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7-10-15

1957-10-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为实行拼音文字准备条件 推广普通话工作正在开展

第8版()<br/>专栏:<br/><br/> 为实行拼音文字准备条件<br/> 推广普通话工作正在开展<br/> 本报讯 从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决议推广普通话,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以来,全国各地推广普通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和二十四个省、市已经设立了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来推进这项工作。教育部和科学院共同举办的<br/> “北京语音研究班”已经办了第四期,为各省、市培养了五百四十一名推广普通话的骨干。到今年7月底为止,全国已经有六十万零二千八百五十二个中、小学教师受过普通话语音训练,约占语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从1956年秋季开始,大多数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语文课已经开始用普通话教学。中央和各省、市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普通话语音广播讲座和朗读广播,估计有二百万以上的教师和其他各界人士收听和学习。已经出版的普通话教材和参考书,发行四百五十万册以上,学习普通话的留声片发行一百三十八万张。各省方言初步普查工作,除个别省份要延至明年外,一般都在今年年底完成。<br/> 各省、市办的语音训练班的教师,在受过三五个星期集中训练以后,有80%以上的人可以担任县市训练班的讲师或辅导员。各县市受过训练的中、小学教师有70%以上的人能用北京语音发音、拼音和朗读课文。教师用普通话教学,深受学生欢迎。<br/> 由于推广普通话宣传不够广泛,因而使推广普通话的政治意义还没有为社会各方面充分了解,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展得不平衡。但是,经过教育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共同召开有关会议以后,各省市领导上不重视的情况已经逐渐扭转。暑假期间,北京、广西、河南等省市举办了普通话语音训练班。河北省教育厅已初步拟出了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规划;陕西省正在组织教师们收听该省电台举办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广播。

侗族语言调查整理工作告一段落 调查队提出了创制文字的初步意见

第8版()<br/>专栏:<br/><br/> 侗族语言调查整理工作告一段落<br/> 调查队提出了创制文字的初步意见<br/> 据新华社讯 侗族语言普遍调查整理工作已初步告一段落。<br/>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的队员们,一年来分别深入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十四个侗族居住的县份,调查了二十二个语言点。他们在侗族人民热情支持下,记录了十三万个词和八千个句子,并且收集了许多侗族故事和人文资料。根据这些材料,调查队已经整理出侗语调查工作报告,提出把侗语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为标准音点的初步意见。9月27日到30日在贵阳举行的侗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预备会上,这个意见获得到会侗族代表的一致赞同。<br/> 侗族是我国一个有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共约八十万,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接壤的山区,历来没有自己的文字。专家们将根据这次调查,为侗族人民创制文字。

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编译出版苏联作家剧作集

第8版()<br/>专栏:<br/><br/>  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br/> 编译出版苏联作家剧作集<br/> 中国戏剧出版社决定有计划地编译出版苏联著名作家剧作集丛刊,作为对十月革命节的献礼。<br/> 剧作集包括苏联现代著名剧作家二十人的代表作品,也就是基本上包括了苏联四十年来的许多优秀剧本。<br/> 其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高尔基的剧作将出全集。高尔基剧作的翻译和对旧译本的修订工作,正由林陵、陈冰夷、芳信等同志在进行。这部全集将分作四大卷在明年上半年出齐。<br/> 其他作家,则编集他们的重要剧作:如维什?夫斯基剧作集,包括“第一骑兵队”、“乐观的悲剧”等剧;拉甫列尼约夫剧作集,包括“决裂”、“祝福海上的人们”、“美国人民的声音”等剧;阿菲诺干诺夫剧作集,包括“怪物”、“恐惧”、“亲骨肉”、“玛申卡”等剧;特列尼约夫剧作集,包括“柳鲍芙·雅洛娃娅”、“伟大的统帅”等剧;李昂诺夫剧作集,包括“平常人”、“侵略”等剧;罗马肃夫剧作集,包括“伟大的力量”、“燃烧的桥”等剧。这些专集于今年开始出版,1959年出齐。<br/> 在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日前夕即可出版的,有“包戈廷剧作集”和“索弗洛诺夫剧作集”。<br/> 每个集子附有有关资料,如作者传、剧评、剧照等,以作阅读和演出之参考。<br/> 此外,中国戏剧出版社今年还以单本形式出版若干个写十月革命的剧本,如“?瓦河畔”(已出)、“第一骑兵队”(已出)、“我的朋友”、“带枪的人”、“克里姆林宫的钟声”等;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剧本,如“斧头之歌”、“时间呀,前进”、“莫斯科性格”等。    (魏嗣)

