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鞍钢大型轧钢厂努力生产优等钢材
大冶钢厂改进生产管理以后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
新华社鞍山13日电 生产优等质量的产品已经成为鞍钢大型轧钢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一个主要努力方向。这个厂在今年头两个月就为国家多生产了六千七百多吨优等质量的钢材,并且节约了十六万多元的财富。
大型轧钢厂的职工和技术人员在今年的增产节约运动中,特别注意改进产品的质量,并且想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办法。技术员陈以俊提出在淬火机旁边增加挡板的办法,解决了重轨两端淬火不均匀的问题。加热、轧钢、精整等工段的职工提出了掌握加热炉、缓冷坑的温度,均匀的浇注冷水、经常注意导卫板等办法,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建立了轧钢前开准备会,轧钢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等制度。因此,今年以来,大型轧钢厂的产品质量提高很快,2月份并创造了开厂以来重轨一级品率的最高纪录,比国家计划超过7.37%,比去年同期提高10.86%。全厂各种钢材的一级品率平均比国家计划提高4.82%,为国家节约了价值将近一千两黄金的财富。
目前,大型轧钢厂的职工已经提出为生产更多的优等质量产品而奋斗的指标。提高质量计划实现以后,今年就能给国家节约九十多万元的财富。
据新华社讯 大冶钢厂去年产品质量一度不高的局面今年以来已经扭转。一月份,全厂八种主要产品中的电炉钢、转炉钢、优质锻钢材、优质轧钢材、普通钢材和生铁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定的质量指标;2月份除生铁以外,各种产品质量又都有了提高。由于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也降低了。
针对产品质量一度降低的情况,大冶钢厂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把提高产品质量列为首要的地位,发动职工群众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电炉车间组织技术人员研究解决影响质量的皮下气泡问题,并建立质量检查分析会议制度,定期检查操作规程,使得每月要报废钢锭达几十吨的皮下气泡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第6版()
专栏:

湖南省忽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没有从事业务活动,农副业生产缺乏技术指导
新华社长沙13日电 春耕就要全面开始,各地应该赶快扭转忽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象。这是湖南省农业厅负责人在和新华社记者的一次谈话中强调指出的一个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当前,湖南省许多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全省五百二十三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六千多个技术干部中,大多数没有从事业务活动,被长期调派搞农村中心工作去了。因此,有些地方猪牛瘟疫发生后不能及时防治;农民创造出许多新式农具要求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也无人进行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具体领导,因此,有很多农业社虽然订了生产计划,但是未能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有些地方还出现密植改稀植、良种改劣种和放弃新式农具重用旧式农具等错误做法。去年全省共训练了二十一万多个技术骨干,今年,除醴陵、石门、望城、长沙等部分县已训练了一批农业社的技术员外,很多地方还未进行这项工作。
这位负责人指出: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的领导部门对合作化后农业技术推广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去年生产高潮中要求得过多过猛,技术指导工作跟不上来就用行政命令盲目地向下面推广。如在冷浸田、山峭田或渍水田里盲目地推广双季稻,结果减产失败,引起农民不满。因此,今年干部又产生消极退缩情绪,不敢大胆领导群众,致使技术指导工作放任自流。
这位负责人说:湖南人多地少,农业增产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果缺乏正确的技术指导,土地、劳动、生产资料不合理利用,合作社的优越性就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各地应该赶快让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干部归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大力推广各项技术措施。每个社也应该建立技术研究小组和试验田,开展技术研究活动。
这位负责人说,在技术推广工作中,应该通过举办技术训练班和召开技术会议等形式全面总结去年工作,订出今年的技术措施。对先进经验和新技术,要分清哪些是增产有效可以普遍推广,哪些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哪些把握不足只作重点试验,完全无效的必须停止。他说,去年搞千斤丰产运动没有完全实现的醴陵县,今年就是这样进行技术推广工作的。这个县由于通过总结鉴定,使群众从技术上找到了去年丰收欠收的原因,因此,今年改进耕作技术的信心都很高。


第6版()
专栏:

山东扩建新建海港码头
据新华社讯 山东沿海五个港口——俚岛、张家埠、乳山口、岚山头、虎头崖正在扩建新建码头。
这些港口中的俚岛、张家埠原有码头设备简陋,装卸货物全靠舢板;乳山口原有码头只能在涨潮的时候靠泊一只百吨以下的汽船;岚山头和虎头崖都是自然港口,浅水薄滩,船只进港要离岸两、三华里抛锚。
这五个港口扩建和新建码头以后将不再受潮水限制,可昼夜进出船只,平均装卸效率将较以前提高一倍到三倍。(附图片)
在古老的运河里,运输也很繁忙。这是一列式拖驳运输船只,把各种农具运往苏北农村。 新华社记者 许必华摄


