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7-02-24

1957-02-24新闻联播 文字版

谈北京药材铺

第8版()<br/>专栏:<br/><br/> 谈北京药材铺<br/> 秦牧<br/> 每一个人第一次到北京,心里总有一张观光节目单。除了全国景仰、举世闻名的天安门、中南海、故宫博物院、西郊新建筑等等之外,人们还有各自渴望看到的地方,有人准备到八达岭骑骆驼,有人想到芦沟桥摸狮子,有人要尝尝涮羊肉和烤鸭,有人决不会忽略东安市场和天桥……。至于我,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我的节目单里也有一个小小的节目,那就是:带便看一看北京的药材铺。<br/> 北京的药材铺,真是“提起此马来头大”。近六十年来中国考古界两项震惊世界的发现——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周口店“北京人”化石的发现,都是和北京的药材铺发生极密切的关系的。<br/> 1899年,清廷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为患疟疾,在北京同仁堂药铺里买了一剂药,里面杂有所谓“龙骨”。王懿荣从这些古色斑烂的甲骨上发现了殷代文字,于是引起许多考古家闻风追踪,从药材铺追到药栏,从药栏追到行商,最后一直追到河南安阳小屯村去,终于在那里发现了殷墟,陆续找到了十六万多片甲骨,研究出不少三千多年前的文字,弄清了许多殷代历史的线索。<br/> 1929年我国科学家在房山周口店发掘出“北京人”的头盖骨,这五十万年前的古代人类的遗骨的发现,使得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人类老祖宗的骨头逐渐可以排成一个完整的行列,因此成为震动世界的大事。“北京人”的发现虽然在二十年代末,然而它发现的线索却应该上推许多年。因为在发掘之前二十余年,已经有人在北京药材铺里的一大堆“龙骨”中,发现了一枚显然不是属于野兽的牙齿,这齿被人称做“中国牙齿”,并被劫夺到国外去了。正是由于这一回事引起人们的注意,才有以后“北京人”化石的系统的发现。追溯源头,北京的药材铺仍然串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br/> “龙骨,龙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界的两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巨大发现都和它发生关系。最近发现的“广西巨猿”的牙齿也是从研究“龙骨”开始的。假的龙骨倒的确是中国的真正的宝物。而兼收并蓄的药材铺,尤其是琳琅满目,货式繁多的北京药材铺,在中国文化史上竟连带发挥了博物馆的作用。<br/> 因此我上北京时就一心要观光这些街头博物馆了。北京的药材铺,气派真是不同寻常,它不像小地方的中药铺似的,把白花蛇、蜈蚣干、海马、海龙都一古脑儿摆在门面玻璃柜里给人看。它气魄大,招牌大,药物却大都不摆出来。柜面上的配药人员有一种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风度。我也曾经进去向他们请教一些药物的规格和价钱。几乎每一种药材他们都可以讲出很多的品种来。单是一样参,他们就可以讲得天花乱坠。你多看几间北京药材铺,就会发现:铺里那种人力充足、配药时从容不迫的气派,几乎是所有药材铺所共有的。<br/> 这种气派,和其他的商店那种忙迫的情形截然不同,而且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照。看后仔细想想,觉得这种“药材铺情调”的形成,大概很有它的历史渊源。配药谨慎与否,事关人命,怎能够“急急如律令”那么的搞?一定得从容不迫,才能够做到不出差错。食品铺、杂货铺之类,紧张忙迫一些没有关系,而且,有些饮食馆还唯恐其没有紧张气氛,有时还要大放收音机,厨子还故意把镬子弄得笃笃地响,伙计还要大声念回锅肉、醋溜鱼等菜名。别人不知怎样,我路过这些食物铺时就常常被镬子声、报菜声吸引到难以自制地跑了进去。但药材铺就不同了,假如药材铺也是收音机大唱特唱,店员们表现得十分忙迫紧张,就不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因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在这种忙迫气氛中配错了药呢?<br/> 所以,北京药材铺的那种风度是其来有自的。我曾经见过一批清代的药方,开药的医生在每张药方上面总是先写上“小姐”、“老太”“小少爷”之类的字眼,然后分析病情,然后才开药。这种做法,和药材铺那种悠闲不迫的情调有其共同的原因。这就是:充分表现了细心、谨慎,使病人家属,使买药者都获得了安全感。<br/> 我想这些北京药材铺,对搞文化工作的人,恐怕很有点启示作用。它们的人员从容不迫,因此能够少出或不出差错。我们有不少的文化教育卫生团体,像学校、书刊编辑部、医院之类,内部常常忙乱得像一锅滚水似的,工作人员也大有公共汽车售票员、饮食馆厨子那种跳上跳下,转来转去,满头大汗的模样。限于历史条件,在某一时期内出现这种忙乱状况是很易了解的事,但如果一年两年三年……,长期都是这样子,那就真教人捏两把汗!我不相信在忙乱的状况中可以生长思想家,可以有计划地编出好读物,可以使医疗不生事故!在这方面,北京药材铺,这些曾经对中国的文化事业有过巨大贡献的地方,恐怕仍大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吧!

