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美是什么
吕荧
编者按:本文作者在解放前和胡风有较密切的来往。当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被揭露、引起全国人民声讨的时候,他对胡风的反革命面目依然没有认识,反而为胡风辩解,这是严重的错误。后来查明,作者和胡风反革命集团并无政治上的联系。他对自己过去历史上和思想上的错误,已经有所认识。我们欢迎他参加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

“美是什么”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在古代,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在他的“对话集”里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在近代,十八世纪以来的美学家有过种种不同的解说,终于由车尔尼雪夫斯基奠定了唯物论美学的基础。近来也有不少美学家讨论这个问题,有的美学家认为美是典型,有的美学家认为美是物的属性,有的美学家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充分表现出新中国学术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下的蓬勃的气象和严肃的努力。不过,这几位美学家的理论都还不能够使人完全满意,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些意见,现在写出来供给美学家作为参考。
一切的理论,如果它是正确的,那末它一定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正确性的标准。现在让我们从事实上来看一看诸家的理论。
如果说,美是典型。这就是说,一切的典型都是美的。可是,为什么有许多的典型,如典型的猴子,鳄鱼,苍蝇,蛔虫……通常都认为不美呢?这些都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有社会中的事物,如典型的高利贷者,恶霸地主,帝国主义分子,为什么都不是美的呢?看到了这些事实,我们觉得典型说不能够解释美。
如果说,美是物的属性。这就是说,一切的物都具有的一种性质。可是,世界上许多的物,如上述的猴子、鳄鱼等等,我们通常都认为是不美的。这些都是有生命的物。还有无生命的物,如煤,铁,灰尘,空气,那就更难说出这些物的美的属性何在了。至于社会中的事物,如上述的高利贷者,恶霸地主,帝国主义分子,我们都认为他们没有美的属性。看到了这些事实,我们觉得物的属性说不能够解释美。
如果说,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如果说,这个“统一”就是“一致”。可是,人的认识就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里写道:“观念(要读作:人的认识)是概念和客观性(“一般”)的一致(符合)。”(“哲学笔记”179页)当我们说这是人、物、山、水的时候,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所以这一理论只说到美的认识,没有说到美的本质,因而不能说明美是什么。这是从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说,这个“统一”还别有解说。那末,从二元论的观点来看,这就是说主观与客观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取消了主观的客观性。从唯心论的观点来看,这就是说主观(绝对观念)在客观(形象)上的完全显现,也就是说美是独立自在的绝对观念。看到了这些事实,我们觉得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不能够解释美。
然而美是什么呢?
我仍然认为:美是人的社会意识。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性的现象。因此,美必须从社会科学观点,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说明,不是从离开了人的自然科学观点可以得到解释的。近一百年来许多从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来论美的那些美学理论的错误,已经告诉我们此路不通了。
自从“美学”提出以来,深思的唯物论者从来没有把美当做离开人的客观存在看待。费尔巴哈说:“我并不否认……智慧、善良、美;我只是不承认它们这些类概念是存在物,不管它们是表现为神或神的属性的存在物,还是表现为柏拉图的理念或黑格尔的自己成立的概念的存在物……——它们只能作为人们的属性而存在。”(“哲学笔记”46页)列宁对这段话的评语是:“(唯物主义)反对神学和唯心主义(在理论上)”。
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定义并不是简单的“美是生活”四个字,他还有补充的说明:“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生活与美学”6,7页)。这就是说,美是通过生活概念被人认识的。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不谈所谓“纯粹的美学”,“只把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来处理”,“只是把它看作自然观和人生观的总体系的一部分罢了”(“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作者自评)。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艺术包括在他的美学之内,而且是论述的主要部分。这些事实说明了他的美学思想的深刻和正确。
我们认识艺术作品的美,决不是只看它的形式而不问它的内容,决不是不通过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这些社会意识。既然我们认为“艺术”和“美术”是社会意识,那末也需要研究和认识艺术和美术之美的科学——“美学”,可以不是社会意识,而是一种自然科学吗?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但是任何深奥的理论,如果它是正确的,都应该符合日常生活中的事实。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确性,这个问题并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确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乃是一个纯粹烦琐哲学的问题。”(“费尔巴哈论纲”)所以,由于同样的道理,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作烦琐哲学的讨论,而是根据一些生活中的事实来论美学,创立了唯物论美学的基础。  二
在“美学问题”发表之后,我接到一些同志的来信,提出一些很有兴趣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在美学上很为重要。
第一个问题——“美是人的一种观念,岂不是说美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了吗?”
