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追忆苏联
梅兰芳
四十年前,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睿智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建立了强大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了惊天动地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中国正处于国际帝国主义重重压迫之下,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岁月里,许多忧国之士,想尽方法从日本、英、法各国去找寻救国良方,结果抓来的药,都治不了中国的病。一直等到十月革命的炮打响了,我们的革命先进者才找到了马列主义这张对证下药的良方,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着俄国人走过的道路,学习了苏联的好榜样,打倒了帝国主义和一切恶势力,推翻了一切不合理的剥削制度,拔掉了几千年来顽固无比的老病根,成立起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我们全国人民努力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苏联又给予我国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强大结实,走向繁荣幸福的道路。
中国解放以后,我在各地旅行演出,亲眼看到了苏联朋友对我们的帮助。
1952年的春天,我到大连,正碰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纪念日,又值苏联政府按照条约的规定将旅顺口军港基地的全部设备移交给中国的前夕,我们举行演出晚会招待苏联朋友,我向苏联的一位高级将官说:“这几年,苏联同志们把种种经验教给我们,使我们能够学会许多东西,这种友谊是真挚可贵的。”苏联朋友含着微笑对我说:“你们的干部都已长成了,我们走后,我相信他们能够担负起所有的责任”。
我参加鞍钢三大工程开工典礼的时候,我听到工会主席对我说:“苏联专家在工作中,有时接到本国的电报,发明新的工作方法,他们立刻坐飞机回国,把新的方法带回来,因此,三大工程的设备,有些是他们尚未试用过的最新的方法。”
长江大桥的钻孔法的发明,苏联专家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已是举世皆知的一个奇迹,无庸我来介绍。我去年三过武汉,看到大桥的迅速长成,在武昌演出时,我就住在大桥旁边,曾亲眼看到苏联同志在风雪严寒的季节里和工人们亲密工作的情形,最使我难忘的是有一次苏联专家来看我的戏,演毕,一位苏联女同志代表修建长江大桥的全体专家到台上献花,祝我艺术长春。我激动地对她说:“我很难找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我心里感谢的意思。我想,长江大桥的巨大建筑工程,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是社会主义花园里一朵友谊之花。”
可以举的例子还很多,我无法一一叙述,下面我想谈一谈访苏的印象:
我每次出国之前,在国内总听到一些不同的看法,个别的人对中国戏到外国舞台上去表演表示怀疑,因为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戏剧遗产的估价是不高的。当二十年前我接到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书,我曾和熟悉国外情况的朋友讨论。他们认为苏联的文学、戏剧、音乐的水平很高,而我们的戏剧表演形式和苏联是并无相同之处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和我们又截然不同。中国戏能否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是没有把握的。我当时虽然不懂马列主义的革命道理,但对上面的一番话,发生怀疑,我觉得尽管社会制度不同,而文化艺术的民族传统和风格的特色,是可以为他们所接受的。同时我又急于想看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生活情况。另外,我也想把中国的戏剧表演艺术摆到他们那里衡量艺术的天秤上,秤一秤分量。
1935年的春天,我接受了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带着剧团到苏联作访问演出,在出国之前我曾表示不愿经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下的中国土地。苏联政府特派了“北方号”专轮来接我们,经海参崴换乘火车直达莫斯科。
在那里受到了苏联人民和文学艺术界的亲切热烈的欢迎。戏剧界的专家们为我们组织了招待委员会,其中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诺维奇—丹钦科,爱森斯坦因等艺术大师。我们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两个名城作了三星期以上的演出,并在莫斯科大剧院招待了各界人士。在演出之后,苏联戏剧界的同志们很认真地和我们在一起开了好多次座谈会,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特有的风格,肯定了其中的优点,像对手势变化的多样性,虚拟的骑马、划船等动作,歌舞合一的表演法等等都加以分析和赞扬。在这期间,他们也招待我们看了很多的苏联名剧如“樱桃园”等,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所有这一切都鼓舞着我和团员们。从那时候起我才更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民族艺术遗产的宝贵,从而体会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是如何无私地尊重着全世界各族人民在艺术上的创造和成果。使我永久怀念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两位老先生那种诚恳、朴实的艺术家的风度和对待艺术事业的认真严肃的态度。
当时,帝国主义对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常常用蜚语毁谤,这种谣言,我们知道是靠不住的。但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究竟是什么样子,我可没有这种具体的知识。经过这一次的亲身体验,我知道了——我知道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里,每个人才能充分有他自己做人的权利,每个人才能真正有他发挥能力的机会,不论任何人,只要对人民有一分贡献,便一定能受到一分尊重,绝不会抹杀别人的功绩,更没有人剥削人的事。苏联人民那种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事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不过,那时候的苏联还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人民正在厉行节约,积累资金,迅速地从事重工业的建设,因此人民在生活方面,还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们对待远方来的客人是招待周到、毫不吝惜的,我们吃的东西很丰富,住的地方也舒适。我们剧团的人走到那里都会受到优待。有一次替我管服装的一个团员到百货店里买东西,排队在后面,店员看见了,就对他招手,提前卖给他。我的身边经常有两位能讲中国话的苏联同志陪伴着我,他们不但照顾我的生活,还注意我的安全。他们对我说:“我们这里还有‘红萝卜’(红萝卜是红皮白心,这意思是说有个别的人伪装进步,其心难测),所以必须提高警惕。”从这句话里还可以看出革命事业离不开斗争,一刻也不能松懈。
