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训练卫生人员 建立周密防治网
黑热病患病率逐年降低
本报讯 几年来,黑热病的防治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全国基本上消灭黑热病不久即可实现。
黑热病流行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分布地区达十三个省。严重的地区如江苏淮阴专区,82%的村庄流行黑热病,发病率达当地人口的32%左右,病死率也极高。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首先在山东、江苏等省建立了专业机构和逐级的防治机构,组织了周密的防治网,培养和训练了大批专业人员和基层卫生人员,展开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几年来,全国黑热病患病率已下降了75%,目前估计不超过十六万人。不少地区患病率下降,有的地区已基本消灭了黑热病,如江苏目前只剩下黑热病患者二千人左右,淮阴地区已基本消灭了黑热病。河南省黑热病患病人数下降了75%,其中严重流行区商丘县的七百四十五个自然村中,有三百九十九个村已无黑热病人,有三百三十九个村黑热病人逐年减少。山东昌潍专区临朐县的发病率也由万分之七十六降低到六点六。其他地区都有显著的降低。
由于防治黑热病的药物能够自给,而且效果很好,也给早日消灭黑热病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临床治疗方面各地都采用国产的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剂,采取六天注射六针的方法,经过一两个疗程,病愈率达96.6%至97.4%。在扑灭传染媒介白蛉子方面,国产的二二三和六六六的效果都非常好,如山东泰安县施用这二种药剂后,发病率迅即下降,近三年来已无新病人发现。目前各地都在普遍推广使用。
(王恒耀)


第8版()
专栏:

解放以来,全国训练了五十七万八千多名新法接生员,而解放前的二十多年中,只训练了一万多助产士。这是沈阳市大东区的一个联合卫生所在训练新法接生员。                 
   新华社记者 张玉同摄


第8版()
专栏:

四川省防治钩虫病工作有成绩
二百多万患者恢复了健康
据新华社讯 四川省自1956年初展开大规模的钩虫病防治工作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四十多万名钩虫病患者,恢复了健康。其中,约一万二千多名曾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重病人,也恢复了劳动能力,参加了生产。
四川省卫生部门坚决贯彻中央提出的“积极防治”的方针,两年来对防治钩虫病采取了粪便管理杀虫卵、个人防护和治疗患者的综合性防治等措施;同时团结中西医,以联合诊所为核心,吸收散在民间开业医生参加,分组划片消灭钩虫病。这些办法花钱少,省干部,办事多,效果也大。此外,还注意了加强宣传和充分发动群众。
四川省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对钩虫病的防治进行了一些研究,使防治技术有了改进。四川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文汉长等改进了钩虫病四氯乙烯疗法,将四氯乙烯丸改为液剂,并不用泻剂,对一般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患者也不用驱虫剂。这种办法,治疗效果完全和原法一样,而且在过去试行中,已经为国家节省了七十多万元资金。四川医学院教授王正仪教授对钩虫病的预防技术和四川农民感染钩虫病的规律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四川省已安排了今冬明春钩虫病防治工作的任务。要求各地抓紧冬春季节农事较空闲、其它传染病减少、土壤内钩虫卵和幼虫越冬大量死亡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预防治疗工作。


第8版()
专栏:

逐步发展乡村简易病床
河南、云南、四川等省正在进行试点
本报讯 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逐步在乡村发展简易病床”的建议之后,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加强了对这一方面工作的调查研究和领导,经过试点工作,正准备逐步发展。据河南省调查,群众对“乡村简易病床”的反映很好,他们说:“既近,又便利,又便宜”。某些区乡的居民住院人数中,60%左右是就近在乡村医疗机构附设的简易病床“住院”治疗的。他们的初步经验是:目前在乡村医疗机构中附设简易病床,应该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与就医习惯,和医疗机构的人员质量、物力等条件,特别是技术水平来决定,应该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原则下,重点举办,逐步推广。有的地方卫生部门,特别注意了有计划地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乡村医疗机构的质量,如指定县卫生院、县医院对附设简易病床的医疗机构建立业务技术指导关系,给它们以转院、转诊的便利,可能的时候,选派医务人员下去帮助它们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同时,地方政府还注意帮助它们克服工作上的困难,并从当地的经济水平出发,防止形式主义的偏向。    
  (李)


第8版()
专栏:

