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及时克服“决心不大,小手小脚”的缺点
沙市染整厂整改得又快又好
本报讯 通讯员王融报道:湖北省公私合营沙市染整厂及时克服了整改工作中“决心不大,小手小脚”的缺点,使整改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厂的职工在大鸣大放阶段贴出了八百多张大字报(平均每人将近五张),提出意见一千五百九十四条。这些意见涉及的方面很广,而且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转入着重整改阶段以后,支部委员在群众意见中找了三天,才找到了三条认为能改进的意见,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许多职工批评说:“领导对改进工作缺乏诚意。”
中共沙市委员会及时批评了他们这种在整改中“决心不大,小手小脚”的缺点。这个厂的党支部随即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听取了各方面职工对整改工作的意见,接着召开支委会,全面检查了整改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检查中发现,支委、委员们对整改工作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刚来厂不久的支委,对整改工作没有顾虑,但是怕自己表现得太积极了会影响领导之间的团结;有的支委认为,自己虽有缺点,但不严重,群众提的意见是片面的,因而不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工作和生活上缺点较多的支委,也认为以前的某些不应享受的特殊待遇应该取消,但是怕在群众面前公开了自己的短处,会降低威信,不好工作,因而“护短怕痛”,对整改工作躲躲闪闪;有的支委甚至错误地认为,整改是为了开展大辩论和团结群众的手段,改几条表示表示态度就行了。支委会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判,使领导人员都端正了态度。这便为大张旗鼓地开展整改工作扫除了思想障碍。
这个厂的领导人员在下了彻底整改的决心以后,不但能认真对待职工的意见,而且能根据职工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追根索源。如什么样的领导方法才不一般化?领导多住房子和多拿补助费的思想根源何在?……这些问题,他们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一些有特权思想的领导干部都在群众面前作了检讨,并将不应该享受的某些特殊待遇限期退回。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厂级负责人每星期日轮流到职工家庭访问、每周召开一次工人座谈会、每天上午深入车间同工人研究解决问题等制度。
这个厂的伙食办得不好是职工长期关心而没有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鸣放中,职工又提出:“伙食贵,油少,菜的花样少,味道不好。”以前,这个厂的领导人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油少,是整个供应计划的问题;伙食贵,兄弟厂也不便宜。这次,他们就不这样对待群众的意见了,而是认为这关系到全体职工每天的生活,应该赶快设法解决。他们便立即发动炊事员喂了八头猪,解决油和肉供应不足的问题;加强对炊事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想办法厉行节约,增加菜的品种,改善烹调方法;发动干部在业余时间开荒,种了一亩多地的青菜。职工们看到了整改的实际效果,一度消沉的大字报又琳琅满目了,一个群众性的整改高潮掀了起来。
这个厂的领导人员为了依靠群众热情彻底整改,把原来认为最棘手的问题——工资问题和干部下放问题也交给群众讨论。经过群众讨论,这两个问题也顺利解决了。90%以上的干部都向领导申请下放,紧缩机构的方案正在顺利实施。
到11月中旬,厂里能解决的问题已经解决了86%以上。为了使整改工作更加彻底,他们通过职工代表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人员的检查组,对已经解决的问题逐项进行了检查。结果肯定绝大部分问题解决得是妥善的,群众都表示满意。检查中也发现有四个问题能解决而没有解决,有六个问题的改进措施贯彻得不好,同时检查出了二十七个新问题,领导方面对这些问题又都作了处理。现在,这个厂对职工提出的正确的意见,已经全部处理完毕,并且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条条有着落”。为了把这次整改的成果巩固下来,还制定了各种相应的制度。
目前,这个厂里已经出现了一片新气象。厂级领导人员改变了凡事只靠车间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车间或基层去了解情况。厂长张小海在染布车间发现硫化蓝布质量不好,立即召集生产工人开了两次座谈会,接受了工人提的四项建议,第二天的正品率就由90.3%上升到93%。领导人员对职工生活更加关心了。冬天到来以前,他们就责成总务部门为工人办好了床铺草。假日里,厂级领导人员都分头到工人家庭去探望,上下级之间已亲如家人。职工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过去这个厂的产品质量很少达到国家指标,从10月份以来,质量都百分之百达到了要求。到11月20日止,今年全年的总产值计划已经完成了104.51%,利润计划完成了101.67%,成本比年计划降低了10.428%,还试制成功了十一种新产品。


