影响了其他地区。当我到徐州视察时,徐州人民就提出要求,希望给他们赶快在山东沂蒙山区南部建立水库,以消除这一地区的连年灾害;同时又提出“不老河”要赶快扩宽以沟通微山湖和运河水运的要求。到了新海连市,人民也提出要赶快建筑临洪河闸的要求,人民知道好事不能一下子做完,政府要给人民办的好事还很多,必须分开步骤。但是人民已经看到成功的工程,效果那么大,而威胁着自己生活的水害问题又急需解决,因此表示了过多的要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建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像这些投资不大收效较快而又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水利工程,可以多办一些以满足人民的愿望。
此外,在视察中还了解到连云港尚有很大潜力没被利用,人民希望与上海、青岛开通客运,也希望在那里建筑渔港,这些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为调度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我认为有必要加速筹备。旧社会怀才不遇,新社会发挥所长
去年11月间我还参加了政协江苏省、南京市委员会联合组织的武汉参观团,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这个桥的规模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稀有的,知道的人很多,我不去谈了。我要说的是这个桥在国民党反动政权也曾经想建筑,并且邀请美国的工程师来勘察,他们钻了几个地方认为没有法子进行,就中途停止了。而人民政府鉴于人民有这样迫切的需要,就决心建筑这一大桥。经过反复勘察,终于找到了先渡汉水再渡长江的办法,选定了最合理的位置,使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由于党的英明领导,与工程师们的细心钻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用中国的材料、中国的工具,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柱喷射打桩法,使工人不至冒着性命的危险沉在水底作业。因此大大地缩短了完成时间。在今年的国庆节以前就可以通车了。从这里我体会到了共产主义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作用,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成就比资本主义国家是优越的多了。
我们在武汉还参观了规模宏伟的武汉钢铁基地的建设,也参观了有光荣历史的江岸机车厂,达到国际水平的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及正确地体现着民族政策的中南民族学院,并且敬谒了施洋烈士陵墓。每到一处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政协江苏省、南京市委员会一向是关心各界人士的生活学习的,这次参观团的组织,尤其起到团结各界人士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回南京的途中大家座谈此行的感想时,没有一个不是抱着万分感动的心情,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的。不仅参观团的成员如此,就是我们在一切接触中也常常看到一些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他们在旧社会大多是怀才莫遇甚至潦倒终身,而一到新社会在党的培养下,智慧都高起来了,肩负党所给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例如,工作在长江大桥的工程人员就是一个很好榜样。
我个人学习还很浅,对于行政和建设各方面知道的更少。以上所谈仅只是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敬希大会指正。


第5版()
专栏:

参加政协会议的职工家属方面的委员孙瑞芝(左),在许广平介绍下认识了工商界家属方面的委员沈方成(右),她们很亲切地在一起交谈。
本报记者 高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