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群众发动起来,机构合理简化,工作效率提高
沈阳许多工厂发生深刻变化
本报讯 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已在沈阳的工厂企业中引起了深刻的变化,不少工厂积极以革命精神简化企业管理机构,大批管理干部主动要求回到生产岗位参加体力劳动。
最早提出简化管理机构的沈阳螺钉厂,今年的任务量与1955年差不多,但管理人员却比1955年增加了42%,因而机构臃肿、效率很低、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原来一个人可干的两个人干,有些人一天只干两小时的活。一项比较简易的新产品,也必须提前七十天提出计划。新方案是以原有机构为基础,把企业各种活动进行分类排列,又考虑了工作性质和工作量而制订的。特别注意把性质相近、联系比较密切的事项划归一个科室管理,以避免重复互相掣肘的缺点,过去一个事项被几个科分散管理的现象也有所改变。根据新方案,这个厂将由十九个科室减少至九个科室,八个车间减至七个车间。管理人员由五百零三人减缩至二百四十三人,由过去的占职工总数23%降到11%。这个方案已于10月6日宣布,经过几天的讨论,职工一致赞同这项改革,许多技术人员和职员纷纷填写申请书,要求把自己调到生产第一线去。
沈阳矿山机器厂在大鸣大放中,就简化企业管理机构问题发动职工进行了专题鸣放。在鸣放中,不少职工建议人事科、劳动工资科、教育科合并为一科,因为这三个科的工作本是不可分割的,过去因三头分管经常发生扯皮现象,合并为一个科不仅便于工作,而且人员亦可由四十一人减至十八人。职工也建议将性质相近的工艺科、锻冶科、工具科合并为施工科,卫生科和福利科亦可合并。领导考虑了群众的建议后,决定将二十一个科室合并为十三个科室,十一个车间合并为六个车间,管理干部由一千一百五十八人减少到六百四十五人。职工在讨论这个方案中还提出不少补充意见,如建议撤销庞大的基建科,只留下一个修缮队。有的提出厂长办公室也可撤销,留下一二个秘书和调查研究人员也就行了,现在工厂领导上正在进一步研究大家提出来的意见,预计这个方案到11月中旬即可全部实行。
沈阳电厂机械厂已将二十个科室减缩为十个科室,已下放科长车间主任二十一人,其中有九个人直接参加了生产。皇姑屯机车客车修理工厂亦已提出简化方案,将十八个科室减少到十四个科室,十个车间减为三个联合车间。苏家屯砂轮厂、沈阳第二机械厂等厂也都提出了简化企业管理机构的方案。


第3版()
专栏:

  五三工厂转入专题鸣放
运动出现新的高潮
据辽宁日报报道:五三工厂从9月下旬开始由一般鸣放转入专题鸣放,使大鸣大放又出现了新高潮。
这个厂从9月17日开始发动职工群众大鸣大放以来,到9月24日为止的八天中,一般性问题放的差不多了,鸣放会上有时候就卡住了。有的人在鸣放会一开始就表示说:“今天我没有什么提的了,大字报也写了,意见也提了,请别的同志发言吧。”有的要求领导再给指个方向。经党委分析研究,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虽然都鸣放出来了,问题提了很多,但重大问题鸣放的不够多。鸣放的问题范围也不够广,特别是有关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根本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鸣放的还不深透。于是,确定转向专题鸣放,提出了工资奖励政策、干部政策与人员使用、生产管理与劳动保护、劳动竞赛与合理化建议、党群关系、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等七个专题,进一步发动职工群众大鸣大放。在专题鸣放开始的时候,各个单位都经过研究,先鸣放职工群众最关心的专题,等大家对这个问题鸣放完了,再转入另一个专题上去。
开始专题鸣放后,比一般鸣放时涉及的事情和人更具体了,更实际了,这样,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又出现了。比如专题鸣放生产管理,涉及到对具体管理人员的意见就多了,有的车间主任或工长就感到沉不住气了;放到党群关系时,意见集中,也有些党群干部感到受不了。在职工群众中,因为专题鸣放时直接批评干部的事情更多了,也有顾虑,党组织都及时地进行了个别帮助和专门教育,顾虑解除。
通过上述各种工作,从一般鸣放转入专题鸣放之后,立刻就掀起了新的鸣放高潮,经过一周多的时间,发言人数即达到90%以上,大字报增加到五千八百七十多张,意见达到一万五千四百二十六条。特别是职工群众鸣放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重大问题增多了,过高的要求减少了。生产管理意见在专题鸣放之前只有八百多条,现在已达到四千多条,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方面的意见,过去只有四十多条,现在已达到五百多条。许多意见,不仅有批评,有建议,还有积极正确的解决办法。组织专题鸣放后,职工群众都反映这种办法好,说这样问题集中,目标明确,能引导我们深入发言,也真能解决问题。


