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英雄社战胜穷山恶水
  ——记大山农业社建设山区的丰功伟绩
  中共莒南县委会工作组
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乡的山沟里,有一个英雄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它的名字叫“大山”,是在1955年冬由十三个初级社合并升级而成的。这个社在同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斗争中度过了三个年度。由于斗争的节节胜利,它的产量年年提高,社员生活步步改善。它现在已经真正是一个风吹不动雨打不散的合作社了。
穷山恶水种地难
提起大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自然环境,可真叫人担心。它位于莒南县朱芦区厉寨乡的三山、五岭、两河之间。全社六千五百多亩可耕地,被许多山岭、河沟分割得零零碎碎,瓢一块、碗一块的,有的十几块才凑成一亩地。在耕地当中有五千四百亩是倾斜不平的梯田,只有一千一百亩地比较平展。这里土层的瘠薄是这样严重:全社30%的耕地是黄石渣子地,表土只有三寸厚,下面便是石层;40%是青石渣子地,土层只有二、三寸厚;20%是红石渣子地,土层也只有三寸厚;只有10%的粘性黄泥头和河淤地较好。这一带的山上,抗日战争前还有不少林木,但后来都被敌人滥伐了,因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都有三、五百亩土地连庄稼带熟土被水冲走。群众反映:“三天不下雨是小旱,五天不下雨是大旱,连下几天雨到处泛滥,连旱几天找不到水源”“穷山恶水种地难,又怕涝又怕旱十年就得九年歉”!因此,这地种麦子每亩不过四、五十斤,种掺子顶多每亩收百来斤,种玉米根本长不起来。这一带平均每亩年产量不过百来斤。解放前,全乡有七十多户常年要饭,一百八十户当雇工,九十多户逃荒到东北;就是二百一十二户中农,也多是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能够吃饱甘薯干、掺子的就是富裕户)。无怪当时农民会有这样的慨叹:“穷人三根棍——先放羊,后放牛,拉几年要饭棍到了头!”
但是,穷山恶水和支离破碎的土地并没有把厉家寨乡这个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压倒,久经战斗锻炼的钢铁般的英雄们,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同凶险的自然敌人年复一年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地取得了胜利。这个地方是1942年解放的,1944年开始建党,1948年开始组织生产互助组,到1953年即有80%以上的农户参加互助组。互助组每亩耕地产粮由解放前的一百余斤增加到二百三十斤。1953年冬到1954年春耕前,由一百一十户贫农和三十五户新中农的下中农组成了七个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社。办社第一年就获得了空前的增产。七个社平均每亩产粮四百二十二斤,比互助组和社外农民增产一倍左右。到1955年春季,合作社就发展到十三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9%,又获得了平均每亩产粮五百四十九斤的丰收。因此,当毛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指示下达以后,这些社迅速的由十三处合并转为一处“大山”高级社(社外农民只有一户)。高级化的第一年,虽然遇到了二十年来没有的大水灾和七十多岁老年人都未经历过的风灾,小麦还生了黑疸病,但是仍然获得了每亩平均产粮五百五十二点八斤的丰收,按总收入计算平均每人有粮食六百一十三斤,钱十九元多。约85%的社员增加收入,60%的社员生活水平赶上了富裕中农。
这样的好光景是怎样得到的呢?好光景是靠着集体智慧和百折不挠的集体斗争得来的。厉家寨乡的人民自从组织互助合作以后,就在党的领导下,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抓住山区的增产关键,改造自然环境,发展生产。
让河流改道,叫土地翻身
