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佳木斯造纸厂开工生产
本报讯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佳木斯综合纸浆造纸厂,在23日隆重举行了工程验收和开工生产典礼大会。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轻工业部副部长吴生秀,在讲话中指出:佳木斯综合纸浆造纸厂的建成,是中苏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又一结晶;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造纸工业的新发展。应我国邀请参加佳木斯综合纸浆造纸厂开工生产典礼的苏联代表团团长、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造纸及木材加工工业部部长费·基·瓦拉克辛也在会上讲话,祝贺这个工厂的建成。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书记王鹤峰、中国轻工业工会副主席安志诚、佳木斯市长赵云鹏和帮助这个厂建设的苏联专家代表斯托力平等也讲了话。
这座现代化工厂投入生产以后,每年将生产五万吨工业技术用纸,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去年工业技术用纸产量的两倍。我国过去不能生产或不能大量生产的电缆纸、浸渍纸、电气卷缠纸、电话用纸、管纸、抄纸、原纸、水泥袋纸等,都将从这里大量生产出来。这个厂年产的水泥袋纸,可用来包装五百万吨水泥;电缆纸具有耐热、绝缘、防腐、防酸等特点,是用来保护高空地下和海底电缆的好材料;电缆的绝缘纸是用来包扎变压器、通讯器材及其他电器设备,也是汽车工业等不可缺少的材料。这个厂还要逐步试制我国工业建设所急需的光绝缘纸、半导体纸、高压电缆纸等特殊工业用纸。


第3版()
专栏:

武钢工地数万建设者的响亮口号:
“确保一号高炉明年建成”
据新华社武汉25日电 武汉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工程已经进入施工高峰。在辽阔的工地上,正在全面、紧张施工的有二十多个系统的工程,其中包括炼铁、炼焦化工、耐火材料、烧结、辅助修理设施,以及厂内外排供水、动力、铁路、公路、主要的和辅助的矿山建设等。这些工程主要是围绕着一号炼铁高炉在1958年年底建成和投入生产的需要而紧张施工的。
深秋、初冬的武汉,仍然是建设工地的大好施工季节。工地上的数万名建设者提出了“确保一号高炉按期建成和投入生产”的响亮口号,纷纷改一班作业为两班或三班作业。从鞍山、武汉、河南等地调来支援武钢建设的近两千名技术工人,也已经陆续到达工地。


第3版()
专栏:

冒雪建鞍钢
据新华社鞍山25日电
鞍山地区已经飘下今冬的第一次雪花。鞍钢几十个建设工地上的职工正以不畏寒冷的英雄气魄,决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最后建成三十多项工程。
兴建中的中板厂工地上,人们正在起劲地干着竣工前夕的工作。轧钢机和剪断机等主要设备快安装完毕了,不久它将生产出六公厘到四十公厘厚的优质钢板;这种钢板是当前我国汽车厂、造船厂和锅炉厂急需的。
继10月份新一号炼焦炉投入生产之后,新二号和新三号炼焦炉也即将开工生产或建成。
在世界著名的大石桥镁矿区,近代化的镁砖厂不久就可以生产出第一批耐高热的镁砖。
大孤山铁矿区的最后一个工程——浮游选矿厂的第一期工程,年底以前也将开工生产。
为整风运动所鼓舞的数万名建设者,劳动热情非常高涨;即使在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工地上也是灯火辉煌,紧张施工。


第3版()
专栏:

生产精密电工仪器
上海电表厂开始扩建
据新华社上海25日电 国营上海电表厂已在22日动工扩建。新车间预计在明年第二季度建成。投入生产后,将大量生产各种一向依靠进口的精密电工仪器,供应冶金、石油、电力、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以及科学试验研究单位的需要。
待新车间建成以后,这个厂还将进一步扩建,把厂本部及主要产品部门逐步迁往新址。这个工厂全部扩建完成后,各种工业用电表、电工仪器和热工仪表的产量,将比目前增加两倍左右。


第3版()
专栏:

提炼克拉玛依增产的原油
独山子炼油厂首期扩建工程完工
新华社乌鲁木齐25日电 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炼油厂第一期扩建工程,已在最近完工并投入生产。这次扩建之后,这个炼油厂处理原油的设备能力比原来提高了一倍。
独山子炼油厂是为适应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不断增长而扩建的。克拉玛依油田今年9月开始打生产试验油井以后,第四季度平均每三、四天就有一口生产试验井投入生产,原油产量比原来提高了很多。到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将大量钻凿生产试验井,原油产量还要提高。独山子炼油厂经过这次扩建后,明年克拉玛依生产的原油就将及时被炼制成各种动力燃料,支援新疆经济建设。


第3版()
专栏:

华东又建六对新煤井
据新华社济南25日电 华东地区又有六对新矿井在第四季度先后动工兴建。按照设计能力,这六对矿井的年产总量可达一百七十七万吨。
这些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最后兴建的矿井,分布在距津浦、陇海铁路很近的枣庄、新汶和贾汪矿区。在贾汪矿区建设的大黄山二号矿井,主井工程已在10月20日动工,到10月底井筒已下凿二十六公尺;瓦庄和湖里矿井的新建工程,也分别在11月开工和作临时工程。在枣庄矿区建设的朱子埠矿井和在新汶矿区建设的东都矿井,也在11月上旬动土。最后动工的一个矿井——黄贝矿井,将在12月初动工兴建。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华东地区新建、改建和恢复的矿井共有三十八对。其中单是新建的十九对矿井,全部投入生产后,每年就可以产煤七百九十多万吨。华东地区五年内新增加的煤矿生产能力,等于敌伪时代全区最高年产量1941年的两倍以上。


第3版()
专栏:新产品

五一牌手表
天津市手表厂生产的第一批“五一”牌新产品十七钻防水手表三百只,已在天津试销。“五一”牌手表分全钢半钢两种,细机、大三针,式样设计得美观大方,在表盘的正上方有“五一”牌图案,下端有“中国天津”四字。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来年产量可逐步提高到二十四万余只。
(吴松操)


第3版()
专栏:新产品

矿工的自救器
一种保证煤矿工人在井下遇到瓦斯或火灾事故可以安全脱险的“滤过式自救器”,最近在抚顺试制成功。有了这种自救器,矿工在井下如果遇到瓦斯或火灾事故,马上把它带好,就能够在四十五分钟内呼吸到新鲜空气,不致中毒。这就可以安全脱离灾区。
滤过式自救器是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和煤矿安全仪器厂仿造苏联产品,经过几十次试验才制成的。
(辽宁日报编辑部)


第3版()
专栏:

地方工业部门整改的重要课题 孔桑
支援农业是工业部门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形复杂,气候悬殊,各地农业生产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为了因地制宜地满足各个地方各种不同的需要,地方工业部门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四川省工业厅在整风运动中,组织全体干部就地方工业如何为农业服务的问题展开鸣放,大家揭发了许多缺点,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我们认为,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其他省份、专区和县的地方工业部门也都这样做。首先检查过去是不是认真执行了为农业服务的方针,再检查在执行这个方针中是不是注意了当地的特点。既需要检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资料供应得怎样,也需要检查为农民生活服务的消费资料供应得怎样。在组织鸣放的时候,要充分发动管理机关中的全体干部,但是更要重视发动所属企业中的干部和全体职工;特别是要到农业合作社去,主动征求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来拟订改进的措施。
冬天到来了,支援农村水利建设的任务已刻不容缓;要在来年春耕中供应更多和更好的新式农具和矿物肥料,生产准备工作的时间也并不充裕。各地的地方工业部门应当立即行动起来,抓住这个重要的课题,迅速地掀起一个支援农业的高潮。


第3版()
专栏:

充分利用麻类纤维
——丰云鹤先生访问记 本报记者 习平
寻求纺织工业原料的新来源,是我国纺织工业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华东纺织管理局从事麻的研究工作的中央纺织工业部顾问丰云鹤先生,最近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一个关于发展麻纺工业的意见书。她在意见书中提出:“大量地利用麻纤维,纺制成各种织物,是解决目前原棉不足、满足六亿人民衣着需要的一条重要道路。”
丰云鹤先生提出的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详细地倾听她的见解,在一个初秋的早晨,我去访问她。我进门的时候,见她提着一个旅行提包,以为她有事要出门。但她微笑着对我说:“这个提包是给你带的,里面装着有关麻的各种资料。”打开提包,里面全是一包包五彩缤纷的各种麻织物的样品,其中有呢绒,有绸缎,有印花麻纱,有彩色线呢等,还有一束束洁白发亮的纤维。我们过去一提到麻织物,就想到夏天老年人穿的一种白色发硬容易起皱的夏布,但是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些织物,不仅色彩鲜艳,讨人喜爱,而且很柔和,和普通的布、绸简直没有什么差别。丰先生发现我对这些麻织物很有兴趣,又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束洁白发亮的纤维,用手拉出其中一部分细长的毛绒给我看,说:“这是罗布麻的纤维,足有五十多毫米,比一般的江苏岱字棉还长二十多毫米。它的强力和拉力有棉的四倍,而且遇水不缩。这是多好的资源!”
丰先生说,发展麻纺工业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我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宜于各种麻的成长。江浙、两湖等省农民很早就种植苎麻。解放后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山东等地发现的罗布麻,在东北及福建等地发现的艳麻、螫麻、山脚麻等,都是很好的纺织资源。年产量在一百万担以上的胡麻,过去一直当燃料用,其实它的纤维质量仅次于亚麻,精洗后可以织成麻袋、帆布,完全脱胶后可以同棉混纺织成布。我国除苎麻外,野生麻和胡麻每年的产量,粗略估计约有四、五百万担,如果加以培植,产量还可以大大增加。许多荒地、山坡、田沿以及不能种棉花和高产粮食的荒地都可以用来种麻,像罗布麻就是生长在荒碱地上,所以发展麻类生产,既丰富农村的副业生产,又不与粮食争地。
丰先生说,解放后政府很重视发展麻纺工业。近几年来,她个人在麻的研究工作上的进展,比解放前十几年还多。她和其他一些技术人员研究了胡麻、山脚麻、艳麻、螫麻、罗布麻等的提炼方法,并将提炼出来的纤维进行试纺。他们还研究了麻纤维和其他各种纤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证明,精炼的麻纤维纺成麻纱后,可以织成衣料、手巾、袜子、降落伞、机器用带及轻帆布等。麻纤维和毛、废丝混纺,可织成高级衣料。麻纤维打松后可以作被絮和衣絮,保暖程度不亚于棉花。次等的麻纤维还可以用来作高级纸浆的原料。麻纤维在纺织上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越性。例如,麻纤维和羊毛混纺,不影响毛织物的质量,成本可以降低,还能耐洗和遇水不缩。麻纤维和废丝混纺,既可以保持绢丝的光彩,又增加美观。人造纤维掺入20%—30%的麻纤维后,就能克服人造纤维通常所有的不牢、不经洗和身骨过软的缺点。麻和棉混纺,可以增强织物的耐磨度。特别是对于组织密的织物,如卡其布等好处更大。
自从人民日报刊登关于罗布麻的文章后,许多读者都关心麻织物的成本问题。我问丰先生进一步降低麻织物成本的可能性是不是存在?她认为把麻纤维的成本降低到接近棉花的水平是可能的。这几年她在上海小型试验的结果:用高级苎麻提炼可纺纤维,每磅成本约比棉纤维高出15%到20%。去年他们用30%的麻纤维和70%的棉花在普通的棉纺机上小量混纺,价格仅及纯麻纱的三分之一。每件混纺纱的成本比纯棉纱多九元左右,织成布后每匹批发价仅多○·二九元,印成花布后每匹多○·三九元,在市场试销时,每尺混纺布比纯棉布约高四分钱。据销售部门反映,消费者对这个价格基本上是满意的。将来大量生产以后,成本还可以降低一些。至于罗布麻的价格所以特别高,是因为它含胶质特别多,炼制费用相应增加,同时因为野生的关系,含杂质多,加上运输,成本就显得高,如果将来原麻在当地就采用机器剥皮,并经过初步漂炼再运到纺织的地区,成本是肯定可以降低的。
丰先生还说:我们在算账的时候,不但要认真算麻的成本,也要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目前全国各种麻的总产量还无从考查,但就已发现的野生的和家种的麻来估计,约有五百万担到六百万担,按50%炼制率推算,可提炼三百万担可纺纤维。据试验,每斤纯麻纤维可织成麻布三点五码到四码,这样就可以织成一千二百万公尺麻织物,如果这些纤维和棉花或羊毛混纺,就可以大大缓和目前原棉不足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她认为就是成本略高于棉花也还是值得的,这个大账不能不算。
丰先生一再说: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麻类纤维,是一件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工作。她要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麻纺研究工作的领导,以便给大量生产提供足够的资料。这就是她最近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意见书的理由。
在访问了丰云鹤先生以后,我有机会碰到华东纺管局负责同志和其他有关的同志们。他们向我提供的材料说明,加强麻纺研究工作的领导的确是刻不容缓的事。当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地方积极性很高,特别是产麻地区,他们迫切要求把这项新兴工业搞起来。据了解:广东省正在筹建一个两万锭的苎麻厂,计划1959年投入生产;湖北正在筹备一个日产一吨到七吨的炼麻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个省还要新建日产二十五吨的炼麻工厂。天津今年春天已开始作棉麻混纺,四川省也在筹建工厂。这些地方的有关人员近日陆续来到上海,要求供给各项技术资料。另一方面,对麻的研究工作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关于麻的脱胶,麻纺机的定型等问题,长时期以来有关研究工作人员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几年来争论不休,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出来最后定案。这种状况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实际生活的急迫需要。为了及早地给人民供应更多的衣着原料,他们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麻的研究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3版()
专栏:

地方工业怎样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四川省工业厅发动干部大鸣大放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工业厅最近就地方工业如何为农业服务的问题,组织工业厅全体干部鸣放,对这方面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批评和改进的意见。
许多干部在鸣放中批评四川省地方工业部门这几年推广的新式农具太少,对改良旧式农具和修配农具的工作注意不够。现在,农民普遍反映农具不合用,农具坏了没处修。有人举例说,四川的双轮双铧犁完全是按照北京的图样制造的,每辆重九十多公斤,非常笨重,很难适应四川复杂的地形。农民不愿使用,有关部门也不及时研究改进。现在积压了七万辆,造成很大浪费。许多干部认为,四川省地方工业急需为农村解决农具修配的问题,改进和供应一些适于本地区农业生产的新式农具。因此,他们建议工业厅立即组织有关厂矿成立工作组,深入农村实地进行新式农具的试验,总结经验,再逐步加以修改推广;还建议在较大的农业社里设修理站,并组织农具修理行业轮流下乡。
许多干部在鸣放中都谈到,四川肥料资源非常丰富,有制氮肥的石灰石,制氯化铵的食盐,制硫酸錏的硫铁矿,以及工厂的炉渣等等,但是,四川省地方工业部门过去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只搞了一种磷矿粉,这显然不能保证土壤种类复杂和多种农作物施肥的需要。许多人提出建议,今后四川地方肥料工业的发展,应该贯彻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就地取材,生产多种肥料,同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新产品的试制和推广工作。
不少干部认为,帮助农村发展小型水电是四川省地方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在省和专区里设立小型水电站的管理机构,具体指导这一工作。
许多干部还就农村小煤窑,专区、县属小厂矿等问题,提出意见。
工业厅负责人表示将立即研究这些建议,有的将在安排今冬和明年的生产计划时加以采纳。


第3版()
专栏:

支援农村水利建设
天津上海商业部门积极供应工具器材
本报讯 天津市积极调运各种器材,支援农村水利建设。
这些天,从天津开出的火车、汽车,顺运河、子牙河驶出的木船,都装有各种供应农村兴修水利的器材。这些器材将源源不断地运往河北、河南、黑龙江、安徽等地。器材中有柴油机、水泵、各种类型的型钢、胶皮管、铅丝等近百多种。
天津市商业部门第四季度供应各地农村的铁锨将比第三季度增加五万吨;适于钉制水车、水斗的各种元钉以及打井捆管子用的铅丝可增加二千五百多吨;手推车内胎可增加五万条。最近即将运往河北省沧县和石家庄两专区的大批手推车车辆零件,可以用来装配手推车一万五千辆。 (张谛)
据新华社上海23日电 上海市供应各地农村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工具器材,正源源运出。进入第四季度以来,这里的国营商业部门已运出价值一千六百多万元的元钉、铅丝、铁锹、鎯头和手推车配件等。第四季度供应的上述商品,75%以上可以在11月底以前运送出去。
上海原来计划在第四季度供应的各种水利器材,都比第三季度增加,但是各地仍然感到不足。五金机械、交通电工器材公司的采购供应站,除了压缩现有库存尽量供应以外,还采取许多办法积极组织货源,增加供应量。第四季度内将在原计划以外多供应各地大批元钉、铅丝、鎯头、铁锹、抽水机的活络三角带和手推车的内外胎。原来不准备供应的挖土用的泥锹,也根据各地意见决定生产七千把。