江苏开展血吸虫病冬防工作
据新华社南京讯 江苏省正在采取措施开展冬季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今冬的防治工作是以消灭钉螺为中心,最近省里已经把一千架柴油火焰喷射灭螺器,一百多架药物喷雾器和十二万八千多公斤灭螺药物运往防治区。
江苏省今年到9月底为止,已在面积达一千六百多万平方公尺的有螺的河沟进行了灭螺工作,有一个县、十七个乡镇和五个农业社都已基本上消灭了钉螺;在这个期间还治疗血吸虫病患者七万四千多人。


第8版()
专栏:

中医治淋巴腺结核疗效显著
医师唐榕洲已治愈病人二百多名
本报讯 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唐榕洲医师,自1955年1月以来,根据祖国医学的治疗法则,治疗淋巴腺结核六百多例,收到显著效果。
唐榕洲医师依据内经寒热瘰疬治疗法则,采取内外兼治,整体综合疗法,辨别病情,内服化疽丸、益气养荣化核丸等药,以开腠理、能凝结、补气活血、消除寒痰凝结之毒;外贴回阳膏、冲和膏等药,温其积寒痼冷,消坚散湿;行气活血,化毒生肌,调整新陈代谢;此外,并施以麝雄药线灸疗。对每一病例都是三者并用。经过两年多的统计,在六百多例中痊愈的有二百四十例;显著进步的有三百四十五例;无效的四十例;恶化的二十五例。治愈的二百四十例的一般疗程,在六个月以内治愈的有二百一十八例;一年以内治愈的有二十二例。
根据唐榕洲医师在临床过程中的体会,凡经治愈的溃疡收敛后,疤痕不很明显,且兼有虚弱症的也能连带获愈。因系完全使用中药,药价低廉,对于患者可以减轻很大负担。
(据健康报消息)


第8版()
专栏:

上海郊区的农村产妇医院
新华社记者 王洪仙
在上海西郊区绿油油的菜田中间,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红砖瓦房,门上挂着“虹星农业社第一妇产医院”的牌子。这是虹桥乡虹星第二分社、第三分社只花了社里七百元福利金,利用一个破旧祠堂创办起来的。
记者在10月14日下午往访这所医院时,刚巧碰到一个产妇出院,她满脸喜色,抱着一个胖胖的婴儿,接生员、助产士正在送她。
这个产妇名叫曹纪珍,是虹星第三分社的社员。她已经是生第三个孩子了。她高兴地告诉我,她前一次在家里生小孩难产,心里很惊慌。这次生育因为有产妇医院在产前检查,临产时又有接生员照顾,生产十分顺利。产后农业社还给她一个月产假,补贴了十元生育费。
我们参观了医院。在一间宽敞的休养室里有五张洁净的床位,粉刷过的墙上挂着画,桌上的花瓶里插着鲜花。两个刚分娩的产妇正安静地躺在床上;另一张床上两个胖胖的婴儿甜蜜地睡着。在门诊室里,助产士正在等待前来作产前检查的产妇;挂号簿上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名产妇登记了。接生员拿着产妇带来的鸡蛋、大米、蹄膀,正在厨房里为她们烧饭做菜。向来生孩子后都是亲自操劳的农村妇女,第一次受到这样亲切的照顾。
西郊区妇幼保健所派来这里指导工作的助产士朱振屏带领记者参观了临产室后说,这些医疗设备如产床、茶几,医疗橱等都是社里木匠、漆匠自己做的,而注射器、磅秤、血压表、听诊器等十多种医疗器械是由西郊区妇幼保健所借用的。这个产妇医院今年3月份开办以来,已经有三十四位产妇在这里接生。有些产妇还不习惯在医院生孩子,产妇医院就派出接生员到社员家里去接生,一共接生了七十八次,母子都很安全。她们对每一产妇都作产前检查,如检查出有疑难生育情况或双生子等都及时劝告产妇到市内设备好的医院去生育。
记者结束了访问离开医院时,一位有三十年经验的接生员陆金妹背了医药包,与记者一同走出医院大门,她向我们告别说,要去探望一些新出院的产妇和婴儿。


第8版()
专栏:

青春回到通流社
夏家湖有几十家  男男女女肚子大
儿子难得接媳妇  姑娘不能找婆家
这是解放前流传在湖北汉川杨集乡通流社一带的一首歌谣。歌谣里所说的夏家湖,就是通流社里的一个村庄。
二十年前,这里住着九十多户人家,自从流行血吸虫病以后,不过十多年的光景,就死得只剩下二十六户了。田园荒芜,一片凄凉。
1953年,汉川县设立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机构,几年来,由于坚持贯彻了管理粪便和水源,消灭钉螺,个人防护和积极治疗的综合措施,通流社陆续治愈了一批病人。现在,这不足六百人的村子里,已有一百六十六个病人恢复了健康。
现在的通流社不仅出现了一些欢愉和睦的家庭,过去从未怀孕的妇女现在生了孩子;过去不能结婚的现在结了婚。而且在生产上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农忙时,出勤率最多不过50%,现在则经常保持90%以上,最近社里参加抗旱的出勤率达到100%。社里的收入也因此迅速增加了。去年社里全年总收入为五万四千多元,今年估计可达六万九千多元。
通流社衰老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流传在人们口中的不再是那些悲凉的曲子,而是充满乐观情绪的歌谣。过去坐在家里不能动,现在一天能做个半工。                   
  (维杰、惠民)


第8版()
专栏:气象台

大风和霜冻
本报讯 29日下午八时,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发布大风和霜冻警报:
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内,东北平原南部、辽东半岛、渤海西部海面有五—六级偏北大风。渤海东部、山东半岛东部和黄海北部海面有六—八级大风,最大风力将达九级。黄海南部,东海海面和台湾海峡有六—七级大风,风向偏北。30日早晨淮河流域和其以北的各省最低气温都将降低到摄氏三度或三度以下,普遍有霜冻。湖北北部,皖南山地和浙江西部山地最低气温也将降低到摄氏三—五度,风停天晴后并有霜冻。


第8版()
专栏:

怀念列斯里同志
李伯钊
1953年的秋天,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射到床头,正六点,听见电话铃响了,赶忙爬起来接电话。高教部部长办公室秘书同志打来的,说高教部为戏剧学院聘请了一位苏联戏剧专家,今天早晨八时要到部里报到,邀我和沙可夫同志去接见。我们连早饭也没有来得及吃,正七点四十五分就赶到高教部。匆匆走进客厅,空空地没有一个人。我们有点儿奇怪,不到五分钟的光景,一批一批的苏联专家陆续走到客厅里来了,客厅里挤满了人,苏联政府这种无私的援助,正像雪里送炭,我们兴奋和感激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看到许多苏联专家中一位有着一对大眼睛,目光闪闪,前额很高,秃顶,身材魁梧的专家,我们暗地猜想,大概他就是我们学院的吧!恰好同他附近坐着的一位音乐学院的声乐家,手上拿着一个小小的音叉,我们更确定了我们的看法。苏联总顾问来了,给我们介绍每个苏联专家,果然我们猜中了。普拉东·乌拉季米尔诺维奇·列斯里同志正是戏剧导演专家。他是莫斯科小剧院的导演,兼任莫斯科卢那恰尔斯基戏剧学院副教授。他就是高教部聘来中央戏剧学院的第一位苏联专家。我们热情地接待他,他一听我们同他说俄语,开心地笑了。他幽默地对声乐专家说:“瞧!我的运气比您强的多,这儿我已经找到了知己,而您却还不知道您的音乐学院在那儿?”我们顺便告诉那位苏联声乐专家音乐学院不在北京,在天津。还要坐两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声乐专家也幽默地说:“假如我早些知道音乐学院不在北京,那我该改学戏剧了。”这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这第一批从苏联到中国来的专家,全是到高等学校任教的,每一个面孔,我都似乎在莫斯科见过,面善而且亲切,加以言语成了友谊的桥梁,很快便谈工作了。列斯里同志问我们招收了学生没有?招了多少?他马上要到学院去。可以说从高教部那天会见起,他就开始投入工作了。
