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赵渡乡在整改中抓紧检查
纠正忽视秋收分配工作偏向
本报讯 四川金堂县赵渡乡,前段时期忙于讨论农业纲要、整改和生产工作,对全年的决算分配工作放松领导,以致分配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三十一个社大都没有盘查库存、清实产量、处理包工包产的奖赔问题;部分社没有清理劳动工分。普利二社租用和损坏了社员很多农具,至今社干部还弄不清该付多少租金和赔偿给谁。中河、永利、加零等二十多个社对该提留多少公积金、公益金、储备粮,尚未经全体社员讨论确定下来。
中共赵渡乡总支深入进行检查以后,立即召开了三十一个社的正副主任会议,着重指出当前普遍忽视分配工作的严重偏向,教育社干部认识搞好决算分配对鼓励社员劳动生产热情、巩固社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对分配工作的领导,迅速纠正这种偏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决定回去清理资产,清理工分,和社员核对账目。对于公共积累、互利政策及包工包产的奖赔、贫困户的照顾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研究,并提出初步意见。同时还应在社员群众中对以下问题展开大辩论:农业社是多留少分好,还是多分少留好?社员多投资少借支好还是少投资多借支好?对五保户、贫困户、劳力少人口多的是帮助解决困难共同富裕好,还是踢出合作社好?贯彻执行互利政策中的缺点应如何改正解决?通过辩论提高认识,最后作出决定。与会干部认为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将决算分配工作作好,都表示回社后要立即行动起来。
(玉秋、国英)


第2版()
专栏:

公共积累增加社员收入也多
河北加紧进行秋收分配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三万五千个农业社今年秋收分配的特点是:收入多,分配快,公共积累增加。
今年河北省有80%左右的社增产,有10%的社因为管理工作差,不增不减。10%的减产社,绝大多数是因为受了雹灾和旱灾。根据实际产量和分配结果看,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社,比过去按预计产量所作的调查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一万零三百七十九个社,占全省农业社的26.7%。唐山专区赶上或超过富裕中农生产水平的农业社,占总社数的77%。全省80%以上的农户都比入社前增加了收入。唐山专区的九十万五千五百多户社员,有半数以上收入比去年增加30%到一倍。
在分配前和分配过程中,由省到县各级都作了充分准备,并进行检查,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社员和社干部的觉悟普遍提高,因此分配中的各种矛盾都顺利解决。多数地方完成分配的时间都提前了一个多月。
由于收入增加,农业社的公共积累一般由去年的1%到5%,扩大到5%到8%;同时缴售给国家的粮食也增多了。仅唐山专区就比“三定”多缴售三亿多斤,达到八亿斤。


第2版()
专栏:编后随笔

秋收分配不能放松
今年冬季农村工作很繁忙,既要深入进行整风,又要大搞生产建设,大家的确很紧张。但是,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就把年终分配工作草草放过去。
实际上,分配工作也是整社工作的一个方面,不把这件工作做好,社员就不能安心生产整社,社也不能妥善地安排生产资金以及各项经济活动。
每个社员都希望在辛辛苦苦地劳动一年之后,分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劳动果实。如果认为生产忙,分配可以往后放放,社员生产情绪必然受到影响。这样表面好像是为了生产,实际却是妨碍了生产。
农村的工作什么时候也是紧张的。现在不肯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分配中的各种问题,就会给这项工作留下尾巴;而以后为了去掉这个尾巴,就得重算旧账,弥补漏洞,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笔账是算不过来的。
四川金堂县赵渡乡党组织在整社中检查出合作社分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立即着手解决,这是很好的。别的地方合作社分配工作进行得怎样?也有必要及时检查一下。


第2版()
专栏:

