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他们八个人
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团中央的八个下放干部在山西省平顺县红星、五一农业社被评为优秀社员的新闻,很多读者都关心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下面是这八位同志最近的来信。编辑同志:
我们八个人,响应了党的号召,于
9月30日来到了太行山上的一个村庄——扬威乡,被分配在红星、五一两个农业社六个生产队里参加劳动。
在这两个多月中,我们受到了这儿党、政组织和群众热烈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最使我们难忘的是:我们来到这儿那天,天已黑了,老乡们劳动了一天,晚饭也没吃,男女老少五、六百人,敲锣打鼓出村二、三里去迎接我们;当我们第一次劳动把手磨破了的时候,社员们比磨破了自己的手还心疼,见面就问手好了没有;特别是最近两社又把我们评为优秀社员,更使我们心情不安,感到当之有愧,我们还没取得农民资格,怎么够得上优秀社员呢?这一切都鼓舞着我们的劳动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我们知道,群众所以对我们这样的欢迎、关怀和鼓舞,是因为他们热爱党。正如宋进群老大爷所说的:“党没有忘记山区人民,今天还派干部来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
我们参加了秋收,秋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和积肥等劳动。通过这些劳动,改变了下来前认为农业生产简单,有力气就行的错误看法,同时也提高了劳动能力。当第一次割谷时,虽然生产队派了有经验的老农教我们如何握刀、抓谷、下刀等基本动作,但动手一干,镰刀说什么也不听使唤,不仅达不到抓穗割、留茬低的质量要求,而且累得满头大汗,不到半小时就把手磨了许多大泡。有一次我们和社员一同去刨萝卜,心里想这事简单,用镢刨出来就行了,可是动手一刨,把许多萝卜都刨坏了。甚至连往缸里倒水的简单事我们也不会,不但不能像老乡们那样不放下扁担往里倒,就是把扁担放下用两手提一桶水倒,还溅的满地是水。至于担百来斤重的两捆谷走上五、六里山路,中间不能休息的话,我们连试也没敢试。可笑的是,我们空着手在后边跟着走,还怕跌到山沟里,有时手还得帮脚的忙。同志们感叹地说,真是什么都得学,连走路也得学。初来时,不用说干活,每天上地爬五、六里山路,已经累得喘不上气来,劳动一天回来后,感到精疲力尽,腰酸腿疼。但我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不会的就虚心向农民学习,体力不够就咬紧牙关锻炼。现在我们体力大大增强了,百来斤重的担子,已能连续担上半天了。最近我们到县里去开会,走了四十里山路,一点没感到累,同志们开玩笑的说,回北京后,星期天进城再不用坐公共汽车了。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劳动中锻炼改造自己,对有毅力的人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对意志薄弱的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劳动对有了劳动习惯的劳动人民是件愉快的事;但对没有劳动习惯的知识分子来说,也的确是个艰苦的过程。
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粮食本来够吃,但一般还要掺些糠菜;吃洋白菜时,不仅外边的老叶不丢掉,而且连菜根也腌成咸菜吃;三、四岁的小孩也懂得把碗里的饭吃的一粒不剩;秋收时把掉在地里的粮食,都一粒粒的拾回来。我们体会到只有劳动的人才最懂得节约的意义。和机关的生活情况对比,我们真是感到惭愧。这儿打不出活水井,吃的用的都是积存起来的雨水,全村的用水都积存在一个露天大水池里。初来时,对我们这些用惯自来水的人是个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老乡们那样珍惜用水,在我们担了几担水之后,也懂得爱惜用水了,每天两个人用一、两碗水洗脸,洗后留下劳动回来洗手,然后再用它合煤。从而我们深深体会到,像我们这些从小没有到过农村,在城市里养娇了的人,实在有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改造的必要。
我们决心继续在劳动中锻炼和改造自己,不向任何困难低头。为了不辜负党和群众对我们的期待,保证在今冬明春生产、民主两大高潮和今后生活中,作到如下几点:
一、鼓足劲头,在今冬明春五个月的农业生产高潮中,以劈山倒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体社员一起向大自然进军。保证在五个月中,男同志出勤一百三十天,争取做到一百二十个劳动日,女同志出勤一百二十天,争取做到七十个劳动日;虚心学习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劳动能力。
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使自己受到教育;向基层干部学习工作经验,在不过多影响劳动的情况下,主动做一些力能胜任的工作。
三、进一步和住户搞好关系,使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自己家里的人,利用劳动空闲时间,帮助住户推碾、担水、扫院子;同时要与更多社员联系,学习山区人民热爱党、热爱集体、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四、继续和老乡们同吃同住,一切绝不特殊,不自己做或买东西吃,除订报等费用外,生活不超过中农水平。
苏彦 法程 同孙 建蕙 墨桥 英法 德丰 喜顺


