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7-02-10

1957-02-10新闻联播 文字版

哈尔滨锅炉厂将生产三种中压锅炉

第2版()<br/>专栏:<br/><br/> 哈尔滨锅炉厂将生产三种中压锅炉<br/> 新华社哈尔滨9日电 新建的哈尔滨锅炉厂今年将试制和生产第一批发电站用的锅炉;这些锅炉是每小时蒸汽蒸发量三十五吨、七十五吨和一百三十吨的三种中压锅炉。其中,三十五吨锅炉已经在去年12月份试制成功。这些锅炉是为株州、贵阳、佳木斯、辽源、开远、锦西和鞍山等地新建和扩建的电站和发电厂制造的。<br/> 哈尔滨锅炉厂在去年年底基本上建成。目前,这个厂的设计和工艺工程技术人员都在分头进行各项试制准备工作。在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试制一台每小时蒸汽蒸发量七十五吨的中压锅炉。这台锅炉计划在4月份试制成功。<br/> 今年,哈尔滨锅炉厂除了试制和生产上述三种中压锅炉以外,工程技术人员们还在为试制一百二十吨和二百三十吨的两种高压锅炉进行技术准备工作。<br/> 制造锅炉需要大量钢材。这个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积极研究节省钢材的措施。

淮南大通煤矿职工积极扑灭地下火 已经抢救出来的可采煤量约有一百万吨

第2版()<br/>专栏:<br/><br/> 淮南大通煤矿职工积极扑灭地下火<br/> 已经抢救出来的可采煤量约有一百万吨<br/> 据新华社讯 淮南大通煤矿职工去年扑灭了三十一处井下火区,其中二十一处原来的火区现在已经源源出煤。据统计,由于扑灭了火区而抢救出来的可采煤量有一百万吨左右。<br/> 大通煤矿的火区大都是在日伪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由于掠夺式的开采方法造成的。许多火区下端的煤层都不能开采。这样不仅威胁着井下采煤的安全,而且也将缩短矿山的寿命。为了不使地下资源继续遭受损失,这个矿去年加强了灭火工作的领导,充实了灭火的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灭火作业规程等。灭火队的职工们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灭火中实行寻找火源打通灭火道的灭火方法,把灌浆面积压缩到最小程度,直接浇注发火点,因此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

鞍山金属结构制造厂工人魏庆余 三年节约二百五十多吨钢材

第2版()<br/>专栏:<br/><br/> 鞍山金属结构制造厂工人魏庆余<br/> 三年节约二百五十多吨钢材<br/>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鞍山金属结构制造厂划线工人、青年团员魏庆余,三年来为国家节约了二百五十多吨好钢材。<br/> 魏庆余是1951年10月才放下锄头参加鞍钢建设的,1953年底调到划线室。当时他想:“划线工好像个裁缝,我可得当个好裁缝,不能把好布当坏布用,也不能把大块布拿去补袜子。”在这个思想的支配下,他每接到一项任务,都先研究能不能用旧钢材和半成材代替,怎样才能号出更多的料,节约更多的钢材。有一次号一个轧钢厂的平台梁,材料库送来的是一色又新又完整的工字钢。魏庆余觉得用这样好的钢材太可惜了,就设法找旧钢材和半成材代替;号的时候又充分运用了自己摸索出来的两项可以大量节约钢材的工作法——套号和按料形号,一次就给国家节约钢材二十五吨。这样做是很费事的,他也经常因此拿不到更多的超额奖金。可是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好处,自己累一点或者少拿点工资算得什么!”<br/> 魏庆余每号一批料,都要弄清楚这批料是哪上面用的、要求怎样、要用什么样的材料等等。三年来,他没有出过一次返工活,图纸上的一些差讹,也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仅1955年10月发现某地一号高炉炉底、炉腰设计不合理并主动提出修改意见一项,就为国家节约钢材五十多吨。<br/> 在这次增产节约运动中,这位节约钢材的能手又给自己确定了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一年节约好钢材一百吨。