厉家寨乡的农民们最早抓住的增产关键是:深翻、整地,改良耕地。深翻的地比未深翻的地每亩一般增产五十斤——七十斤。从前当地还没有翻地习惯,1951年劳动模范厉月举(党员、现在是社长)首先在瘠薄的梯田里深翻四分地种花生作试验,加厚了土层,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结果,比未深翻的四分地增产花生米三十斤。第二年他又领导互助组深翻花生地八亩,获得平均每亩增产花生米六十斤的成绩。于是在1953年就全面推广了深翻地增产的经验。但是因为互助的生产仍是分散经营的,许多组、户年头翻到年尾,“翻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再动手”,那样紧张地劳动,使劲干了一年,全乡翻地还不足四百亩。1954年春办起七个农业社以后,一年深翻地二千四百多亩。到1957年春耕前,全社六千五百亩可耕地已基本上普遍深翻了一遍,土层由二、三寸加深到一尺二寸左右。有些地已着手深翻二遍。同时在深翻、整地实践过程中,农民发挥了集体智慧,根据土质好坏,土层深浅和季节差别,创造了熟土在上,生熟土拌匀和两生夹一熟等深翻、整地方法。
这个乡的农民在整地方面的主要创造,是根据山区土地零星的特点,整小块地为大块地。可是,在这个土薄石多的地方,整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社委会分配六队整平西北山下的十一块零碎小块(共五点三亩)作为大规模整小块地为大块地的开端。六队在1954年春节前填平了三道沟,大年初三就动手刨崖头,不料这天就刨着了一亩多地大的石头,十二把锹头刨断了十把,石头还是一动不动。可是社员的决心和劲头比石头还硬,他们的手上冻裂的伤口被冷风刮着也不觉痛,手破流血染红了锤把也不停工,终于用半个月的工夫刨出四百多车子石头,铲平了大崖头,填起了洼坑,取直了弯曲的沟道,又深翻了一遍,大山根下第一次出现了一块十三亩多像菜园一样平坦的耕地。这块地过去每亩只产百多斤,平高填洼整平后,每亩收玉米六百多斤。树立样子后,大家都学起来了,很快整成一百多亩。1955年冬转成高级社以后,计划把厉家寨北面、大山河两侧、葡萄山下的一千多亩地整成平地。这样,不但能连成大片,扩大耕地面积,并且耕作容易,管理方便。但有的社员思想不通,认为工程太大了,就算整好了,打三年粮食也不一定够工钱。说实在话,这片地整平确实不容易,有十一个岭头,一般都有五公尺高,十公尺宽;有二十一个大汪、三百多道水沟;还有五条小河;共有土地是一千一百多块。社的领导上就用整地增产的事实和合作化以来生活“步步登高”的事实进行教育,社员们的劲头鼓起来了,于是提出了“劈岭填沟”“让河流改道,叫土地翻身”“向大山进军”“比建设社会主义的劲头和决心”等等豪壮的口号,形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翻天覆地、无坚不摧的力量。参加劳动的人,不仅有男女青壮年,而且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年和带着红领巾的少年。七十岁的厉守业已经十几年不干活了,在整地中他积极行动起来,说:“社长是领兵的元帅,我是催阵的都督。”他天天扛着优胜红旗,督促全队早下地劳动。他自己也和他孙子比赛,而且得胜了。经过五个多月的时间,人们终于使五条河改了道,凿平了十一个岭头,填好了二十一个大汪和三百多道水沟。把一千多块零碎小地整成一百一十八块大田,扩大耕地面积一百九十二亩,山坡变成了平原,沟底变成了良田。
凶猛的山洪被驯服了
大山社的人们为了改造自然,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用很大的力量进行了闸山沟、修水库、整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并创造了一套山区防洪、蓄水、保土的完整办法。具体作法是:一方面封山造林(在一万一千八百亩荒山上造林四百二十万株,植果树二万五千棵,凡是有土的地方就有树),防止水土流失;一方面闸山沟、修缓水坝,防止山洪暴发;一方面在适宜的地方修水库,全面大力地修梯田。
还在1955年春天,研究抓增产关键的时候,一部分中农社员认为:深翻地是唯一的增产关键,地翻完了,生产门路也就没有了。而贫农社员厉永谦等则积极建议:山地缺水,只要有了水,要多少粮食,地里能打多少粮食。党支部和管委会听取了贫农的意见,确定解决水的问题。但是大家对于打井都没有经验,在作出打井十三眼计划的时候,有些老中农就说:“这个地方地薄石头多,你能打成井,我就能在大山上凿上渊子。”党支部和贫农社员打井的决心是不动摇的。以完全由十三户贫农社员组成的第六队,在队长厉永谦的带领下首先包打一眼井作试验。他们在寒冷的初春脱去棉衣,光着膀子赤着脚,刨开层层石头,到底用了六天三夜打出水来了。中农社员最多的第五队也包了一眼,打了三天就嫌天冷水凉,要等天暖再打。社委会把六队拨去,原计划七天完成这眼井,结果连挖坑带用石砌,五天就完成了。六队在打井中锻炼出来了,打井技术提高了,一气就打成五眼井,在群众中也树立了威信,社员称他们是“钢六队”,党支部和管委会也表扬了这个队。这一年全社打井二十五眼,并修了一道引水沟,打上连环井,把大山河里的水一直引上岭顶,能浇地五百亩。1955年冬办起高级社以后,大力进行了修水库和闸山沟。开工的时候是寒冬腊月,东北风刮在身上像刀子刺一样。干部和党团员带头,首先背着行李上了山,盖起了工棚,安置好了住处,青年妇女也进了工地,安上了锅灶;铁工在工地上安上了红炉,及时修理好铁器家什。他们干的热火朝天。一镢一锨地凿岭填沟,一锤一钻地打下了石头,又一块一块地砌起了大坝。经过两个月的艰巨劳动,凿通了三道岭,迫使竖水横流,修起了十一座水库,能容水一百多万立方,连以前做的工程共闸成山沟二千多道,砌成七十九眼石井,还修了道缓水沙坝。这些都是从来未有过的奇迹。这些水利建设,可使三千六百亩旱地变成水浇田,其中有一千五百亩就是不下雨也能保证丰收。这些水库、水坝等经受了去年洪水的考验,去年全社被山洪冲毁的土地,零零碎碎的只有二、三亩,每年都有三、五百亩地连庄稼带熟土被水冲走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了。凶猛的山洪被人们驯服了。
