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两年里的变化
  ——大众社的生产怎样赶过了富裕中农的水平
中共辽宁省辽阳地委第一书记 曾宇
辽宁省营口县大众农业合作社,就它的办社规模与生产情况来说,一般可以反映辽南经济作物区的某些共同特点(如人多地少、特产较多、工农业关系密切,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等)。这个社是1954年由二十九户贫农下中农组成的,以后两年又经过扩大与合并,1955年冬实现了高级合作化以后,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一种飞跃,去年农民的生活已经赶上了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
一、98%的社员赶上或超过了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
(1)今年大众农业社的总收入(按1956年的不变价格计算)为四十六万四千六百五十九点零三元,较丰收的去年增加5.6%,较1955年增加38.3%,比解放前生产最好的1943年,增加278%。本年度农业收入占生产总值的49.2%,苹果收入占35.7%,副业占12.6%,畜牧占2.3%,杂项占0.2%。
各种大田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也很大,本年度已超过四十条纲要(草案)对黄河以北地区所规定的标准,粮谷作物平均每亩产量为六百四十七斤(高粱八百,苞米六百一十,谷子四百五十六,大豆三百三十八),每亩棉花产二百八十斤,花生四百斤。如果把1943年的产量作为一百,今年的粮谷亩产量为一百六十二,棉花为一百八十四,花生为四百,那时的苹果仅占总收入的2%,今年占35.7%(一百六十六万斤,合乎出口规格的提高到61%)。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员收入也不断增加。今年概算社员分配的部分为三十四万四千六百八十六元,比去年增长17%,十六万劳动日,每个劳动日之值为二点一五元,每人平均全年收入为一百二十三点四元。加上家庭副业收入
(包括粪价等),每人平均收入为一百五十七点四三元,每户为七百九十点三七元(以1943年收入为一百,1955年为二百三十二,1956年为二百七十,1957年为三百二十九)。从各阶层的收入情况看,今年各阶层每人平均收入,贫农一百四十四元,新下中农一百五十九元,老下中农一百五十一元,新上中农一百五十四元,老上中农一百八十元,富农一百三十八元,地主一百四十一元。
(2)农民生活已经提高到什么样的水平?
从去年秋前到今年秋收前这一段时期内,农民购置或消费的几种主要物品,计有:棉布六万五千四百六十五尺,胶鞋一千八百零五双,皮鞋八百七十二双,羊皮袄六十九件,自行车八十一辆,缝纫机四十台(自行车、缝纫机系两年累计),手表七十一块,大米四万三千五百斤,面粉九万四千斤,猪肉七万一千九百斤。
目前全社四百四十六户中,已有四百三十七户(占总户数的98%)相当于或超过了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下余九户也够下中农的水平。有一户新中农说:“讲句良心话,早先的富农户也赶不上咱们今天的日子。”
(3)另一项重要的历史性变化,就是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所增长。三年来公共积累共有八万元,1956年以前借的农业贷款、信用贷款三千多元,已全部偿还。1957年靠内部资金力量,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解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了。1955年共有役畜八十六头,去年买马十五头,今春又买八头,秋后还计划买十三头(这样每头牲口负担耕地二十五亩),外增胶车十五台。平均每亩施肥量较合作化前富裕中农增加75%,单位面积产量增加42%。