第6版()
专栏:

厦门前线春耕生产热火朝天
据新华社厦门13日电 祖国海防前哨的厦门岛上,春耕生产热火朝天。农业社社员们在田野上三五成群地忙着播种和收获。公路上到处是满载蔬菜、肥料往来的牛车。只在蒋军打炮的时候,农民们才带着农具、拉着耕牛跑进田边和路旁的防炮沟、防炮洞里休息。他们一面为我军强大的还击炮火欢呼,一面嘲笑蒋军盲目打炮。
今年,厦门岛上春收春种显得特别忙碌。全岛春收作物共三万多亩,占耕地面积55%,比去年扩大了10%,产量也比去年增加三成左右。在解放军海防部队抽出人力和马匹帮助下,春收作物做到了随熟随收。春耕春种的指标虽然比去年高,进度却更快了。预计到4月上旬,可以比去年提早十天左右开始插秧。
厦门岛前沿,与蒋军盘踞的大小金门岛相距只有五千二百多公尺到一万六千五百公尺,经常遭受蒋军飞机、大炮的袭扰。这里的广大农民在解放军海防部队保卫下,照常进行生产。全岛的各种农作物产量,在1953年就达到和超过解放前最高水平。去年实现农业高级合作化以后,又获得了空前丰收,社员平均收入比1955年增加三成左右。预计今年农副业总产值将比去年增加四分之一以上。(附图片)
为了争取今年大丰收,各地农业社都在积极进行春耕生产。这是山东寿张县四棚乡民主农业社的社员们正在地里打井。 郑华 戚道茂 摄(大众日报社稿)


第6版()
专栏:

瓯江上利用流放木排运货
新华社温州14日电 在浙江省的瓯江上,两个多月来,已经有五百四十八吨物资利用木排从龙泉县安全运到温州。
利用流放木排载货的办法,是温州航运管理处去年底试验成功的。龙泉县盛产木材,常年有大批木材从瓯江下放到温州,过去都是空排下放的。瓯江上游丽水、龙泉等县,每年有大批物资需要用木船从瓯江运到温州转销各地,而瓯江上、中游水流急,航道浅,险滩多,木船从龙泉到温州往返要一个月,一只船只能载一吨半货。瓯江上虽有九百只航船,但是还远不能满足运输需要,许多货物被积压下来。现在利用流放木排载运货物,每次就可载货六到八吨。采用这个办法以来,不仅解决了物资积压,木材和物资的运价还减少了20%,估计今年将能节约七万多元。


第6版()
专栏:

不要乱扣“保守思想”的帽子
柯月霖
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在修建宝成路的时候,曾经积极支持青年技术员李显提出的“隧道防水层新浇灌法”的合理化建议。用这个方法在隧道内灌浆,平均每公尺比用旧办法节省七百公斤水泥和二千一百多公斤沙子,效率可提高五倍。成绩看来确实不小。
后来,“隧道防水层新浇灌法”被当作先进经验普遍推广了。这才发现用新方法灌浆的隧道纷纷裂缝,质量很糟糕,于是已经完了工的隧道又反工重修,一项工程费了两番手脚,把过去节约的材料补上还不算,又赔了不少水泥和沙子,多费的工也就更不用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第六工程局有些技术人员曾经对“隧道防水层新浇灌法”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工程质量,但是第六工程局的领导人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支配下,没有慎重地考虑这些反对的意见,就斥之为保守思想,于是,这个如果经过仔细推敲便可以发现破绽的“先进经验”,就全面推行了。
事实教训我们,对待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经验,虽有采纳、推广的好心,没有实事求是的研究,却是不行的。任何合理化建议都可能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因而未必都是完完全全合理的。
领导方面支持合理化建议,就是要扶持其中合理的部分,剔除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弥补其中不周全的缺陷。这就需要实事求是的研究,而且决不是几个领导人员关在屋子里就能研究出结果来的。为了集思广益,听取更多的人发表意见,特别是吸取技术人员的意见,是极其重要的。至于在别的单位已是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虽然无需进行细致的技术鉴定,但是由于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让大家讨论讨论,多倾听一下群众的意见,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正和补充之处,让群众更易了解和掌握,避免生搬硬套,也是很有必要的。
可惜,在我们的企业里,有些人对待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经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的,他们自己虽有一片采纳、推广合理化建议的好心,却采取了草率从事的作法,对于技术人员的反对意见,动辄就扣之以“保守思想”的帽子,这不但不能避免可以避免的损失,而且打击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有的技术人员在处理合理化建议时缩手缩脚,不敢大胆怀疑,即便发现问题,也是噤若寒蝉,守口如瓶,这虽然是他们自身的缺点,但同“保守思想”的帽子满场飞的作风也是有关系的。
当然,在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中,实事求是地支持先进、反对保守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真金不怕火炼”,既然是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经验,就不必害怕反对意见,即使有了反对的意见,经过讨论,岂不更能臻于完善吗?
铁道部第六工程局已检查了推广“隧道防水层新浇灌法”的错误,当此增产节约运动在各厂矿普遍开展之际,愿大家共作前车之鉴。