1952年的年底,我到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归程中,又经过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被苏联维护和平委员会招待度过了1953年的春节,参观、游览了十天。这时的苏联和我在1935年所见的情形相比,就大大地改变了面貌。我在莫斯科看到了新建的拥有五千七百多间宿舍的莫斯科大学;高尔基街过去的矮小房屋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地下铁道添建了许多艺术性的华丽的车站;百货公司早已废除了配给制,堆满了各种货物,听人选购;大剧院的观众都穿着整齐、漂亮的衣服,愉快地欣赏着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戏剧。
我们早就听到列宁格勒在卫国战争中所遭受的破坏和苦难,现在身历其境,除看到了凯旋门高耸入云的石柱上面有几点弹痕之外,已经恢复得看不到一丝战争创伤,并且还添了许多新的建筑物。我居然能够住在从前住过的旅馆里。这些印象使我更深一层认识到苏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挥了多么伟大的力量。摆在面前的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舞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广大人民。而我们正沿着苏联的道路迈进,更深深地感觉到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最幸福的是生活在这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里,正做着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这些都和苏联共产党领导的十月革命分不开的。
最近几年来,苏联的建设,更有飞跃的进展,人民的生活还在逐步提高。喷气客机的出现,洲际导弹制造成功,特别是第一颗人造卫星飞出以后,震动了全世界,使一般叫嚣实力政策的先生们,相顾失色,手忙脚乱,大大地增强了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社会主义的光芒普照着整个地球,在科学进军行程中,跨进了一大步。
当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伟大的节日里,我以十分欢跃的心情,说出我心里的话。我对革命的道理虽然领会得很晚,但我在二十年前访苏的时候,却已经受到了影响。在我近年的生活中,又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特别是在解放八年的实践中,提高了我的觉悟。我愿更加努力地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事业的先进经验,来发扬创造我们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第3版()
专栏: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政策的胜利
包尔汉
值此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到来的时候,我们和伟大的苏联人民一起以无比愉快和骄傲的心情来纪念和庆祝这个节日。因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全世界历史上首次推翻了沙皇反动统治,树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它使得把人当商品出卖的资本主义社会趋于崩溃,开辟了建设人类多年来所盼望的自由、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同时给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和所有遭受着各种社会与民族压迫的人民指出了民族解放的道路。它使国际工人运动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开端,并且使全世界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掌握了无比坚强的和科学的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深深地影响了亚洲和其他国家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孙中山先生曾于1924年11月23日这样说过:“中国同俄国革命,都是走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的关系,实在是一家。”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章中曾经这样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也就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继续。
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六十多个民族。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这些民族大多数都是非常落后的,甚至还存在着一部分处于家长氏族时代的部落。若干年来反动政权和封建主的压迫剥削给他们遗留下了沉痛创伤和沉重的负担。为了医治这些创伤是需要进行很多艰巨的工作的。伟大的列宁在这样复杂的多民族的俄国,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曾创立了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当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后,苏联政府就立刻开始执行列宁这一个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政策。1917年11月15日由列宁斯大林等同志签署公布了关于“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这个宣言不但反映了几百年来被压迫的劳动人民
的愿望,而且也是表明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由发展的不能变更
的法律。同时这个宣言也向被压迫的各民族人民证明了如果不推翻封建地主剥削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权,就不可能取得民族解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各民族人民摆脱压迫和
剥削。
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由于列宁的这一民族政策的正确执行,以及伟大俄罗斯人民对各少数民族帮助的结果,四十年来,生活在苏联大家庭中的六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获得巨大发展,伟大苏联已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那里再没有落后的人民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等共和国,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是比较落后的。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领导下,由于实行了列宁的民族政策和得到伟大的俄罗斯人民兄弟般的帮助,现在这些地方的文化教育和工业都大大超过了亚洲各个邻近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根据各种统计材料以1956年的工业生产量和1913年的对比,则哈萨克超过了三十六倍,乌兹别克超过了十四倍,塔吉克超过了二十七倍,吉尔吉斯超过了四十二倍。柯尔克孜斯坦的牲畜比西德的牲畜多三倍,比日本多六倍。柯尔克孜斯坦三十年来建立的发电厂发电能力,比1917年增加七百七十倍。