两年来办社生产的实践,充分显示了合作制度的发展生产、共同富裕、按劳取酬、避免分化和服从国家经济计划的优越性。
二、怎样取得今年的丰收
在农业增产措施上,大众社两年来着重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和保持水土。高级合作化的当年,曾在风雪交加的严寒季节,开始了农田基本建设,两年打成水井九十眼,修小型水库三十座,山地果园修筑了许多梯田、撩壕工程;山地拣石子,洼地土壤改良三百亩。
今年,大众社经受了历史上少有的干旱、虫害的严重考验,从4月25日到7月23日,九十天无雨,播种工作碰到严重困难。许多社员恐慌不安,有的要去求雨。但是,合作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了对社员的思想教育,指出今天有足够力量征服旱灾,因而确立了坚决抗旱力争大丰收的信心。在小面积土地上浇种成功后,就合理确定抗旱运水的定额,动员上千名男女老少,展开了群众性的抗旱斗争。广大社员不顾炎热,坚决排除一切困难,利用一切水井水库,挖河底,找泉眼,抗旱播种一千二百多亩,水浇棉田花生地一千多亩,灌溉果树二千四百棵。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奋斗,基本上战胜了旱灾,做到适时播种,挽救了幼苗。群众反映,“若不是合作化,天大的本事也完了,眼瞅着瞎,那还敢想丰收呢!”在抗旱胜利后,又用一个星期完全消灭了五百亩高粱田里的蚜虫(蚜虫过去被农民看成是治不了的“神虫”)。对自然灾害斗争的巨大胜利,是今年获得丰收的重要因素。
第二,增施底肥、扩大追肥、大力开展常年积肥运动。合作社从三个方面控制粪源:(1)发展畜牧业、圈养毛猪;(2)加强人粪尿的管理,每户有厕所,地头设厕所,单收人尿、单攒硝灰;(3)大量沤绿肥。此外,还有逐年轮流(四年一轮)扒炕和收拾散粪散肥。
掌握积肥的措施主要是:一、从生产队、生产组到户都规定出积肥任务。如每头大牲口、每头肥猪每年攒粪一百五十堆。二、对于社员的圈粪、人粪尿、鸡鸭粪都合理作价收购。三、社员家庭的畜圈勤起勤垫,这个工作完全由合作社包干。全社六百个便所共下了五百五十口大缸,每户都设有尿桶尿盆。四、按居住条件,找出四个积肥区,每区有“卫生员”二人,专管清理便所,逐户挑尿,发尿票,加工做尿泥。并定有奖惩制度。社有副主任一名,各队一名副队长专管积肥。每年召开积肥专业会议三次。
今年全社粪肥开支共达四万一千八百二十四点四元(平均每户社员得粪价五十元),积肥投入的劳动量达一万五千四百零三个劳动日,一年来全社共积肥十五万七千三百七十堆(三千九百三十四万二千五百斤),平均每亩上三十五堆肥,基本上做到了粪肥自给自足。去年曾购入化学肥料七万七千斤,今年只购入二千斤。
第三,在技术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行二季作物二百八十亩(土豆下楂种高粱苞米、试种头楂豌豆),四百五十亩高粱套种大豆、四百亩谷子混种小豆,都获得增产,这就打消了“一地不种二粮”的保守思想。
根据土地肥瘠情况,实行棉田缩垅增行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8%—10%。这个社建立留种地三百九十六亩,基本做到自选、自育、自留良种,今年又从熊岳农业实验站引入优良高粱品种“二五三”号和棉花关农一号纯种,培植母种地五十亩,已够明年推广所用。
第四,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适应山区特点,以农业为主,同时积极发展了多种经营、辅助农业生产的发展。集体养散牛三十头、羊五百一十五只、养猪五十七口。利用农事间隙给矿山运输,做杂活,今年三个月就收入近三万元。两年来植树造林七万一千棵。此外,还经营了铁炉业、编织业、焊锡匠等为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服务。
三、“勤俭持家”发展生产