在全院欢迎晚会上,他讲话少而谦虚,他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苏联公民,也是一个普通的戏剧工作者,我的母亲是个演员,当我五岁时就同她在小剧院出出进进,小剧院像是我们的家。我是苏联人,一切按苏联人的精神来工作和学习。……”
列斯里主考导演训练班的学生,他严格地鉴定考生,非常注意考生的政治条件和业务上发展的才能。他讥笑那些不读报不研究时事的演员与导演:不读报纸的人怎么能敏感地观察事物呢?他喜欢诚实的学生。有一个考生,读的书不多,考的时候,常识不及格,他亲切地询问考生:那么,青年人,你为什么不读书或者少读书呢?考生干脆地答道:“因为我懒。”专家天真地笑了,严肃地对考生说:“为你这句诚实的话,决定录取你。”
列斯里专家如何训练学生呢?他主要的是训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方法。他经常让学生作北京一日的观察或表演、或叙述、或讲故事,把一日观察生活所得,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他常常用这种新颖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观察社会生活,训练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的方法是很成功的。当我旁听课的时候,每次都可以生动地了解北京每日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变化和人民的生活细节。学生们观察了工人、农民、战士和解放军的军官们。他们逐渐由观察到能给观察的对象写传略。这种观察、分析、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丰富了生活知识,丰富了艺术创造的泉源。
列斯里专家还非常耐心地培养年青的助教,他每周为导表演系教研室上两次课。一旦他发现年青的助教有进步,他就告诉院长:“不要埋没了人材,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了,不要官僚主义视而不见吧!”在他的教导下,很有几个助教由不会教学,慢慢地熟习了教学了。
列斯里专家对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极其重视。在他建议和推动之下,成立了院学术会议。关于学术会议的工作任务,他详尽地介绍了莫斯科卢那卡尔斯基戏剧学院的经验。
列斯里专家建议按教学的需要,修建了经济实用的室内小剧场,现在导表演系各年级的教学剧目在那儿排演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列斯里专家来。
列斯里专家的工作作风是热情、艰韧、顽强、负责的。我们从来没听见他说过困难两字。即是在他病痛的时候。他牙齿很坏,可以说完全脱落了,他便用面包就茶吃,没有牙也能咀嚼。他腿跌坏了,跛着脚也上课。他忘我地紧张地工作了两年多。
列斯里专家导演了苏维埃经典著作:“柳鲍芙·雅洛瓦娅”、意大利哥尔多尼喜剧“一仆二主”和中国剧目欧阳予倩的“桃花扇”三个不同风格的剧目上演,受到首都各界热情的欢迎和喜爱。
列斯里专家的学生已在全国各地工作了。戏剧学院建设的工作得到他大力的帮助,为奠定社会主义的戏剧艺术教育作了奠基的工作。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我们诚实、友好地学习、工作,我们不时也发生争执,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争论以后,我们又和好如初,一切为了工作,我们就这样友好地相处了二年多。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果真是这样,值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更想念苏联派给我们学院的第一位专家列斯里同志。最近我们写信给他和他的夫人,告诉他们:北京西山的枫叶遍山红了,秋天又来了。想北京吗?想中国朋友吗?正像中国诗人所描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彼此的心是多么近呵!


