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印度、埃及和叙利亚舆论
抨击侵略性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阿拉伯人把英法赶出门外不是为了让美国从窗户进来
美国干涉计划很容易被看清是令人愤恨的新的帝国主义
新华社新德里2日电 “政治家报”1日刊载的它的特派记者所写的一篇通讯写道,德里的政治观察家们不能隐蔽他们对所传艾森豪威尔企图获得干涉中东的全面权力的计划所感到的惊愕。
“印度斯坦旗报”在社论中说:艾森豪威尔的计划“决不是新年的愉快消息”,阿拉伯世界已经表示了坚决反对这个计划的情绪。这家报纸说,“美国或其他任何外国军队进行军事干涉的威胁都无助于中东的和平事业。”
英萨夫在“印度斯坦时报”的政治札记栏中写道,艾森豪威尔的计划“看起来使新德里大吃一惊”。
“印度快报”说,这一计划反映出美国迫切想填充中东的“力量真空”。它“可以很容易地被解释为令人愤恨的新的帝国主义”。
新华社2日讯 合众社开罗电讯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谈话说,埃及将同“艾森豪威尔主义”作斗争,正像它曾经同巴格达条约作斗争一样。
合众社在12月31日从开罗发出的消息中指出,目前还没有埃及政府的官方反应。但是,开罗的消息灵通人士一致认为,这个主义同纳赛尔总统的政策相抵触。
合众社说,这些人士提到据报道的“艾森豪威尔主义”中的一条条文,它规定美国可以借口共产党“夺取”阿拉伯国家而使用军事力量;他们说,尽管埃及反对共产主义,这项原则意味着外国武装干涉阿拉伯国家的内政。他们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合众社还指出,一位通常消息灵通人士把“艾森豪威尔主义”同巴格达条约联系起来。这位人士说:“艾森豪威尔正在设法向阿拉伯人兜售新灯以代替旧灯。阿拉伯人在把英法赶到门外并不是为了让美国从窗户进来。”这位人士说,阿拉伯人决定除了他们自己的力量以外,不让任何力量来填补中东的“真空”。
新华社2日讯 大马士革消息:叙利亚报纸严厉指责美国企图垄断中东的“艾森豪威尔主义”的计划,特别指责美国想在这个地区使用它的军队的企图。
“光明报”在一篇题为“阿拉伯人一定要粉碎美国想用武力来胁迫阿拉伯国家的任何企图”的社论中说,美国策划的计划又一次“揭穿了说美国对阿拉伯人怀有友情的那种伪善的谎言。每一个阿拉伯人现在都很明白,美国对阿拉伯国家实行的政策是侵略的和帝国主义的政策”。
“光明报”说,每一个阿拉伯人现在很自然地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既然当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使用武力来反对英法侵略者背信弃义地侵略埃及的行为的建议,为什么美国现在却力图在中东使用它的军队呢?“光明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美国耽心巴格达条约的命运。美国对叙利亚、埃及和约旦所实行的民族解放政策是怀着敌意的。美国千方百计想趁英、法在中东的势力崩溃的时候在中东培植起自己的势力。美国也抱着同样目的想利用自己的势力对中东国家施加压力。
“光明报”还说:“但是,要叫美国人知道,帝国主义势力对阿拉伯人施加的任何压力和使用武力的一切企图,都将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失败”。
“胜利报”说,美国想填补它凭空捏造出来的中东的“真空”的意图是美国想强迫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接受帝国主义的统治的新花招。“胜利报”强调指出,可是,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是不会受骗的。
“旗帜报”劝告艾森豪威尔总统最好是在他的计划还没有公布以前就把它放弃。报纸指出:“阿拉伯人认为,所谓由于英法势力的消逝而在中东造成一种真空的说法,是想将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强加于这个地区,而对于这种新的帝国主义,阿拉伯人已准备好用他们的一切力量来与之战斗的。”
“解放报”指出,艾森豪威尔总统要求美国国会使他有权自由决定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军队的计划完全是多余的。
“文化报”也尖锐地抨击在中东使用美国军队的计划。它说,这个计划无非是“帝国主义又一次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的企图。”


第6版()
专栏:

叙外长重申坚定立场
在以军撤出前不修复油管
新华社2日讯 伦敦消息:叙利亚外交部长比塔尔1日重申,叙利亚将不在以色列军队撤出西奈沙漠和加沙地区之前动工修复伊拉克石油公司在叙利亚境内的那一段油管。
比塔尔是在同伦敦“金融时报”记者谈话时这样说的。比塔尔还说,叙利亚政府拒绝向公司赔偿帮普站的损失,因为它没有被请求给予保护。


第6版()
专栏:

我国一批牛羊肉运到了苏伊士港
新华社开罗2日电 装载中国供应埃及人民的第一批冷冻牛羊肉的冷藏船只已经在12月23日到达苏伊士港。这艘船一共装有一千一百三十八吨冷冻牛羊肉,它及时地供应了埃及人民新年的需要。


第6版()
专栏:

苏加诺号召加强民族团结克服当前困难
指出必须巩固亚非国家阵线和对联合国作出贡献
新华社雅加达2日电 苏加诺总统在昨天举行的元旦招待会上呼吁人民回顾印度尼西亚的民主方式。他说,我们要继续站在民主的基础上。但是,我们的民主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否最好?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必须加以改变。
出席这个盛大的招待会的有内阁总理、部长,国会、政党、军事、民政机关的领导人和各国外交使节等共一千多人。
总统说,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为争取民主和进步的伟大斗争。企图征服这个潮流的人是错误的,阻挡民主的要求只能引起仇恨。
总统号召印度尼西亚人民彻底摆脱圆桌会议协定的束缚。他说,“废除这个协定不能只限于纸上谈兵。我们必须以一个完全不受圆桌会议协定约束的国家和民族的姿态来采取行动和作出决定。”
苏加诺要求大家加强民族团结以克服当前的困难。在国际活动上,他指出必须加强亚非国家的阵线和对联合国作出最大的贡献。
国会第一副议长阿里芬也在会上讲了话。他在回忆两年来国内外形势的时候说,亚非会议形成的团结挫败了英、法、以对埃及的侵略,国际局势有了进展。但是这一切离开理想的境界还远。殖民主义还存在着。西伊里安还被荷兰所霸占。联合国仍旧对一些国家关门,例如对代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关起门来。可是,无论如何,导向世界大家庭的理想是在逐步实现中。
阿里芬说,印度尼西亚国内一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因而造成了不满,但是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编者注)“圆桌会议协定”是在1949年11月2日在海牙签订的强加在印度尼西亚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协定除规定荷兰将政权移交给印度尼西亚外,还规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必须参加“荷印联邦”,承认荷兰女皇为“最高元首”,由荷兰和这个共和国联合组成一个“部长会议”,并且在外交、国防、财政、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持久合作”等等。印度尼西亚人民一直坚决反对这个协定。印度尼西亚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已于1956年5月宣布废除全部圆桌会议协定的法案。印度尼西亚人民正在为彻底清除殖民主义势力及其影响而斗争。


第6版()
专栏:

苏发努冯元旦对老挝人民讲话
老挝保持和平中立才能富强
新华社河内2日电 据万象电台广播:苏发努冯亲王1日对老挝人民发表讲话,他说,这是他第二次到万象同梭发那·富马会谈,以设法实现1956年8月5日和10日两次签订的联合公报。会谈气氛比过去亲密,并且签订了新的联合公报。这是把一切老挝人团结起来,以使老挝得到真正统一的一个胜利和一个进展。
苏发努冯说,关于返回国家集体生活这件事,寮国方面将以下述政策为根据:
在对内方面,团结全民,即各民族、宗教、各党派,以便共同履行日内瓦协议和已经签订的其他协议,拥护梭发那·富马亲王首相领导的政府;保证所有老挝人民能够享受一切民主自由权利;改善人民的生活;扫除文盲等。
在对外方面,坚决实现和平中立政策;不分政治制度,同各国特别是同各邻国建立外交关系;接受没有束缚和没有监察的援助;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让任何国家在老挝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这样,才能够保证老挝的和平中立,老挝才能得到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
苏发努冯说,寮国战斗部队将诚挚地返回国家共同生活,同王国方面合作。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独立报”发表社论
抨击美国干涉印度尼西亚内政
西姆波朗部队纷纷向新军区司令报到
蒋介石分子参与西姆波朗的阴谋活动
据新华社雅加达2日电 “独立报”今天在题为“华盛顿的声音”的社论中说,合众社最近曾经报道说,美国的官方人士认为,由前副总统哈达领导、由那些能够解决引起目前叛乱的经济问题的专门人才组成事务内阁,就可能解决印度尼西亚混乱的政局。社论指出,这个报道给人这样的一个印象:华盛顿的声音和这里反对派的声音一模一样。
社论认为,这个消息如果是确实的,那么这番话一定是出自美国国务院官员之口。美国这种行动似乎也是对现任内阁表示它的意见,显示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不自觉地具有企图推翻现任印度尼西亚内阁的目的。同时美国方面对苏门答腊岛所发生的军事叛变似乎感到高兴,并且认为这给美国带来了良好的“希望”。
据新华社雅加达2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属于第一军区第三团的一个营共约二百人已经脱离了第三团,坐卡车离开驻地到棉兰向新任第一军区司令京廷中校报到。
驻在中苏门答腊打板奴里州的第三团的团长沙莫西尔上校被认为是前第一军区司令西姆波朗的党羽。第三团最近宣布不服从同中央政府恢复联系的第一军区司令京廷中校的指挥。西姆波朗和他的追随者最近逃到了在打鲁栋的第三团司令部。
据新华社雅加达2日电 据“东星报”今天报道,雅加达负责当局在1956年12月30日逮捕了四名参加西姆波朗阴谋集团的蒋介石国民党分子,并且没收了一批重要文件。


第6版()
专栏:

民主德国副总理洛赫发表声明
反对强把萨尔并入西德
萨尔从1月1日起成为西德的第十州
新华社2日讯 据塔斯社柏林1日讯:德国统一委员会主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副总理洛赫就萨尔问题发表声明说,把萨尔并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侵略体系是违背德国人民民族利益和欧洲和平利益的。萨尔的居民曾经在1955年10月23日举行全民投票的时候表示反对把他们一区并入西德。
声明强调指出,德国人民不能承认片面地把萨尔并入西德。萨尔问题的解决是德国全国的事情。只有在欧洲安全体系范围内结合全德国问题的和平解决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据新华社柏林2日电 萨尔布鲁根消息:从1月1日起,萨尔在政治上正式并入西德,成为西德的第十州。西德宪法将从此在这个地区实行。
萨尔并入西德是根据西德和法国在去年10月签订的萨尔条约而实现的。这项条约规定盛产煤钢的萨尔从今年1月1日起在政治上并入西德,并且在1959年年底以前完成在经济上并入西德。作为这宗交易的代价,西德将在今后二十五年内供给法国九千万吨萨尔的煤,并且同意修建法国钢铁工业家所需要的摩塞尔运河。
西德总理阿登纳和西德的一些部长特别在1日赶到萨尔的首府萨尔布鲁根去参加萨尔并入西德的庆祝会。据法新社报道,在萨尔布鲁根的十三万居民中,只不过二千人参加了这一天的庆祝活动。


第6版()
专栏:

艾森豪威尔要求两党支持侵略中东计划
杜勒斯大言不惭叫嚣美国要“领导世界”
新华社2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1月1日在白宫同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国会领袖进行长时间的会谈。他在会谈后宣布,他希望国会尽速通过一项提案,以贯彻他准备在中东推行的“艾森豪威尔主义”。
艾森豪威尔说,在国会在3日复会以后,他将立即就中东问题向国会提出一项特别咨文。在这方面,他希望能够得到两党的支持。
据白宫发表的声明说,艾森豪威尔在这次会谈中建议国会就中东政策采取两个步骤:(一)批准一项扩大的对中东国家的经济“援助”计划;(二)支持一项目的在于在中东阻止所谓“共产党侵略”的提案。艾森豪威尔在会上并没有确切地说明这两个建议的具体内容。但是据透露,他实际上是要求国会授权他在“必要时”在中东使用武力,并且拨出约四亿美元,在两年的期间内对中东国家进行所谓“援助”。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会上也作了一个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他重复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地位的“恶化”,并且认为美国目前“有伟大的机会来领导世界”。
据报道,在这次会议上,国会领袖们并没有对艾森豪威尔的建议达成一致的看法。参议院民主党领袖约翰逊说:“这是一个具有严重影响的问题,因而国会各有关委员会必须查明事实和得出适当的结论。”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雷朋说,如果国会有“严重的分歧”,那么就政府的建议采取行动就是不智的。将要接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参议员格林说,他认为艾森豪威尔对中东问题的意见是“很含糊”的,他不愿意马上表示意见。在这以前,民主党的一些有势力的议员还公开表示不赞成授权艾森豪威尔在中东使用武力,认为这种政策将使美国遭到世界舆论的指责。