(一)怎样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张官屯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1)人多地少,每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一亩二分八,山岚面积大于现有耕地两倍以上,但不适于大量开荒;(2)山地水土流失现象尚未根本改变,暂时为害还不大显著,但对于未来却贻患甚大;(3)这里的气候规律,农民叫做“十春九旱”,每年需做抗旱浇种的准备;(4)经济作物与果园需肥量很大,短时期内化学肥料仍供不应求;(5)本村属宜棉区,粮食常年不足自给,50%的粮食靠国家供应。
基于上述特点,必须肯定几个前提:一是既要积极开发山区多部门经济,又要坚持以增产棉粮为主的方针;一是这个社缺乏大片开荒条件,增产的唯一途径是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是抵制发展生产上的各种不利因素,不断地创造相对稳定的增产条件。
大众社计划明年在大田经营上,采取以下几项增产措施:(1)大力推广秋耕地,以秋翻代替棉粮倒茬,并能防止棉花黄萎病与其他虫害;(2)普遍推广良种(高粱二五三号新种,棉花纯种关农一号);(3)增施粪肥,大田每亩平均增至四十堆;(4)扩大套种、间作,推广二季作物;(5)改良土壤,整理石头地;(6)利用一切闲散地,如果树间的空地,开拓地边、沟沿、干河套以及十度上下的山平坡,共可增加耕地二百——二百五十亩。实现以上几项措施以后,棉花亩平均产量可达三百斤,粮谷总产量可增产二十五万至三十万斤。明年全社可做到70%的粮食自给。
在多种经营方面,今后应着重发展的项目,第一位是大量养猪,在今明两年内做到,仔猪全社自给,每户养猪两口半。第二是继续发展果树,争取五年内达到三万三千四百二十七棵,至1962年苹果年产量达二百万斤。第三、明年起恢复柞蚕生产,共发展四把剪子。第四、山沟种植棉槐,山坡种牧草。计划五年内山地全部绿化。
为了保证增产目标的实现,决定分年兴修水土保持工程,增加农田抗旱灌溉设施;分期完成全部山地撩壕和梯田工程,山地按等高线改垄。
同时,还要再接再厉组织好常年积肥,争取每年总积肥量比今年增加33%。
(二)普遍树立“勤俭持家”的风气
大众社的社员生活水平近年来是直线上升,过去欠下债的部分家底空的农户已还清了债,农民们适当地改善生活和添置日用备品,应视为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种铺张浪费、过分追求眼前生活享受的倾向已经发生,相当一部分社员已忽视量入为出,不作长期打算,追逐高标准的生活。他们说“这种年头谁也不想买房置地、拴车、买马,有钱就奔吃奔穿奔用,攒钱有啥用!”有的社员用口粮喂猪。有的从去年收益分配以后就大事挥霍。如贫农曹希保,天天喝烧酒,经常买罐头,吃粮不买买手表,钱花光了又向社里借。有些富裕户宁愿存物不存钱,一听到市场上什么物资缺就非买不可,富裕中农曹永厚在夏天布票减半的时候,一次就买十五身秋衣,王春山一次买了十多块床单,还有许多毛巾同袜子。许多社员连柴草也不愿打了,要求大量供应煤炭。这种生活上的竞赛,近两年来几乎相沿成风。
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发扬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风气,支部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1)结合今年收益分配和冬季整风整社,大张旗鼓开展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教育,使社员明白生活的改善只能是逐步的,过日子同样要有“以丰补歉”的打算,提倡节约储备;(2)表扬本村本社勤俭持家的典型户,推广节约粮食的经验,批评那种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思想和行为;(3)加强信用合作,大力开展存款业务,鼓励长期存款;(4)因为今年丰收,公积金、公益金决定留到纯收入的10%。