第3版()
专栏:建设动态

帕米尔高原修公路
穿过帕米尔高原的第一条公路——喀(喀什)塔(塔什库尔干)公路,正在紧张修建。目前,这条公路已经修至离喀什一百零九公里的库尔里克。这条公路通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工程非常艰巨。在全长约三百公里的线路上,有三分之二的地段是建筑在帕米尔高原上。沿线依山傍水,空气稀薄,而且经常坍方。


第3版()
专栏:建设动态

谢家集选煤厂加紧施工
安徽谢家集中央选煤厂,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在1958年底建成,1959年投入生产。这个选煤厂供应武汉、上海钢铁公司和马鞍山铁厂炼焦精煤。
(王孝伯)


第3版()
专栏:建设动态

浙江建成新糖厂
一座综合利用的糖厂,已在浙江义乌县建成。这座糖厂每天平均可榨糖蔗三千担,产糖三百担左右,每年除了二个月的制糖季节以外,其余时间就利用糖蔗壳制造白酒;酿酒后的废蔗壳还可复制成纸浆、土纸和高级蜡。(陈建华)


第3版()
专栏:

一件工作服穿五年
新华社记者孙铭惠报道:石景山钢铁厂老工人王德禄最近提出一项有价值的节约措施,他计划把他的已经穿了五年的工作服再穿上五年。
王德禄是石景山钢铁厂的滤水工人,除了要经常挖砂、洗砂、抬砂以外,还担负着繁重的管道检修任务。他要常常挖沟填土,还要常常跪着或是爬着接换管头。按照工厂规定,他原可以每八个月领一身新工作服,但他没有这样做。
四年多以前,当王德禄领来现在这身工作服时,他就买了些染料把工作服染成黑色的。他根据过去的经验,认为白色工作服不抗脏,而多洗一次,就会使工作服寿命缩短一些。为了减少工作服的磨损,凡是做比较轻些的工作,他都尽量不穿工作服。
但是,天长日久,工作服还是要磨坏的,有时甚至被钢丝、土篮挂开口子。他为了防止口子扩大,身上总是带着针线,工作服上一有了小口,就利用休息时间缝补起来。现在,他的工作服容易磨坏的地方,已经是补钉叠补钉,补了好几次了。但是补得较整齐,穿起来也并不难看。
不久以前,有人劝王德禄领新的工作服。王德禄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服已经比同组的人多穿了四年,可以领一身新的。但是当他领到崭新的蓝斜纹布工作服时,又觉得要把旧工作服缴回去作废实在可惜。他想,能给国家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于是,又把刚领到的新工作服退回给工厂,并且计划把旧工作服再穿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外贸部应统一翻译出版进口设备说明书
设备说明书是指导设备安装、调整和合理使用的主要技术资料。我国由国外供应的设备相当多,由于对这些国外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出版,没有统一的机构来计划和组织,以致有些说明书翻译出版重复,造成了不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而有些说明书则无人翻译,尤其是德、捷、波、匈等国家的。因为说明书不能及时供应,就影响设备的安装和投入生产,甚至使设备遭受到完全可以避免的损坏。例如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四方机车车辆厂安装了一台波兰立式铣床,因为没有中文说明书,不会使用,延迟了七、八个月才投入生产。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有一台波兰制造的大摇臂钻床,因为没有中文说明书指导,使用不当,曾先后四次打坏齿轮,严重地影响了机床的精密度。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不胜枚举。从这些教训中,说明了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出版工作对维护国家的固定资产,延长设备寿命,是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国务院曾指示过,国外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出版供应工作由外贸部统一计划组织管理,并同意他们增加编制。但外贸部只召集各有关部开了二、三次会议,强调了些困难,仅仅同意做组织工作,不同意做翻译出版工作。很多单位都希望外贸部还要全面的抓起来,可是事隔一年多,外贸部始终没有表示态度,看样子他们是想不了了之了。
我们认为国务院指定外贸部来负担此项任务完全是正确的。因为:第一,外贸部掌握设备进口的型号及台数,可以知道需要翻译那些设备说明书,出版数量多少,而且在签订设备订货合同时,就向制造国家要说明书,预先翻译出版,当设备到达国内时,就可及时供应中文说明书,不致影响安装和使用。第二,目前进口设备的有苏、捷、德、波、匈等国家,如果各个部门都准备这样一套翻译人员来翻译说明书,而工作量不大,一定会造成人员窝工浪费,只有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最经济合理。而且外贸部因业务关系、熟悉各国文字的干部都有,必要时可由其它部门抽调补充,问题不大。所以,外贸部统一计划组织管理国外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出版工作,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外贸部为什么不执行国务院的指示,希望能很好的检查一下,并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邹康宥
刘卫康
曹明臬