以大学毕业的人数来看,仅仅乌兹别克由大学毕业的人,平均每一万人中就有八十一个人,也就是说这个数目比法国高两倍,比土耳其高七倍,比伊朗高二十八倍。乌兹别克斯坦有大学三十六所,有高等和中等程度的专家十五万人,各种科学博士二百人,副博士达到二千一百名。土克明斯坦每四人中就有一个在学学生。柯尔克孜斯坦有各级女教员一万名。
这些成绩都是在经历了很多激烈的阶级斗争而获得的;在向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中获得的。它经历了许多艰难和障碍,打击并战胜了各种不正确的思想。
正如苏共中央关于筹备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决议中所指
出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资产阶级思想、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的思想,给社会沙文主义和反动的民族主义以严重的打击;它实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对各国劳动人民的思想起了革命化的影响,把世界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到了新的阶段。”残酷的战争考验了它,在希特勒德国对苏联挑起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和苏联人民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年代里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在世界人民面前说明了苏联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今天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前夕,苏联获得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发明,在科学技术方面开辟了新的时代,领先制造出洲际弹道火箭和人造卫星,这个新的发明进一步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它给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为了自身的民族解放而进行着斗争的人民以极大的兴奋与鼓舞,同时也给战争贩子们以沉痛的打击和严厉的警告。这无异是给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日锦上添花。
近百年来在反动政权之下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少数民族人民,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友爱合作的大家庭成立的那天起,获得了真正的平等,成为这个大家庭拥有充分权利的成员。我们已经在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政策原则的毛泽东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向着幸福的新的生活迈进。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和伟大的汉族人民兄弟般帮助下,在政治、经济和发展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的文化方面,短短的八年过程中获得了非常重大的发展。今天已经给在反动政府压迫下一直没有文字的和没有用本民族语言学习的十六个民族以拉丁字母做基础制定了新的文字,还有其他一些民族最近也将给他们制定文字。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学龄儿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学习。卫生部门干部比十年前增加了二十三倍。1956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三点三五倍,牲畜比1947年增加了两倍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学生比1949年增加了一倍多,大学和中学学生增加了八点八倍,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六十一倍,电力增加了七十一倍。这种发展也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胜利,这些胜利也是和伟大的苏联人民以国际主义精神给予中国人民兄弟般的无私帮助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纪念和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应该学习伟大苏联人民的先进经验和他们与各种错误思想倾向作斗争的经验。我们全国各少数民族应该进一步加强钢铁般的团结,更紧密地和更加巩固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加强我们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神圣任务而进行的斗争。我们要和在我们内部妨害民族团结的任何错误思想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倾向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右派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来铺平和更加巩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要为进一步巩固以伟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努力。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社会主义阵营中各项建设的胜利进展,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涨,殖民主义制度的被推翻,工人运动的成长壮大,新的进步力量——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锻炼武装起来的政党的存在,这些都是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上前进着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展的结果。这也是证明任何一种反动势力也阻挡不住这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今天我们以无限兴奋的心情来纪念和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时,我们衷心祝贺全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柱——伟大苏联日益繁荣和苏联各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日益增长。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万岁!