第8版()
专栏:

  文化下乡
  刘丰
最近下放到农村的一些干部在生产上都比较热情肯干,都有决心搞好生产,学习农业技术,努力在劳动生产中锻炼和改造自己。这些同志虽然在生产上顶不上老乡,可是都能主动挑重活干,吃苦耐劳,力气也的确练出一把来了。有的下放干部不甘落后,在劳动生产上还和社员展开竞赛,比劳动的质量和速度。有的下放干部刚来不久就以劳动好而在全社全乡知了名,他们的事迹为大家颂扬。在老乡方面也都是不肯让下放干部干重活,总是挑轻便的活来分配,劝大家多休息,唯恐给累坏了。还安慰那些心急好强的同志,说:“我们也不是一两年干出来的。”真可以说是关心备至,超过了对自己子女的爱护。
农民是关心下放干部的健康和进步的,可是农民却也希望下放干部搞一些脑力劳动,拿出一些文化和知识来,不管是政治思想方面的还是社里业务方面的。例如社里的会计工作,医务工作,扫盲工作,文娱活动,研究生产技术,水利灌溉、肥料、土壤,以及讲解四十条纲要,帮助整社、整党、整团,编写整风简报,作调查研究和整理材料等等的事。这些事,下乡的干部应该义不容辞地协同社员搞好一些脑力劳动,这也完全是无可逃避的责任。
既然是知识分子干部下放,除劳动生产外当然也应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自己原来的业务,贡献出自己的文化和知识。有些同志一味地强调自己是来劳动生产的,拒绝社里和农民对自己的要求,不愿意做那些力所能及而又需要的工作,这就不对了。
如果结合下放干部的特点,各展其所长,这就使大家更感到大有用武之地,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和群众的关系,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这样自然也就会了解到在农村中生产工作的意义、乐趣和前途。
下放干部的任务是艰巨而伟大的。大家不仅仅要做到在农业生产上的支援,而且要使文化和知识下乡,大大开展这些地区的文化工作,造成一个热潮。
愿下放的干部,在以劳动生产锻炼改造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农民的迫切需要和自己的特长,好好安排一下生产以外的工作。这样就既在劳动生产中受到教育,又理论结合实际地锻炼和改造了自己,体会到书本上所没有,机关里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第8版()
专栏: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人民
  嘉绥
孩子对于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主要决定于成人的教育。在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下,孩子会尊敬和热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我们常常听到五、六岁的孩子爽朗地说:“我长大了当汽车司机”,
“我当赶马车的”,“我要做解放军”,……。相反的,在不正确的教育下,孩子很少谈论自己父母及周围成人的劳动,甚至形成了对某些劳动的歧视。
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者呢?
成人自己对劳动的态度,以及正确的引导儿童认识各种职业的劳动人民起着重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找到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事例。
有一次,爸爸带着英英站在一个建筑工地旁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看了一会以后,爸爸问英英:“你看见什么了?”英英就连续地回答说:“工人叔叔在盖房子。爸爸,你看工人叔叔力气多大,搬那么多砖头。”“爸爸,他们弄土干嘛呀?”英英对建筑工人的劳动内容还不了解。爸爸就向孩子解释说:“有的工人叔叔搬砖头,有的叔叔拌泥,用砖头和泥砌墙,一块一块地砌,砌得可齐呢!”孩子非常同意的点了点头说:“嗯,齐极了。”爸爸又接着说:“叔叔在一起做事,谁也不吵架,大家都互相帮助。做事的时候用心极了,要是不用心墙就砌不直,房子就盖得不结实了。”爸爸又问:“你知道工人叔叔盖房子干什么?”“给叔叔、阿姨住。”爸爸很满意地摸着英英的头说:“对了,工人叔叔盖房子就为了大伙儿有房子住。咱们家的房子也是工人叔叔盖的,要不是工人叔叔盖房子,咱们都没地方住了。”这些话引起了孩子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关怀,他突然问爸爸:“工人叔叔都出汗了,他们有水喝吗?”
但是,有的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他们的做法正和英英的爸爸相反。请看下面的事实:
一天,爸爸带着五岁的小明在街上走着,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建筑工人正忙碌着。小明满心想着去看看工人叔叔在忙什么,他在建筑工地前面停住了。可是爸爸却拉着小明的手皱紧了眉头说:“快回去,有什么好看的!”小明鼓着嘴挣扎着说:“不,我要看。”爸爸不耐烦了,“你长大了又不当工人,看这些干什么。这儿尽是尘土,快走!”孩子执拗不过爸爸,结果还是被爸爸连拉带拖地带走了。
很明显,小明的爸爸的行为是错误的。他不但不教育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尊敬劳动人民,反而会使孩子产生轻视劳动的错误思想。
做父母的应该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例如,父母带孩子坐汽车,就可以给孩子讲述司机叔叔的辛勤劳动;看见医生,就介绍医生怎样为人们治病;带孩子去参观工厂、矿山等等,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关于劳动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一切职业都是重要的、美好的,并且热爱和尊重劳动者。


