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福建省检查林区浪费木材
森林工业部门缺乏具体组织和教育工作以致大量木材腐朽流失
新华社福州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葵华报道:正当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的时候,福建省林区浪费木材现象却非常严重。福建省监察厅和福建省林业部门最近联合检查了林区木材生产情况,发现森林工业局所属的福州贮木场、江西贺村木材供应站等处腐朽变质的木材,即达六万多立方公尺,其中一部分还是1955年和1954年砍伐下来腐烂在山上的。
建瓯县在1955年3月间组织工人在小康乡砍伐了一千三百多立方公尺大松木,到1956年底,还有六百三十立方公尺丢在山场上,整整腐朽了一年半以上。当地农林业生产合作社的干部曾经几次向当地林业部门提出批评,直到向县人民法院控告,但是都没有被重视,最后这批木材绝大部分都腐烂,被降为烧柴售出。
联合检查组在闽北林区还看到很多直径四十到五十公分的粗大木头丢在山场、路旁、溪边一两年之久,无人过问;在洪水季节,沿溪成批木材被山洪冲走。据福建森林工业局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发生九十一次漂木事故,损失木材六万五千多根。
在伐木场上,成片砍倒的大树都丢下很高的伐根;成堆可以利用的梢头木和边材也被丢弃。在建阳县宸前砍伐场上,联合检查组检查了七百二十八株树根,平均伐根高度三十七点二公分,比规定标准高出十七公分多;最高伐根达九十公分;加上丢弃大批可做矿柱的梢头木,平均每砍伐一百立方公尺木材,就损失约六立方公尺。
这些严重浪费木材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几年来福建省森林工业部门许多工作赶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及这里大部是私有林,群众自伐较多,生产分散,掌握计划生产困难等客观困难以外,主要还是福建省森林工业部门在木材砍伐、造林贮运等环节中,缺乏具体组织工作和深入指导,又缺乏经常对林区干部、伐木工人等进行爱护木材的教育,以及一部分林业工作干部对浪费木材现象漠不关心。
福建省森林工业局在一些会议上和文件中,虽然提出合理采伐、合理造材的指示,但是缺乏有计划地在各个伐木场推广先进经验和推广新的工具。有些砍伐场只简单地按每人砍伐的材积发给工钱,对伐得又省、又快、爱惜木材的工人没有给予奖励,因而形成有些伐木工人只顾砍得多、砍得快,可以多领工钱,不注意节约木材。
现在这些浪费木材现象,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福建省森林工业局正在从各方面堵塞浪费木材的漏洞,计划在林区内全面展开节约木材运动。


第2版()
专栏:

上海用新疆改良棉纺出特种工业用纱
据新华社上海24日电 上海国棉二厂昨天试验出最近用新疆改良棉试纺的五百多磅二十一点五支特种工业用纱,可以用来织制飞机轮胎用的帘子布。这批纱的强力和各种指标都达到规定的标准,强力胜过用最好的苏丹棉和埃及棉纺的。
按照规定,织制飞机轮胎帘子布用的二十一点五支特种棉纱的缕纱(用一百二十码纱绕八十圈为一缕)强力应为一百六十磅,而国棉二厂通常用埃及棉纺的这种纱的缕纱强力是一百六十三磅上下,这次用新疆棉纺的强力达到一百七十磅。
国棉二厂试纺这批新疆棉的方法,同使用进口埃及棉完全一样,经过精梳过程。去年11月,上海国棉七厂曾经用同样的新疆棉在普通没有精梳设备的棉纺机上试纺过另一种二十一点五支棉纱,织成制造载重汽车轮胎用的帘子布,布的强力等指标也都超过标准。


第2版()
专栏:

有“尖”就冒,有“富”就露
孔桑
在农业合作化以前,有些富裕中农有“怕冒尖”、“怕露富”思想。他们明明有钱,却在众人面前装穷;他们有优良的生产条件,却不愿意增加生产。这些思想在合作化以后已经没有或者很少了。但在工业生产和建设中,却还可以常常碰到这种“怕冒尖”、“怕露富”的思想。譬如有些企业领导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企业有增产的条件,但在上级面前却大嚷大叫潜力挖尽了;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企业可以大大节约原材料,但在上级面前却说实在没什么可节约的了。又如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时候,国家要求企业之间互相调剂,合理使用原材料,但是,不少企业的领导人却弄虚作假,隐瞒库存材料数量,不是以有报无,就是以多报少,以好报次。去年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北京市的取暖火炉脱销,国家要求北京市第三工业局赶快生产火炉。这个局的领导人看见当时钢铁材料供不应求,就说自己没有材料,有人要火炉,就必须拿材料来换。国家一时调不出材料来,为了保证市民买到火炉,不得不忍痛把部分制好的钢、铁管子给他们熔化作火炉材料。但是这个工业局当时真的没有火炉材料吗?最近经有关部门检查仓库证明,这个工业局不仅去年冬天有,而且现在还积压着好几百吨。
有的富裕中农怕“冒尖”,怕“露富”,是因为不懂得鼓励发展生产的政策。有些工业企业领导人怕“冒尖”、怕“露富”,则是因为怕国家给他们生产任务,或者怕国家要求他们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上缴利润,或者怕国家把多余的材料拿出来。一句话,就是怕给自己工作增加困难,怕不能轻松地完成任务。结果,这些企业的困难是减少了,工作是轻松了,但是,整个国家的困难却增加了:掌握的产品少了,财政收入也少了,本来就已紧张的原材料供应情况更加紧张了。归根到底,本来可以多建设一些工程的,现在却少建了,本来可以多生产一些东西的,现在却少生产了。
原材料供应不足,是今年工业生产和建设中的主要困难。但在另一方面,增产和节约原材料的潜力还是有的;从最近辽宁、江苏、山西、天津、北京等省市抽查企业的仓库来看,所谓“黑”材料还不少。在被认为家底最“苦”的沈阳手工业管理局的一个仓库里,也查出了隐报木材一万四千多立方公尺。只要把这些“黑”原材料加以合理调配和使用,就可以克服部分困难。关键在于大家都把增产和节约的“尖”冒出来,把“富”露出来,把储备原材料的“尖”和“富”露出来,不要人为地加重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
有人说:有了“尖”和“富”,自己不暴露也会被查出来的。这话很对。因为虽然有的领导机关“睡大觉”,不摸自己的家底,使一些怕“冒尖”、怕“露富”的下属暂时得以钻空子,但是,我们绝大部分领导机关是清醒的。他们会从账本上,从仓库里,从同类企业的比较中,发现你的“尖”和“富”来。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能自觉地“冒尖”“露富”,不要等到上级来检查。


第2版()
专栏:

山西计划增产土铁四万多吨
湖南大量土生铁支援上海工业生产
据新华社讯 山西省手工铁业合作社计划今年增产土铁四万七千五百多吨。这个计划完成后,全省土铁产量就可比去年增产80%以上。
全省现有二百三十多个手工土铁生产合作社,分布在晋东南、晋中和晋西等地。为了在不增加现有设备的情况下完成今年土铁增产任务,这次会议研究了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的具体措施。全省生产能力最大的阳泉市有二十个土铁生产合作社,从现有的机器设备中找寻出未被利用起来的负荷能力,就可多带动十个圆炉,增产土铁三千八百多吨。长治、晋城、盂县和平定等地的手工铁业合作社,炉子大小不同熔铁锅多少不一,熔铁锅少的地方就有人力的浪费现象;这些地区如果再增加一部分熔铁锅,就可大大提高产量,全年为国家增产六百五十吨土铁。另外,全省在调查了各地现有设备后,还将在阳泉等有条件的地方,增建年产六千一百吨的六座小高炉,生产土铁。
山西以“煤铁之乡”在全国著称,土铁资源蕴藏丰富。历年来,山西的土铁从原料到成品都一直是国家一部分极重要的补助,除供本省需用外,且为邻省农民所喜爱,销路很畅。
新华社上海24日电 2月19日,上海又从湖南运到了一批土生铁,连同过去九个多月,从湖南运到上海的土生铁已经有五千八百多吨。供应上海的这些土生铁,是散处在湖南各地山区的五十多个生铁厂用土法炼制出来的。
上海许多工厂以土生铁来克服生铁供应不足的困难,有二百多家制缝纫机、制笔等工厂采用了湖南运来的土生铁,产品质量仍然保持良好。


第2版()
专栏:

浙江的土铁生产
傅宝永 张唐
在钢铁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地方生产潜力,减轻钢铁原料供应紧张程度,保证部分产品的生产需要,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据调查,浙江省土铁的矿藏量有几千万吨。土铁生产约有三百年的历史。主要产地为温州、宁波、金华三个专区,其中以温州专区为最多,年产量约占全省的一半。
过去浙江省土制农具的主要原料就是土铁。自从1955年外地废钢大量输入浙江以后,由于废钢价格低、加工容易,土铁销路大受影响,产量骤然下降。产量最多的云和县1955年比1954年减产10%;1956年又比1955年减产5%。于是有的领导部门便怀疑土铁的发展前途,对土铁生产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今年在生铁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土铁生产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是目前土铁生产中,尚有不少问题。要发展土铁生产,领导部门必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土铁生产设备落后、操作技术水平低,这是影响土铁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据九个生产较好的土铁生产合作社的调查,动力设备方面,只有两个社利用木炭引擎、一个社利用水力,其余的都用人力。据调查,用木炭引擎的平阳苕溪生产合作社,每天每炉铁的产量是六百五十公斤到七百五十公斤。用人力的瑞安高楼乡合作社,每天每炉产量只有三百公斤。
其次,社员技术水平不等,各社之间技术力量配备悬殊,也影响了土铁的产量。云和县村头社和金华遂昌土铁生产合作社设备水平相差不大,但是由于前者技术水平较高,每天每炉最高产量有一千公斤;并且每炼一百斤铁,只要耗用铁砂二百斤、木炭二百八十斤。遂昌土铁生产合作社因社员技术水平低,每天每炉最多只能炼铁四百五十公斤;而且每炼一百斤土铁耗用的铁砂、木炭,各需三百五十斤。
其三,大多数土铁生产的生产单位,资金都很薄弱。这也是影响土铁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土铁的主要原料铁砂来自农民,农民一般都在农闲季节从事开采。铁业生产合作社全年所需的原料,要在农闲时节全部收足。许多铁业社资金较少,无法购买全年的原料,每年往往因此停工数月。如果资金问题能够适当解决,土铁就可增产许多。
充分利用浙江的土铁资源,供应工业生产的需要,需要有关工业领导部门积极帮助解决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


第2版()
专栏:

回收面粉袋
全国每年可节省棉布二百万匹
新华社24日讯 全国许多地区粮食部门在回收面袋工作中,为国家节省了大批棉布。据北京、天津、上海、济南、沈阳、武汉、西安等七大城市的统计,从1954年下半年到1956年9月底,共收回旧面袋四千多万条,为国家节约了八十多万匹棉布,同时还节省了六百多万元的面粉包装费用,并在回收的旧面袋中,清理出一百多万斤剩余面粉,作了工业用浆糊的原料。
今年在棉布供应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粮食部决定进一步提高面袋的回收率,最近并为此发出了指示,要求各地粮食部门认真执行面袋回收制度,凡供应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企业、饮食业、复制行业等单位的面粉,除适当给他们保留一部分周转袋以外,今后应坚决执行以空袋顶换的办法。对一般居民购买整袋面粉时,也要逐步实行这一办法。
粮食部粮食工业管理局预计,如果全国各地都普遍认真执行这个办法,每年至少可为国家节省二百万匹棉布。


第2版()
专栏:

食品工业部门
今年将产罐头五万多吨
据新华社24日讯 我国食品工业部门今年计划生产罐头五万四千多吨,比去年实际产量增长15.64%左右。其中供应国内人民食用的罐头将比去年增长一倍。
这个计划,是食品工业部食品局同食品推销总局在最近联合召开的全国罐头工业计划平衡座谈会上确定的。


第2版()
专栏:

机关企业居民普遍节约用布
北京市棉布销售量显著下降
新华社24日讯 新华社记者卢恭敏报道:由于许多企业、机关节约公共用布和社会上节约风气的开始形成,北京市棉布销量有显著下降的趋势。据统计,1月份全市棉布销售量比去年12月减少了20%以上,本月上、中两旬又比1月份同期下降了40%。其中机关、企业、学校的公用布最近一个多月的销量还不到过去一个月的一半;工业生产用布的销售,也改变了长期以来月月突破计划的情况。
很多机关、企业和学校都把节省公用布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有些单位的负责干部亲自领导有关人员,积极想办法找代用品,缩减用布计划;有些单位把沙发套、窗帘、被褥、工作服等不急需的设备用布全部取消了;还有些单位由于严格控制使用,节省下来很多布,都全部退给商业部门。北京市第一福利公司买了五千公尺棉布,准备做床垫,经过研究,大家认为旧垫翻新仍可继续使用,就决定把这五千公尺棉布退给市纺织品公司。北京市机械厂原准备买二千四百多市尺棉布做工作服,后来到车间了解,发现有不少工作服缝补后仍可穿用,结果就少买了一半。
许多商业工作部门也多方面代顾客算细账,选货,尽量减少棉布的浪费。地质部二零九勘探队准备制做三万本野外用的全布面书夹子,需要八千九百多市尺棉布,经供应部门动员和建议,改用一条布边装订,结果只买了一千多市尺布就够用了。清河制呢厂最近派人到棉布批发站购买七千公尺质量较好的京棉白布,准备做机器罩,经过供应部门建议,改买了质量稍次的窄棉布。
在社会上,节约用布的风气也开始出现。许多家庭主妇已在筹划翻拆旧衣,少买布,少缝新衣。缝纫业的职工除普遍开展翻拆旧衣业务外,还积极钻研改进裁剪方法,尽最大努力在加工服装中节省用布。


