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家长下乡看子弟
新华社记者 赖德浓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初中毕业生谢玉久下乡参加农业生产了,他的母亲和哥哥在家有些惦念,就在一天中午到市郊前进蔬菜生产合作社去看望。这里今年吸收了三百多名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生产。他们的家长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谢玉久的哥哥是沈阳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师。
正当中午休息时间,谢玉久的母亲和哥哥来到第十七生产队,他正在给大伙儿作饭。谢玉久并不是炊事员,因为炊事员生病了,谢玉久才自告奋勇作饭的。
他们来到的消息惊动了全队的中小学毕业生们。谢玉久的母亲和哥哥,看见谢玉久作饭的那股劲儿,更是喜出望外。
谢玉久的母亲和哥哥参观了他们的住处。这是社里专门给队里二十多个中小学毕业生腾出来的屋子,大大的窗户,还装了玻璃,阳光很充足。屋子里有火炕和板铺,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特别是女学生住的那间屋子,收拾得那么利利落落,就像学校的女生宿舍一样。
母亲和哥哥问了生活,也问了生产。谢玉久他们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劳动,看来比城市起得早,但是晚上睡得也早。除中午有两个钟头的休息时间外,每月还有两天轮休假期。休息时他们常常打篮球或玩朴克,轮休时进城、回家或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社里对这些毕业生很照顾,由老社员带着一块挖菜,砍菜叶,捆菜。三百多斤重的大土豆筐,青年们争着去抬,老社员还不让,担心他们不习惯累坏了。这些青年人空着两只手就参加合作社,作了社员,入社基金在今后四年内从劳动工分中慢慢扣除。现在他们除吃住外,社里还发给他们零用钱。谢玉久的母亲和哥哥感到心满意足,觉得这些青年人的劳动和生活充满了快乐,未来前的那种惦念心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本报有删节)


第8版()
专栏:

学生参加生产以后的情况怎样?
中共辽宁省委最近作了检查,并指出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本报讯 今年辽宁省参加农业生产的十四万中、小学毕业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齐声赞扬。学生们在生产中绝大多数表现了高涨的劳动热情,吃苦耐劳、服从领导和努力学习农业技术的精神;有的同学在劳动中已经获得了优秀社员的光荣称号;有的同学不但下决心在农村中安家落户,而且还鼓励自己的亲人搬到乡下来。
中共辽宁省委对这支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十分关怀,最近检查了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情况,认为总的情况虽然很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乡、社干部对回乡参加生产的学生未能主动把他们安排到生产中去;集体生活的学生,由于收工先后不一,有时晚来的吃不好;有的社干部对毕业生的居住条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照顾还不够。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党委对下乡生产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注意不够,少数学生还抱着“骑马找马”的态度。
由于省委及时指出了上述问题,现在各地已先后加强了巩固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工作。新金、黑山等县正在普遍检查和解决学生参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沈阳、安东、辽中等地有些农业社,针对学生思想情况,系统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安东地区有的农业社主动和学生研究,把几十个人的大组改为五六个人的小组,分配寄居在老社员家里,这样的做法,既便于学生和农民打成一片,伙食又容易吃得舒适;不少农业社已经开始组织学生学习农业技术。在加强文化生活方面,金县有的社为学生们增添了新图书,并开展各项文娱体育活动。事实证明,只要从政治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关心参加生产的学生,对巩固他们参加农业生产会起积极作用。
(文天申)


第8版()
专栏:

各地田径选手会师南京
全国田径运动会明天开幕
据新华社南京4日电 全国田径运动会6日在南京开幕。参加这次运动会的二十七个代表队的七百四十多名男女运动员,已经全部到达南京。这一支年轻的优秀田径选手,绝大部分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内蒙古自治区代表队蒙古族选手伊套特洛,过去是草原上的贫苦牧民,现在已是运动场上的长跑能手,他的一千五百公尺成绩为四分二秒六,已接近去年全国纪录。我国有名的女子跳高运动健将郑凤荣,今年8月在民主德国以一点七二公尺成绩得到了女子跳高第一名,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全国纪录而且超过了第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跳高第二名的成绩。一级运动员姜玉民是我国女运动员中跑得最快的一个。她是一百、二百、四百公尺的国家纪录保持者,今年在罗马尼亚第十届国际田径锦标赛中,以二十四秒八的成绩打破了女子二百公尺全国纪录。
在这次田径比赛中,全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夏翔担任总裁判,徐镳、陈陵担任副总裁判。一百零七个裁判员都已到达南京。