第3版()
专栏:

  领导干部端正整风态度
职工鸣放情绪转趋高涨
据新华社合肥15日电 合肥矿山机器厂领导干部端正对整风的态度,加强整改工作,使职工群众大鸣大放的情绪由消沉转为高涨。现在,全厂职工贴出的大字报已经由原来的二百四十二张增加到二千二百七十六张,职工们基本上都能把自己的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
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原来对企业整风存有许多顾虑和不正确的认识。他们怕职工鸣放把工厂搞乱、怕影响生产和怕“惹火烧身”,因此不敢大胆放手地发动职工鸣放。他们还错误地认为整风就是单纯地反右派,而对职工们提出的一些生产管理和干部作风的意见,则认为都是小问题,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和答复。
在这种情况下,职工大鸣大放的情绪非常消沉。他们看到领导方面没有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诚意,都不敢大胆提意见。在开始大鸣大放的二十多天中,全厂一千七百多名职工仅贴出了二百四十二张大字报;四百二十多个行政和技术人员只贴了二十二张大字报。许多职工对整风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大鸣大放不感兴趣。
中共安徽省委工业交通部发现上述情况以后,帮助这个厂的领导干部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检查,批判了领导干部对整风的不正确的认识,对职工已经提出的意见,组织力量及时地进行了处理,仅五天的时间即解决了一百九十三个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拟定了具体解决的方案。
由于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加强了边整边改工作,大大鼓舞了群众大鸣大放的情绪。职工们普遍地反映说:“这下真解决问题了,领导作风也在转变了。过去不发言的人,现在也都纷纷贴出了大字报。仅最近五天的统计,职工就贴出了大字报七百多张,内容广泛生动。


第3版()
专栏:

  共产党员林体强
战胜右派分子阻挠 坚持科学研究工作
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具系助理研究员、共产党员林体强,冲破了该所农具系主任右派分子蒋耀等人的重重阻碍,进一步研究改进了水稻插秧机,这架插秧机构造较原来的简单,经水田试验,性能也较好。
林体强的这项研究工作是在同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右派分子周拾禄和农具系主任蒋耀的斗争中进行的。林体强在1956年就设计成功了一架插秧机,当时被这两个右派分子所窃取,说是他们设计的。林体强并不同他们计较,仍然埋头于这架插秧机进一步改进的研究工作,这两个右派分子又加以百般阻挠。但在党的支持下,林体强坚持研究工作,终于试制成功了这架性能更为良好的水稻插秧机。(附图片)
这是改进后的梳齿式水稻插秧机正在进行试验。左边的是林体强,他正在装秧。 新华社记者 许必华摄