第6版()
专栏:

柬埔寨国王指定桑云再度组阁
新华社金边2日电 柬埔寨新闻社今天公布的一项皇家通告宣布:柬埔寨国王苏拉玛里特在同国民议会议长、王国会议议长和人民社会同盟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商量以后,已经在1日指定桑云组织新内阁。
前届桑云内阁是在去年12月19日辞职的。


第6版()
专栏:

美英法报纸的评论
暴露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伪善面目
据新华社2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1日讯:美国许多报刊就美国在近东的新计划发表评论。
“纽约先驱论坛报”刊载了李普曼的一篇文章。李普曼写道,“艾森豪威尔主义”不过是杜鲁门主义的翻版而已。他说,所以有必要再宣扬一次这种主义,是因为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共和党人把艾森豪威尔说成是“和平的保卫者”。“现在已经造成了一种印象,特别是在国外,那就是总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在同欧洲有重大关系的许多中东问题上,大都是倾向于中立主义。这种印象显然是不正确的。”
“工人日报”编辑部的文章指出,美国政府现在提出的建议,违反了它在选举前提出的不在中东使用美国军队和美国支持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行动的保证。政府计划的真实目的现在越来越明显了。这个目的就是:企图取得用侵略手段(消灭整个中东掀起的争取民族独立的反殖民主义革命运动)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这个目的的后面隐藏着美国石油大王的这样一种决心:要保持自己在中东的特权和从殖民剥削中得来的利润,并且夺取可以从英国和法国石油业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到的东西。
据新华社2日讯 伦敦消息:伦敦“泰晤士报”认为美国总统要求国会授予在中东使用武力的“备用权”,是对它前一个时期所作出的伪善姿态的一种讽刺。
这家报纸12月29日发表的华盛顿通讯写道:“这样一种行动(要求授予使用武力‘备用权’)将完全改变(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把所有事情都交由联合国解决的新政策,否认尼克松副总统和杜勒斯所弹的一切道德滥调。此外,其中所暗含的使用武力的威胁,几乎是对华盛顿为了粉碎英法两国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严厉措施的极其可笑的注释。”
“星期日快报”报道说,关于艾森豪威尔可能要求授予使用武力“备用权”的消息,使“艾登和他的顾问们感到惊异”。它说,英国一些大臣正在私下提出而一些保守党议员将要公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英国在中东的影响和力量由于苏伊士冒险的后果而丧失殆尽以后,为什么美国现在竟准备采取这种立场呢?”
这家报纸同时指出,不能指望美国帮助英国解决运河问题。
新华社2日讯 巴黎消息:12月31日的巴黎“世界报”就美国准备在中东推行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发表评论说,“艾森豪威尔主义”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翻版。美国企图利用“艾森豪威尔主义”来进一步在中东取得“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利益”,并且以美国政府的影响来代替英法丧失中的影响。
评论接着谈到“第三种力量”和欧洲形成一个统一体的问题。它说,在跨入1957年的时候,“欧洲观念”显然是“吸引人的”。它认为今天仍然需要一个“真正的”、“只是依靠自身”的欧洲。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新灯换旧灯的骗术
“艾森豪威尔主义”的货色还刚刚兜售,市场反应就不美妙。中东人民的鉴别力特别锐敏。一位开罗人士一针见血地道破,这个
“主义”是想“设法向阿拉伯人兜售新灯以代替旧灯”。
阿拉伯民间非常熟悉“天方夜谈”中关于“神灯”的故事。阿拉丁靠自己力量取到了神灯,使他得到无数的财产,还娶了苏丹的女儿。阿拉丁的成就,使野心勃勃而凶恶的法师气极了。法师雇了并不高明的铜匠做了新灯,沿途叫喊:“新灯换旧灯”,来骗取阿拉丁的神灯。不幸,阿拉丁的妻子上了法师的当。但是,这已成了阿拉伯人民一个世代相传的教训。
和那个阴险而狡猾的法师假装是阿拉丁的亲人一样,美国殖民主义者也极力装扮成为阿拉伯人民的“忠实朋友”和“保护者”。他们为了达到统治中东的目的,对阿拉伯人民最近反殖民主义的胜利非常恼怒,一心想用“艾森豪威尔主义”这个殖民主义的“新灯”,来换取阿拉伯人民保卫独立的“神灯”,并且像那个法师一样,打算马上把“神灯”的主人的幸福一下毁掉。现在,他们高声叫卖“艾森豪威尔主义”。
华盛顿的官员在兜售“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时候,宣扬说:“这一新主义的主要的宗旨是保护整个区域,使之免受俄国的侵蚀”,是要“以美国的力量给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中东安上一面保护的盾牌”。但是,因为扮演中东保护人的角色对美国殖民主义者是如此的不相衬,他们的真面目马上就被人识破了。开罗人士有力地回答他们说:“阿拉伯人在把英法赶到门外并不是为了让美国从窗户进来。”
甚至在美国,资产阶级的评论家李普曼也担心“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场,难免要把所谓同情阿拉伯中立主义的虚伪说法揭穿了。在中东倒了霉的英国大老板的报纸,也很清楚美国这个“主义”就是要取代英法在中东的殖民统治。因此“泰晤士报”说,这是对美国前一时期所作的伪善姿态的一种讽刺。
美国的“法师”最好还是收起他们的“新灯”吧。因为,已经觉醒的阿拉伯人民不会再像阿拉丁的妻子那样容易受骗了。
(瑞)