第8版()
专栏:

中捷网球队两次交锋
捷队前日再胜我国家队
本报讯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捷克斯洛伐克网球队3日下午对我国国家队举行了一场友谊比赛,在男、女单打和男子双打的四对比赛中,客队全部获胜。
男子双打是一场紧张而又精彩的表演。捷队出色选手雅沃尔斯基·依利和全捷少年亚军麦龙卡·奥达卡尔上场,中国队以朱振华、吴生康(全国网球单打第二、三名)应战。比赛开始,双方都争取上网拦击,形成了短兵相接的局面,在第一盘中。雅沃尔斯基不断以机智、准确的抽球抽击对方的空挡,再加上麦龙卡的网前猛扣,迫使朱、吴来回奔跑抢救险球,结果以二比零获胜。
在女子单打中,捷全国亚军德沃拉契科娃以二比一胜我国亚军卢璐。在两场男子单打中麦龙卡以二比零胜吴生康。捷全国亚军克拉依契克以二比零胜我国冠军梅福基。
在这场比赛前,双方曾在2日举行了一场四对的男、女单打和男子双打的友谊比赛,结果捷队全都告捷。(国安)


第8版()
专栏:气象台

降温预报
本报讯 4日下午七时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发布大风预告和霜冻警报:
目前冷空气已移到内蒙古自治区,并向东南方向移动。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内,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部和河北西北部将有六、七级的西北风;东北平原仍将有五、六级的大风,风向偏南转偏北;山西高原,河北平原,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将有五、六级的西北风。明天和后天早晨风停天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除沿海地区外的东北地区和山西北部,最低气温将下降到摄氏零度或摄氏零度以下,并将有冰冻。陕西北部、山西南部最低气温将下降到摄氏五度以下,并有霜或霜冻。后天早晨河北北部和山东内陆山地最低气温也将下降到摄氏五度或摄氏五度以下,也有霜冻出现。


第8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马鲁古艺术团
在北京举行首次演出
据新华社4日讯 印度尼西亚马鲁古艺术友好访问团今天晚上在北京举行访问中国的首次演出。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薄一波,以及北京各界人士一千三百多人观看了演出。陈毅、薄一波在演出休息时,接见了团长、副团长以及主要演员和来自西伊里安的演员。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万托和夫人出席观看了演出。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副会长胡愈之在开幕式上致词说,通过你们的演出将会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赛因·纳苏蒂安团长致词说,希望通过这次演出,能对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保卫世界和平有所贡献。
来自马鲁古和西伊里安的演员们今晚共表演了十三个民间歌舞和音乐节目。当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中国文艺工作者跑上台去向印度尼西亚艺术家们献花,陈毅、薄一波、丁西林、胡愈之等也上台同演员们一一握手,并且在一起合影留念。(附图片)
从沙横到墨朥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合唱) 本报记者 曹桂江、王志渊摄


第8版()
专栏:舞台和银幕

几部埃及的纪录片
“埃及早期的伊斯兰教”和“巴德尔·加马里”两片,介绍了埃及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那巍峨宏伟的清真寺,那朴素美丽的雕塑,充分表明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英军撤退节”纪载了1956年6月18日,外国殖民者撤出埃及的真实情况,以及埃及人民振奋无比的欢愉情景。“工业的复兴”、“埃及石油”、“幸福的日子”、“开罗,世界的母亲”等片,则使我们了解到,推翻了法鲁克王朝以后的埃及,如何在工业、农业、手工业等方面获得了成就和进展;而且也使我们知道和熟悉埃及人民的许多风俗习尚。大型彩色纪录片“尼罗河颂”,色彩美丽,画面清晰,解说词也极富诗意。它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埃及在革命胜利后的情况,埃及人民为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所作的艰苦斗争,世界各国人民对他们的热情支持,以及在为了和平的共同目标下,中埃两国人民的友谊的滋生和生长。
上述纪录片,除“尼罗河颂”是我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外,都是埃及出品。这些片子正在北京上映,并即将先后在天津、上海映出。(方)


