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大家都来支援农业
在全民讨论1956年到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修正草案的时候,除了农民群众和农村工作人员以外,其他各界人民为什么也应当积极地参加这场讨论呢?因为必须把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支援农业。
我们的党和政府从来没有放松农业,不仅农民群众用全力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党和国家都花了巨大力量领导发展农业。几年来的农业生产大大地超过了旧中国的水平,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的基本需要,避免了工农业脱节的危险。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原有的基础过于落后,解放以来对粮棉油料作物等的需要又增长很快,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至今仍然远远地赶不上需要的增长的速度。为了保证六亿人民的吃穿,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保证和推动工业的发展,今后必须从各方面努力发展农业。毛主席指示我们:“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使轻工业相应地有更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
本报10月14、15日发表的中共浙江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曾经有力地说明了加强各方面工作同农业生产协作的重要性。这个报告中指出:工业部门如果能供应插秧机和收割机,就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和增加复种面积;每个合作社如果有一架万能吸风锤研机,就可充分利用谷物茎秆,保证每户养猪四头的饲料。又如:1956年投资六十二万元开辟了一百多公里的林道和河道,就增产了五十六万立方公尺的木材,国家和农户共得一千几百万元的好处。这些例子充分地说明了一个真理,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整体,农业如果离开其它方面的援助,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样,工业、商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也不可能离开农业而单独地发展起来。因此,在实现这个纲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依靠虽然是农民自己的力量,但是同时,无论工矿交通企业、财政贸易和供销合作单位、科学文教系统也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都有很多很多必须做好的工作。
发展农业首先需要工业的支援。工业必须为农业生产更多的化学肥料、农业机器、杀虫药剂、医药用品和生活资料。这是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使用化学肥料而论,日本是使用化肥数量较多的一个国家,1955年平均每亩地施肥一百二十三点三斤,粮食产量平均每亩四百零八斤,为世界高产量国家之一。根据我国农村使用化肥的情况,每斤氮肥能增产水稻三至五斤,小麦二至三斤,籽棉一斤多;每斤磷肥能增产粮食一斤半,籽棉半斤。我国使用化肥时间最久最多的广东潮汕地区和山东莱阳地区产量也很高。前者每亩水稻常年产量为一千斤,后者每亩小麦常年产量为五百斤。但是从全国来看,由于技术落后和肥料不足(现在我国平均每亩地只有一点四四斤化肥),全国粮食平均产量,1955年即提出和开始实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前一年,每亩只有一百九十七斤,大大落后于我国的最高产量。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单位面积的产量,除了争取其他必要的措施以外,在目前还必须大大增加化学肥料的生产和供应,以补畜肥和自然肥料的不足。再就使用农业机器而论,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劳动力并不像有些人曾经想像的那样大有剩余。由于复种面积扩大,水利工程增加,耕作愈来愈细致,副业愈来愈多样,人力和畜力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了,因而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畜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农村的某些规模较大的基本建设工程,有些也需要机械力量的支援。因此,制造各种适合需要的农业机械,供应农民,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此外,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在扑灭病虫害、在满足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等方面,需要工业支援的地方还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全体工人阶级的义务。我国的工人阶级和工矿企业是一定要从各方面给农业建设和农民兄弟以巨大援助的。
要发展农业就需要同自然进行严重的斗争,防止自然的灾害,利用自然的条件。这又要求科学机关、水利部门、气象单位等等进行巨大的援助。目前在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减轻水旱涝灾和扩大灌溉面积,争取一方面保产,一方面增产。根据八年来的经验,我国在淮河以北地区,水灾多于旱灾,涝灾又多于水灾。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平均每年即有五千万亩到一亿亩低洼地受涝,每年少收一、二百亿斤粮食。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遭受自然灾害的耕地面积约七亿七千万亩,平均每年为一亿九千万亩,因灾损失的粮食平均每年一百八十七亿斤,棉花二百万担。如果把这些可能收到的粮棉都拿到手,就是巨大的增产!我们要努力驯服自然,使它给我们更多的粮食,而不能让灾害每年从我们的土地上白白地夺去大批食粮。而利用自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这一方面可以疏畅水涝,一方面可以加强抗旱能力,从而增加产量。目前我国灌溉面积仅占耕地的30%,这个比例是很低的。根据我国生产的经验,旱地改为水田,再加上必要的肥料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每亩平均可增产一倍或更多。只要我们能够先改变二亿亩地为水田,每年就能增产好几百亿斤粮食。这样巨大的生产潜力,当然值得我们十分重视。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和扩大农田水利工作,要依靠组织起来的农民的集体力量,但是也要依靠科学机关的规划,水利部门的统一指挥,气象单位等等的协作。因此,在这些方面工作的同志,也应该进一步地动员起来,更积极地支援农业建设。
