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朋友、兄弟、老师
新华社记者 莎荫 银怀 马朋
当你同太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平常的谈话中问起一位跟他们所相处过的苏联专家的时候,他们总是爽朗地告诉你:他呀,是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们平常像兄弟,工作的时候,他是个好老师!
在太原——这个正在改变着它的历史面貌的古城里,新竖起的每一幢楼房,新盖起的每一座工厂,新生产的每一种产品,每一部机床效率的提高,每一炉钢冶炼时间的缩短,每一个工人在短暂的时间里学会了最新的技术……,所有这一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渗透着苏联朋友们的劳动和智慧,他们用挚友的诚意,兄弟的手和丰富的知识帮助了我们。
诲人不倦的老师
在太原钢铁厂薄板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轧制硅钢片,生产技术是白发苍苍的苏联专家卡洛布柯教给他们的。
两年以前,薄板部的职工们谁也不懂生产硅钢片的技术。但是卡洛布柯同志来了,他给职工们从头到尾讲授了生产硅钢片的技术,同工人一道在轧钢机旁度过了许多白昼和夜晚,从加热到退火、酸洗,没有一个工人没有看过他的表演,没有一个工人没有受过他的教导。终于,工人们在这位诲人不倦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轧制电动机硅钢片和变压器硅钢片的技术。中国从此可以用自己生产的硅钢片了!
今年2月,卡洛布柯要返回他的祖国。临行以前,由他主办了一个为期八天的工长以上技术干部训练班,他又一次系统地讲解了生产硅钢片的技术原理,为技术人员们表演了生产更薄的硅钢片的生产技术。临走的时候,还一再嘱咐职工们不要自满,他说:“技术是没有止境的,应该永远当一个小学生。”
他走了,给薄板部职工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工程师姬澄激动地说:“我有过许多老师,但是没有一个老师比卡洛布柯这位老师更真诚、更热心和更关心他的学生了!”
友谊的结晶
近几天,在华北太原工程局河西预制厂工地上奔忙的苏联专家米哈依洛夫感冒了。但是当预制厂总工程师刘邦闻到他的宿舍慰问的时候,他却首先问起“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不是有了新的进展。
米哈依洛夫在去年6月份向华北太原工程局提出在河西预制厂开始试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建议。这是目前世界各国建筑工业技术上最新的技术成就,它能节约大量钢材。
在试制的紧张日子里,米哈依洛夫无论在酷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日,经常在工地上指导工人操作。他为工人们每一项新的成就感到高兴。
米哈依洛夫专家在工作中表现的国际主义友情,深深铭刻在职工们的心里。去年11月,工人们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试制成功跨度为六公尺的大型屋面板,米哈依洛夫又根据波兰的一种结构形式提出了进一步节约水泥的建议。这种建筑构件改进成功以后,他向大家说:“我们这种屋面板是采纳了波兰、苏联综合的结构形式在中国制成的,我提议把他叫做中苏波友谊板。”大家当场就很高兴地表示同意。
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许多大型建筑构件,已经在我国一些基本建设工程中实际运用起来。全国各产业一百二十九个单位的四百六十名技术干部也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了这种新技术。
最真诚的帮助
在建厂同时生产了大批重型机械的太原重型机器厂里,设计人员正在苏联设计专家莫赫夫的帮助下,设计两种新的桥式起重机,设计人员们告诉我们:到5月底,主梁由箱形结构改为单腹板结构的七十五吨和一百吨两种桥式起重机的全部设计就可以完成。每两台至少比现在生产的要少用十二吨到十四吨钢材。
技术人员们衷心感谢莫赫夫在设计过程中给予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他一面耐心地帮助解决改变结构技术上的疑难问题,一面又仔细地对比计算了两种结构所需要的工时、生产周期和占用的生产面积。他鼓励设计人员从试生产当中进一步研究出经济效益和质量都高的好结构来。
莫赫夫发现这个厂因为接受的起重机定货零碎、紧急,造成了设计、原材料供应和生产上的被动忙乱局面,就建议厂里抽调出五个青年设计人员,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中国还没有作过的七十五吨到二百五十吨桥式起重机的系律设计,尽管这些年青的设计人员对于这些设计是陌生的,但在莫赫夫的耐心指导、反复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终于熟悉了这种复杂的设计工作。他们在莫赫夫指导下所做的这些桥式起重机的全部设计方案在去年12月中旬全厂技术会议上通过了,并且确定明年开始正式生产。这种设计,70%的部件可以在六种起重机上通用。莫赫夫说:“这样会及时满足中国新建工厂对于起重机的大量需要。”
兄弟的关系
太原矿山机器厂的先进生产者赵元成、胡永兴和全厂职工不久以前接到了来自苏联的一封信,祝贺他们取得新的成就。这信是去年4月来中国访问过的苏联先进滚齿机工人连科夫写来的。
连科夫去年来中国的时候,把他的精湛的技术传授给了这里的工人。从那时以后,太原矿山机器厂的滚齿机工人就学会了用最快的速度加工齿轮的技术。在表演中作过连科夫的助手的赵元成还在去年10月,带着连科夫传授给他的技术,到北京、天津、重庆、武汉等十几个大城市的机械厂去表演。从此,连科夫就不仅是太原工人所热爱的兄弟,而且成为中国机械工人的知心朋友了。
当赵元成和胡永兴看到连科夫的信的时候,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在回信中写道:“我们无时不在想念你,因为你是我们最好的兄弟和朋友。”