第8版()
专栏:

看了“骆驼祥子”所想起的
林陵
老舍在二十年前写的“骆驼祥子”非常细致地描绘了洋车夫的生活,他所塑造的几个形象,如祥子、虎妞、二强子、小福子等,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尤其像虎妞那种泼辣、爽朗的性格,简直是活蹦鲜跳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二十年前的政治环境使作者只写出了洋车夫的悲苦命运,没有能指出他们的出路。原作的主题在于说明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典型产物——洋车夫是没有出路的,即使像祥子这样好强的人,单靠一个人努力还是要失败的。作者还写出祥子在旧社会种种条件的逼迫之下,像掉进无底洞似地一直堕落下去。
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骆驼祥子”把原作者的主题稍微改变了一下,指出洋车夫并不是绝无出路的。改编者梅阡把虎妞写成一个敢作敢为的反封建的女子,写成一个因深爱祥子而为祥子牺牲的人,不是促成祥子堕落的人。主题的稍微改动,并不妨碍把原作中本来塑造得很成功的几个人物仍旧性格鲜明地活跃在舞台上,舒绣文演的虎妞,李翔演的祥子都使观众得到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创造性的改编和演出,是剧坛上一件可喜的事情,这说明我们今天的创作或改编旧作有着多么广阔的自由天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思想,就可以给旧人物赋予新生命,非但不损伤原来的形象,还使这些人物在读者和观众眼中显得更加亲切可爱。
作为一个戏,固然要处处考虑到戏剧性,但是,如果把戏都放在祥子和虎妞的恋爱故事上而撇开了其他一切,结果反而不成为戏了。舞台上的“骆驼祥子”也像小说一样,不限于写祥子的遭遇这一条线,还分出许多支线,平行地表现好几组人物的发展,借此达到衬托总主题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使人想起高尔基的“在底层”和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虽然头绪多,但并不紊乱,许多支线像众星拱月似地为一条主线服务。祥子、虎妞、刘四这三个人的纠纷是一条主线,二强子、二强嫂、小福子又是一条线,老马、小马是一条线,大个子、小顺子、铁旦等人各自有条线,曹教授,甚至孙三,也可以说各是一条线。这些线交织地发展着,而以祥子和虎妞的主线贯穿着整个戏,使人看到三十多年前大革命前夜以洋车夫生活为代表的一幅比较完整的社会图画。
这是舞台剧“骆驼祥子”成功的地方。不过在这里,也使我们看到一些缺点,例如介绍各种人物关系的戏不是放在第一幕,而是放到了第三幕,悲剧与喜剧成分在全剧波浪式地起伏着,特别是虎妞死前来一场很不调和的跳神,使虎妞死在观众的笑声中,这就使整个戏的调子显得不够和谐了。
祥子是农民出身,他在农村破产后跑到都市里来拉车。他是为了生活,但也想发财致富,支配他思想的是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但是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碰到了拉车这个职业,决定它不能“发”下去。拉洋车是个体劳动,不是集体生产,虽然车夫们之间也有些微互助,但也只限于“哥儿们的义气”,不可能结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洋车夫的悲剧就发生在这里。当我们听到祥子从舞台上喊出“不管你怎么要好、要强,可就拧不过这个命!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活?”的呼声时,当我们看到那样有魄力有能耐的虎妞被逼迫得像一个弱者而死去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把新旧社会作一个比较,我们为生活在今天的新社会而欢欣庆幸,也由于回顾旧社会而禁不住心惊肉跳,对于企图使旧制度复辟的右派分子,更加透彻地从心底里产生出憎恶和痛恨。
演出像“骆驼祥子”这样的戏,在于使我们回顾一下可憎可恶的过去,从而比较出今天的可幸可爱,产生出为今天和明天的事业进行斗争的力量。但是我们的力量并不总是产生在往事的回顾中,能使我们得到更多启示,更多教益的还是今天所进行着的伟大的建设事业和战斗性的生活以及从中所看到的未来的远景。我们的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的任务就在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今天的现实,把今天轰轰烈烈的建设事业和斗争事业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舞我们的建设者,帮助我们的建设者,把我们的文艺工作当作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进行。
在我们回顾过去而有所振奋的时候,更想从现代题材的作品中取得更大的力量,但是环顾我们今天的剧坛,觉得反映今天现实的新作品太少了,这就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剧作家多写些反映今天伟大斗争生活和建设事业的作品,要求我们的剧团多演些这方面的剧本。因为戏剧只有反映现代题材,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才能完成教育劳动人民的重大任务,而话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正就是它最适于反映现代最尖锐的问题。


第8版()
专栏:

一套新棉衣
邓燕林
那是1949年的冬天,我认识一个党的工作者,他姓王,解放前党就派他到桂林做地下工作。不幸,有一天他给敌人发现了,他发觉国民党特务在暗中监视他,在被捕之前,他设法通知地下组织安全转移战斗岗位;在国民党监狱中被敌人严刑拷讯,他始终没有泄露党的秘密。直到桂林解放时他才获释归队。
一天,我到老王家里玩,他的房间里摆着两只条凳、一张方桌,桌上一个热水瓶四只茶杯,陈设非常简单朴素。正当我们谈话的时候,一个办理总务工作的同志通知他去领棉衣,他出去不久,身上穿着一套新棉衣,踉跄着脚步回到房间里来。我知道,由于他曾经受到敌人残酷的电刑损害的缘故,他的腿部还没有恢复健康。老王穿着一身崭新的军用棉衣,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显得非常高兴,我体会到一个久经风波的孩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里的幸福的感情,问他说:“这套棉衣暖和吗?”
“暖和极了!全身都觉得暖呼呼的。”他两手拍拍身上厚实的棉衣继续说:“全身上下,从顶到踵,都是属于党的。”他说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一种孩子般纯洁而天真的感情,一种用语言难以形容出来的世界上最幸福最高尚的感情。
我和老王离开整整八年不见面了,我常常怀念他,怀念他的声音和笑容,怀念像他这样一个出生入死虎口余生的战士,领到一套棉衣就感到很大的满足的强烈而朴素的革命感情。


第8版()
专栏:

俄罗斯民谣没有上帝,不需要沙皇,我们永远和苏维埃共存亡。我们有列宁同志,他在前面走,我们紧跟上。小铁锤,叮叮当,锥子儿,多帮忙。三更半夜手不停,做好靴子英雄穿。大雁飞到哪里去了?喝饮湖水去了。亲爱的人儿哪里去了?上战场打白匪去了。亲爱的人儿写来一封信,他和白匪打得很有劲,他要争取一枚红色勋章,回家时佩在胸脯上。
(冉新勇译)


第8版()
专栏:

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万岁
(宣传画)科米帕列茨


第8版()
专栏:

悼念星海(纪念冼星海逝世十二周年)
俯拾人们曾经歌颂高贵的友情,你在我的心里长留下琴声。十二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为什么不能让我的战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新星挥鞭昂鸣!?海洋!请你停风息浪,我要静听我战友的回音!巨舰!请你抛锚鸣笛,告诉我的战友:我在天涯海角遍找他的英灵。那天夜里有人敲我的窗,“星海来了!”我在床上飞起像一只鹰,跟着那温厚的笑、深湛的眼钻入天空,如醉如痴的挽着战友的手,投入那大风大雨的猛压和百万战马暴啸的阵形。这一场冲击啊真是激烈,我的心脏敲的像战鼓连点不停,是战斗的、友谊的激情喜悦——酣畅的难解难分,……划然一声,鞭梢一落:日朗天晴!我的热泪与热汗一起淋泠,醒来只见床前的明月和窗外的星星,听听那鸣叫不已的虫声合奏,又像是延河的水声送来战友伏听的骆驼铃。我能够凭记忆叫战友千次万次,战友不能在永别前会见母亲!虽然祖国的春风年年吹出北国,虽然伟大的盟邦把热爱送过边境,没有战友的歌唱啊总是损失不轻。且收拾哀伤和遗憾,登上战友开辟的路程!路程,已开拓的无限广远,像海洋的万顷波涛开阔在我战友的伟大胸襟!你怀念我么?怀念的!你知道祖国已把你的理想实行?你知道世界已不属于帝国主义的了?欺负你的将要灭亡、或者死在雕零!你如在,浩荡的欢歌将更使天地震惊!


第8版()
专栏:

黑龙江免费防治眼病
百余名盲人重见光明
黑龙江省卫生厅和哈尔滨医学院联合组成了两个防盲工作队,从7月末到9月下旬,分别在明水、依兰、青冈等七个县,为近万名患眼病的农民和盲人进行了免费检查和诊治。仅第二队就在明水、青冈、林甸等县从五千多名患者中,采用药物治疗了三千五百多人,有一千多人得到了手术治疗。通过他们防治的双眼盲人有一百六十名当时复明;有二百四十多人在三个月内能陆续复明和提高视力。防盲队还为各县培养了三十多名眼科医务人员,充实了五官科,为这些县今后经常的防治眼病工作和开展防盲工作打下了基础。 (韦)


第8版()
专栏: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九年没发生克山病
内蒙古莫力达瓦旗葛根、腾克、阿尔拉、巴彦等努图克(区),九年没发生克山病。
解放前,这里的达呼尔族人民,因为缺乏卫生知识和没有医药治疗,使得克山病流行的很严重。许多人得克山病死去。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派来了克山病防疫工作队,领导达呼尔族人民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并且在这些地区成立了四个卫生所和二个保健站,除平日诊疗外,每到克山病危险期,就下各屯驻屯防治。达呼尔族人民现在知道了克山病的预防方法,改进了房屋炉灶,注意了食宿。正因为这样,解放后九年来没有发生克山病了。
(思勤蒙和)


第8版()
专栏:

过去生病求神仙
如今生病有医院
在旧社会,沂蒙山区的人民生了病,就只好求神仙拜菩萨,再不然就苦熬着,现在,沂蒙山区处处有诊所医院,人们生病可以去找医生了。现在这个山区的沂水、沂源、沂南、费县、平邑、蒙阴六县,每县都有一处设备较完善的县立卫生院,各县的区、乡、镇也建立了各种卫生医疗组织。目前,共有联合诊所三百一十三处,新法接生站八百九十八处,麻疯防治站五处;这些卫生医疗机构,对黑热病,麻疯病、钩虫病、天花等各种地方病,普遍进行了调查和免费巡回治疗。在沂蒙山区,长期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天花现已根绝,黑热病基本扑灭,钩虫病也大大减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