第6版()
专栏:

“干巴河”村的变化
本报记者 汤宝顺
我来到吉林省通化县干巴河村,正好是路明农业社诞生的一周年。当时,社里的干部在忙年终决算和筹划今年的生产,青年男女们欢乐地排练着各种娱乐节目,老年人和儿童坐在炕头上,听着有线广播台播送振奋人心的歌曲。社主任顾广福兴冲冲地向我说:“如果您是久别回家的人,一定会感到走错了路,因为干巴河的面貌,已经完全变了样……。”
改变了的土地
干巴河全村有五百三十多公顷土地,1956年产粮一百五十多万斤。超过“三定”产量的29.4%;超过丰收的1955年实产量的27%。全社除完成国家五十多万斤粮食的征购任务外,还多卖给国家三十万斤粮食。全社社员都增加了收入。
“干巴河”这个村名,就包含着贫困的意思。全村可耕土地80%以上是山坡、石头地,过去因为山高坡大,上不了粪,加上缺乏水源,这些土地十分贫瘠。
去年一月间,全村二百三十六户农民都参加了路明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里的管理委员会首先发动社员根据本地特点,千方百计地挖掘增产潜力。大家认为,要多打粮必须多施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撩荒地,兴修水利,防止水土流失。这一带山高坡大,施肥的困难是很多的,首先是大车上不了山,用人力背粪,劳力又不足。这时社员们研究出一种山地施肥方法,就是用树条编成大筐,用牛爬犁顶着雪往山上拉粪。在开冻以前粪肥全部送到地里去了,使全社土地施肥面积达到了90%以上。为了防止山水冲刷土壤,社里建立了苗圃,栽上了防护林和一部分果树。因此,去年虽然多雨,“干巴河”村的山坡地却没遭到雨水冲刷的严重灾害。
在恢复撩荒地的时候,有些社员有“重大片轻小块”的思想,那时候,农业社便提出了在不影响林业发展的情况下,增加一亩是一亩,增加一分是一分的口号,并算了积少成多的细账。结果,全社扩大了一百五十来亩耕地,增产近二十万斤粮食。
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干巴河村在合作化的第一年种上了水稻,并且获得丰产。为了种水稻,社干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社主任顾广福、吴凤林、王永茂不知搬掉多少大石头寻找地下水源。他们终于在南山地下发现一个泉眼,水很旺,社里顺着这个泉眼挖了一条二里多长的渠道。不巧,这条水道通向新开的稻田,中间要经过“干巴河”,水入河床就要沉入地下,怎么办?社员们想出了办法:空中架起木槽渠道,让泉水腾空流过河面。他们就这样种上了七十多亩水稻,每亩地平均产量达到八百多斤。现在,社里正筹划修建一个贮水池,保证稻田有充分的水。
山村生产的“百花齐放”
路明农业社在增产粮食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山区生产的有利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在农业合作化以前,全村只有一百四十多头牛、七十多只羊。经过建社这一年,全社有了二百来头牛、一百三十多只羊;为了供应仔猪,社里还养了二十多头母猪。全社性的副业有果树、林业、药材、运输、编织等十几种,全社收入了二万多元,平均每户一百元左右。家庭副业有喂猪、喂鸡、喂鸭、养蜂、打猎、打柴等不下二十种。据初步统计,全社家庭副业收入有一万元左右。
为了向往山区发展的美丽前途,社员们已经自动把“干巴河”村这个不吉利的村名,改成了“赶马河”村。有人编出了一首歌谣,歌颂这个村子的巨大变化:
秃山青松粗又高,
放牧场上牛羊叫,
药材果树新农具,
干巴河边长稻苗。
最大的变化是人的变化
这个村的农民每当谈起村里的变化的时候,总喜欢先谈人的变化。
解放以前,外村的姑娘如果要嫁到“干巴河”村,总要埋怨不该将她嫁到这穷山沟里来。现在,再也没有听到轻视这山沟的声音了。相反地,城市移民和外村姑娘听说到这个村落户,还显得格外喜欢。1955年全村只有一百八十四户,到1956年就增加到二百三十六户。社员梁乃玉的大侄从小就离开了“干巴河”村,建社后,他又回到家乡,并且带回了妻子。他说:“今日的干巴河,是幸福的家乡!”
这个村的人的变化,最突出的是妇女们普遍参加了集体劳动,和社员们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成长。农业社建立以前,全村只有四名妇女参加全年农业生产,现在却有六十多名妇女参加集体劳动,平均每个人全年挣四百多个工分。
“以社为家”的思想,在社员心目中不断地成长着。这里,我只谈谈一位普通社员——羊倌李景华。他是一个半残废人,走路很不方便。去年春天,有一只小羊腿出了毛病,有的社员主张卖掉;但李景华不同意,却提出保证把这只小羊放养好。每当这只小羊跟不上羊群的时候,李景华就抱着它,它抢不着草吃,就亲手喂它。后来这只小羊真的养好了腿。冬季是产羔的季节,李景华怕初生小羊羔冻死,每天晚上都要到羊圈去四、五趟。


