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六次会议闭幕
通过决议一致同意政府外交政策
批准最高法院条例并选举戈尔金为院长
据新华社莫斯科13日电 苏联第四届最高苏维埃第六次会议在举行了七天的会议以后,2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闭幕。
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在这天上午和下午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这次会议的最后两项议程。
在上午会议上,代表们讨论和批准了苏联最高法院条例。联盟院法案委员会主席雅斯诺夫在关于这项议程的报告中说,自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一步发展苏联司法的民主形式,除了间谍案以外,一般公民的犯罪案,一律由军事法庭转交到加盟共和国法院审判,充分恢复和加强检察官监督的权利。
雅斯诺夫提出了关于最高法院条例法案的要点,其中主要的是重新规定最高法院的管辖范围,关于扩大各加盟共和国法院的职权,增加各加盟共和国法院工作的主动性等。
在接着进行的讨论中,许多代表发言热烈支持法案委员会的建议。
随后,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最高法院条例的法律,并且选举了最高法院的新成员。现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戈尔金当选为最高法院院长。
会议还通过解除戈尔金的主席团秘书职务,另选现任格鲁吉亚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麦·格奥尔加泽担任这个职务。
两院会议接着进行最后一项议程,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在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局势和苏联外交政策问题”的报告。
在下午的联席会议上,许多代表发言,一致同意谢皮洛夫的报告中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苏联政府的和平外交政策。
苏联文化部长米哈伊洛夫就9日会议上一批苏维埃代表、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委员提出的质询,代表苏联政府作了专门的发言。他说,苏联政府认为,支持各个文化和科学组织发展同外国的合作是自己的责任,苏联政府准备同一切国家建立文化合作联系。
接着,会议通过了最高苏维埃一致同意苏联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决议。(附图片)
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在苏联第四届最高苏维埃第六次会议上作报告 塔斯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捷发表去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公报
工业品和谷物总产量都有显著增长
据新华社布拉格12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电台11日广播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统计局关于1956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
公报说:1956年,整个工业生产计划完成了102.4%。工业品总产量比前一年增加了9.5%,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加了11.5%,消费品的生产增加了7%。产品的生产成本有了降低。
在1956年,全国生产了两千三百四十万吨硬煤,一百六十六亿度电,二百一十万吨铁矿砂,三百三十万吨生铁,四百九十万吨钢,三百三十万吨钢材。它们的产量分别比前一年增长了6%到10%左右。
同1955年相比,1956年整个工业部门就业工人的数目增加了2.5%,工程技术人员的数目增加了5%,劳动生产率差不多增加了7%,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约增加了3%。
公报指出,虽然工业部门整个说来是超额完成了总产值计划,但是在全部工业企业中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企业没有完成计划。
公报接着说,这一年农业产量比1955年增加了3.4%,牧畜业总产量增加了9.2%,耕地总面积增加了四万公顷。除甜菜、蔬菜和蛋类以外,各种农产品生产计划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
农业在1956年得到了六千七百四十六台拖拉机。其他农业机器和肥料的供应量也增加了。
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拥有二百二十万多公顷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37%。
1956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完成了62%。已经有三万二千套用国家资金修建的住宅开始使用;此外,还建造了一万七千套私人住宅。
1956年的国民收入比1955年增加了6%。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业人员的数目增加了2.6%,共达四百五十万人。全国学生的数目达到一百九十四万四千人(学校总数为一万二千四百四十一所),大学生数目增加了五千人。


第5版()
专栏:

叙总理接见我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表示希望促进两国友好合作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13日电 叙利亚总理阿萨利昨天在这里接见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时说,“解放了的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它们不会离开在中东实行中立政策的中立道路。叙利亚的总的政策是不依附于东方和西方斗争中的任何一方。叙利亚决不脱离在几年前采取的积极的中立政策。”他说,因为“我们相信,奉行这个政策,我们能够实现我们对独立、自由和主权的政治愿望。我们还相信,奉行这个政策,我们不会成为纠纷的根源,不论是对东方还是对西方,并且如果执行了这个政策,就会驱走新战争的阴影和给这个地区带来和平和繁荣”。
阿萨利说,“在中国和叙利亚之间存在着经济和文化合作的巨大可能性。这种合作再加上在国际事务中交换意见和合作,就会建立更好的谅解并且促进世界和平和我们两国人民的福利。我们非常关心实现这个愿望,并且希望这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和实践”。
阿萨利说,叙利亚和中国的共同点不能不是为了爱好和平、自决权和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它们的共同愿望将有助于它们人民建立更美好的前途和为全人类建立繁荣。
这位总理还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支持阿拉伯事业表示感谢,并且赞扬中国人民在建设中的伟大成就和中国政府、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国领袖们所抱的崇高目标。
中国新闻工作者们向总理赠送了礼物,以表示对叙利亚政府和人民的感谢和敬意。
当天上午早些时候,代表团拜会了外交部长比塔尔。比塔尔在谈话中要求中国新闻工作者们把阿拉伯人民的友好感情和敬意转达给中国人民。


第5版()
专栏:

西哈努克在加尔各答对记者说
中国严格遵守和平共处原则
据新华社新德里13日电 柬埔寨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12日在加尔各答说,中国总理周恩来严格遵守五项原则。
西哈努克12日晚从金边乘专机到达加尔各答,取道前往锡兰参加释迦牟尼涅槃纪念活动。他在加尔各答达姆达姆机场对记者谈到周恩来总理不久前对柬埔寨的访问。他说,中国总理在访问柬埔寨的时候曾经劝告住在柬埔寨的中国人遵守柬埔寨的法律。他又说,他发现周恩来“十分诚恳,对我们很有帮助”。
西哈努克说,中国目前正在帮助柬埔寨建立造纸厂、水泥厂、胶合板厂和棉织厂。他说,为了发展柬埔寨的工业,中国的帮助是必要的。
他强调说,柬埔寨坚决执行在国际事务中严守中立的政策。他否认柬埔寨境内有美国基地。他说:“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在我们的领土上设置基地。”


第5版()
专栏:

格罗提渥支持布尔加宁给阿登纳的信
认为建立两个德国的联邦国家是极为重要的
西德报界和政界对布尔加宁的信表示重视
据新华社柏林13日电 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11日晚在德国科学院党组织的会议上发表了演说。
格罗提渥首先谈到德国统一的问题。他指出,欧洲安全问题是德国重新统一的先决条件。在这方面,首先两个德国必须放弃在重新统一德国的整个过程中使用武力;而这一点,一直还没有得到西德的回答。其次,两个德国应当一起参加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并且一起参加建立“欧洲军备限制区”。格罗提渥还提到关于组成两个德国的联邦的主张。他说,建立联邦国家是极为重要的。这意味着德国两个部分的相互承认,而不是意味着一个国家统治另外一国。
格罗提渥表示支持布尔加宁最近写给阿登纳的信。他指出,德国人民的民族利益要求消除西德的全部原子基地。
格罗提渥在演说中还批评了所谓“民族共产主义”。他说,这是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政治现实不相容的。他强调指出:“苏联的存在不论是在过去和将来,都对我们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他还指出,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期间,不但不能消灭而且必须稳步地加强工农国家。
据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波恩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给西德总理阿登纳的信已经成为西德报纸上的中心题目。“新莱因报”指出:这封信是“很真诚的”。“午报”说,这封信的语气里没有敌意。就是信里关于西德武装危险性的警告也带有“友好和善意的提醒”的性质。
西德社会民主党副主席米利斯在评论这封信时说:毫无疑问,两国间贸易协定的缔结将是对缓和紧张局势的重大贡献。
据德国新闻社报道,波恩政府党人士认为:布尔加宁信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善两国贸易关系。
然而,有些亲政府的报纸(如“波恩评论报”等)却认为布尔加宁的信里没有新内容。


第5版()
专栏:

保加利亚祖国阵线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
科佐夫斯基作祖国阵线工作和任务的报告
据新华社索非亚12日电 保加利亚祖国阵线第四次代表大会11日在索非亚开幕。日夫科夫、于哥夫等人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保加利亚祖国阵线主席契尔文科夫主持开幕。
祖国阵线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总书记、国民议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科佐夫斯基在会上作了关于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祖国阵线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他首先指出,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中,保加利亚在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向前跨了一大步。1956年工业品产量比1939年增加了四倍半,重工业产品增加了九倍。保加利亚农村中已经彻底而且稳固地奠定了合作制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四年中,职工的实际工资增长了40%以上。
科佐夫斯基说,五年来,祖国阵线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全部日常活动,更加有意识地集中在进一步加强劳动人民在保加利亚共产党和人民政权周围的团结,提高人民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参加国家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争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丰收的斗争,鼓励和开展对个别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缺点的群众性的批评,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警惕性,更加广泛地开展保卫和平斗争和进一步加强保苏友谊等方面。他说,祖国阵线最巨大的成就,就是它已经成为人民政权的日益坚强的支柱。
科佐夫斯基说,五年来祖国阵线吸收了许多新的居民阶层的成员到自己的队伍中来。第三次代表大会前,祖国阵线在全国约有一万六千二百五十个各级组织,拥有二百一十一万三千八百零三个成员。现在各级组织共有三万七千五百多个,拥有二百九十一万六千多成员,约占全体选民的58%,其中有农村劳动人民一百九十六万二千人,占农村选民的57.94%,妇女占成员总数的46%。
科佐夫斯基在报告中指出了祖国阵线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并且谈到祖国阵线当前的任务。他说,祖国阵线应当继续坚持不渝地工作,更加充分地发动保加利亚人民的力量和热忱,使他们最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此就必须进行最有力的斗争,反对任何过低估计祖国阵线的社会政治作用的现象。他说,祖国阵线的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是要更加广泛地发展和巩固保苏友谊,因为保苏友谊是我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最必需的先决条件。
代表大会还听取了财政监察委员会的报告和祖国阵线全国委员会委员波普兹拉捷夫关于修改和补充祖国阵线章程的报告。


第5版()
专栏:

苏南两国签订议定书
共同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
据新华社讯 苏联代表团和南斯拉夫代表团9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一项关于两国团体和科学机构在研究核子物理和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进一步合作的议定书。这个议定书是根据去年1月28日的一项有关两国在这方面合作的协定签订的。


第5版()
专栏:

跟生活在家里一样
莫斯科国家第一滚珠轴承制造厂中国实习生 韩永丰
我们在莫斯科国家第一滚珠轴承制造厂实习已经半年多了。这半年里,由于苏联老师们、朋友们的认真教导和帮助,我们已经逐步掌握制造滚珠轴承的先进技术。同时,工厂的领导同志和工人同志们在生活上给我们以多方面的照顾,使我们深深感到,生活在这里跟生活在家里一样。
去年,我们刚来苏联实习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滚珠轴承方面的新技术不知道,俄文又不通。出国前,我们只学过三个月的俄文,初到这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能用俄文同苏联人谈话。为了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俄文,苏联老师想了很多好方法。滚子车间技师古特科娃每天都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教中国实习生朱德贵学习俄文,要他每天学会十个俄文单词。今天教,明天检查,就这样,不到两个月,朱德贵就记住了有关机床零件、工具的俄文名称。实习生邵新德刚来时,向老师提问题,只能说上一、两个单词。苏联老师就加紧教他俄文会话。到现在,一般实习生的俄文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初步掌握了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用语。俄文水平的提高,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先进技术理论和掌握工艺知识。
总调整工沙尼可夫的热情帮助,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他为了帮助实习生钱仲华掌握结构较为复杂的12617型机床生产技术,特地停止了自己机床的生产,把所有的刀具一把把卸下来,详细讲解。这种复杂机床装有五个刀架,最多能夹十一把刀子。每逢这架机床更换生产品,或者发生一点小事故时,沙尼可夫总要拉着钱仲华一起到机床前察看、讲解。实习生曲延年学习的那部机床技术也是较为复杂的,电钮多、速度快、钻头多,以前他没有操作过这种机床。起初,他多少有点害怕出事故。米哈利夫娜亲手教他操作。这架机床一般的生产定额是一百五十个活。苏联工人实际生产是一百七十个。而曲延年一班只能生产六、七十个。但就在米哈利夫娜的细心教导下,十天内他就能独立操纵这架机床,而且生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了苏联工人的水平。在车间里,我们感到每一个苏联工人不管老年、青年都是我们的老师,因为每一个苏联工人都同样热情地愿意帮助我们。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的技术才迅速成长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苏联朋友结成了兄弟。苏联朋友们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老师们经常来我们宿舍,看看我们住得好不好,吃得够不够。女实习生潘沿明生病时,她的老师叫自己的女儿来宿舍作伴、照顾。苏联朋友经常请中国实习生到自己家里作客,准备丰富的饭菜招待中国客人。我们常常和苏联朋友们一起参加晚会,参观集体农庄、博物馆、展览馆、逛公园、看电影。