第3版()
专栏:第一个五年的回顾与前瞻

提高机器设备自给率 谢北一
解放以前,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十分落后,绝大多数的机械厂都是以修配为主要业务,几乎没有生产过比较像样的机械产品。工业、交通运输部门需要的机器设备大部分都要进口。以抗战以前的1936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收集的资料估算,在这个并没有进行什么建设的年份当中,全国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即有80%左右是从国外进口的,机器设备自给率只达20%上下。
解放八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企业经过裁并组合,改建扩建,特别是新建大型机械工厂陆续投入生产,已经使我国机械工业从只能修配的状态走上独立制造的道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机械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飞跃的发展,在大规模建设中,我国机器设备自给率已经提高到60%左右。
提高设备自给率可以充分发挥国内机械工业的潜力,提高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保证建设需要,加快建设进度。而且从设备价格上说,国内成批生产的产品,一般也比进口设备价格要便宜。为提高机器设备的自给率而斗争,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是我国机械制造部门的严重任务。机器设备的自给程度,也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大力增加品种
为了提高我国机器设备的自给率,首先就要大力增加新的机械产品品种。
几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在扩大产品品种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从1953年到1957年,仅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各厂预计增加的新产品即在一千二百种以上(不包括各种工具、砂轮和轴承的新品种数字);全国机械工业,则达三千种左右。但是,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机械工业的需要来说,还远不能满足要求。目前,我国机器设备的自给率从设备价值上看已经达60%以上,但是从产品品种来看,却平均不过30%左右。如以机床为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需要的品种近一千种,而我国目前仅生产了二百五十种左右。所以,增加新的机器产品品种,是今后进一步提高设备自给率的关键。
要扩大产品品种,就要加强产品设计工作。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我国很少自行设计产品,现在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变。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系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行设计的产品已经占全部新产品的20%;重大的产品,如和平型蒸汽机车、排水量八千六百吨的沿海货轮、一万二千瓩汽轮机等,其结构和质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当然,自行设计并不是要样样独出心裁,别树一帜,而是应该继承和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设计成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和需用部门的要求,推陈出新,逐步改进。在这里,企业的产品设计力量和部局的机械研究院(所)以及科学院、大专学校等有关部门,合理地进行分工而又密切合作,是很必要的;加强国内外技术情报的交流也很重要。
除了加强产品的自行设计工作以外,大胆地进行测绘仿制,是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新机器产品品种的重要途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供给我们产品和工艺图纸,曾对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起了重大的作用。今后我们还需要争取这种援助,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产生依赖心理和懒汉思想。在国外供应图纸有困难的时候,不能坐待不前,而应该放手地、大胆地根据实样进行测绘和仿造试制。在开展测绘仿制工作中,应该注意克服那种认为增加新的品种就要改建工厂、配备全套专用设备的想法。有人认为,成批生产的产品如果不改建工厂,没有专用设备,即令试制出来,也是不经济的。但是,北京农业机械厂测绘仿制的C—6型谷物联合收割机,1955年每台成本是四万元,今年已经降低到一万四、五千元。这个事实说明,试制出新产品以后,只要大力改进各项工作,逐步降低成本是完全可能的。
产品系列化和零部件标准化,是迅速扩大产品品种,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条件。旧中国的机械产品没有一定的系列,机器的通用件和标准件很少;解放以后,这方面的工作已经作了一些,但还没有全面展开。这就造成了一些技术力量的浪费,影响了新产品试制计划的安排和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产品系列化和标准化的工作,应该从通用性和需要量较大的电机、变压器、扇风机、泵、机床等产品着手,再逐步推及柴油机、气体压缩机、农业机械、石油机械等产品。在编订系列化和选型工作中,必须认真学习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十分注意结合中国的具体特点(资源、气候等),避免盲目照抄,主观行事。
