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要不要跳 能不能跳 敢不敢跳
  ——十二月六日新华日报社论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是我国为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而奋斗的总纲领的组成部分。它是照耀着农村一切工作的灯塔,是改变中国历史面貌的伟大篇章。这个激动人心的伟大纲领,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无限的力量。为了响亮地回答这个纲领的号召,我们江苏全省范围内,正在轰轰烈烈地、热火朝天地开展冬季生产的三大运动,苏北又一批三大关键性的水利工程开工兴建,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转业军人、下放的男女干部和回乡军官家属,正在新的岗位上,和农民群众肩并肩地向改造大自然进军。人流布满在山间田野,车辆在公路上奔驰,船只在河流中急驶。农村沸腾了,新的生产高潮掀起来了。人们到处在学习和辩论农业发展纲要,人们 比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更有信心,人们更热情地为提前实现这个纲要而付出忘我的劳动。
实现纲要是伟大的事业、光荣的事业、豪迈的事业,同时,是异常艰巨的事业。本省当前的生产水平和纲要规定的增产指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就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粮食增产幅度而言,每年增产的平均递增率是3%,照这个增产幅度递增上去,要用二十三年时间,才能达到纲要所规定的任务。因此,照老步子走路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在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过程中,出现了“跃进”和“渐进”的两种工作方法的矛盾。一种工作方法是快些;一种工作方法是慢些。也就是说,一种是“跃进”,一种是“渐进”。主张后一种工作方法的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绩如此,天灾年年有,生产资料的供应跟不上,群众的觉悟和干部的经验跟不上,“欲速则不达”,只能“渐进”,不能“跃进”。原来有人如此这般地接受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原来他们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是为了吓唬别人的前进。照他们的逻辑得出的结论是:只能渐进,不能跃进。不能跃进,就达不到农业发展纲要指标,从而也就否定了农业发展纲要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全面地去审查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应该从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发展和变化中,去审查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替期间,全国农村根本变化了,江苏农村的情况也根本变化了,小农经济已经被合作化所代替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已经打下了初步基础。这是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各种生产力都被解放了。合作化这种制度本身,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产潜力。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国家工业化的进展,几年来,我省的水利情况已经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洪灾和内涝已经大部分被消除,而且不久将被基本上消除。“旱改水”和“水浇地”的面积逐步增多。同样令人鼓舞的,是合作化后,生产跃进的萌芽的不断出现和成长。根据全省范围内的调查,在各个地区都有若干社,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粮食每亩年产量已经达到四十条纲要规定的指标。如太湖地区的太仓县新华社已经达到九百四十四斤;昆山县红旗一社已经达到八百五十斤;镇江地区的扬中县福德社已经达到八百四十四斤;淮北地区的泗阳县庄西社,全社共有土地一千五百十二亩,1955年每亩年产量只有二百八十一斤,到1957年,已经达到四百八十五斤,两年上升70%以上;睢宁县第一农场每亩产量已经达到五百一十四斤。在一个县范围内出现生产大跃进的事例也是不少的。江阴县今年平均已达七百零七斤,常熟市已达六百三十二斤,金山县已达六百五十五斤。就某些单项作物来说,奉贤县五万亩双季稻平均单产八百斤,溧水县近二千亩粳稻单产在一千斤以上。实行大面积的旱改水,阜宁县已有成功经验。他们1955年试改三万亩成功以后,去年和今年大踏步地改了五十万亩,全县水稻面积由21%发展到65.6%,两年时间已把旱谷县变为水稻县。又据1957年全省二千三百四十二个社的调查统计:有26%的社,每人平均纯收入已经达到和超过富裕中农的水平;有57%的社,每亩年产值已经达到和超过富裕中农水平。这些大量的生产大跃进的增产实例,难道还不能充分说明当前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可能“跃进”吗?这些新事物的萌芽和先进的旗帜,在当地来说,它们的条件并不比人家好,有些还是底子枯的贫农、下中农最多的社。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同等的条件下,它们能跃进,人家不能跃进呢?我们领导的责任,就在于发现新事物的萌芽,并且运用这种萌芽和先进旗帜,去促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向前跃进。
现在事情已经一清二楚地明摆着:我们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应该跳,也可能跳,问题是我们敢不敢跳。敢与不敢,在我们思想领域里,是表现为积极与消极的对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诚与否的对立。如果我们十分忠实于我们共产党人的高尚理想和革命事业,我们就能采取积极的促进的态度,大大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凡是我们能办到的,我们就一定能办到,而且办得好、多、快、省。至于具体如何跃进,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是因地制宜的。在事情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一面行动,一面规划。我们可以在一个地区进行全面规划,分片排队,分别作出跃进的措施。凡条件大体相同的地区,运用先进旗帜,分片挂钩,分别跃进。凡是本区本片邻近没有旗帜的,应该从条件大体相同的地区,找出自己可以仿行的相当旗帜,并且要迅速地树立自己的先进旗帜,以便多数向先进靠拢,迅速向前跃进。因此,在各种不同地区,有跃进,有渐进,渐进中有跃进,但总趋势是跃进。如果我们以这种基本态度去贯彻执行农业发展纲要,就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因此我们要反对那种以消极情绪去执行农业发展纲要的思想,他们工作未做,困难先提,埋怨生产条件太差,埋怨群众经验跟不上,埋怨各种生产资料供应不及时。因此,结果是:别人能“跃进”,他只能“渐进”,别人跳是应该的,他跳是“冒进”。最后还是照着自己的老思想、老习惯、老步伐去“稳步前进”。在这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长途竞赛中,如果以这种思想去执行农业发展纲要,只能得零分,至于是否有资格取得决赛权,群众是自有公论的。
为什么有人不敢跳呢?这种社会现象,主要地不应该从客观困难上去找解释。这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停滞的时间很长,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使农业生产力长期受束缚,农民使用着落后的生产工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分散的小块土地上进行劳动;因而农业生产的增长极为缓慢,有时甚至相当长期的停滞和倒退。这种长期的、传统的、痛苦的经历,使他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安于现状的思想。也由于这种历史习惯性,使人们对当前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不容易一下子理解。这种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我们党内来。另一方面,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有些同志认为革命已经干完了,革命已经成功了,最好少做些工作,更不要做麻烦的工作。在这些同志中,有的是由于思想一时闭塞,有的是由于革命意志衰退。他们没有勇气正视当前革命的新形势,对于革新的事情有无穷的忧虑,碰到了困难有无穷的埋怨,但当工作该进不进而遭到损失时,却安之若素。这些同志在新形势下思想落后了。上述两种内在和外在的思想汇合在一起,就使我们有些同志失掉了前进的勇气,更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劲头。因此,他们就不敢跳。
我们的伟大事业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要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变穷困为富裕,变落后为先进,用什么办法去变呢?用白手起家的办法。用什么步子去变?用跳跃式的步子。这就是说,任务是大的,家底是穷的,步子是要快的。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有勇气,有决心,像战争的时候上战场一样,准备流更多的汗,准备自我牺牲,拚命干他几十年,用忘我的劳动,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的强国。
第二个伟大的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了,行动的号角响了,新的更大的胜利在召唤我们。江苏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们!农民兄弟们!让我们整齐步伐,英勇地向前“跃进”吧!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幸福的明天!