第4版()
专栏:

  安徽河南抗旱播种又快又好
据新华社合肥15日电 在抗旱种麦中,安徽省很多农业社用各种办法保证种麦的质量。濉溪县临光第一社和第二社已种的三百亩小麦,由于重视播种质量,现在出苗率达到80%以上,其余的还在继续出苗。
这些农业社保证质量的主要办法是精耕细作,多浇水多施肥等,使苗全苗壮。东流县胜利乡四个农业社抢种的八百多亩地,丘丘都做到细耕细作,基肥也施得很多,每亩施十担粪水和五十担火粪。每窝都用水粪点浇,然后用火粪盖好。青阳县杨田乡的各个农业社一般都做到双犁双耙,用水粪点浇。阜阳县永安乡金光农业社发现播种质量不高,立即采取边浇边犁边耙边种等六项办法,保证播种质量。很多农业社也很重视播种的技术指导。潜山县黄泥乡在干部会上先由熟悉技术的人作出拌种、浸种、条播的表演,组织大家参观学习。涡阳县在有些技术不熟练、器械不足的地方,以农业社为单位组织拌和队,携带药剂、拌和器巡回到各生产队去拌种。
据新华社合肥16日电 安徽省抗旱秋种的进度大大加快。据12日统计,全省已经播种一千六百多万亩小麦、大麦、油菜、豌豆等作物,比8日以前的播种进度加快三倍多。
目前,全省每天投入抗旱抢种运动的农民有七百多万人。各地农业社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水源。据蚌埠、阜阳两个专区统计,修复旧井五万五千二百多眼,开沟一千四百条,打了一千二百多个拦水坝。滁县大王乡幸福农业社第四生产队有三十六亩缺水的岗地,这个生产队的队员用七道水车接起来把水车过岗去浇地。
目前,全省各机关、企业、学校下乡帮助农民参加抗旱抢种的干部已达五万多人。中共怀远县委会除抽调五四七个干部到农业社抗旱抢种外,还组织了六个巡回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秋种质量。
各地农业社在抗旱抢种中,得到了国家大量的物力、财力的支援。除了全省水利部门已经安装好的几百台抽水机用于抗旱抢种以外,治淮委员会也抽调了一部分抽水机帮助抗旱抢种。各地供销社存放的两万多部马拉水车正全部供应农业社抗旱。粮食部门也调拨了大麦、小麦种子一千三百二十多万斤。
据新华社郑州14日电 河南省在抗旱种麦运动中重视质量。12日以前,全省在干旱缺墒等困难条件下播种的四千七百八十五万亩小麦,据各地检查,大部分既快又好,其中有些干旱十分严重地区,部分干部、群众因为抢时间,对种麦质量不够注意的现象,也及时得到纠正。许昌专署最近检查发现,部分农民群众整地工作做的粗放,浇地不匀不透,不注意播种技术等情况后,立即发出指示,要求各农业社严格执行播种技术操作手续,对于缺苗严重的要求重种套种,一般缺苗的进行查苗补种。豫西山区孟津、洛宁等县为保证种麦质量,普遍推广了固定人、地块、工分、牲畜、时间和质量标准的播种经验。开封县农业社对早播出苗的麦田普遍进行检查,并采取浇水点种、补种等办法,保证了全苗。
各地在抗旱种麦运动中对平地整畦工作都很重视。这是提高麦播质量和麦田灌溉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乡、安阳、商丘、南阳等专区种麦一开始,都制定了平地整畦方案或计划,并加以实施。这些地区的农业社结合抗旱种麦一般都抽出15%左右的劳力参加平地整畦工作。
河南各地已做了准备,如种完麦后仍不下雨,接着就转入浇麦,以保证小麦出好长旺。