这个问题在“美学问题”里已经作了解答。就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美的观念,它是客观的存在;但是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和历史条件下的客观存在,并不是离开社会和生活的客观的存在。”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不是人们底意识决定人们底存在,恰巧相反,正是人们底社会存在决定人们底意识。”因此,美的意识,美的观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怎样,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怎样,美的观念也就会怎样。”(均见“美学问题”)——这就是美的观念的客观性。美的观念(即审美观),一如任何第二性现象的观念,它是第一性现象的反映,是由客观所决定的主观,在它里面,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统一的。唯物论者所说的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观念),跟唯心论者所说的观念(独立自在的绝对观念),有根本上的不同,不能用后者来代替前者。
第二个问题——“美是社会观念,怎样解释自然美的问题呢?许多自然界的物,如山水花草,人人都觉得美,而且历代的人也都认为美,这不是说明了美没有社会性吗?”
自然美问题是美学上的争论点之一,这里让我们作一个实际的考察,看看自然美有些什么内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把他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地从猿变成人,不仅是脑,还有“感觉器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并且这样的人,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把全世界的动植物都改变了”。恩格斯说:“不仅如此。植物和动物在人的手下,经过人工培养之后,改变了它们的模样,简直再也不能认出它们的本来面目了。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那演化成为谷类的野生植物。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狗,或者我们的许多种类的马,究竟是从哪一种野生动物演化而来,至今也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自然辩证法”144,145页)我们再想一想古代历史上黄帝“披(开)山通道”的传说,禹治洪水,“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故事(“史记”),可以知道,在中国,连山水都是人的手开辟整理过的。田野自然更不用说,没有畜牧就不会有“周书”里所说的商郊牧野,没有农业也就不会有诗人常常赞美的田野。人整个的改变了原始的自然的面貌。这些事实说明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已经是人工改变了的自然——人化的自然。
这个人化的自然是人的劳动和历史社会的产物。一般的说来,人在征服了控制了自然,据有主人地位之后,才开始欣赏自然的美,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展了这种美。例如我们现在所欣赏的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就是劳动人民许多年来辛勤培养的成果,并不是古来就如此的。古代的人把草本的植物一概叫做草,木本的植物叫做木;草木的花叫做荂或华(篆文象花叶之形),没有专门供人欣赏的花类。直到晋代(公元第三世纪)才有这个“花”字,它的意思就是“人化草”(花,从草从人从匕,匕即化)。然而这种“人化草”,如果没有发达的农业,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这具体的说明了在这个人化的自然里,自然美本身有它一定的社会内容,自然美也就是一种社会美。
历史的史实告诉我们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所有过狩猎生活的原始民族,他们欣赏的是动物的美,而不是花草的美。旧石器时代克罗玛弄人的原始艺术,绘画和雕刻的都是动物,没有植物。现存的非洲薄墟曼人和澳洲土人,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地土,也决不用于装饰。他们跟其他的狩猎民族一样,以文身,穿唇,拔牙等为体饰,用兽的牙,爪,角等为头饰,都是崇拜动物模仿动物的表现。他们欣赏动物的美而不欣赏植物的美,显然是由他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狩猎生活决定的。他们的美的观念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在这里有一个例外,澳洲的塔斯玛尼亚人据说也用植物的花做装饰的。塔斯玛尼亚人由于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政策在十九世纪已经绝灭了。据最近的人文学的研究,知道他们因为岛上的自然条件贫乏,没有大的兽类可以猎取,只有依靠采集植物的根和果实,捕捉蜥蜴、虾、蜗牛等软体动物,猎取袋鼠、负鼠来生活,植物在他们的生活中有重大的意义。所以他们的这个例外,欣赏植物的美,也正说明了美的观念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种原始民族的美,对于生产力更为发展文化也更为发展的社会里的人,就不能够欣赏了。