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教育职工认清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正确关系
温州草席厂用算账对比方法非常成功
本报讯 地方国营温州草席厂的领导人利用算账对比的方法,向工人进行关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的教育,收到很大的效果。
这个厂自从去年第三季度注意了“关心人”的问题和实行工资改革以后,由于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部分工人对改善生活产生过高过急的要求,嫌这次工资增加得太少,有的工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资,不安心在本厂工作,想跳厂。
厂的领导上对这种情况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认为工人所以产生这种过高过急的要求,主要是对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厂里生产发展的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对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缺乏完整的认识。实际上这个厂几年来职工生活福利已有很大的改善,甚至已经超过了该厂生产发展的速度。于是便采取了算细账的方法向工人进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的教育。他们向职工群众算了三笔细账。第一笔:这个厂从1952年到现在,共计为国家积累资金六万六千多元,而国家从1953年到现在已为这个厂拨款七万二千元。1956年这个厂上缴的全部利润还抵不上工资改革以后增加的支出数字。第二笔:这个厂的职工生活福利逐年都有改善。例如,女工生活费1952年是一百十七元,1953年是四百二十二元,1954年是八百六十八元,1956年增加到一千多元。同时,还扩大了托儿所、理发室,办起了卫生室,实行了劳保合同。过去贵重药品由本人负担,现在职工本人患病所用的贵重药品改由企业支付。1956年支出的职工福利费比历年都高,国家规定福利费占工资总额的7.5%,但去年第三季度的实际支出已达到15%。第三笔:单以织枕席的工人为例,1951年平均每人织十粒,现在能织十八粒,劳动生产率提高80%;而工资已从1951年的平均不到二十元增加到三十多元,工资增长并不算慢。
通过算细账向工人说明了厂里的收支情况以及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生活福利增长的比例后,许多人很受感动。许多人回忆1951年进厂时,当时生活还不够好,大家都吃番薯干,现在厂里有了食堂,大家都吃白米饭。一些女工也说自己刚进厂时,孩子睡在制席机旁边,现在可以把孩子交给托儿所了。有的工人感动地说:“早知道厂里的情况,莫说我们生活的改善不慢,就是慢一些,我们也不会有意见的。”工人们表示要克勤克俭,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同时,职工们也认识到,要想求得生活的更大改善,就得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争取生产的更大发展。工人们的认识一经提高,增产节约的热情就迅速高涨,纷纷要求学习和提高技术。领导上及时组织工人签订了一百多对各式各样的技术互助合同,并且发动工人提合理化建议。解决增产节约方面的关键问题。比如,工人提出把方角滚边枕头席改为圆角滚边枕头席的建议,推广以后,现在已节约白漂布二十三匹。职工们还根据用户的需要,把四万斤过去被当作废料的短席草和废席草用来做儿童枕头席和能折叠的旅行席,既解决了原料缺乏的困难,还增加了一千余元的收入。各科室、车间也注意了紧缩编制,节约非生产性的开支。结果使这个厂扭转了最近以前亏本的局面,为国家增加了二千多元的利润。 (据浙江日报)


第2版()
专栏:

为生产大型和精密机器设备创造有利条件
去年试制成功七十五种新工作母机
新华社7日讯 中国历史上不能制造的两种重型工作母机和四种高精度的工作母机在1956年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机器制造工业试制成功的新型工作母机共有七十五种,为今后给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大型和精密的机器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6年试制成功的大型和重型工作母机中,有一种重达六十七吨的龙门刨床,它装有总容量一百四十瓩的十五个电动机。它可以加工宽二公尺、高一公尺五、长七公尺的重达二十吨的大型钢铁部件,是制造大型机器设备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床。过去中国制造的最大的龙门刨床重量是三十八吨,只能加工宽一公尺五、高一点二五公尺、长四公尺的重达十吨的钢铁部件。1956年试制成功的另一种重达五十二吨的钢锭切断机,它前后有八个刀架,可以一次将钢锭切成所需要的段数,并装有直流电机,在工作中可以自动变换速度,生产效率很高,是钢铁工业部门切断多角型钢锭的专用设备。
中国机器制造工业1956年试制成功的高精度的工作母机中,有一种用于加工精密工具和其他精密零件的磨床,它加工的工作物的精度可以达到十分之一丝,而一般头发的直径是七丝左右。还有一种重达一吨多的万能工具铣床,它加工的工作物的精度可以达到二分之一丝。机床、汽车制造、量具刃具制造和其他机器厂都需要这种工作母机。这样高精度的工作母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试制成功,过去制造的工作母机的最高精度也仅达到了一丝。
1956年中国机器制造工业还试制成功了九种自动和半自动的工作母机,其中四种自动化的工作母机,只要装好料,按按电钮,就可以制造出机器零件来,工作效率很高,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纵好几台,对于汽车、拖拉机等大量生产的制造部门有很大意义。1956年试制成功的两种半自动的磨床,装有自动测量设备,可以在加工过程中自动对工作物进行检查,如果工作物的精度没有达到要求,这种磨床就重新自动工作起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由于自动测量装置可以代替工人进行检查,磨床有很高的效率,加工的产品质量也很高。
从1953年起到1956年为止,中国机器制造工业试制成功的重要的新型的工作母机共有一百五十八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试制工作母机的计划。