第2版()
专栏:

珍奇的特产——菊花石
任翔林
菊花石是我国的特产之一,用它制成的各种用品,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这种石头黑漆光滑,性质坚硬,具有一种奇特的光彩,上面起着皎洁晶莹的花纹。
这种花有大有小,剖开一层又是一层,把那石头上的花纹放开一看,就像才生长的菊花一样,再按它生长的曲折大小,雕刻成各种用品,就像活生生的菊花,生长在用品的上面。
菊花石产于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的河底下,挡着河水的冲击。因此每年要到秋季水退的时候才能开采,开采的时候首先就要有专门技术的游泳工人,能在水底辨别石头的开采门路,用一种避水工具,在石头上开凿,用炸药施行爆破以后,才能采出成块的菊花石。
在制出成品的时候,要依照石头大小,花纹稀密,花纹生长的情况,经过周密的设计,绘图,由雕工打出粗坯,在粗坯上进一步进行精巧的加工和细致的刻划琢磨,才能作出各种用品。
相传在清代乾隆年间,永和镇的一个手工业艺术工人在筹备屋基石的时候,得到这种块石,拿回去作为家用。后来有人拿来雕刻石器用具,以后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逐步变成品质优良的工艺品了。这种精巧细腻的雕刻工艺品,光绪年间远销日本、香港和欧洲各国,曾在巴拿马国际竞赛的展览会上,取得了优等产品的奖章。
到了清末,由于战争不息,销路不畅,这珍奇的特产,就很少有人制作了。
解放以后,特别在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后,中共浏阳县委会帮助手工业联社,在永和找到了以前的老工人,成立特种工艺加工组,给以技术的支持,在产品式样上,也改变古老的形式。从此,这种珍奇的产品又重新出世了。


第2版()
专栏:

一座即将竣工的新型肥料厂
陈子林 康国志
松花江畔的一座现代化大型化学肥料厂——吉林肥料厂,施工已经有一年半多了。现在,二十多个车间的厂房和其他许多附属建筑,差不多全部落成了,大量机械、电气和管道设备已经安装起来。预计在今年3月和5月间,合成氨加工和合成氨生产两个系统将分别建成,可以比国家计划提前三个季度出产化学肥料。
吉林肥料厂是苏联全面援助建设的新型化工企业。工厂的设计是先进的。根据我国资源条件,它将利用劣质煤作为主要生产原料。
这种煤经过处理,得到一种叫作水煤气的气体。水煤气是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合成氨是吉林肥料厂的第一个产品。所以,全厂的生产以造水煤气为起点。生产出合成氨以后,就可以同本厂制造的硝酸加工成化学肥料——硝酸铵(即硝铵)。
这个厂的肥料生产,开头造气,末尾造粒(硝铵是粒状的)。从头到尾的全部生产过程是看不见气体和液体原料的,它们都是在管道和设备中流通或者在里面进行有趣的化学变化。生产人员借助于仪表,掌握着它们各种复杂的反应。
现在这个厂虽然还没有最后建成,但是它已经能够使人看出化学工业独有的特点:厂区里的架空管道,左一排,右一排,全长一百七十公里;散布在厂里的几个气柜大得惊人,最大的一个可容纳万余立方公尺气体;车间里几乎全是层层叠叠的塔、泵、槽、罐。所有这些各式各样的设备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严密和坚固。比如,合成等车间有些设备要经受得住三百二十个大气压的压力。装在这些设备里的气体和液体原料万一漏泄出来,就会酿成巨灾:爆炸、燃烧和中毒。
吉林肥料厂设计的先进性,除表现在采用新型设备和高效率的生产方法以外,还表现在工厂技术保安完善这一方面。各个建筑物之间都保持相当的距离。许多厂房装有避雷针,全厂形成一个避雷网。煤气救护站里,在开工生产以后将有人日夜轮流值班,这里有四十部专用电话通向各个车间,发生事故以后,能够立即接到报告,前去救援。生产人员在操作室里看着仪表远距离操纵设备,同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隔离了开来。他们还备有防毒面具和防火、医疗用品。至于设备,那都是防爆的或密闭的。
吉林松花江畔是建设化学工业的一个理想的地方。松花江流经工厂西邻,相距只有几百公尺。这里有丰满水电站的廉价电力。松花江的水质又特别适用于化学工业,是生产硝铵肥料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原料。另一种主要生产原料——劣质煤,在工厂附近的煤矿里有巨大的蕴藏量。
吉林肥料厂的主要产品——硝铵,是一种适用于一般土壤和一般农作物的优质氮素化学肥料。在各种化学肥料中,硝铵是含氮量较高的一种。氮是蛋白质的主要元素,蛋白质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氮素是植物最需要的养料。如同白米一样的粒状硝铵撒在田地里,溶于土壤水分中,为农作物根部吸收以后,就能使农作物繁茂生长,增加收获量。
吉林肥料厂出产的其他产品和副产品,在纺织、印染、染料、医药、冶金、塑料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有广泛用途。


