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建立饲料基地 作好保畜工作
甘肃牧区增殖牲畜几十万头
吉林春野农业合作社的牲畜膘肥力壮
新华社3日讯 1956年是甘肃省牧区解放以来牲畜增殖最多的一年。全省有六个县是纯牧业区,去年都增加了牲畜,其中天祝藏族自治县等五个县共增殖二十六万八千多头牲畜。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新增殖的牲畜膘满肉肥,马群中很多是一岁到两岁的马驹。这个自治县解放初期只有七万头牲畜,现在已经有二十八万头。
去年甘肃牧区雨水充足,牧草生长得好,各牧区的保畜工作也比往年好,原来没有畜牧兽医防治站的几个牧区县,去年都已经建立起来,牲畜疾病及时得到了治疗,减少了死亡。大部分牧区开辟了较大的饲料基地,试种牧草。有的县还统一划分四季牧场,进行了有计划的轮牧。因此,牲畜增殖较多。
新华社长春3日电 朱家乡春野农业社最近在吉林省永吉县畜牧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受到奖励。这个合作社饲养的四百四十多头牲口没有一头是四等膘,一、二等膘的占90%。凡是到这个社去过的人,都夸奖他们饲养的牲畜膘肥力壮。
春野高级农业社成立后不久,就针对原来各初级社牲畜饲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研究。他们订出了畜牧生产计划,健全了组织领导,确定全社由一位副主任、各生产队由一位副队长负责领导牲畜的饲养管理工作,并且订出牲畜的饲养、使役、繁殖、卫生等各项制度。社里除定期开会研究对牲畜的饲养管理以外,主任、委员还经常深入饲养所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社还推行了牲畜的定膘、定量、定时、定工等饲养管理制度,队与队之间开展了爱畜运动,因此,这个社的畜膘上升很快。


第3版()
专栏:

农业社养猪潜力很大
上蒜社今年计划养一万多头
本报昆明4日电 云南省晋宁县上蒜农业社,今年将要养猪一万多头,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上蒜农业社是一个包括一千九百多户的高级社。这个社从成立以来,年年都获得丰收。在去年11月间,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谢富治到这个社检查工作的时候,曾经指出,他们在发展农副业生产方面还可以作许多工作,特别在发展生猪方面。他建议上蒜农业社带头养猪。最近,谢富治又写信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农业上继续增产,但又要保证副业——特别是养猪、养鸡方面获得更大的成绩。在这封信里,还附来山东省阳谷县石门宋乡农业社副主任宋保恩写的“我们一个社要养猪两万头”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了上蒜农业社很大的鼓舞。他们认真地研究了这篇文章以后,根据本社的条件,一致认为:石门宋乡农业社能做到,我们上蒜社也能做到。这个地方“四季皆春”种植和采集青饲料的条件比阳谷县好得多。所以,这个社决定把现在集体养的八百五十四头猪增加到二千一百六十头,把社员私养的四百五十五头猪增加到九千一百头。
为了解决缺乏猪源问题,这个社决定大量饲养母猪。现在,公养的母猪有十二头,社员私养的母猪有六百二十七头。这些母猪在一年中可以生产两次。今年生的小母猪还可以生一次。这样算,就有一万多头猪。除了本社自养以外,还能出卖一部分小猪。按照上面的计划,到今年底,上蒜农业社将有肥猪、母猪、小猪一万二千头。这个计划受到社员的一致欢迎。
为了解决养猪的饲料问题,这个社打算种植大批洋丝瓜和一种可作饲料的小米,把碾米所得的米糠留起来,充作饲料。今年社里种的蚕豆生长得特别好,糠壳也可以养猪。在最近召开的女社员会议上,安乐村社员还介绍了采集浮萍草、灰桃菜作猪饲料的经验。
这个社的养猪计划订出后三天,就有三十多户社员买了小猪;不少母猪也下了小猪。(李成章)


第3版()
专栏:

“冤家店”合并经营
新华社福州4日电 1957年元旦,上海汉口路上两家都叫“文魁斋”的糖果药梨店打通墙壁,合并经营。从此彻底解决了“老牌”、“新牌”之争,文魁斋真正“只此一家”了。
这两家商店本是生死竞争四十多年的“冤家店”。在去年一月19日上海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前夕,两家的老板陆德林和王益三终于言归于好,共同庆祝公私合营,并且把两块象征冤仇的丑恶的乌龟招牌当街敲碎。这一段象征着人吃人的社会已经结束的小插曲,在当时曾被传为佳话。
当去年1月20日,这两家商店挂上公私合营新招牌的第一天,两家资方就共同出资去进货进料,本地和外地的国营商店和合作社也纷纷前来订货,营业日渐兴隆。去年12月份两家商店的营业额都超过前年12月份一倍半左右。过去因亏本而经常发不出职工工资的现象现在也没有了。由于生产忙碌,两家店除了在人力、原料、工具方面经常互相支援以外,还提出了合并经营以发挥潜力的要求。


第3版()
专栏:

多种经营繁荣了农业合作社
朱学范
去年8月,我国不少地区遭受台风袭击,浙江沿海地带受灾最大。好多乡镇因海水倒灌,山洪暴发,房屋倒塌,牲畜伤亡,农业上受了重大的损失。在同这场凶猛灾害斗争中,更显示出了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所有灾区农民,都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育。他们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组织起来了的农户,大家同一步伐抢割护堤;如果不是党和政府领导他们、支援他们有组织地进行抗灾增产,那么这次台风给予农民的灾害将是不堪设想的。有些农民以感激的心情说:“百年没有的大风灾,千年没有的好政府。”
我们的政府不但在风灾紧急的时候,给予农民大力的支持;在风灾之后,又及时地指导农民抓紧生产,战胜灾荒争取粮食增产,并正确地开展多种经济,增加副业收入。我在宁波和绍兴两地,参观了几个农业合作社,凡是副业生产搞得好的,社员的实际收入都有增加。宁波丘隘乡的第一农业社,就是由于正确地执行了政府的指示,副业生产搞得十分出色。
这里的副业生产主要是饲养畜禽。他们以最经济的办法,建筑了一排排合乎一般要求的新式猪舍,利用糟糠与河草,解决猪仔的饲料。此外还养了二千只鸭子和一些鸡、鹅。菜蔬的生产,也在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更可喜的是,这个社为了组织社员利用冬闲时期增加生产,制定了一个从12月份到1月底春节前的短期生产计划,根据这个小计划,预计两个月内可以收入蔬菜、鸡、鸭、蛋品等等副业生产一万三千元。除去成本开支将有八千八百元分给社员。全体社员共八百七十九人,光是这个寒冬小计划收入,全社每口人平均就能分到十元。社里及时把这小计划向社员公布,并进行宣传,使社员了解利用冬闲增产的意义。去年春花和秋收两次分配之后,在冬季的春节之前,还能再分配一次现金,这使每个社员都非常兴奋。由于发展了副业生产,大大鼓舞了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这个社虽然处在灾区,不仅没有减产,相反地比1955年还增加了收入。1955年平均每人收入八十四元,1956年每人平均收入可以达到一百零二元,全社将有97%的农户增加收入。
另外,我所参观的绍兴鉴湖乡鲁东社,也是由于在抓紧农业生产的同时,重视了副业生产,因而使社员普遍增加了收入。这个社利用了它所处的水网地带的特点,大力开展养鱼养鸭等副业。在大约八百二十四亩面积的养鱼塘里,单是鲜鱼产量就有十三万多斤,价值二万七千元,还专门拦蓄一处养育鱼秧的池塘,培养成十九万尾鱼秧,价值有一万五千元。为了适应渔业生产的需要,社里自己组织了织网生产队。除了鱼秧池塘而外,河塘里还养了五百二十只水鸭,水草杂食养肥了鸭子,鸭粪也养肥了鲜鱼。他们还饲养了一百多头生猪,以及不少鸡鹅。他们把鸡带到收割后的稻田里,让鸡拾食散失的谷粒,一方面鸡粪也肥了土壤,还附带消除了田里的害虫。社里的副业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全社有92.6%的农户比1955年增加了收入。
我们国家东部人口比较稠密,好些地方每口人的平均土地只有一亩左右。因此,争取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利用本地自然环境和具体条件来开展正当副业,就会在无形中减少了社员的实际收入。尤其是受灾较重的沿海地区,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我了解鄞县有两个社(东升社和丘一社),相距仅仅五、六里,丘一社社员每个劳动日可得二元一角五分,而东升社仅有一元。两社近在咫尺,自然条件并没有显著不同,相形之下,社员劳动工分价值却相差一倍之多,主要原因就是两社副业收入多寡悬殊。另有些社,只有零星的家庭副业,社里没有集体搞副业,也就发挥不出组织起来的力量,社员收入同样不能有所增加。从这些情况来看,社的领导上对于怎样领导社员,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本社的自然环境和具体条件开展正当的副业,从发展多种经济中争取农业社的经济繁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第3版()
专栏:

春季造林工作要做得更好
南方各省正在积极进行造林准备
本报讯 南方各省积极进行春季造林准备工作,以便在1957年春季提前开始造林。
浙江省新成立的绿化委员会已开始办公。该会总结了1956年造林的经验教训,并布置了1957年春季造林工作。这个省的各县绿化委员会也相继建立,以便在农村中统一安排林业生产。现在浙江省林业厅已派出六个工作组,到各专区检查春季造林的准备工作。广东省各县普遍建立了造林、护林生产指挥部。四川省在准备造林工作时,还着重解决合作社内造林报酬问题。南部县事先在各合作社进行重点摸底,提出各项定额的初步意见,使林业劳动定额同时纳入农业生产计划,奠定评工记分的基础,避免了像过去因为没有计酬办法而被丢掉的现象产生。此外各县并开展了训练林业员的工作。
南方各省在采种育苗和整地工作具体布置和检查中,强调了保证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问题。截至1956年年底,湖南省已采集各种树种四百四十八万多斤,完成总任务的78%,全省有二十二个县完成和超额完成采集任务。全省国营林场已完成六万四千多亩的整地工作。黔阳专区已烧垦林二十三万七千多亩。全省1956年冬和1957年春计划造林三百万亩,要求保证成活率达到90%以上。现在各县正在根据自然条件分别规划出营造杉、松、油茶、油桐等树种的林地。广东省已采种五百九十五万多斤,占采种计划的54%,其中杉、松已采集八十多万斤。不少县召开了小型座谈会,设立种子处理站,推广种子处理技术。广东省各地对于计划营造的三千七百多亩水土保持林所需要的苗木,正在准备培育。


第3版()
专栏:

克服本位主义和资本主义经营作风
天津对财贸干部加强思想教育
新华社天津电 新华社记者黄军报道:中共天津市委财政贸易工作部为了提高财政贸易部门干部的政策思想水平,克服本位主义和资本主义经营作风,从1956年9月份,到12月在全市财政贸易系统开展了有关财经政策的思想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充分发扬了民主,发动了群众。百货、针织、文化等采购供应站的领导干部都亲自到和他们关系密切的工厂去访问,主动征求意见;蔬菜食品杂货公司、水产供销公司等单位邀请农业和渔业生产合作社、居民委员会及小商小贩的代表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商业部门的意见。经过检查揭发出了一万多件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查对与分析研究。现在许多干部的政策思想水平已经有所提高,工作也开始有了改进。
中国五金机械公司天津采购供应站过去在安排生产、执行产销合同以及掌握价格等方面,考虑自己的利益多,照顾对方的困难少,工商之间的关系很紧张。经过这次检查学习后,许多干部经常深入工厂,遇事和工厂协商。1956年11月间,天津铁丝厂生产的一百吨十号铁丝,色泽不一致,如果过去遇有这种情况就拒收了事,但是这次验货员主动邀请工厂检验员共同深入现场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原来是在挂锌时火候不准,虽然有碍美观,但并不影响质量,因此,采购站照常接收了这批货,厂方也将研究情况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改进的依据。1956年10月间,天津新生马钢厂停工待料,这个站就主动搜集废油筒、铁板边等一百二十七吨材料支援生产,使这个工厂不但完成了第四季度原订计划,还增产了插肖四万九千打。在掌握价格方面,五金机械公司天津采购供应站也改变了光从本身利润着眼的偏向,天津拔丝制钉厂在9月间试制鞋钉,成本高于青岛产品正常成本的两倍,在此情况下,天津拔丝制钉厂提出不要利润要求这个采购供应站能够收货,但是这个站考虑到自己经营鞋钉的商业利润本来过高,为了鼓励工厂生产新产品,最后仍将商业利润的大约一半让给了工厂。
经营蔬菜和水产品的商业部门,在对待农民和渔民的关系上也开始有了显著的改善。中国水产供销公司天津市公司过去在掌握价格、市场管理等方面对渔民都抓得过死,存在着同渔民争利的现象。渔民出售海米、皮米、蚶米等畅销货时,这个公司就在统一收购后再转售给零售单位,从中获得6%到25%的利润。现在改变了这种作法,由零售单位向渔民直接进货,使渔民收入增加,1956年12月16日河北省南堡镇渔民运来皮米十一万多斤,因此就多卖了七千多元。由于对渔民关系的改善,现在天津市的鱼货上市量已由每天四、五百斤增加到二、三千斤,市场日益活跃。
零售商店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大为改善,许多大的国营和公私合营商店都在简化手续,便利顾客。一些小的合营商店过去有短尺缺秤、以次顶好、掺假使杂等资本主义经营作风的现在也都开始在纠正。蔬菜食品杂货公司还取消了不适当的统一经营蔬菜的办法,改由零售店直接向市场进货,因此减少了五、六道环节,使市民可以吃到当天的新鲜蔬菜。
中共天津市委员会财政贸易工作部负责人说,为了加强财政贸易部门的政治工作,今后要把政策思想和经营作风的检查作为定期的工作,一般半年进行一次,以便具体地解决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存在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广泛发动群众做好防火护林工作
辽宁几十个县市去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
本报讯 拥有百万余垧林地的辽宁省在1956年秋季开展的无森林火灾竞赛运动,已获得显著成效。从1956年10月初至12月23日为止,全省发生的林火次数比1955年秋季减少73.1%,林地被害面积减少80.3%,林木损失减少73%,保证了大面积森林安全。如鞍山市1955年秋连续发生五次山火,1956年秋一次也没有发生。复县1955年秋烧幼树五千余棵,1956年秋已完全杜绝了森林火灾,并出现了鞍山、桓仁、喀左等四十二个无森林火灾市县(旗)和二千七百九十一个无森林火灾乡(占全省总乡数95%),全省基本上杜绝了森林火灾。
1956年秋所以能减少森林火灾,主要原因是进入秋季防火戒严期后,大部地区都通过各种会议和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作了严密的布置。清原、北镇、新宾、岫岩、桓仁等重点林区县的领导干部,还亲自主持召集公安、司法、兵役、文化、教育、青年团、妇联等有关部门会议,成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各部门明确分工,层层负责。林区的农业社也相应地组织了护林防火队。桓仁县普禾堡、四道河子等乡,家家门口挂上了“护林防火”木牌。旅大市金县大孤山乡海青岛村,利用“当”鼓,向群众宣传护林防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护林防火运动,为减少森林火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情况、结合群众生产活动严密控制火源,也是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新宾县在秋收开始时,估计到农民可能因吸烟引起火灾,因而他们就针对这个火源,要求农民下地生产或入山搞副业,吸烟的时候采取“一人带火集中吸烟”的办法,并按不同地点,提出了不同吸烟的范围。这样,既加强了护林防火工作,也照顾了群众吸烟习惯。 (张艺生)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把防汛器材保管好
全国许多地方每年都从水利经费中抽出很多钱来,添置防汛器材,抗击台风大汛。但是,等到台风季节和汛期一过,大都对这些防汛器材抛弃不管。因此,防汛器材被盗卖、挪用的现象经常发生,有一部分器材还因为保管不善而霉烂了。江苏省松江县长漊、官绍两个乡的群众,去年就擅自拿去二十八根防汛的木桩去修船、修桥和敷设渠道。华营乡华西农业社的干部拿去二十四根防汛木桩造车棚,他们不但没有认识到随便取用国家防汛器材是不对的,反而认为:“木桩是公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是公家。”
年年损失,年年添置,不仅浪费国家财富,而且有时候还会因为器材供应不及时而影响防汛抗灾的大事情。而且,其中有些木材竹材,目前还是供不应求的商品,更应该万分珍惜。我建议,各地水利部门都来重视这个问题,保管好防汛器材。对于数量较多的器材,应该采取收回的办法,从防汛地带运回,集中保管;比较分散而不易运回的,可以委托附近农业社代为保管,并且向广大群众进行爱护国家财富的教育,防止挪用现象。同时,还可以规定一些奖惩的办法,对认真保管国家防汛器材的农业社或社员进行奖励表扬,对破坏国家财产的给以批评教育或一定的法律处分。
干城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希望统筹安排绿化工作
江西省清江县现有荒山二十多万亩,其中十七万多亩是丘陵地带。住在这些荒山地区附近的农民,大都具有山地种植柑桔的经验。如中林、经楼等乡在清朝年间利用山地梯田种植的桔树,至今还每年满结果实。因此,这些丘陵地区的荒地是很可以利用来发展柑桔的。但是,由于江西省农业厅和林业厅的工作性质不同,步调不一致,使这个地区的发展计划受到影响。农业部门强调在这个地区发展果树;林业部门又强调要发展森林,以致有些地方——如昌傅、姜璜等乡本来在山地上种了松树和杉树,过了两年,又拔掉松杉改种柑桔。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影响到国家整个建设计划的完成,和群众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有计划的绿化祖国,希望国家对林业工作和果树用材等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安排。  王书琪