社会生活不同了,美的观念也就不同了。至于我们,生产力大为发展文化也大为发展的社会里的人,对于自然美历代诚然也有相同的看法,那是因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相同,生活需要相同,并且,美的意识本身有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有它的传统的东西的原故。但是,人们显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孔子就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章)知者和仁者对于山水之美就有不同的看法。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了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的人对于山水花草的美的看法自然也并不人人相同,但那总是为他们的生活所决定,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结合着的。一般的说来,例如战国时代的诸侯大夫,他们爱好的是“堂高数仞,榱题(椽头)数尺”,“食前(馔食列前)方丈,侍妾数百人”,“般(行)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孟子”尽心章),不爱好山水。后代一般的王公贵人,富商大贾,也是同样的情形;而且因为社会生产发展了,社会物质财富增加了,他们也更进一步发展了骄奢淫佚的生活。他们重视的是高堂华屋、声色犬马、金玉珠翠、奇珍异宝之美。在他们整个的美的观念里,山水花草之美只有低微的附属的意义,即点缀品装饰品之类的“玩物”的意义。这种美的观念也表现在艺术上,就以描写自然的绘画来说,自从唐代以来,我们看到出现了许多矫揉造作描金饰彩的山水画,象征富贵福禄的花鸟图,它们迎合上述的生活趣味,大受剥削阶级的欢迎。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具有人民性的艺术家则有另一种美的观念,他们跟贵官富贾的爱好截然相反,画朴素的墨笔山水花鸟。他们喜欢画傲寒不雕的松竹梅,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特别是高节无华的竹,成为他们的象征和好友。山水花鸟是有彩色的,要画出它们的美,自然也需要用彩色,但是唐代以来有些画家只用墨色。我们的水墨画的产生以及它的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好恶,本质上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里,只有被剥削阶级的劳动人民才对自然的山水花草有一种高贵的,纯真的,亲切的情感,重视它们的美,而且像亲人一样的关心它们。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明朗的欢喜,近似在亲爱的人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欢喜”,就山水花草之美而言,只有劳动人民或者具有人民性的人才能够发生。我们都知道,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也就是说“刑天舞干戚(盾斧),猛志固常在”的人,理想的乐土“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那是一个不满现实,逃禄归耕,具有人民性的诗人。所以在一个人的美的观念里,自然美和社会性以至艺术美是统一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只知道事物的美引起我们的美感,并不知道美的观念,是不是只有美感,并没有美的观念呢?”
美感问题是美学上的又一个争论点。美感——这种感觉,是外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引起的。眼耳口鼻的感官,人皆有之,这些感官的感觉也是人人相同的。因此,悦目的美色,悦耳的美音,悦口的美味,悦鼻的美嗅,人人都感到一种快感(或美感)。但是人的感觉所知道的只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气味等等,这些形色声味是美还是不美,以及美到什么程度,这种美的意义如何,就要通过意识的判断。拿花来说,人在生活中见过许多花,关于花的美的概念已经形成,所以对于花的美与不美可以进行直接的判断,不需要多加思考。表面上看来,人觉得花的美仅仅只是凭借感觉(美感),实际上这个判断是跟生活观念美的概念以至观念联系着的。这只要想一想我们判断一幅画或一首诗美与不美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辩证的黑格尔在“逻辑学”里把“玫瑰花是红的”列为最低级判断(“实在的判断”),“这玫瑰花是美的”则列为最高级判断——“概念的判断”,即“这种判断表明一个对象(主词)是否符合其本性、概念,以及符合到什么程度”。
对人而言,美也是一种认识,它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美的认识必须经过感性阶段——美感,但是不能够用感觉(美感)代替乃至取消理性认识(美的概念、观念)。在人的认识中,美的感觉和美的概念、观念是统一的。  三
这是从理论上的探讨,现在我们从历史上探讨一下美的意识的起源。
“美”是一个很古的字。殷虚卜辞的甲骨文里已经有“美”字,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许慎的“说文”(作于后汉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0年)里也有“美”字。许慎说:“?(美),甘也。从芊(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后来的校定者宋徐铉注道:“羊大则美,故从大。”现在查考卜辞的甲骨文,美、羊、大的写法都和“说文”相同,羊字还有许多更象形更原始的写法,因此可以确定先有“羊”字后有“美”字;许慎的说法如他自己所说,是“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信而有证”的。