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 上海机床厂明确节约原材料的方向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可节约钢铁三百吨

第2版()<br/>专栏:<br/><br/> 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方法<br/> 上海机床厂明确节约原材料的方向<br/>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可节约钢铁三百吨<br/> 本报讯 改进产品设计和改进制造方法,这是国营上海机床厂根据厂内情况,摸索出来的一个节约原材料的好方向。例如该厂出产的3151外圆磨,如果把占总重量一半左右的床身、台面和其他一些钢板、铸铁的护罩都改薄,减少不必要的零件,不仅可节省四十公斤铸铁,还可省掉十多个小零件。这样可在不影响机床性能的原则下,使总重三千五百公斤的磨床,节省三百五十六公斤金属材料。如按全年产量计算,所节约钢材就十分可观。又如一种圆台面卧轴平面磨床,在不影响机器性能的前提下,如果改变结构,体重可由原来的四吨减轻到一点五吨到二吨。避免割料中的浪费现象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过去该厂在割料时,为了怕把钢材割短,一般都规定放长三、四公厘,有时放长到十多公厘。锻冶科经过精确核算,减少铸锻件的加工余量,如以三种产品今年的生产量计算,全年就可节约金属材料九吨多。<br/> 据新华社上海9日电 去年一年由于改变产品设计节约了一千多吨钢铁的国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最近又一次改变设计和加工方法,估计今年至少还可以节约三百吨钢铁。<br/> 这个厂的设计人员初步提出的很多节约措施中,节约钢铁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把目前生产的精纺机机身放长。原来这个厂生产的精纺机每台只有四百锭(经纱机)和四百二十锭(纬纱机),今年设计人员根据基本建设的要求改进设计,把每台精纺机增加为四百一十六锭(经纱机)和四百三十六锭(纬纱机),这样,一个十万锭左右的纱厂可以少用九台精纺机。以这个厂每年生产的精纺机装配四个十万锭左右的纱厂计算,单是这一方面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二百吨铸铁和优质钢。<br/> 其次,是从改变加工方式上节约钢铁。例如这个厂原来是用直径二十五公分的热轧圆钢车制直径二十二公分多的罗拉,人力和材料都很浪费,现在改为先把热轧圆钢进行冷拉处理,使它拉长变细再行加工,只需车去不到半公分的表面就行了。这样全年可以节约七十四吨优质钢。现在,这个厂全厂上下还继续在多方面找寻节约钢铁的门路。

违反采伐规章损毁国家财富 根河森工局严重浪费木材

第2版()<br/>专栏:<br/><br/> 违反采伐规章损毁国家财富<br/> 根河森工局严重浪费木材<br/> 本报讯 据内蒙古日报消息,内蒙古根河森林工业局违章采伐木材的现象十分严重。<br/> 1956年,这个森工局开辟了三百多个采伐带,采伐了二十五万立方公尺木材。他们违反规定,在三百多个采伐带中,破坏了半数以上的保留带。有的保留带内的优良树木也被砍伐了,严重地影响了森林的更新。<br/> 不注意保留母树和伤害幼树的现象更为惊人。为了使伐区天然更新,国有林主伐试行规程规定,每公顷应当保留生长健壮的主要树种母树十五至二十株,并均匀分布在伐区上。根河森工局多数采伐带里保留的多是病腐或发育不成熟的树木。采伐带里的幼树是很多的,但是,所有采伐带里的80%以上甚至100%生长健壮的幼树被伤害了,这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br/> 按规定,胸高直径在三十公分以上的大径木,伐根高度不应当超过径断面的三分之一;小径木的伐根高度不应当超过十公分。根河森工局的伐根高度平均却超过十公分。1956年一年,因伐根超过规定高度,就浪费木材二百二十多立方公尺。由于造林不合理和任意丢弃,也浪费了不少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材。据十六个采伐带的检查,浪费的木材有二千八百多立方公尺。初步推算,在三百多个采伐带里被这样浪费的木材达三万多立方公尺。这些木材若全部制成枕木,可以铺设一百公里左右的铁路,价值二百五十多万元。

