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谁说肥源已经挖空?
各地冬季积肥有了显著成绩
作价还应力求合理 对于家肥必须重视
本报讯 积肥声势不大、劲头不足的现象,目前开始好转,各地群众正迅速行动起来。据河北省1月21日的报告,全省已有三分之一的社形成群众性的积肥热潮。按全省九千万亩春播面积计算,目前所积肥料,每亩平均已达一千八百斤。江西吉安县的社员们,在年前提出了“今年受灾靠明年,明年增产靠肥料”的口号,开展了一百万担的积肥运动。湖南临澧县各农业社在1月份开展了突击积肥运动月,全县投入积肥人数平均每天达五万人以上,所积肥料平均每亩已达一百二十三担。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决定把50%劳力投入积肥,要求每亩积肥六千斤,插秧前全部完成。并拟举办积肥训练班,推广高温速成堆肥法。
有一些地区因合理安排了肥料的收购价格,注意利用社员家庭的肥料,因而积肥有了不小的成效。例如湖南东安县各农业社采取“按月规划,按质分等,定期验收,作价收买”的办法,并提出“月月有规划,家家有任务,人人动手,天天积肥”的口号,掀起了积肥高潮。湖北省松滋县大路口乡十三个农业社的调查,社员家肥约占整个自然肥料的50%,但过去却没有很好利用,经过社员研究讨论之后,认为光靠集体积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订出了收积家肥的五种办法:①根据家肥品种、质量,优质优价,分别议订合理价格;②农业社根据经济条件同社员签订预购合同,预付定金,肥料交清,价款付清;③现款现购;④分配任务,分期付款,超额完成给以奖励;⑤建立肥料收购站,定人、定点、定时间,给社员以方便。实行这个办法后,两月所积肥料即达去冬计划90%,其中家肥占48%。根据这些积肥措施和效果看来,如果各地都因地制宜,找出许多增积肥料的可行办法,所谓肥源不足、无肥可积的说法,就可不攻自破。


第3版()
专栏:

积肥不能单求数量不求质量
在形成积肥热潮以后应特别注意质量问题
本报讯 据青海日报报道:湟中县各项春耕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由于去年夏秋两季放松了积肥工作,加之不少社肥价定的过低,有的社一大袋粪才三分至六分钱,社员烧柴、煨炕、垫圈土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而到去年10月积肥数量才占1955年全年积肥总数的30%左右。湟中县领导机关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解决了社员驮土垫圈、烧柴煨炕等问题;调整了肥料价款,现付或预付了肥价;推行了社与社员订立合同,制定了具体积肥计划,激发了社员积肥的积极性。因此,广泛地掀起了一个积肥热潮。各地都积极扒炕灰、拆旧炕、旧墙、旧锅头,扫路土、拾粪,从各方面进行积肥。据安怀乡十四个社的统计,从山上拾的牛粪就有一千五百三十三驮,全乡已送粪一千三百五十五亩。维新乡新庄,押心、轩马弯等社在春节前即可将肥料全部送到地里。虽然目前积肥工作比以前作的好了,但是,在订立合同和肥价调整后,一些社员为了多得价款,产生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偏向,他们积的肥料中土多粪少,或沤不到时候就起粪,甚至有提前两个月起圈粪的。这是在肥料作价标准中对质量缺乏明确的规定,并且放松了对社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结果。


第3版()
专栏:

有些农业社只搞副业放松积肥
这样下去,它们怎能实现农业增产计划?
本报讯 目前许多地方都有一些农业社只顾经营副业,放松了积肥工作。据新疆日报报道: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区安宁渠农业社,去冬和今春积肥工作远不及往年,他们把绝大部分力量投入副业生产,忽视了积肥。全社有男劳动力五百四十七个,经常干活的有三百六十二个,出勤率为66%强。但这些劳动力用于副业生产的就有二百三十九个,占出勤率的63%多,而用于积肥的只有十个,占出勤率的2.7%多;社的五十七辆大车和二百一十三匹马也几乎全部用在副业上面;本来二百三十头牛是可以拉耙犁积肥的,但也没有利用起来。由于主要劳力、畜力没有用于积肥工作,社里积的肥料十分少。半年来全社只积肥一千六百多车。全社今年计划种植瓜菜二千八百多亩,每亩以二车半肥料计算,就需肥七千多车;另外还有小麦、玉米一万一千七百多亩,每亩以一车计算也需肥一万多车。按目前积肥量来看离需肥量还差一万多车。在别的地区,也有一些农业社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这些农业社如果不迅速纠正重副业轻积肥的偏向,就会影响今年增产计划的完成。