第3版()
专栏:对批评的反应

对批评的反应
辽宁省供销合作社复县水果采购站来信:1956年11月5日人民日报三版发表“在苹果之乡”一文,对得利寺采购分站收购苹果工作中的一些缺点提出批评。针对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个工作组,正在对这个分站的工作进行检查。
本报1956年11月5日读者来信揭发了四平市道东百货公司营业员殴打顾客的行为以后,四平市监察局即对这件事做了调查,认为读者揭露的事情是真实的。
四平市监察局在调查报告中说,上述事实的发生,足以说明该商店领导上平时对营业员缺乏经常的社会主义商业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法制观点的教育。但是身为国家商店营业人员竟无视国家法律侵犯人权,这种恶劣行为当时确实引起了在场许多群众的愤慨,并且给党与政府造成极坏的政治影响,严重地损害了国营商业的威信。
但考虑到那个顾客是个神经病患者而且当时正是处在发作时期,有危害公物的可能性,营业人员是在维护国家财产以防遭到损失情况下,采取了粗暴的打人行为的,因此可以不给以法律制裁。但为挽回影响,教育本人及全体营业人员,经市商业局决定给予踢打顾客的刘林瑞以行政记过处分。对索取绳子要捆绑并且抽打患者的李洪增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为了就这一事件教育全体商业人员,吉林省四平市人民委员会并且发了通报。


第3版()
专栏:

红河行
本报记者 陈勇进
隆冬,我来到云南红河边的河口县。这里的景色把我迷住了。
夜间,虫儿们潮水般地吵闹着。这样的声音,使人想起了秋天。这难道不是秋天吗?很多人穿上了夹衣,田野的稻子黄了,那沉甸甸的穗儿垂下来,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收割谷子。这好像又不是秋天:不管是夜间和白天,那殷勤的布谷鸟儿,频繁地飞着叫着,这很容易使北方人想起,他们的麦子黄熟了。小燕子从遥远的北方飞回来已经抱窝了。
我是多么想了解我们美丽和平的国土啊!县委的同志领着我们从河口的南面开始了。对岸那些小白房子,那火车的汽笛鸣叫着的地方,就是老街,那是我们的邻邦越南的国土。在这里,河口的人民可以分享越南的广播音乐,老街的人民同样可以分享我们的广播音乐。小燕子穿梭般地飞来飞去,有时飞下来轻轻地用翅膀拍打红河和南溪河的流水。
我们沿着红河向北走,那红河上的竹筏一个个顺水流放下来,停在一大片宽阔的河滩上。河滩上的人们正在砍竹瓦。一棵竹子可以砍成二十个竹瓦。用这样的竹瓦盖房子,太阳晒不透,下雨又不漏。河滩上铺着那么大片片晒干的竹瓦。这些砍竹瓦的人们说,五分钱一根大竹子太便宜了。确实太便宜了,当你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地拿着竹子烧锅的时候,你就感到砍竹瓦盖房子总比当木柴烧了强得多。如果碧色寨到河口的火车修通了,把这些当木柴烧的大竹子运到内地该有多好啊!再不然,在这个水多、竹子多、树木多的地方,建立个造纸厂,云南缺纸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变。现在云南的纸,甚至草纸都要从外地运来。
在这个亚热带地区,展现在我眼前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动人的。我记得,在北京的隆福寺花市上,我询问过那诱人芳香的缅桂花。一棵像小茶杯样粗的缅桂花要六十元,另外一盆小一点的也要三十元。可是在河口县委所在地的小山包包上的缅桂花,就像北方的白杨树那样高那样粗。在河口县人民委员会,在碧河公路上,在红河边,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缅桂树。当我们的吉普车飞驰着向河口市驶去的时候,当我们到槟榔乡农业合作社的时候,同行者对我说:这桂花多香啊!真能称得起“风吹十里桂花香”吧!这里的桂花,没人栽到花盆里,是和那浓密的宽叶竹子长在一块儿的。它的身干,也像北方的白杨那样高。它的花瓣儿也不是像普通桂花那样米粒般小,而是像豆粒般大,枝子上结得一串串的。据说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从长满宽叶竹的山脚下走到那山岗岗上,那里长满了龙眼树。提起那美味的龙眼来,在北方该是多么稀罕呀!别说在北方,就是在昆明,也是两元多一斤。河口市的北大街,两旁都是龙眼树,那繁密的龙眼叶子遮蔽着大街。河口的人们告诉我:就是那街上不大的龙眼树,一年也要结二百斤。那山岗上合抱的龙眼一年何止几百斤!在这里种植荔枝也同样合适。在云南的怒江一带,从树上摘下的荔枝就要一元多钱一斤。在这里如果发展这些全国稀有的果木该有多么好啊!
我们穿过那植有优美的凤凰树的河口大街向西北走,这里不仅有参天的樟脑树,还有一丈多高的甘薯树。此地人把这种树称作木薯。杆子粗的像小茶碗,结了一块块的木薯,长得长而粗。当地人说一棵树一年可结十来斤。这种木薯真是遍地皆是。木薯的味道非常甘美。这种木薯和野芭蕉杆子,都是很好的喂猪饲料。喂猪的饲料在这无霜的长青地带,可以说到处皆是。但这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同样缺少猪肉。县里的一位同志却说:发展养猪业缺乏饲料。在这里同样使人想到,那么多的樟脑树,为什么昆明出售的樟脑块要从广州运来呢?为什么不到一两重的樟脑块贵到五角钱一块呢?