此外,编制机械产品的长远发展计划,加强新产品的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作好新产品试制中的协作配套工作,确定新产品试制的经费开支和奖励办法等,都是同迅速增加机械产品品种有密切关系的工作。
组织成套生产
组织设备的成套生产,对于提高我国机器设备自给率有非常重大的关系。几年来,机械工业产品品种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很多重大设备我们还不能成套供应;特别是国外援助的重点建设项目,自制设备的比重还不能迅速提高(1955年自制比重约为45%,1956年为47%,1957年协议为42.5%,预计执行结果将会提高一些)。由于成套设备分别由国内外供应在相互联系上有很多困难,所以在成套设备中,有些国内能够制造的也很难留在国内供应。例如一千一百五十公厘初轧机和二千八百公厘的钢板轧机,因为我国不能成套生产,所以像连接辊道、冷床、润滑设备等我国可以制造的部分、要留下来由国内自制就有很大困难。在组织设备的成套生产中,固然有不少产品是由于技术设备条件的限制,在短期内还难于解决;但是也有不少产品不能成套供应,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组织工作而造成的。例如高炉系统的蒸汽透平鼓风机、平炉系统的装料机、电站的高压给水泵和自动控制设备等,如果能尽早动手试制,在技术上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另外,机械和电器之间的协作配合,在目前也是不够密切的。有些重大设备,常常因为某些部件或电器控制设备没有及时配合生产而不能成套供应。因此,各有关部门今后不仅要抓单个新产品的试制计划,而且应该逐项逐项地将电站、高炉、轧钢机、氮肥设备等成套设备的试制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并且在材料分配等方面予以充分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工业迅速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合
在扩大产品品种和组织成套设备生产中,有关企业的协作配合十分重要。有效的协作配合是保证重大新产品试制生产的重要环节。如以明年试制的大型空压机(它是氮肥工厂的重大设备之一)为例:主轴等大型锻钢件和机座等大型铸铁件,都必须由其他工厂协作供应,而配套的大型交流电机还需要电机工厂设计试制,这些需要由外厂供应的部件一旦发生问题或供应脱期,大型空压机明年就可能试制不出来。至于像电站设备、氮肥设备、轧钢设备等的成套供应,更是需要组织很多工厂的协作配合。但是这些工厂分布在天南地北,隶属关系不同;而产品有的是统一分配,有的是部管,有的是自销,有的纳入了计划,有的是计划外的任务,有的还需要设计试制。在这种情况下,各有关企业如果没有合理的生产安排、充分的协作精神、协调的试制计划以及有效的检查督促,要保证成套设备的生产供应是很困难的。这需要有一定的机构(如成套公司)和制度(如总交货人制度),也需要有关部、局、经委和省、市的有力支持。
改进设备选型工作
工厂设计中对设备型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技术政策,也直接影响到机器设备的
自给率。国外设计部门根据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和材料工业的最新成就,为我们工厂选择最新式的、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其出发点的良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审批设计的时候,常常对我国的具体条件,特别是对充分利用国内机器制造力量,采用类似型号的国产设备考虑不足,有时甚至提出选用国外尚未定型的最新设备的要求。这样不但会增加建设费用,而且会多支出外汇。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如有一个电站扩建设计中,原来打算采用国外最新型的每小时蒸发量二百二十吨的高压锅炉,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具备制造这种产品的条件;现在改用同型号的每小时蒸发量二百三十吨的高压锅炉,因为我国已有图纸和制造条件,便可留在国内自制而不必向国外订购。国内设计项目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因此,在今后国内进行工厂设计和审批国外设计的时候,都应该充分考虑国内机器制造业和材料工业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地选用国产设备。同时,在审批工厂设计的时候,也应该吸收机械工业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共同研究重大设备的选型问题。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提高设备自给率有很多有利条件。只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大力发展产品品种,组织好成套设备的生产供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我国设备的自给率由目前的6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第3版()
专栏:

多么好的棉花啊!
江苏省农村所产新棉已有四十多万担供应给上海、无锡和常州等市的纺织工厂。上海国棉十七厂老试验工杨绍庆拿着质量好的新棉花看来看去,爱不释手。他十分感激农民兄弟供给的棉花一年比一年好(上图)。粗纱车间工人徐景素一面整理新棉条,一面高兴地想:今年棉花丰收,纺织工人又可以痛痛快快地干一气了(下图)。 新华社记者 张申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