第3版()
专栏:

掘开冰冻的土地,让旱地变成水田
延边农民继续扩大水稻生产
据新华社延吉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许多农业社的各族社员们,正冒着严寒凿炸岩石,掘开冻土,把旱地开发成为稻田。今年自治州的稻田面积将再扩大六千七百七十多公顷。这样,全州实现高级合作化后的两年内所开发的稻田面积将相当于在此以前十年中开发稻田面积总和的两倍半,稻谷产量在全州粮食总产量中将占50%以上。
去年自治州实现了高级合作化以后,由朝鲜、汉、满等民族的农民自愿组成的四百四十四个民族联合社,把朝鲜族农民栽培水稻的优越技术和汉族、满族农民的土地、较充分的劳动力等条件结合起来,发展了水稻生产。去年全州共开发一万一千多公顷稻田。去年夏天,延边地区虽然遭到了水、风、涝、霜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由于每公顷新开稻田的收益比旱地的收益增加一半以上,开发稻田较多的农业社都比前年增加了收入或保持了前年的收入水平。
为了帮助各农业社发展水稻生产,自治州财政部门今年决定把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列为各项基本建设投资的首位。农业部门也提出了发展水稻的两项新措施。
由于长白山和老松岭主、支脉纵贯全州,延边地区山多地少。这里的常年平均气温只有摄氏二到四度,无霜期只有四、五个月。但富有创造精神的朝鲜族农民,把适宜在南方温带气候生长的水稻成功地培植在寒冷地带。多年的经验表明,在这里种植水稻比种植旱地作物产量高、收益大。


第3版()
专栏:

在北纬五十度以上的寒冷地区也能生长水稻
呼玛县农民今年准备种水稻三十公顷
新华社黑河6日电 位于北纬五十二度到五十三度之间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示范农场,经过四年的努力,播种水稻获得成功。北纬五十度以上的寒冷地区不能种水稻的说法,从此就被打破了。今年呼玛县农民吸取示范农场的经验,准备播种三十公顷水稻。目前他们已经把水利工程基本上兴修好了。
呼玛县属于黑河专区。这个专区处在北纬五十度上下,气候寒冷,最近一二十年才有人种植水稻。起初,种植水稻的只是个别朝鲜族农民。近几年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逐步改变了农民过去个体经营无力兴修水利工程和缺乏水稻生产技术的状况。特别是去年办起高级农业社以后,水稻的栽培工作才大大发展。去年全专区水稻田达到二千零七十七公顷,比1955年增加42.7%。今年这个专区计划把水稻播种面积扩大到四千公顷。现在扩大稻田的水利工程已经完成80%以上,有关部门还培养了水利技术员一百九十二名。
黑河专区其实很适宜于发展水稻,境内有大小三十多条河流和大块的平坦荒地可以利用。这里的稻米质量很好,从内地来的人都说不次于天津的小站米。虽然目前每公顷的产量只有四五千斤,但是个别的也有过一万斤的纪录;因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可能的。


第3版()
专栏:

大批肥田粉和农械从天津运往农村
新华社天津5日电 春节刚过,天津市供销合作部门立即把大批农业生产资料送到积雪未消的车站、码头,运往农村支援春耕生产。三天来已经运出肥田粉七千吨、各种农械一万多架。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生产资料批发站从去年年底就采购和组织生产了大批春耕用的生产资料。今年1月又同运输部门配合,及早地把这些东西送到农村去。按照计划,这个站今年第一季度供应各省农村的化学肥料要比去年同期增加一点二一倍,农药增加一点五三倍,供应的农械有十二万多架。
天津市郊区供销合作社已经在内蒙古自治区买好八百六十九匹蒙古良马,供应市郊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用,目前已经运到二百二十一匹。这个供销社今年供应春耕用的杂肥将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除了本市日产约二百吨的垃圾以外,从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地购买的一百四十多万斤牲畜毛皮、骨角正在陆续运来天津郊区农村。


第3版()
专栏:

积制堆肥
湖南省常德地区许多农业社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帮助下,努力学习积制堆肥。石门县新厂农业社已经堆制了四十二堆(七万多担);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正在帮助检查堆肥发酵情况。  李贤祺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贺庆莲——农业战线上的“赵桂兰”
邝麓安
在最近召开的湖南省1956年度农业劳动模范会议的主席台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女饲养员贺庆莲。因为她在劳动中牺牲了自己的右手,所以被人尊敬地称做农业战线上的“赵桂兰”。
“猪 护 士”
贺庆莲是湘潭县叠福乡泉塘高级农业社的饲养员。提起养猪,贺庆莲真是想得很多。她想,自家从小就穷得讨饭,一家人都望养头小猪,但总凑不到本钱,看见别人喂猪,自己心里就痒痒的。现在社里有这样多的猪,不是合作化,连梦也梦不到啊!
她到猪场的时候,只有百来头猪,三个饲养员。因为猪舍小,一部分猪还要寄圈在社员家里。贺庆莲除了做完猪场里的事情外,每天还要翻山过坳到各家去喂潲。不久,其余两个饲养员病倒了,贺庆莲就一个人忙着搞里里外外的事情。她每天到半夜才能睡觉,人一天天的消瘦了。她的嫂子心痛地对她说:“看你成了个什么样子,何必硬要去养猪呢!”还有人说,养猪累、脏、臭,喂猪会短阳寿。这些话曾经使贺庆莲思想动摇起来,可是她又想:自己从小就想养猪,现在有一大群猪,怎么又不养了?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不干,总得有人干;自己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3月间,技术推广站的干部到社里来推广养猪的先进经验,提倡“双重交配”、“多次交配”、“母猪分娩前后要认真管理”等等。这又给贺庆莲带来了难题,她想这些怪里怪气的办法,一个女人家怎么好意思搞?可是推广站的何同志不也是女的?她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学?新办法实验的结果,给她带来很大兴趣,原来最多产九只小猪的老母猪产了十八只;原来产四、五只小猪的猪婆也能产十四只了。
猪崽多了,母猪奶头不够,时常发生强欺弱、大挤小的现象。贺庆莲就把大的赶开等小的吃饱后才让大的吃。吃奶前先把奶头洗干净,还要擦干净小猪的嘴,免得生病。产后的母猪得到加倍的料理。社员们对她工作十分满意,给她取了个“猪护士”的称号。
手 断 了
5月间,社里的猪增加到三百多头,饲养员虽然增加了,但她的工作更繁杂起来。贺庆莲要负责挑水、铡菜和煮潲。一天下午,贺庆莲挑好水,眼看四点半钟就要开潲,但是还没铡好菜下锅,心里急起来。她坐在铡草机旁边,脚踏个不停,右手一直伸到机子里面去翻料、加料。铡草机有六把像齿轮一样的刀,脚踏上去,刀子就飞快地转动,不一会,她觉得机器不大灵活,以为菜中有棍子,用左手去摸。天哪!从草料里摸到两个指头,是自己的手指呵!待把右手扯出来时,只见手掌、手指已经铡了三刀,中指和无名指不见了,整个手掌只剩下一层皮连着,血一直在流。旁人看见也急坏了,赶紧把她抬到县城的医院里去。医生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决定锯掉她的右手。手术完毕后,她做了个梦,还梦见猪场里的猪,她还记得有两条病猪的药在她身上,她要求抬她来的社员拿回社去给病猪吃。
继续干下去
贺庆莲牺牲了自己的手,却得到了社和社员对她无限的安慰和鼓励。党的支书,社主任,猪场主任都到医院来看望她,社里送来了钱,会计李德华的爱人自愿每年做两双布鞋送给她。6月间团支部批准了她的入团申请,社委会又决定给她“五保”照顾。她激动得哭了起来。
她在医院住了四十天,这时伤口没有完全好,可是她急着回社里工作了。出医院那天,她没到家就先绕着猪场打了个转,看到了猪,恨不得马上能回到猪场里去工作。第二天,不管社里干部和母亲的劝阻,她坚决地回到猪场工作了。
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一只手工作是不方便的。比如打井水,一般人可以两只手一上一下的拉上水来。可是贺庆莲也有了办法,她用左手拉一把就挟在右臂的胁窝处,左手再去拉,就这样拉一把挟一把地打上水来。煮潲时一大锅潲,一个手是推不动锅铲的,她就用胸膛挺着铲子工作。晚上守护临产母猪,就用绳子把灯挂在右手臂上,左手来给母猪助产。她就是这样顽强地战胜困难,坚持着工作。
这一年,贺庆莲除了一个多月在养病外,她一共做了一百四十多个劳动日。


