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大力增产化学肥料
吉林肥料厂进一步扩建
新华社吉林21日电 开工生产不久的吉林肥料厂目前又在进一步扩建。在这座工厂的压缩车间附近,建筑工人们正在开挖地基,动手建设新的厂房。
吉林肥料厂经过扩建,将主要扩大化学肥料的产量。扩建完成后,每年生产的化学肥料可供农业增产粮食二百四十万到三百万吨。这个工厂还将建设生产合成纤维卡普隆的车间。
吉林肥料厂进行扩建有着许多有利条件,能够做到投资少、收效快。这个工厂在第一期工程建设中,已经为扩建作了准备。从目前情况看,它的生产潜力相当大,只要采取措施平衡设备能力,就能增加生产。据估计,要把产量扩大一倍左右,所需的投资大约仅及第一期工程的六分之一。化学肥料和合成纤维在同一个工厂生产,还可以合理地利用原料。
这个工厂进行扩建所需要的设备和设计,都由国内解决。
大连化学厂扩充设备
据新华社旅大21日电 大连化学厂新的扩建工程比计划提前在11月初动工。扩建完成后,每年生产的化学肥料将比现在增加一点八倍,年产量将达到八十万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连化学厂已经恢复和扩建了很多厂房,增添了各种机器设备,今年化学肥料的产量已经超过日本统治时期最高年产量一倍。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这个工厂在新的扩建工程中,将继续建设三个新的厂房,改建和扩建七座原有的旧厂房,并安装大批新的机器设备。全部工程投资将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投资增加20%左右。
四川肥料厂加紧施工
新华社成都21日电 公私合营四川肥料厂正在川西平原金堂县紧张建设。这是西南地区新建的一座最大的化学肥料厂。
这个工厂是国内自己设计的,它的工艺过程很先进,从原料到制成产品全部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它的主要设备大部分由捷克斯洛伐克供给,部分由我国自己制造。
这个厂的第一期工程将在1959年完工。那时,每年生产的硫酸铵肥料,如果全部施用于四川的水稻田里,将可增产粮食十九亿斤。
南京磷肥厂开始安装
据新华社讯 兴建中的国营南京磷肥厂最近进入安装阶段。
南京磷肥厂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设计的,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磷肥工厂,年产过磷酸钙化学肥料四十万吨。按每公斤磷肥增产粮食三斤计算,这个厂所产的磷肥每年可以增产粮食十二亿斤。过磷酸钙的副产品氟矽钠,还可以作为杀虫药剂或供应搪瓷工业。
湖南细菌肥料厂基本建成
新华社长沙21日电 去年8月动工兴建的地方国营湖南细菌肥料厂现已基本建成。今年,这个厂边建设边生产了可以肥田二十七万五千亩的各种根瘤菌剂一万三千瓶、自生固氮菌剂十五吨。目前,这个厂的职工正利用细菌肥料生产的季节性空隙,进行提高产品质量的研究试验工作,以便迎接明年的大生产。
这个厂将来除生产供给农作物氮的细菌肥料外,还计划生产供给农作物钾、磷的细菌肥料。全厂的设备能力发挥后,每年生产的细菌肥料,可以肥田一千一百万亩,不仅可以满足湖南省的需要,还可以供应邻省。
细菌肥料肥效大、成本低、使用方便。根据湖南省几年来小规模试验的结果,根瘤菌剂一般可使花生增产13%,大豆增产10%;自生固氮菌剂一般可使水稻增产9%。按照湖南细菌肥料厂今年生产的规格和价格,根瘤菌剂每瓶(四百克)可以肥田二十亩,每瓶价格一元二角,每亩成本只要六分钱;自生固氮菌剂每两斤可肥田一亩,每斤价格一角四分,每亩田只需二角八分钱。这些细菌肥料,可用来拌种,也可作基肥,追肥,使用很方便。


第3版()
专栏:

石景山钢铁厂四百干部下乡他们的经验是:
一、不要绕着问题走,而要迎上去揭开盖子;
二、大鸣大放大争贴大字报是思想动员的最好方法;
三、要为下乡的干部创造条件;
四、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只做到工厂大门口,必须带到农村去。
本报讯 记者叶剑韵报道:11月初,石景山钢铁厂有四百一十四名干部下乡落户去了。目前,还有六百七十六名干部,有的将派往基本建设工地去当壮工,有的去车间当学徒,还有一部分原来由工人提拔起来的干部,将回到车间里去从事工业生产。
抽调大批的干部参加体力劳动,这在二十多天前,人们还把它当成是一件“说来容易,执行起来势必困难重重”的工作。也有人怀疑,这样做行得通吗?
现在,这个二十多天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答复:下放到农村去的几百名干部,已经在新的劳动岗位上,开始了新的紧张的劳动。
紧缩机构的方案确定以后,在钢铁厂的领导干部面前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抽调出来的大批干部到底安插在哪里最为合适?我们国家有着辽阔的农村,那里可以安插大量的劳动力,这不能不说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在当时,工厂领导方面并没有认真地去想这个问题。所以不去想它,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认为本厂有扩建任务,基本建设需要一批劳动力,将来新的车间成立了,也需要一批人,这样可以省去一出一入。另一方面,认为下农村去,虽说目前的农村条件比起过去来好多了,可是毕竟是要在城市里住惯了的人下乡。因此,说起话来,似乎不那么理直气壮。
干部的情况,就像十个指头一样,是有长有短的。如果要他们下工地当壮工,首要条件就是身强力壮,年龄还不能太大。至于下车间当徒工,在冶金企业来说,体格和年龄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在这抽调出来的一千多名干部中间,就有五分之二的人是不合这些要求的。那么又怎么办呢?当时有人主张请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帮助安排三百多名。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在上级领导同志的指示下,他们就着重考虑原来不打算着重考虑的问题——下农村去。
怎样组织干部下农村去呢?有人主张干脆采取组织分配的办法。这是因为恐怕大家不愿意到农村去;如果号召大家自动报名,到时候大家不报名,领导上不又陷于被动了吗?但是,也有人主张把事情交给群众去讨论。理由是:二千多名干部中,有一千零九十名需要下放,一是去一是留,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既然是问题,为什么要绕过问题走,为什么不可以把问题在群众面前摊开来,让大家去讨论呢?
最后,还是决定采用后一种办法。就是迎上去,把问题揭开来。
揭开盖子,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首先就得让大家把问题提出来。于是,大放大鸣大争贴大字报的新高潮又掀起来了。
这个时期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有没有前途;有文化的人到农村去是不是屈才;用什么眼光来看农村生活苦的问题。像所有的辩论会一样,开始是两方面的意见针锋相对。为了弄清是非,有五百多名干部下乡去参观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些农业合作社还派了干部来作报告。这里要特别提到的一个情况是,石景山钢铁厂虽然是在郊区,几年来绝大部分干部却从来没有到农村去过。有些干部虽然是从农村来的,但那是几年以前的事。在他们的印象中,农村总是又脏又累,一年四季种大田,前途有限。总之,许多干部对农村的真实情况是不够了解的。这次通过辩论,尤其是干部亲自到农村去参观过以后,他们对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的前途认识得比较清楚了。后来,他们还讨论了发展农业纲要修正草案和“七一”农业社的远景规划。多数人认为: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虽然还比不上城市,但是这几年农民的收入是在逐年增加;同时,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一样,有着无限美好的前途。即是那些坚持说农村没有出息的人,说知识分子下农村是屈才的人,至此也不得不承认:下农村去的问题是可以考虑的了。
这时候,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因为自己不行才被派下乡的。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市有许多干部已下乡劳动去了。这些干部自己问自己:难道这些人也是因为他们不行才被派下乡的吗?厂里领导人员也反复向大家说明,下乡是国家发展生产的需要;响应国家号召,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经过几番内心斗争,有的人还开了家庭会议,许多坚决要求下乡的人带头贴了大字报,要求领导上批准他们到农村去。在两三天当中,全厂二千五百名干部,除去七十五人因公外出或生病外,有二千四百二十二名干部贴了大字报或者写了申请书,报名要到农村去。
全厂99%的干部都报了名要到农村去。厂里根据需要和可能,把每一个下乡干部的条件进行了审查,最后批准了四百一十四名条件具备的干部下乡。其中大专和高中学生出身的一百三十八名,初中毕业的二百一十三名,小学程度的六十三名。为了慎重起见,又在批准下放的人员中广泛的征求了意见。在正式批准下乡干部名单以后,全厂出动了二百五十多名干部,和下乡的干部个别谈话,并且规定每个科室的负责人、支部书记,必须对本单位的下放人员每个人最少谈一次话。谈话中间,不仅鼓励他们今后要积极从事农业劳动,而且还诚恳地询问他们下乡以后有什么困难。同时,在家属中也进行了说服教育,工会还帮助她们计划安排了家务。
下放人员对厂里这些作法十分感动。有些人在机关里没有入党的,表示下农村以后要积极争取做一个光荣的农村党员。
这时候,下放干部对于到农业劳动战线上去,建设祖国的新农村,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不少的实际问题。例如,今后的工资怎么发,福利问题怎么解决,到农村去住房吃饭的问题怎么办?厂里对这些问题都逐一作了解答。例如,工资福利问题,在北京市没有作统一规定以前,仍然照旧。
也有一部分人提出了一些过高的要求。如要求接自来水管子,安电灯,发六六六粉、杀蝇子的药水,发篮球等。对于这些过高的、会脱离农民群众的要求,厂里都坚持原则,作了说服解释。
干部下乡以后,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困难和不便一定是会碰到的,产生一些思想问题也在所难免。有思想问题,就得做工作。开始的时候,毕竟企业的领导对干部的思想情况了解得多,接受下放干部地区的党委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党组织,由于社里增添了大批的新成员,初期,他们也会照顾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属企业就不能马上放弃继续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责任。
石景山钢铁厂在这方面的安排是这样的。
这个厂下放到农村的干部中,有一个共青团团委书记,两个党总支副书记,一个总支委员,一个科长,一个业余学校的教务主任。这些人是领导人又是党员,他们除了和一般下放干部同样劳动以外,义不容辞地要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此外,还有四十二名党员,十七名团员和一些团结在党团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都是经常进行政治工作的力量。为了帮助合作社做好思想工作,工厂党委会还决定:每个科室、车间,只要是本单位有下放干部的,这个单位的行政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必须定期下乡,了解下放人员的情况,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厂里的党委书记、正副厂长、工会主席、党委组织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也分工管四个片,开始时期,每个星期下去一次。党委书记张萍同志向到农村去的同志们提出:今后工厂的同志和在农村落户的同志不仅要建立同志的感情,还要建立起亲戚的感情。


