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家家户户讲卫生 五年坚持如一日
岐乐社消灭蚊蝇推进生产
在农村中能否在一定时期内基本消灭“四害”?群众的爱国增产卫生运动能否开展起来和坚持下去?也就是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所规定的第二十七条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根据广东省乐易县岐乐农林生产合作社的事实证明,可以肯定是能够实现的。
“发人瘟的绝地方”
岐乐社在山区,森林资源很丰富。但在国民党统治时代,痢疾、疟疾等疫病年年流行,人口死亡率很高,农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1937年,这里本来有六百多人,到1949年解放时,只剩下五百一十一人了。农民邒盛才一家五口,有一年因患痢疾四天之内死去三人。农民邒水奇一家四人,也因患痢疾死去兄弟二人,剩下他和他的母亲,也患了恶性疟疾,长年不能劳动。最严重的是有四十多户人的唐家洞,在1947年秋天一场痢疾死去小孩二十四个。当时的岐乐村,被人称为“发人瘟”的“绝地方”,在外村流行着“有女不嫁岐乐村”的话。在这种病魔恐怖气氛下,农民就靠着“观世音”和“神仙水”来维系命运,但“观世音”并没有显灵,瘟疫照样可怕地流行着。
两次发动,两次失败
解放后,党和政府就在这里发动了卫生运动。1952年2月间,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进行细菌战,区委会打算先在这里搞起防疫卫生运动,但只是在群众中作了一些空泛的宣传,广大群众发动不起来,谁也不愿干。同年8月,区委会又派人来,要群众停下生产,整天搞清洁卫生,花了不少钱,影响了生产,群众怨言很多,干部一走,卫生运动又像一阵风过去了。群众觉得搞卫生既浪费钱财,耽搁时间,又很麻烦。他们认为命是“天定”的,病疫是“天数”不吉利,总希望“观世音菩萨”能消灾去病。这说明了在农村开展卫生运动绝不是一讲就成的事,当中有着思想上和习惯上的重重阻力,不采取正确措施,不克服这些阻力,卫生运动绝不能开展起来。
算账,诉苦,挖出了根子
两次运动都失败了,但是这个村的几个青年积极分子并没有灰心失望,他们在区委会的鼓励和帮助下,于1953年初又开展第三次卫生运动。他们根据上两次失败的教训,强调地提出这次卫生运动的目的是为着身体健康与搞好生产。在方法上,首先从层层发动群众,解决群众的思想阻力着手。经过无数次的串连与交谈,好容易团结了一批青年和妇女中的积极分子,发动这些人带头,把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卫生搞好,作出榜样;同时,又在这个村的小学学生中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先搞通了他们的思想。于是,一个包括青年、妇女、小学生、小学教师的宣传队伍组织起来了,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工作。宣传的办法是回忆疾病的痛苦,算疾病带来的死亡损失的账,说明为什么过去死这样多的人,为什么生活这样苦。疫瘟、死亡、贫困对这里的群众是太可怕了,只要一算账,一诉苦,根子就挖出来了,大多数群众也就看清了把卫生运动搞起来确是一件好事,并不花费什么。于是,参加卫生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在群众觉悟渐渐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地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卫生工作,比如打扫居住环境,实行人畜分居,等等。卫生运动一经发动起来,确实给人一新观感,更多的人感到讲卫生大有好处,加上积极分子从个人卫生上(如刷牙、吃饭用公筷、吐痰入盂等)起了示范作用,全面的卫生运动慢慢铺开。特别是1955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消灭“四害”以后,开展卫生运动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群众的信心更加增强了。五年来,岐乐社的卫生运动一直坚持着,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一天天健全起来,讲究卫生已深入人心,成为群众的自觉的习惯。
传染病和垃圾一起绝迹
现在的岐乐社,到处都显现着一片清洁、整齐的新气象。一进到这里的村庄,就令人有清新愉快的感觉,无论走到村子的那个角落,看不到垃圾,屋前屋后的杂草都已铲除,阴沟里也找不到污物臭水,苍蝇、蚊子也基本消灭了。根据今年夏季的检查,平均每一百方公尺的地方,只发现了两只苍蝇和一只蚊子。农民在禾坪里乘凉,再也用不着扇子来赶蚊子了,社里的蚊帐也收藏到柜子的底层。过去流行的传染病也绝迹了。原来每年两次的痢疾,从1954年至今没有一个患的。疟疾从1955年以来也没有发生过。过去年年下降的人口,从1954年起即停止下降,到1955年净增了九人,1956年净增了十六人,今年上半年净增了十三人。现在全社已由1954年的五百二十九人增加到五百六十七人。在劳动力极端缺乏的山区,人口的增加对促进山区建设有莫大好处。
“观世音早给大水冲走了”
开展卫生运动还带来一股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把千百年来农民的迷信破除了。岐乐社的群众已完全明白了“观世音”是骗人的,只有“卫生之神”最为灵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也把亲自供奉一辈子的观世音菩萨丢到河里去了。有个同志去参观故意问她:“你老人家过去不是拜观音菩萨的吗?现在那尊菩萨到那里去了?”她很干脆地回答说:“早给大水冲走了。”原来这村里有两个巫婆,也因没有人再找他们,只好改邪归正,参加了农业生产。
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
岐乐社在开展卫生运动中,一方面抓紧了环境公共卫生,同时也特别重视个人家庭卫生。
在环境公共卫生方面,他们规定了必需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做了以下一些工作:(1)以生产队或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卫生轮值制度,设一个值日牌,牌子挂到那家门口,就由那家负责打扫庭院,并且负责检查各户的卫生。各户都利用早上烧饭的时间,进行一次扫除。(2)每十天开展卫生积肥运动一次,全社进行大扫除,包括铲草,清理水沟,饮水消毒,运出大便等工作。(3)所有水井、厕所一律加盖。他们还新建了一个便后用水冲洗的“示范”厕所。(4)实行人畜分居,在屋外另外盖了猪舍、牛栏。不仅是社内集体养的猪是这样,家庭养的猪也是几家合用一间猪舍喂养,已根本改变了过去人畜住在一起的现象。