延安专区决心改变旧习惯大力积肥
春节前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
本报讯 延安专区已下决心改变旧习惯,大力开展积肥运动,要求1958年全专区农作物的施肥面积,由去年的60%提高到72%,施肥量也将由每亩六驮增加到十驮,今冬和明春四个月内,一定完成三千万驮积肥任务。
为了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专区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和办法:动员群众在春节前做到户户有厕所和村村有公共厕所;发动群众大量养猪养羊,和修建羊、猪圈,赶春节前,做到凡猪都有圈,对羊圈勤起勤垫;要求吴旗、志丹等县改变烧羊粪的习惯;组织城粪下乡,加强对城镇周围粪便的管理;利用杂草、落叶、庄稼衣子沤粪;掏涝池,挖淤泥沤制堆肥;普遍推行高温沤肥和熏肥;做到家家有粪锨,人人有粪筐;在高原和水利多的地区,大力提倡种紫穗槐和草木樨绿肥作物等。各区、乡要帮农业社订出具体的积肥计划;农业社要把积肥任务安排到队,按期检查收交和评比。在积肥报酬上一定要贯彻互利原则,对饲养员要实行定质定量、超额奖励的办法,来鼓励他们勤垫圈和勤起圈。对社员家庭积肥要按质计价,尽量争取现金收买。
延安地区畜牧多,肥源雄厚,仅羊粪一年可积五百八十万驮。几年来,延安专区在积肥工作上虽有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施肥状况还远不能满足提高产量的需要。据鄜县调查,全县有30%至40%的耕地不施肥,其余虽施肥,但量很少。延川全县农作物有30%以上是“甜种”。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是各级领导和干部在开展积肥工作上,存在着严重的右倾保守思想。像人有厕所、猪有圈的要求,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来了,但直到现在没有搞起来。据估计全专区有70%到80%的人尿粪和猪粪白白流失。为了迅速改变这种情况,专区曾在11月中旬召开的水利、积肥会议上,狠狠地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和因循守旧习惯,并讨论确定了一些具体办法。


第2版()
专栏:

让风力为生产服务
本报讯 让危害农业生产的风驯服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吉林省白城专区一年多以来出现的新鲜事。
白城地区历来受风沙和干旱的灾害,1956年是大丰收年,白城县每公顷的平均产量也只有一千公斤左右。为了抗御风沙和干旱,全专区几年来已经打三万三千多眼井,可是在提水方面仍然有困难。去年7月,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和白城专署水利处开始试制和推广风车。一台直径五公尺的风车全年可浇旱田四十四公顷、灌溉水田十公顷,排内涝二百一十公顷,还可供给一万一千六百多头牲畜饮水。用风车提水,出水量比一匹马拉的解放式水车约多20%,而且一台风车只需一百五十多元,比使用锅驼机、煤气机都便宜,因此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年初,全专区已经推广了风车五十台,初步计划明年再供应五百台。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河南养猪六百七十万头
河南省今年生猪已经发展到六百七十万头,超额11.7%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西平、上蔡、郸城、原阳和开封等十五个县,已经达到每户一头猪的水平。
今年生猪生产的飞跃发展,给全省农民增加了一亿三千多万元收入。今年上半年全省每人平均吃肉的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4.19%。
为了促进农民养猪事业的更大发展,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又确定洛阳、南阳、鲁山和历年多灾的商水、项城、郸城等十二个县市,为全省发展养猪重点。  (新华社)
每户养猪二十多头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绍溪农业社充分利用野生饲料,平均每户养猪二十二点九头,成为全国每户养猪最高的一个社。
绍溪社在湖南省西南万山丛中,全社一百八十六户,八百八十八人,只有稻田八百六十二亩。这里,满山遍野长着蒿菜、野麻菜等五十多种野生饲料。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养猪的号召下,绍溪社利用野生饲料,使养猪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今年全社共养猪四千二百七十六头,平均每户养二十二点九头,比1949年增加了五倍。
养猪积肥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这个社虽然遭受旱、虫灾害,平均每亩稻田仍然产谷四百四十六斤,比去年增产35%。社里从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穷苦农民,今年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五十元,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大鸣大放大改 整顿干部作风
五一社整改中订出“十大民主”和“十大守则”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盖平县富裕乡五一农业合作社发动社员群众大鸣大放,对社干部工作作风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检查和整顿,制定了干部十项守则,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
五一社用大鸣大放方法整顿干部作风。开始时无论是社员或干部都有许多顾虑。为了能使社员畅所欲言,干部都当着社员表示了听取批评的态度。随后用大会鸣放,小会座谈,个别谈心,登门访问等多种形式,发动社员“说心里话”。这样经过几天之后,社员共给干部提出了一百二十六条意见,其中属于作风方面的有三十八条,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有六十七条,属于处理一般事务的有二十一条。社员批评社主任对牲畜饲养工作不重视,两年来死了二十七头牲口。批评支部书记占社的便宜,往家里私自拿板子。
社员大鸣大放后,干部的思想是比较混乱的,有的背后发牢骚,表示不满。党支部及时召开了扩大会议,教育干部对群众批评要有正确态度,最后又对群众所提出的意见逐条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在一百二十六条意见中,正确的有六十四条,占50.7%,怀疑或误解须查证的有五十五条,占44%,属于恶意攻击的只有七条,占5.3%。经过这样分析以后,许多干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那些错误严重而又认识不清的干部进行了严格的批评教育。社会计说:看来不是群众没良心,而是我们真有缺点,应该向群众检讨。党支部和社管委会根据社员意见进行了分类排队,对一些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制定了改正方案,对能够解决的、社员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改正办法,运用各种形式向社员交代。与此同时,由社员成立的查对组,根据社员对账目怀疑的问题,把查对的结果向社员作了报告。
五一社这样作的结果,不仅分清了是非,而且也使社干部放下了包袱,社员看到干部严肃地检查了自己的缺点,也自动地作了自我批评。
在干群关系已经有了改善的基础上,开始调整干部,选举新的社领导机构。为了作好选举工作,在社员和干部中进行了一次集中与民主的教育。当时经过大鸣大放后,有的社员还怕干部今后不肯讲民主,怕打击报复;在干部中也怕今后社员不好领导,怕讲民主不好办事等顾虑。根据这种情况,在干部中讨论:什么是有领导的民主?讲民主好不好办事?在社员中讨论:整社后要不要领导?干部怕社员不好领导怎么办?社员同社、社干部是什么关系?经过讨论,干部认识到办好社必须依靠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有事一定得和群众商量;同样群众也认识到,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没有共产党领导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合作社没有干部就搞不好生产。在这个基础上,社员提出四项选举干部的标准:坚决拥护社会主义,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工作积极,并有一定领导能力;办事公道,作风民主;热爱劳动,有一定生产经验的人。选举的结果,全社十五名社队干部,只有三名因错误比较严重,改正决心不大因而落选以外,其余十二名都连选连任。
选举后,又分别在干部和群众中展开“如何当个好干部”和“如何当个好社员”的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干部订了“十大民主”和“干部十大守则”。社员订了“社员十大守则”互相表示态度,彼此提出保证,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干部的“十大民主”是:计划民主;技术民主;经营管理民主;定额民主;“三包”民主;劳动规划民主;财务民主;分配民主;奖惩民主;改选干部民主。干部的“十大守则”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兢兢业业办好合作社;克服本位主义,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发扬民主,有事与群众商量;工作必须按社章办事,坚决贯彻执行管委会、社员代表大会决议;积极参加劳动,养成爱国、爱社、爱家、爱劳动的观念;不贪污,不占用公款,不占社的便宜;要养成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风气;关心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办事公道,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办社能力。
五一社通过这次整顿干部作风,大大地提高了社干部觉悟和领导水平,许多社干部做到了认真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有些干部在整社的一个月作了二十多个工作日,比过去三个月作的还多。