第2版()
专栏:

苏联专家在北京电子管厂
张泉
我们走进北京电子管厂,就了解到许多关于苏联同志帮助这个厂的工人学习生产技术的故事。
使人们深受感动的是苏联同志对于厂里工人的热情和无私的具体指教。在十号车间里,有一个只有二十岁的青年工人张明城,他既没有制造过比头发丝还细很多的钨丝,也从未见过这种复杂的技术。在这车间工作的苏联专家莫斯柯娃,向他详细地讲解机器构造原理,又连续几次亲自进行操作表演。有一次,张明城做出的钨丝不是0.012,而是0.40了,莫斯柯娃立即向他指出毛病:“重要的问题是在于调整速度,注意加温。”张明城按照她的教导,经过几十次实习后,果然能够制造钨丝了。现在,他已经熟练地掌握全部生产过程,并且当上了技术小组长。
二号车间副主任周天广说:“在苏联同志帮助下,学会技术的不是一个人,仅我们车间的就有三百人。”二号车间是电子管装配车间,这里的技术特别精巧细致,有几道工序需要在放大镜下才能工作。开始,当三百多青年男女刚从初中学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被这种复杂的技术吓住了,禁不住向苏联专家问:“我们能学会么?”苏联专家巴布施金娜就鼓励他们:“只要下决心,保证能学会。”巴布施金娜和娃丽亚等,从早到晚都在车间里,她们是在示范操作,或者跑到工人身边耐心指教,并且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向工人们传授先进经验。一天,胡淑芳把电子管装坏了,她急得连饭也吃不下去。娃丽亚连忙把她叫到身旁,一边做给她看,一边就对她说:“装每个零件都要特别耐心仔细,既要掌握分寸尺度,又要保证真空卫生。”胡淑芳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就学会了装架电子管。现在,她每天能装三十多个了。
苏联同志同样虚心地学习中国工人的经验。去年12月,技术员董大为在排气机上装一个附属用具,使电子管自动落入电磁振动架的装具上,然后又在振动架上装了一个延时继电器,使它自动停车,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个人工作。虽然这不是什么惊人的创造,但是米里尼柯夫却认真地研究了董大为在技术上的改革,他赞扬说:“这是适用于生产的,应该采用,我们回到苏联也将实行这种办法。”
使人们特别感动的是苏联同志反对浪费、为中国节约财富的高贵品质。二号车间副主任周天广谈了这样一个故事:1956年11月间,有一种电子管在试验时废品率上升到17%,许多人都在检查,但始终找不出原因。这时,苏联专家巴都也娃心里十分难过,她每天深入车间,耐心地检查着每一个零件;直到检查了一个星期,她发现工人们在操作时,没有做好卫生工作,使细小的纤维落进去了,因而产生了障碍。因此,巴都也娃强调提出了做好卫生工作的重要,比如,衣服要清洁,半成品要用玻璃盖好……,这样做的结果,使废品率降低到5.6%。
北京电子管厂是一个建立不久的工厂,在各方面都有着许多困难;但是,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这些困难被战胜了。比如说,过去三号车间的装架台上常常发生毛病,有时几乎焊炸,有时就没有电流,直接影响了生产。在这车间工作的苏联专家奥列克和老工人谢尔盖也夫看到这种情形以后,心里总感到不安。从此,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改装了原有设备,把电流线路改长,使它能适用于某一种电子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原来装架台上的那些事故就逐渐被消灭了。当人们称赞谢尔盖也夫勇于克服困难的时候,他回答中国同志说:“你们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现在,苏联同志已陆续回国了,但是人们永远怀念着他们。