支援农业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是知识分子。首先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从科学、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战线上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发展农业而服务,为农民群众的需要而服务。同时广大的知识青年更应该成为支援农业生产的直接生力军。无论是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也好,同自然进行斗争也好,加强农业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好,今后都愈来愈需要科学知识。老一代的农民,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知识,因而在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面临着很多困难。让我们读一读劳动模范李顺达、郭玉恩、吴春安、曲耀离和申纪兰今年七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联合发言,就可以看到农村目前是如何迫切地欢迎知识青年了。他们说:合作化以后的农业生产,和过去的小农经济不同了。现在是有几千几万亩土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劳动力、有大批牲口和新式农具的集体大生产,如果没有文化科学知识,处处都会感到困难。比如,高级社的生产要有计划,订计划就要对土地好坏、产量高低、劳力和畜力的强弱有详尽的统计,对技术措施要安排适当。这一套细致复杂的工作,没有文化科学知识能行吗?再说分配问题。社员辛苦劳动一年,最关心的是劳动成果的分配。分配不及时或者不合理,就会影响社员的生产情绪和农业的发展和巩固。因此,必须事先作好分配方案。这里既有统计工作,又有计算工作,没有文化科学知识也很难把这些办好。在农业技术方面,各种作物的间作、复播、密植、浸种拌种,杀虫药剂的配制,新式农具和提水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者来掌握。此外,在文化、医药、卫生各方面的工作,也都需要知识青年。农村既然有这样多的工作急待人去做,难道我们能坐视不理吗?因此,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必须担负起这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动员现有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一方面继续培养大批懂得农业基本知识、热爱农业生产、经过生产劳动的锻炼,自愿为建设新的农村而终身服务的青年知识分子。
改进财政贸易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这也是对农业的不可缺少的支援。这里包括更好地发挥国家投资效果,进一步研究农产品价格和改进收购工作,努力供应农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等等方面。按照1958年的初步计划,国家发展农林水利的基本建设投资、农业贷款和救灾拨款总数将近三十亿元,加上合作社的积累,全年农业投资总数就更大得多了。怎样帮助农民把这一基金用在最能充分地发挥投资的经济效果的地方,自然是财政金融单位需要很好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至于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几年来,一般地执行了正确的价格政策,贯彻了扶助农业发展的方针,对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方面都起了显著作用。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数字合计起来,农产品采购价格指标提高了21%,农民由于农产品提价净得利益一百零六亿元,其中来自国家收购的为六十五亿元,等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税总额的40%左右。但是,也还有不少的农产品价格不尽合理,收购工作还有严重缺点;在偏僻的地方,还有许多农副业产品无人收购,影响当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怎样改进农产品的收购工作,这是粮食部门、采购部门和委托收购单位工作人员的共同任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民总收入增长了30%左右,由于人口的增加,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水平约提高了20%。合理地供应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这又是商业部门必须担负的繁重工作。
为了作好这些工作,国家的设计、交通、邮电等等部门也需要动员起来,给农业以巨大的支援。
除了物力财力而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动员一批干部去加强农业战线。这就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广泛的组织措施,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去。这种办法对我们说来并不是陌生的。在解放之初,为了彻底打垮农村封建势力,当时成千上万的干部到了农村,他们领导和帮助农民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很多干部自己也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当国家转入有计划的建设和发展工业的时期,又有成千上万的干部转到工业战线上去,他们在火热的高炉旁边、在喧腾的机器房里、在冰天雪地的荒野里、在水流湍急的江河上,紧紧依靠和领导广大职工,建设了成千的工厂矿山,把我国工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一步,在短短的几年中,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今天,当着进一步发展农业的任务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时候,当国家需要派遣更多干部去加强农业战线的时候,有什么理由不采用这些有效的经验和办法呢?每一个被分配到农村去的干部,都应该坚决服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卷起被窝,穿上草鞋,离开城市,到农村去,到光荣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加强农业战线上的领导和工作力量!