第6版()
专栏:

英国对印度的“恩惠”
——读尼赫鲁总理“印度的发现”札记——
龙章
12月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加尔各答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问:“总理在目前访问印度以后,是否认为英国对印度的坏处比好处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怎么回事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个问题应该由印度朋友来答复。但是我能够告诉你们关于殖民主义在中国遗留下来的罪恶的情况。……”
报纸上刊载这项消息的时候,我正在阅读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印度的发现”。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经济的贫困和落后
从十七世纪初期东印度公司获得莫卧儿大帝的允许在苏拉特创办工厂起,一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时止,英国在印度压榨、统治了三百多年。
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掠夺,帮助了它的工业革命。尼赫鲁说:“西欧转变到工业主义的大部分代价,都是由经济被欧洲列强所统治着的印度、中国和其他的殖民地国家所代付了的。”(“印度的发现”三九○页,下同)这种掠夺是极其残酷的。英国的历史学家爱德华·汤姆逊说道:“人们记得英国人所统治印度的初期历史,那大概是世界上非法榨取的最高记录了。”虽然印度做了英国工业的乳母,但是英国却摧毁了印度的手工业和农业。
英国的入侵,使得印度的手工业破产,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和死亡。英国的印度总督本丁克在1834年报告中说道:“怨惨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英国殖民主义使得一向是印度经济基础的农村公社瓦解了,丧失了它在经济上和行政上的作用。为了更残酷地压榨农民,英国殖民主义制造出一个与它利害一致的阶级——地主阶级。1793年印度总督柯努奥利斯颁布了“永久佃租制”的法令。这制度被本丁克赞扬道:“它已经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富有的地主集团——他们都是深切地关心着英国统治的持续,以便于他们对人民大众的彻底控制。”英国殖民主义严重地破坏了印度的经济和生活,“使得印度农民成为地球上最贫苦最可怜的人物之一。”(三九一页)
尼赫鲁说:“显然印度一直都拥有着发展工业所需要的丰富资源——管理和技术才能、熟练工人,甚至还有一些资金,尽管这些资金继续不断的从印度外流出去。”(三九○页)他还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货物的输入受到阻碍的时候,印度工业曾获得发展的事实来证明这点。尽管是这样,但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却千方百计地限制印度工业的发展:“英国人认为印刷机、并且实在是认为一切的机器,对于印度的思想都是含有危险性而且含有爆炸性的,无论如何决不可予以鼓励,惟恐引起叛乱的传播和工业的发展。有一个故事说,海得拉巴的君主曾经一度表示想要看一看欧洲的机器。于是英国驻扎官就为他买了一架排气唧筒和一架印刷机。君主的暂时好奇心既已得到满足之后,这些机器就和其他的礼物以及珍品一并收藏起来了。但是当在加尔各答的政府听说这事之后,他们对驻扎官表示不满,并特别谴责他,因为他把印刷机介绍到一个印度土邦里去了。这位驻扎官提议如果政府愿意的话,他就暗中去把机器毁掉。”(四○八页)