当思来处不易

第2版()<br/>专栏:编后杂感<br/><br/> 当思来处不易<br/> 钢材、木材都是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物资。随着国家建设的迅速发展,钢材、木材愈来愈显得供不应求。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增产和节约。要增产一吨钢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从矿石到铁到钢到钢材,不知要经过多少复杂的技术过程,不知要花费多少人的血和汗。可是,要浪费一吨钢材却并不难,只要某些人大手大脚一点,浪费的数目就不只一吨,而是几十吨几百吨。“节约钢材的能手”魏庆余,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为国家节约原材料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内蒙古根河森工局的人员缺乏这个观点,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要做好增产节约工作,不仅对国家资财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对千百万人的劳动成果要有正确的态度。须知一点一滴的物资,都不是轻易得来的呀!

一个全年不出次品的缫丝工厂

第2版()<br/>专栏:<br/><br/> 一个全年不出次品的缫丝工厂<br/> 江苏省地方国营无锡市缫丝三厂去年一年没有出过次品丝。现在,这个厂又抓住各个主要生产环节,订出制度,争取1957年全年不出次品。      新华社记者 许必华摄(附图片)<br/> 选茧车间,工人们正在认真地把容易造成夹花丝的米色茧拣出来,不让一个坏茧流到下一个工序。<br/> 把淡色的或者是浓色的配在一起,就可以消灭丝色不均匀的缺点。这是配色工正在配色。

因胶鞋破了而想起的

第2版()<br/>专栏:<br/><br/> 因胶鞋破了而想起的 吴滤<br/> 至今,床底下还搁着一双球鞋。买这鞋,是几年前的事;穿它,却总共不过几个月。起初是后跟鞋帮上破了,后来脚趾面上也破了,终致不可收拾。补一补吧!前前后后,漏洞太多,补不胜补。扔了吧!看看鞋底,却还结实,未免可惜。没有办法,只得藏于床底。每逢扫除,捧在手上,总不免有些感慨:若是制鞋厂把鞋面做结实点,不是可以多穿些日子吗?<br/> 前几天,在上海解放日报上读到一段新闻,不觉又有所感。新闻说:橡胶工业管理局拿了六百双球鞋和力士鞋,给采煤工人、林业工人、农民、学生、球员、建筑工人和职员七大类人,作了一次穿用试验,发现“球员是先破鞋底后破鞋面;农民是先破鞋面后破鞋底;采煤工人在脚腰部先被煤块刺破,林业工人既费大底又费鞋面,他们穿着鞋子最容易破裂;建筑工人、职员和学生一般穿着天数较长;学生大多是先磨破后跟部”。<br/> 这个试验很有趣。原来穿用的对象不同,鞋子的破损情况也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类人穿,不管是先破鞋面还是先破鞋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所谓鞋子穿破了,通常都不是全面的破,而是先破这里,后破那里;或是先破那里,后破这里。这个有趣的试验,是摸出了各类人穿球鞋和力士鞋破损情况的不同的规律。<br/> 巧得很,手头有一张去年12月的旧报,上面也登了一条新闻,说上海轮胎胶鞋工业公司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如果胶鞋的穿用时间延长20%,就等于给社会多生产一千二百多万双胶鞋。至于怎样使胶鞋的穿用时间延长20%,新闻里没有详细说明,只说有些厂已经“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橡胶用量”。<br/> 我想,橡胶工业管理局摸出的不同职业的人穿用球鞋和力士鞋的不同的破损的规律,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根据这个规律,区别不同穿用对象的不同的破损情况,重点加强,生产一些“农民胶鞋”,“学生胶鞋”,“矿工胶鞋”,“林业工人胶鞋”等等,倒是可以以所费无几的代价,收延长产品寿命的功效的。如此,既给社会增加了财富,又给国家节省了原材料,还给人民减少了损失。<br/> 虽然只是一个鞋子问题,从中却悟出一条普遍真理:凡事从具体情况出发,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对策,就能事半功倍。