人民教师

第8版()<br/>专栏:<br/><br/> 人民教师<br/> 里曼<br/> 去年10月间我脸上生了一个粉刺,虽然不很疼,可是十分难受,去医院治治吧。<br/> 走到公费治疗门诊部门口,我见一个一步一跛的人进去了。我挂了号到外科室候诊时,见他也在那儿。看病的人很多,我找到一张报纸看着候诊,等了约半点钟,我抬头看了一下,那个跛脚的人就诊了。医生很客气地向他打了一声招呼。<br/> “你还没请假休息吗?”医生带着责备的口气问了他一声。<br/> “我的脑子和嘴都没有病,干么请假?”<br/> “唉呀!身体坏到这样严重程度,还坚持上课,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不过病要好得慢一些。”医生钦佩又怜惜地说。“时间长总比耽误学生的功课强。”<br/> 几句问答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站起身往前凑了凑,要看他得的什么病。原来他的两只胳臂和腿都扎满了绷带,医生看见绷带都脱落了才那样问他的。护士把绷带和敷料都去掉后,我清楚地看到,他皮肤上生了很多小水泡,大的像绿豆,小的像小米。密集的大水泡像马蜂窝,小的像蚕蛾下的子,使我几乎再不敢看下去。医生处方后,护士给他换药。下边该给我治病了。我情不自禁地说:<br/> “同志,你换了药等我一等,我有话跟你说。”<br/> 他抬头瞟了我一眼,现出诧异的神情。大概觉得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有什么话可说呢,但他也没有表示拒绝。<br/> 谁知我治罢了病,他还没换完药,我倒等了他半点钟。他换药足足用了一个钟头的时间。<br/> 我俩出了外科室,他说:“你有什么话请说吧!”我说:“到大门口再说吧!”到了大门口,我问他怎样回去,他说步行回去。<br/> “我要搀着你把你送回去,这就是我要说的话。”<br/> “那怎么能行呢!谢谢你,我能走。我来的时候就是自个儿步行的。”<br/> 我指着门口的三轮车说:“不然我就叫辆三轮送你回去。”<br/> “那更不行。”他大有“萍水相逢怎敢讨扰”的意思。<br/> “我太被你感动了。你不要客气了,反正我要送你回去。”他的坚决的态度被我的坚决的态度顶回去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前一个方法。<br/> 我一面扶着他慢慢地走,一面问他关于害病的一些情况。他先自我介绍了他在二中教学,接着就说他害的是湿疹病。这种病是一种皮肤病,出小泡,流黄水,发奇痒,痒起来钻心,非抓到发疼不止。他说白天把思想集中在教学上还不觉得怎样,可是一到晚上就糟糕了,钻进被窝里总要挨一两个钟头才能入眠。<br/> “你太痛苦了!”我打断他的话插上一句。<br/> “你只说对了一半。我的身体是痛苦的,我的精神却很愉快。”他比刚才的神情焕发了。我却不很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他看出我有怀疑,就解释说:<br/> “我一到那时候就想起我的学生们看我的时候所说的安慰我的话来。他们让我好好的休息,他们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来报答我的坚持上课。我被他们诚挚而关切的态度感动得流过泪,我忘记了痛苦,我愉快。也就因为这更鼓励了我坚持工作的热情。我不但从9月害病到现在没有请假,以后我还不请假。”我劝他,还是应该休息一下,养好了身体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他看着我的眼说:任务这么繁重,同校的教师本身负担就够了,怎好长期代课;校外又找不到代理人,即使找到我还不放心呢。接着他又把对医生说的话重述了一遍。最后他说他对付这种慢性病的办法是趁假期好好治疗。<br/> 他越谈越兴奋,走路也有劲了,好像没有病一样。可是我的两眼里却含着两颗晶莹的泪珠,闪闪欲坠。