第2版()
专栏:

大别山南麓发现磷矿
新华社武汉8日电 湖北省大别山南麓发现了磷矿。
这个磷矿是地质工作人员们,从去年7月以来在这里进行地质普查的时候发现的。它分布在孝感和黄陂县长达二十五到三十公里的地区内。其中孝感四方山和黄陂团山沟地区发现的磷矿,有两层矿,每层厚一公尺到九公尺。含磷20%左右。
这个地区离京汉铁路和公路都很近,对于勘探或开采,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现在钻机已经运到这个地区,勘探人员们今年将在这里进行勘探工作。


第2版()
专栏:

主动克服设备困难 保证工程按期开工
武汉重型机床厂设备供应工作做得好
据新华社武汉8日电 武汉重型机床厂积极加强设备供应工作,许多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在设备供应工作中,这个工厂一方面根据扩大初步设计同有关工厂签定设备订货合同,同时又把订货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资料抄送给设计部门,要他们提出意见,要更改的就及时更改。这样作的结果,使去年订用的几百台主要设备完全避免了因为不合规格而产生积压的现象,保证了许多重要工程按期或提前施工的需要。
这个工厂还不断地深入承制工厂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有关工厂协作生产。如高压隔离开关,原打算由抚顺电瓷厂承制,但因为这个厂在装配方面有困难,不能成套制造。武汉重型机床厂派出人员多方了解,发现沈阳高压开关厂还有多余的装配能力,于是就出面组织了这两个工厂协作生产。有些设备,看来国内是不能生产的,可是经多方了解以后却发现可能想办法生产。例如他们从国家库存设备中选出了三十二台合用的重型机床,不但保证了工程的需要,还为国家节约了七百多万元的外汇。


第2版()
专栏:

北京五个工厂在技术上互通有无
通过技术研究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
据新华社8日讯 北京市有五个工厂集中技术人员和老技术工人的力量,组织研究会,解决地方工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北京市科学仪器厂、联合仪器厂、玩具厂、金星金笔厂、同利拉锁厂五个地方国营、公私合营工厂,虽然类型不同,但是主要工序都是模具冲压。过去各厂因为技术人员少,技术水平又不高,在模具制造上都有许多技术问题不能解决,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能很好提高。北京市第一地方工业局帮助这五个厂把技术人员和老技术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技术研究会,用定期开会,相互参观等方式,共同解决各厂的生产技术问题。比如,金星金笔厂冲笔尖上小孔用的冲头原来是缝衣针制成的,不耐用,经过共同研究,改用特种钢丝加氰化钾淬火制成,结果针头的硬度提高了,寿命延长了九倍,冲出来的小孔还很光滑。同利拉锁厂原来制出的拉锁不好拉,不好看,经常有退货,技术研究会帮助这个厂改进了冲床和冲头等模具,现在制出的拉锁不仅外观整齐光亮,拉起来还轻滑。
各厂一些好的经验也因此得到推广。如玩具厂帮助金星金笔厂铣制齿轮,科学仪器厂帮助玩具厂制造一种小轴材料。这些东西过去都是要送到上海去加工的。
目前技术研究会还和钢铁学院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提高技术水平。第一地方工业局准备扩大这个研究会,并且推广这个经验。


第2版()
专栏:

开发柴达木盆地的资源 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青海省修筑公路七千多公里
新华社西宁8日电 青海省在1956年里新建公路三千二百二十六公里,连同前三年修建的公路在内,全省新修公路共达七千零四十七公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全省筑路计划。
公路的畅通,使从古来就是一些荒野的地区活跃起来了。去年在柴达木地区修建的几条公路,使这个盆地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公路网。在这个盆地上,仅茶卡一地现在每昼夜经过的汽车就达三百车次,大批的勘探器材和物资从这里运入盆地。
在很多少数民族人民居住的牧业地区,由于公路通达也促进了物资交流,活跃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藏民们喜爱的氆氇、呢帽、鼻烟盒、绸缎和妇女们的银饰,都经过这些公路得到供应。这些地区的土特产品、畜产品也不断经过公路运出来,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过去在海西、海南许多地区的土特产品,因为交通不便常被弃置变坏,现在在公路通达的地区,这种情况已经全部改变过来。
青海境内公路大都修筑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原上,当中要经过不少戈壁和大山,筑路职工修建这些公路的时候,曾经遇到了许多困难。