她已经八年没有缺勤

第2版()<br/>专栏:<br/><br/> 她已经八年没有缺勤 新华社记者 孟帆<br/> 在天津官沟大街一条安静的胡同里,我访问了天津义祥织布厂的女工——保持八年全勤的蔡树梅的家。<br/> 这是春节后的第三天,蔡树梅和她的婆婆邢娘刚刚吃过午饭。她们一边拾掇着碗筷,一边闲谈着。<br/> “树梅这孩子人老实,不爱说话,可是怪要强的。到我家八个多月了,她起早贪黑,刮风下雨都按时去上工。”邢娘说:“他们要结婚的时候,我说树梅从小就在工厂里受劳累,结婚了,该请几天假好好玩玩。可是,他们不听。两个人一商量,看好了‘五一’劳动节放假的日子结婚。我说依你们。恰巧,那时候树梅到北京去开会(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把婚期误了。事后,我又劝他们,还是请两天假,早点把喜事办了吧。他们一商量,找了个星期六,又赶上树梅歇白班,还是没耽误工作。”<br/> 蔡树梅接着说:“家里有闹钟,睡觉也踏实。从前,我娘家生活不富裕,没有表,每天上班靠看天气或听附近教堂的钟声。到了冬天,早晨六点钟上班天还黑着,那时我常常在半夜就起来,到了工厂一看,才四、五点钟。<br/> “有一天早晨,我醒来了,在床上躺了很久也没听到钟声。我急忙起来到院里一看,天已经不早了,就赶紧往厂里跑。半路上看了一下马路旁边的电表,离上班还差十多分钟,这才放了心。谁知,半夜停了电,马路上的电表没有人拨,慢了五分钟,等我到了工厂已经迟到了。心里一着急,当时就晕过去了。醒来的时候,伤心地直哭。工人们都安慰我。有的工人说:你几年也不缺勤、不迟到,偶尔迟到了一次不算什么。可是我心里想:不缺勤、不迟到是一个工人最基本的责任。我文化低,脑子又不好,不能像别人那样创造发明,给国家增加财富。可是,我连最起码的责任都没有尽到。”<br/> 从此,蔡树梅更经心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没有耽误上班。1954年的冬天,她下了夜班,白天在家睡觉的时候被煤气熏昏了。醒来的时候,浑身不好受。妈妈说:在家歇一天吧,妈妈上厂给你请假去。树梅想了想:全厂十八台织布机,只靠两个人打纬纱穗子,自己要是歇了工,只剩下一个人怎么行呢?<br/> “不要紧,就是头有点昏,一会就好了。”她说着,就起来向工厂走去了。在路上,她想着父亲是铁路工人,为了多挣点钱养活一家老小,白天黑夜的工作,累得吐血力亏,又没有钱看病,年纪轻轻地就死了。寡母、孤儿要活下去,自己从九岁进工厂给资本家干活。冬天下着大雪,穿着一件薄薄的小棉袄,鞋子掉了底用麻绳捆着。一天干十个钟头,挣的钱连家里喝粥都不够。解放以后,几次调整工资,收入增加了,失业多年的哥哥也找到了工作,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她想着想着,觉得精神清爽了,浑身也有了劲儿,迈开脚步走进了车间。这天晚上,她比往常多打了几百个纬纱穗子。<br/> 蔡树梅每天下班以后,除了开会或上业余文化学校,不看戏、不看电影,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星期天,她和爱人看一场电影,到公园散步或看看朋友,不使自己精神疲劳。她的婆婆邢娘对她也很体贴。家里的一切吃穿用都安排得妥妥贴贴,不要她劳累。每逢下午上班,夜里十一点多回家,邢娘总是叫女儿到街上去迎嫂嫂。穿脏了的衣服,媳妇没时间洗,又不好意思交给婆婆,偷偷地藏起来。可是,在她上班的时候被邢娘找出来,都给洗得干干净净的。<br/> 去年冬天,蔡树梅怀孕了,胃口不好,身体弱,懒得走动。下了班就住在离工厂较近的娘家。邢娘三天两头去看她,还买了许多水果给她吃。蔡树梅说:“婆婆待我像亲生女儿一样,我结婚以后能不缺勤,她老人家也有功劳。”