上海各文艺杂志将大量刊登纪念诗文

第8版()<br/>专栏:<br/><br/>  上海各文艺杂志将大量刊登纪念诗文<br/> 在上海出版的文学艺术杂志,准备以丰富多彩的内容,迎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br/> 大型杂志“文艺月报”正在组织到过苏联的著名作家和研究苏联文学的专家撰写论文、散文,介绍苏联文学近况和对我国文学的影响。这个近十万字的专辑,将出现在11月号上。<br/> 青年文学杂志“萌芽”将于11月1日出专号。其中有特译的苏联萧洛霍夫描写顿河区红军战斗生活的作品和别德内依的成名诗作“大街上”;有以群为青年读者写的“苏联文学给我国青年以巨大的力量”;靳以等写的散文、特写、小说;此外还有“保卫十月革命之路”的诗特辑和以歌颂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为主题的整套配有诗的漫画。<br/> 荣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的“珍贵的友谊”,和其他苏联翻译歌曲“亲如兄弟”(中苏武装部队友谊之歌)及“四十个春天”等,将刊载在本月份出版的“广播歌选”上。<br/> 在双月刊“版画”10月号里,有苏联版画家写给我国版画家的充满战斗热情和艺术上的支援的信。还有十多幅极为名贵的苏联版画,这些版画在我国还从未发表过。<br/> “电影故事”11月号也是一个“专辑”。它以封面、封底和全部插页等彩色画页介绍即将举行的盛大的苏联电影周新片。<br/> (据文汇报消息)

文艺报、译文出专号

第8版()<br/>专栏:<br/><br/>  文艺报、译文出专号<br/> “文艺报”和“译文”将在11月初,分别出版一期纪念十月革命节的专号。<br/> “文艺报”专号有社论和有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辩、文学艺术的党性、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文学等专论;有作家和作品评介;有国内文艺界人士和国外作家的专文和选载苏联在这一时期纪念“十月革命”的文学艺术论文等六部分。<br/> “文艺报”还特地举办了题为“感谢苏联文学对我的帮助”的文学征文。<br/> “译文”定于11月7日出版的“苏联文学专号”,是11月号和12月号的合刊本,约有二十八万字,附有插图十三幅。专号中载有叶赛宁、布留索夫、江布尔等二十余位苏联诗人的作品;有马雷什金的小说“攻克达伊尔”、列昂诺夫的小说“俄罗斯森林”(选译)、普里什文的小说“秋天”、田德里亚柯夫的小说“路上的洼坑”和扬诺夫斯基的“在市集上”等;此外,还有拉甫列鸟夫的剧本“破灭”及有关政论、回忆、苏联作家论文学、中苏作家往来书信等文章。

出版伏老访华文集、画册

第8版()<br/>专栏:<br/><br/>  出版伏老访华文集、画册<br/> 汇集伏罗希洛夫主席访问中国期间的重要讲话、演说编成的“永恒的友谊——伏罗希洛夫主席访问中国文集”,将于本月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还选入了苏联拉金教授写的一篇有关伏老生平的简介。<br/> 中苏友协总会编成的“伏罗希洛夫在中国”画册,也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1月初出版。

广东正着手编写学习普通话手册

第8版()<br/>专栏:<br/><br/>  广东正着手编写学习普通话手册<br/> 据新华社讯 根据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联合指示,广东省教育厅从今年1月开始普查全省的方言。到8月底止,已完成了全省一百一十三个县市的普查工作。<br/> 他们计划就方言音韵系统同北京音相似或相同地区为例先写一本“某地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手册”,然后再根据每种大的方言(如粤语、闽语、客家话等)分写若干册,以供各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参考。现在他们正在整理研究普查所得材料,准备编写,预计明年2月可以全部定稿。

调查云南彝族语言 年内将提出彝族文字方案

第8版()<br/>专栏:<br/><br/>  调查云南彝族语言<br/> 年内将提出彝族文字方案<br/> 据新华社讯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已经分批到达云南彝族聚居地区,对彝族地区方言进行调查和对音等工作。他们准备在今年内提出云南彝族文字方案。<br/> 去年,这支调查队在四川凉山地区结束了四川彝语调查工作以后,便对云南彝语进行了一番研究,把云南彝语初步归为四千多个词汇和二千多个补充词汇。现在,他们把这些词汇和地方方言再拿到云南彝族人民中进行补充和对音,同时继续收集云南各地彝族的方言和词汇。<br/>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一百八十三万多人,包括三十多个支系,居住地区分散,几乎遍及全省各县。语言也各有不同之处。现在,还有极少部分支系中有着一种残缺不全的象形文字。