整沟洫梯田,是从1955年春开始兴修的。当时社主任厉月举和社员研究:梯田经过深翻加厚土层,庄稼扎根深,比以前也能够抗旱抗涝,但雨大了仍然会把地冲坏,旱天秧地瓜又没处找水源,就参考平原地区沟洫畦田的作法创造了沟洫梯田的办法。这就是:把梯田整平,在每层梯田的地堰下分段挖水坑,挖出来的土铺到梯田里加厚土层,靠山下的一边包好地堰,防止被山洪冲毁。这样,下雨时,坑里能够存水,旱天可以用来浇地,如果雨下大了,山洪较大时,就再开小沟排水,以免山洪将地堰冲坏。这年春整了七块梯田,共十二亩,挖了九十三个水坑,种上了玉米。平均每亩收五百九十斤玉米,这是这些地老辈里没有过的事情。1955年又整修沟洫梯田一千五百亩。
1956年8月大山社派人到费县汪沟区参观水土保持工作,社委会就结合本地情况参照费县经验,将梯田地堰重新加以改良,这样不但能抗旱抗涝,也能避免水土冲刷,这种“培埂挖沟,深翻整平,倒流水”的梯田,群众叫它“一合三成功”的梯田,说:“这回找着粮食囤啦!”从去年冬到今年春种前,已整好这样的梯田一千六百亩。倾斜不平的地面没有了。大山社决心在三年内按照这个办法把五千四百亩梯田全部整完。
在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对于其他增产措施也没有放松。几年来,厉家寨乡根据外地的和本地的经验,推广了种植高产作物(“胜利百号”甘薯、玉米等),合理密植、增施肥料等措施,都得到了良好的成绩。
人多出诸葛亮
今年春季,大山社又订出扩大再生产的计划,还计划比去年减少财务开支二万九千元(去年全年综合开支三万七千多元,今年计划开支八千五百元),单减少开支一项,全社平均每户比去年增加收入四十元。可是,当着社主任厉月举出席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回来,社里酝酿“想千方百计,争取今年更大丰收”的时候,有些干部、社员却觉得,经过几年的努力,增产潜力挖得差不多了,现在除了抓点零零碎碎的“山埯子”种庄稼以外,没有什么法子可想了。社支部和管委会认真分析了这种情况,想起了几年来向老年人学习了许多增产经验,认为“群众总是有办法的”,就在4月上旬,召开了一次老农座谈会,发动他们为全面增产献计。这些老年人经过七言八语的一阵喳咕,果然提出了十几条建议。如:今年化肥少,社里要建立人工造肥厂,保证庄稼上追肥;整的大片地当中要开上几道涝沟,免得庄稼涝死;新修的梯田地堰还塇,要设法巩固,免得雨水冲刷等。这些对社干部是个很大的启发。
社干部经过实地观察,又进一步学习了县、区增产节约计划的精神,心中有底了,胸怀开朗了,觉得本社不是潜力挖光,而是还有无穷的潜力。于是,先后通过支委会、社委会、党团员会和以队为单位的社员会等,强调说明开展“千方百计,争取更大丰收”运动,对保证增产、改善社员生活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好处。领导出题目,发动大家作文章。大家对千方百计很感兴趣,越讨论越热烈,越讨论办法越多。从扩大间作到利用一切闲散地到进一步开辟肥源到扩大副业经营范围,到节约农具、种子等的使用,共提出五大项一百零六条计策。单扩大间作和利用闲散地就可增加收入粮食近十六万斤、生米一万余斤,全社每人平均增加收入粮食四十六斤和三斤生米,而副业和节约增加收入还不在内。社员们反映:“山区关键多,出息大,潜力挖不完,增产没有顶”。
社员热烈行动起来了。社干部又通过和社员一同劳动,发现和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有的社员认为已经包工包产到小队了,主张队里应当集中力量整理包工包产的土地,利用闲散地可由社员个人搞。就教育社员认识到社员都留足了小菜园和饲料田,闲散地由社统一经营,既合理又有利发展生产,并适当进行了包工包产。(二)有些人嫌间作麻烦,又怕不增产。就总结了去年二队秋地瓜间作秋黄豆每亩还增产三十多斤的事实进行教育,并说明扩大间作不加产,增产作为超产处理。鼓舞了社员积极性。(三)在进一步扩大肥源方面,有的社员嫌积鲜屎太脏,且麻烦,不愿搞。由党、团员、干部带头,首先改造厕所、窖缸,或设罐,积存大粪(人屎),便后加盖,既简便又卫生。通过组织参观介绍,推广开了。(四)在扩大间作中,还注意帮助社员解决江豆、豆角等种子的不足问题。并做到了要在不影响水土保持原则下进行利用闲散地。
许多社员反映:“一搞千方百计,真是人多出诸葛亮,增产门路一步比一步多,办法也一天比一天合理”。“这些办法,像皮笊篱一样,洒水不漏”。“今年争取更大丰收,改善生活,像打了个兔子别在腰里一样,干起活来混身是劲头。”全社生产由高潮走向新的高潮。