第2版()
专栏:

干部应当带头归还贷款
江夏
国家以大量贷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农民归还到期农贷,使它能及时周转,更好地发挥对农业的支援作用,这对国家对农民都是有利的。
可是,现在有不少地方到期农贷迟迟不能归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干部贷款到期不还,群众看干部,也就不积极还贷了。
根据部分地区的材料,干部拖欠贷款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山西潞安县南呈乡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当中,有一百零一人拖欠三千三百五十八元逾期和到期贷款,有的干部拖欠应还贷款竟长达四年之久;又据平定县的统计,全县三千四百多名干部当中,每人平均拖欠三十五元多应还贷款。这些到期的贷款不能及时归还,影响国家农贷资金周转自不用说,更严重的是许多有还款能力的群众,看到干部不还,便也等待观望,迟迟不还。群众说:“党员干部是火车头,咱们群众跟着走;他们贷款不归还,咱也可以拖几年。”这就给银行和信用社旺季收贷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一样,在生产生活当中遇到了暂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向银行和信用社贷一些款,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可以。有些干部由于种种原因,当下确实无力还贷的,国家银行和信用社也应当按照政策让他们还一部分或适当延长还贷期限。但是,目前有很多干部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有的个人生活过得相当富裕,就是不还贷款。如南呈乡一百零一名欠贷的干部当中,就有二十五人买了自行车。
有钱不还,实质是一种损公利私的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有的干部就这样说:“贷款多,拖的长,是便宜事”,甚至企图叫国家给“卸包袱”。可以想像,这样的干部怎能去动员群众还贷款呢?人民的干部应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如果干部能以身作则,带头还贷款,群众就能跟着干部行动,积极还贷。南呈乡副乡长李丙华在批判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后,很快把自行车卖掉,还清了拖欠二年的一百三十元贷款。全乡欠贷的干部、群众在他的影响下,十天当中就主动归还了九百二十元贷款,大大地推动了旺季收贷工作。群众说:“火车头开动了,车轮子(群众)紧跟跑;干部贷款归还了,咱也得赶快交(还)。”