第2版()
专栏:

比钢铁还坚实
光昕 芦苇
在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七周年的日子里,使我们不能不想起那些不辞劳苦帮助我国发展冶金工业的苏联专家们。
几年来,我国的冶金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1957年我国钢的产量按计划将达到四百一十二万吨,比1949年(十五万八千吨)增加了二十五倍。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国几乎没有什么有色冶金工业,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一座座新的高炉、平炉、轧钢机投入生产了,一个个新的冶金企业和矿山企业建成或正在建设着。现在我国的冶金工业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冶金工业中所获得的成就是与伟大苏联的慷慨无私的援助分不开的,也是和上千个苏联专家兄弟般的帮助分不开的。
1948年鞍山刚解放的时候,鞍钢这个我国唯一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破坏无遗。当时敌视我们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嘲笑说:“让中国人在这里种高粱吧。”但是,就在这个废墟上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自动化的七高炉早已投入生产,并且生产大量的钢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这正是中苏两国冶金工作者在英勇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和共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
帮助我国建设冶金工业的苏联专家们,在工作中所表现的忘我的劳动热情和负责精神,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炼钢专家马立舍夫同志曾两次来中国帮助工作,他到过许多炼钢厂,在高温的平炉旁亲自指导炼钢,并在天津钢厂和重庆钢厂中培养了许多炼钢工作者。炼铁专家奥柯尔柯夫同志在鞍钢某高炉大修时亲自钻到热风管指导工作。他在北京时,每逢石景山的高炉发生挂料或结瘤时,无论是白天或黑夜总是亲临现场帮助工作。
目前在冶金工业部工作的有色冶金苏联专家们,经常地到全国各地厂矿传授新技术和先进经验。在西北建设有色金属矿山的专家们,生活条件很艰苦,他们住在土房里,除了白天工作而外,每天还轮流到矿山值夜班,和中国矿山工作者共同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他们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建设而引为光荣。
苏联黑色冶金设计院列宁格勒分院的设计工作者们帮助我国编制了许多钢铁企业的设计。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想到苏联黑色冶金设计院总工程师希多洛夫同志,他也曾两次来中国帮助我们建设钢铁工业。第一次是1949年——1952年,第二次是在1954年——1956年。他的一只腿在卫国战争中负伤了,可是仍不辞辛苦地走遍了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他回国以后,对中国朋友仍然念念不忘,今年新年时候给我们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信中说:“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帮助中国朋友建造新的高炉、平炉和轧钢机。”“我们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则以自己能够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巩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骄傲。”这正是所有苏联专家的心情。
在这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七周年的伟大日子里,我们回忆了中苏友谊中的几个片断,不能不深深地感谢苏联人民、苏联政府和苏联的冶金工作者,不能不感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我们这种友谊是两国人民为着一致的理想,在共同斗争和劳动中产生,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所巩固的永世的友谊。人们往往把这种友谊形容为“比海洋还深,比磐石还坚”,我们冶金工作者们从自身的体会中感到这种友谊比钢铁还坚实,它既不怕风雨的浸蚀,也不怕各种恶势力的袭击,它好像一块特殊的优质钢。愿这种钢铁般的友谊更加巩固和发展。