第4版()
专栏:

  争取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六百斤
平顺红星社订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奋斗目标
据新华社太原11日电 山西省平顺县羊井底乡红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最近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全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农林牧副业总产值已经提前超额20%完成。
这个社确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奋斗目标是:到1962年,把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从今年的四百斤提高到六百斤,全社的财产总值将达到二百七十六万元,平均每户一万三千元,每户的年收入将由现在的四百八十元提高到一千元。
红星社确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继续全面地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未来的五年内,全社将以二万五千个劳动日兴修农田水利,并且大力发掘肥源,翻整梯田和推广培育高产作物,通过这些措施,把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由今年的四百四十斤提高到六百斤,到1962年,全社的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一百万斤以上。发展林业的主要措施是培育幼林成材,果树也将由山下向山腰发展,计划松柏林木扩大三千亩以上,果园扩大一千多亩,到那时,全社的苹果、梨、葡萄、核桃、桃、李、杏等水果的产量将大大增加。畜牧业主要是发展猪和羊的生产,推广用各种树叶、野菜喂猪经验,到1962年,猪的饲养量可以比今年增加三倍以上,平均每户养猪四口半,羊将增加近四百只。在副业生产方面,除继续发展现有各种副业生产以外,还要发展养蜂、养蚕、养兔和养鸭等副业。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美好远景鼓舞了社员们的生产热情。社员们提出“五年计划抓头年,头年生产抓三季”的口号,决定今年秋收后立即展开一个大规模的兴修农田水利的运动。