第5版()
专栏:

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中国留学生林英荣(译音)正在克努谢维茨教授的指导下练习大提琴。 塔斯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美共代表大会继续举行会议
决定把党的总部从纽约迁到芝加哥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12日讯:美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11日上午和下午继续举行会议,主要讨论草拟代表大会的主要决议案各个部分的各小组委员会的建议。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党的决议草案中关于党的部分,并且通过了对这一草案的一系列的修正案。修正案除指出党的领导过去所犯错误的宗派性质外,并且强调指出,斗争“应当既反对左倾宗派主义,又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应当集中主要力量反对在现时威胁着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倾向。
大会经过少许修改通过了关于黑人问题的决议部分。这一部分指出了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争取完全平等权利的斗争的高涨,拟定了共产党员参加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的斗争的具体计划。
关于美国经济状况的部分也在少作修改后予以通过。
代表大会一致同意责成新的全国委员会在一年内把自己的总部从纽约迁到芝加哥的决议,因为芝加哥位于“美国的工业中心,并且靠近美国主要的农业区”。
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包括六十名委员的新的全国委员会。其中二十名应当在代表大会上直接选出,其余四十名由各地区的组织选举。
代表大会在另一个决议中责成新的全国委员会优先注意争取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反对史密斯法和其他镇压法的斗争。决议要求增加共产党的公民自由委员会的委员数目,并且在两个月内召开全国代表会议,来草拟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行动纲领。代表大会还致函艾森豪威尔,要求他对现在被囚禁在狱中的一切受史密斯法迫害的人实行大赦。


第5版()
专栏:

第三枚金星奖章
严辰
在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短短几天的访问,留给我们印象最鲜明最深刻的是:棉花。
在白杨夹道的马路上悠闲地走着骆驼,而从它旁边,更为庞大的棉花采摘机威武地驶过。
在艺术馆里,我们看到艺术家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题材:油画上是无边无际的棉田,雕塑的是摘棉花的姑娘。我们也参加过一些晚会,从民歌里听到了“棉农选曲”;从舞蹈里看到了模仿采棉的优美的动作。
在以诗人拿伏伊命名的堂皇的歌剧院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泉,喷泉的形状就是一朵含苞初放的棉桃,那喷射得很高的水柱,好像千万缕棉花的纤维。黄昏时,喷泉里的灯光变换色彩,映照着水柱,增添了无限安宁、欢乐的气氛。
塔什干新近开辟了一个大运动场,可以容纳五万六千观众。领我们参观的同志,介绍的时候并不掩饰他的自豪。这运动场的名字,叫做“棉花农家”。乌兹别克人对足球很着迷,他们的足球队到阿富汗比赛取得了胜利,足球队的名字也叫“棉花农家”。
棉花、棉花、棉花……到处都是棉花。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乌兹别克以出产棉花著称,它的产量占全苏联的三分之二。对于人们,棉花占着何等重要的地位,有着何等密切的关系,怎能不在生活里到处留下深刻的痕迹呢!
去年12月5日,这天是苏联宪法日,又是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会议开幕的日子。晚上,我们在歌剧院看歌舞演出,正当一位女高音歌唱家的动人的声音引起了观众热烈欢迎的时候,剧院负责人走上舞台,全场很快安静下来。台上严肃地在宣布什么事情,台下的观众屏息着在倾听。最初,我们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件,一会儿,爆发了雷似的掌声和狂热的欢呼。翻译同志告诉我们,刚得到消息,由于乌兹别克今年棉花生产超过了计划,共和国获得了列宁勋章。掌声和欢呼经久不息,我们卷进了这个欢乐的海洋,也分享了这种无上的欢乐。
由于这种种感染,使我们对于和棉花有关的事物也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天,特地去访问了离塔什干六十公里的“卡冈诺维奇”集体农庄。
汽车穿过还残留着红色棉秸的田野,迎面而来的是堆满了棉花的大卡车和兽力车。最后一段道路蜿蜒在丘陵地带,近处的沟渠里流水淙淙,渠边的杨树还有着绿意。转一个弯,前面是宽阔的林荫道,道旁有着一幢幢新修的木屋和一些围着土墙的平房,每家屋旁是葡萄架和果树园。农庄的办公处就在这里。
农庄主席哈姆拉库·杜尔松古洛夫同志陪我们参观。他身材高大、挺直,高高的前额,浓黑的眉毛和八字须,戴着绣花便帽,穿一件黑布的上衣,密密行着的灰棉裤,长统毡靴。他好像刚从田里回来,或者是随时可以卷起袖子干活的样子。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可还非常健康、爽朗。
我们访问了几家庄员的家。不管是木屋,不管是泥墙,农家内部的陈设都很整齐清洁。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贵重的壁毯,窗上是挑花的窗帘,有的人家花被子从地板上直堆得齐及天花板;有的人家比较欧化,放着钢丝床和写字桌。收音机里播放出首都的广播,电炉上正做着菜。听说农庄里有二十九家买了电视机,有二十九家正要去买。有些庄员还有着自己的“莫斯科人”小汽车和摩托车。
我们称羡着庄员们的生活,老主席却用一种经历过不少艰苦的老军人常有的神情谈起了农庄的往昔:十月革命前,这一带的土地属于两个地主,大部分土地闲着,长满了荆棘和杂草。这里又是丘陵地带,高低不平,土质不好,多碱性。直到1935年,才有第一批庄员从别处移来,着手开垦这片荒原。他们一边从远方搬来些好的泥土,铺在碱土上面,一边挖掘沟渠引水灌溉,这样庄稼才生长起来。
“老头子总爱和从前比较,”老主席说:“我们真正的建设还是1941年开始的,以前你们来的话,连房屋也看不见,树木也不曾长大。那时我们都住的地洞,地洞里没有窗户,没有灯光,晚上出门靠月亮,半夜里常有夜猫子叫唤。”
现在呢?他没有说下去,因为我们亲眼看到了一切:漂亮的住宅代替了地洞,电灯代替了月亮,无线电代替了夜猫子。此外还有俱乐部、露天剧场、商店、药房、一些小学、三所七年制中学和一所十年制中学、电话局、广播室、托儿所、医院……老人有养老补贴,产妇有三个多月的产假。每家有自己的果园、菜圃、乳牛和蜜蜂。
看了他们目前富裕的生活,再想想老主席对过去情况的介绍,使人清楚地看到一点:好日子不是一夜功夫得来的,它经过了长期的劳动和创造。“卡冈诺维奇”集体农庄是成立了六年之后才开始建造房屋,又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这样规模的。
“我们的农庄还很年青,在共和国有许多好的农庄,我们希望将来赶上他们。”老主席谦虚地说。接着他像总结一样,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农庄的变化。