第3版()
专栏:纪念伟大的十月革命节

  学习苏联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
  ——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千家驹
1956年春,中苏友好协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组织访苏代表团到苏联去作友好访问。我们在苏联的日子虽然不到两个月,但是苏联人民为进行共产主义建设所表现的那种忘我劳动的精神,苏联人民所过的愉快幸福和高度文化的生活,以及他们对于我国人民无比深厚的兄弟友谊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关怀,留给我们以永远不会磨灭的深刻印象。
如果有人问:在你们的参观访问中,什么是使你最受感动并且最有教育意义的呢?我想首先就是苏联人民对于劳动的社会主义态度和他们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不论在工厂、国营农场、集体农庄或者学校、商店、建筑工地里,他们都是又愉快又紧张地劳动着。自然这是由于他们已经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劳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的成果被保证用来进行共产主义建设和满足人民最大限度的物质与文化的生活,因而他们都不把劳动当成负担而视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苏联人民热爱自己的劳动,每一个公民都把劳动看作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爱惜每一分钟的劳动时间,把浪费时间视为对社会财富的浪费。他们以自己的双手来建筑人世间最美丽的乐园。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谈一谈。近几年来苏联的农业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苏联的谷物播种面积在最近三年内
(1954—1956年)增加了二千二百万公顷。1956年谷物总收获量(入仓收获量)比1955年大约增加了20%,大大地超过了苏联历史上任何一年的入仓收获量。苏联农业方面这种辉煌的成就是和苏联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垦荒分不开的。最近三年内,苏联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地区的谷物总收获量增加了一点四倍,尤以哈萨克共和国的谷物总收获量增加得最快。1956年哈萨克交给了国家十亿普特谷物,差不多等于过去最高交售量的十倍。
我在去年访问苏联时曾经参观了哈萨克江布尔区的一个名叫阿克先根尔斯克国营谷物农场。这一农场离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约二百公里,在一年半以前这是一个荒无人烟,蔓草遍野的草原地带,既没有道路,也没有一幢建筑物。1954年苏联共产党发出了垦荒的号召,哈萨克共和国政府决定在这里垦荒,创设国营谷物农场。1955年1月间派了七个党员为核心小组的垦荒先锋队,当时根本没有道路,又值严冬季节,他们七个人是乘雪橇来的。后来又从全国各地踊来了大批的志愿垦荒者,他们都是响应苏联党的号召自动地来参加垦荒运动的。据说当时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这从来无人居住的草原地带定居下来。物质条件的困难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既没有住房,时常有暴风雪,气候酷冷,连燃料也须从二百公里以外运来。但是这些志愿垦荒者是不会为任何困难所吓倒的。同时党给他们以一切物质与精神的支援,政府给他们送来了二十二辆车箱,他们就以三辆车厢作为食堂和零售店,其余的作为宿舍和办公室。他们就地取材,经之营之,利用了遍地皆是的芦苇和以煤渣筑起房子来。附近的湖泊周围长着稠密的芦丛,把芦草收割加以压榨,然后用铁丝把它穿缝起来即成为绝好的建筑材料,这种芦苇还可以用作羊棚牛棚,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经过了他们一年多的艰苦经营,当我们去参观时,这个一年半以前还是饥饿的草原地带已经成为一个快乐的青春的新村了。一年多来,他们建筑了适用、经济而又舒适的住宅,有食堂、商店、俱乐部和小学校。他们的文化生活也决不缺乏,无线电、报纸、杂志可以把一切新闻传送到这里,看到了这么一个青春饱满,朝气勃勃的新村,谁也不会想到在一年半以前这还是一个荒无人烟的草原地带的吧!
农场的场长和党委同志非常热烈地欢迎了我们,招待我们在食堂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并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个农场创办的经过。他们说仅在1955年一年之内,农场便上缴了国家二十五万普特的粮食(每普特合三十二点七六市斤),农场拥有可耕地二万四千公顷,牧场二万公顷。他们养了三万二千只羊,七百八十头牛。他们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苏共党的大力支援和党员同志的核心领导作用,这一农场的开辟是不能想像的。他们说,你们今天来的道路是不好的(其实也不比我们的某些公路差),但是要知道这儿在一年半以前是根本没有道路的,今天已经可以通车了,请你们再过一年来看看我们吧,那时候农场的面貌会有更大的不同了。看到了他们那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他们那种不向任何困难低头,艰苦奋斗,战胜一切的豪迈气概,真不愧为建设共产主义的战士!同时苏联党和政府对于垦荒的大力支援,也令我们深深感动,这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他们为了配合垦荒计划,各方面都动员起来了,画家要为垦荒运动画招贴画,诗人要替垦荒运动起草标语口号,演员剧团要到垦荒地区去演出,最新式的农业机械和汽车要优惠地供应垦荒区的需要,总之,政府运用一切条件来保证垦荒计划的完成。这不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证明吗。后来我看到赫鲁晓夫报告说哈萨克共和国粮食产量已占到全苏联各共和国产量的第二位(第一位是俄罗斯共和国,第二位原为乌克兰,现已被哈萨克共和国取而代之),这说明垦荒运动者在哈萨克披荆斩棘、辛勤努力的成果已取得卓越的成就,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中已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此一例,即可证明人世间的乐园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光荣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今天看到了苏联人民所过的富裕的幸福的生活,决不要忘记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苏联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苏联是我们建设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苏联,就必须学习苏联人民这种对待劳动的正确的社会主义态度,就要学习他们这种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最后,让我们欢呼: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伟大的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的苏联人民万岁!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