湘西编译苗文书籍

第8版()<br/>专栏:<br/><br/>  湘西编译苗文书籍<br/> 据新华社讯 湘西第一批苗文工作者在中国科学院苗语调查工作组帮助下,正在编译“苗文字典”、“苗汉词汇对照”和苗文农民识字课本。<br/> 苗族文字是刚创造不久的新文字,它采用拉丁字母拼音,只有二十九个字母,简单易学。

骑士争雄——记沈阳市摩托车技巧比赛

第8版()<br/>专栏:<br/><br/>  骑士争雄<br/>  ——记沈阳市摩托车技巧比赛<br/>  山鹰<br/> 一个天气晴朗的清晨,沈阳市体育场上空却突然雷声滚滚,惊天动地。只见西南角上,红旗一摆:霎时间烟尘飞卷,在斜穿全场的百公尺距离中一个红色的怪物扬起一股雾线。直到终点,那个怪物放慢了速度时,人们才看清:那是一台“佳娃”摩托车,被运动员驾驶得几乎飞起来。这是最近沈阳市举行的一次摩托车技巧比赛。第一项是百公尺比赛,发令后运动员起车,在转瞬间就得把车驰到最大速度,到终点超过十一秒就得零分。这一段路是不平坦的。途中间隔二公尺半并排的六个矮木桩,逼着运动员不得不驾车曲折通过,碰倒一个木桩或脚着地就得扣分。前边又出现深达一公尺的弹坑、又是一个土丘。方桌移水杯这个项目,虽然实际使用价值不大,可在这里它对运动员的沉着、灵敏性却是个严重的考验。运动员只要把车速减低,单手扶把,稍不沉着车就乱晃而撞倒方桌或洒了杯中水,左手得在车子行进中,灵巧地从第一个桌上端起水杯,再放在第二个桌子上……。这项精彩的表演,引起了观众们极大的兴趣。<br/> 突然,全场暴发了热烈的掌声,原来三十五号运动员孔维有,疾飞着冲出了起点,在通过各道障碍时,是那样轻松如意,就仿佛他没有骑摩托车,而是在徒步行走一样。他所驾驶的铁骑的速度并不低,甚至在过独木桥和方箱插红旗那样难关,他也没像别人那样减低速度。看,他钻进了“封锁圈”,地面上直径不到五公尺的一圈白线好像变成了巨壁围住了他,里边还有一圈,把这位骑士夹在一公尺宽的空隙里转起圈子。好不容易才钻出这个封锁圈。前边又有连续五个急转弯的限制路等待着他,孔维有又顺利通过了。这时,他又猛加油门,马达嘶声吼叫着。只见“嗖”一下,连车带人飞出八公尺多远……观众又是一阵热烈鼓掌。至此,孔维有轻快地通过十三道障碍的最后一道“反峭壁”。他终于全部获得满分,以一百三十分的成绩夺得了第一名。<br/> 在“依斯摩托车”组的运动员们比赛结束时,特技表演开始了。五辆双轮摩托车鱼贯绕场一周,观众刚刚鼓掌致意,五辆摩托车上的运动员忽然不见了,仔细一瞧,原来他们像马戏中的骑士一样来个镫里藏身,用摩托兵的术语来说:这叫隐蔽驾驶。这时,人们不禁感到眼前好像是一队摩托兵,正在巧妙地冲锋陷阵!假若发现敌人炮火,也用不着担心。看吧,奔驰着的五位骑士,骤然急转弯连同坐骑一起卧倒在地。不过马达并未停止转动,只要抓住空隙,他们又翻身跳上铁骑向前冲去!在表演过急转弯卧倒、原地转弯以后,又表演了穿火圈和三轮摩托车的飞轮换带。这两个项目,虽然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看起来仍然感到万分惊险!驱车穿过火舌乱窜浓烟翻滚的火圈;硬要使疾驰中的车子一轮长久悬空,这得需要勇敢和力量呵!<br/> 看了这一场摩托车比赛,人们不能不为我国的国防体育运动的开展而高兴。(附图片)<br/>  摩托车飞轮换胎     晓光摄