第3版()
专栏:

以实际行动迎接工会“八大”
上海近百万职工开展竞赛
据新华社上海21日电 上海近百万竞赛产业工人目前正在开展社会主义竞赛,以实际行动迎接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当选为上海市出席工会“八大”的代表、国营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师应忠发,在15日晚上完成了一项新工具的全部设计工作。用这种工具代替手工加工精纺机上的叶子板零件,每年可以节约二百多个工作日,质量也有提高。在去北京开会前的这几天,他还在研究一种棉籽剥绒机上用的新工具。他说:“我要向‘八大’献出更好的礼物。”
上海第三钢厂铸钢工人和平炉工人,相互配合,在15日浇出了一架过去不能浇铸的重达二十一吨重的轧钢机,现在还准备浇铸二十五吨以上的大型铸件。上海机床厂职工也决定在完成今年年度计划以外,再增产八台磨床,许多工人都已订出个人保证条件。
数千个轻工业工厂投入了社会主义竞赛。实业橡胶厂前不久因为质量不好,有一万多双胶鞋脱期交货。厂里传达了市工会代表会议决议后,职工们立即行动起来,找到了质量不好的原因。他们提出,不但要补足那一万双胶鞋的任务,还争取到年底再增产七千双。中国唱片厂在14日创造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日产三万七千一百七十九张唱片。关勒铭金笔厂最近也有十四个工人创造了十六个生产新纪录。
上海电池厂的科室人员也积极行动起来了。他们听说车间工人完成今年增产计划有困难,便自动要求下车间支援生产。现在,这个厂已经消灭了生产脱节的现象,他们准备在完成全部增产计划以外,争取再超额十五天的产量,作为向工会“八大”的献礼。


第3版()
专栏:

估计错误 英韬


第3版()
专栏:

干部下放前后
本报评论员
不久以前,石景山钢铁厂用革命的精神,下决心紧缩了管理机构,现在他们又用革命的行动,把抽调出来的一千多名干部,下放到了各个劳动战线上去。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工作干部,不仅应该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经过劳动的锻炼,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正由于这样,党和政府向所有的干部提出了“能上能下,既能当干部又能当工人、农民”的要求;提出了“到劳动战线上去,参加劳动生产,锻炼自己,改造自己”的号召。
然而,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理解得十分清楚的。有些人口头上也说劳动光荣,但当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要求他们在行动上来一个大变革时,就顾虑重重,踌躇不前。
正由于存在这些情况,因此,动员干部到劳动战线上去,和进行这方面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
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这个厂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任务虽然艰巨,最后仍然可以取得显著的成绩。
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当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必须不厌其烦地向将要到劳动战线上去的干部讲清楚为什么要下放,下放干部是不是光荣。而要讲清楚这个道理,首先,也是主要的,要求每个单位的领导人对这个伟大的革命行动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所以要紧缩机构,下放干部,是因为许多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建设和生产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因为在农村,由于大量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许多地方已经感到人力不足,需要由城市抽人去支援。同时,也因为干部参加劳动锻炼,从劳动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是今后我们国家干部政策中的一条根本方针。
只要企业领导人员彻底认清干部下放的重要意义,就会在这个伟大的革命行动中,创造性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如果把上述道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向准备下放的干部说透了,绝大多数干部也都会拥护下放的方针。许多企业干部踊跃报名下放的事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石景山钢铁厂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经验是:进行干部下放的大辩论,进行思想动员,应当和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
应当看到,当每个干部在准备接受下放任务的时候,必然会考虑许多问题,也必然会产生许多思想问题。从脑力劳动转变到以体力为主的劳动,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工地、车间,从城市到农村,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劳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就下放干部个人来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问题。例如,单身汉会考虑谈恋爱找对象的问题,夫妇双方一起下放的,会考虑孩子上学、进托儿所、吃奶等问题;还有男方下女方留,或是女方下男方留的问题;有怀孕的,有体弱的,有慢性病症的等等,各人会提出各自不同的困难和要求。因此,在经过大辩论,做过动员报告以后,在分清了大是非的同时,就要进行个别谈话,一次再次的征求意见。在谈话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马上就帮助解决;不能解决,也要经过解释,有个交代。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证明:凡是经过这样工作的人,下到农村以后,劳动积极,决心大,信心也足。
当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仍然是以解决思想问题为主。许多问题的产生,多半是由认识不足引起的。不得已必须解决一些物质方面的困难,也要坚持原则,不要轻易许愿。要告诉他们,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说来,干部的生活水平是高过工农生活水平的,特别是高过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要求过高,下乡和农民同吃同住,相距太远,就会脱离群众。不过,在碰到这样问题时,必须注意解释时要有耐心,说话要婉转。因为这些思想问题的形成是同过去长期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有关的。在过去,没有,就指望公家包,现在要求自力更生了,一开始有些人还不是那么习惯。要改变这种依赖思想,还要经过一段过程。
第三点值得提出的是:干部下放以后,他们和企业的关系,石景山钢铁厂是处理得比较好的。照道理说,干部调离企业以后,除了因为他们在原企业工作过,对生产建设有过贡献,今后仍然保持精神上的联系以外,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其他的关系了。可是,干部下放到劳动战线上去,和一般的工作调动不能完全等同起来看。干部下放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我国当前建设形势的需要,原企业不仅要保证他们下放时有饱满的情绪,而且还应当支持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创造出新的劳动成绩;对下到农村去的同志们,还要设法帮助他们在合作社里安家立业。这是一种责任。另外,他们是刚下去,特别是去农村的,经济上还不能一下子就获得独立,工资还由原企业支付,这是一段过渡时期。这样,和企业的联系就要求比较密切了。刚下去的同志,还必然会碰到一些困难和不方便,虽说这些困难和不方便是短暂的,只要习惯了,某些现在认为是困难的,将来也就不成为问题了;但毕竟这些困难是要人去帮他们解决的。企业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联系,这对巩固他们的信心和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长期劳动下去的思想,还是少不了的。石景山钢铁厂由领导人轮流定期下去帮助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当然石景山钢铁厂有特殊的有利条件,下放干部所去的农村距厂址较近,来去方便。但是,即使距工厂较远,只要对下放干部采取负责到底的态度,在当地党组织的合作下,也完全有可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来进行联系和进行工作。
下放干部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行动。用创造性的精神做好这件工作,是党交给每个企业党组织的光荣任务。在这方面各地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经验。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经验。