第3版()
专栏:东鳞西爪

废料制成了化肥
上海公私合营达丰化工厂利用废料试制化肥初步成功。该厂主要产品为硝化纤维素,以往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硝气逃入大气中,还有不少废水,废脚中含有的少量硝酸也都曾倾入黄浦江里。自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后,该厂将这些废料试制成功一种很好的氮肥硝酸钙(含氮量达13%)。如废料能尽量利用,氮肥年产量可达三百多吨。
(肖伍)


第3版()
专栏:东鳞西爪

棉秆造纤维
四川省三台县供销社学习重庆五一造棉社用棉秆皮试制人造纤维成功。
这个社用棉秆皮制造纤维,出成率达到80%。每百斤这种纤维再加上原棉三十一四十斤,就可织布,不加原棉,也可制中等以上的麻袋和蚊帐等。
用棉秆皮制出纤维成本不高,平均每斤只六—七角,剩下的棉秆还可以制纸浆。(谌治章)


第3版()
专栏:东鳞西爪

有芒早粳制酒
闻名全国的浙江绍兴酒厂,最近在绍兴县粮食局的帮助下,用有芒早粳试制黄酒、白酒成功。每百斤稻谷可出白酒七十三斤十五两,比用早稻制酒每百斤多出酒将近九斤。蒸制时间缩短一小时多。酒的成本也降低4%。(王荣堂)


第3版()
专栏:

碰到具体问题以后
陈迹
有一天,第一汽车厂锻工车间机械师工部的两个大汽锤的立柱都坏了,需要拆下来修理。过去机械师工部常常检修设备,但是没有修理过这么大的汽锤的立柱。现在又是整风的时候,大家都在加紧生产,又忙于社会主义大辩论,怎么能很快修好这两个大汽锤,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孙机械师和陆工长商量了一番,觉得机械师工部修理一个大汽锤还可以;修理两个大汽锤却不大可能。他们于是做出决定:把一个两吨重的大汽锤交给机修车间修理。机修车间接受了这个任务,计划用半个月时间修好。
孙机械师和陆工长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都感到很高兴,一心以为工人们也会很高兴。因为过去设备坏了,工人们反映好几次,还不能很快处理;现在大汽锤刚刚出问题,就马上解决,这也是整风以后的一种新变化。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工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却不大满意。他们说:“咱们能修理的东西,为啥找机修车间修?增加人家的麻烦?”陆工长解释道:“咱们工作忙,又没修过这样大的汽锤,恐怕一时修不好。”“谁说咱们一时修不好?你们有困难,为啥不找工人商量?”老工人杨井山气愤地说:“你们呀,一碰到具体问题,就不走群众路线啦!”
锻工车间党总支张书记听到工人们的意见,连忙召集工人、机械师和工长一起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工人们都主张自己修。会后,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把两个大汽锤修好了。
整风运动帮助很多人学会了走群众路线。但是,要把群众路线深入到每个人的脑子里去,变成具体的行动,还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呢。


第3版()
专栏:

减少企业里脱产的党群干部
本报记者 季音
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不久以前,上海市委的党内刊物“党的工作”,组织了一次关于中小型厂的党支部书记要不要脱离生产的讨论。许多干部参加了讨论。讨论进行了近二个月。讨论的内容虽然只是工厂党群干部要不要脱产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工厂里如何改进党与群众关系的问题,改进工厂政治工作的问题。从这次讨论的热烈反应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是目前工厂企业中许多人所关心的和迫切要求解决的。
在工厂企业里设立一定数量的党、团、工会的专职干部,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处理职工的生活福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来,上海工厂企业中脱产的党群干部普遍增加得太多,太快,超过了实际需要。据上海市委工业部最近在二十一个工厂的调查,脱产的党群干部一般占职工总数的1.4%到2%。许多厂还超过这个比例。如国营上海第五印染厂,有八百多职工,脱产的党群干部却达二十余人,占职工总数的2.3%。只有五十六个职工的上海制罐厂,也有六个脱产干部。当然,前几年上海工厂里脱产的党群干部的增多,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比如工厂里改革、改造的任务比较多,需要一些脱产干部;私营工商业全部公私合营后,企业的改造任务重,也需要大批脱产干部。现在工厂工作一天天走向正常,改革、改造的政治工作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多,脱产党群干部过多的问题就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苦闷从何而来?
这次讨论中,许多工厂的党群干部都诉说了这样一个苦闷:他们在完全脱离了生产之后,普遍感到在生产时间里很难进行工作,插不到工人群众中间去,远没有过去在车间参加劳动时的工作灵活方便。公私合营裕华钟厂党支部书记陆剑萍在讨论中所反映的情况,就是这类意见的一个代表,他说:“我的工作时间和工人相同,工人上班,我也上办公室。在一天整整九小时工作时间中做些什么呢?这是最使我伤脑筋的事。下车间和工人谈谈吧,工人们生产很忙,和他们谈就要影响生产。不和他们谈,光站在旁边看看吧,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工人也不欢迎,甚至说你是‘监工’。因此,工作时间内除了出席上级的会议,准备报告内容外,就是考虑考虑工作,制订一些计划,但这些工作所花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很多时间无事可做,只好看书看报。可是心里又不自在,怕工人看见了说你吃了饭不做事。自己也觉得不应该闲着,但又不知道做些什么。”
这种苦闷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工厂里没有工作可做吗?当然不是,工厂里党组织需要做和可以做的工作多得很。是工作作风不深入,或者工作上缺少办法吗?这可能是个原因,但基本的原因,是不适当地让他们完全脱离生产。这特别是在中小型工厂里,职工不多,工作比较简单,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办的事本来很少,党群干部完全脱产之后,如何打发八小时工作时间确实成了问题。在大型厂里,厂一级的党群组织,日常工作比较多,党团员多,需要有一些脱产的干部来主持工作。但是车间一级的脱产干部就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坐在办公桌前做了。上海炼油厂、大隆机器厂等不少大型厂的车间党支部书记,在这次讨论中反映,他们生产时间也常常无法插到工人中间去,以致不得不尽量找些事做,或者希望上级通知开会来解救他。
有些领导人以为,脱产的党群干部多些,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不适当地让一些干部全部脱产,工作效果并不一定就好。因为他们虽然有比较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也失去了另一些好的条件,例如失去了日常劳动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就容易滋长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工人的联系也会削弱。有一个同志说得好,他脱产以后,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的小楼上,他说:看来这似乎是个很小的变动,但影响很大。不要以为这个小楼梯几分钟就可以跨上去,实际上它成了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障碍物,过去和工人们肩挨肩的在一起干活,什么话转过头来就说了,现在他对你说话就得郑重其事地走上楼去,这样很多话他就不说了。而自己从楼上走下来,也变得很别扭,远没有过去在车间里干活时那样自然。
脱产的党群干部过多的坏处
脱产的党群干部过多,机构也跟着膨胀了,工作关系也复杂了。亚浦尔灯泡厂的一位同志说,他们厂的一位总支书记,过去人少,一切亲自动手,经常下车间,以后人增多了,他就只好坐镇办公室指挥,听取汇报进行工作。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往往是在这种场合下产生的。
工厂企业是一个生产单位和经济核算单位,一切都应当符合于增产节约的原则。过多的党群干部脱产,就增加企业的非生产性开支。上海不少中小型工厂,原来脱产人员非常少,甚至连资方或小业主都或多或少参加劳动,公私合营以后,公方代表和支部书记都全部脱产,就很容易脱离群众。上海许多工厂的脱产干部,大都是从本厂的优秀工人中提拔出来的,他们一般都是技术熟练的老工人,脱离生产以后,对生产影响很大。例如新成区彩印达华厂脱产的正副支部书记和公方代表三个人,原来都是本厂制版部门的骨干,脱产后就造成制版骨干大缺,成为生产上的严重问题。最近才采取脱产干部抽时间培养学徒的办法着手解决。
减少脱产干部有五个好处
减少企业里脱产的党群干部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人们认为,主要有五个:一、可以减少些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进一步地和群众打成一片。二、可以锻炼干部本身。三、可以在工厂里起移风易俗的作用,树立起艰苦奋斗以劳动为光荣的新风气。四、可以推动各级组织和上级机关深入下层,克服些官僚主义。五、在公私合营企业里,党群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对私方人员的改造还起督促推动作用。
减少脱产的党群干部不但在中小型厂可以做,在大型厂里也可以做。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这次讨论中提出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部不脱产,一种是半天办公、半天生产的半脱产制。对一些必须脱产的人来说,还可以实行定期定时的参加劳动的制度。总之,党群干部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走到车间里去和工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实现中央指示中所说的,使基层生产单位脱离生产人员的数目限制在真正需要的范围以内,中小型企业的党群组织则力求逐步地做到完全没有脱离生产的人员。
上级也要改进领导作风
讨论中许多人都说:工厂企业中脱产党群干部过多,就是为了适应领导机关过多的会议、报表、汇报、文件……的要求的。所以,基层单位的党群干部全部或部分时间参加体力劳动以后,上级机关必须改进领导作风,否则就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
关于减少工厂脱产的党群干部问题,上海市委最近也进行了研究,认为让一切有条件不脱产的党群干部(首先是中小型厂和大型厂的党支部书记),逐步地回到生产中去,回到车间里去,在和工人们共同劳动和生活中进行党的工作,这一个改变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现在上海也已经有少数工厂这样做了,这些工厂的党的干部在重新回到劳动岗位以后,普遍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党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了。但是也有不少的工厂企业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减少脱产的党的干部,将会削弱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上海市委已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各厂的党组织,进一步加以讨论,取得认识的一致。


