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不只为了笑
——文艺欣赏随笔 王朝闻
我住在北京城外一座大楼里。怕清静的人,除了耳朵不灵的,住在这儿决不至于感到寂寞。
最能压倒一切声音的声音,是新式的收买破烂的叫喊。那气派和“打小鼓的”很不一样。不只大喊大叫,而且,唯恐人们的耳朵都不灵似的,还用扩音器助威。当你正在用心思、没有想到他们会光临的时候,突然,出人意料之外,来一声“同志们!……”真是,够人受的。
卖菜的,修补破铁器的,虽然声音也不小,却不那么刺耳。拖长着,讲究抑扬顿挫,从容不迫。这使我回想起成都和杭州的小贩的叫声。尽管是在深夜,声音很响,听起来也不那么刺耳。这种叫法似乎各地都一样:为了引人注意,扩大影响,适应各种生活状况的群众(包括正在用脑子),避免成为恶性刺激,运用了不很刺耳的叫法。
这使我想到戏剧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当然,戏剧和小贩的叫喊不同。可是,就怎样和观众相适应然后才起作用于观众这一点而论,两者不是没有相似之处的。
戏园子可以说是教人应该怎样做人的讲坛,很多人的优良品质的形成和看戏有关。但与其说人们进戏园子是为了受教育,不如说是去找娱乐。当然,不是只有娱乐性才能适应观众的需要,但娱乐性是戏剧能否接近广大观众的重要因素。并不是说只有逗人笑才算是娱乐性,但逗人笑是戏剧能否娱乐观众的重要因素。艺术的严肃性和娱乐性不是对立的,严肃的思想内容,也可以体现在轻松的形式之中。传统的戏剧,从来就讲究教育作用;不过,它不摆着要教育人的架式,首先是使人感到亲切。它娱乐着人们,使人在不知不觉的状况之下受到思想的影响。即令是悲剧,例如“柳荫记”,也不忽视娱乐性。至于喜剧,更讲究“乐事”。只要它不是讨好观众的噱头,低级趣味的迎合,黄色毒素的散播,它不仅不妨碍内容的明确,而且有利于内容的影响的扩大和深入。
正在北京和观众见面的川剧,也和别的地方戏一样,是能够使严肃性和娱乐性密切结合的剧种。演员们带来的几十个节目,例如大戏“一只鞋”,“萝卜园”,折子戏“美洞房”,都是又严肃又滑稽的。不因为它有积极的内容而使观众觉得是在戏园子里听课。
“一只鞋”在北京彩排的时候,从头至尾观众都笑。和川剧接近不多的人也说,实在忍不住要笑。这个戏,其实荒唐:世上那有老虎请人接生,人请老虎辩冤的事情。但也并不荒唐:这两个老虎,像跟它们做朋友的老夫妇(乡村医生)那样,是善良的人,公正的人,勇敢的人;虽然它们不会说人话。聪明的富于幻想的剧作者,用一把扇子作为引线,把老两口儿与老虎、县官、衙役联系起来,显示了作为好人的虎和毛大娘夫妇的优良品格,也使得县官和衙役的丑态,在观众的笑声中暴露无遗。
这个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喜剧,它给人的印象,正所谓“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李渔)。醉了的毛大娘(女医生)遇虎之前,酒性发作,站立不住的时候所说的酒话和行为,又可笑又合于人物性格及其处境。她不相信自己醉了,对自己说:“我肯信你就倒了?”话还没说完,“咦”,人就慢慢软瘫下去了。这是很逗乐的。但她那企图自持又不能自持的神气,真实,自然,使人想到四川乡下那些爽朗的老妇人。对待毛大娘,戏剧家的态度是幽默的,对待县官,却常常采用了尖刻的讽刺。被老虎吓坏了的县官,竟糊涂到这样的程度:问老虎的名姓和籍贯。这还不说。人们说老虎没有这些名堂,劝他别问这些的时候,他还正正经经地回答道:“这是老爷问案的规矩”。这位太讲究规矩、还想摆摆架子的县官,他忽略了被审问的不是平时受审的老百姓,它是不管你这一套规矩的。这一句可笑的话,完全不是没有根据的硬滑稽。可以说,在笑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对于今天的现实也还有作用的现实意义。
以反封建礼教为主要思想内容的喜剧“萝卜园”,大家都感兴趣的未婚夫妇在萝卜园里相遇的那一场,是引人发笑的,但它不是简单的无思想的逗乐。就是礼部尚书和女婿争吵那一场戏,也是用类似的形式体现着严肃的主题。这种表现冲突的方式很有趣:两个当事人表现得一本正经。因为很正经,所以更可笑。一个错怪了未婚女婿和女儿偷情,一个以为岳父是因为自己私自上街玩耍的行为不满。一个不愿把他所认为败坏门风的事公开出来,一个怪岳父嫌贫悔亲。出乎观众的意料之外,两人的争执向前发展,愈说愈不对头,愈说愈可笑。妙得很:观众明知这两个人的争吵是可以避免的,无谓的,可是,却不能不被它所吸引。
如果可以说这个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嘲笑礼部尚书的轻信、妄断和固执,那么,就在这一场,不只是翻来复去地嘲笑他的这些特点,而且是让他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来尽情地把这些特点暴露出来。另一川剧“美洞房”里的新郎的言行,各方面都和这一个礼部尚书不同。但他死抱住自己的成见,错以为新娘是他曾经见过的丑女子,其思想在性质上和礼部尚书相似。同样地,戏剧艺术家也是采取了轻松的方式,紧紧抓住他的错误或缺点——不调查不研究,翻来复去地尽情加以嘲笑。
对于这些人的错误或缺点,以至罪过,戏剧家们是毫不妥协的。但,这种不妥协的精神,却不体现在吹胡子瞪眼、指手划脚和显得激动的姿态之中。与其说戏剧家对于他们太“温情主义”,不如说是为了艺术更能够和多数人接近,更有教育作用,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这次在北京演出的川剧,不是没有缺点的。它们的好处也决不只是能够使严肃的内容和娱乐性结合。但我以为:为了艺术更能够和人民接近,这一点好处却还很值得我们去捉摸,从而争取充分运用戏剧、特别是喜剧的特殊规律。