第1版()
专栏:

变山地为水地
陕西农民凿山开洞引水上山
编者按 引水上高塬,变山地为水地,是当前水利建设中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使平川地变成水地或水浇地,条件好,经验多,平川中水地的数量也很大,有不少地方甚至水地多于旱地。但是要使高塬和高山变为水地,需要灌溉的面积大,水量也大,条件就困难得多,经验也少。
陕西地区引水上塬的经验是十分可贵的。可贵的是,群众创造的那些“二仙传道”、“三仙传道”甚至“四仙传道”的土办法,不仅比用抽水机抽水上高地容易,比打深井取水也容易得多。可贵的是,合作化了的群众,充分发挥了集体力量,一个社办不了的工程就几个社联合起来办,能受水灌溉地区的群众力量不够,还动员不能受水灌溉地区的群众来支援,被支援的群众将来再还工。
更可贵的是,花钱少,不要国家投资。一条八里长的穿山水渠,灌溉三千三百多亩地,除使用原有的水车以外,才花一百元钱。很多人一说在高塬高山兴修水利,就想到修大型水渠、用抽水机、用锅驼机,只盼着国家拿钱投资,相形之下,陕西勤俭办水利的精神就更值得学习。
本报讯 记者朱波报道:生产热情高涨的陕西农民,在兴修水利运动中创造了巨大成绩。从10月初到11月10日,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就扩大了七十七万六千多亩灌溉面积。广大农民在这次水利建设运动中,在引水上塬、引水上山方面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陕西各县在10月底以前都召开了以水利为中心内容的三级干部会和农村工作会议。在这些会上,一般地都对水利建设问题展开了大辩论。很多县都一再突破省的领导方面分配的水利计划指标。富平县原计划扩大灌溉面积五万亩,到后来,这个县的美原区一个区就提出今冬完成六万亩的扩灌计划。随后,县领导上又重新根据各区情况,把水利建设计划提高到十五万亩。现在,全省普遍地形成农业社订的水利计划比县大、县比专区大、专区比省大的情况。据陕西省的领导同志说,原计划在今冬明春完成的二百五十万亩水利计划,今冬就会超额完成。
“引水上塬,引水上山”,这是目前水利建设运动中最响亮的口号,也是这次水利运动的突出特点。据9月底以前的统计,全省共有大型国营渠道二十三处,共灌溉三百一十三万多亩,全省的小型渠道共灌溉四百五十多万亩,井浇地共二百二十多万亩。这些水地绝大部分在平川地,约占平川地区耕地面积(全省共有一千四百八十万亩)66%以上,并且已经有很多县的平川地基本上变成了水地。但是,全陕西比平川地面积多三倍以上的高塬地(共一千八百万亩)、山地(共三千四百二十万亩),却很少兴修水利。因此,这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运动,就把重点放在高塬和山区。
目前,各地农民正积极行动起来,向旱塬和山地进军。兴平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始了“引水上塬、引水上坡、引水上包(土圪瘩)”的水利建设。例如西吴乡的石铺农业社最近完成了三百二十亩水地,都是以往人们认为无法改变的旱塬。他们的办法是挖明沟和地洞,把渠水引到旱塬底下,再从塬上打一个旱井和下边接连上,架上水车,就把渠水引上了高塬。遇到较高的旱塬,可以采用层层挖土井,架水车的办法,像上楼梯一样地把水引上塬地。群众叫这种引水方法为“二仙传道”或“三仙传道”甚至“四仙传道”。武功县的农民用打地洞、修旱井的办法把可以利用的河水、渠水和井水,引上十多丈高的旱塬。游凤乡的经验特别值得重视。游凤乡是一个塬高沟深,沟壑纵横的地方,兴修水利的条件十分困难。这个乡的齐心、风北、三友、五一等社,在三星、五新和新农等社支援下,用了四千四百四十个劳动日和十七天的时间,修成了一条长达八里的穿山水渠,可灌溉三千三百六十多亩土地(内有一千六百亩井浇地改为自流地)。这条渠修建工程是非常困难的。渠道要跨过沟壑,穿过三里多长十多丈高的旱塬,群众挖洞使水渠从塬下穿过去。因为没有精确的设计,人们就采取分段打通的办法,先打了五十九眼旱井,把三里长的高塬挖透了。以后,还可以采用“三仙传道”、“四仙传道”的方法,把渠水引上塬顶,灌溉更多的土地。这个乡今冬还要修建一条长达三十里,能灌溉七千多亩土地的水渠。等到修好这道渠后,全乡共有水地一万一千多亩(包括原有水地),全乡每人平均有一亩半多水地。
在商?、汉中、安康等专区,群众把水地修上了高山,?南县永丰区的农民在秦岭山脉的葡萄岭修了一个小型水库,把山顶流下来的水储存起来,现在正在葡萄岭的山丛中凿石填谷,修一条可灌溉五千亩的渠道。这个县的白垣农业社,经常遭受旱灾的威胁。要打井,地下水位太深,修渠又没有水源,逢到天旱时,连人吃的水都非常缺乏。当地群众说这里是“十年九不收,顶多麦三斗,稻子栽不上,包谷指头粗”。但是,群众仍然想出了办法。他们用修涝池的办法储存雨水,把旱塬改为水地。现在该社已经有十七个涝池(包括去年修的),共浇四百多亩地。目前,全社群众说,一定要把这里的旱塬地改变为“只听到青蛙叫,听不到娃娃哭(指灾荒年饿的哭)”的地方。
在兴修水利运动中,各地都注意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兴修水利中的各种困难问题。经验证明,凡是群众发动比较好,并能坚决依靠群众的集体力量的地方,水利建设的方法、投资、劳力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并且还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提高了水利建设的质量。例如武功县游凤乡的友丰渠,就是乡党委会完全依靠群众建起来的一条质量很好的水渠。修建的办法是群众讨论出来的;劳动力除受益的四个社负担外,还发动另外三个社的社员来支援;工具是群众自己带来的,一条八里长的穿山大渠口用一百元资金(买灯油和药品用)。没有向国家要一个钱。这种范例不是个别的,在渭河沿岸,在秦岭山区,随处都可以看到。各地农业社无论打井、修渠,都要仔细算一下账,看看怎样作才合算。凡是依靠群众搞起来的小型水利,成本都比较低。兴平县、武功县买水车、修旱井来灌溉的塬上水地,每亩成本只有四、五元左右。