锡的贡献

第8版()<br/>专栏:<br/><br/> 锡的贡献<br/> 高士其<br/> 最近我到云南南部矿区去了一趟,这个地方是有色金属的王国,是锡的诞生地。我参观了锡的全部生产过程;从采矿、选矿到冶炼,我感到极大的兴奋。<br/> 因此,我想来谈谈锡和锡的贡献。<br/> 锡的祖先是从地壳移居到花岗岩上面来的。虽然不是所有的花岗岩都含有锡。<br/> 锡是一种重金属,为什么会浮在花岗岩的上层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br/> 原来花岗岩是锡的“旅馆”,在那里,锡跟氯和氟“结婚”了,这对新婚的化合物,是以气体的状态出现,所以他们能打开一条活路,一直向上冲,冲到花岗岩的上层,甚至冲到花岗岩以外,钻进别种岩石的隙缝里去。<br/> 自从到了花岗岩的上层以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锡就跟氯和氟“离婚”了,而爱上了水蒸汽里的氧,这样新的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固体矿物,叫做锡石。虽然这并不是锡矿唯一的成因。有的时候,锡也曾和硫在一起同居过,不用说,好多种矿物也含有锡,但是它们的含量稀少,没有工业上的价值。<br/> 锡石大多数都是黑色和黄褐色的,这是因为它们含有铁和锰等杂质。又因为它很坚硬、很稳定,所以虽然经过风霜的变化,雨水的冲打,而不会被破坏。<br/>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锡石。古希腊的大诗人荷马,在他的著名史诗里面,就曾提到它的名字。<br/> 在今天,锡石的最大根据地是在马来半岛,在那儿,它的产量差不多占全世界的半数。除了马来半岛以外,南美洲玻利维亚的锡石储藏量也非常丰富。在我国云南南部的矿区,也是锡石最有名的产地。<br/> 但是,锡石还不是锡。从锡石到金属锡,还要走过三道大关:第一关是采矿,这里矿工们付出很艰辛的劳动,才把锡石从矿坑里运了出来;第二关是选矿,这里要用各种方法去掉它所含的杂质;第三关是冶炼,这里要把它和炭放在一起燃烧,锡石里的氧跟碳化合,变成二氧化碳跑掉了,剩下的就是金属锡。<br/> 金属锡身体很柔软,发出银白色的光辉,有延展性,可以展成极薄的薄片,这些都是它的特点。它的熔点是摄氏二百三十一度。<br/> 金属锡对于寒冷的感觉非常敏锐,一受到寒冷就会“生病”,它的病状是由银白色逐渐变成灰色,体积逐渐膨胀,很容易粉碎。这种病还会传染,有病的锡传染给没病的锡。幸亏这种病是可以治疗的,把有病的锡再熔化一次,让它慢慢地冷却,就会复原。<br/> 在远古的时代,在铁器没有发明以前的许多世纪,人们早就知道怎样炼锡了。但是,纯净的锡过于柔软,而又不结实,不适合于制造用品。<br/> 怎样办呢?<br/> 青铜器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它的硬度很大。从前有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武器,生活用品和装饰品,都是用青铜来制成的。青铜真是一种了不起的合金啊。这个时代,叫做青铜器时代。现在青铜器时代早已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青铜的功绩,还用它来制造各种艺术品,有的地方也用它来铸造硬币、钟和大炮。<br/> 除了铜以外,锡还有许多亲密的“朋友”,和它们混合在一起,可以变成种种有用的合金。<br/> 合金的用处很大。例如锡跟铅的合金,在许多巨大的、精密的仪器和机床里,都用得着它以减少磨损。锡跟铅和锑的合金,在焊接金属的时候,是很有用的。在印刷工厂里,所用的“活字合金”,也是锡的合金呀!<br/> 锡还有许多“亲戚”,那就是各种各样锡的化合物,在化学工业上,在橡胶工业上,在印花布工业上,在毛和丝的染色上,它们都有很多的贡献。<br/> 在制造搪瓷、釉药、有色玻璃、金箔和银箔,锡也是主要材料。至于在军事工业上的价值,那更不用说了。<br/> 最后,我们谈到马口铁片,马口铁片是什么东西呢?它是涂上了薄层锡的铁片。涂了锡的铁片既不会生锈,对人类的健康也没有害处。所以用马口铁片来制造罐头筒,就十分安全了。随着罐头工业的发展,马口铁片的需要也大量增加了。然而一提起罐头,人们只谈论着铁的功用,锡的贡献是被遗忘了。锡真是一种无名的英雄啊。