第3版()
专栏:

退休以后怎么办?
——记山西机床厂老工人的谈话
本报记者 顾页
12月1日,山西机床厂一些老年工人,在一起座谈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暂行规定草案。他们一致认为,这个规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钳工庞玉宝说:我同我的老伴听了这个规定以后,合家欢喜,干起活来劲上加劲。党和政府替我们想得真周到。解放前,工人的晚年不挨饿的有几个?韩治国说:那时候年岁稍大一些,就被工厂一脚踢开了。记得有个姓陶的老师傅,当年在太原,技术数他最出色,可是到老就没人管,只得在大路旁摆个小摊,替人焊焊烟筒,修修锁子,最后竟活活饿死。有一身好手艺还死得这般凄惨,其他老工人是个什么下场,是明明摆着的。如今只要勤恳干活,不用愁老了怎么办了!人说养儿防老,这规定比养个好儿子还靠得住。
接着,韩治国、毛登科、段黄希等工人提了些具体问题,供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参考。他们觉得,老工人在新社会受到体贴入微的关怀,好些人到退休年龄还不肯坐着吃闲饭,可否随其自愿,或留厂工作,或到养老院喂鸡养猪。他们提出:有的老工人是单身汉,退休以后怎么办?在原籍没房子的人,退休以后可否仍在工厂宿舍居住?退休返乡的人,领取退休费和供应粮食能否给予方便?还有的人怕退休费不够维持生活(人口多,子女小),留厂继续工作,是否允许?
具体问题摆出以后,大家又谈到退休以后的出路问题。
武林召说:我看工人到了退休年龄,只要能够继续工作,本人也不想退休,众人认为他可以留厂,那就让他留厂继续工作好了。庞玉宝说:依我看,够了退休条件,最好还是退休。要知道,岁数不饶人呵!年纪大了,再想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机器旁边站上八个小时,你就会觉得耳聋眼花,手不听使唤了。领导上和同志们还得为你捏一把汗,生怕你撑持不住,一下子出了事故。青年人有文化,会计算,体力强,让他们来接替我们,对国家的贡献不是更多些吗?武林召补充道:如果不能坚持原工作,就让他做做打扫厕所那一类轻便工作,一方面给他退休费,另方面他做轻便工作再补贴几个钱,他的生活不更好?庞玉宝解释说:考虑个人,收入可能少些。但是我自己就计算过,每月收入百多元,养活五口,等到我该退休的时候,有的孩儿可以独立生活了,我只需养两三口人,拿上70%的退休费,也是很富裕的呀。李大荣接着说道:够退休条件的老工人,如果工作需要离不开,本人自愿,可以留厂;企业不需要,可以到农村去工作,这样比较好。王银喜说:农村正需要一批老工人去帮助呢,修农具就要人。韩治国插嘴说:是的,有劳动力到农村满可以增加收入,所以最好还是退休条件够了就退休。要是到退休年龄还要求轻便工作,这对自己对国家都不好。
讲到农村需要老工人,武林召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同乡王维栋,高兴地说:“老王在农村里真正成了宝贝啦!”
这王维栋也是山西机床厂的老工人,前年六十岁退休回自己的家乡——五台县东健安村。回到家,县里就两次派人登门访问,还在东冶镇找了间房子,请他搬进去住,并对他说:现在农村里用农业机械设备一天一天多起来,大家都不会用,同时东冶镇上的农具修配站技术水平也不高,请他去当个顾问,指点指点,不用动手干。他去后,东冶镇竟变成了农村的技术指导中心了。县里无论哪个农业社安装机器,都请他去讲操作技术;农具修配站到太原买了一个元车车架,老王绘了些图,叫站上的人七拼八凑地造些零件,就把一个车架变成一台元车,使修配站扩大了生产能力。今年天旱时节,东健安村和大健安村的锅驼机都给烧坏了,原打算运到太原修理,但等修好了再运回去浇地,庄稼也旱坏了。最后就邀请王师傅去修理了一下,机器给救活了,庄稼也给救活了。
现在,那一带都知道王师傅的好手艺,连五台山上的勘探队坏了钻机,也派人来请教他。一次,五台山上的窑头煤矿,有个小窑被水淹了,人们不懂技术,安了个水泵,但抽不出水,拾掇了十来天也没找着毛病。县里知道后,由马县长写了封介绍信,矿上牵了头毛驴请王师傅上山去。他去一看,不出三天就指挥工人修好了水泵。矿里的人个个眉开眼笑,留他看了七八天戏,又给他二十元酬金。王师傅说:国家一个月给我五十一元多退休费,够花了,这点帮助,哪能要报酬。矿里的领导人说:“你帮助我们修好水泵,提早生产,有大贡献,你年岁大了,有技术,这点钱买点吃的,养好身体,对社会的贡献还大呢。”经一再解释,他才收下了。
如今五台县里经常有人牵毛驴或者开着吉普车来请王维栋。过年过节人们还纷纷向他道贺。他的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关照,并且还被选为人民代表。
武林召说到这里,在坐的人都笑了。(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因公受伤不能工作的也应享受退休待遇
看了国务院公布的四项规定草案以后,觉得只有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工人职员才会得到这样的关怀和照顾。我除了衷心地拥护以外,提出一点意见。我认为因公受伤不能继续工作的人,虽未达退休年龄,仍应照一般退休人员处理。他们退休后的待遇不能过低,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第四条第三项办理。
民盟中央机关 刘淑荪