第2版()
专栏:

全国汽车运输业推行挂车运输
去年多完成了四千三百多万吨公里的任务
新华社13日讯 全国汽车运输业去年推行汽车拖带挂车运输先进经验的结果,为国家多完成了四千三百三十九万三千五百八十七吨公里的运输任务,相当于五百辆载重三吨的货车一年所能完成的运输量。
推行挂车运输不仅能部分地弥补运力、增加运量,同时也是一项节约资金、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去年凡是推行挂车运输的单位,运输成本一般都降低10%到20%;北京、福建等地都降低30%左右,北京市仅汽车运输公司一个单位去年半年内就降低成本三十多万元。
各地运输企业在推行汽车拖带挂车经验的时候,积极组织职工群众利用旧废料,自己动手制造挂车,克服钢材缺乏、机件不足的困难。沈阳汽车运输公司修配厂技术人员采用“依材设计”的办法,广泛利用旧钢材,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每辆挂车的造价由三千三百一十三元降低到二千八百三十三元。湖南省运输局利用各种报废车辆的大梁、前后轴、车槽,以及一些短杂钢材,经过加工以后制造了七十五辆挂车。最近北京运输公司试制成功了一种利用木料制作的挂车,每辆车能节省一百零七公斤钢材。


第2版()
专栏:

重庆港开始疏浚
据新华社重庆12日电 重庆港改建工程的一部分——疏浚工程,在10日动工。
首先开工的海獭船队的任务,是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把港内一个长五百四十公尺、宽一百公尺的卵石层挖开,使川江船队在枯水时期也能直接靠近成渝铁路车站的两个码头。这样,从成渝铁路重庆站和九龙坡站卸下的物资,即使在枯水时期也可直接装上川江船队。
担负疏浚任务的另一个船队——海鹰船队,被指定担任九龙滩的疏浚工程。九龙滩的炸礁工程不久也要开始进行。


第2版()
专栏:

沈阳二百多个工厂完成月计划
新华社沈阳12日电 沈阳市二百零六个国营、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工厂的职工,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胜利完成了1月份的生产计划。国营工业的总产值平均完成计划120.8%;地方工业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时期增长了51.7%,商品产值也超额完成了计划。1月份国营工厂列入国家计划的三十二种主要产品,有二十六种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计划,在这些产品中有供给农业生产用的二十四行播种机,有采矿工业和水利部门需要的凿岩机、空气压缩机和水泵,有供给新建和改建的工厂矿山和发电站用的各种类型的变压器、油断路器,还有人民生活需要的棉布等。
在1月份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许多工厂企业的职工想出许多办法来解决原材料不足的困难。沈阳空气压缩机厂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地改变了产品设计,减少部件毛坯和加工余量,这样,原来制造六台空气压缩机所需要的钢铁,现在可以做出七台。对来源困难的材料,许多厂都能尽量想办法采用代用品。沈阳高压开关厂所急需的漆包线未能按期进厂,库里又没有,材料调度员立刻把过去认为不合格的漆包线拿出,请有经验的卷线工人反复试验,证明可以用,使生产部门没有停产。东北制药总厂技术人员同老技术工人密切合作,以氧气代替难以买到的价格很贵的高锰酸钾,不仅克服了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全年还可以节约材料费六十多万元。


第2版()
专栏:

鞍钢今年将推广一百八十多项新技术
据新华社鞍山12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今年在各厂矿要采用和推广一百八十多项新技术和先进经验。在已经采用的新技术中,有四十多项在提高生产方面得到好的效果。
炼铁厂九号高炉已经采用高压炉顶新技术,现在又准备进一步推广炉顶布料、高风温操作、快速换风口等七项重要的先进经验。第一炼钢厂去年推广快速补炉经验缩短了补炉时间,增产钢锭一万六千多吨。今年这个厂计划继续推广这项经验,并且推广蒸汽喷焦油和铁水罐吹压缩空气等经验。中型轧钢厂目前正在推广交叉轧钢法,用这种方法,可提高钢材收得率5%。
采用这些先进方法,不仅能提高产量和质量,还能节约很多财富。鞍钢各轧钢厂所用的轧辊价格很贵,大都使用几十次以后就成了废物。今年这个厂将推行高质合金焊条焊补的方法,焊补后的轧辊寿命能延长三倍。