在家庭卫生方面,每家都设有痰盂(有的用瓦罐),每个人都养成了吐痰入盂的习惯,家庭中的各种用具都放得整整齐齐,擦拭得十分干净。个人卫生一般都做到了以下几点:(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洗面巾和洗澡巾(有的是毛巾,有的是布做的),每个人都有一把牙刷,无论大人、小孩,都养成了早晚刷牙的习惯;(2)吃饭用公筷,碗筷每天用开水烫洗一次,剩饭剩菜都放到柜里或用东西盖着;(3)每人都定期洗澡、换衣服,所有的被服做到了勤洗勤晒;(4)已经根本改变了过去喝冷水、生水的习惯,现在一律喝开水了。
在农村,把卫生运动搞起来固然不是那么容易,而要把卫生运动坚持巩固下去,那就更不容易了。岐乐社开展卫生运动已有五年,一年比一年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注意经常在群众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卫生常识教育,使大家懂得讲卫生的好处,也懂得怎样讲卫生,真正养成了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的良好习惯。你到岐乐社那怕是找一个三、五岁的小孩子,他也能把“刷牙是为了保持口腔、牙齿的清洁”、“用公筷是为了避免传染病菌”等一套卫生道理讲出来。要使群众愿意做卫生工作,自觉地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开头并不容易,但只要大家对卫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推行各项卫生制度就不费力了。现在岐乐社的群众完全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一发动清洁大扫除,男女老少一齐动手,没有一个人懒散,并且做到了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做得好的、坏的,都会受到表扬或批评。现在岐乐社的群众有“三怕”:一怕外来的客人不遵守他们的卫生规矩;二怕群众有事出门,干部到县区开会,染了传染病带回来;三是媳妇怕回娘家。有一个刚从外村娶来的媳妇,新年去娘家,原来打算住六、七天,但是一回去,便嫌娘家肮脏,“不合卫生制度”,感到过不惯,第二天就跑回来了。
岐乐社的领导人员对卫生运动抓得很紧,生产规划里也有卫生工作一项内容,平时布置工作,总要把卫生工作也布置进去。这个社在党支部和社委会的领导下,专门建立了一个卫生工作委员会来指导和检查督促卫生运动。他们还办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卫生站,请来了一个中医师,负责巡回治疗和开展卫生运动的技术指导。卫生站有中药也有西药,看病一次收费二角,用药照价收钱,卫生站的经费除看病收费外,不足的由社的公益金补助。卫生站设立起来之后,很受群众欢迎,他们再也不必跑到二十多里外的小镇去看病了。
“一本万利”
搞起卫生运动之后,会不会妨碍生产呢?这是人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岐乐社的经验证明,不仅不会妨碍生产,恰恰相反,正是有效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搞好了卫生,减少了疾病和死亡,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就大大增加了,同时群众健康有了保障,生产劲头大了,出勤率和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岐乐社办社二年来,社员的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因病缺勤已极为少见。第二,平常的卫生工作,都不使用主要劳动力和不占劳动时间,由在家煮饭、带孩子的附带劳动力担负起来,所以不会妨碍生产。至于大扫除,一月只有三次,虽然要少数主要劳动力参加(如挑粪),但这是和积肥运动结合着进行的,不能说是“耽搁”了生产。因此,岐乐社不仅卫生搞好了,而且生产也搞得很好。有事实可以证明:一是肥料增加了。1954年积肥三百七十万斤,1955年增加到五百四十八万斤,1956年更增加到八百六十七万斤,平均每亩有一万多斤肥。开辟肥源是多方面的,而结合卫生运动清理牛舍、猪舍,消除阴沟污物等,是增加肥料的一项重要措施。再是粮食显著增产了。1955年比1954年增产45.5%,1956年比1955年增产50%。粮食增产原因固然很多,而积肥多、劳动力强是重要的因素。
开展卫生运动要不要耗费很多钱呢?岐乐社的经验证明:群众只费极少几个钱,国家根本不用费钱。而群众所费的钱,由于搞好了卫生,也搞好了生产,因而收入大为增加,比较起来,那是微不足道的。岐乐社在1954年平均每户收入三百九十六元九角,1955年增加到四百一十八元三角,已超过了一般中农的水平。去年更达到四百六十八元七角。现在社员一天三餐吃干饭,全社有三分之一的户盖了新房子。搞起卫生运动以后,农民一年只多买几把牙刷,几条毛巾和一、二个痰盂、瓦罐子,费钱并不多,就换来了人口平安,疾病消除,增产增收和生活改善,群众称之为“一本万利”,是再好不过的事。
有“愚公移山”的决心,麻雀、老鼠都能消灭
当然,岐乐社在开展卫生运动中还有许多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比如苍蝇、蚊子还没有完全消灭,而“四害”中的其它“两害”——麻雀、老鼠离完全消灭的程度更远些。岐乐社在山区,要消灭麻雀和老鼠,可能时间要长一些,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有愚公移山那样的决心和劲头,最后终可以达到目的。
岐乐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办法切实可行,与生产能紧密结合,农村卫生运动一定可以开展起来,并且能坚持下去。现在岐乐社已成为韶关专区和广东省开展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我们已决定把岐乐社的经验全面推广。具体要求是:
(1)在全专区每个县都选择一个或数个农业社作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试点,争取在三年内即到1960年以前做到像岐乐社那样的成绩;(2)选择乐昌县作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点县,求得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上消灭四害,把各农业社的卫生运动普遍开展起来;(3)在全专区,要求在十年内消灭“四害”和把卫生运动全面开展起来。岐乐社能够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别的地方不能做到呢?我们认为一定是能够做到的。
中共广东省韶关地委第一书记 林铭勋