第1版()
专栏:

北京集会纪念捷教育家考门斯基
大会开始时为捷总统逝世默哀
据新华社15日讯 世界文化名人、捷克伟大的教育家扬·阿莫斯·考门斯基(夸美纽斯)纪念大会今晚在北京举行。今年是夸美纽斯的伟大著作“教育论著全集”出版三百周年,11月15日是他逝世的日子。
纪念大会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科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五个团体联合举办。
纪念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萨波托斯基的逝世默哀一分钟。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张奚若在纪念大会上致开幕词。他说,夸美纽斯首先是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为世人所景仰的。但他不仅是一个教育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社会政治活动家。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个提倡世界和平、国际合作的国际主义者。
张奚若说,夸美纽斯的名字,对中国人民是不生疏的。在九十多年前,当中国开始推行现代化的教育的时候,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字传入了中国。他的经典著作“大教学论”在1939年被译成了中文。
张奚若说,我们纪念夸美纽斯首先就是为了他对人类的教育事业所作出的伟大和杰出的贡献。我们纪念夸美纽斯,同时因为他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先驱。他在三百多年之前,就开始了世界和平、国际合作理想的倡导。
从捷克斯洛伐克远道赶来参加纪念大会的捷教育家埃尔文·库卡耳博士在会上作了题为“扬·阿莫斯·考门斯基是为教育和社会改革而斗争的战士”的报告。他说,夸美纽斯不仅是捷克民族杰出的人物,而且也被认为是近代初期的世界闻名的杰出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夸美纽斯是活在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里的,因为他的和社会改革紧密联系的教育思想远远超越了他生活的十七世纪的历史范围,而只有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提供实现这种教育思想的有利条件。埃尔文·库卡耳博士在介绍了夸美纽斯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改革家的形象以后指出,夸美纽斯为和平与全面改革所作的努力,目的在于争取一个“没有弱肉强食的野兽,没有嫁战祸于人的恶魔,没有损人利己胡作非为的歹徒”的社会。
埃尔文·库卡耳博士还代表捷克斯洛伐克文化教育工作者把一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赠送给中国教育工作者。
纪念大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曹孚作了“扬·阿莫斯·考门斯基(夸美纽斯)的生命和思想”的报告。
会上宣读了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夸美纽斯研究所致大会的贺电。
会后,中国演员朗诵了扬·阿莫斯·考门斯基的小说的片断“军情”,正在这里访问的捷克斯洛伐克音乐家代表团还演出了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人的名曲。
出席纪念大会的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邵力子等八百多人。
捷克斯洛伐克驻中国大使馆参赞瓦塞克和在华专家、教授、留学生,以及许多国家使馆的文化官员和外国和平人士出席了纪念会。