第2版()
专栏:

加强领导 挖掘潜力 推广先进经验
  河南棉花生产大跃进
本报讯 今年,河南省棉花生产大跃进,全省一千三百四十万亩棉花获得大丰收。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单位产量提高25.7%,总产量提高52.6%,较去年实产增加七千多万斤,超额完成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
据初步统计,全省有安阳、陕县、获嘉、新野、濮阳、新县、灵宝、南阳、清丰和新乡市郊的棉花,平均亩产皮棉都在四十斤以上,安阳市郊高达六十斤以上;亩产皮棉四十斤以上的还有三千六百八十二个农业社。其中,四十斤到六十斤的二千八百零一个社;六十斤到八十斤的七百九十六个社;八十斤以上不到一百斤的七十一个社;一百斤以上的十四个社。另据七十七个种植棉花的地方国营农场了解,亩产百斤皮棉的有二十个农场。
河南省今年的棉花产量不仅是解放以来最高的一年,而且质量也特别好。特点是:衣分率高、绒长、色泽白。今年棉花的衣分率普遍在35%左右,很多地区岱字棉的衣分率接近40%。去年同期国家收购的细白绒棉占总收购量的96.7%,今年上升到99.7%;细绒棉的品级比过去提高了两级。
这个省今年出现了许多空前未有的棉花丰产典型。全国闻名的新乡、获嘉及陕县、灵宝老产棉区,今年是这个省的两个重点治棉虫示范区,通过使用巨毒浓药彻治棉虫之后,三十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六十到七十斤,一般地比去年增产30%左右。新乡县小冀乡三万一千亩棉田单产比去年提高54.5%。历史上棉花低产区的南阳专区,由于近几年来,党、政领导亲自动手,建立了植棉专业组织,加强了技术传授,推广了新疆植棉先进经验,今年全区平均单产皮棉三十一斤多,比1952年增产二倍,比去年增产58%;其中新野、南阳、邓县比1953年增产一倍半,全面彻底改变了低产面貌。没种棉习惯的商水县汤庄乡第六农业社,由于抓住了水和肥的增产关键,在二十二亩棉田内平均每亩收皮棉一百斤。遭受特大水灾的太康老塚乡,因为及时地除治虫害和分期追施肥料,全乡一万二千五百亩棉田,仍获亩产皮棉七十三斤的产量。位于丘陵而耕地多系?礓石和红粘土的临汝玉皇农业社,在二千八百多亩棉田内,经过改良土壤、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密植和精耕细作之后,平均每亩也收皮棉五十斤半。土质系沙碱地的夏邑胡桥乡,在试种的七十三亩棉花地内,经过改良土壤、精耕细作以后,平均每亩产皮棉四十多斤。许多农业社的棉花丰产事实证明,只要加强领导,挖掘潜力,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棉花生产是可以大大发展的。


第2版()
专栏:

  新野县怎样改变了棉花低产状况
  河南省新野县副县长 萧忠夫
新野县在河南省的西南部。棉区分散,而且产量很低。解放前,全县平均每亩仅产皮棉十斤左右;1955年平均产皮棉十四点四斤。1956年实现高级合作化后,棉花平均产量提高到三十三点六斤。今年,全县十七万三千多亩棉田,平均产量提高到皮棉五十三斤。同时出现了百斤皮棉社一个,百斤皮棉生产队三十二个。全县亩产百斤皮棉以上的棉田共达三千二百四十五亩,并有亩产皮棉二百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十二亩,其中有二亩产量达到平均每亩产皮棉二百九十斤。新野县历年来棉花低产的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个事实又进一步批判了干部和群众中的保守思想,为今后的增产打下了基础。
新野县获得亩产皮棉五十三斤的产量,比起许多高产县来并不算突出。但是,和1955年以前这县的平均产量比起来,就已经提高了将近三倍,同时今年还出现了许多百斤皮棉的棉田,这又证明新野县的棉花增产潜力仍然很大。
新野县能够迅速改变棉花低产面貌,获得跃进增产,从我们组织领导工作方面看,有以下几点主要经验:
第一、由于这县的棉田仅占耕地的14%左右,比重较小,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近两年来,我们将棉花低产问题当作农业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来解决,决定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副县长,县委、各工作组的副组长,乡的团支部书记,妇联主任,农业社的副社长,生产队的副队长,以及技术推广人员共九千一百三十三个干部,专门负责棉花增产的具体指导。县、工作组、乡、社均层层掌握重点,创造经验以推动全面。领导上除抓住棉花生产季节,一环扣一环地贯彻增产措施外,另一方面,又需及时督促有关经济部门,做好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
第二、组织棉花专业队,专人管理棉田。在小农经济时代,这里的棉田是零星分散的,每户一、二亩,仅是附带作物,农民不注意加工管理。当地群众还认为棉花种在好地上会长疯,大都是种在瘠薄的土地上。这是造成棉花低产的基本原因。合作化后,在党的大力领导下,我们对县内棉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调整:一方面强调因地种植,将原来在瘠薄的土地、低洼易涝的土地上的棉田,尽可能调整到高地、好地上去;同时,在各个农业社里将零星分散的棉田,适当地集中连片起来,成立棉花生产专业队,规定每三到五亩棉田固定一个劳动力,分工包块,明确责任,负责棉田经常作业。在治虫等紧要关头时,由社调动人力,短期突击,以保证完成棉田管理任务。由于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就改变了不注意棉花生产的经营管理的现象,并因设了专人经营,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第三、鉴于植棉技术水平很低,技术指导力量弱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即由省从安阳专区调了一批老棉区的植棉能手,组成技术辅导团,来这里进行具体帮助,传授技术经验,改良生产工具。今年又由县从农业社里抽出近百名植棉有经验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到新棉区参加重点的农业社,每社二到四人,担任生产队副队长或农业社的技术股长、技术员等,工作一个季后返回原社。这样进行辅导方法,是提高低产地区的技术水平很有效的办法。另外,县里又采用各种方式训练了二万多名植棉技术骨干,并鼓励技术人员带徒弟,培养了七千多名技术人员,大大加强了技术指导的力量。
第四、两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了综合性的改进技术,全面地提高了植棉技术。现在棉田已全部实行冬耕,并逐步在加深耕地深度。去冬开展了两个月大规模的积肥送肥运动,每亩棉田上了基肥,并在棉花生长期间,加施两次追肥。过去棉花播种一般要迟到4月下旬,今年根据当地具体条件,提早二十多天播种。播种方法过去是撒播,现已全部改为条播。过去是稀植,今年已增加到每亩三千到四千株。过去一般无治虫习惯,今年一般棉田最少治虫三、四次,基本上克服了虫害。过去棉花不注意保苗、中耕、整枝等管理技术,今年也已全面地加强了技术措施。
在贯彻这些技术改进工作中,领导上采取了思想动员、边学边做、深入检查、评比竞赛等方法。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充分发动干部和群众,打破保守思想。同时指导农业社切实贯彻“定人、定地、定产、定工分”的四定包工办法,实行超产奖励,以刺激社员的增产积极性,保证增产措施的实施。
为了使棉花增产运动深入开展,今年除乡、社分别进行多次的检查外,县委组织了三次全县范围的大检查、大评比、大站队。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对三类棉田则立即采取突击措施,限期改变落后现象。通过这些措施,使得运动平衡发展,达到全面平衡增产的目的。
目前棉田抗旱排涝工作还做得差,棉田密度还可以增加,技术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只要继续加强领导,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棉花产量还可以向前跃进。