第3版()
专栏:

种籽肥料及时运到各地
长江和湖北航运部门积极支援农业
据新华社武汉21日电 到目前为止,各地委托长江和湖北内河航运部门运往农村的大量种籽、肥料、农具、农药等都已全部运送完毕。
这里的航运部门历年来十分重视运输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特别优先运输种籽。今年10月,广西省僮族自治区派人到四川调运蚕豆种,期限十分紧迫。在长江航运管理局统一调度之下,这批豆种从四川万县到达湖北宜昌以后,立即由东山船队从宜昌运往湖南,没有耽搁。现在,长江航运部门运送种籽、肥料,大部分采取了直达运输的办法。一部分需要转口运输的,也保证随到随转。过去从南京运来湖北的化学肥料,都从汉口转运各地;现在许多船舶也在沿江龙坪、圻州、兰溪、巴河等小城镇停靠,直接把化学肥料运到各地。
航运部门今年还降低了化学肥料的运价。长江航运管理局运送化学肥料的运费比去年降低了28%,湖北省内河也降低了10%。从去年开始,长江同汉水等内河还实行了江河联运。这几年,航运部门不仅保证种籽、肥料等物资的及时运转,而且保证了运转质量。


第3版()
专栏:

改得快 改得好 三年和三天
太原晋生纺织厂的工人们渴望三年的自动停车机,在最近贴出大字报的第三天就使用上了。
从稠密的股线中看不出断线的头绪,是这个厂操作棉毛机的工人时时感到苦恼的事情。尽管费了很大的精力,也无法避免10%左右的次品和废品。
早在1954年,工人们就听说技术员王得武快要试制成功能自动发现断线的机器,但是后来却没有声息了。最近,工人们怀着惋惜而又焦急的心情提出了一连串质问的大字报:“自动停车机那里去了?”“领导上大概忘到九霄云外,而我们还一直想着呢!”
这些引人注目的大字报,使车间领导猛省到
“虎头蛇尾”的工作作风造成了脱离群众的恶果。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宝玉当天召集原来参加试制新机器的老工人座谈,发现王得武在屡次试验中遇到困难时一意孤行,不肯采纳别人的建议,后来别人也再不愿意为他帮忙了,他自己也消沉了。支部书记向老工人说清了群众的迫切要求,当场就有五、六名熟练钳工和保全工主动提出要帮助王得武继续试制。第二天老工人又用遗弃了的器材重新装备了自动停车机。但是,在试车中又发生了故障。这时,热情沸腾的工人们从别的工种里请来老电工康玉,帮助张光清发现和矫正了引力包电线过长的毛病。于是,很快地,一台崭新的自动停车机安装起来并开始生产了。
现在,再也看不见操作棉毛机的工人佝偻着腰背、凝神注目着股线还找不到断线头的情形了。他们在新的自动停车机上看到乳白色的电灯泡现出红光,就知道哪里发生了断线事故。
不能等第四阶段
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职工在鸣放中共提出八千多条意见,其中半数以上是有关干部作风的。开始的时候,有的干部对改进作风决心不大,想等到整风第四阶段检查思想时再来解决。
但是厂长和党委书记认为不能等。他们首先下决心带头狠狠地改进领导作风。如有的工人批评厂长、党委书记进厂不出示工作证,办私事也坐厂里的小汽车等等,他们都作了公开检讨,并且立即在行动中改正。有的老工人批评党委书记高高在上,不下车间,党委书记就定期下车间和参加体力劳动,还几次分批找老工人座谈,向他们检讨,并且听取老工人对生产的意见。
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的行动,首先影响到厂内的一般中层干部。第一工场准备车间的工人在鸣放中对车间主任汤廉官贴了五十多张大字报,称他是“一等一级大官僚”。汤廉官开始时想:这些意见绝大部分不正确,等将来再说吧!后来他见到厂长、党委书记都虚心改正缺点,厂长、党总支书记又都鼓励他正视自己的缺点,于是便逐一地找了贴大字报的工人进行检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联系群众。车间工人很满意;原来称他是“一等一级大官僚”的工人,还特地向他表示歉意,说自己写的大字报过火了。
最近,全厂在边整边改的同时,发动全厂职工选出代表检查了边整边改工作;调查结果,群众认为有80%到90%的干部作风改得令人满意。
群众的事情群众办
武汉江岸车站职工在鸣放阶段提出的五百九十条意见中,有关申请救济金的问题就占了九十二条。提出申请的职工都有自己的理由。
但是应该救济谁呢?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呢?这些问题常常使这个站的领导方面感到棘手。过去每次分发救济金,总有一批人叽叽咕咕,心里不服。