第2版()
专栏:

丰满电站安全生产一年
据新华社吉林8日电 丰满水电站去年消灭了各种设备事故和生产人员伤亡事故,安全地供应了东北地区大量廉价电力。这座电站在去年比计划多发的电,足够鞍钢用一个多月。
经过改建的丰满水电站,安装了许多新型设备。电站的全体职工去年努力学习掌握这些新设备的技术。领导干部和运行维护人员都根据专业分工坚持定期的技术学习。他们还吸取了下摄司、辽源和哈尔滨等地电厂和变电所的先进管理经验。这些学习帮助每个生产人员了解到自己所掌握的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预防的方法。


第2版()
专栏:

车站上的游动问事员
据新华社讯 长春车站最近增添了游动问事员,为旅客办理转车签证手续,代售站台票。
过去,长春车站问事处外面总是排队拥挤着许多旅客,他们焦急地等候询问火车时刻、转车地点和办理转车签证手续等,常常由于时间紧迫、拥挤不堪而发生争吵,引起旅客不满。现在有了游动问事员,在候车室各处游动,帮助旅客解决各种问题,旅客非常满意。


第2版()
专栏:

更好地组织民间运输力量
柯月霖
马车、人力车等民间运输力量担负着公路运输半数以上的运量。特别是在目前公路运输很紧张的情形下,它是一支可以充分利用的社会运输力量。最近一个时期各地对于组织民间运输力量虽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一是运价问题。运价是不是合理,对动员民间运输力量参加运输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根据交通部公路总局最近在北京召开的调度站务会议反映,目前有些地区对民间运输力量的运价订得低了些,农民参加运输的收入不如在农业社里的收入多。对于长途放空也没有规定合理的补贴。例如云南大理专区曾经规定每匹马百里百斤只付运费一元八角,放空不给补贴,造成多数马帮亏损。
二是对民间运输力量征收的费用偏多、偏高。多是名目繁多,如手续费、牌照税、养路费等等,有些农民就说运输公司是“抽头公司”。各种费率过高,如黑龙江省运输部门征收的业务手续费竟高达运费收入的6%,有些省甚至把这项收入当作财政上缴任务,从中获取利润。这些都降低了运输户的实际收入。
三是对参加运输的农民照顾不周,他们在食、宿、牲畜草料供应等方面,都感到有不少困难没法解决。参加运输的农民因劳动强度大,吃的多,要求多买一些米,尽管有些地方的省粮食厅同意了,有些县的粮食局却不同意。乡场、集镇的客栈地方小、价钱贵、农民住不起,有的就露宿。这些,都给参加运输的农民增添了不少麻烦。
由于上面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参加运输的积极性。根据交通部公路总局的统计,1956年参加运输的民间车辆的运量,在公路总运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较1955年下降。
为什么上述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呢?主要是因为不少运输管理部门轻视民间运输力量。他们总认为民间运输工具分散、落后,不是发展方向,就放松了领导和管理,有时甚至给予种种不合理的限制。这些想法显然是脱离实际的。我们已有的汽车是很少很少的,第一汽车制造厂虽然已经建成了,但短期内还不可能把大量的汽车供给公路运输部门;即使有了很多很多的汽车,国家也不可能建设那么多的公路,把每一个县、乡都联系起来。因此,民间运输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还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动员民间运输力量参加运输,必须关心参加运输的农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中的困难。河南省在征收养路费中,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办法,规定胶轮大车一年参加运输不超过三个月的,免收养路费,受到农民的欢迎。辽宁省运输部门为赶车农民找大车店,帮助他们租民房大院,或联系货主搭盖临时车棚,还组织他们集中办伙食,并派人到外地购买草料,或雇人割草,供应牲口饲料,这对鼓励农民参加运输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在组织民间运输工具的工作上,也有一些实际困难。民间运输工具很多是农业的副业车辆,它们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特别是在农忙的时候,运输和耕作的矛盾表现得比较突出。这就需要运输管理部门多作些细致的具体工作,帮助农业社合理地安排畜力,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抽出车辆参加运输。