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解放事业万岁!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
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第3版()
专栏:

难忘的友情
沈阳风动工具厂厂长 张忱
当我们欢欣鼓舞地迎接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亲切地忆起了和我们一起建造沈阳风动工具厂的苏联专家们。
沈阳风动工具厂的改建和扩建,以及大批新产品的试制和生产,都是在苏联政府全面无私的援助下进行的。苏联政府为这个工厂提供了大批的各种先进设备,从建筑、安装到投入生产,都有苏联专家直接帮助我们。这才能使一个残破不全的和陈旧落后的修配工厂,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风动工具的专业制造工厂。在建厂过程中,苏联专家像建设自己的祖国一样,和我们共同劳动了二年多。他们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印象。
1953年,新建的切料锻压车间场房正要施工的时候,冬天来了。当时我们还没有冬季施工的经验,寒冷的冬天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当时在厂的苏联建筑工程师波·依·达尼里切夫同志提出建议说:“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和时间赛跑,为了早一天把工厂建设起来,早一天投入生产,就得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他具体地提出了冬季施工的建议。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思想阻碍,组织了冬季施工。达尼里切夫同志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在施工过程中,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他每天总是三番五次的,冒着严寒,踏着积雪,一步步地沿着跳板,爬到好几十公尺的高空,检查工程质量和安全,具体指导施工。他一共提出了二百多项建议,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达尼里切夫同志这种忘我的劳动,深深地感动了中国同志。在我们共同的劳动下,切料锻压车间场房和三十多公尺高的烟囱,终于在冬季里建成了,保证了工程质量,时间提前了半年多。
我们厂的道路工程,原设计是柏油路面。根据我国的情况,这种设计标准是比较高的,又不耐用。建筑工程师米·华·依果宁同志,建议改为混凝土路,既节省资金,又美观、耐用。依果宁同志并且提出由他自己重新设计。当时各项工作已经非常紧张,1954年的冬天又将逼近,重新设计,又要按期完工,这是很繁重的任务。依果宁同志从早忙到晚,下班以后还要把图纸带回宿舍去设计。临近国庆节时,我们看到专家们工作太紧张,太累,同时有几位专家再过一两个月就要回国,就同依果宁同志说,请他们在国庆节到北京去玩几天。依果宁同志却摇摇头,摆摆手说:“这么忙,哪有时间休息,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误”。他们坚决不去。依果宁同志就这样紧张地工作着,一边设计,一边指导施工,全厂道路工程终于在1954年11月底完工,共节省了十多万元资金。
在掌握新设备,试制新产品,以及制订组织设计,改进管理等方面,专家给了我们更多更具体的帮助。这是我们的生产水平能够比较迅速地超过设计水平,并且提前十六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清楚地记得,当锻压车间的三吨模锻锤安好以后,库库斯基同志来到了工厂。他到车间的第一天,就穿上工作服,到汽锤旁检查模子,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工人怎样掌钳,怎样翻活,怎样用脚踩开关等。他脸上汗珠像豆子似的往下淌。工人劝他休息一会,他说:“不要紧,我要赶快把你们教会,累点没什么!”每班八小时,他很少离开锻锤,恨不得把他的操作方法和实际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教给工人。开始的时候,因为工人操作不熟练,生产计划完不成,库库斯基同志比车间工人还着急,听到车间实行两班生产,他怕第二班操作不好,要求跟着两班干。工人同志们一听,这哪能行!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由于工人技术的熟练,产量比旧锤提高了十倍多,废品也很少。