第3版()
专栏:

教师回家也需要补助
职工回家探亲的条例不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这不够全面。教职员每年有寒暑假,是回家的好机会,但没有路费仍回不了家。我七年没有回过家,就是因为往返一趟需要二百元,拿不出。希望政府考虑我们这些人的具体困难,每年或每两年补助一次回乡探亲路费。这样,可以鼓励教职员家属回乡生产,以减轻城市负担。
乌兰浩特市一中 陈皮


第3版()
专栏:

折叠式家具
哈尔滨公私合营松花江家具厂,最近试制成功了四用折叠家具。这种家具共由四部产品组成:有衣柜一个、单人木床一台、三屉办公桌一个,叠椅一把。其特点是轻便灵活,折叠起来可成为一件,搬运方便、衣柜内能挂衣服、放衣包,并有放置图书和文件的格板,柜内左上角有一抽屉,可放办公用品等。内部格板全是活的,取下格板将木床、办公桌和叠椅全部装入柜内。单人木床折叠成手提包式,叠椅折叠后能装入床内,办公桌的下面腿部能卧入桌面底下。以上四种家具并列一起,装入柜内变成一件了。四件家具重九十六公斤。
这种家具样式美观,价格便宜,最适用于边远建设、野外勘测和军官等工作不固定的人员使用。(附图片)
上图 四用折叠家具全部装入柜内。
下图 四用折叠家具放置在室内。
(中国轻工业)


第3版()
专栏:

宝成铁路上第一个机车转向设备已在略阳区段站开始使用。这种设备比三角线的效率高,为正式通车后繁忙的略阳车站调运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 金勖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