小巷初雪(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小巷初雪(套色木刻) 梁栋

新兵的话

第8版()<br/>专栏:<br/><br/> 新兵的话<br/> 照峰<br/> (一)从农村来到部队,从老家走进新家,除了双老的嘱咐,手上还带来老茧巴。<br/> (二)……九岁那年一个夜晚,在白净的月光下,我跟妈妈学打草鞋,双手搓起血疙瘩。一面看着一面想:“这是第一次长茧巴。”我想起双老的老茧手,劳动养活全家;我打点草鞋去卖,不也能帮点忙呐……年岁大了些,父亲教我砍柴铲地掌犁耙;田土活路慢慢学会了,茧子一年年在增加……<br/> (三)那天夜晚应征报名,就在十年前学打草鞋的院坝,<br/> (而今那里盖起瓦屋,<br/> 做农业社办公室呐。)报完名往家里走,对着月亮我心里说着话:参军三年或五年,加紧操枪练刺杀;敌人敢来侵犯,我这茧手绝不饶它。——劳动起家的啊,最懂得怎样卫国保家。<br/> (四)……来到部队几个月,首长教啥我学啥;操枪、练杠、爬吊绳……老茧手长起了新茧巴。高兴得不知怎样好,连忙写信告诉家。双老写来回信说:“算你还好,没忘记参军那阵说的话!”

来函照登

第8版()<br/>专栏:<br/><br/> 来函照登<br/> 编者同志:<br/> 人民日报八版于2月17日登载的“谒南京雨花台人民革命烈士墓,追怀邓中夏烈士”诗,其中有几个字请代为更正:“冲碎罗网奋羽翼”的“碎”字,改为“破”;“殷殷教我废甄陶”的“废”字,改为“费”。此致<br/> 敬礼!  许宝驹<br/> 2月18日

八斗

第8版()<br/>专栏:<br/><br/> 八斗(寓言)<br/>  吴岩<br/> 上午,他在一家米店里买了八斗米。<br/> 下午,家中小孩忽然得了急病,需要一笔医药费,于是他又把那八斗米原封不动地背到那家米店里去卖掉。<br/> 米店里的人用斗一量,说是每斗都缺了五合米,总共算起来,不过是七斗六升,因此只能付七斗六升的钱。<br/> “明明是八斗啊——不就是上午才从你们店里买去的吗?”<br/> “明明是七斗六啊——上午量的时候不就是这只斗吗?”<br/> 他怔住了,他打量着那只斗。从外形上看,的确就是那只斗。——可惜他没有看见:上午量米的时候,斗底里安装着一块相当于五合容量的厚木板。<br/> 这当然是旧社会里唯利是图的把戏。但在我们这个新社会里,好像也还有些同志,在衡量人我之际,有意无意地安上或卸下了一块厚木板,不仅因此而自以为“才高八斗”,并且因为用的就是这一只斗而在欣赏自己的公平无私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