第4版()
专栏:

  农业社需要制订长期计划
  南沉
在农业合作化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前景将会是什么样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已经给全国农民钩画了一幅灿烂的蓝图。在这幅蓝图的鼓舞之下,1956年以来,全国农村中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生产建设高潮。现在,在粮食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达到纲要规定的指标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地区了。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每一个农业社努力奋斗的目标。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每个农业社根据自己的具体环境和生产条件,制定一个较长时期的生产建设计划。
另一方面,一个目标明确、而且切实可行的长期生产计划,对于合作社社员来说,可以从合作社的发展远景中看到自己的前途,增加信心,努力争取丰产再丰产。对于富裕中农来说,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合作化的优越性,坚定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山西省平顺县羊井底乡红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最近制订了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实现以后,全社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将由四百斤提高到六百斤,大大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要求的指标,平均每户社员每年可以有一千元的收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计划!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制定以来,两年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现在,国家的第二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就要开始执行。我们希望每个农业社都像红星社一样,先制订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让每个农民都看到农业社发展的远景,鼓舞广大社员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掀起一个新的生产高潮。


第4版()
专栏:

  珍惜一分一厘的耕地
陕西许多农业社注意恢复利用弃耕土地
本报讯 陕西省许多县、区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正在积极检查和恢复弃耕土地。
陕西省在农业合作化以后,由于土地连片,消除了地畔地界,增加了一些耕地。但是,也有许多社干部和社员认为合作化以后家当大了,为了便利生产和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的“三包”制度,就把大批位于场边、路边、地角、坟边的耕地都丢弃了。如醴泉县北牌、史德两乡最近调查了二十二个农业社,就荒弃了这样土地七百四十多亩。还有很多农业社为了建设畜棚、仓库等,而盲目地过多地占用了耕地。有些地区因为兴修水库、新开渠道、加宽道路、留固定场面等,也或多或少占用了一些土地。据长安等县的重点调查,这样荒芜和废弃的小块土地,一般都占到耕地面积的2%以上。这些被弃耕的土地对一个农业社来说,是一星半点,如果按全省推算,每年大约要少种一百三十多万亩土地,每年至少减少四亿多斤粮食。
目前,各县领导上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向农民进行教育,讲清弃耕小块土地对国家和农民本身的严重损失。如长安县最近曾向农民算了一笔账,全县弃耕小块土地约有一万四千多亩,如果按每亩田年产量三百斤计算,全县一年就少收四百四十多万斤粮食;县领导机关并在全县社主任和会计会议上,提出了“争取弃耕土地全部恢复耕种,不浪费一分一厘土地”的号召。
现在,很多农业社已开始注意弃耕土地的问题,想尽办法垦耕这些土地。如南郑县红庙区已经有五千一百多亩弃耕地种上了黄豆、小豆等庄稼。三原县独李乡新华农业社有一百多亩河亭地,入社前农民都是用来种植麦子、菜籽等作物的;合作化后有些人认为河亭地费工、打粮食少,就把它荒弃了。最近这个合作社动员了一百多社员对这块地进行了深翻,准备播种冬麦,估计可收二万斤粮食。


第4版()
专栏:

水电建设展览会开幕
据新华社12日讯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增加的水力发电设备容量将达到五十二万瓩,相当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所建全部发电设备容量的四十三倍。这是在首都北海公园展出的水力发电建设展览会上一幅引人注目的图表上表明的。
这个展览会是由电力工业部举办的,今天开始公开展览。
展览会上有许多今昔对比的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八年来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从1953年到现在,仅电力工业部投资建设的就有十九个大中型水电站,发电能力可达二百七十万瓩。解放前我国自制的水轮发电机最大的只有七百五十瓩,现在比它大将近一百倍的七万二千五百瓩的水轮发电机也快要试制成功。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建设一个三千瓩的小水电站要五年,现在容量达五十八万瓩的新安江水电站预计只要五年就能建成。