第2版()
专栏:

新港海员俱乐部建成
新华社天津13日电 天津新港建成一座海员俱乐部,12日晚“和平十号”轮的船员和港口装卸、疏浚工人等三百多人参加了开幕典礼。
新港远离天津市区,是在四年多以前才在渤海海湾上建成的一个大港口。这个俱乐部的建成,将给经过长期海上生活的中国和外国的海员们带来丰富的文娱生活。这个俱乐部的设备比较完备。


第2版()
专栏:

经过地质人员实地勘察
证实祁连山矿藏丰富
这里从东到西八百多公里地带内,断续地有铜、铁、煤、铅锌、铬铁、黄金、白金以及其它矿产
据新华社讯 刚从祁连山回到北京的地质工程师严济南,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地质学术报告会上提出:“祁连山的矿藏很丰富,各种矿都有一定线索寻找”。地质工程师严济南、卢振兴从1951年就在祁连山进行普查找矿工作,根据他们这几年实地勘察的资料证实:在祁连山从东到西的八百五十多公里的地带内断续地有铜、铁矿分布。大煤田、铅锌矿和铬铁矿分布在祁连山的南、北两侧。在中部除铬铁矿外,还有黄金、白金等稀有金属以及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被誉为中国乌拉尔的祁连山,全长一千二百多公里,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之间,是我国最有希望的矿产地之一。西北和东北方是河西走廊地带,北部青山突起,西南方则为低凹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的大部地带属于高空区域。七年前由地质部组织了祁连山综合考察大队,严济南、卢振兴和其它二百多个地质工作者,就在祁连山南、北两侧进行普查找矿,他们走过了许多在地质图上还是空白的地区。预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内,他们将绘制出祁连山的大地构造图。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1956年将祁连山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派出了包括矿物、岩石、矿床、大地构造等方面的地质专家王鸿祯、张文佑、杨杰、李璞、涂光炽等,进行野外研究。他们在祁连山横穿了十一条路线,对祁连山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地质发展历史及成矿规律获得概括的了解。


第2版()
专栏:

江西地下矿藏多
新华社南昌12日电 经过地质勘探人员一年多的勘探证明,江西省有丰富的矿藏。
在江西东北部发现的一个“细脉浸染型”铜矿(又名斑状铜矿),分布面较广,品位变化比较均匀。在这个地区还找到了一个铅锌矿。在江西西南部地区还找到了许多新的钨矿产地和七、八处有希望的金属矿产后备基地,其中已经知道的有铅、锌、钼和白钨等。
江西东北部丰城、乐平煤矿区,经勘探证明都是具有工业价值的较大煤田。丰城区的仙姑岭、梅仙岭、?社里三个煤田的储量,按萍乡矿务局去年的生产能力计算,可以开采五十年以上。乐平区的鸣山、桥头丘、官木岭的煤田,有可采煤层七层,最厚的煤层约有四公尺。萍乡矿务局青山矿区和离萍乡镇一百里的花鼓山地区,已经找到的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的藏量也很丰富。


第2版()
专栏:

湖北西部有大磷矿
新华社武汉12日电 湖北省西部鹤峰县发现储量巨大的磷矿,矿脉一直伸延到湖南境内。
根据地质人员初步勘查的结果,鹤峰磷矿的面积达八百多平方公里,含磷层总厚度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尺,其中合乎工业矿石品位要求的厚度有十至二十公尺;平均含磷15%,最高含磷达28%。
现在,湖北省地质局正会同化学工业部地质勘探队,对这一个磷矿区作进一步的普查。


第2版()
专栏:

天山南北 遍布煤田
大规模的勘探工作已经开始
新华社乌鲁木齐13日电 从内地调来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矿建设的一个煤田勘探队,11日在乌鲁木齐煤田正式开始。至此,在乌鲁木齐煤田已经有两个勘探队展开了勘探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的煤田勘探规模很大。在乌鲁木齐、哈密、伊宁等五处煤田上,已经有六个综合性勘探队在进行煤田勘探工作。这些勘探人员今年要在很大的面积上进行煤田的普查和精查。其中,乌鲁木齐煤田在今年上半年就将提出一个年产量达数百万吨的大型露天煤矿和两个小型煤井的全部地质资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煤藏很丰富,天山南北几乎到处有煤。过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煤田只有土法开采的小窑和几处小型煤矿,现在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改进产品设计是增产节约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报记者 季音
不久以前,上海机电产品设计公司接到了一个设计任务:为广州的一个新工厂——苎麻纺织厂设计一整套苎麻纺织机。设计人员出发到各地的一些纺织厂去,将各种需要的机器一一进行了测绘。如果按过去的做法,测绘完毕,画出机器图纸,他们的任务就算完了。但是,这一次他们没有满足于过去的做法,他们对全部的设计进行了仔细的检查。
为什么要检查设计呢?设计公司技术科黄祖培同志对我说:中国国内自己没有设计过一套专供苎麻厂的机器,过去所用的机器都是测绘外国的产品而仿制的,其实这些外国机器不一定先进,现在大部分已经很老旧了。这次检查的结果,证明这些机器有许多浪费和不合理的地方,只要把一些显著不合理的部分修改一下,全套机器就可以节省一百吨钢材,而且还可比原设计更合理,使用时更方便。
上海机电产品设计公司的这个做法,在上海其他轻、重工业部门里,现在也都在普遍地应用着。我曾经访问了大中华橡胶厂。大中华橡胶厂和上海其他橡胶厂一起,在改进10.00—20型的卡车轮胎的设计方面获得了成功。厂的设计人员曾燕沐,拿出了这种卡车轮胎的样子给我看,他说:这种轮胎在改进设计以前,它的保证里程只有一万五千公里,实际上经常达不到,大批轮胎走不到一万公里就报废了,厂里每年都为此付出了很多赔款。造成轮胎大量早期损坏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们曾为此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了原设计不合理。
说到原设计,这位年轻的技术人员笑了起来。他说:在过去资本主义经营时期,大中华厂的轮胎车间是绝对保密的,车间的大门是特制的铁门,终日紧闭,为的是防止别厂的人混进去偷走了制造轮胎的机密。而实际上,他们的卡车轮胎也不是自己独立设计的,而是解剖了外国轮胎,然后依样画葫芦地测绘成图纸,进行生产。至于这些轮胎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它是否适合中国的车辆和道路?也并不了然。全部的“秘密”就是如此。这次,上海各橡胶厂在检查中才发现过去的仿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便将原设计进行了彻底的修改,去掉了两层帘布。按照新设计制造的轮胎,试验结果行驶里程达到七万五千公里,超过原来的保证里程好几倍。现在大中华橡胶厂正在对力车胎、胶鞋等其他橡胶制品的设计也进行这样的修改。
从加强产品设计工作入手,这是今年上海工厂企业中增产节约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许多工厂在注意加强了这个工作之后,增产节约工作便打开了一条重要的出路,运动就更加有了生气,有的节约了大量的原材料,有的提高了产品质量,或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有的找到了新的材料来源,解除了原料供应不足的威胁。上海目前虽然还只是一部分工厂进行了这一工作,但它们的显著成就,证明了改进设计工作方面的潜力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为什么在改进产品设计方面有这样大的潜力可挖呢?这是因为产品设计工作是上海工业生产中最薄弱的部门之一。这也正是旧中国工业的特点。在半殖民地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上海工业,在解放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它的技术水平还是低的。