从这个最早的“美”字我们可以知道三桩事情:(一)我们的祖先造出这个“美”字,是在养驯了羊以后,它的年代当在商代以前。(二)“美”字最初表述美食,即好吃的食物。(三)最初“美与善同意”,即“好”的意思。——这不仅与我们的象形文字本身的发展相合,也与人类进化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相合。
当原始的人类,即我们的祖先,还在窟居巢处茹毛饮血的时候,是说不出“美”这个字的。他们必须和虫兽、灾害、雨雪、饥寒作生死存亡的斗争,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美的存在,因而在观念中也没有美的存在。但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本身和人类的生活,也随之创造了人的感觉和意识,美的意识也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当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使自然界的自在之物成为为人之物时,真的意识即已萌芽;当人类使它成为好的为人之物时,善的意识和美的意识即已萌芽。真善美是亲兄弟,因而最初的美是“与善同意”的。我们在最早的人类的艺术作品,旧石器时代克罗玛弄人的绘画雕刻中,也可以看到真善美是一体的。它是原始现实主义的鲜明的特色。
美的意识的萌芽,正如一切意识的萌芽一样,如果得不到发展的土壤,也仅仅只是萌芽而已。这种没有充分发展的美的萌芽,在现存的非洲和澳洲停留在野蛮阶段的民族中还可以看到,也是最好的见证,证明原始性的社会生活只能有原始性的美。美的意识生长和发展的土壤就是生活。在中国,见于卜辞也见于“说文”的甘(“美也,从口含一”),吉(“善也”),良(“善也”),都可以说是美的意识的萌芽。这个萌芽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一同发展,终于在人类经过许多年与自然斗争的困苦,养驯了家畜的时候长成了。恩格斯说过:“在旧世界(即东大陆),家畜底驯养与畜群底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富源,并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51页)家畜的养驯在人类生活中引起的改变是巨大的,特别是羊的养驯加甚了这种改变(至少在中国如此)。羊的肉可以食,乳可以饮,皮可以做裘,而且饲养容易,繁殖较速;它给人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使我们的祖先完全脱离了终年栖栖遑遑,为获得食物奔走,时而不免陷于饥寒的狩猎生活。这时候人初次得到足食丰衣,无忧无虑的生活,感到生活的美好,氏族社会的原始共产制度也保证了这种生活的美好;于是这时候现实中的美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美”字。“美”字“从羊从大”,表述美食(“甘”),显示着它的生活根源。这个字的产生,正说明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生活的真理。
最初的美就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另一个有史可寻的古代国家——希腊,也可以看到。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神,阿茀罗岱蒂(Aphrodite)或吉普里斯(Kipris),在古代她不仅同时是爱神,象征人的美,而且也是动物和植物繁荣的神,象征生活的美。据希腊古代诗人海西奥德(Hesiod,约公元前八世纪)在“神统记”(Theogony)里的记述,阿茀罗岱蒂的诞生远在宙斯(Zeus)神和人的主宰诞生之前;这就是说,远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者产生之前就诞生了,也符合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美的意识形成的历史时期。所以在早期,她也和氏族社会的成员一样,是以持矛执弓的形象出现的。在荷马(Homer,约公元前九世纪)的史诗“伊里亚德”里,她已经没有矛和弓了,但是两次参加了希腊人和伊里亚人的战争,并且宙斯嘱咐她“也要看照一切阿里斯(战神)和雅典娜疏忽了的事情”(第五章),这时候的爱和美的神还多少保存着古代的面貌。到了农业发达时期,当海西奥德幻想靠勤劳来建立丰衣足食的农家生活的时候,农业之神第米特尔(Demeter)就变成了主要的诸神之一,而且成了象征人类的繁荣和生活的富庶之神,阿茀罗岱蒂则相应的变成一个园圃和种植的女神。后来,当希腊社会进入了奴隶制度的时候,人民受到残酷的奴役和剥削,生活在贫困和饥寒之中,生活中的美已经暗淡了,观念中的美神的形象也不得不随之暗淡,阿茀罗岱蒂主要的就以爱神为人崇奉了。到了希腊历史的末期,在奴隶社会的腐败生活中连纯真的爱也没有了的时候,阿茀罗岱蒂就不得不把爱神的位置让给她的儿子爱罗斯(Eros),一个无知淘气的孩子了。美神虽然只是美的意识的表现之一,而且和宗教意识结合着。尽管如此,它也显明的反映着人的社会生活,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获得相应的幻想中的形态。