第2版()
专栏:

  河北、山东等产棉区
  开展棉花“三找”运动
本报讯 河北、山东等产棉区,目前正在开展棉花“三找运动”,据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三个专区一千七百多个农业社的不完全统计,在五十多万亩棉田里找出了落地棉、“眼睫毛”,僵瓣棉共一百七十多万斤。山东高唐县有九十八个农业社,截至10月31日止共拾摘籽棉七十多万斤。各地经验证明,每亩棉田大约可找出三斤左右的籽棉。全国八千多万亩棉田,如果都做到摘干拾净,国家就可以增加籽棉二万四千多万斤;以每斤二角计算,农业社就可以增加四千八百多万元的收入。
由于今年棉花获得了丰收,有些棉农不重视收摘这些零星棉花。有的棉农说:“拾摘这些棉花不够工分钱。”有的说:“摘不净的棉花,捉不尽的鱼。”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河北省束鹿县雷家庄农业社,组织妇女劳力在三天内就清理了一千四百多亩棉田,共找出四千二百多斤棉花。 (任善基)
湖北嘉鱼县农场今年有二百零三亩棉田,提早拔去棉秸,种上了冬播作物。但他们发现每株棉秸上平均都还有三—四个棉桃,于是就将棉秆棚晒着,结果又捡籽棉一万多斤,平均每亩多捡了籽棉五十斤。
该县有一万六千亩棉田,已全面推行了棉秆翻晒和重捡棉花以及收拾田间残落的棉桃等措施,将可再捡籽棉八十万斤。
(郑学韬)


第2版()
专栏:

在瘠薄的土地上
  棉花大面积丰产
据新华社讯 四川省射洪县有一个前锋农业社,今年全社二千四百六十多亩棉田平均产量达到一百斤,其中有三百六十多亩分别达到一百二十到一百八十五斤半。
前锋社地处丘陵区红砂页岩地带,大部土质瘠薄,秋季又多雨。但是由于他们创造了“方格育苗法”和实行了许多技术上的改革,这个社去年就已达到棉田平均亩产七十斤的水平。今年平均亩产更比当地富裕中农最高水平高出66%多。


第2版()
专栏:

新疆小拐农场
  棉花产量又高又稳定
据新华社讯 新疆农业生产建设部队小拐农场棉花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每亩百斤皮棉以上。尽管今年植棉季节气候反常,但是全场六千五百多亩棉花仍然平均亩产三百四十三斤籽棉(约三斤籽棉折一斤皮棉),其中有三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三斤籽棉。
小拐农场位于新疆北部玛纳斯河中游,是1950年春由人民解放军战士开垦出来的。经过八年劳动,现在已经开垦了两万多亩土地。