第2版()
专栏:

能改马上改 越放越彻底
大兴一社从涣散走向巩固
新华社专讯 湖南省长沙县大兴一社,通过整风已由涣散走向巩固,并掀起了生产高潮。
大兴一社有一百四十八户。今年以来,社里的不法地主和富农等相当活跃,部分富裕中农也经常夸大工作中的一些缺点,不把家肥投资也不出工,准备秋后退社单干。在他们影响下,部分社员也对办社丧失信心。全社劳力经常出工的不到50%。整风一开始,这个社党支部便采取大鸣、大放、大争的方法,同时加强对生产的具体领导,把秋冬生产和社员家庭副业都具体安排到队到户,并通过群众订出劳动纪律和公约,这样整风生产齐头并进,出现了建社以来未有的生产高潮。
这个社整风的特点,是大胆发动群众,彻底鸣放,边放边改。鸣放前,首先在党、团员骨干中充分讨论整风的目的和意义,解除顾虑,然后就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欢迎批评和提意见。开始几天社员放出六百三十条意见,党支部和社委会就抓紧研究这些意见,能改的马上就改,这样,大家的意见就越放越多,越放越彻底。社干看到提出的意见虽然尖锐,但大多数是希望把社办好,有很多是从来没想到的问题,震动很大,于是就更加大胆放手发动鸣放。社委粟成武看到社员既批评他的缺点,又肯定他的技术好,要他积极把全社生产领导起来,很受感动,便主动去各队征求意见,立即和大家一道勘察订出了水利计划,使今年冬修提早一个半月开工。全社一共提了两千多条意见,大多数是正确的。党支部和社委会已将这些意见分类排队大力进行整改。这个社结合整风进行了整党整团。
这个社还发动群众有重点地批判几户具有严重资本主义思想和行为的富裕中农,这对群众教育很大。


第2版()
专栏:

黄县三类社改观
据新华社讯 通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山东黄县的三类社绝大部分改变了落后面貌。
据中共黄县委员会最近的调查,全县三百四十七个农业社中,原有三类社三十一个,经过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以后,现在有二十九个改变了原来的落后状态,其中并有十个社在当前的大生产高潮中跃入先进的行列。
三类社的转变主要是社干部思想转变的结果。过去,这些社的领导干部大都有比较严重的资本主义思想,他们热心于搞自留地、作买卖,甚至闹宗派纠纷,邪风压倒了正气,广大社员的生产热情得不到发挥。在大辩论中,群众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资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彻底批判,使许多社干部解决了思想上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移旧风 易坏俗
季委
建设山区要有排山倒海的英雄气魄,也要有移风易俗的坚韧精神。
山区人民那股排山倒海的劲头,已经冲破了不知多少古老的风俗习惯,不只迅速改变着山区的自然面貌,也改变着山区人民的精神面貌。
但是,仍然有不少陈旧的风俗习惯,一些代代相传习以为常的看法、说法和作法,还束缚着山区人民那股排山倒海的劲头,使一些应该办、现在又可以办的事情,推迟下来;很少人去作、甚至很少人去想。
在陕西省的汉中专区,93%的面积是山区,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包围着汉中盆地,那里山高水高、沟多河多,不只川地是稻田,山沟是稻田,山坡山顶也有稻田。西乡县茶镇区三花石乡的马家庄农业社,有一座二三十丈高的土山,从山底到山顶修成了四十三层水田,一条八里长的水堰(水渠)把深沟尽头的泉水引上了高山,这个面积两三百亩的山头就完全水田化了。现在他们晚上也点着汽灯加工修堰挖塘,决心把另一个五六百亩的山头完全变为水田。在这样的地区,水利运动的条件好、劲头足、成绩大,就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吗?不,仍然有很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问题也就出在风俗习惯上。这里的习惯是要么就修水田种稻子,要么就种旱地不浇水;天旱的时候,一方面是水汪汪的稻田,一方面是干巴巴的旱地。他们宁肯一担一担地担一点水去救济少数渴得快死的青苗,也不把临近的水渠挖一个口、修一条小水沟,把旱地浇灌一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习惯就是不修水浇地;他们的传统说法是:“浇了要板结”,“一浇三不收”。在这里,水地的含义只是水田,梯田只是一层一层的水田,兴修水利的努力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增加水田多种水稻。结果,这里农作物的收获量就形成很大的“剪刀差”,稻田平均亩产五六百斤,旱地亩产一二百斤,稻田的最高亩产量一千二百多斤,旱地最低亩产只有四五十斤。这个马家庄的农副业总收入很高,每个劳动日去年一元,今年九角,在西乡县来说,是全县劳动日报酬最高的社,每人每年收入(包括家庭副业)在一百元以上。但是这个社的平均亩产量,拿水田和旱地加在一起一平均,还不到三百斤。这里是秦岭以南的富裕的浅山区,按照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规定,亩产量应该是八百斤。使水田的亩产量在短期内提高到八百斤,甚至千斤以上,马家庄的人民都满有把握,但是要把旱地提高到八百斤的水准,就使得他们皱着眉头,好像想不出办法。我们向他们再三提出修水浇地的意见,看起来还没有完全想通。一提水浇地,他们就说:“有水就抬田(把地抬平修成稻田)”,他们那种把一切有水的土地都变成水田的决心,是很值得敬佩的。只是,修水田要比修水浇地费工得多,把水渠和水塘修成以后,按照他们那里的条件,抬一亩水田平均要花一百二三十个劳动日,修一亩水浇地就只要二三十个劳动日。今冬明春,他们社新修的水渠和水塘,按地势和水量来估计,可以使六百七十亩山坡地变为稻田,但是按社里劳动力的条件,今冬明春只能抬田八十亩,就是说还有五百九十亩明年变不成稻田,还要继续种旱地。如果用这些水渠和水塘的丰富的水源,利用可以修水田的优良的地势,在不能一下修成稻田以前,先修一些水浇地,明年的麦子和玉米的产量不是可以大大提高吗?增加社里的粮食,为什么只靠大儿子(水稻)多挣,不靠二儿子(小麦)和三儿子(玉米)也多挣一些呢?该社现有水稻五百五十多亩,小麦和玉米就有一千一百二十多亩。难道在旱地和水田中间搭一个台阶——修一些水浇地,不是目前可行的增产办法吗?应不应该修水浇地的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马家庄农业社能不能冲破旧习惯,就是他们能不能大大跃进的一个关键。
修水浇地,不只在平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运动,就是在和汉中专区自然条件大体相同的商?专区,也形成了运动。但是在汉中专区,还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家只是全力以赴地热心于修水田(努力增加水田,这是应该的;有些地区只注意水浇地,不注意修水田,在这一点上,汉中专区修水田的精神就值得学习),但是从领导到群众都没有重视水浇地,可见习惯势力的顽强。难道在汉中专区真的没有水浇地吗?我们已经打听到两处,也是在西乡县,那是西乡县农场和在它影响下的莲花农业社。西乡县农场在1955年就开始引水浇地。今年农场的四十三亩二分五厘小麦,因为进行了冬灌和春灌,每亩平均收获三百六十四斤,其中有十一亩六分亩产达六百零八斤,有七亩二分亩产达八百零一十斤,而今年西乡全县麦子因旱普遍减产,平均亩产才一百七十七斤。这个县农场的附近有一个莲花农业社,党支部书记席发盛同志今年已经五十岁了,他因为常到农场去参观,深深感到水浇地的好处。去年冬天缺雨,他号召社员进行冬灌;但是很多社员反对,认为“冬灌要板结,夏粮要减产”。他见普遍冬灌行不通,就自己动手带领一些人把十一亩点种很迟的油菜灌了一下。当时种得早的油菜已经长到七寸高,这些迟种的油菜才二寸多。但是今年夏收时节,这十一亩灌过的油菜亩产一百四十四斤;其他油菜,种得早的收一百三十斤,种得迟的只收四十多斤;全社油菜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三斤。对于这个活生生的事实,莲花社在今年9月下旬准备播种油菜时展开了大辩论,不只肯定了应该种油菜(因为有不少人认为种油菜不合算),而且肯定应该进行灌溉。今年上级计划该社种油菜三百七十亩,结果种了三百八十五亩,而且决定今年普遍冬灌。