沿着那清清的流水,我们到了另一个优美的令人兴奋的地方。那一架架的山岗岗上,突然变了它的模样:那不再是竹林茂密的地方,而是整整齐齐的橡胶园。那一行行的橡胶树在那炎热的“冬天”里动也不动。热带作物局的同志说:这里种植橡胶是全国最好的地方。它没有大陆气候的缺点,也没有海洋气候的缺点,在这里终年无霜,也没有海南岛台风的侵袭。热带作物试验场的那些青年们,左算一笔账,右算一笔账,真是令人兴奋之至。他们计算着在河口县已经勘察了多少可以种植橡胶的土地,将来估计可以扩大到多少亩。我们沿南溪河走的时候,那里橡胶园的那些青年小伙子正在清理山场,他们要把那肥沃的黑土山上的竹子、树木都改成橡胶。在这些橡胶林子里,在橡胶树没有长成大树以前,还可以栽胡椒。他们要我看看他们的白胡椒秧子。杨从金说:这二十八棵白胡椒是从印度尼西亚送来的。如果栽这白胡椒,一亩地可以栽一百六十棵,长大了一棵可以结一市斤胡椒子,一市斤现在市场的价格是十四元。这样算起来,一亩地一年的收入是两千多元。看了白胡椒那才两尺长的蔓蔓以后,杨从金又摸着像刚出苗的椰子树一样的苗子说:那是油棕。这种油棕也是印度尼西亚的朋友给的。油棕是含油量最高的植物,五年以后就可以结果,一棵树可结二百五十多斤果,含油量是25%。根据印度尼西亚朋友的介绍,这种油棕最高产量一棵可产四十五公斤油,这种植物油树一亩地可种十八棵,一亩地就是八百多公斤油。相当于种花生的六倍到八倍。这些青年们正在精心的培育这些植物。他们就是专门试验亚热带作物的,这些苗苗将来都要向可以推广的地方推广。
出了河口一直向北,一种奇怪的马路使我迷惑了。摆在我眼前的那马路上闪闪发光的东西,有的像鱼鳞一样大,有的像巴掌一样大。原先是石块状,汽车一轧,人一走,把那石块状的东西轧成了片片。这铺在路上发光的东西就是云母,制造绝缘物的很好的原料。我在马路上随手拾起一块来,就有一两斤重。其实,这种云母在河口几乎遍地都是,河口县委会的院子里和我们住的小山岗上,就像是云母铺的一样。
那黑黝黝的竹林子,那清清的流水,那云母铺成的道路,把我们引到槟榔乡来。槟榔乡已经成立了一个多民族的联合社。在这个社里有侬族、沙族、瑶族、傣族、汉族,还有两户越南侨民。这个社里以沙族最富,因为他们会种田栽水果;瑶族比较苦,是1955年才从山上搬下来的。槟榔乡1955年3月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进行了土地改革,把82%的地主的土地分给了无地少地的农民。1955年5月间成立了十四个互助组,1956年3月间又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的生产情绪很高。原来不种双季稻,现在种了双季稻;原来种地不施肥现在施肥了。过去,稻子都是离两尺远种一棵,现在有九百多亩地都实行了小株密植。我们到槟榔乡的时候,社里正在收割第二季稻。种双季稻的结果,有的地一亩一年就收一千多斤。过去他们种一季稻又不施肥,最多的一年只能收到五百斤。这样富庶的土地上的农民,解放前受着法帝国主义和地主的压迫剥削,有一半人不够吃。1956年他们社里卖给国家余粮四万多斤;并且家家都养了几头牛。槟榔乡的农业社员指着村后的古老而繁茂的“龙山”〔注〕说:过去祭龙的时候都不丰收,听共产党的话,不祭龙也丰收了。〔注〕当地兄弟民族把长着最旺盛的大树的山叫做“龙山”。(附图片)
河口大街上的凤凰树
缅桂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