第2版()
专栏:

不能小看它!
目前全国大部分棉产区的棉花已经基本上收摘完了。收摘的情况怎样?各地农业社都应该很好地检查一下。僵花瓣、落地花、“眼睫毛”等质量较差的棉花,往往不被人们注意或遗弃了。有的社员说:“倒不净的芝麻,拾不净的花”,这显然是不对的。石家庄专区在收摘棉花时号召做好“三找”工作(找落地花、僵瓣和“眼睫毛”),收获很大。如果每亩棉田能找出二斤花(这完全可能),那么全专区就可多为国家增产二百二十万斤皮棉。
有些棉农认为落地花、僵花瓣质量差,收摘下来也卖不了多少钱,所以不愿费工去摘,这种看法就更不妥当了。我国当前棉花生产还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需要,即如质量少差些也同样有用处,不能纺纱用,还可做絮棉;不能做絮棉还可做各种各样的工业原料。把这些棉花找出来,对国家经济建设同样有用处,还会给农业社和社员增加收入,不能小看它。河北藁城县北席农业社在开展“三找”中就找出一万一千多斤籽棉,得价款二千一百元,除买了三匹蒙古马外,还余下一千多元打算买肥料,准备明年扩大生产。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凡是棉花还没摘净的地方,都应该再补一次课,重新找找。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今年的棉花生产
今年棉花的总产量三千二百八十万担(预计),是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今年的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三百九十万担,比1952年增加六百七十三万担。1949年我国棉花总产量是八百八十八万八千担,今年的产量,超过1949年产量二点七倍。
今年棉花的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合皮棉三十八斤,比1955年多三斤。
今年的植棉面积八千六百五十二万亩,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原订指标(九千五百万亩)少了八百四十八万亩,减少8.9%多。由于平均产量比原订指标(三十四点四斤)提高了三点六斤,因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棉花增产任务。
今年各地出现许多大面积丰产棉田。据不完全统计:亩产皮棉一百斤以上的有三百五十万亩,占整个棉田的4%;亩产皮棉八十斤以上,一百斤以下的有五百七十万亩,占棉田总面积6.6%。长江流域两熟棉区的一些县,今年的丰产成绩尤为突出。据初步调查,湖北省麻城县今年棉、麦两季合计产量达到一千斤(小麦、籽棉)以上的两熟千斤田。有三千亩,亩产皮棉二百斤的丰产田有四千一百三十七亩。
去年只有少数棉田达到亩产皮棉一百斤的指标,今年达到这个指标的有四个县、一个市。今年平均亩产皮棉八十斤以上,一百斤以下的有六个县;平均亩产皮棉六十斤以上八十斤以下的有四十个县、市(不完全统计)。
以省、市为单位来说,今年平均产量达到皮棉六十斤的有浙江省和上海市;今年平均产量超过四十斤的有:新疆、湖北、甘肃、陕西、河北等省(区)和北京市。
今年也有部分地区的棉花单位产量很低,以贵州为例,全省平均亩产量只有十六点三斤。今年也有这样的地区,它的单位产量和一般情况比虽然不低,但是比本地区过去曾达到的指标却降低了,山西就是这样。今年全省单位产量三十八点三斤,比1952年低了六点七斤。


第2版()
专栏:

  大家来讨论国务院公布的四项规定草案
学习时间长,生活补贴低
我认为国务院关于学徒工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规定(草案)不妥当:学习时间长了,生活补贴低了。
旧社会里,师傅虐待、剥削徒弟,保守,不愿把手艺教给徒弟;加以那时候学徒的文化水平低,大多不识字,最高也不过小学程度,学习期限才三年。但是,在新社会里,师傅不剥削徒弟,也不保守技术了;徒工的文化水平也高得多了,高的是中学毕业,低的也有高小程度,学习技术快了,学习期限还要规定三年就长了。在行政部门的业务方面,有的练习生一开始就完全能够胜任,顶多也不过一年就会了。因此,我建议国务院,根据不同工种的性质、学徒不同的文化程度来安排学习期限。即,学习技术的学徒的学习期限规定为:具有高小程度的二年到二年半,中学程度的一年到一年半;学行政业务的学徒的学习期限规定为:具有高小程度的一年半到二年,中学程度的一年到一年半。而且,对学习成绩优良,具备了一定能力,取得劳动人民资格的,可提前任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习期限可适当延长。
在旧社会,学徒年龄大多十二、三岁,家庭生活根本不依靠它,老板管吃管穿,学习成绩好,还可增加待遇,提前任用。可是,草案规定的生活补贴,只管吃,不管穿,每月只有一、二块钱,又没有因为学习成绩好增加待遇和提前任用的规定。不合理。待遇应当根据工作效果给以适当提高,以鼓励学习积极性。
             山西霍县辛置煤矿 王熔
把学徒期限分成三个阶段
我觉得硬性规定学徒学习期限为三年不够完善,因为每个人在生理、智慧、意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个别的还相差悬殊。我的建议把学徒期限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结束,就算学习期满。
第一、掌握阶段——从学徒开始到能掌握技术。这个时间长短,要根据学徒技术快慢灵活掌握,但这个阶段结束,并不等于学习的技术已经熟练。
第二、熟习阶段——以能掌握到赶上老师傅。这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工作性质统一规定。
第三、理解发挥阶段——从熟练阶段到能把那套技术从理论上阐述,即到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为止。这个阶段要根据技术的复杂程度统一规定时间的长短。
我觉得徒工经过这三个阶段(包括思想教育时间),就可以成为技术好、思想好、身体好的工人。硬性规定年限,会使徒工产生盼期满的思想。
辽宁大石桥运输站 薛际昌
  手工业学徒也要学三年
我是一个手工业工作者。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规定,我完全拥护。在我们手工业者的队伍里,有些学徒工认为手工业简单,一学就会,不去认真的学习手艺,学到一点皮毛,就认为学得差不多了,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连师傅也瞧不起。前些日子,张家口市缝纫社、袼褙社的返修品或次品很多,大部是才学了一二年的、刚出师的徒弟干的活。有些学徒则抱着“一年当个三级工、三年当个八级工”的念头来学手艺,结果手艺没有学好,却产生了追求工资福利而忽视政治的倾向,辜负了国家和师傅的培养,也害了自己。所以,我认为,学徒期限规定为三年,对手工业也是适合的。这样,师傅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本领,徒弟也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地学技术。更重要的,在三年内徒工能够在老师傅身上学到一些年青人所缺少的优良品质,如勤劳、艰苦朴素等等。张家口市中蒙古营六道巷二号 雪 梅
三点修改意见
为了使“国务院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个体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草案)”更加完善,我提出三点修改意见。
第一,学徒生活补贴标准的规定是恰当的,但应增加一句:“每年春节时,所在单位可以根据学徒的学习、生活等具体情况,加发十二元以下的零用钱。”这是符合我国培养学徒的传统习惯的,可使学徒过一个快乐的节日,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把“在学习期限未满以前,一律不得提前转为正式工人、职员”中的“一律”改为“一般”。这样,可以根据国家的特殊需要,经过严格考试合格,挑选优秀的学徒提前满师出徒。
第三,企业同学徒之间订立合同是应该的。但学徒一般年纪轻,和他们订立合同,对他们的约束力可能较小。因此,我建议改为同学徒的家长或监护人订立合同比较好。这样可以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对学徒加强教育,不致产生把子弟送入工厂就不管了的偏向。万一将来学徒因违反合同而被辞退或停学时,也比较容易处理。
第一机械工业部 秦泽先


第2版()
专栏:

百斤皮棉县——麻城
湖北省麻城县今年的十三万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三斤,提前十年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指标。
麻城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全县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水源、肥源不充裕,其它自然条件也不优越。今年秋季,正当棉花结桃的时候,全县连续大旱八十天,但是麻城县人民战胜了自然和灾害,保证了今年的丰收。
右:“活了这样大的年纪,种了五十年的棉花,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这么好的棉花。”七十岁的老爹梅鹤亭高兴地说。
下左:棉花丰收了,把大批好棉卖给国家。这是即将运往汉口的棉花。
下右:中共麻城县“五一”农业二社的支部书记林世猛,今年在他的二亩二分棉麦两熟试验田里,创造了亩产棉麦一千七百六十四斤的全国少见的纪录(小麦每亩五百四十斤,籽棉一千二百二十四斤)。这是麻城县的劳模们在向林世猛(右二)了解棉麦两熟的丰产经验。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