最初的美的观念,因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单纯,它也是单纯的,但是也决不仅限于表述口耳目鼻所感到的自然事物之美,逐渐的它就被引伸应用于社会事物。于是到了“尔雅”〔注〕,我们就看到“美”字有了广阔的含义和复杂的内容。“尔雅”释诂说:“暀暀、皇皇、藐藐、穆穆、休、嘉、珍、禕、懿、铄,美也。”“尔雅”所释的诂(古言),有些字可以上溯到商代,确实是很古的了。这里面的“暀暀(旺盛),藐藐(远大)”,是说自然之美的,而“皇皇(庄重),穆穆(敬谨),休(福禄),嘉(佳庆),珍(珍宝),禕(神伟),懿(忠贞)”,就是说社会的行为事物之美了,而且已经表现出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观念。甚至于“铄(金属之光彩)”,这种美也非到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发展到更高的阶段不能够出现。
不仅如此,在“尔雅”释诂里我们还看到释“善”:“仪、若、祥、淑、鲜、省、臧、嘉、令、类、綝、彀、攻、谷、介、徽,善也。”最初是“美与善同意”的,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字通用,但是社会生活的内容一天天复杂起来,美和善这两种社会意识就不得不区分开来,各自发展了。于是到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在诸子的著作里面看到善和美这两种意识在理论上的具体的形象。
美的起源和发展说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美为社会生活所决定,也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它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中美有它的相对独立性,有它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并且与其他的社会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美也有它的阶级性。因此美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美自古代以来,发展到今天,它的范围已经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了。我们平常用美这个字,不仅仅用于评价山水花草等自然界的事物,我们只有星期天才去公园里或者郊外走走,有时候也不一定去;主要的是用于评价社会生活和社会事物。一般的说来,有:美言,美行,美事,美谈,美名,美德,美梦,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婚姻,美好的理想,美好的制度,美好的社会,美好的国家,美好的时代,美好的未来……等等,并且还有美术和美学。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们只用对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感来解释和代替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意识,就不能不限于一偏之见了。
明确美是社会意识之后,我们就可以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进行新美学的研究,树立无产阶级的正确的审美观,批判的接受过去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美的遗产,使美学积极参加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和美术,创造更光辉灿烂的更伟大的美。
1957年2月北京
注:“说文”成书在“尔雅”之后,但是所说文字的许多古写古义,则在“尔雅”诸字之前,所以先讲“说文”后及“尔雅”。


第7版()
专栏:

  挖掘潜力贯彻勤俭办学方针
  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展开大辩论 上一堂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课
本报讯 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围绕着“勤俭建国、勤俭办校”的方针,对图书、标本、生产实习、教学设备及节约煤电等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展开了辩论。
图书和标本的问题,是这次大辩论中最先揭发出来的问题。由于党委充分发动了群众,因而在短短的一两周内便掀起了一个“还书运动”和“标本大检查”的高潮,使一万三千多本图书还了家,大批积压的标本得到适当的处理。
关于节约煤电的问题,这次在同学中讨论得最为热烈和深刻,因而思想收获也是最大的。在学生会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上,集中反映了三周以来,大字报有关节约煤电讨论的中心问题,通过对极个别人对待晚自习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和态度的批判,分清是非,明确了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把这一辩论引向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目前,许多班级,为了达到每小时用电九十瓩的指标,正以“学院的主人翁,国家的接班人”的姿态,开动脑筋,积极行动起来,为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国家资财,挖掘一切可能挖掘的潜力,而提出了更多和更有效的节约煤电的建设性建议。金属物探二年级特别班四班的同学,经过了班上多次讨论和检查,发现现行分配自习教室的方式有不少漏洞,他们建议重新调整自习教室以堵塞这些漏洞。全班还通过四项节约煤电的保证和决议,并向全院同学提出一室一灯,除特别严寒外,学生宿舍起床和睡觉全部不开暖气,坚持冬季体育锻炼,不睡懒觉等倡议。