第8版()
专栏:来自农村的诗

  平原(外二首)
  鲍明路
平原如大海样无边无涯!
山坡土岗是它起伏的波浪;
星罗棋布的村庄,
是从它怀里激起的点点水花。
这里的太阳浑圆金黄,
挂在挺立的白杨树梢,
像是一封战书,
挑起我们对每个劳动日的激情
这里的月亮玲珑晶莹,
几片白云如帆,
载着它,也载着我们的梦,
夜夜驶向远方;
而这里的堆堆谷垛,
头衔尾,尾衔头,
仿佛一列列舰队,
保卫着祖国的繁荣富强。
呵!平原,平原,
当我们离开了窄小的家,
当我们钻出了墨水瓶和书堆,
当我们握惯笔杆的手握起锄把,
你全部色彩的丰富瑰丽,
才无遗地呈献在我们面前。
牧羊姑娘
脱去绣花衫,穿上蓝布褂,
小小山村里安下个家;
牧鞭是她往日常用的粉笔,
蓝天恰好是透明的黑板。
这一群新学生多么驯服善良,
饱食青草后依偎在她的脚旁;
而姑娘也是个新学生呵!
她第一次走进劳动的课堂。
举起牧鞭,迎着炊烟,
歌声刻印在羊肠小路上;
生活呵为她编织了无数歌曲,
她的心成了满装歌曲的库房。
工分簿
再没有比这更轻快的音乐,
当镰刀嚓嚓地割断麦杆;
再没有比这更喜悦的时辰,
当工分簿记上一天的收获。
一个数字,一掬汗珠,
数字后面隐藏着我们的自豪;
工分簿,这是红色的护照,
拿着它走遍天涯再不用害臊。


第8版()
专栏:为什么?

  为什么?
  牛奶为什么会变酸
鲜牛奶是具有芬香甜味,营养丰富的东西。但是,牛奶放久了,就觉得有酸味,并且还有白色块状的固体,很难吃。要知道牛奶怎么变酸了?先得知道牛奶中含有那些物质。牛奶的平均成份如下:
水 87%
酪素(一种蛋白质)3.3%
乳油 4.0%
乳糖 5.0%
矿物质 0.7%
牛奶变酸,是因为一种微生物侵入奶内,发生作用的结果。这种微生物的种子称做酶。酶在空气中、尘土中、吐沫中以及不洁的东西上到处都有。此类种子当环境适宜时(如一定温度等),就在奶中生长繁殖,将乳糖变成乳酸。这种变化叫做乳类发酵。乳酸是一种具有酸味的液体,所以牛奶也就变酸了。牛奶发酸后,酪素也随着凝结成块,所以有白色固体沉下。保持牛奶的清洁或冷藏,可以防止酶的生长繁殖,推迟牛奶发酸变质的时间。把牛奶煮开,将牛奶中的一切微菌都杀死,牛奶也可以放得久些。 (伦)
冻柿子为什么要用凉水化
柿子是冬季既便宜又富营养的水果之一。在天气很冷的时候,买来的柿子常常是冻得硬崩崩的。怎样使冻柿子化开呢?性急的人也许想把冻柿子放在热水或温水里化。但是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这样解冻后的柿子不好吃。一则是不冷不热吃着不爽口;更重要的是柿子皮是个半透膜,外面的水能通过表皮渗入柿子内,柿子就不像原来那么甜了。
要想将冻柿子化开,最好是将它浸在冷水里。这样不但解冻快,而且味道好。因为柿子冻结的温度比水结冰的温度低得多,将柿子放入冷水后,柿子周围的水也随着降低了温度,以致结成了冰。这冰壳一方面保护着柿子,阻止了水的渗入;另一方面还能继续不断将热由水传导给柿子,所以柿子很快就解冻了,而且味道也好。 (黄春辉)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卖野猫
王大爷老了,枪法可不亚当年。不到一天,打了四只野猫。有心背到长辛店去卖,忽然想起下营村住着下放干部;有些还是大学教师,平常大概常吃鱼肉,今天一定欢喜野味。
进了街一打听,就进了赵家院。咦,他们怎么就蹲在院里吃饭,一个个吃得满头大汗,再看那饭菜,大爷的念头就凉了一半。二十来个人,人人一手拿着白薯,一手拿着窝头,木头墩上,还放着两碗暴腌白菜。
这些大学教师们说话都挺和气,这个叫大爷,那个请吃饭。王大爷也蹲下来问他们生活过得惯不;又问大伙儿劳动得怎么样,根本忘了卖野猫的事儿。
抽了两锅烟,王大爷才背着野猫走出来。野猫没有卖成,心里倒挺痛快。
(北京丰台区 马力)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老尺码
提起赵大嫂,街坊邻居都竖大拇手指头,真是“炕上一把剪子,地上一把刀”,她做活计又快又好,做的衣服,样子又合适又贴身,毛料软缎她都敢下手。但,她有个老尺码:七尺裤子八尺袄,准备一丈五尺材料,谁求她都是有求必应。
前几天,她参观了节约用布展览会回来,学来了新式裁剪法,真是既省布又不糟踏材料。她说:“我的老尺码落后了”。她的新尺码是:一丈七尺布,两条裤子一个袄,谁来求她,还是有求必应。 (沈阳 余秉绶)