第4版()
专栏:

  苏联先进经验是我们的方向
  全国工业劳动模范 李永
我是一个铁路工人。当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到来的时候,我要谈谈苏联政府和苏联铁路工人兄弟对我国铁路运输和建设事业的重大帮助。过去,中长铁路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成为我国的模范铁路;现在,武汉长江大桥又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胜利地提前建成,并且还创造了管柱钻孔法这种世界建桥史上新的经验。在我们铁路运输和建设上的许多重大成就里面,和全国所有的重大建设成就一样,都有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的一分功劳。
在这个伟大节日的前夕,我也不能不怀念着我的最好的朋友、苏联模范机车司机布拉日诺夫同志。
1949年10月,我代表全国铁路工人到苏联去参加十月革命三十二周年纪念。当我们代表团到梁赞机务段去参观的时候,梁赞机务段长究吉果夫同志在欢迎我们的会上,介绍了布拉日诺夫的模范事迹。那时,布拉日诺夫同志是这个段的机车司机长,是最高苏维埃代表和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当他知道我是铁路工人,而且也是机车司机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地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紧紧握住了我的两只手。从这天起,我俩就变成了最亲密的同志和朋友,并且一直到现在还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布拉日诺夫那时候是梁赞机务段的一位劳动英雄。他在局定的列车牵引定数二千一百多吨以外,每次都拉二百多吨货物,并且经常保持了机车日车五百公里以上的优秀成绩。当他从我们的交谈中知道我国铁路还没有超轴牵引的时候,他就把他们机车超轴五百公里的经验仔细地告诉给我。他说:“机车乘务员增产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超轴牵引。”他非常诚恳谦虚地对我说:“我全都告诉你,你回去向中国的机车乘务员同志讲解,好让大伙都超轴跑五百公里,给国家积累更多的财富。”他的这种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用心地记下了他们的先进经验。
布拉日诺夫同志还告诉我怎样组织开展超轴运动的办法。他说:“超轴不单单是机务部门的事,也不只是那一个包乘组的事,铁路各有关部门都有责任;只有大家都动起来,超轴才能搞得好。”根据他的先进经验和办法,我在1950年在我们机车包乘组提出超轴牵引倡议的时候,便事先和领导商量,征求了各有关部门和工人同志们的意见,向他们宣传超轴对国家建设和当时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大家都积极支持我们机车包乘组的倡议。于是,1950年11月17日,我就和司炉王清权、张玉海在天津丰台间第一次牵引了二千三百七十七吨超轴列车。接着,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路超轴牵引的群众性热潮。
虽然我现在已经脱离生产岗位到铁路工会工作好几年了,可是布拉日诺夫同志对我的这些帮助,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当布拉日诺夫同志知道了我按照他们的工作方法成了我国铁路超轴运动的发起者的时候,他高兴极了。1952年,他又在给“人民铁道报”写的文章里,介绍了他们在莫斯科到梁赞的铁路线上创造的新的工作方法。当1954年5月布拉日诺夫随着苏联工会代表团到我国访问的时候,我国铁路正在普遍展开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我陪着他参观了丰台机务段和别的一些地方。1956年1月我从法国回来路经莫斯科时,又和他在他家里第三次见了面,我们的友谊更加深了。
从和布拉日诺夫同志的深厚友谊里,我深深的体会到:苏联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苏联的先进经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尽管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想尽一切办法,诬蔑和中伤中苏人民的友谊,然而在事实的面前,是不攻自破的。
最近,我又很高兴地知道布拉日诺夫同志已经掌握了驾驶电气机车的最新技术。当此伟大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快要到来的时候,我谨向我最亲爱的布拉日诺夫同志致以衷心的祝贺,并向苏联的全体工人兄弟和苏联人民致以衷心的祝贺。


第4版()
专栏:

  把甘薯收好藏好
  本报评论员
10月中旬以后,各地的甘薯相继成熟,全国约有一千二、三百亿斤的鲜薯在这个季节里收获和贮存。
甘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是极重要的。在山东、河北、河南几个主要产区,甘薯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7%。北方地区和南方的旱作地区的农民,有20%——50%的口粮是甘薯。甘薯收成的丰歉和能否把收获的甘薯贮藏好,密切关系着粮食生产任务的能否完成和农民口粮的能否保证。
甘薯有不易贮存的缺点。1954年河南省腐烂甘薯折粮八亿斤,相当于该省全年粮食增产总额。河北省甘薯每年要损失15%左右。山东、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份,也有同样情况。因此防止和减少甘薯的腐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1956年,合作社大发展以后,由于改进技术,大大地提高了甘薯的产量;但是,由于对于集中生产可能产生的一些矛盾估计不足,甘薯生产也受到一些损害。河北省有的合作社,因为将全部甘薯集中在一个或少数生产队中,以致收获时间紧迫,劳力调配不开,迟至“小雪”还没有把甘薯收回来。有的社集中收获后由社统一分配,从社到队到组到户,层层搬运过称,使甘薯遭到严重破损、冻害,引起大量腐烂。这种现象,今年必须注意防止。
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妥善安排好甘薯的收获、贮藏工作,上面所说的缺点是可以克服的。河北省定县韩家洼马宝山农业社和河南上蔡县和平二社去年由于在收获前进行地块排队、估产,并且包干到组到户,到收获的时候就做到了及时、精细。
在目前条件下要做到安全地贮存鲜薯,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大力推行切片晒干还是十分必要的。在推行这一方法的时候,必须向农民说清道理。只要群众明白了这样作的好处,他们是乐于接受的。河南省商丘专区过去没有切片晒干的习惯,但是由于大力提倡和具体领导,去年秋季全专区切晒的甘薯占到总产量的61%。
为了调剂食用和留作种薯,也还必须贮藏一定数量的鲜薯。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加强对鲜薯特别是种薯贮藏的技术传授工作,使农民切实掌握贮藏甘薯的方法,作到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甘薯后期生长较快。目前南方的甘薯距收获还有一段时间。各薯产区,在作好收获、贮藏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抓紧甘薯的后期田间管理,不要放过提高甘薯单位产量的最后机会。