第3版()
专栏:

  友谊的果实
  新华社记者 赵春烈
在大连市郊沙岗村旁有个小小的果园。今年夏天,这个果园已经初次开花结果。农民们请来摄影师,把挂满了桃子的果园拍下照片,寄给曾经驻旅顺口地区的苏军部队;并把摘下的第一批鲜桃,送给了苏联驻大连总领事馆。
这个果园不是一个普通的果园,它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两年前的春天,当苏军将要离开旅大时,旅大农民和苏军为了纪念相处十年的友谊,在这里一起种下了桃树苗,并命名这个果园为“中苏友谊果园”。
旅大农民在把“中苏友谊果园”结满果实的照片寄给苏军的时候,还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今天这里人民的幸福生活,感谢他们往日的帮助。苏联驻大连总领事紧紧地握着送桃人的手说:中苏人民的友谊已经牢固地生长在两国人民的心里。
在过去的十年岁月中,苏军和旅大农民建立起的友谊,真是比海还深。在苏军离开旅大两年后的今天,不管你走到那个村庄,只要一提起苏军,人们总是怀着思念的心情,向你谈述起往日的友谊事迹。在旅大刚解放不久,有一天,老农民于平顺家里来了两个苏军战士——谢尔盖和依洛莱。他们亲切地对于平顺说:“爸爸,你歇一歇,让我们帮你干吧。”还没等这个老农民答言,两个人就脱下靴袜,跳进猪圈去铲粪,垫圈。从那天起,这两个苏军战士一有空,就来帮助于平顺送粪、耕地、播种,什么活都干。于平顺因为有他俩帮助,粪上得又好又多,地耕得又深又松,使苞米长得棵粗穗大,到秋天每亩地多收了五斗粮食。苏军不仅帮助农民劳动,在物质上也给了农民们很多帮助。在解放后的最初几年,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从海陆封锁了旅大,农民耕畜不足,苏军就派出战马帮助农民耕地。农民缺少种子、肥料,苏军又运来千百吨的优良种子和肥田粉。逢到天旱时,苏军就用汽车拉水给农民浇地;有了虫灾时,苏军又用飞机撒药粉帮助消灭虫灾。就是在苏军这样帮助下,旅大农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粮食产量两三年内就增加了将近一倍。苏军还帮助旅大一些村庄安上了电灯,修建起俱乐部,经常带着电影机到农村去给农民放映电影。农民有了病,不管白天黑夜,苏军医生总是赶来医治。
在日本统治下度过了四十年奴役生活的旅大农民,深深地热爱着苏军。农民王志治在半道上看到苏军的水车坏了,就抢着用自己的水车把水送到苏军军营里。王金凤和她的婆婆到河边洗衣服,每次遇到苏军战士也在那里洗衣服,她们总是把衣服夺过来帮助他们洗。红星第一农业社社员们听说苏军战士爱吃洋姜,就想法弄来洋姜根培植。像这样的友谊事迹,过去在旅大农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每当严寒的风雪冬季,都有很多农民在山坡上帮助苏军扫除道上的积雪;在暑热的夏天,他们又帮助苏军修复雨水冲毁的道路。
中苏人民的友谊深深刻印在旅大人们的心里。苏军和旅大农民的友谊事迹,已经被写成文章,拍成照片,日益广泛地流传着。