第8版()
专栏:街头巷尾

“无人定票箱”
我和朋友在中山路上蹓跶。无意间,看到信托公司广场前挤了一堆人,我们也好奇地过去凑个热闹。走近一看,原来大家都是被挂在墙上的一个红色木箱——“无人定票箱”吸引着,并且议论纷纷。它是石家庄车站新近为了便于旅客买票乘车而设置的,据说在解放路人民银行办事处也设置了一个。箱子上说明,需要买火车票的旅客,只要用一张便条,写明自己准备乘坐火车的日期、车次、到达站名、车票张数和本人详细住址,投入订票箱内,车站就可以把车票送到旅客手里。并且,箱上还说明了每天开箱两次。 (石家庄 陈宝新)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大家一起来宣传“多快好省”
多快好省,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本月12日,本报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篇社论。我们希望读者在读过这篇社论之后,把所想到的和听到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反映(主要是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的思想障碍)及时告诉我们:自己所在的单位在执行这个方针中有些什么重要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有哪些模范地执行这个方针的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今后准备怎样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作了哪些具体布置,也希望及时写信或写成稿件寄给我们。 本报编者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勤俭办企业”的宣传还不够具体、深入
自从中央号召“勤俭建国”以来,全国各方面已经开始注意节约国家资金的问题了,但我觉得报纸对勤俭办企业思想的具体宣传作得还不够。一般地说,
“少花钱多办事”、“因陋就简”的精神,在地方国营厂贯彻得比较好;国营厂中是小厂比大厂好,改建厂比新建厂好。我认为“勤俭建国”必须要上下一齐动手,光靠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一些中央领导机关的控制和审核是不够的。因此,我建议你报在地方国营工厂或国营工厂中找出一些在生产及基本建设上,对投资使用、协作思想及原材料利用等方面贯彻勤俭建国精神较好的典型工厂,总结他们的工作经验,在报上加以宣传和介绍。这样能给以浪费较多的单位有所启发和警惕,而对艰苦办企业的单位也有所鼓励。
电机制造工业部 黄开亮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对比要以一般的生活水平为依据
我感到在目前整风运动的大辩论中,很需要像11月25日三版“割去脓疮以后”这样的关于新旧对比、打击坏分子的文章。可是在引用对比数字的时候,应该以一般的生活水平来作比较,不要引用特殊的例子,否则就缺乏说服力了。像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贾巨旭,一家每月收入有四百多元,这在目前一般的劳动人民中,并不多见。而在其他的一些工农生活调查中,也常常一来就是拿手表、收音机、呢料衣服、大米、白面来比过去的橡子面、霉豆饼和水泥袋衣服。我们今天广大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要以吃饱穿暖的水平来同解放前的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相比较,才比较合适,也更为有力。
山东孙村煤矿 王志聪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大家谈”真是群众谈心的园地
从12月2日以来,“大家谈”这一栏就经常在你报八版同大家见面了。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学生或居民,都可以在这一栏里发表自己从天下大事、社会问题一直到家庭生活的大小意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总多少有些感想和体会,甚至还有很多疑问。我们很想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希望听听别人的议论。但是,由于这些意见往往是零碎的,细小的,总是苦于报上没有一块小小的园地,能够让我们不拘形式地抒发这些杂感,并且引起一些讨论。而“大家谈”一栏,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希望今后“大家谈”经常化起来,如果每天都有就更好了。
北京政法学院 邹本守


第8版()
专栏:

  母:再哭,猫来了!
  子:怕,猫来了!    王乐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