为了使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江岸车站领导下决心依靠群众,让职工组成调查组四出查访。领导上还向调查组交了底:车站有多少救济金,有多少人申请救济,救济的原则是什么,等等。
调查组访问了申请救济的职工家庭和左邻右舍;有的职工家乡所在地的政府也作了情况介绍。这样,谁真正有困难,谁平日生活不节俭,参加调查的职工都一清二楚。
在江岸车站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调查组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救济名单。经过广泛讨论以后,原来申请救济的九十二名职工,只有三十八名确定需要长期救济和临时救济;那些没有被通过的申请救济的职工也口服心服,并且有许多人自动撤回了申请救济的要求。
江岸车站领导人在总结经验的时候说:这种作法不仅把申请救济金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对群众进行了一次活生生的勤俭持家的教育。
揭破了草绳机之谜
苏州农业机械厂最近把生产、计划、供销三课,合并成一个业务课。新的业务课成立以后,接到原供销课移交下来的一百四十二封客户的来信,其中有好些信是催索草绳机的。
业务课的人在着手处理这些信件时,把草绳机的订货数字统计一下,全年一共是二百三十九台;再把生产成品进行统计,发现已经有四百台草绳机入了仓库。合并以前,供销课不但不把这些草绳机交给订户,而且还要生产课在第四季度赶制七百台草绳机。这使大家很难理解。
经过研究和追查,原来供销课对客户的来信,没有细看,把催货的当作订货的。有一个客户原订一百台草绳机,客户来一封催货的信,供销课就算作二百台订货,来两封催货的信,就成了三百台订货了。这样一封又一封地加起来,草绳机的生产任务就成了紧张的问题。因为这个缘故,供销课还回掉好几家订户,说“今年来不及生产,要订,就得明年交货。”
经过清理仓库和其他工作的检查,发现类似的笑话还很多。好些货,订户催得急,仓库里却积压很多;供销课常对外喊“来不及生产”,车间里却经常停工待料。因为经常不能按期交货,订户意见很多,许多协作关系中断了。什么道理呢?厂的负责人说:分工太细,人浮于事。平时供销课接到任务,交给计划课,计划课交到生产课,生产课交到车间,车间分配给工人,工人生产好了送进仓库;人家要货也是这课踢到那课,一直这样“单行线”式的管理生产,互相从不通气。新的业务课成立以后,六天中处理了一百四十二封客户的来信和一万五千多元的仓库积存物资。原来决定增加设备和加班加人的任务,经过互相通气和挖掘潜力,不但不再增加,而且还能提前在12月初完成全年任务。新的业务课的人,只有原来三课人数的一半。
马达室变样了
鞍钢运输部鸣放中职工提出的一万六千多条可行的意见,转入整改以后87%以上已经处理了;其中有数百个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
这个部的电机车修理段有一个一百多平方公尺的马达室。因为没有水泥地坪,室内地面坎坷不平,灰尘飞扬,影响着马达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三台检修试验机车发动机的机器因此无法安装,长期闲置,影响着车辆的作业率。职工们很关心这件事。两年来,职工们不止一次地向领导上提出要修地坪、安机器,但是都因基本建设部门没有时间承包,本部门又没有水泥工和安装工等困难而被拖延下来了;甚至在这个部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再三提出以后,领导上也只是说“这工程牵涉面很广,太棘手呵,无法解决”。鸣放中许多工人又把老问题尖锐地提出来,这才引起了领导方面的重视。他们不再等待外援了,立即召集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研究确定自己动手干。他们派人从外边筹集了四十多吨水泥、砂石等材料,本单位技术员画好了机器安装图,全段一百多人也早出晚归,利用业余时间志愿地参加了改变马达室的工程。结果,只用不到两星期的时间,便把马达室的旧面貌改变了。职工们在黑板报上以“整改高潮改变了我们马达室的面貌”为题写了一篇稿子。过了十多天,他们还舍不得擦去。 (新华社专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