第2版()
专栏:对批评的反应

对批评的反应
灾民开采的石方已经验收
石油工业部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来信:人民日报去年11月29日批评我工地不收灾民开采的石方,以致影响了灾民的生产自救。对此,我们决定全部验收开采的石方,现在已经处理完毕。
重视了劳动保护工作
淮北盐务局来信:去年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淮北盐场工伤人身事故多,领导上只检查不采取措施的批评是正确的。为了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扭转这种现象,我局已成立了劳保福利科,并按淮北盐业旺淡季节的差别改变了工人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车辆过渡时间已经缩短
山东省交通厅来信:人民日报1956年10月4日发表“黄河过渡难”一事后,我们已采取了下列改进措施:(一)汽车、马车分别由固定码头过渡,克服车辆拥挤在一个渡口上的混乱现象。(二)将洛口横渡合作社和国营运输部门合并,增加船只。现在过渡时间已大大缩短。
取消了不同待遇的制度
建筑工程部洛阳工程局来信:人民日报1956年8月10日批评我局对干部家属收取房租水电费不一样一事,我局已进行了处理,取消了十一级上下干部不同待遇的制度。
作息时间已调整
建筑工程部东北第三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来信:人民日报1956年8月22日批评我处严重侵占职工业余时间,影响职工的学习和休息一事,我们已作了研究,并调整了原订的作息时间。


第2版()
专栏:

风雨赶舟
——武钢工地一个蔬菜采购员的故事
冯健
天已经黑了。东北风越刮越紧。
天阴风大,到园子里买菜的人少,刘小和比平日多买到了两三千斤蔬菜。难为人的是,菜是泡泡货,老邓父子俩那条船,怎么也装不完这一万多斤菜。讨厌的大风,却有意跟人闹蹩扭,一股劲儿地刮个不停。风大浪猛,长江上的木划子早就避风去了,谁愿意担这个风险,连夜赶三十多里水路把菜送往工地?刘小和想到这里,心里沉甸甸地,像是吊了个大铅块。
江边的风更大。已经九点多了,刘小和卷起袖筒,领着搬运工人左装右装,才在老邓船上装了六千多斤,还有三、四千斤在岸上摆着。
靠江边的沟壕里,停了几支小船在避风。刘小和跨上去两步,高声喊道:
“划子!”没人应声。
“划子!”
连喊了两声,才有人从船舱里走出来。借着船上昏黄的马灯光,刘小和看见这个人约摸有五十多岁,枣红的脸上有着深深的皱纹,是个蛮壮实的老艄公。
“有三、四千斤菜,装上船吧!”
“不行,不行!这么大的风,开不了船。”船家拒绝了,一边说着,一边又往船舱里钻。
刘小和心里顿了一下。就用商量的口气说:
“同志,三、四千斤菜呐。先装上,不开船也行。”
老船家哼了一声。刘小和连忙招呼搬运工人装菜,又叫船家把划子靠拢了老邓的船。
他轻捷地跳上船头,习惯地点燃了一支香烟。凝视着奔腾澎湃的长江,心里像吊了个水桶,七上八下地翻腾起来。
自从春天刘小和调到工地采购蔬菜,几乎是天天夜晚赶船回工地;今天,遇上了这么大的风浪……。
他想起了过去常说过的几句话:武钢是国家的大工程,建设要大家支援,应该为它的建设尽一份力量。觉得脸上一阵发热,急切地对老邓说:“今夜赶不回去,明天工地就没菜吃。”
老邓看了看江,没说什么。平常,大白天刮起五级风,小木船就不敢开航了;今天,比五级风还猛,又是夜晚,怎么能开船呢?想是这样想,可是老邓没说出口。
刘小和紧锁着眉头,像命令又像恳求地对老船家说:
“我们还是开船吧,同志。”
“什么?开船?”老船家从船舱里探出头来,带着讥笑的挑逗的语气问:“你怕不怕?你要不怕,就开船好啦!”
这个在水上经历了几十年风险的老船家,满以为这句话会把刘小和吓住,却完全没有料到刘小和是个刚强性子。他马上直截了当地回答:
“我不怕。老邓的大船不坐,偏要坐你的小船哩。”说时,一个箭步就跳上了老船家的船。
不想刘小和这句话倒把老船家激住了。老船家就又挑战似的说:
“你不怕,走,开船!”
老船家和老邓格吱吱地扯起了风帆。一启锚,两条船就像箭似的射向江心去了。
风曳着帆,把两条船很快就拖进了惊涛骇浪。船身剧烈地倾斜着,露出了半个船底。风跟魔鬼一样,用它巨大的魔掌攫住两支小船,一忽儿把它们推上浪头,一忽儿又把它们摔进巨浪中。刘小和这时紧靠桅杆,帮船家拉着篷索。他长到三十二岁,放过牛,担过菜,却从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风浪。他嘴里说不怕,心里禁不住砰砰跳。
快到对岸的时候,猛然间呜的一声,卷来了一阵劲风。接着从侧面一连扑来了几个浪头。江水扑打在刘小和的脸上和身上。
机灵的老船家一眼就看见了,忙问:“进水了?”
“呵。”
“进了多少?”
刘小和一看船舱,水已经有半尺深了。他犹豫了一下:“嗯——进了一点,不要紧。”
“到底进了多少?”船家不相信。
“一点点,没关系。”
从一个浪头被赶到另一个浪头,两只船终于飘到了对岸。老邓舒了口气,问刘小和:“怕不能往前走了吧。”
“不能往前走?”刘小和看了看石块砌成的驳岸,有意扭过头去,向着老船家说:“刚才对岸码头上,还有个湾船的地方;你看这里的河坡滑溜溜的,想湾船也湾不住。”
“浪太大,我不冒这份险了。”船家不同意地说。
“江边是缓流,浪小些;慢慢走。”
“我划不动了。”老船家又故意提出难题。
这可把刘小和难住了。他想了想,索性硬着头皮扯了个谎:“我帮你荡桨。”
“你会荡?”
“嗯。”刘小和含糊地应了一声,“你看,船舱里进了水,菜都打湿了。过一夜,菜烂了,工地上成千上万的人还等着吃菜呢。”
老船家咕哝了几句什么,再也没说话了。
两支船同时落了篷,一前一后地划着。现在是沿着江边顺水行船,浪小多了,却迎面碰上顶头风。
兜着风荡船,连咽气都困难万分。拿出全身力气划一桨,只能前进一小步。船冲着浪,一起一伏,比逆水拉纤还难走。
远方隐隐约约出现了工人村的一长串灯光。刘小和停住桨,活动了一下又酸又累的臂膀,长嘘口气说:“不远了。”
话刚落音,突然一阵冷风袭来,刘小和不禁打了个寒噤。工人村的灯火一眨眼又隐没到黑暗中去了。风挟着砂尘,在岸上沙沙作响。
乌云越飞越低,越聚越黑。猛地,几道刺眼的白色闪电,带来了震耳的雷声。一霎时,瓢泼的暴雨倾泻下来。
雨越来越大,霹雳的雷声一阵紧过一阵。急雨和翻滚的骇浪,一阵阵涌进船舱,把翘着的船头压平了。
“哎呀,找个地方抛锚吧。”
老船家看了看四下没有靠船的地方,又无可奈何地问。“你刚才说,还有多远呢?”
“不远了。再划一会就到了。”
“舱里又进了水?”没等刘小和回答,连忙又问:“进了多少?”
“不多——,又进了一点点。”其实,船舱里已经有尺把深的水了。
雨,无情地浇打着刘小和的眼睛,浇湿了刘小和的衣裤。风放肆地刮着,卷起巨浪向船头冲打。刘小和,老船家,老邓父子,四个人谁也没有再说一句话,默默地划着、划着……
深夜一点多钟,船划进了工地附近的武丰闸码头,靠岸抛了锚。老船家用手抹了抹前额的雨水和汗水,拿了个大木瓢走到前舱。他一瓢一瓢地向外舀着前舱里的水,一边白了刘小和一眼,怨声怨气地说:
“驾了一辈子的船,也没碰见过你这样个蹩性子。下次你就别想再雇我的船送菜了。走吧,快去找人起菜吧。”
刘小和没有答理他,跳上岸径自向工地去了。这时,他才觉得四肢酸困,又倦又饿,浑身淋得像个落汤鸡。他还是一大早吃的饭呢。
风渐渐住了。刘小和想到明天一清早,这一万多斤鲜嫩的蔬菜,将摆到工地菜市场的枱架上时,禁不住抿着宽宽的嘴巴笑了。


第2版()
专栏:

大冶铁矿在建设中
武汉钢铁联合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大冶铁矿的建设工程,今年已经跨入了施工的最高峰时期,全年的任务比去年高出六倍以上。到1958年底,这个矿就可以生产大量的铁矿石。
新华社记者 严震南摄
上图:机械化施工的现场一角。巨大的电铲进行着剥离工作。
右图:穿孔机在陡削的崖壁上工作。每一个穿孔机平均一天可以穿进地层七公尺深。在孔内放进炸药爆破以后,即可供电铲进行剥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