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提高的里程碑
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的讲话同志们、朋友们:
全国人民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经过全体筑桥职工的努力,现在已经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全部建设完成,并且在今天正式通车了。我们热烈庆贺大桥的建成。
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愿望,但是只是在人民掌握了政权之后,这个愿望才变成了现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久,铁道部门就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准备工作,到现在全国解放还只经过八年的时间,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巍然地横跨在长江之上,使天堑变成了通途。这座大桥的建成,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具有无限威力的一个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规模宏大,技术复杂,是近代科学技术在大桥建设上的创举。这座大桥的建设,除了需要铁道部门的职工不畏艰难完成设计和施工的任务以外,还需要工业部门、地质部门、水利部门、气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材料、设备、地质气象和水文资料、技术力量等方面的配合和支援。因此,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力量和经验,我们今后就一定能够更快、更好、更省地建设起更多的铁路和公路的桥梁。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和苏联专家的热情帮助。在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苏联专家提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筑桥方法,不仅保证了大桥的质量,缩短了施工的期限,而且节省了投资,保障了职工的安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中苏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又一个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今后南北物资的交流将更加畅通,华中工业基地的建设将更易于得到各地的支援,同时人民来往大江南北也将更加方便。
我现在代表国务院,向积极参加大桥建设的全体职工同志们致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提前把大桥建设起来;向积极支援大桥建设的各地方、各部门的全体职工同志们致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对大桥的建设给了多方面的帮助。我还代表国务院向热烈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并且有卓越贡献的全体苏联专家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向参加今天典礼的苏联运输建设部部长科热夫尼科夫同志及代表团同志们,并且通过你们向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兄弟般的敬意。


第4版()
专栏:

  我国桥梁史上新的一页
铁道部长滕代远的讲话同志们、朋友们:
武汉长江大桥今天正式通车了。这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次光辉胜利,也是修建大桥的全体职工同志们的卓越成果。我谨代表铁道部和全国铁路职工向你们致以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在长江上修建大桥,是我国人民长远以来的愿望,但只有在解放以后,人民作了国家的主人,在共产党领导下,才使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1950年我们就开始了测量钻探工作,并且三次邀请桥梁专家开会讨论,终于在1953年5月完成了初步设计。1954年5月到1955年1月,又反复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确定了以管柱钻孔法修建基础的方案,并进行了半年的试验工作,完成了技术设计。这个方案,在1955年7月,经我国政府批准以后,1955年9月大桥正桥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大桥在今年9月25日全部建成。我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殷切期望终于实现了。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武汉长江大桥的通车,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了起来,将武汉三镇联成了一体。通过大桥,使我国南北地区的铁路网和公路网联成为一个整体,建立了我国南北地区可靠的和经常的联系。这对便利我国南北地区的物资交流,发展武汉市的经济和文化,都有重大意义,并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华中钢铁基地,提供了运输上的可靠保证。同时,大桥通车以后,对改善我们的铁路运输工作,缩短旅客旅行时间,和货物的运送时间,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有这样重大的国民经济意义,因此,在大桥修建过程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特别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党、政、军和社会团体,给予了及时的领导和帮助,各兄弟部门和兄弟企业,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这就给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提供了重要保证。我谨代表铁道部,向湖北省、武汉市党、政、军领导部门和社会团体,各中央部门和兄弟企业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过程中,苏联政府派来的专家们表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不仅帮助了我们修建大桥和进行试验工作,而且为我们培养了一批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使我们在完成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同时,成长起来了一支新型的建桥队伍。我谨代表铁道部向苏联专家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参加今天大会的苏联政府运输建设部长科热夫尼科夫同志及以他为首的代表团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和苏联铁路员工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兄弟般的敬意!
在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国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和大桥的全体职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很多老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员在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技术领导和培养技术干部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很多年青工程师在向苏联专家和老工程师学习方面,有了很大收获,提高了技术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大桥的工人队伍,几年来增加了一倍以上,他们的技术也不断有所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很多工班变成了先进的工班,很多工人变成了先进生产者。他们在钢围囹的制造和拼装方面,在管柱的制造和下沉方面,在钢梁的拼铆和焊接方面,在各种巨型的机械制造和使用方面,以及在其他各种工序方面,改善了施工组织,改进了操作方法,因而大大地提高了工率。这对加速大桥的进度,提高大桥工程的质量,和节约大桥的修建费用,起着极为重要作用。我谨代表铁道部向参加大桥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们,向大桥的全体职工同志们,向大桥的先进工班和先进生产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在我国桥梁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我国桥梁工程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建桥职工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在已经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为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完成修建新桥任务而努力。