闻长江大桥成喜赋

第8版()<br/>专栏:<br/><br/>  闻长江大桥成喜赋<br/>  董必武<br/>  天堑分南北,三城鼎足然。<br/>  梦思仙杖化,喜见铁虹悬。<br/>  武汉连一气,龟蛇在两端。<br/>  滔滔流不尽,荡荡路无偏。<br/>  黄鹤楼非旧,晴川阁尚全。<br/>  游观当日暮,何物惹愁牵。<br/>          一九五七年六月<br/>            (原载“诗刊”)

庆祝长江大桥通车

第8版()<br/>专栏:<br/><br/>  庆祝长江大桥通车<br/>  吴玉章<br/>  滚滚长江东适,一桥南北沟通,<br/>  天堑也能飞渡,人力巧夺天工。

大节日,长江上

第8版()<br/>专栏:<br/><br/>  大节日,长江上<br/>  徐迟<br/>  一<br/>  在我国地图这一点上,<br/>  长江流过的这个地方,<br/>  右岸黄鹄矶头黄鹤楼,<br/>  左岸晴川阁、鹦鹉洲。<br/>  多少的历史记载,<br/>  多少的著名战役。<br/>  来这里饮酒赋诗,<br/>  有多少英雄豪杰。<br/>  一个伟大的心灵,<br/>  一天也来到了这里,<br/>  俯视大江奔流,<br/>  凝望移动的风篷。<br/>  眼底是三鼎足的武汉,<br/>  静静的龟山蛇山,<br/>  贯穿南北的铁路线,<br/>  他问:“黄鹤知何去?”<br/>  他那时正十分年轻,<br/>  还在探索真理的声音,<br/>  那时是1918年曙光初透,<br/>  沉睡的民族开始在觉醒。<br/>  他站在苍茫的烟雨下,<br/>  思索祖国的出路,<br/>  在沉沉的黑暗中,<br/>  他讯问祖国的前途。<br/>  “把酒酹滔滔,<br/>  心潮逐浪高,”<br/>  毛泽东这样歌唱,<br/>  摆渡过了长江。<br/>  二<br/>  渡江北上后,他听到了<br/>  十月革命的炮声,<br/>  马克思列宁的智慧之火<br/>  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火把。<br/>  火把点亮在井冈山上,<br/>  长征道上,<br/>  陕北延河之傍,<br/>  而光耀照遍了全国。<br/>  武装的人民战斗了三十年,<br/>  建立起新型的共和国,<br/>  在这欢声雷动的大节日,<br/>  长江上显出壮观的景色。<br/>  三<br/>  长江流过的这个地方,<br/>  在黄鹤楼晴川阁之中,<br/>  龟山蛇山之上,<br/>  有一条宝带横空。<br/>  雄伟而美丽的宝带,<br/>  和平和友谊的化身,<br/>  五年计划的凯旋门,<br/>  社会主义的里程碑。<br/>  社会主义的七色长虹,<br/>  一座理想的桥,<br/>  跨过长江去,<br/>  使这天堑变通途。<br/>  梨子的土地和荔枝的土地<br/>  连成一片,通行无阻,<br/>  从柏林,到河内,<br/>  众兄弟拉起了友谊的手。<br/>  四<br/>  啊,高贵的桥,<br/>  大理石和钢铁的桥,<br/>  先进技术的桥,<br/>  武汉长江大桥。<br/>  自从共产党启宏图,<br/>  桥就被孕育在蓝图上,<br/>  模型上显出桥的外形,<br/>  工地上开来了建设大军。<br/> (那是我的幸福,<br/>  我看到了这座桥,<br/>  在水下、水面、水上<br/>  一天天生长,形成。)<br/>  啊!我们现在还能感到<br/>  那一开动之后,<br/>  两岸为之山崩地裂的<br/>  震动打桩机的威力。<br/>  啊!我们现在还能听到<br/>  那大型钻机的十字钻头<br/>  沉重地锤击江底<br/>  岩盘的“啃!啃!啃!”<br/>  啊!我们现在还能看到<br/>  那桥梁工地上的美景,<br/>  入夜灯火辉煌,<br/>  好比银河掉落到人间。<br/>  我曾走下围堰去直到江底,<br/>  好比走到了海龙王的龙宫里,<br/>  也曾攀登到最高的钢梁顶上,<br/>  算真到了云霄里把武汉眺望。<br/>  我知道我们是有力量的,<br/>  却不知道我们力量这样大,<br/>  我知道我们有美妙的未来,<br/>  不知道如今已经这般美妙。<br/>  五<br/>  大节日,长江上,<br/>  欢声雷动,<br/>  大工程大功告成,<br/>  看,长桥、车水、马龙。<br/>  飞驰过长江,<br/>  只消一分钟,<br/>  江涛、车声、汽笛、<br/>  一片歌唱声。<br/>  我们的理想,歌唱在<br/>  大节日,长江上。<br/>  但我们的心又飞去了,<br/>  飞翔在西陵峡南津关。

