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各方继续斥责“艾森豪威尔主义”
黎巴嫩前总理说
中东没有真空
新华社5日讯 塔斯社贝鲁特4日讯:黎巴嫩前总理阿卜杜拉·雅非在“政治报”上发表文章说,美国的中东计划,在力求自由和独立的阿拉伯人民看来,是退回到集团和军事联盟的政策上去。他说,中东没有真空,因此,美国讨论不经过联合国而使用武装部队的问题,是令人奇怪的。
埃及“金字塔报”说
美国不让中东国家自主
新华社开罗5日电 “金字塔报”在评论美国企图控制中东的新计划时说,不管什么动机驱使美国想对中东采取新的态度,显而易见它是迫切想填补由于英法在这个地区的力量的削弱所造成的“真空”。它说,这自然就意味着它不相信中东国家能够填补西方所谓的在这个地区的“真空”。这同不让中东国家自主而要把它们置于托管之下的主张没有区别。
英工党领袖比万说
英国一退出,美国就进去
据新华社伦敦4日电 英国工党司库和外交事务发言人比万抨击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美国中东政策。
比万4日在“论坛”周报发表的文章中说:“英国一退出,美国就进去。凡是在英国在军事上或财政上显得太软弱的地方,美国的力量就来接手。”他认为,美国的这种做法,目的是想绕过联合国而步英法侵略埃及的后尘。
比万指责美国的中东政策是美元外交政策。他说:“以这样的方式提供的美援,在中东会被看成不过是冷战中的另一个阶段。这也会被人认为是用美帝国主义来代替英法帝国主义。……这将被认为是巴格达条约的更加野心勃勃的翻版。”比万强调说:“美元比英镑要多,但是一带上帝国主义渗入的气味,它们就不见得比较受欢迎一些。”
“巴基斯坦时报”社论说
美国想加速对中东的渗透
据新华社卡拉奇5日电 “巴基斯坦时报”3日发表社论说,最近被人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华盛顿的行动,只能说是为了想“加速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渗透”。美国的行动“将是冷战地区扩大和紧张局势加剧的前兆”。
这家报纸说:“真奇怪,美国政府已经拟订了所谓保护离美国海岸数千英里的其他国家人民的领土的计划,而且看来将不同有关各国政府商量而加以执行。”
这家报纸揭露了美国的借口,那就是所谓“苏联的侵略和颠复活动”。报纸说:“这是英国在对埃及发动侵略以后为了平息敌对的批评而提出的借口。”英国和它的盟国最近设法“保护”埃及免遭苏联
“威胁”的那种方式已经给了阿拉伯人一个他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教训。报纸指出,这个教训就是,他们决不可以让自己受别人“保护”。


第6版()
专栏:

迎接今年二月的大选
印度共产党发表竞选宣言
新华社新德里5日电 最近一期的“新世纪”周报刊载了印度共产党的竞选宣言。印度大选将在今年2月下旬举行。
宣言首先说,在取得自由以后的十年中,印度人民曾经期望政府利用政治自由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自由以及提高人民文化的工具。但是获得自由以后的几年中的经验已经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
宣言在提到上次选举的教训时说,在印度共和国第一次大选时(1952年)国大党只得到总票数的42%,包括几名部长在内的若干著名的国大党领袖都落选了。跟国大党对垒的、提出较为激进的纲领的各党候选人得到了25%的选票。政府曾经竭力要加以破坏的共产党成为强大的力量。
宣言又说,但是由于在国内实行的不民主的选举制度,国大党仍旧执政和当权,它得到的席位远比根据它得到的票数应当分派到的席位为多。
宣言在“旧的情况仍旧不变”这一节中指出,英国在印度经济的许多重要部门的统治地位并没有消除,甚至没有严重动摇,像独立斗争期间所保证的那样。
“我们的煤矿和锰矿、我们的黄麻工业、我们的种植园、我们的对外贸易——这一切以及其他许多部门仍旧在英国资本掌握中,并且仍旧是他们的巨额利润的来源,如果要迅速完成国家建设任务的话,就必须使用这些利润。”
宣言说,印度的重工业和基本工业仍旧处于草创状态,公营部分不仅仍旧很薄弱,而且它所包括的公司效率很低。农业仍旧很原始,全国各地非常贫困,城市和乡村中失业人口比例都达到惊人的程度。
这篇长达一万字的宣言强调要求优先发展公营部分的重工业和基本工业。宣言要求“根据国家利益”从根本上改变第二个五年计划。宣言说,共产党同时将“为实施这项计划中那些对国家有利的建议而斗争。它将同既得利益集团、政府当局和官僚主义者破坏这些建议的一切企图作斗争”。
宣言保证加强为断绝印度同英联邦的关系而进行的斗争。它要求打破英国资本对印度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遏制垄断资本家,并且迅速发展公营部分。
为了取得资源来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宣言要求把银行、一般保险、煤矿、铝工业、锰、钢、铁和金矿收归国有,同时把英国控制的黄麻工厂、茶和咖啡种植园收归国有。
宣言要求发展武器、飞机和造船工业,以便加强印度的安全和国家独立。
它要求规定给工人阶级订出全国性的最低工资和把工资立刻增加25%,扩大中等阶级的就业和其他机会,迅速改善农业和给农民和农业劳工以土地,减少租税的负担。
宣言要求给妇女以在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改善在社会、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情况。关于少数民族、不可接触者和部落人民,宣言要求充分地保护他们的权利,给部落地区以区域自治,停止在那加地区的军事行动。它要求迅速安置难民,让他们得到有报酬的工作。
宣言特别要求系统地和从各方面来扩大民主,保证公民自由和废除预防性拘留法,采取有效措施来结束垄断资本家对印度报纸的垄断。
宣言说,印度共产党将进行斗争来支持印度人民的和平愿望,印度人民拥护和平,主张同一切国家友好,加强同亚非复兴国家以及社会主义世界国家的关系,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一切国家中撤退外国军队,裁军和禁止使用大规模毁灭性的武器,结束军事条约,解放葡萄牙占领的印度领土,发展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
宣言说,实现这个宣言提出的纲领“将会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并根据我国人民的特征和他们的伟大的民主传统和平地朝着这个目的前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印度共产党保证努力争取左翼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以便“保证那些勇敢地维护人民事业的人们获得尽可能最多的席位”。它将努力争取在那些民主运动特别强大的邦中根据共同纲领建立以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为基础的政府。同时,在另外一些邦中,它将设法加强它自己和其他民主的反对党的地位。
宣言最后说,我们相信人民和他们的判断,并且相信我们人民的决定将会加强我们国家中的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的地位,我们怀着这种信心来参加选举斗争。


第6版()
专栏:

赛义德政府违背伊拉克民族利益
伊拉克自由领袖筹组流亡政府
新华社开罗4日电 据“共和国报”驻大马士革记者2日报道,在伊拉克国内外的自由领袖已经在进行接触,准备在最近组织由卡迈勒·贾达吉担任首相的伊拉克流亡政府。
消息说,现在国外的一个伊拉克的自由领袖将担任贾达吉的代表,因为贾达吉现在被拘留在巴格达。
建议中的政府总部将设在一个中东国家的首都。它将宣布伊拉克退出巴格达条约,同英国断绝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并且宣布伊拉克忠于万隆会议原则。它还将要求所有国家承认它是伊拉克的合法政府。


第6版()
专栏:

埃叙沙约四国首脑将在月底举行会议
新华社4日讯 开罗消息:开罗电台今天广播说,埃及总统纳赛尔、沙特阿拉伯国王沙特、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和约旦国王侯赛尼将在这个月底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


第6版()
专栏:

争夺地中海舰队指挥权
美英又争吵不休
新华社5日讯 马耳他岛瓦利塔消息:美国和英国之间最近又为争夺北大西洋军地中海舰队指挥权而发生争吵。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这次争吵是由于美国制定了新的中东军事计划而爆发的。他们说,美国的新计划规定由美国人来指挥现在由英国海军上将爱德华兹指挥的北大西洋集团地中海舰队。
早在1953年北大西洋集团军地中海司令部成立的时候,美英两国就曾经为争夺这个地区的舰队指挥权而争吵不休。后来的解决办法是:地中海舰队由英国人来指挥,而另设一个南欧司令部,由美国人掌管地中海以外的南欧地区的军事指挥权。但是现在美国却借口所谓苏联“威胁”中东,竭力要取得对东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
有消息说,北大西洋军副总司令、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不久就要到马耳他岛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


第6版()
专栏:

美国人民向政府提出质问
为什么庇护逃亡的匈叛乱分子
却对国内穷困的居民置之不顾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4日消息:美国报纸刊载了许多读者来信,抗议美国机关援助从匈牙利逃亡出来、向各式各样的美国机关申请庇护和要求支持的叛乱分子,而同时却对美国国内的失业工人、黑人、印第安人的悲惨境况置之不顾。
“芝加哥论坛报”刊载了伊利诺斯州密尔罗斯城一个居民的来信。这个居民对于在将近三百万美国工人失业的时候马上给匈牙利“难民”介绍工作这一点非常不满。
读者海勒在给“纽约邮报”的一封信中抗议从匈牙利逃出来的“法西斯分子和纳粹分子”在美国受到欢迎。
许多写信的人提出质问,为什么美国政府人员不像关怀匈牙利的法西斯暴乱分子那样地关怀美国黑人。密苏里州杰斐逊城的马克斯在给“圣路易邮报”的信中写道,成千上万的黑人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北方的城市,这些人“常常身上不名分文、举目无亲”。“但是红十字会并没有在那里接待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他们要寻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发觉,大门并没有为他们而开”。
读者麦克尔的登载在芝加哥的“保卫日报”的一封信中促请人们注意普通美国人的艰难处境。他说:“我们眼前有许多值得同情的人……我想告诉我国的负责政治家们,世界上最可怕的铁幕是在西拉巴马、密士失必、佛罗里达。”
许多读者来信还揭发了在逃到美国来的匈牙利反革命分子周围所煽起的挑衅性叫嚣。一个读者指出这种宣传攻势的虚伪性质,他写道,美国并“没有注意到:向黑人牧师的住宅投掷炸弹、攻击乘公共汽车的无辜黑人、向黑人孕妇开枪这些事件”(指最近美国发生的白人恐怖分子的暴行)。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政府
指责美英荷宣传机器干涉内政
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印度尼西亚政府4日晚上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广播电台特定的政府广播节目时间中说,外国报纸和电台关于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是干涉印度尼西亚的内政,它们是极有倾向性的,并且带有煽动和不礼貌的批评的性质。
政府的广播指出,进行这样露骨的报道的外国报纸和通讯社有荷兰的报纸,英国的“泰晤士报”、“曼彻斯特卫报”、“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的合众社等。广播指责说,这些报纸和通讯社关于印度尼西亚政府不再能控制中苏门答腊和北苏门答腊情势的消息和文字是和事实相反的。关于印度尼西亚其他地方也将发生针对政府的暴动的消息也是不确实的,因为其他地区的治安和秩序仍然维持如常。
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广播认为:外国是有计划地通过报纸和电台进行这些宣传,他们利用有关印度尼西亚国内情势的每个机会来打击印度尼西亚政府。他们的干预已经超越礼貌范围,这是一种可以谴责的行动。广播号召印度尼西亚全体社会人士、各党派和各团体团结起来,不要给外国以可乘之机,努力保卫国家和民族。


第6版()
专栏:

仰光游行庆祝缅甸独立九周年
巴宇总统重申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
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应邀登台观礼
新华社仰光5日电 缅甸首都仰光在4日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缅甸独立九周年。缅甸是在1948年1月4日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的。
上午四时十九分,文化部长吴吞丁把缅甸联邦的国旗升上班多拉广场的独立纪念碑附近的旗杆。盛大游行从上午八时开始。缅甸联邦总统巴宇博士在游行开始前在检阅台上发表了简短的演说。
总统说,缅甸在现在的大国集团之间奉行了积极的中立政策,并且在将来还将继续奉行这种政策。他认为,这种政策使缅甸能够同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巴宇总统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应当在各国彼此之间的交往中成为指导原则。
在检阅台上检阅游行队伍的有巴宇总统、吴巴瑞总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吴努、议会议长、各部部长和驻缅甸的外国使节。叶剑英元帅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以及中国艺术团的领导人也被邀请登上检阅台。
中国艺术团和捷克斯洛伐克艺术团的团员们参加了缅甸的游行队伍,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呼。当他们走过检阅台时,巴宇总统微笑地挥手欢迎他们。
中国艺术团和捷克斯洛伐克艺术团应缅甸当局的邀请4日晚举行联合演出,庆祝缅甸独立日。
仰光各报4日登载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缅甸独立九周年分别拍给巴宇总统和吴巴瑞总理的贺电。


第6版()
专栏:

冲绳岛人民挫败美国的干涉
那霸市长濑长龟次郎就职
新华社5日讯 那霸消息:冲绳岛首府那霸市新市长、人民党书记长濑长龟次郎已经在今天就职。冲绳岛公众举行了集会,表示支持濑长上任。
濑长在就职典礼上号召冲绳岛的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他说,他必得在“某些压力”下进行工作。但是他仍然要实现他在竞选中作出的诺言。濑长主要的竞选口号是:反对美军征用土地扩大军事基地,将冲绳岛归还给日本,停止美国对冲绳财政和贸易的军事控制。
濑长在去年12月25日当选以后,美军当局就对那霸市政府实行了经济封锁,同时还指使那霸的地方势力反对濑长。


第6版()
专栏:

去年是资本主义国家罢工运动高涨的一年
工人阶级的行动一致是有力的斗争武器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3日讯:“劳动报”刊载了莫宁的一篇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评论,评论指出,和平的敌人企图转移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注意力,削弱劳动人民为保卫自己的权利、反对加紧剥削而进行的经常斗争。这种阴谋并没有成功。
作者指出,去年美国工人为保卫自身的权利举行了一系列的罢工。例如电气工人举行了坚持一百五十六天的罢工、六十万炼钢工人举行了二十七天的总罢工、大西洋沿岸六万海员和码头工人也举行了罢工。
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罢工运动也在高涨。据官方材料,英国在1956年头十一个月中就发生了二千五百一十七次罢工,参加罢工的有四十九万六千人。现在已经有约七百万工人提出增加工资10%的要求。意大利在去年有八百多万工人和职员参加了罢工运动。在法国,1956年参加罢工的也在两百万人以上。西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五金工人的罢工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将近三个月。
此外,在日本、芬兰和阿根廷,去年都发生规模巨大的罢工运动。在智利、乌拉圭、巴西、北罗得西亚、澳大利亚和南越,也爆发了残酷的阶级斗争。
莫宁在回顾了去年的工人运动后指出,现阶段工人运动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工人阶级的有力武器——行动一致,正在日益加强的阶级斗争和保卫和平与争取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经受着锻炼。


第6版()
专栏:

我所看到的一座“山”
——蒙得维的亚忆语
访南美中国艺术团副团长 王力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开始降落的时候,我们看见一座像馒头似的小山,伸出在拉巴拉他河口,这就是乌拉圭的首都蒙得维的亚。
下了飞机,见到乌拉圭议会议员法林拉先生。他彬彬有礼地递了一张印着“乌拉圭驻北京商务代表”的名片,同时带来一大卷报纸,这些报纸上都刊载着他访问中国商谈贸易归国后的讲演。
法林拉先生是中国艺术团在乌拉圭演出的组织者。从一见面,法林拉先生就一直热心地谈论着开展乌中贸易的话题。
艺术团上演的剧院叫“索德雷”。“索德雷”是乌拉圭政府管理文化艺术广播事业的委员会。“索德雷”主席加保罗夫人在她的家里亲切地接待了艺术团的领导人。
加保罗夫人热心地介绍乌拉圭的国家领导人物与艺术团领导人相见。
在艺术团首次公演的休息时间,乌拉圭国务会议的领导人之一、红徽党多数派领袖巴特莱·柏莱斯接见了我们。
第二天,这位体格魁梧、面部表情严肃的乌拉圭政治家又在主席府正式接见了我们。
巴特莱·柏莱斯代表他的国家,把一个乌拉圭的国徽,赠送给中国艺术团。
巴特莱·柏莱斯表示愿意发展乌中两国的文化关系。他不仅对中国的古典戏剧和音乐感到兴趣,还特别愿意知道中国的现代音乐,他希望能得到中国唱片。
巴特莱·柏莱斯还表明他和他的政府更关心的是发展乌中贸易关系的问题,他说:“发展乌中贸易,对于乌拉圭,是非常重要的。”
巴特莱·柏莱斯还说道:“乌拉圭和中国也应该发展政治联系”。
巴特莱·柏莱斯几次打消客人告辞的意思。他对中国客人赠送的礼品以至名片上的中国字也感到兴趣,他又询问中国文字改革的情况,他说他近年来产生了学习中文的愿望。
他召来了摄影师,同我们一起照了相,并说:明天在旅馆里就可以收到这张他亲笔签名的合影。
乌拉圭政府是联邦国务会议制度。国务委员的成员三分之二为红徽党,三分之一为白徽党。国务会议主席由红徽党委员轮流担任,每次任期一年。本届第一任主席是巴特莱·柏莱斯,今年轮到苏维里亚。
苏维里亚主席和他的政府的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长,蒙得维的亚的市长都分别接见了中国艺术团的领导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愿意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
在伸在拉巴拉他河口的那座小山上,有一家乌拉圭国家屠宰工场。场长马拉葛来巴先生是一位胖胖的、精明的商人,他殷勤地引导艺术团团员仔细参观工场的每一个部分。这家工场的设备是比较陈旧的,但是这位乌拉圭人怀着民族主义的信心同对门那家美资经营的近代化设备的屠宰场竞争。场长先生请我们遍尝这家工厂出产的罐头,他急切地希望这些产品能够卖到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去。
这个国家的经济是以畜牧业为中心的。每人平均有三头牛、六头羊。全国人口的将近二分之一,共一百多万人集中在蒙得维的亚。这个城市也主要是为畜产品加工服务的,同时是一个吞吐的港口。
这个被人们称做“美洲的瑞士”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和其他的条件曾经得天独厚地处在天涯的一角,过着宁静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美国资本像一个“妖魔”,把这个宁静的国家的经济生活弄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畜产品被断绝了销路,许多工厂倒闭了,或是处在半关闭状态,大量工人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境地,素以稳定著称的乌拉圭比索,过去九角六分钱换一美元,现在要四元八角钱才能换到一美元。
具有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传统的乌拉圭人民,以及乌拉圭当政的政治家和商人由于他们今天的处境,因而急切地寻觅出路的心情,人们是容易理解的。
全乌拉圭,只有以“白报”为代表的极少数亲美的大金融资本家在阻挠乌中发展贸易关系。但是,“对中国开展贸易”,是乌拉圭各阶层人民如山的意志,是难以阻挠的。
如果说,蒙得维的亚原来的字义是“我看见一座山”,那么,我在蒙得维的亚所看到的一座“山”,便是乌拉圭人的这种如“山”的意志。(附图片)
(上图)乌拉圭红徽党领袖巴特莱·柏莱斯(左第一人)接见楚图南团长(左第三人)和王力副团长(左第二人)


第6版()
专栏:

在沉默掩盖下的感伤和不满
——英法两国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反应
袁先禄
这一次,华盛顿似乎对伦敦和巴黎的伙伴们显得特别亲昵。1956年12月28日,在“合众社”透露白宫准备在中东推行“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前一天,杜勒斯就召见了英国大使哈罗德·卡西亚和法国大使埃尔弗·阿尔芳,把美国的这个打算告诉了他们。到今年1月2日,“合众社”又带着几分卖好的意思解释说:杜勒斯在召见英、法两国大使之前没有把这件事透露给“任何别的国家的外交代表团”,足见他已经“就近东事务恢复了三国磋商”。
但是,伦敦和巴黎对华盛顿的这种亲昵却显得很冷淡。虽然,英、法两国政府对“艾森豪威尔主义”打着反共招牌这一点作了一些欢迎的姿态,而这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侵略埃及的罪行来遮羞罢了!“美联社”在去年12月30日报道说:“白厅官方人士的反应相当良好。……艾登首相的支持者认为美国的行动证明英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苏联渗入中东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以欣慰的心情欢迎美国的建议,我们高兴的是,这些建议考虑到了目前中东所存在的威胁。”至于对华盛顿故意透露出来的“艾森豪威尔主义”的要点本身,这两个国家的政府都保持沉默的态度。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甚至否认美国已经就中东问题同英国恢复磋商的说法。他不无埋怨地说:杜勒斯只不过告诉了英国驻美大使“一点关于美国政府想要求国会授予权力的打算的情报”。
在这冷淡的沉默下面隐藏着什么呢?人们可以从英国和法国的很多资产阶级报纸的舆论里看到政府官员所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
一手拿着武器、一手拿着金元的“艾森豪威尔主义”,难道真如华盛顿的高级官员所说的那样,是为了“以美国的力量给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中东安上一面保护的盾牌”吗?英国和法国的政客们自己就是玩弄政治阴谋的老手,当然不会认真地相信华盛顿的这种鬼话。伦敦“泰晤士报”写道:在中东地区,“首要的问题不是共产主义或俄国的压力,而是它们对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话再说得明白一点,苏联并没有威胁中东人民,而只是支持了中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那末,美国叫嚷“如果必要,中东是值得为之一战的”,是为了吓唬谁呢?“星期日泰晤士报”外交观察家卡罗尔暗示说:这首先是针对英勇保卫自己独立的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人民的。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不久以前,尼克松和杜勒斯还企图把美国打扮成一个反殖民主义的战士;现在,“艾森豪威尔主义”就自动把这种伪装剥开了,而露出一副新殖民主义的狰狞面目。“泰晤士报”就美国总统要求国会授予在中东使用武力的“备用权”这件事讽刺地写道:“这样一种行动将完全改变政府所采取的把所有事情都交由联合国解决的新政策,否认尼克松副总统和杜勒斯所弹的一切道德滥调。此外,其中所暗含的使用武力的威胁,几乎是对华盛顿为了粉碎英法两国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严厉措施的极其可笑的注释。”
当然,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报刊所以要戳穿美国在中东的新殖民主义的政策,决不是因为它们对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有着什么关怀和同情,而是因为美国这种排挤英、法的做法,多少感到有些痛心。英国“观察家报”驻华盛顿记者奥多诺文指出,美国认为“法国和英国在这个地区已经丧失了它们过去的势力和威信”,因而,“美国新步骤就是自觉地企图填补由于旧势力的消失而形成的真空”。法国“世界报”也发表评论说:美国企图利用“艾森豪威尔主义”来进一步在中东取得“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利益”,并且以美国政府的影响来代替英法丧失中的影响。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又用反问来否定华盛顿关于“艾森豪威尔主义”是为了保证整个西方利益的说法。它写道:“在三国本来可以一致这样做的时候,为什么反而没有宣布这一点呢?”
因此,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报纸就纷纷带着不满的心情埋怨华盛顿这个不怀好意的盟友。“泰晤士报”在一篇社论里说:在中东“必须保持平衡感”。“认为英国的利益能够完全由美国或联合国来照管,这是不现实的。英国和美国的利益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法新社”报道伦敦一些观察家的看法说:“尽管有苏伊士危机,英国在中东仍然保有足够的势力,使得(美国)国务院值得去考虑调整两国的政策。”同摩勒政府有密切联系的法国“义勇军报”说:“艾森豪威尔主义”甚至在大家没有正式知道它的大纲之前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纷纷批评。“战斗报”写道:“肯定地说艾森豪威尔总统并不指望会得到一致的同意”,“但是看来他低估了他的计划所能招致的广泛的保留和反对意见”。
那末,英、法两国政府准备怎么办呢?它们沉默着。这倒并不是因为它们到现在还看不出美国这种做法对它们意味着什么,而是因为侵埃战争的失败已经使它们自食恶果,以致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更加需要依赖美国了。美国“华尔街日报”驻伦敦记者菲利普·盖耶林在去年12月17日就毫不掩饰地写道:英国的外交决策者已经得出结论,英国“必须紧紧地扯住山姆大叔的衣服下摆”;接着他又补充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法国”。美国“外交季刊”在1957年第一期的一篇文章里进一步指出:“这种事情当然是使伦敦和巴黎许多人感到极不舒服的”。但是,“谁给钱吹笛子,谁就有权决定吹什么或者不吹什么”。正因为这样,尽管英、法两国政府对于“艾森豪威尔主义”有着无限的感伤和深刻的不满,但是只好“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地沉默着。
沉默,毕竟不能解决利害的矛盾。无论如何,伦敦和巴黎是不会甘心让华盛顿用“艾森豪威尔主义”把它们从中东排挤出去的。大西洋之墙上的裂痕,不久前杜勒斯到巴黎去没有补好,而现在由于“艾森豪威尔主义”而又加深和扩大了。
让伦敦和巴黎的老殖民主义者同华盛顿的新殖民主义者去争吵吧,无论他们是用公然的反对或者是冷淡的沉默。中东终究是属于中东人民的。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很多中东国家的舆论已经明确地表示:中东决不是什么“真空地带”,不需要其它地区的国家来“填补”。开罗一位人士说得好:“阿拉伯人把英法赶到门外,并不是为了让美国人从窗户进来。”老牌殖民主义者也好,新型殖民主义者也好,他们企图奴役中东人民的阴谋都不可能得到什么如意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