第4版()
专栏:

  最后一根钢梁(套色木刻)  武石


第4版()
专栏:

  社会主义阵营共同的喜事
苏联运输建设部部长科热夫尼科夫的讲话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请允许我向几千位建桥工作者,向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劳动者,向全中国的人民致贺,祝贺你们的光辉胜利——长江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的建成。我们同你们一起高兴地庆祝中国人民的这一大喜事。
从远古以来,你们伟大的祖国,一直为这万里的长江从东到西割成两半。因无桥梁,铁路被这一支河流所割断,人和货物渡江曾需耗费很大的物力和很长的时间。
今天,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长江大桥终于按原定的工期提前建成并通车了。在这里,在世界建桥实践中首先实现了最新的筑墩方法,这一方法不但使工期缩短,而且还避免了下沉深度较大的压气沉箱工程中必然遇到的那种极端困难的劳动条件。在江面宽阔水深流急的扬子江上修建一座桥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技术课题。但是,天才的中国桥梁建设者却顺利地克服了一切困难,以现代最高超的技术水平建起了壮丽的建筑物。
我们感觉到高兴的是在中国工作的苏联桥梁专家对解决这一课题为你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长江大桥胜利建成,这是表明天才的中国人民解放后如何解决旧中国无能为力的那些问题的许多例子中的一个。
我们知道在这一座雄壮的大桥建成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修建了数千公里的铁路和许多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厂,许多发电站和炼钢的企业。
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忘我的劳动,在人民政权建立以来的几年内,中国已经建立了前所未闻的汽车工业,制造出了复杂的机床和机器,精密仪器和喷气式飞机。这一些仅仅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开始在自己的厂里生产的产品中的几种重要产品。
中国人民在城乡里之所以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迅速地发展自己经济和文化,这都是由于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苏联的人民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劳动人民以及全世界进步人类一起,怀着极大的喜悦来庆祝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成就。
亲爱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请允许我再一次向你们致贺,并且预祝你们在你们伟大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中苏两国人民兄弟般的友谊万岁!
光荣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第4版()
专栏:

  何香凝老人咏大桥
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在参加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的当天,写了一首诗,歌颂这座伟大的桥梁。诗的全文如下:
大桥今日落成中,感谢工人建国功;
更谢苏联同协力,民间从此乐无穷。


第4版()
专栏:

  人民的桥 人民的心
  本报记者 曹葆铭
今天的长江,今天的武汉,完全沉浸在欢腾中。老远老远,就望见一顺溜的两排红旗,沿着桥边从长江北岸插到了南岸。江上的许多船舶也扯起了各色的彩旗,迎风飞扬。一大早,人们就成群结队地沿着栽有许多绿树、红花的大道往桥上涌,一直涌到龟山、蛇山和长江大桥的公路桥面上。这里面有工人、农民,有干部、学生,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和临时赶来的外地人民,有的还扶老携幼全家赶来这里。原来,市里预计参加长江大桥通车的人数是两万,后来又增加到四万、五万。今天实际又增加了多少人呢?在这只见万头钻动的人海里,谁能数得清!
婴儿的名字
今天,市内各条街道也悬旗结彩,密密地扯满了庆祝长江大桥通车的横幅标语。许多商店的橱窗,都用各色商品布置成长江大桥的模型。许多工厂和手工业合作社,还以长江大桥来命名他们的新产品,有“大桥牌”的雨衣和衬衫,有“大桥牌”的糖果和糕饼,有“大桥牌”的酱油和香烟。还有许多人家以大桥给新生的婴儿命名。光是在龟山脚下的一个派出所里,两年来就登记了这样名字的婴儿两百来个。其中取名“建桥”的二十五人,“汉桥”十五人。武汉市有多少个派出所,该有多少个以大桥命名的婴儿啊!人民热爱长江大桥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在工程正式开工不久,我就听说有个名叫李昌的七十六岁的老人写信给滕代远部长“控告”武汉大桥工程局:“他们为什么不让我参加长江大桥劳动呢?我的儿子们能很好的供养我的生活,我参加工作不要报酬,我仅仅想成为长江大桥工程建设的参加者,那怕是让我在大桥工地打扫厕所也行。”侨居新加坡三十年的许培新回国参观大桥后,马上给大桥工程局寄来六千元港币,并且说:“几十年来,梦想不到的事,现在业已成为现实。这仅仅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心意。”内蒙古桃力民小学的少年先锋队员们,从老远寄来一幅锦旗,上面绣着光彩夺目的长江大桥模型和“庆祝武汉长江大桥竣工”的红字。在为长江桥头铺路、植树中,武汉市有五万干部踊跃参加了义务劳动,其中有市长,有将军,每一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劳动,在长江大桥建设事业中表达一点心意。
欢腾的日子
在今天长江大桥通车的日子里,就更热闹了。武汉市的乐队、合唱团,在桥头举行音乐会,演奏了歌颂长江大桥的歌曲。女歌唱家王昆、郑兴丽从北京赶来参加了这个盛会,不能赶来的梅兰芳、常香玉、侯宝林、袁雪芬、严凤英、红线女,都将自己精彩的节目录音寄来。本市的名演员陈伯华、高百岁和许多剧团,都在为长江大桥通车作专门演出。
九点三刻,李富春副总理来到了挂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横幅的铁路桥头。铁道部长滕代远和苏联运输建设部部长科热夫尼科夫手挽着手,被摄进了镜头。当典礼在鞭炮声中开始时,一架飞机飞过来了,撒下了传单,一束束气球也升上天空,拖着“庆祝长江大桥提前胜利建成”和“中苏友谊万岁”的长幅标语。
十一点三刻,一列由北京开出的特别快车开来了。当李富春副总理剪开横在铁路桥面的红彩后,这一列前面挂着毛主席像的火车,便在欢呼声中驶过了长江大桥,直奔向祖国的南方,奔向邻近越南的广西凭祥。
一千多位中外来宾上彩车了。这里面有革命老人何香凝,她是由廖承志同志陪伴来的。她昨天坐着小车参观了大桥,今天早晨写出了一首诗。1913年曾在武汉首次测量过长江大桥的吴鹏、陈长镃,也从北京赶来参加了这个盛会。吴鹏讲:他测过桥址后,就参加了川汉铁路修建工作,两个工程在旧社会都没有成功。但在解放后,他参加了成渝铁路的建设,修成了四川的第一条铁路。现在,他七十二岁了,又赶上了长江大桥落成通车。
当李富春副总理将横在公路桥面的彩绸剪开后,由几百辆汽车组成的车群,以解放牌汽车和北京牌公共汽车为前导,驶过用五色草植成“和平万岁”与和平鸽图案的武昌桥头,驶向汉阳。沿途的穿戴鲜艳的妇女和儿童们都摇着花束,向车群欢呼。一千多只和平鸽也展翅飞翔在大桥上空。这是人民的桥,是和平的桥。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苏联派来的二十八位专家,始终同我国工人一起,日夜坚持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他们试验,他们研究,他们终于创造出了世界最新的建桥技术,创造出了两年零一个月建成长江大桥的奇迹。铁道部党组对这座桥的鉴定是:“优异的成就,卓越的创造。”智利诗人聂鲁达也为长江大桥写了首短诗:“这座桥不仅有用而且美好,不仅巨大而且精巧。像中国的刺绣:那样的透明,那样的明朗。今天的工作,带来了明天的幸福和愉快。”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热爱长江大桥!
“看不见,摸摸也行”
当满载棉花、芝麻的载重汽车驶过桥后,几万人就涌上了桥。几天前,我就听说在汉阳桥头附近居住的八十三岁的朱治兄老大爷,从大桥开工以来,就每天坐在门口看,大桥的钻探、修桥墩、架钢梁和铺路面等全部建设过程,他都看到了。他这次又约上他的老朋友们,要在今天从桥上走到武昌去玩一天,然后再从桥上回来。这件事被建桥街的谭瞎子知道了,他也要去,而且很坚决:“我看不见,摸一下桥也行。”他们只好同意说:“好好好,你看不见,我们讲给你听。”我很想在桥上找寻这群老人,但在这从桥上一直延长汉口中山大道的人群中怎么找得见呢?在桥上欢舞的龙灯、狮子灯和采船,使我想起每年元宵公演的“天下第一桥”京戏,它歌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桥——洛阳桥,描述了人们在桥上的欢乐,但要同今天的盛况比起来,它就黯然失色了。