第8版()
专栏:

绚灿的小花 韩尚义
不久前,在北京车站会见从科尔沁草原回来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外景队,他们是因筹备摄制动画“木头姑娘”而到内蒙古去体验生活的。十几个南方青年经过一个月的北国风沙,脸变得又黑又亮。从他们喜悦的笑容上知道此行丰收,现在又满怀信心地准备回厂进行创作了。看着他们结实的远去的背影,我脑子里也像一幕影片的“淡出”“淡入”一样,映现出最近看到的几部优美的国产彩色美术片来。
在国际上获得好评的“神笔”,是大家熟悉的故事“神笔马良”改编的。影片用生动活泼的童话形式,夸张突出的木偶造型,和富有幻想的刻划,来讽刺卑劣无耻的官僚,歌颂勤修苦练的马良。在这个智慧的孩子面前,那个贪财的官僚出足了洋相。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描写一只聪明美丽的鸟,因为骄傲自满,不爱劳动而终于成了为人所厌恶的黑乌鸦。影片的篇幅虽然很短,但寓意深长,它不仅适合孩子们欣赏,对大人也何尝没有教育意义。同时这影片的艺术技巧也有独到之处,像这只美丽的鸟从得意到失意,从歌舞欢乐到恼羞成怒,直至被火烧成一只难看的乌鸦,其形象、动作和声音都是层次分明的,可以说是一部美妙的拟人化的美术寓言。
又如批评粗枝大叶作风的“粗心的小胖”,教育孩子珍惜时间的“小熊旅行记”,提倡加强警惕性的“东郭先生”和讽刺不懂装懂的“我知道”等,也都很生动有趣、更可喜的是大部分作品的造型和背景处理都意识地追求民族形式,而且得到一定的成绩。
如果我们回头看一看二三年前的“小猫钓鱼”、“小铁柱”等作品,我们能体会到美术片工作者们有了显著的进步。
当“木头姑娘”摄制小组的同志告诉我说新的美术片制片厂将要建立,新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
(华君武编剧,特伟导演)也即将完成了的时候,我为中国的美术片事业高兴,更为孩子们高兴!同时我也希望在目前艺术和技术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增加美术片的产量,因为现在孩子们的意见是:“美术片太少太少了!”
增加产量必须扩大创作题材,像民间儿童故事,民族儿童故事,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都要大力开拓。又如把中国古典诗词小说传奇等改编成动画,也很有可能和必要。美术片的题材范围是无限广阔的,希望有更多的美术家、文学家、音乐家们来参与这个行列,使美术片这种绚灿的小花,在艺术园地里开得更茂盛。(附图片)
“神笔”中的一个场面


第8版()
专栏:

温课(年画) 魏紫熙


第8版()
专栏:

水仙 杨启
新春,室里摆一盆水仙花,姿态妍秀,清香四溢,给人增添不少情趣。
水仙花的栽培,在福建漳州园山东麓夕影所及的梅溪、田中央等地,纵横不过七、八里,出产有名的水仙花。据花农的栽种经验,距离园山较远的地区就不能栽种。原来园山夕影所及地带,水分较多,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而东麓更有温脉,虽在严寒,也较温暖,宜栽水仙花。
关于水仙花,在产地一带有着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很早以前,园山脚下住着一个老寡妇,靠儿子耕田度日。有一天,太阳西斜了,老寡妇买了一碗饭等待儿子回来吃。这时有一个乞丐走来向老妇人求乞。老寡妇见乞丐又饥又饿,形状可怜,便把仅有的一碗饭送给他吃。乞丐吃完了饭,老寡妇忽然伤心地哭起来。乞丐问她:“老婆婆,为什么哭呢?”寡妇说:“我这碗饭,原是留给儿子吃的。”乞丐问:“舍不得吗?”寡妇说:“不,饭施给你吃,可以救你一条性命;留给我儿子吃,不过只是一饱吧了。”乞丐听了,便问老妇人道:“你的田地在那里?”老妇人指着前面说:“就在那园山脚。”乞丐奔走前去,到她的田地上吐出刚才所吃的饭,转身跳入田边的池塘中。
老寡妇从后面追来,大喊救人。她的儿子和村里人闻声赶到,跳入池塘捞救。但打捞许久,都找不到乞丐的尸体。第二天,大家又去打捞,却看见田里的饭粒变成了一朵奇异的花来,又香又美,大家纷纷议论,说这个乞丐一定是个水仙,就把这朵奇异的花叫做“水仙花”。
这个传说,反映了水仙花是人们真诚友爱的产物。五百多年来,经过人们的细意栽培,已把它培养得更加美丽了。
据老花农说,原先的水仙花很粗糙,花头小,旁边附生着很多小球茎,似猴头鼠耳,状不雅观。由于花头小,开的花也少,普通一颗花头只能开二、三枝花,大一些的花头最多也只能开三、四枝花,每枝花的花朵只有三、四朵,这样,一颗花头最多开花不上二十朵。
几百年来,花农不断的把水仙花的培植加以改进。首先,想办法限制水仙花的分蘖,使花头很少生小瘤,于是创造出阉刈的办法来,把种子在播种前用小刀阉刈去分蘖的部分,使生长起来的花头只在两旁生长一、二个小瘤,好像两只耳朵。不但美观,而且由于小瘤少,花头肥大,花就开得多,普通一颗花头能长出七、八枝花,而每枝花可开十朵;大的一颗花头开到二十四枝花,能开出一、二百朵花来。
我们现在常见的水仙花,有“金盏银台”和“玉玲珑”两种。“金盏银台”俗名“酒杯形”,是一种单瓣的水仙花,花冠色青白,黄萼,中套黄色附冠,形如盏形,故名“金盏银台”。“玉玲珑”俗名“百叶形”,是一种复瓣的水仙花,余十花瓣片卷成一簇,花冠下轻黄带白,无明显附冠,较单瓣水仙花美观,但香味差一些。
水仙花,经过花匠的雕刻,还可随心所欲,长出各种美丽的形态。漳州的花匠善于把它雕成佛手和螃蟹;广东的花匠更可把它雕成双喜等古老形态,很是美观。
雕刻后的花头,用清水养在雅致的瓷盆里,盆内放些小石卵或大粒砂砾,几天后就长出绿叶,二、三十天就可开花,假如要它早开花,可把花盆放在屋内朝阳地方,并多换温水,花就开得早。白天把它放在日荫的地方,晚上让它冻露水,这样花开的时间就可慢些。花匠根据气候和花发育情况,能把花头培养在理想的日子里开花。如养出“圣诞花”、“初一花”、“元宵花”等。
水仙花产地的花农都喜欢培养一盆除夕含苞欲放的水仙花,供奉在大厅里,一家人“围炉”吃酒赏花,看花儿慢慢开放,闻花儿发射清香,这给欢乐的年夜确也增添不少兴致。(附图片)
福建漳州的水仙花


第8版()
专栏:

春节(外二首) 顾工
没有锣鼓,
没有爆竹,
从废墟中飘起
没有声音的烟……
颤抖的老人,
吞咽着一颗颗泪,
这是他今年的
第一顿早餐。
突然,他的泪痕
化为惊喜的笑,
有一队子弟兵
来到这残破的庄前……。
桃园
昨夜的炮声,
惊走了桃园的主人;
晨风吹散硝烟,
桃子依然结得繁盛。
饥渴的士兵,
坐在树下打盹,
桃子的香气,
飘进他们的梦……
醒来,到溪边
喝了几口水,
他们又踏上
遥远的征程……
慰问
在一个漆黑的夜,
士兵们摸进山沟,
傍着一块块岩石,
编织一个个梦……
醒来,在步枪上
挂满慰问袋,
像是丰满的果实
垂挂在树梢。
孩子在身边围绕,
姑娘在身后轻笑,
妇救会挑来了
盛着开水的水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