1935年农庄刚成立时,庄员有六十三户,棉花种植面积是二百二十公顷,每公顷收获二百二十公斤,农庄总收入三十六万卢布。1956年,庄员已有六百四十户,棉花种植面积一千九百公顷(不计其他作物面积),每公顷平均收获四千公斤,农庄总收入二千零五万八千卢布。
我们走到那里,庄员们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和老主席招呼,他像老父亲一样受到众人尊敬。他是一个能干的管家,领导这么个农庄不是容易的事,不但在经营方面,也在多成分的民族关系方面。
这里的庄员包括十一个民族:乌兹别克、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朝鲜、维吾尔、鞑靼、阿塞拜疆、乌克兰、俄罗斯、犹太。“这简直就是我们国家的缩影”,正如老主席说的一样。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可是他们相处得很融洽,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争吵。
“每个民族的人都有他们的特点,我们就应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老主席不但不因民族成分复杂觉得麻烦,反而如数家珍一样介绍了他们的专长。比如:哈萨克族人善于管理牲口,朝鲜族人善于种稻子,俄罗斯族人擅长拖拉机和汽车等技术,维吾尔族人善于料理内务,鞑靼族人——一部分在田里,一部分在办公室工作,乌兹别克族人和塔吉克族人基本上都种棉花。
老主席又补充说:“我们在种庄稼的时候,并不看将来钱收入得多不多,只要政府号召,我们就干。当然,政府也不会忘记劳动好的人,不管他是什么民族,都给以勋章、奖章、奖状。我们农庄就有两百人得到各种奖章,九个人得到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
“可是你呢?也请你谈谈自己吧!”我们请求他。
“我吗?从小给地主放羊,当雇工,十月革命后参加游击队,1920年开始在农村做工作,1935年到这儿,那年10月6日当选农庄主席,直到现在。”他把自己讲得如此简单,好像农庄的成绩和他并没有关系似的。
他邀我们到他的客室里“喝茶”,客室里铺着厚厚的地毯,墙边放着钢琴、电视机、沙发,书架上摆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普希金的诗集、托尔斯泰的小说。长桌上是一盘盘的菜肴、鲜红的石榴、水晶似的白色红色的葡萄,每人面前还放了半个很大很新鲜的西瓜。
老主席就举杯站起,向中国的农民兄弟致意。他说,1954年11月,赫鲁晓夫同志访问中国回来,曾到过“卡冈诺维奇”集体农庄,就坐在这房间里谈过话,谈了许多中国的见闻,特别赞扬了中国的农民。老主席祝中国农民兄弟棉花丰收,苏中友谊更加亲密。我们也祝他长命百岁。他回答:“谢谢!如果为人民工作得很好,人也就不会衰老。”
乌兹别克文学报的记者提议为他拍照,他匆匆地去换了一件呢子上衣来,我们突然为他挂满在胸前的奖章所震惊。这是两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金星奖章、六枚列宁勋章、一枚卫国战争勋章、两枚劳动红旗勋章、两枚农业展览会的金质奖章。它们那么多,那么亮,如同满天繁星。
关于勋章,这引起了他的谈兴。他说:“我在莫斯科参加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和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坐在一起,我们并不相识,互相细看着对方的胸前,都是六枚列宁勋章,不过一个是为了和平劳动得的,一个是为保卫和平劳动而得的。这样,不用介绍,我们立刻成了老朋友啦。”
自从离开塔什干以后,杜尔松古洛夫的魁伟的影子,他的声音笑貌,以及那一大排金光闪闪的奖章,常常鲜明地在我的脑子里跳动。不知怎的,我们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引起了我对他的深厚的感情。
在2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登了一张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六次会议开幕的照片,从照片上,我一眼就认出了杜尔松古洛夫的熟悉的面影。又三天,消息说苏联十多万农业劳动者得奖,其中特别提到了杜尔松古洛夫,他第三次获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我又一次看那照片,老人的胸前,在我曾看到过的两枚金星奖章旁边,分明已挂上了第三枚金星奖章了。
我为他高兴,忍不住要把我所知道的关于他的仅有的一点情况告诉给人们。让我举起酒杯,热烈地向他致以遥远的祝贺,祝贺他由于卓越的劳动而获得的荣誉,祝贺他的农庄今年有更好的成绩。(附图片)
杜尔松古洛夫同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