第3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采取各种办法鼓励社员积肥
辽宁省铁岭地区现有粪肥比今年需要的还差一半。锦州专区大部分农业社也缺粪肥。台安县去年这时候起的黑土够上三万垧地,今年起的只能上三千垧地。为什么现在积肥的劲头反而不如从前了呢?辽宁日报在1月29日发表社论说,除了领导上抓的不紧,忽视了常年积肥的工作以外,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各方面来刺激社员积肥的积极性。
首先,由于去年许多农业社生产计划偏大,产量定得过高,包工包产制度流于形式,超产奖励制度没有完全实现,这就减弱了社员保证产量的责任心和超产的兴趣,影响了社员们攒粪的积极性,因此,今年应当在制定确实能够达到的产量指标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包工包产和超产奖励制度,这是把合作社的集体利益和社员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好办法,它使社员们有一个为超产而奋斗的明确目标,可以大大地激发社员积肥的积极性。
其次是粪价过低,攒粪者无利可图或利益微薄的现象必须改变。合作化后,有些社干部片面地认为粪价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于是就压低粪价。压低粪价从形式上看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这种降低是虚假的,实际上是减少了攒粪社员应得的劳动报酬,只能使不攒粪的人得到好处,等于鼓励不攒粪。降低生产成本的正确方法是紧缩不必要的开支,减少劳动力的浪费,提高劳动效率和作业质量,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各地农业社应该认真纠正积肥报酬不合理、粪价过低的偏向,由社员民主讨论,订出合理的粪价。除圈肥可以按质论价、记清账目、定期付款外,目前还应从副业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现款,收买社员们拣的散粪。收买时也应按粪肥好坏,分级定价。事实证明,只要粪价合理,社员们是愿意参加积肥劳动的。
社论说,积肥运动还应和发展生猪生产紧密结合,因为多养猪是大量积肥的最好办法。一口猪一年可攒五亩地的粪,如果每户社员养两头猪,不仅可以超额完成辽宁省发展生猪五百五十万头的任务,而且可以积攒二百七十五万垧地的粪肥。过去猪肥作价偏低,影响了社员们养猪的积极性,这种偏向也应该纠正。社论说,我们要利用春耕前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大力解决粪肥不足的问题,使施肥面积和施肥量至少不次于去年,为完成今年的增产任务创造良好条件,争取今后年年丰收。


第3版()
专栏:

来函更正
去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的“同心社养猪多饲料省”的新闻,是根据我提供给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的材料改编的。这条新闻发表以后,经大公报记者调查,与事实有出入。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我把开始试行的办法当作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发现这个社养猪多、今后养的数量也很大的情况以后,就向副业主任王永祥了解饲料问题如何解决。当他向我说明社里已划出饲料地套种高产作物的时候,我也没有再去问他是已经取得的成效还是正在试验,就当作行之有效的办法向领导上汇报;结果与事实有了出入。王永祥谈到昆山地区可以年养两次猪、平均每头重一百二十斤的时候,我感到很新奇,也就含含糊糊的写上了;而对于包养一百二十斤以上的,却没有写进去。至于现有猪的头数和今年计划发展的头数,我写的同实际情况也有一些出入;不过,应该声明,我写的数字是驻社干部陈之山和社里的副业主任提供的,并不是我自己臆造的。虽然报道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但同心社养猪的成绩还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在养猪中积极实验新办法的精神也是可贵的。
由于我的工作态度不够严肃、工作不够深入,以致造成了上述错误,我对此事除作了自我检讨以外,并向读者致歉。 廖时光


第3版()
专栏:

春节在三户贫农带头办起来的南王庄农业社
新华社记者 邓子常
以三户贫农带头办起来的南王庄农业社,去年遭受大水灾,严重减产。这是否会影响社员们过节和降低生活水平?是否会挫折社员们的办社热情?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在农历腊月30到正月初二,访问了坚持走合作化道路的三户贫农王玉坤、王小其和王小庞,以及其他许多社员,和他们一起愉快地度过了春节。
节日的欢乐
这几天,河北省安平县南王庄的大街上和房院里,打扫得十分清洁。人们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十六户烈属和军属的大门口,已贴上了新春联。社员们都欢乐地找人谈心。社主任王玉坤告诉记者,要不是去年实现了高级合作化,人们哪能在大水灾后还有心思过春节啊!他说:1942年秋天这里受旱灾,全村除少数地主富农外,一般农民都靠卖东西过活或逃荒要饭。人人愁眉苦脸,过春节吃的是谷糠和野菜。去年这里发大水,合作社及时组织社员向水灾作斗争,抢救出部分庄稼,保住全村房屋没有被水冲倒,紧接着又组织社员开展副业生产,社员收入有了增加,因而社员能欢乐过节,每家都包了白面肉馅的饺子,还炖了肉菜。
春节回顾办社一年的好处
合作社的秘书王俊波说:去年是办高级社的第一年,虽然经受了严重水灾,仍有三成年景的收成。灾后搞副业生产,到最近已收入一万三千多元,预计到今年6月最少共可收入二万五千元。这样,只按农业收入计算,全社三百二十五户社员中,有一百四十三户生活没有困难,有一百八十二户缺粮一季到两季。如果用这笔副业款购买粮食,就可帮助缺粮户解决缺粮问题,并有盈余。同时,灾后不仅社员没有卖东西和逃荒要饭的,而且合作社还有力量买了十多头骡马。
贫农社员王运昌,过去因为地少,缺少牲口,家里人口多,年年打的粮食不够吃,过春节总是垂头丧气的。去年,王运昌入了社,只把分得的农业收入,折成粮食,就够全家作口粮用,同时还可分些副业收入,第一次能够喜喜欢欢地过春节了。他的娘乐得见人就说,我家一入社,男的女的都有活干,都有收入,吃穿不再发愁了。
中农社员王树波家,1942年受旱灾后,是靠变卖木头和衣物渡荒的,过春节连饺子都没有吃上。他家原有二十亩地,多数在河边,如果去年单干,准会没有收成,即使有点收成,也顶不上倒房的损失。可是,他家去年入了社,仍然分到麦子、玉米等粮食一千七百多斤、花生一百八十斤、棉花五十多斤和五十元现钱,此外还可分到副业款。这样,他家去年的收入和前年差不多,春节不只包了饺子,炖了肉菜,还给小闺女新作了一身花衣裳。他爹王老左,原先认为家里劳力多,劳力强,单干好,怕入社吃亏。现在,王老左说:去年受了水灾,还能分到这么多东西;要是没有水灾,在社里种二十亩地定能比单干种四十亩地还强。
女社员狄兰珠过春节比别人更加喜欢。过去,狄兰珠因为不劳动,靠借粮食过日子,人们瞧不起她。去年,狄兰珠在社里受到男女同工同酬和多劳多得的合理待遇的鼓舞,加之干部对她的教育和帮助,第一次认真下地生产,干活很积极,受到人们的尊敬,被选为妇女生产队长,得到了不少劳动报酬。记者去向她贺年时,看见她穿上了新作的棉衣服,房里生着煤火炉子,还包了许多饺子。她兴奋地说,今年过节真高兴,因为分的粮可以吃到麦收,冬天自己织了三个土布(每个值五元),零花钱也不缺。
简朴过节
社员们为要节约资金,支援生产,作到了简朴过节。全社杀肥猪一百三十多口,因为决定少吃点猪肉,就卖出一千五百斤猪肉。社员们还少做或不做新衣服,少买其他年货等。这样,只春节前的短期内,全社就用节约的资金,买回一百四十九口小猪,用来增加收入和积肥。七十多岁的李金玉老大娘,她的一个儿媳、两个孙媳和四个孙子,原打算过春节每人要作一身新衣服,但经李老大娘说服动员,她家决定不作新衣服,省出二十多元,已用七元买了一口小猪来喂养,还准备再买小猪。
在春节期间,社员们没有一个悲观失望的,办社热情都很高。他们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休息到初四,就要继续开展副业生产(糖房生产初二已经开始),并要进行麦田管理、平整土地、积肥送粪等农事活动,他们有信心搞好副业生产,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等。