第3版()
专栏:

企业领导者必须雷厉风行改进工作
  本报评论员
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工矿区的国营、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的工矿交通企业的整风运动已经逐步展开,大鸣大放已经形成高潮。凡是认真发动职工群众大鸣大放的地方,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生动活泼的气象。职工群众提出了成千上万条批评和建议,他们迫切要求改进领导作风,改进工作,办好社会主义企业。这种高度的积极性,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的责任感,雄辩地证明了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同时从大量的意见中也可看出,我们企业管理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缺点或错误。
企业领导者应当怎样对待群众所提出的意见呢?一种态度是雷厉风行坚决改进工作。在这方面北京企业整风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在工矿企业进行整风之前,国家机关和高等学校还在反右派斗争期间,他们就在厂矿企业中集中力量进行了反右派斗争的教育,注意了改进工作,处理了肃反中遗留的问题,取消了某些干部的特殊待遇,组织干部参加体力劳动,解决了一些生活福利问题,因而给健康地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在整风鸣放高潮过后,又及时把运动引向了边整边改的高潮。各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下定决心,划出一定时间,集中力量解决一切应该解决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积极地改进工作。根据四十个企业的统计,到10月10日止,群众共提出意见八十二万条,已经有六十二万条得到解决,其中包括生产管理、党群工作、人事工作、工资、奖励、劳保、福利以及国家政策和政治生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向群众公布后一般反映都很好。石景山钢铁厂在宣布解决第一批问题之后,许多工人贴出大字报表扬,提出了更多的批评和建议。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大鸣大放,带来了边整边改的高潮,而改进工作,又进一步推动了群众的政治和生产积极性,这就是最实际的整风。
但是,还有抱另外一种态度的人。他们拖泥带水,敷衍塞责,不重视边整边改。安徽省合肥矿山机械厂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他们在群众大鸣大放过程中没有积极地改进工作,只注意对工人某些错误意见进行反驳,因而增加了职工群众的顾虑,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他们没有认识到利用整风的形势改进工作是最好的时机,它可以使我们把上千上万的平日不易解决的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
每一个厂矿中的情况不同,做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但一般地说,在工人群众鸣放之后,企业领导者应该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下定决心狠狠地改进工作,一改不行再改,再改不行三改,直到凡是马上可能改、可能解决的问题,都改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有计划地领导群众转入大辩论的阶段。否则,就收不到整风应有的效果。
在改进工作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发扬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持家的精神,对职工群众进行工农联盟的教育。从整风运动中所揭发的问题来看,当前企业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机构臃肿。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例一般在15%以上,这种臃肿的企业管理机构,不仅会妨害国家的资金积累,而且会妨害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滋长官僚主义。第二,有些制度不合理。如徒工、粗工、青工工资偏高,升级太快。在医疗、房租、水电等制度上也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在整风过程中,必须把这种不合理的现象逐步加以改变。最近石景山钢铁厂把干部减少55%,干部同职工总数的比例将由17.4%降到8.58%。这个方案实现后,以全厂人员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10%。这种革命精神是很好的。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在改进工作中没有经过认真调查,没有树立起勤俭办企业的观点,迁就了一部分落后群众的要求,盲目答复问题,从而在克服浪费中反而造成了新的浪费。这是值得注意防止的。
在边整边改中也要坚决走群众路线。对群众提出来的问题必须依靠群众去解决;单靠少数领导干部是根本作不到的。因此,企业领导者的责任除了自己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组织群众力量,通过群众路线解决问题。同时,从这次鸣放中所揭露出来的问题来看,除了有关生产管理、党群工作、人事工作之外,最多的是干部作风问题。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批评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不深入群众、工作疲沓。因此我们的企业领导干部就应该在改进工作中学会走群众路线。所谓走群众路线不是一种形式、一种手腕,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对待工人群众采取披肝沥胆谦虚谨慎的态度。尤其是解决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时候,可能发生不一致的意见,这就应该经过群众的辩论,在群众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考虑,来解决这些问题。北京的作法是:层层动手,分工负责,属于全厂性的问题,由厂级领导负责,属于车间或科室范围内的问题,就由那个单位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属于专业性的问题,发动有关专业职工解决。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吸收提意见的本人和一部分老工人参加。他们每隔一周左右向职工群众报告一次,报告以前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报告以后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再提意见。采取这种同群众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石景山钢铁厂改变了少数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办法后,七天工夫解决的问题比过去二十天解决的问题还多一千个。
目前有少数企业领导干部只注意解决了多少条意见的数量,而不注意问题决定后是否兑现,问题兑现后群众反映如何,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认真研究群众的意见,答复得文不对题。这些不正确的作法都应改正。
还必须指出,这次企业整风中提出来的问题很多,牵涉的方面很广,所有问题不分大小都应该条条作出交代。但是也不应该简单了解为“鸣什么、解决什么”,零敲碎打,毫无中心,这样,是不能真正达到整风的目的的。因此,企业里在解决大量问题的时候,除了把群众提出来的问题分别进行解决之外,还应该从大量的问题中找出企业的关键问题来加以系统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把社会主义企业办好。