第4版()
专栏:

  反击资本主义自发势力 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
上海全面清查处理自发工业户
本报讯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全面地清查处理自发工业户以后,邑庙、蓬莱、徐汇等区从8月份起,先后展开这一工作,取得了初步经验。仅邑庙区就已经取缔违法户五百八十九家;其中有三户违法情节十分严重,已经移送司法机关惩处。结合对违反国家法令的自发工业户的处理。这些区对全体自发工业户普遍进行了一次反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取缔投机违法活动的宣传教育,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上海市即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查和处理自发工业户。解放日报在9日发表社论说:“这是经济战线上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也是加强市场管理的又一重要步骤。”
上海市的自发工业户,大部分是在去年下半年市场商品供应比较紧张、外埠采购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年来,虽然经过有关部门整顿、检查,取缔了一批违法户,但是数量仍然不少。这种自发工业户大多利用公私合营初期有关部门在工业管理、市场管理上的一些缺点,从事许多不正当的以至违法的经营活动。它们的害处不仅在于生产极度盲目、对质量不负责任和价格涨落上完全不听领导,而且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国营、合营工业的生产计划,直接、间接地妨碍改造,腐蚀职工,影响合营企业的巩固。一部分参加公私合营企业的私方人员或参加合作社的小业主,不但自己从事自发工业户的活动,还以高薪、暴力去引诱、挖雇一批在业的职工和社员一起参加自发工业户。有的在“白天搞社会主义,晚上搞资本主义”,由于晚上搞资本主义,白天便不能不迟到早退、增加差错、增加副次品以至废品,影响了原定的生产计划。有的私方人员和小业主拉拢职工,热衷于搞自发工业户,自己生活腐化堕落,又影响了一些在业的私方人员、职工和社员,以至于有少数糊涂人干脆要求离开原企业去走它的资本主义之路。例如公私合营五合喷漆厂私方人员蒋才海拉拢和腐蚀职工,以亲友名义,先后策划开设自发工厂达四次之多。蒋才海还盗窃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挖取生产任务,使公私合营厂生产下降,仅今年7月份就损失了一千多元。一个经营胶木电器的自发工业户陈君芳,为了获取暴利,竟以贿赂、暗中合伙等方式,勾结公私合营企业的进货人员,虚报要货计划,两次套购了国家六百市斤胶木灰。
解放日报社论指出:这是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小股资本主义逆流。及时地阻遏这股资本主义逆流,全面地清查和处理自发工业户,不仅有利于巩固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稳定市场秩序,而且有利于加强对私方人员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广大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觉悟。
社论说:必须坚决取缔资本主义性质的自发工业户,不应有丝毫姑息。凡是私方人员或小业主,用欺骗和盗窃方法攫取设备、原料、资金的,挖雇在业职工、社员或擅自招聘农民进城工作的,利用职权争揽或转移国营、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任务的,如果不听劝告继续坚持这种做法,那便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这些人,应该视其悔改程度及情节轻重给以行政处分以至法律惩处。凡是在业的职工或社员私自进行这种自发工业户活动的,这是一种思想糊涂、立场不稳、经不起资本主义诱惑的表现,应该通过工会内部的教育,和企业内部执行行政纪律的办法,迅速督促他们放弃资本主义经营,及早回头。
社论针对资本主义性质的自发工业户、个体手工业及其自发的联合组织、家庭副业等不同情况,提出了取缔和保留的原则,要求根据自发工业户的性质等有区别地加以处理。社论还特别指出:从邑庙等区的初步经验来看,对于自发工业户的清查处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思想教育、行政管理、业务措施三头并进,并且要经过政策宣传、组织辩论、自查申报、分批处理这四个“工序”,不能采取简单粗糙的做法。


第4版()
专栏:

  看水力发电建设展览
  新华社记者 罗漩
水力资源丰富
一走进水力发电建设展览会的大门,立刻有一张彩色的中国地图映进眼帘。讲解员打开电扭,只见美丽的国土上,蓝色的江河纵横交叉。这里有著名的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黄河,澜沧江,珠江和黑龙江等水系。根据一千五百九十八条主要河流的平均流量估算,全国共有五亿四千万瓩的水力资源。这个数字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日本六个国家的水力资源总和还多。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地图上还出现了无数代表水电站地址的红绿灯。这些水电站地址分布均匀,离工业地区很近,资源的蕴藏量也都很大,很多达一百万瓩或五百万瓩以上。在西南的雅鲁藏布江和长江三峡,还可以建设好几个一千万瓩以上的水电站。工程师们的理想实现了
解放以前,我国有许多水电建设专家梦寐以求地希望把自己的终身献给开发祖国丰富的水力资源。但是在国民党统治的几十年间,全部建成的水电站发电容量只有一万二千瓩。这使他们的希望变成了失望。
展览会上有两个生动的事例,说明了解放前后的对比。一个是现任水电建设总局总工程师黄育贤曾经从事二十年的龙溪河梯级开发工程。解放前因为国民党不肯拿出钱来真心建设,黄育贤虽然花了很多心血,最后只建成了一个容量三千瓩的小水电站。新中国成立才八年,现在有两个崭新的水电站已经在龙溪河上游矗立起来,其中只是狮子滩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就有四万八千瓩;下游的另外两个水电站也在施工。黄育贤感慨地说:“二十年的愿望今天才实现了!”
另一个是比丰满水电站还大的新安江水电站。解放以前,工程师徐洽时和别的水电专家曾经多次到那里去察看过,希望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亲手建设起一个水电站。这个希望在解放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新中国,徐洽时的希望实现了,他亲自负责了这个水电站的勘测和初步设计,并且亲自领导着施工。
展览会上的许多图表表明,解放以来我国开工建设的大中型水电站已有十九个,设备容量可达二百七十二万瓩。其中仅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发电的就有五十二万瓩,相当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所建全部水电站容量的四十三倍多。
农村电气化的雏型
在展览会快要出口的地方,一个农村水电站的模型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河南省济源县碑子村水电站的模型。水电站建设在两条泉水河流坡度大的地方,每小时能发三十六度电,白天供榨油厂动力用电,晚上供当地学校、图书馆、俱乐部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五百四十五盏电灯照明。
这个水电站是依靠附近十个农业合作社的群众力量兴建起来的,全部投资五万七千多元,国家仅负担两万元电机费。现在他们准备再建设一个面粉厂和扩大照明线路,这样,全年就能创造五十二万元财富。
根据图表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农村水电站三百六十一处,装机容量一万四千九百二十瓩,以四川、福建、浙江、贵州等省最多。
美丽光辉的远景
展览会在最后向观众展示了我国水力发电建设事业的远景。
这里陈列着我国三条最大的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的流域规划和远景开发示意图。这三条河流水力资源的总蕴藏量有将近三亿瓩,流经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现在,长江已经初步选好了十多个水电站坝址。其中只是著名的三峡,发电能力将达二千万瓩;将来建成以后,东从上海西到雅安、南自广州北达北京的二千公里范围以内,都可以得到便宜的电力。黄河规划中确定的四十六个梯级水电站全部建成以后,不但可以使数千年的黄河灾害从此绝迹,混浊的河水从此变清,还能发出二千三百万瓩电力,使华北、西北整个地区全部电气化。黑龙江流域中苏两国的科学家还在继续勘测,目前已经提出了八个水电站的初步建设方案,其中最大的比三门峡水电站还大。
其他各条主要河流也都正在勘测,计划最近几年内都要订出流域规划。虽然这还只是未来的规划,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它是一定会实现的。


第4版()
专栏:

  新兴的市镇——米亚罗
四川省通往阿坝藏族自治州刷经寺的成阿公路上,有一个新兴的市镇——米亚罗。过去这里是一个野兽出没的地方。1953年成阿公路通车后,慢慢地变成了热闹的集镇,现在这里有医院、电影院、书店、百货公司和新修起的木材加工厂。
朱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