专家在厂期间,我们试制了十几种新产品。每种新产品的试制,工艺工程师符·华·克恩扬辛斯基同志,从审核图纸,准备工卡量具,以及加工中每个零件的关键工序和最后装配检查,都给了我们许多非常具体的指导,甚至常常亲自动手去教导有关的工人和干部。每当一种新产品试制成功,他从心眼里高兴,向我们祝贺。他快要归国的时候,我们根据当时的生产情况和生产发展的要求,提出在机装车间组织流水生产线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要改变原设计的机床平面布置。当征求克恩扬辛斯基同志的意见时,他说原设计是三、四年前规定的,情况变了,生产组织当然也可以变,技术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他大力地鼓励并支持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以后又进行了一些工作,终于使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左右。
二年多的过程中,十几位专家不但从建筑、安装、试制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管理中,给了我们许多具体的帮助,更主要的,是他们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方面,为我们培养了一批掌握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工人和干部。
在苏联专家在厂工作的同时,我们派了一批干部到苏联列宁格勒风动工具厂实习了一年多。在实习过程中,列宁格勒风动工具厂的领导同志为了缩短实习时间,他们不让中国同志住在厂外,而把总工程师的办公室和一个科长的办公室腾出来,让中国同志住宿。为了使饭食适合中国同志的口胃,他们学习包饺子给中国同志们吃。一年多的过程中,十几位实习生如同学习和生活在自己的祖国和家庭中。
沈阳风动工具厂是中苏两国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今后,我们将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况,进一步提高技术,改进管理,以便为祖国建设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这里凝结着深厚的友情
“这样一件大活儿,这么短的时间,平常谁也不敢承担,可是这是一件光荣的任务,又有了合作社,我们就答应下来了。”在我走进北京第一花丝镶嵌合作社,问起他们承做送给苏联的礼品的时候,该社主任靳寿彭这样说。
这件贵重的礼品,是一个高六尺六、宽五尺六、在纯金银上烧蓝的、闪耀着绚烂的光彩的苏联国徽。
这次任务紧,质量要求又高,但是大家的情绪都很高。很多五六十岁的工人都自动地停止了礼拜天的休息,有的甚至加夜班干。在一个礼拜六的下午,靳主任试着问正钻凿苏联国徽中银质地球的马光元说:“老马,明天你看咱还休息不?”老马停下了小斧头,目光穿过老花镜说:“休息?不看这是什么活儿。”说完又叮叮地干起来了。
在北海团城,摆着一件待启运的礼品——绒制天坛。人们看到这件艺术品,都赞不绝口。它是绒花艺人夏文富用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
夏文富说起作这件活儿的经过时说:“咱自小家寒,念不起书,没文化,一不能写,二不会算,为这活儿不知到天坛跑了多少次,数那一百一十八根栏杆,几十个台阶和密密麻麻的瓦楞;一作不下去就得去现场看看。”
十一个月过去了。活作完了。到底合不合乎要求呢?为这,他有好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当他最后知道了领导上同意将这件礼品作为国礼之一送给苏联的时候,他激动地说:“这块心里的石头算落地了,这东西那怕叫苏联同志们看一眼也高兴!”