第4版()
专栏:

  气象台站遍布全国
据新华社16日讯 五年来我国平均每三十二小时半就兴建一个气象台、站。而在解放前,从1873年中国出现第一个近代化观象台起的七十五年间只建了七十二个气象台、站,平均每年还不到一个。
解放前的气象台、站,只是零零星星地散布在沿海几省和内地的几个大城市、铁路干线上。现在全国已经有一千六百六十个气象台、气象站和气候站(不包括军事部门的):气象台站网已经在中国土地上基本形成了。连康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大戈壁等许多人烟稀少的地方,都建立了气象台、站;地面气象站的密度,已经基本上达到国际水平。
随着气象台站的迅速增加,气象工作的业务内容和服务工作也有了巨大发展。解放前气象工作主要是进行一些一般的地面气象观测,对两三个大城市和几个海关、飞机场发布一些天气预报,现在,气象服务对象遍及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牧业、渔业、盐业、林业、水利、粮食储运和广大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服务量超过解放前几百倍。气象工作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目前,全国气象台的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平均达80%以上,一般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平均达75%以上,都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天气预报的时限也延长了,原来只有十二小时的短期天气预报,现在已经发展到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和四十八小时的天气预报,三天到五天的中期天气预报,以至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气候展望。
几年来,由于天气预报的及时发布和准确率不断提高,我国的航空和航海安全已经基本上有了保证。我国民航客机自从解放以来没有因气象因素造成机毁或人员伤亡的事故;台风、寒潮、霜冻、暴风雨等灾害给国家生产建设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也已经大大减轻。像1956年那样几十年少见的一次深入内陆数省的强大台风,1954年那样百年罕有的长江洪水,由于气象部门及时发布了准确的预报、警报,使有关领导机关能够事先组织人民作好防台、防洪的各项准备和部署,从而防止和减少了许多损失。由于根据天气预报采取了预防措施,内蒙古草原上因突来的大风雪所造成的牲畜损失在三年前就已比解放前减少60%以上,不少农作地区大大地减轻或消除了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辽东半岛1956年依靠天气预报,打破了历年8月雨季不产盐的习惯,为国家增产了价值一千多万元的盐。几年来,气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为国家的许多生产建设、特别是一百五十六项巨大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4版()
专栏:

全国水稻插秧机经验交流会要求
加速研究插秧机
新华社南京16日电 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水稻插秧机经验交流会议,要求水稻插秧机设计人员同农业科学家以及生产部门密切配合,在国家统一计划下,从适合农业技术要求、经济实用、能够减少农民劳动强度和达到扩大复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着眼,继续加速水稻插秧机的研究工作。
这次经验交流会议在8日到14 日举行。会议期间曾展出了八部水稻插秧机或模型。这些机器是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天津专署工业局、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农具厂、南京农学院、南京工学院、江苏省丹徒县农民张昌喜等送来的。其中有六部机器曾下田作了插秧表演,由到会代表、苏联专家以及江苏省党和政府的负责人实地观察鉴定。各个机器的主要设计人介绍了设计经过和机器的特点,代表和专家们对这些机器作了详细的比较和研究。
会议决定,以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体强为首设计并经过改造的1957年型水稻插秧机为基础,继续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和提高,争取明年春季试制出一部分送到各水稻产区试用。这部1957年型水稻插秧机,同林体强等人在1956年设计的第一架自动分秧送秧插秧机比较,分秧和对行又有了改进,插的秧比较均匀,体型比较轻便,还可以随时安装独轮在小田埂上推着走,田间运转稳定,不拥泥,操作时所需人力也有减少。
另外,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匡梁为首设计的一部机器,因为部件装配未全,这次没有下田试验,但在结构和插秧原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点,到会代表和苏联专家都很重视,要求设计人再加改进,争取明年春季前能试制出几部,参加田间试验。其他的机器,问题都较多,原设计单位将继续研究改进。农民张昌喜设计的脚踏式木质结构水稻插秧机,虽然限于技术条件,下田试验没有成功,但是张昌喜在这方面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智慧,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中共江苏省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他作进一步的研究。