第3版()
专栏:

叫我怎能不歌唱?
新华社记者 蔚生 国翰
鼓书艺人
1月14日夜晚,大别山区雪花飞扬,北风怒吼。湖北省麻城县李胜乡红星第一农业社办公室里,烧起红红的柴火,人们围火讨论社里的工作。散会后,有人提议叫何中义来段“湖北大鼓”,为雪夜助兴。何中义润一润喉咙,接口唱了起来:
中义从前真可怜,
年复一年受熬煎,
十冬腊月无衣服,
买桶豆渣过了年。
单干生活困难大,
高级社好处说不完,
今年增产百多元,
全家欢乐喜连天。……
音声一落,大家拍手叫好。何中义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逢年过节搞联欢,都少不了他唱一段。
第二天,我们冒雪到他家访问。何中义正在屋里碾米,旁边坐着老祖母和他的妻子、女儿。她们有说有笑,一边纺线,一边纳鞋底。
我们的话从唱鼓书谈起。何中义把碾杠一停,叹口气说:“二十多年以前——我十三岁那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我,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为了生活,就拜师学唱鼓书,四处流浪;可是那时候,唱破了嗓子,也难混一顿饱饭,父母留下的两亩地和一点家具也卖了个精光,十冬腊月穿不上棉衣。”谈到解放以后,何中义很兴奋,嗓门也提高了。他说,解放后分了田,可是那时单干没牛缺肥,日子还是不大好过。去年参加了高级社,生活才彻底变过来。他说:“年终决算,我们全社98%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我家分了四百多元钱,比去年增加一百二十多元。”他指着桌上的许多东西,“你看,我家年货都办了,往年到腊月二十八,这些东西还没着落哩!”
何中义越说越高兴,回头对女儿说:“把咱们全家今年的增产规划拿出来,向同志们请教请教。”女儿从箱子里拿出一张红纸递给他,他接过念起来:“1957年全家做五千个工分,养猪、牛各一头,喂鸡二十只,……共收入一千零二元,除去吃、穿、零花,孩子上学和生产投资,净余六百二十三元,买上一百元的公债,银行里立一本存折。”他念着念着忍不住笑了,大家也跟着笑了。
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我的过去和现在,正如俗话所说的:‘天上’,‘地下’——两个世界。虽然我不再靠唱鼓书维生,可是想起这些高兴事,嗓子老发痒,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叫我怎能不歌唱?”
外乡的姑娘找上门
去年9月间,红星社丰收后,社员程金保被派往大冶矿山修铁路去了。一天,金保的外婆带着一个又年轻,又漂亮的陌生姑娘,来到他的家里。金保的父母当时弄得莫名其妙,外婆不慌不忙说:“这个是我们乡里周家的大姑娘——燕梅。”随后,瞅燕梅不在眼前,外婆小声对女儿和女婿说:“周家姑娘看中了你家金保,登门相亲来啦!”
提起金保的婚事,勾引起金保父母一段伤心事:那是解放以前,金保小的时候,曾和外乡一个周姓中农家的姑娘订了亲。可是订亲后,金保家越过越穷。后来金保长大了,提出迎亲的话,谁知周家嫌他家田少屋破,赖了婚。从此,一年、两年,……金保快三十岁了,再也没人给他提过亲。……