第4版()
专栏:

  桥和汉阳
  本报记者 张碨
汉阳是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六十年前,这里修建起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以后,更成了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解放初期到这座名城游览的时候,却很失望。这里最大的街道——西大街是狭窄不平的青石路,两人伸开手臂就可以拦断交通。全区到处都是破旧低矮的黑瓦房和茅棚。这里除了三家工厂以外,家家点的都是青油灯和煤油灯,多数居民都是吃湖塘积水。著名的汉阳铁厂和兵工厂这时也只剩下一片废墟。
这是长江、汉水限制了汉阳的发展。多少年来,汉阳人民都迫切希望修建大桥。
1953年以前,人民政府曾经花了很大的力量来建设汉阳,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国棉一厂、枕木防腐厂和中南制材厂等工业企业。但是,长江和汉水的箝制,使这些工厂的原料、成品都必须用木船转载,增高了成本。同汉口、武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汉阳人民,也还必须时常冒坐小划子过江的风险。
1954年和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的组成部分——汉水铁路桥和汉水公路桥先后建成了。从此,铁路伸进了枕木防腐厂,每根枕木的加工成本由2.69元降低到1.49元。马路直通汉口。在原来的乱坟岗盖起了一千多栋楼房。十七里长的自来水管遍布市区。普遍设置的电灯和公用电话,使汉阳人民的耳目灵光了。栖贤寺前面的臭水塘和破旧的琴台建成了汉阳公园和文化宫。汉阳的面貌彻底的改变了!
1955年年底,当满载粮食、建筑器材的卡车和大型公共汽车,首次由汉口经过公路桥驶到汉阳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汉阳人民都拥集在桥头欢呼,还打腰鼓,扭秧歌,庆祝祖国建设事业的重大胜利和自己多年理想的实现。一位吴老太太这天也把压在箱底多年的合心的衣裙翻出来穿上,走上桥头观光。晚上,她又亲自送她孙女儿到汉口的学校去开除夕晚会。她还对孙女说:“你父亲是坐划子去汉口,遇上风浪翻船死的。共产党领导人民修了桥,现在可好了!”有的人还坐上汉阳和汉口之间的公共汽车,往返几趟都不下车。
现在,武汉长江大桥已经落成通车了。这将进一步使汉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要道。汉阳的工业也将更加繁荣起来。


第4版()
专栏:

  管柱钻孔法前途无限
  本报特约记者 徐迟
正在庆祝落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雄伟的、美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物。
从外形上看是这样的:大桥是不可言喻的美丽的桥。
从质量上说,它是头等的优良的桥。从技术上说,它是世界先进技术的桥。
每一个在武昌桥头堡旁边散步的人,如今都可以看到,在相当于从前的黄鹤楼的位置上,矗立着一座“长江大桥落成纪念碑”。这是一座高达十一点五五公尺的碑。大理石的碑座是八角形的。圆形的碑身象征着作为大桥基础的大型管柱。碑顶箱形,象征着一件神乎其技的社会主义技术的机具——震动打桩机。
如今通过大桥的人,再看不见那些个大型管柱了。它们都在深水之下,岩盘之上。它们插入岩盘,在岩盘上扎下根,每二十来根、三十来根管柱上面,顶着一座桥墩。
在长江大桥上,创始了这个桥梁建筑的新技术。
在长江大桥上,第一次胜利地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尚无先例的新的基础结构——大 型管柱基础,创造了新的施工方法——管柱钻孔法。
如今,当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走在大桥顶上时,他们是名副其实地走在世界桥梁工程技术的顶上。
在这个新事物诞生之前,技术界曾有人怀疑过,反对过。当时发生了先进对落后的尖锐斗争。而现在,经过严格的技术鉴定,证明了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法在大桥上采用是最为合理的,是意义重大的,是一个伟大的革新。
现在,更不止这一座大桥采用了这个新的方法。
宜宾附近的岷江大桥,在采用了大型管柱钻孔法后,只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地完成了它的基础工程。
现在,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承担了分布于七省的十二座桥梁的修建工程。其中,凡属大型的桥梁都采用了大型管柱钻孔法。
长江大桥的建设家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个技术:用震动打桩机使管柱下沉,用大型钻探机挖开岩盘,然后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灌……。
而管柱钻孔法自身也向前发展了。
在长江大桥的桥墩下面,用的是直径一点五五公尺的大型管柱。但是,工程局早在去年就试验了更大的,直径达三公尺的管柱,后来又试验了直径五公尺的管柱。
现在,在漳河大桥的工地上,正在用三点六公尺的直径的大型管柱施工。两条管柱,就能顶住一座复线桥墩。
而那威武的震动打桩机,也从最初阿波—1型的十七吨威力发展到阿波—3型的四十四吨威力,再发展到阿波—4型的九十七吨威力。这些在长江大桥上都使用了。现在,由于直径三至五公尺的管柱出现了,相应的出现了阿波—5和阿波—6型的威力更大的震动打桩机。别的其他的机具,在这里就不说了吧。
管柱钻孔法是前途无限的。
它不仅可以用于建桥,还可以用来建筑工厂厂房的基础。它可以容易地、迅疾地按照需要,下沉管柱,浇灌成为结实的厂房基础。它无须挖坑、支撑、回填。
管柱钻孔法还可以用来建设煤矿竖井,无论它有多末深。它可以大大缩短竖井的建设时间,降低造价。
管柱钻孔法又可以用于建筑负载重荷的基础工程,例如大高炉的基础工程。
至于在深水之下,它的优越性当然更是明显。它解决了气压沉箱所不能解决的深水施工困难。这不仅在长江大桥上已经证明,并且在武汉大桥工程局承包的某一深水水泵的水下工程中,也证明了。
管柱钻孔法还可以用来建设水力枢纽。虽然迄今还没有一座水力枢纽采用它,可是我们至少已经看到了一个由中苏工程师共同设计的采用这方法建筑拦河大坝的围堰的设计示意图。它可以确保围堰工程的建成,不怕那河流的施工流量有多大。
管柱钻孔法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中苏科学家已经谈到,在海港工程上,也可以采用它。
一门崭新的技术科学已经诞生了。长江大桥是它的摇篮。它已经在苏联推行。它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和许多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机构的一个研究项目。
在庆祝长江大桥落成通车的时候,也让我们欢呼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法的诞生和它的无可限量的发展。
自不待言,它是中苏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创造。这是国际技术合作的光辉的创造的范例。自不待言,这为中央指示的赶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带来了莫大的现实的鼓舞作用。
看啊,红旗插满了的长江大桥,即将剪彩通车了。远远传来了从远方开来的纵贯南北的火车的车轮声、汽笛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欢呼吧,欢呼吧,欢呼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