技术水平低的特征之一就是缺乏独立设计能力,许多机器产品依然仿照着很久以前的外国产品型式在进行生产,这些产品大部分都已陈旧而落后,机器笨重,用料浪费,效率不高,不适合中国具体条件,这都是它的特点。上海地方重工业部门前一时期曾摸了一下公私合营厂的情况,证明这方面的浪费是极为惊人的。例如上海有一家印刷机厂至今还在生产二十多年前美国的密勒式对开印刷机,这种机器用料浪费,每分钟只能印三十二到三十四张,而新式印刷机早就达到每分钟五十张,样式要比它轻巧得多。又如目前上海一些小厂在生产的一种拔伯葛式锅炉的加煤机,合理地作些修改,每台就可节省八吨钢材,占用料总量的21%;按目前的生产任务,一年就可省钢材四百多吨。国营上海锅炉厂不久前把三气包锅炉修改为二气包,每台锅炉即可省三十吨铁材。其实这种二气包也不是最先进的设计,目前一些技术上先进的国家,早已改成为单气包了。确实,我们目前对于世界各国工业技术改进的情况,是知道得太少了,最近,有一个日本的技术人员参观了上海地方国营的衡器厂,他看到这个厂的磅秤横尺都是用铜做的,感到很惊讶,他说:磅秤上还在这样用铜的衡器厂恐怕在世界上已很少见了,人们早已用别的金属代替,磅秤的体积也大都改小了。
产品设计落后而浪费的情况,在日用工业品中也是普遍现象。上海有许多日用工业品已几十年没有修改了。如上海钟表厂生产的一种双铃闹钟,式样陈旧难看,用料又多,最近上海亨得利钟厂改设计了一种单套小型台钟,它的机件总体积只有旧闹钟的五分之二,每只钟可少用五两铜,既美观又实用。据粗略计算,仅仅这样改变一下,这个工厂一年就可增产十五万多只台钟。
从上边所讲的这些事实中可以看出,加强了产品设计,它不但可以合理地节约原材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而且还必然地会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带动企业一系列生产技术工作的改革。产品设计是工厂生产活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个环节。我们要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需要作许多技术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逐步地摆脱我们在产品设计工作上单纯依赖国外图纸、仿制国外产品的落后状况,培养独立设计能力。而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的活动,就把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期任务与当前的增产节约任务统一起来了。凡是这个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厂,如上海机床厂、第二纺织机械厂等,增产节约活动真正深入到了生产中去,并和技术改造的活动凝结在一起,成为巩固、持久的活动,过去一直动不起来的技术人员现在成了一支很活跃的力量。
但是改进产品设计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工作。它不是用一些敲锣打鼓的鼓动办法就可以“轰”起来的。根据上海的经验,改进产品设计的工作需要采取既积极而又慎重的方针。即首先要大胆地支持设计技术人员们的努力,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具体的帮助。上海有些厂在这方面曾遇到过很大的阻力,有些人低估了我国目前的设计水平,认为产品永远只能按照国外产品仿制,自己没有能力设计出好的产品,对本厂技术人员们的努力无端地怀疑、阻挠。事实上,上海不少工厂改进设计以后的产品,都远比原来的国外产品为好。如上海国营第二纺织机械厂改进了机身笨重、效能不高的精纺机,使七吨重的机器减轻到五吨左右,机器的转速由过去的每分钟九千转提高到一万三千转,机器的耗电量也降低了,整个质量都提高了。由于在改进设计中合理地简化了机器,因而机器加工工时比过去减少了一半多,产品成本降低了一半。许多成功的事实,证明了我国技术设计人员是有能力担负起改进产品设计的任务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改进产品设计采取慎重的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多商量,多研究,尤其在投入生产之前,必须作认真的鉴定,试验,宁可慢些,必须好些,不要轻易地放过那怕是一个看来细小的问题。否则,轻举妄动,就会造成损失。不久前,上海机床厂为了节省铝,曾将一些机床上铝质的防护罩,改为生铁的,看来这个改进是毫无问题的,但后来发现,由于生铁远较铝为重,使机床的精密度受到了影响。这虽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故,而且也很快纠正了,但这个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