西乡农场的水浇地,打破了不修水浇地的老习惯,这点星星之火,已经燃到附近的莲花农业社。西乡县委的领导同志对这点小小的火种已经注意,如果从领导上积极地煽风吹火,它就会烧得更快更大。
汉中地区不修水浇地的习惯是长期传下来的旧习惯,是妨碍生产发展的坏习惯。像这样的旧习惯在山区还有很多,比如延安专区不安厕所、习惯在山野里大小便;商?专区不养大牛,说牛大爬不上山;汉中和商?专区不习惯养驴马,又不训练牛驮粪,当人们在吃力地背粪上山的时候,牛们却在旁边甩着尾巴悠闲地吃草,结果山地普遍施肥不足。这些老习惯都直接妨害着生产,这些老习惯也都是可以改变的。商?专区的群众说大牛爬不上山,其实在汉中和延安专区也是山区,那里的牛比商?的牛大一半左右,一样能爬上四五十度的陡坡。问题在于在牧畜业方面要有敢于打破旧传统的先进人物。延安专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战胜陈旧的风俗习惯的人。他叫许光兴,曾经出席延安专区去年12月召开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他是吴旗县的模范民桩(配种员)。他的父亲在旧社会时是一个配种的好把式,旧社会看不起民桩这行职业,过春节时也不让民桩敬祖先,说“丢了先人”。许光兴虽然跟父亲学会了配种,解放初期他仍然没摆脱那种习惯势力的影响,“那怕饿断肠,也不做民桩”、“民桩最肮脏,不得进祠堂”等等传统的看法和说法,使他开始也不愿意继承他父亲的职业。1953年当地党组织号召大量发展牧畜业,政府知道他会配种,要求他作配种工作,他经过严重的思想斗争,才下定决心。他想:“不注意耕畜的配种,个个牲口小的像个毛蛋蛋,一抱就能抱起,连个小犁也拉不动,还说拉大型的新式农具?”“繁殖牲畜,这是提高我们山区人民生活的一项重要事情,人人都不愿搞民桩,难道叫牲口断种不成?”当他拉着政府帮助的一匹种马回家的时候,遭到一家人的反对。他媳妇说:“看把人脏死了!”他儿子说:“又干起这低答的事了!”他父亲也骂他。群众说:宁可种一辈子地也不干“这号儿事”;娃娃们也嘲笑他,见他就叫:牵儿马的老汉来了!他心里很难受,但他对群众说:“你们嫌这嫌那,难道你们的小马驹儿能从天上掉下来?”“你们的驴、马、牛,公子很小,配种后生下的驹子不大,小牲畜不要说拉新式农具,一抱都抱得起来,怎能把庄稼作好?”他坚持干下去,终于得到家里的谅解,得到群众的拥护。从1953年到去年年底,他一共配种牛、驴、马三百五十多头,受胎率在96%以上。
这种移风易俗的战斗精神值得大大提倡。在11月20日结束的延安专区水利和积肥会议上,争论了“人无厕所猪无圈”的旧习惯能不能改变,有的县的负责干部还说:“安上厕所群众不去拉屎,怎办呀?”其实,就在延安专区的洛川县,黄土高原上的明星一社洼里村生产队,在1953年大生产运动的时候就普遍安了厕所修了猪圈。在这个队产量高、养猪多、卫生好的影响下,今年10月全社关于积肥问题的大辩论得到了胜利,“人无厕所猪无圈”的老习惯已经打破,“家家有厕所、户户有猪圈”的新习惯已经建立起来。延安地委书记徐子猷同志在这个会议的总结报告中特别提出:“施肥不足,是我区当前农业生产上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现在在我们面前摆着这样的事实:一方面,许多地方人无厕所猪无圈,大量肥源白白流失,未被利用;另一方面,许多地里不施肥,农作物普遍施肥不足,粮食产量不稳定,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缓慢。面对着这样的事实,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地以革命精神扭转这种局面;一种是消极地迁就群众习惯,为习惯势力所骇倒。显然,后一种态度是极端错误的。”他又说:“既然积肥是多少年来的老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搞好?关键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下决心,没有采取坚决措施,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有人认为积肥搞不起来,是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这种认识当然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客观困难。作为一个长期没有搞好的老问题来对待,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精神准备,要下决心,要做艰苦的工作。在这里,所谓决心,就是要有移风易俗的精神,要把农民千百年来的不良习惯改变过来。”
建设山区正是需要这种移风易俗的精神。移旧风,易坏俗,改变那些妨害生产的传统说法和作法,消除山区人民精神上的束缚,彻底解放山区人民那种排山倒海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的干劲!


第2版()
专栏:

北海市的地角村,原来是一个破落的渔村。解放后,由于渔业生产发展,渔民生活大大改善,地角村新建了大批新屋,渔村面貌完全变了样。  郭伟祺摄(南方日报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