建设动态

第2版()<br/>专栏:建设动态<br/><br/> 建设动态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公路畅通<br/> 本报讯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56年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很快,新建公路已纵横分布全州。<br/> 1956年全州新建简易公路共有三百六十九公里,连同以前新建和恢复的公路达八百二十三点二公里,等于解放前全州公路的四倍还要多。现在,全州各县都能畅通汽车,绝大部分的区和一部分乡也能通汽车了。在这些公路上,每日都有满载旅客和畜产品、日用百货品的汽车往返各地。藏族人民喜爱的鼻烟盒、呢绒、绸缎和妇女们的银饰等生活日用品,都能得到供应。而这些地区的土特产和畜产品也通过公路运到全国各地。<br/> 包兰铁路加紧修建<br/> 本报讯 沟通华北、西北的第二条铁路干线——包(头)兰(州)铁路正在加快修建,施工队伍分南北两头同时并进;截至目前,南段已跨过我国第一座大拱桥——黄河铁桥,穿过十三座隧道,铺轨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距离兰州八十二公里的狄家台车站,北段已越过乌兰察布盟的乌拉特前旗,向南铺轨到九十一公里的公庙子车站。路基工程南北两段已修筑三百七十余公里。<br/> 这条铁路修通后,将是连接我国集二、兰新两条干线的最短铁路,从兰州走包兰路到集宁,要比走陇海转京汉路少一千多公里。<br/> (高光垣)<br/> 福建修筑森林铁路<br/> 据新华社讯 从南平—福州铁路的安济车站通向福建林区最大贮木场大洲岛的森林专用铁路线,在最近开工修建。这条专用线全长二点八公里,中间要跨过一座三百多公尺长的大桥和六座涵管。<br/> 大洲岛是闽江中的一个四里长、半里宽的绿洲,位于南平以东十二公里。这个小岛是闽江上游林区木材的良好集散基地。当鹰厦铁路铺轨到南平的时候,福建省森林工业部门就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贮木场,现在已经勘测完毕,不久就要动工。<br/> 在贮木场和专用线建成以后,每年将有三十万到四十万立方公尺的木材从这里由铁路运往全国各地。<br/> 西藏兴修邦达宁静公路<br/> 据新华社讯 从昌都以西的邦达到宁静宗的公路在1月中旬动工修筑,已修了十五公里。<br/> 这条公路全长约二百八十公里,从康藏公路线上的邦达起,向东南经左贡宗跨澜沧江到宁静宗(江卡),中间要翻两座大山,穿过许多石崖,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可以修到左贡宗。西藏军区正在调派机械部队前往支援。澜沧江两岸人民听说要把公路修到自己家乡,也积极报名参加修路。<br/> 现在康藏高原上正是隆冬季节,藏族和汉族工人冒着严寒,清除草原上六、七寸厚的积雪,用树枝烧开冻土筑路。<br/> 邦达是昌都地区的重要牧区市镇,左贡宗和宁静宗都是昌都地区的主要农业区,盛产青稞和小麦等作物。历来从云南省来的商旅,也多取道宁静宗来昌都。邦达—宁静公路修成后,对加强昌都和澜沧江下游地区物资交流以及将来西藏同四川、云南的联系都有重大的意义。<br/> 四川凉山又建一条公路<br/> 据新华社讯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在修建一条从昭觉到布拖的公路。这条公路从昭觉县的宜(宾)西(昌)公路上的三湾河起到布拖县城,全长三十多公里。<br/> 这是继宜西公路通车后在自治州修建的第二条公路。<br/> 布拖是自治州南部富庶的县份,有自治州著名的最大的布拖平坝,盛产马铃薯、荞麦和玉米。过去这里和区外交通运输全靠人力和驮马。