第3版()
专栏:

  干群关系改善了
石景山钢铁厂热修助理主任李德禄,过去作风生硬主观,整风运动开始,工人贴了很多张大字报批评他。他一一作了检讨,并在十天之内解决了群众提出的十六个问题,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得到了群众的谅解和好评。工人贴出了“我们的热修主任变了样”的大字报来表扬他。(附图片)
  李德禄(右三)听取了老工人张振兴(右一)等提出的意见后,立即访问了工人们,表示马上改进。
  李德禄(左一)每天在现场检查工作和解决问题,这是他和工人们一起商量维护炼焦炉炉体的办法。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3版()
专栏:

  中国和摩洛哥确定交换商品的项目
新华社14日讯 摩洛哥贸易代表团在9月23日到北京后,同中国有关方面充分地交换了发展双方贸易的意见,并确定了今后一年内双方交换的商品项目。确定从摩洛哥出口的商品是:过磷酸肥、磷酸盐、冻羊肉、香料油、棉花、小麦、沙丁鱼罐头、橄榄油等。从中国出口的商品是:茶叶、棉布、机器设备、丝绸等。
摩洛哥贸易代表团在中国期间,曾参观了北京的工厂、学校和郊区农村,并访问了上海、杭州等地。
代表团已在14日离开北京回国。行前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曾设宴欢送。


第3版()
专栏:

  捷国民议会代表团离重庆到西安
据新华社重庆15日电 由兹德尼克·费林格主席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代表团和由阿道夫·斯沃波达市长率领的布拉格市中央人民委员会代表团,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重庆到达西安。
贵宾们在14日分别参观了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受到这三所高等院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第3版()
专栏:

  日本铁路工会访华团回国
新华社广州15日电 日本国营铁路工会访华代表团由泉又藏先生率领,今天早晨离开广州回国。
代表团是14日上午从杭州来到广州的,当天在这里参观了中国商品出口交易会里的商品,还游览了广州的名胜。


第3版()
专栏:

芬兰友好访华团回国
新华社14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9月中旬来中国访问的芬兰友好访华团,在参观访问了北京、广州、杭州、上海、武汉、沈阳、鞍山、长春之后,已经先后离北京回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