第2版()
专栏:

废品的主人
新华社记者 胡明俊
这几天,重庆钢铁公司的利废库,天天都要接待一批挑选各式材料的顾客。他们常常是匆匆而来,不多一阵,便满载而去。
利废库的库长王绍文在接待记者的时候,抱了厚厚两叠机关、企业的介绍信和材料承交单。他一边翻,一边兴致勃勃地说:“我们这个利废库去年成立以来,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来接洽、选购材料的不下五、六百人次,其中有不少是远自新疆、西藏、江苏、贵州等地区来的。开始每月售货不到一千元,现在每月营业额总是好几万元,经常出售的材料有三、四百种。”
王绍文如数家珍般地叙述他们的新事业在生产建设中所显示的作用。
不久以前,他们接待了来自贵州兴义糖厂的一位顾客。这个新建糖厂的全套机器因为缺少一根曲轴和方钢,不能开工生产。厂里曾经派人到上海、北京、沈阳等地,也没有找到。一位技术员带着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心情,来到了重庆钢铁公司。他终于在这个利废库的放料场上发现了他所需要的曲轴和方钢。
江苏省交通厅有一批汽车,因为缺乏一种弹子不能行驶。厅里派人四处采购,直到几个月以后来到这个利废库,才找到了一批质量很好的弹子。这样在厅里躺了很久的四十部大卡车就此复活了。
重庆废品收购站的各废品商店,重庆许多手工业合作社和工厂,已经成了利废库的经常顾客。单是汽车零件废品商店,就有40%的货是从利废库采购的。它们把进货整理或加工,再供应工矿交通单位和农村。
利废库对重庆钢铁公司克服材料困难、增加财富、降低成本的作用,就更加显著了。有一次,公司大轧钢车间大修轧钢机的时候,由于利废库及时供应了一批在市场上一时不能买到的钢珠轴承,使大修工作顺利进行。全库去年为公司增加的财富在四十五万元以上,今年计划要增加财富一百一十五万元。
究竟利废库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它怎么经常有许多东西源源出售呢?记者带着探索的心情参观了这个新机构。
在一个堆积如山的废钢铁场上,几个拿着钳子、吸铁石的职工,正在忙着选拣许多钢铁件。一位叫罗志均的青年告诉我们:他是利废库的回收人员,公司从各地不断收集来的炼铁用的废钢铁,都堆放在这里。他每天的职责,就是从“沙里淘金”,专门选拣各式各样有用的钢料和机具零件。他从旁边一个箩筐里,取出刚拣到的不锈钢、钢珠轴承、铅等给记者看,津津有味地介绍它们的辨识方法和用途。他说:“自从有了利废库,这些埋没在废堆中的东西就有了赏识它们的主人。经过我们的介绍,它们就可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记者参观了利废库下设的几个部门——炼油房、磨砖房、缝补房、木料加工房。在炼油房里,工人们正在开动着用废料装成的颇为灵巧的炼油机。过去,公司车间的机器上用过的机油,便从地道里流走了。现在他们把公司里和外厂的废机油收集起来,利用炼油机重新炼成好机油再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一大笔机油费。磨砖房用废料装成的磨砖机,正在不停地转动着。操纵机器的一个工人指着周围满堆着的砖说:他们要在尽快的时间内,把两百多吨因尺寸规格不合而报废的耐火砖,精细地磨成合格的砖,因为炼钢车间急切等待着使用它们。在缝补房里,有一批妇女专门将各车间用坏了的保护服、手套等收集起来,把它们洗干净,修补好再发到车间去用。仅在今年1月份,她们就缝补了三千四百多双手套,可替公司节约一千多元的手套购置费。
利废库职工们的工作是辛勤而繁琐的。他们成天跑遍公司的各个角落,去发掘各种被弃掷的没有主人的废品。他们不但收集废弃的金属材料、机油、耐火砖、保护用具,就连木箱板、草包、草绳、破胶鞋、空药瓶等各式各样东西,也都很好地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地整理和加工,再将它们利用到生产建设的各个方面去。
重庆钢铁公司是一个较大的企业单位,过去没有成立利废库这样的专门机构,许多被废弃的材料物品没有被妥善的管理利用,无形中形成很大浪费。这个机构建立以后,每年只不过开支几万元的职工工资费,但是它在今年内就可以为这个公司增加一百多万元的收入;它对许多单位物资材料的支援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第2版()
专栏:

从地沟里找油料
胡道源
食堂里的洗碗水,厨房里的刷锅水,人们把它往地沟里倒,都有点嫌脏,谁想到这些脏东西会变成工业原料呢?北京市有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去年利用这类脏东西生产了三十二万斤工业用油。
三十二万斤工业用油,如果用植物油料来生产,按照四平油酒厂李川江所在车间的出油率计算,至少也需要二百多万斤大豆。这些油,如果全部供给肥皂厂,可以制出各种肥皂二万六千多箱。
我在北京市日用百货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听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到宣武门外去访问了这个社。
在一个非常偏僻的角落里,找到了这个“北京市废油提炼生产合作社”。一进门,满院子都是汽油桶和大瓦缸。里面装的是油脂公司和糕点铺子的焦黑的“油底子”,食品公司和大饭店里煮肉漂下来的油沫子,还有从屠宰场弄来的变了颜色的羊肠和牛肺。这些东西,大都发出难闻的气味。比较好一点的,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杂有肉皮、鱼刺、鸡骨头、豆腐角的残汤剩菜。社里的同志说:“这是从大饭店、大食堂里弄来的,一般都不要钱,只要放个桶在那里,定期去装运回来就可以了。这些东西,他们也不容易处理;让我们拉回来,对他们的清洁卫生工作也有好处。”现在,北京饭店、同仁医院等单位的食堂,都经常供给他们这些东西。前面院子里,还有一堆像垃圾一样的东西,根本看不出它的原形。社里的同志说:“这是从地沟里掏出来的。”许多企业、机关、学校的地沟,都成为这个生产合作社取得原料的好地方。去年8月,从一个工厂的地沟里一次掏出来的“污泥”,就炼出了一百七十多斤油。
从地沟里挖炼油原料这桩事,在组织合作社以前,是很少有人去干的。地沟里很脏,夏天臭、冬天冷,下到沟里,往往弄得浑身是臭泥。可是,这个社的社员们没有一个嫌脏,嫌累,一提掏沟,就抢着去。因为他们认为,地沟里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不把它挖出来,就浪费了。特别是在最近各个单位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后,“油底子”、残汤剩菜少了,他们便把掏地沟作为取得原料的重要来源。
利用这样一些原料炼出来的油,用处可不小。肥皂厂使用这种油做出了各种肥皂,建筑部门的油灰厂、铁路部门的材料厂,也使用这种油作原料或润滑剂。据这个社的社长说:“车具厂、车具社熟皮子,过去都是用猪油。去年我们也给他们供应了八、九千斤这样的油,结果就为国家节省了八、九千斤猪油。这对增加市场上的猪油供应量是有一定作用的。”炼油剩下的渣子,还可以给农业合作社做肥料,肥效有的比豆饼还大。去年,这个社供给郊区农业合作社的渣子肥料,就有五十多万斤。有些渣子还可以做养猪的饲料。
看了那样的原料,又见到这样的产品,我想,在提炼过程中也许有些奥妙吧。实际一看,他们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在三间简陋的炼油房里,每间只有几口大锅灶和一、两台“压榨机”。原料在大锅里煮好以后,装在特制的麻包里,放在“压榨机”上一压,就使渣子和油分离了,然后再经提炼,就成了有用的油脂。炼油的全部过程都是手工操作。生产过程虽然简单,但是相当劳累。这个社的社员,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地把人家扔掉的废物变成工业用油,辛勤地在不为人注意的岗位上不断为国家创造着财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