我曾走过几个生产合作社,看到艺人们精心制作的礼品,一件比一件精巧动人。这里有杨士惠、杨士忠制造的“阿芙洛尔巡洋舰上的炮声”象牙雕刻,还有面人郎绍安、木雕老艺人高从理、剪纸艺人丛琳等精心制作的礼品。我还看到不少地方送来北京准备送往苏联的多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绒绣、雕漆,湘绣……和用各种宝石镶嵌的屏风等。这些精致的礼品,表现了我国艺人们的巧妙的技艺,也凝结着中苏人民的深厚的友情。
(苗波)(附图片)
老工人马光元正钻凿着礼品——苏联国徽上的银质地球。本报记者 纳一摄


第3版()
专栏:友谊的花朵

友谊和生命
当伟大的节日——十月革命节即将来临的时候,特别使我想起了那些为我夺来第二次生命而付出辛勤劳动的苏联朋友。
去年此时,我正在苏联的贝日查学习。一个星期一的早晨,苏联同学和中国同学都上课去了,我刚迈出门就晕倒在地上,当我醒来时,早已躺在校医室的床上了。苏联的老师、同学、工作人员挤满了整个房间,他们都在关切地问我:“感觉怎样?”当时我真像做梦一样,还不知道怎样到这个地方来的。后来中国同学告诉我:当我晕倒在走廊里的时候,就被一位擦地板的老妈妈扶起来,送到了校医室里。第二天清早,就把我送进了莫斯科的一所医院了。
在医院里,苏联同志为我创造了一切疗养的条件,使我像在家里一样的感到温暖、舒适和愉快。我每天都可以吃到大米饭和饺子。医院的女院长每天总要为我检查一次病情,并经常安慰我鼓励我向疾病作斗争。她怕我烦闷,还经常和我谈家常,有时讲苏联人民的生活斗争故事给我听。
有一次,吃中饭的时间已经过了,一位苏联妈妈给我拿来一杯水果汁,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吃了吧!吃了病就好啦!你在苏联就和我的儿子一样,我的儿子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不也和你妈妈的儿子一样吗!”这种慈母般的爱,使我感激得流下了眼泪。
生活在那充满友谊的大家庭里,我的精神一天天好起来,每天不仅休息得很好,而且从苏联人的身上学得很多东西,使我觉得住一次医院仿佛又进了一次学校。
每当我回忆起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时,我的心就又跳动在伟大的苏维埃的土地上!  (李学国)


第3版()
专栏:友谊的花朵

维特罗娃大夫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晨,下着冷森森的小雨。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扎门乌德车站医院服务的维特罗娃大夫刚下夜班,接到了扎门乌德站长告诉她二连站的中国员工田林堂的妻子魏金花难产的电话。她一刻也没休息,马上动身赶来了。经过仔细检查,弄清楚魏金花的孩子已经死在腹中,必须到扎门乌德去动手术。人们于是赶快给魏金花办出国手续。这时维特罗娃大夫已一夜没休息,很疲倦,冷得发抖。请她吃早饭,说什么也不去;她对别人说:在病人没有摆脱危险的时候,我是没有权利离开病人去吃饭的。就这样,她一步不离地把产妇送到扎门乌德。
在扎门乌德会诊后,决定用专车送到离那里有二百四十公里的三音山达城去治疗,于是维特罗娃大夫尽管一天一夜没休息,只吃了很少一点东西,饥饿疲倦已极,但她坚持把产妇送到三音山达安置好。
过了些日子,魏金花健康地由三音山达回二连,经过扎门乌德,维特罗娃听到这消息,很早就到车站上来等候。当她看到魏金花这样健康地回来就像看到自己亲姊妹回来一样,高兴得一次又一次地去拥抱她,魏金花这时在她怀抱里感动得哭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据新华社记者艾丁稿编)


第3版()
专栏:

小雯和伊娜的友谊
这些天来,旅大市一个叫小雯的小女孩子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就快来到了,她正在准备给她最要好的一个苏联小朋友伊娜写信呢!
伊娜的爸爸是个苏军军官。1954年伊娜随她的父母来到旅大市,当时正好和小雯家是邻居,这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子就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在她们相处一年多的日子里,小雯学会了一些俄语,伊娜也学会了几句中国话,她们常在一起玩,亲如姐妹。后来在苏军撤离旅大时,伊娜和小雯分别了,别后这两个小朋友都互相挂念着。在这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前夕,小雯就更想念伊娜。(附图片)
小雯正准备给伊娜写封信,向她祝贺。但从何处写起呢?还得请妈妈帮助。左上角的一张照片是当年她和伊娜在一起时拍摄的。
小雯念念不忘伊娜,常常把伊娜送给她的礼物拿出来给小朋友们看。
新华社记者贾承滨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