第8版()
专栏:

一个苗族家庭俱乐部
新华社记者 黄义杰
最近记者访问了被称为“音乐之家”的一个苗族家庭。这个家庭,住在高山间的一个小峝场里。一走进房子,挂在墙上的各种乐器琳琅满目。这就是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磨基乡苗族王创济家的“家庭俱乐部”。
当天黄昏,十三岁的小弹奏手王亚茂放牛回来,便拿起笛子演奏。晚饭后,照例举行家庭合奏队表演。表演的乐器有月琴、笛子、二胡和籚笙,乐声经久不散地回旋在高山间。
王创济全家大小十二口人,除了他的儿媳和孙儿等五人外,其他人都会弹奏。王创济夫妇是苗歌能手,他的六个儿女(大女亚平已出嫁)都能用月琴弹出五、六种曲调,用笛子吹出一百多种曲子。老大王伍济八岁起就学会了弹月琴,二十年来没有一个晚上间断。他除教会了兄弟姊妹外,还教会了乡里十多个青年。王伍济的妻子也是因为他的琴弹得好而嫁给他的。
这个“家庭俱乐部”,是1953年在县文化馆的扶助下组成的。同年第一次出席了百色地区民间文艺会演,获得观众们的好评。今年1月,又出席桂西僮族自治州和省的民间文艺会演,荣获乐器合奏一等奖。接着,被推选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民间文艺会演。


第8版()
专栏:

幸灾乐祸者的打嘴
庄农
国庆节欢乐的渡过了,却又想起一件未了的小事来。那是正当我们举国要欢庆国庆节的时候,美国的合众社的一个记者,为此从香港发了一个电讯。从中大发宏论说是“中国更为关心的是内政问题,不是台湾的情况。”据说这是因为“今天,共产党国内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或许比1949年的困难更甚。”于是赶快看合众社记者警告的“比1949年更甚”的“严重困难”是甚么?原来却是“反共产党的批评风起云涌。粮食缺乏”等等。而且,“共产党的经济学家发现他们坐在走马灯上,设法加快落后的中国工业化速度。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得增加粮食产量,但是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已使产量下降。”照他推断下来,不只是“困难”,而且是恶性循环;而且是“自然灾害”也有了阶级性,是有意在帮同他们来仇视和破坏中国的。看来中国人是毫无出路的了,然而电讯的结尾却又说是“但是要实现八年他们一直向中国六亿人口许诺的社会主义天堂,他们还得走很长一段路。”那末,不管走多么“很长一段路”,这“社会主义天堂”终究还是“要实现”的了。记者先生所渲染的那种绝望“困难”,岂不也因此成了耸人听闻的恶意造谣,这也就难怪中国人还要欢乐和歌唱了。
我们还不至糊涂到这程度,竟至指望合众社的人来为我们说公道话。但对这愚蠢的恶意渲染,现在还是要回答几句。
合众社记者先生,把“台湾”和“中国内政”分开,是表明他们想永远霸占台湾的思想,无非是为了显示其奴才身分,原无足道。但中国人除了关心“内政”(包括自己的台湾省),也还关心国际事务。最近中国人民一再表示对叙利亚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也就算证据。叙利亚举国人民因此感到高兴。美国野心家们对此恨之入骨也没奈何。
我们并不讳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有困难,而且,就在欢庆国庆的时候,也不曾忘掉这种困难。但合众社所列举的却未必尽是。拿“反共产党的批评风起云涌”来说吧。不知是指的那一种“批评”。如是右派的进攻,对不住,早已“风消云散”了。而且,右派分子的进攻,也未曾造成多大困难,倒是唤起了更多人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积极性。反右派斗争的曾经“风起云涌”是明证。天安门前游行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标语比如“要作一个有知识的劳动者”也是证明。有人对这气破肚皮也没办法。如指的是全国人民在整风中的对工作缺点的批评和大辩论,这是中国人民的真自由、真民主的辉煌表现,是美国劳动人民从来也没有享受过的。在我们这里,我们却觉得这种对工作缺点的批评还不够,还要大大地发展。这种批评越发展,到“社会主义天堂”的路就越近。恰好手边就有几张报纸揭载着这样的材料。石景山钢铁厂在整风中用革命精神改进工作,精简55%的管理人员,增强生产。××工厂的工人经过辩论降低工时定额,农业合作社经过辩论更加巩固,散了的又恢复,单干户又要求参加。农民们辩论后认为粮食充足。农村干部改进了对合作社的领导,等等。这能说是什么“困难”呢?不但说不上是“反对共产党”,而且真正是拥护共产党。
在我国根本没有粮食缺乏的问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早已脱离了解放以前冻死饿死的情况,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甚至在自然灾害的严重情况下,党和政府也保证不许饿死一个人。可是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却经常有一大部分劳动者生活在冻饿的边沿;而自然灾害到来时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当然我们对死于自然灾害的美国人是同情的,但提出这事实来,总也使幸灾乐祸的人打一打嘴。
有人会说,刚刚庆祝过国庆,多说些欢乐的话,不值得同这些小丑辩嘴。我倒认为在我们欢乐之余,给嫉视我们欢乐的人增加一点痛苦,并不算坏,而且用之来作为庆祝以后的又庆祝,倒也是一种别致和有趣的方法。至于说到欢乐,说到我们已得的成就,不用我来说,伦敦“泰晤士报”驻香港记者,就惊呼长江武汉大桥的竣工,是“新中国最惊人的成就之一”。其实建成一座大桥,和根本改造了一个国家,哪个成就更大些呢?在改造国家上的成就,怕是我的短文无法尽书的。因此还是带住了罢。只要每个人想一想算一算就行了。我们继续欢唱吧,管他谁不高兴呢。


第8版()
专栏:

真诚的友谊,珍贵的演出
吴晓邦
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代表团来到北京,这是中国艺坛上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柬埔寨的舞蹈艺术,在中国舞蹈史上,不是陌生的。在隋书、新唐书和旧唐书上都有记载。这一次演出在中柬文化艺术的交流史上增添了新的珍贵的篇页。
我先谈谈这三个节目:“祝福舞”“百花盛开的花园中的仙女舞”和“告别舞”。这三个舞蹈都是由帕花·黛维公主扮演的。它们都是美丽动人的舞蹈。通过王后特意排练的歌词大意和帕花·黛维公主及其他舞蹈家们的表演,我们明确了“祝福舞”的崇高的主题:柬埔寨人民向毛主席和中国人民祝福。
这个舞蹈是在幽雅柔和的舞姿中进行的。舞蹈者在虔诚的歌词和美妙的音乐中,穿着合适的服装,正像柬埔寨的雕刻和建筑艺术一样,既庄严而又高贵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帕花·黛维公主的美丽的眼睛和两手柔和的运动,以及其他演员们成功的配合,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当演员们行走和叩拜的时候,我们的心也都为这种祝福的友谊所激动起来了。这是一种亲如骨肉的爱的表情的透露。我一面欣赏她们成功的演出,同时我还在想:柬埔寨艺术家们这次的演出,将在中国舞蹈艺术园地中留下一个美好结实的种子,我为中国美好的艺术园地更丰富起来而高兴。
在“百花盛开的花园中的仙女舞”内,帕花·黛维公主的动作,无论在空中回翔或在花丛中行动,都是从高度精炼的艺术手法中去表演的,使人即刻可以想像高贵的德伯河沙仙后如何灵巧和细致的在花丛中回翔。在幽雅和柔和的舞姿中,每一个运动中的静止姿态,明确的交代了舞蹈内动的发展过程。从帕花·黛维公主的手势和眼神的表演上,告诉了观众们仙后的各种超然的和不平凡的情感来。
开始时她独自一人在花园中摘花,把朵朵盛开的鲜花来象征自己的心愿,好像是她心上的花。她要在离开花园以前,仍然保持这种美满幸福的心愿,于是她就摘下了她所最喜爱的花朵带回宫中,使她的寝宫满室芬芳。后来,她的侍女跟踪而来,也照样的为仙后的幸福愿望而摘花。这是一个格调很高的舞蹈,充满了诗和人生的幸福。帕花·黛维公主在这一个舞蹈内表演得这样深刻,意味深长。
“告别舞”是一个情长谊深的舞蹈。舞蹈家们把告别的情感寄托在中柬两国联系在一起。舞蹈的最后,全体演员跪在地上,用两个国家的国旗向观众挥动,好像在说:“再见吧,亲爱的中国,我们像兄弟姊妹般的热爱你。亲密的友谊,永远把我们两国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一动作,鲜明地说明两国人民的愿望。
帕花·黛维公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舞蹈艺术上的天才,她的优美的表演像一颗柬埔寨的明珠,在中柬友好上闪耀着光彩。
另外我们很喜欢印度史诗上“拉玛雅拉”舞剧“猴王哈努曼引诱鱼后索万·木卡”,“朱墨良和朱伯良兄弟舞”,及舞剧“伯雷阿·金纳凤的神话”和“雷木·爱索与莫尼·麦卡拉舞”等。
鱼后的形象非常美丽,服饰也很精致。在动作上,不论是沉浮或游来游去,不光是像一条鱼而且有高贵身分的鱼。扮演猴王哈努曼的夏卡朋王子,演得很成功。扮演朱墨良和朱伯良兄弟两人的少年演员也表演得很好。“伯雷阿·金纳凤的神话”及“雷木·爱索与莫尼·麦卡拉”两个舞剧是表现了柬埔寨神话中善与恶的斗争,善终于战胜了恶。扮演雷木·爱索与莫尼·麦卡拉的演员,演技非常纯熟。虽然舞剧的内容很复杂,但采用了古典舞蹈传统的简炼和象征手法,终于精确地把剧情交代清楚。
关于柬埔寨在这次访问演出中的歌唱队和乐队,也获得了人们的赞赏。当我们听到:
“我们向所有的天神祈求,我
们向你们敬献供礼。”
和:
“啊,我的亲爱的人,我的爱情
的最崇高的象征。大胆的来尝尝生
活的幸福滋味吧!”
这样的歌词,就能回忆起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在九歌和招魂中向天神、爱情和大自然的一种豪迈而又渴望生活的吟诵。虽然我们不懂得柬埔寨的语言,但表情的美妙和歌声的抑扬,把我们带到了柬埔寨的山水、宫殿、森林和茅舍中去,陶醉在另一个幸福的境界里。
柬埔寨的音乐也是丰富多采的,它能够演奏出各种曲调和传达人民生活中喜、怒、哀、乐及离别的情绪。他们的音乐家是多才多艺的,像诗人一样到处可以找出表达生活情景的曲调。他们的即兴创作,不论在山头上或者在宫殿里,在森林,在茅舍中,都会演奏出关于山、宫殿、森林、茅舍等的乐章。同样为了表达情感,他们可以演出无穷无尽的变奏曲。
柬埔寨的音乐演奏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和信心。他们保存和发展了自己民族乐器,在熟悉的乐器上又演奏了独立和幸福的柬埔寨人民中的曲调。这是一种何等值得钦佩的事情。
最后,让我来祝福柬埔寨的明珠,也是中柬两国友好的明珠帕花·黛维公主,年轻的夏卡朋王子以及全体艺术家们访问演出胜利成功。(附图片)
柬埔寨、文化艺术团演出速写 叶浅予


第8版()
专栏:

有朋自远方来
 许钦文
文化局的一位同志同我说:有位在北京大学的印度留学生要同我谈谈关于鲁迅先生的事情,他第二天一早要去上海,希望我在下午和他见面。我就在家里等着。可是一直到傍晚,没有接到通知,我知道他到绍兴去访问“鲁迅故居”,一时回不来,恐怕要改变到上海去的日期了。
天色已经暗沉沉,忽然门铃响了起来,我的孩子去开门,他在门口叽叽咕咕地讲了阵,回来说,“爸爸,有人来看你!”这使得我不安,既然有人来访,总得陪着谈几句;如果得到同印度朋友会面的通知,我将难以分身。可是在电灯光下看清楚,进来看我的就是印度留学生。看了介绍信,知道他已有了个中国姓名,叫做沈纳兰。我惊讶他的独个人来到;可是听了他的流畅的中国话,知道在这样傍晚的天色中,路上的人也是不会把他当作外国人看待的了。他说他不但访问了“鲁迅故居”和鲁迅先生的外婆家,也去看了小说“故乡”中的人物闰土的模型和闰土的故乡,所以回来得晚了。我说以前泰戈尔先生来中国,有些人对于他的老是赞美印度的自然景物和印度的历史上的事迹不了解,鲁迅先生认为这是当时在英国帝国主义者的统治下,不便明白直说,泰戈尔先生是在竭力唤醒同胞起来革命的。沈纳兰君说是关于这事,他在北京也已听到了一点。
从沈纳兰君多方提出关于鲁迅先生的问题,可见他对于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度的研究。他不但熟悉鲁迅先生的作品,为着探究作品的时代背景,他也懂得了我国许多近代的历史。同在亚洲,同被帝国主义者侵略过的,过去惨痛的事迹,原是容易了解的吧。真是一见如故,当我送他出门的时候,我觉得他原是知己的亲友。
记得前年8月间,印度文化代表团来到杭州时,适值钱达团长的生日,我们就给他做生日,他说他这生日同在家里过得一样愉快;几位女代表弄糕点给我们吃,也好像原是亲姊妹的。灵隐石碑上的一行缅甸文,由于钱达团长的翻译,才知道这意思是“莲花中有一块玉”。在灵隐,不但释迦牟尼佛等塑像,许多石壁上的雕刻,也都是充满印度风味的。每次看到印度影片和印度的艺术表现,我总觉得原是熟悉的。真的,自从玄奘法师西游以来,我国同印度的文化交流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正如钱达团长说的,“我们是邻居,是好朋友”。最近印度共和国副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先生来到我国,无疑的,中印两国的友谊将更加深厚。我们中印两国的友谊,实在是又深又远的了!


第8版()
专栏:

揭开了埃及历史的新的一章
——介绍埃及影片“七月的风云”
戈夫
埃及优秀的故事片“七月的风云”(原名:真主和我们在一起)不是一部寻常的影片。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的纪录。它真实地反映了埃及的七月革命,为我们揭开了埃及历史的新的一章。
最近的半个多世纪,对埃及人民来说,是极其残酷的。从1882年起,英国殖民军的铁蹄蹂躏了埃及的国土,埃及人民就陷入了殖民主义与封建皇朝的双重桎梏之下。英勇的埃及人民进行了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1882年以阿拉比为首的爱国主义的斗争,1919年的全埃及的反帝浪潮,1930年前后的人民起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尼罗河的儿女们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都是埃及历史上可歌可泣的篇页。所有这些斗争,都给了殖民主义和封建皇朝的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但是最后都没有能够完成驱逐英国占领军和推翻封建皇朝的历史任务。而只有七月革命才完成了这些历史使命;只有七月革命才开辟了埃及走向完全独立的巨大的可能性。
因此,七月革命是埃及历史上放出异彩的一朵鲜花。这一朵鲜花绝不是偶然地开放出来的,而是埃及人民年复一年地用鲜血和生命灌溉的结果。七月事件是半个多世纪来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继续。影片的主角阿赫迈德自己说得很清楚,他的父亲就是在1919年的埃及人民伟大的反帝斗争中牺牲了的。阿赫迈德,这个热爱祖国的埃及军官正是继承了他的父亲的未竟之业。当然,阿赫迈德所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而是成千成万的热爱自由的埃及人。
“七月的风云”的故事是动人的。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爆发了。青年军官阿赫迈德和大多数的埃及军官同士兵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和心爱的未婚妻,奔赴前线。虽然军火不断运往前线,队伍也不断调往前方,可是战争依旧失利。原来运到前方去的都是拙劣的武器,这些武器非但不能打击敌人,反而伤害了许多自己的弟兄。后来,军官们和战士们开始认识到:他们的战场并不在巴勒斯坦前线,而是在开罗;他们的敌人正是法鲁克皇朝。
阿赫迈德失去了一条胳膊回到了开罗。他的表妹和未婚妻娜佳并没有因为他受伤而抛弃对他的爱情。他们互相鼓励,宣誓一起参加新的战斗。阿赫迈德开始和一些爱国军官组织了“自由军官集团”,追究那些贩卖拙劣武装的杀人犯。
那些贩卖劣武器的杀人犯究竟是谁呢?最后这个案件的真相大白了,不仅宫廷大臣参与其事,而且真正的罪魁就是法鲁克这个大暴君本人。阿赫迈德的舅父,娜佳的父亲也是贩卖劣武器的罪犯之一。阿赫迈德和娜佳为了大义,而与这些犯罪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自由军官们散发了大量的传单,揭露了宫廷的罪恶。广大的人民群众拥护爱国军官的号召。终于,七月革命的风暴袭来了,埃及军队发动了军事政变,坦克部队占领了开罗,爱国者赢得了胜利。
影片“七月的风云”自始至终给人以鲜明的对照:一面是埃及末代皇帝法鲁克宫廷的娇奢淫乐;另一面则是全埃及遭受着无穷的灾祸和忧患。这些对照能够使人强烈地感觉到,法鲁克这个封建皇朝的复亡,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注定了这样一个靡烂透顶的皇朝要在一定的时刻,被人民抛进垃圾堆里去的。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特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肥胖得像猪一样的暴君法鲁克穿着全身白色的海军服登上他的游艇,他被永远地逐出埃及的国土了。虽然影片到此告终,但人们却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在这之后,埃及继续发生了许多伟大的事件:英国占领军的最后一个士兵在暮色苍茫中撤离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回到了埃及的怀抱。埃及作为反帝国主义的一个坚强的堡垒,屹立在地中海滨,对于中东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所有这些都仿佛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七月的风云”永远也没有尽头。影片“七月的风云”的上映,也将有助于我们对于远在埃及所发生的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获得比较深刻的了解,也将有助于增进中埃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般的友谊。


第8版()
专栏:舞台和银幕

“骆驼祥子”
老舍原著
梅阡改编、导演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骆驼祥子”从小说到话剧,人物、情节略有不同。由于舞台艺术需要“集中表现”,因此小说中的若干场面被归并或节略了。现在的话剧是以祥子个人奋斗为中心,以同虎妞(车主刘四爷的女儿)的爱情生活为主线,通过小福子、二强子、老马、大个子等的生活遭遇,从各方面揭示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关于祥子,当年小说作者限于时代,不能高呼革命,“不敢明言他为什么不造反”,只能把他写成“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现在观众在剧里可以看出他有着光明的前途。剧中还出现了一个原作里没有的人物——小顺子,是改编者根据小说中拉过“红差”(拉革命者游街赴刑场)的年轻车夫塑造的,以此作为祥子的鲜明对比贯穿在剧中,显示出劳动者走向革命的两条道路。
“骆驼祥子”的演出是动人的。饰虎妞的舒绣文同志动作准确洗练,表情细腻入微,体现出了虎妞爽朗、粗犷的个性。饰祥子(李翔饰)、刘四(英若诚饰)、老马(于是之饰)、二强子(童超饰)、小福子(宋凤仪饰)、小顺子(林连琨饰)等演员,也都确当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真实。 (冬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