在大字报上还提出了开垦学校荒地、绿化校园和克服浪费粮食等意见和倡议。在原总务处鸣放园地上贴的一张题为“希望行政科、教学设备科向图书馆看齐”的大字报,揭发了过去有很多公物在使用上的不合理做法。如供应科四名采购员每人一双胶靴、一件皮衣、绒帽,这些东西是外出采购时穿的。可是去年一冬天,这四人也未外出采购,但是他们天天穿着公家的皮大衣,有人向设备科提出也不收回,任他们长期使用。此外,还有借用公家雨衣五年未还的,有随便搬用公家家俱造成分配上的紊乱状况等等。
在教学方面,大家对习题课和考试考查等问题展开辩论。石油物探系二年级特别班一班认为数学习题课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题没有交代清楚,要求目的也不明确,同学听不懂,下课后印象有时是茫茫然,收获很少,要求指导老师加强责任感,明确每一节习题课的目的性。水文系四年级五班提出,考试题目过去总是按照讲课的标题顺序,大题就是大标题,小题就是小标题,使同学每当考试就照笔记背;专业课和内容较多的其他课需要有较长复习时间;考试成绩的评定要结合平时;迟到、请假、早退应定出处理的规章制度等。体育代表队在大辩论一开始,就在鸣放园地上开辟了战场,对赵金龙指导教师在教学上的错误指导思想,和锦标主义的作风进行了大胆的揭露。
目前,北京地质勘探学院的整风运动,将转入以整顿学习纪律,修订和贯彻考试考查规程为中心,展开思想大辩论。


第7版()
专栏:

  交通大学水利系师生参加水利建设
本报讯 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水利系师生积极参加正在陕西地区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水利运动。现在,这个系已经抽调了六十二名教授、讲师、助教和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四年级全体同学共八十九人,帮助群众开展水利运动。他们大部分都是到延安、汉中、商?、安康等地山区和关中平原帮助群众兴修小型水利,也有一部分教师和同学帮助修建工程较复杂的渠道或水库。这批水利建设战士在11月10日已经全部出发到水利建设岗位上去了。
交通大学水利系的师生自从听到中共陕西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在今冬明春完成扩大二百五十万亩水田面积,并抽调五万干部到基层帮助开展水利工作的号召后,都非常踊跃地报名要求参加水利建设。他们在报名时提出,一方面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完成这一伟大的政治任务,更主要的是要通过这次参加水利建设,更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更好的通过劳动锻炼自己,争取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因此,在一百八十多教师中,就有一百三十多人报了名。有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坚持要到农村去搞水利。如水利土壤改良教研组主任顾乾贞教授已经六十多岁了,腿上又患关节炎症,这次也报名要求参加水利建设,开始组织上没有批准,由于他一再要求,最后组织上批准他在做完修订教学计划等工作后下去一个时期。建筑材料教研组主任魏泽教授过去曾经搞过多年水利工作,对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都很有经验,原来由于他病愈不久,领导上不打算让他去,但是由于他坚持要去,也被批准了。参加水利建设的同学们,也都感到这是一次最好的实习,表示一定在劳动中好好锻炼自己。
留下来的教师们都表示,虽然抽调了41%的教师参加水利建设,但是他们一定把水利系的工作全部担负起来,绝不使教学和整风工作受到影响。
(李 茜)


第7版()
专栏: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开幕
新华社1日讯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日在北京开幕。这个丰富多采的影展受到参观者的热烈欢迎。从上午九时到下午六时,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和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去参观;许多观众参观以后在意见簿上留下称赞这一影展的意见。观众们还希望把展览的作品精印成册,广泛发行;也有一些人希望今后多举办各种摄影展览。
这个影展预定12月20日结束,展品将运往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巡回展出。


第7版()
专栏:

  乡乡有电话的地方
旅大市除了散布在沿海的岛屿外,现在大连郊区、金县、旅顺等地农村,每个乡都已经装上一台到几台电话。许多农业社的办公室也有电话直接同城市通话。金县、旅顺农村有线广播网已逐步建立起来,差不多每个农业社、渔业社都有喇叭筒。有些农业社在社员家里都装上一个喇叭筒。这一带农村还拥有一万四千多架无线电收音机。平均三十五人中就有一架收音机。
大连海洋气象台通过电话和广播预告天气变化情况,使农民和渔民能够及早作好防寒、防风或是防雨等准备工作。在旅顺沿海渔村安装了六十个广播大喇叭筒后,遇到大风大雨时,便立刻大声广播消息,招回在海面上捕鱼的渔船。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波兰华沙杂技团在京演出
  科尔查克小组表演柔软体操。
  格雷斯凯维奇和胡倍尔托表演溜冰。
            新华社记者 冀连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