第4版()
专栏:

  综合利用资源 兼营多种生产 发掘新的原料
食品工业增产节约大有可为
本报讯 记者胡道源报道:食品工业生产中目前存在着几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产品供不应求;原料供应紧张,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不均衡,设备和劳动力都有很大的浪费。最近食品工业部召开的一次座谈会,找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项有效办法。这些办法是:综合利用资源,兼营多种生产,发掘新的原料。
座谈会对综合利用资源的问题十分重视。代表们认为,食品工业绝大部分原料都是农牧产品,原料的价格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糖、酒精等的成本中,原料费都占60%—70%以上。但是食品工业的产品中,主产品所占的比重小,副产品所占的比重大。一百斤大豆,产油不过十多斤,产豆饼却有八十多斤;酒的副产品甚至比原料的数量还大。因此,如何综合利用资源,使副产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食品工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座谈会上交流的经验证明,有些一向直接用做饲料、肥料的副产品,经过加工,可以制成更多更好更受农民欢迎的混合饲料;有的还可以复制食品;有些一向当作废品处理的,可以提制贵重的工业原料。例如江苏宝应酒厂今年上半年用五十九万多斤酒糟,加上粮食部门的副产品——皮糠、麦麸和统糠,制成了一百五十八万多斤混合饲料。上海茂昌蛋厂利用蛋壳内残留的蛋白制工业用的干蛋白,去年一年就增加了四万五千多元的收入。沈阳酿造厂利用回收的二氧化碳做小苏打,预计今年可以生产三百吨。旅大罐头厂利用果核、果皮做果酱,可以代替砂糖做点心馅。此外,如用冷榨豆饼做豆腐,用花生饼做脱脂花生粉和花生酱,用鱼头、虾皮做酱油,用麦稍、麦毛做饴糖,用豆饼做酱油等,都是综合利用资源的好办法。
座谈会指出:食品工业的生产,受农业原料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季节性。蛋厂一般每年只生产四、五个月;糖厂也常常有半年的停产时间。同时,有些产品的销售也受季节的影响,如糖果、白酒夏季销路小,啤酒、汽水夏季销路大。生产的季节性,使食品工业的设备和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是食品工业生产中一个重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地方的食品工厂采取了兼营多种生产的办法。例如,河北桑园蛋厂兼营冬菜,通县蛋厂兼产脱水蔬菜,扬州油厂兼营饲料等。代表们认为,这种办法可以解决生产不均衡的问题,减少停工、窝工的浪费,为国家多创造财富。
为了解决食品工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最近期间,各地许多食品工业部门都曾提出“上山下海寻找新原料”的口号,大力开辟木本原料和山区资源。山西省今年发掘到的野生油料,就有木瓜子、槐树子、榆钱子等二十二种,一般含油率都在10%以上,最高的达到54%。全省今年计划收购二千五百多吨,可以生产二百多吨油。辽宁省1956年发现野生酒料——橡子、草子、山里红等二十多种,估计这些原料全省每年可出产七、八万吨。据食品工业部供销局估算,今年全国收购用以酿造酒精(包括部分饮用酒)的橡子,将达十万吨左右。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全国已经发现的野生油料共有二百五十种,其中经过化验已确定用途的有八十一种;野生酒料,仅橡子一项,全国每年就约可出产四百六十万吨,只要收购加工三分之一,就可以生产出数量同今年全国生产计划相等的酒和酒精。另外,许多地区还注意利用了粮食和副食品加工部门的副产品。如用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糖渣制酒精。
这次座谈会认为,上述三项办法,是食品工业增产节约的根本途径。会上,天津、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河南等八个省市的代表,广泛地交流了这些方面的经验。代表们都满怀信心地准备回去大力推广。


第4版()
专栏:

  在嘉陵江上
四川南充港是嘉陵江上木船运输的大港之一,经常有成百只木船停泊着。
左图:美丽的嘉陵江上,木船来往运输忙。
上图:船工们愉快度过假日。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