第1版()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第八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


第1版()
专栏:

农业纲要激起生产高潮
浙江吉林全力投入冬季生产运动
据新华社杭州电 动手早、规模大、行动快,是浙江省当前生产的主要特点。全省二千四百多万亩大小麦、油菜、绿肥等冬季作物,播种季节普遍比去年提早半个月。大部地区冬种已经完成一半以上。各地农业社一面进行秋收冬种,一面提早动工兴修水利。金华专区有九百五十二处水利工程已提前一月动工。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的中、小型水库兴修工程,进度迅速,近半月来,正在兴修的水库就有七百处,其中二十处小型水库已提前完成。许多地区农业社已为明年生产展开了积肥活动。余姚兰塘乡的八个农业社,就开动了二百多只船到二百里路以外去积肥。温州地区的平阳宜山区,有些农业社社员渡过鳌江,爬山越岭,千方百计寻找肥源。
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公布,已成为推动各项生产的巨大力量。全省冬种面积将比去年扩大二百四十万亩左右。很多地区通过了冬种生产的大辩论,已改变了不重视冬种的现象。兰溪县马涧乡起初有部分农民不愿种大小麦,认为冬种不如搞副业合算;经过激烈辩论,结果冬种面积扩大了五百多亩。
在秋收冬种当中,浙江省地、县、区、乡很多机关干部以领导同志为首,纷纷下社直接参加劳动生产。新昌、宣平、奉化等五个县的县级机关第一批即有六百多个干部下社劳动生产,更加激发了群众的生产劲头。
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冬季生产高潮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到来。目前,全省每天出动兴修水利、积攒粪肥、经营副业的人达四十六万。
吉林省今年冬季生产的特点是:动手早,群众劲头大,劳动出勤率高,生产进度快。在水利建设方面,已经修补二百六十多处工程,灌溉面积达三千四百多公顷;正在施工的有九百多处,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七百多公顷。积攒粪肥已完成计划的60%。
吉林省的冬季生产高潮,是在讨论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和进行社会主义大辩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各地都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各种具体口号,以鼓动群众的积极性。


第1版()
专栏:

国务院举行全体会议
通过关于监察机关的体制方案等
新华社15日讯 国务院在15日举行了第六十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通过了监察部关于监察机关的体制方案。
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1958年选举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处理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变更事项的规定。这两个文件中涉及宪法有关条文解释部分,会议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予以解释。
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1957年度征兵的命令,国务院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国务院关于公私合营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所需要的国家统配、部管原材料改用调拨价格的规定。
会议还听取和讨论了水利部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问题向国务院的报告,并决定把这个报告发给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甘肃等有关省份进行讨论。会议最后通过了任免事项。


第1版()
专栏:

中共中央 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派政府代表参加捷总统葬礼
新华社15日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安托宁·萨波托斯基同志的葬礼。代表团名单如下:团长:李先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团员:赛福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
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曹 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