第4版()
专栏:

要有愚公移山的决心
毕谈
今天本报表扬的广东乐易县岐乐农林生产合作社,是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草案中“除四害”的一个成功的典范。这个社的爱国增产卫生运动虽然两次失败,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在1953年第三次发动以后,坚持了整整五年,终于使一个贫病交加的山村,变成了人财两旺的社会主义的新村。现在这个村里真是连三岁小孩都养成了卫生的习惯。
应该承认,要真正消除四害,确实是一件十分艰巨细致的工作,确实需要下很大决心和很大耐心,确实需要人人动员和长期坚持。当然,也需要因地因时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来逐渐地开展。但是,有些地方开初把这件工作看得太简单太容易,受到挫折以后,又看得太复杂太困难,甚至有人造出一种空气,说什么“除四害办不到”。不少地方确实在这种借口下放松了这个工作,实际上对这个工作放任自流。
乐易县岐乐农林生产合作社的成功事例,生动地证明,并不是“除四害办不到”,而是很多人对这一艰巨的工作缺乏应有的决心和信心。这一成功的事例,对人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如果全国各县都下决心先搞这样一个爱国增产的卫生运动模范社,发扬他们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全县逐步推广,那么,四十条纲要中除四害的伟大计划是一定可以完成的。我们已经完成了前人不能完成的很多艰巨的工作,我们也一定能完成前人不能完成的这一件艰巨工作。