情意不尽

第8版()<br/>专栏:<br/><br/>  情意不尽<br/>  俯拾<br/>  我歌唱大桥多少行,<br/>  唱不尽的情意又飞回长江,<br/>  请你让我在桥上住上一年,<br/>  我把大桥的每一寸都倾上五吨情感!<br/>  不要害怕我的情感压垮了桥,<br/>  苏联专家已为桥基倾下了友情的十亿吨钢;<br/>  任是激烈的地震大桥也不理会,<br/>  最大的台风——到此也白作疯狂!<br/>  我问:要是一下子停止来往,<br/>  桥上车辆行人挤的不留一点空白地方,<br/>  大桥啊会不会喘一口气?<br/>  大桥对我微微一笑,<br/>  我喜的满面红光跑上桥廊。

长江中的桥墩呵!

第8版()<br/>专栏:<br/><br/>  长江中的桥墩呵!<br/>  巴波<br/>  长江中的桥墩呵!<br/>  像举起有力的手<br/>  她循环着苏联弟兄的心血<br/>  她遍身有着同志们的汗珠<br/>  她以智慧和力量<br/>  托住幸福的长桥<br/>  让我们奔向社会主义的车轮<br/>  风驰电闪地而过

桥头

第8版()<br/>专栏:<br/><br/>  桥头<br/>  吴视<br/>  童年时代就听说要修大桥<br/>  幼嫩的心灵曾经这么设想:<br/>  除非叫蛇山去江中横卧<br/>  或者叫龟山张开喉咙<br/>  把汹涌的江水饮个干涸<br/>  如今我引孩子拜访大桥<br/>  我从孩子幻想的瞳人里<br/>  心跳地看见自己的童年<br/>  看见了自己在跳跃中<br/>  闪出新的问号:<br/>  从江底岩层竖立桥墩<br/>  究竟要凿穿多少尺深<br/>  孩子盯着紧张施工的长辈们<br/>  孩子以为他们<br/>  都曾经钻进江底<br/>  都曾经伸手触摸过岩层<br/>  孩子仰望着那桥顶<br/>  他说天上怎么也能住人<br/>  苏联专家就守着桥顶<br/>  ——那个小棚<br/>  他们以大江为画板<br/>  描着蓝图上的钢铁长廊<br/>  昼夜精心地<br/>  安排它的结构和形象<br/>  哦,云彩也要避开<br/>  这复杂的交响<br/>  专家伯伯和工人叔叔们<br/>  却是这么高兴地<br/>  掀起这沸腾的声浪<br/>  哦,从桥上再翻几个浪头<br/>  长桥就在半天云里合龙了<br/>  等着那个欢腾的时刻<br/>  在万众欢呼中的列车<br/>  轻快如飞地<br/>  横跨扬子江的胸膛(附图片)<br/>  长江大桥(木刻)      曾景初<br/>  (长江大桥纪念邮票)

一个老桥梁工

第8版()<br/>专栏:<br/><br/>  一个老桥梁工<br/>  洪洋<br/>  声音若宏钟,<br/>  豪语壮山河;<br/>  人问你一生修了多少桥?<br/>  “大、小何止三百座”!<br/>  第一辆列车从桥上过,<br/>  车外波涛涌,<br/>  你脸上皱纹一重重,<br/>  重重皱纹中,笑意生。<br/>  “虽说三百多,<br/>  抵不了这一座!”<br/>  说罢扬头向窗外,<br/>  车声轰隆隆。<br/>  “这座大铁桥,<br/>  好比我们新中国;<br/>  又高又长又坚牢!<br/>  最伟大!最美!<br/>  别看我头发白,<br/>  我是新中国的青年;<br/>  我要发奋来修桥,<br/>  修到共产主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