第6版()
专栏:

云南江川县油菜籽丰收
据新华社讯 云南省江川县获得油菜籽大面积丰收。全县三万多亩油菜籽,每亩平均产量约可达到一百四十斤左右,超过了去年全省油菜籽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二倍。其中大街镇农业社有四十亩油菜籽平均每亩产量可以达到四百五十斤,这个社是去年全省油菜籽产量最高纪录的创造者,今年又比去年每亩最高产量增产一百四十斤。


第6版()
专栏:

利用现有柞林发展柞蚕生产
据新华社讯 今年全国柞蚕茧的总产量计划从去年的一百二十四万担增加到一百四十八万担。柞蚕茧的产区也准备加以扩大。
据估计,全国有柞林四千多万亩。现在只有40%左右被利用来放养柞蚕。安徽省大别山区、河南省伏牛山区和陕西省秦岭山区都有大面积的柞林,只要稍加修剪整理,就可以放养柞蚕。目前这些地区正在积极修剪柞树,以便尽快地加以利用,发展柞蚕生产。
柞蚕丝的强韧性比家蚕丝、人造丝或羊毛好,可以织成各种高级衣料和毯子等。去年辽宁省柞蚕丝绸公司解决了柞蚕绸染色不牢、不鲜艳的问题,可以制成和家蚕绸一样鲜艳美丽的印花绸。柞蚕丝还可以织成良好的绝缘布,用于工业方面。
我国柞蚕丝的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几年来,我国出产的柞蚕绸畅销于苏联、波兰、英国、印度等十四个国家。


第6版()
专栏:

中国医药公司降低几种药品的价格
本报讯 中国医药公司为了配合消灭地方病和减轻病患者的负担,在扩大生产、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最近经商业部批准,决定将几种医治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地方病的药品售价降低。降低的幅度是,最低的7.7%,最高的46%。如治疗血吸虫病的“海群生”,每一百片(五十公丝)的售价由十一元降低到七元;治疗蛔虫病、钩虫病的“土荆芥油”,每磅的售价由六十五元调为六十元;治疗麻疯病的“苯丙砜片”,每一百片(零点五公分)由四元六角九分调为二元五角;“氨苯砜”每千片(零点零五公分)由十二元调为八元二角。中国医药公司已通知产地(或口岸)销售单位,从3月10日起执行。据初步计算,由于价格的调低,将减轻病患者负担一百五十余万元。
(中国医药公司通讯组)


第6版()
专栏:

一个长期增产节约的工厂
本报记者 陈勇进
昆明冶炼厂在昆明西郊,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当你到西郊找昆明冶炼厂的时候,往往从它的大门前走过去也不知道,因为它的表面太不惹人注意了。它没有一般工厂或者机关的大门,仅仅是两个低矮的砖垛,就是这两个砖垛也是解放前留下来的。厂长和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和宿舍,也都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平房。这个从表面上看来比较陈旧的工厂,却创造了年年增产,年年为国家节约大批资金的奇迹。
这里的普通职工都明白:资本主义的积累靠剥削,社会主义的积累靠节约的道理。因此他们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总要考虑如何增产如何节约。
这里的领导人员和工人,每谈到他们工作成就的时候,总会谈如何学习苏联的经验,学习兄弟厂的经验,总结和学习自己厂的经验;如何算了大账和小账等等。从他们的职员和工人的口里,可以听到,为了增产为了节约,该花费了多少心血呀!
1953年,他们和电线厂刚刚分厂时,回收率很低,原材料消耗很大,他们却接受了为国家节约三十万元的任务。昆明冶炼厂完成节约任务三十万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厂长整天找这个人谈话,找那个人研究;党委会组织全厂的技术工人展开讨论。工程师王树芝、何志远根据自己过去冶炼的经验提出回收率从现有的85%提高到95%的建议。冶炼厂的领导上,马上组织工人研究和学习了工程师的建议。这项建议执行的结果,冶炼指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全厂职工的节约算账中,不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也谈到副产品的回收问题,有人从报纸上、刊物上看到沈阳冶炼厂已达到94%,有人说昆明冶炼厂没有沈阳冶炼厂的设备好,要达到94%是不可能的,厂的领导上马上派了一个工程师到沈阳学习。他们派去沈阳学习的人,刚刚离开昆明,有人又提出本厂使用的焦炭浪费太大,上海是十六吨焦炭炼一百吨产品,而他们却是二十五吨炼一百吨,如果真能把上海的经验学来,不又是节约一大笔钱吗?于是他们又马上派了一个老工人到上海学习。之后,老工人冯明雨又提出改进炉子结构的建议,按着冯明雨的建议,每炉可节约三百公斤焦炭,还可缩短冶炼三小时的时间,少用六个工人。董福生提出渣子要好好利用,仅这一项每吨也可节约三百元。
这些都是大账。此外,他们还算了很多小账。经过这样认真的学习和精打细算,1953年他们完成的节约任务不是三十万元,而是四十万元。
冶炼厂的党委非常清楚,要更好的完成国家的增产节约任务,只有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地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就是发挥群众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去年,是昆明冶炼厂完成国家任务最大、节约也最多的一年。1956年完成的任务比1955年增加三倍多。这主要是全厂的劳动竞赛开展得好,在全厂的九百多职工中,有三百七十三名成了先进生产者。在去年的先进生产者运动中,推广先进经验一百一十一件。这些先进经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昆明冶炼厂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之初,把这件事情单纯地放在工会身上,结果运动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还是党委书记和厂长、工会以及几乎所有的领导同志都动手的时候,这个运动才开展起来了。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使凹洞废品消灭了。去年2月份还有凹洞废品二千七百一十一块,3月份即降低到一千一百二十三块,现在已基本上消灭了。新建的车间,工人技术不熟练,控制不住炉火的温度,通过同工种会议,交流了段文义的经验后,使不能控制炉火的工人也能控制了。
在推广先进经验中,也曾经有人看不起点滴经验。他们说,那里有这样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党委会充分认识到:在广大的职工中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物出现,问题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和总结。党委会还提出从点滴经验总结入手的方法。在推广韩方文钉片快,秦光荣打片直的经验时,有的就说:韩方文钉片子快是因为他力气大,秦光荣打片子直是因为他手杆长。不少人不愿学习和推广这些经验,认为是些小经验。车间支部再三地研究,行政上和工会共同组织了实际操作表演,由这些同志详细地介绍了他们自己的经验,才迅速地推广开来。
昆明冶炼厂的不少同志都谈到,要搞好增产,要搞好节约,一定要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一定要搞好经济核算。经济核算一定要变成广大职工群众的事,使每个工人都随时了解成本的高低,使他们知道他们在生产中是节约呢还是浪费。昆明冶炼厂在实行班组经济核算后达到了这个要求。
成本下车间是1954年的事,那时群众曾讨论过成本计划,可是群众在讨论中不知道成本到底有多少,成本只有业务科才知道。1954年第一季度检查计划时发现成本提高了,当时批判了只管生产不管成本的倾向,同年6月把成本安排到每月的计划里,结果这一年比1953年降低成本3.02%,比当年的计划降低1.16%。
1954年,他们看到了鞍钢的班组核算的经验后,即在鼓风炉车间进行了试验。工人检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材料消耗、机器的设备能力。经过检查,了解到材料的消耗没达到国家指标,产品的质量没达到国家计划。许多工人说,过去只知道生产,不知道到底完成没完成国家的计划,一实行班组核算,大家心里明白了,现在炼一炉也知道节约在那里浪费是在那里,也知道谁的工作好谁的工作坏了。电解车间用玻璃管,一月领四十个,打破二十多个。实行班组核算后,工人都知道打破一根玻璃管要合一个工人好几天的工资。他们由过去每月领四十多个减少到十八个,现在每月只领五个就够了。工人说:“只要一注意就行啦!”去年实行班组核算节约的价值比计划节约的数字多了六万五千元。
实行班组核算的好处是,很容易发现先进事迹,也很容易突破薄弱环节,使每个人都开动脑筋。因为每个人生产的好坏,浪费和节约,班组核算员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也是昆明冶炼厂搞好增产节约的重要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