第4版()
专栏:

财政部召开全国厅局长会议
今年前八个月国家预算收多于支
李先念副总理指示要继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坚持勤俭建国方针
本报讯 最近闭幕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长会议满意地指出,今年头八个月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
这次会议是财政部在9月3日到29日召开的。会议上检查了195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安排了1958年地方预算收支指标。
检查的情况表明,1957年1至8月份国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原因主要是:第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基本建设的跃进,给1957年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二、今年深入地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商品流转都超过了原定计划。这是预算收入超过支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今年虽然有些地方有程度不同的灾情,但从全国范围看,年景一般是好的。会议指出:为了胜利地完成今年的国家预算任务,在今后的几个月内,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增产节约,努力组织收入,节约支出,以便使今年的国家预算收多于支并且略有结余。
会议对于1958年地方预算指标作了适当的安排。李先念副总理在会议上指示了安排1958年预算的方针。他说:1958年预算必须根据中央指示的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有组织地开垦荒地以外,必须兴修水利、防旱防涝,发展化学肥料的生产,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改良农业技术,以便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地方预算应当首先安排这些方面的资金需要。在文教卫生事业方面总的应该采取多巩固少发展,着重提高质量的方针。行政管理费用要进一步节减,严格控制一切非生产性的开支。
李先念指出,今后必须继续贯彻增产节约的精神,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全面地、深入地、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李先念说,安排1958年预算的时候,要注意瞻前顾后,统筹安排的原则。使地方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能因地制宜。既要保证重点建设,又要发挥地方积极性。预算的安排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可靠。同时在预算的安排上还要注意这几方面的平衡,即:预算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社会购买力和生活必需品平衡,以及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平衡。


第4版()
专栏:

苏联的种子开了花
苏联莫斯科、集尔达、明斯克三个植物园今年寄给上海龙华苗圃的花卉种子下播后,现在花朵盛开、灿烂如锦。
今年2月播种的苏联红叶鸡冠花,在7月份就开花,现在有的已经结了饱实的籽粒。在9月份开始开花的紫菀,现在开得最茂盛。
苏联植物园还给这个苗圃寄来了二百多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树木种子。
(据新华社讯)


第4版()
专栏:

全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
全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在海南岛乐会县红军农场旧址兴建就绪。现在该园正在引植国内外各地的热带作物,进行主要经济作物生态试验栽培,和培育繁殖优良种苗等工作。
这个园的规划工作是在我国农业科学家和苏联专家的亲临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专家们认为,这里确是建设热带植物园的理想地方。苏联专家AH·A费德罗夫博士还特别对如何利用、保护和整理原生植物种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目前,该园的植物标本展览区里,已汇集了来自国内外各地的二百多种热带作物,其中有的是新近从国外引种的榴莲、砂谷椰子、葡萄丹、红毛丹、金芭蕉、山竹子等十多种珍贵热带果树。
(麦少荣)


第4版()
专栏:

上海劳动部门安排失业人员的办法好
本报讯 上海市劳动部门,从今年第一季以来,先后帮助一万二千五百多人找到了工作。
这些人大部分被分配去做各种回收废料等节约工作。安置在上海钢铁三厂的三百多失业人员,今年上半年在垃圾中拣出了氧化铁一千六百多吨,铁屑一千五百多吨,耐火砖三千多吨,刨花钢、碎钢等六百多吨。邑庙区失业人员则利用各棉毛织厂的碎布料,拼制成各种漂亮的童装及手套。这些办法既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又能为国家节约原料。 (贝显恩)


第4版()
专栏:

勤收细收、朵朵归仓
湖北省人民委员会要求做好棉花收获工作
本报讯 目前正是棉花收获季节。掌握时机,做好收获工作,是保证今年棉花丰收的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湖北省人民委员会于9月29日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棉花收获工作的指示。兹摘要如下:
根据去年若干地区的典型调查,由于收花工作做得粗糙,如没有及时摘、摘得不净,一般每亩损失皮棉三斤左右。全省约少收皮棉二十至三十万担。今年各地必须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自觉地收好棉花。收购部门必须认真执行优棉优价政策,以鼓励棉农作好收获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棉花收获工作的技术指导,要勤收细收,做到朵朵归仓。不少地区过去对这一工作做得不够好,有的只重视“头花”、“好花”,忽视“尾花”、“僵黄花”,并且铃壳内还残存一些棉花没有捡净,以致造成损失。许多地区推行了好、坏花分收、分晒、分存、分轧、分售的五分办法,对于提高棉花品级作用很大,各地可以推广。
农业社要合理安排劳力,充分发挥半劳动力的作用。目前有些农业社推行分户包干、连续作业的方法和建立收花检查验收制度的经验很好,各地可以研究推广。此外,各地必须大力加强防火和防治红铃虫的工作。


第4版()
专栏:

湖北新棉源源外运
湖北省棉花丰收,全省八百多万亩棉花预计可比去年增产8%。现在湖北省把大批新棉调运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支援工业生产。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停在汉水边上的大批木帆船,已经装满了棉花,马上就要启运了。
棉花丰收乐坏了摘棉姑娘。这是百斤皮棉社——新洲县刘集乡前进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共青团员陈玉珍。


第4版()
专栏:

山东发现三个大煤田
本报讯 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三队普查队今年在山东省济南至薛城一带发现了三个大煤田。一个是肥城煤田,东西长二十三公里,南北宽四公里,面积达九十多平方公里,煤层总厚达五点三六公尺,煤质良好,初步鉴定为工业用煤,按煤系地层,分布情况估计,储量达五亿吨以上。一个是滕县煤田,面积约四百平方公里,估计储量可达十亿吨。另一个是济宁煤田,东西长六十公里,南北宽十公里,面积达六百平方公里。
这三个大煤田都靠近津浦铁路,交通极为便利。
(谭先忠 董毓麟 罗承祖)


第4版()
专栏:

多卖棉花可以多买布
商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规定了具体办法
本报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本年度棉花统购工作的指示中规定:为了鼓励棉农少留多卖,稳定棉花的播种面积、棉农每出售一百市斤皮棉,可以在棉布计划供应指标以外,优待供应棉布五市尺。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已根据这个指示作出具体规定,并对产棉省份发出联合通知。
通知说: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个体户出售棉花都应按规定给予优待。如售棉尾数在五市斤以上不足十市斤的,可以按十市斤计算,供应棉布五市寸;但出售总数不满十斤的,不予棉布优待。对国营农场、军区生产部队、劳改农场出售的棉花以及棉农向国家缴纳的赋棉,一律不给优待棉布。优待供应的棉布布票,可凭售棉证发给。发后须在售棉证上加盖“优待布票已发”戳记,以防重发。发给农业社的布票可由农业社自行处理。这种优待布票应由省(市)统一制发(利用第四年度多余布票加盖印章或印制专用布票),防止流弊。使用期限一律到1958年8月底截止。  (王家佑)


第4版()
专栏:

修驿道 架吊桥
凉山里 路好走
本报讯 在历代反动统治者的压迫下,一直抱着“你有千军万马,我有万山老林”的态度,不愿修路的四川省凉山彝族同胞,解放后,踊跃参加修桥辟路,改善交通条件。
凉山各县几年来已修筑了四十条驿道,共长一千六百公里。最近凉山彝族自治州县长会议决定,还要修筑驿道三千公里,完成凉山的驿道网。
凉山小河和深沟很多。过去彝民都采用独索桥,用手脚纽索而过,或用脚在独索上踩过,或者涉水而过,常常淹死人。几年来,人民政府已在凉山的美姑、普厷、呷洛、布拖、金阳五县修筑了八座铅丝吊桥,还有越嶲,普格两座铅丝吊桥正在施工。此外还修建了其他桥梁六十座。凉山要道的河渠深沟上的交通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
凉山地区的公路建设也开始了。贯通喜德、普厷、越嶲三个县的滬厷公路,正在施工。第二条公路干线——成嘉公路,已经开始踏勘。
(毛筠如)


第4版()
专栏:新产品

升降自如的自行车
天津自行车厂试制的轻便旅行车,这种车可以放低和升高,十四岁以上到成年男女都可以使用。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第4版()
专栏:新产品

水开了会叫的水壶
上海最近试制成功了一种水烧开了会叫的铝制水壶。这种水壶没有盖子,进水、倒水都是一个壶嘴,嘴口上有一个叫笛,用弹簧紧紧地压在上面。壶里水烧开,水蒸气喷出来,叫笛就会由低到高地叫起来。水完全烧开,叫的声音响得隔壁屋子都听得见,人听见以后就去拿开,不会因为不知道烧开而多烧煤。
这种水壶是上海公私合营益泰铝器厂根据外国产品仿制的,明年开始大量生产。(据新华社讯)


第4版()
专栏:新产品

埋四十年不烂的电缆纸
一种高级工业用纸——电缆纸,已在新建国营佳木斯综合纸浆造纸厂试制成功。
电缆纸是地下电缆线的外部绝缘保护层,它的厚度只有零点一二公厘,可是,用手折叠两千次都不会断,能在地下埋藏四十年不腐烂。
(据新华社讯)


第4版()
专栏:新产品

用玉米轴做的“尼龙”
最近黑龙江省工业厅实验室试制“尼龙六六”成功。
“尼龙”是一种新型的高级塑料产品。具有抗酸、隔潮、防腐、耐霉等作用,并有强大的韧性。它不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方面,而且可以制造出多种多样的日用器皿和纺织品。如果用它拔丝织布,每一公分尼龙可以拓丝九千公尺,织成各种颜色鲜艳的尼龙纺织品,耐磨程度相当于棉织品的十倍左右。
“尼龙六六”是数种尼龙中韧性最强和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它是从玉米秸、玉米轴和榨过糖的废甜菜丝中提取出糖醛,再经过数道工艺过程引入合成的。
黑龙江省工业厅已经决定在1958年初,建立一座日产五十到一百公斤尼龙的中间实验工厂。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