节约钢材的能手

第2版()<br/>专栏:<br/><br/> 节约钢材的能手 崔诚五<br/> 清晨,我冒着寒风几次去问鞍山金属结构制造厂加工车间的工人,都说魏庆余还没有来。“奇怪,这个几年来一直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上班的人,今天怎么破例了呢?”我怀着困惑的心情,又一次走出了车间。<br/> 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钢铁的冲击声。我顺着声音望去,车间东北角有两个人在翻腾着什么。从他们的背影,我认出一个是魏庆余。<br/> 在他知道我想和他谈谈几年来节约钢材的情况之后,他谦虚地说:“那有什么可谈的!”说着,他和他的伙伴们把翻腾得横七竖八的旧钢材归弄起来,转身领我进了车间。<br/> 我们穿过安装着各种新式机械的车间,跨过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钢材堆,来到一个宽敞的场地。“来,我们就在这儿谈吧,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场所。”<br/> 我一时没有说话,却想起几个月以前,在鞍山先进生产者会议上,大家就热情地谈论着魏庆余的节约钢材的事迹,讲述着魏庆余爱护国家财产的高贵品质。我满以为魏庆余的工作现场是复杂的。谁知道这里竟连一台最简单的机器也没有,所有的,只是地上的一堆堆钢材,几条长长的标尺,几支白刷笔和滑石笔。真是在极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呵!<br/> “我们这行工作很简单!”魏庆余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生产科发下图纸,我们照样在钢材上划划道就行了!……工作虽说简单,可是不能说它不重要。我们是全厂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决定节约或浪费钢材的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正因为这样,我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努力把它做好!”<br/> 一个小伙子轻轻地走进来听着魏庆余说话,他像要说句什么,但不知为什么又没有开口。<br/> “节约钢材,是的,这几年我是节约了二百多吨钢材。”魏庆余接着说,“可是这有什么可说的呢,这只不过是做了工人起码应该做的一点事情罢了。一吨钢材来路有多么不易呀!从矿石到铁到钢到钢材,不知要花费多少人的血和汗。我们要是不把它使用得非常合理,不光要造成很大浪费,也是对别人的劳动不尊重。……我们使的钢材,来路就更不易,有好多钢材都是国外进口的,要是使用不当,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br/> “至于怎样节约的,这也没有什么,”说着,魏庆余从帽子底下抽出一根滑石笔,比划着,“只不过是划线时注点意,尽量不大材小用、优材劣用,和采用一下套号和按料形号的办法罢了。”<br/> 来了一个人把魏庆余找走了,说是生产科找他。<br/> 魏庆余一走,原先听我们说话的小伙子就活跃起来了。他笑哈哈地对我说:“你要了解魏师傅的事吗?你找他,倒不如找我。魏师傅可怪啦,你要了解他的模范事迹,他从来不说。魏师傅时时刻刻都想给国家节约。他常对我们说:‘我们国家现在钢铁少,需要的多,一点也不能白白浪费。’他说的和做的一样。有一次,他接受了一项号平台梁的任务。材料库发来的材料,一色是崭新的工字钢。魏师傅一打听,平台梁并不是个了不起的活,用旧料、半成材做也可以,便马上去找工长。工长很同意他的意见,可是怕接起来的梁不光滑。魏师傅说:‘只要节省钢材,不光滑可以费点事用砂轮打一打。’