前年冬天,他家参加了高级社。金保年轻力壮,劳动积极,思想进步,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强,很快出了名声。这消息传到了拜郊乡金星第四农业社周燕梅的耳朵里。经金保的外婆一介绍,燕梅决定亲自找金保谈谈。不巧,金保出门了,她就留在程家,等待着他。一个月后,金保从铁路上散工回到家里,四邻家的孩子们一见他就嚷嚷着喊:“恭喜,恭喜,金宝哥的红运来啦!”他踏进家门,父母把原委悄悄告诉他,他更是又惊又喜。这对朴实的青年农民认识以后,由于情投意合,不久就结婚了。
婚后,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甜蜜。前几天,社里总结高级社优越性的时候,金保当众一站,得意地说:“我就是个活典型,往年单干难上难,订了亲又给赖了亲;加入高级社挖了穷根,外乡的姑娘找上了门。”
“破镜重圆”
吴素珍是个刚强好胜的姑娘,1953年和复员军人程双旺结了婚。双旺年轻不懂事,生产不在行,人又有些懒散,结婚后几年总混不住吃穿。素珍曾三番五次规劝他,他不改。素珍一气就提出和他离婚。当时乡里干部劝素珍,叫她想开些,慢慢帮助双旺,她才没坚持离婚。可是她还是气不过,就把配嫁的东西全都挑回娘家,一住就是一年多。
前年冬天双旺参加了高级社,在社员们的帮助下,改变了懒散作风,又学会了生产,社里并帮助双旺把年久失修的破房子修整一新。
双旺的转变感动了吴素珍,不等双旺求情说好,她就自动挑着嫁奁回来了。当记者到双旺家访问,正赶上社主任程燕山老汉也在场,素珍正逗着胖娃娃玩哩。燕山老汉开玩笑说:“素珍,要不是合作化把你给“化”回来,到哪里寻个小宝贝儿哩!”
两块“界石”齐挖掉
1954年冬播时节,李胜乡老上中农程大毛手上长疮,老婆又在“坐月子”,正愁屋里的生产顾不过来。恰好,乡里办起第一个初级社,他就参加了。当时社员们为了耕作方便,自动扒去了一些无用的田埂。春耕的时候,社员程燕志犁地,正驱牛前进中,忽听“喀嚓”一声犁铧被打断了。刨开看,原来是一块暗埋的地界石。他可火了,一看这块田是程大毛的,就急呼呼地找程大毛赔犁铧,刨界石。程大毛自知理屈,却不肯认账。他想:我的田地好,农具全,谁晓得合作社会不会比我单干强?于是,他坚持不让刨这块地界石,说是非等粮食分到手再刨。
第二年秋收分配,他比单干时增加收入十八元。本想就去刨掉界石,可是这时候,合作化的大风暴又来了,这个初级社的社员们要求前进一步,商量着转高级社。程大毛转念一想:在初级社里,还有土地的一份报酬,我没吃亏;可是高级社要完全取消土地报酬,谁知道今后是不是能保住增产?还是看一年再说吧。
程大毛是个老实农民,虽然加入高级社心里却有块“病”。但是,一年来他在社里劳动还是挺积极的。结果,去年年终决算,又比初级社多收入八十多元;并且他本人又被评为优秀社员,真是“人财两旺”。当他把埋在心里的“界石”挖去以后,马上走到原先自己的田里,抡起镢头把埋在地下的界石也刨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