就这样,那批活本来应该用三十吨好工字钢,实际只用了五吨。事后,他把那二十五吨好工字钢退了回去,还把管仓库的老李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发错了料呢。”<br/> “提起利用旧材料和半成材,魏师傅可真花了不少脑筋。”小伙子说着,望了望门口,大概是担心魏庆余回来打断他的话吧,“他有空就拿着卷尺满场转,把材料库和全厂各个地方有些什么半成材和旧料,有多少,尺寸多大……都记得一清二楚的。要用的时候,一去就可以拿来。有一次号高炉的托圈异板,魏师傅要用半成材,叫我去领。我到材料库一打听,看库的老头说没有,我进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回来和魏师傅一讲,他说:‘怎么,没有?我清清楚楚记得仓库东头有一堆吗!’我没有办法,只好再到材料库去看。可不是怎的,那一堆半成材足够我们使用的。”<br/> “为了消灭差错,避免浪费,魏师傅干起活来是再细心不过啦。前年冬天,他接受了一座高炉的号料任务。一天早晨,他一边看图,一边晃脑袋。那时和他一块干活的艾富英等得不耐烦了,心想:‘魏师傅可真是,一张图纸也看这半天。’正在这节骨眼,魏师傅招呼他:‘艾富英,你来看看,这个活要号这样窄,料却那样宽,要是这样下料,这些钢板不是每一张都要浪费四分之一吗?’艾富英拉开卷尺一量,设计确实有毛病。魏师傅马上去找生产科,生产科又找设计院,最后按魏师傅的意见修改了设计,整整节约了五十多吨钢板。这件事给艾富英的教育可太大啦。事后他对我们说:‘像魏师傅那样细心,没个浪费!’”。<br/> 也许是太受感动了吧,小伙子脸颊绯红,话越说越快,声调也更爽朗了。他正要往下说,在一旁拿着白刷笔号料的一个中年人直起腰来,高声说道:“你还没有说魏师傅一贯提前完成计划,保证工程质量呢。我看哪,这给国家节约的才多呢。”<br/> “对,你说的很对。”小伙子往下讲道,“魏师傅刻苦学习技术的精神也是没比的。他比我早进厂一年,去年冬季已经考上技术员,可我还是个四级工!……技术提高啦,脑瓜也就活了。他在前年研究了一种套号的办法,去年又研究了一种按料形号的办法。”<br/> “魏师傅在带动大家节约钢材方面起的作用可真太大啦!”旁边那位号料的中年人又插了进来,“那大概是去年秋天的事儿吧,魏师傅接受了一项号垫板的任务。他一看,这个活可以用旧料做,就领徒工小马到废铁堆去捡旧料。废铁堆里小块钢板是很多的,可是都压在底下,翻腾起来很困难。小马一看就打怯了:‘魏师傅,我看还是用新料号算啦!’魏师傅说:‘有这么多的旧料,为什么还用新料号呢?’小马哭丧着脸说:‘你看翻腾起来多费事呀!’‘费事?’魏师傅笑了笑,‘费点事对国家可有好处啊!’‘这点好处算得什么?’‘怎么?这点好处?你要知道,一吨好钢材值五百元,一吨旧钢材最多不过卖一百元。这就是说,我们多用一吨旧钢板,就能给国家省三、四百元。你想想看,你在家里省多少东西能值这么多的钱呢?……捡一吨旧材料,单个看来价值很小,凑到一块儿可就大啦。你记得报纸上登过这样一篇稿子不:关里有个火柴厂的工人把火柴杆缩短了几分。这项节约单个看起来恐怕是再小不过了,可是据说全国所有火柴厂都这样做,一年就可以节约好几百万元。你说这项节约是小还是大?’小马一听劲可就上来了,披着汗珠和魏师傅一起把旧钢板都翻了出来。那批活一点也没有用好材料!”…………<br/> 一个钟头以后,我告辞出来。魏庆余告诉我:“从亲身体验里,我深深感到:一个人只要时刻注意节约,每天都能节约;相反,要是你大手大脚的,就可能每天都给国家造成浪费。今年,我要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进一步做到使每一寸钢材都用到有用的地方去,从这里边再给国家节约钢材一百吨!”<br/> 我默默地预祝他成功。      (原载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