在印度,工业的发展被阻碍了一百年之久。许多产品都不准许在印度制造。例如:在第一次大战时,火车的机车、客车和货车都很缺乏,印度的塔塔钢铁公司决定制造机车,曾从国外输入了机器。但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英国又决定继续购买英国制的机车。印度许多糖厂的副产品——糖蜜是被当作废料的,只要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制成强力酒精。但是因为这项生产会影响英国的缅甸石油公司的利益,所以不允许这样做。直到第二次大战的第三年缅甸陷落、石油和汽油的供应被截断之后,并在美国的格拉第考察团的建议下,才认识到必须在印度生产。过去,大量的药品和痘苗都是由外国输入的,战争使它停顿了。有人提议比较重要的药品和痘苗可以在印度制造。连这项与印度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攸关的倡议都被拒绝了。至于造船、飞机、汽车等工业更受到严格的限制。
沉重的负担
印度人民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印度必须负担征服自己的经费,负担把自己由东印度公司移交(或出卖)给英皇的经费,负担将大英帝国扩张到缅甸和其他地方去的经费,负担派遣远征军到非洲、波斯等地的军费,最后还负担英国人防制印度人自己的经费。印度不仅仅被当作大英帝国根据地来使用,不给任何报酬,而且它还不得不进一步为了一部分英国陆军在本国的训练而付出费用——这些费用就是那所谓的分摊费。的确,英国还要印度拿出英国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例如英国在中国和波斯的外交与领事机关的维持费,从英国到印度电报线路的全部开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部分经费,甚至伦敦招待土耳其苏丹的费用。”(三九七页)
被温斯顿·丘吉尔誉为“英王皇冠上那颗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印度,不仅在经济上遭受英国殖民主义掠夺,还要负担这么多项目的费用、苛捐杂税和巨额的罚金。多少年来,英国殖民主义从印度掠夺的财富是无法估计的。但是,仅在第二次大战的时候,“印度在五年之中所担负的实际战争费用大大地超过了英国一百多年来在印度投资的总和。”(六六八页)至于英国殖民主义带给印度人民的
“好处”是什么呢:“印度众多人民的饥饿、灾荒、流行病、萎弱、抵抗力减低、发育不全和死于饥饿和疾病。”(六六八页)
饥馑、屠杀、镇压
英国殖民主义掠夺印度的初期,造成了1766年至1770年的大饥荒,饿死了孟加拉和比哈尔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1943至1944年孟加拉的饥荒又饿死了三百四十万人,同时发觉在这期间有46%的孟加拉居民遭受过严重疾病的痛苦。——英国官方调查团于1945年公布的最低的数字是一百五十万人直接死于这次饥荒。
印度人民不能忍受殖民主义的剥削统治,先后爆发了多少次起义和抗英运动,但都被英国殖民主义用残无人道的屠杀、逮捕镇压下去了。仅就1857年的大规模起义来说,被屠杀的人数是没法计算的,尼赫鲁说:“帖木儿〔注一〕和纳迭尔沙〔注二〕的那些日子还在人们记忆之中,但由于英国人的范围广大而历时悠久的新恐怖使得他们的丰功伟业黯淡无光了。官方允许进行一个星期的劫掠。但是实际劫掠继续了一个月,而且是和大规模的屠杀一道进行的。”(四二五页)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镇压印度人民的反抗,经常进行大规模的逮捕。仅在1940到1941年间,就有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三万人被捕入狱。千千万万的人因为作讲演或其他活动被捕监禁。1942年8月9日在印度全国实施大规模的逮捕,引起全国的不满,群众示威,抵制英货、罢市、罢工,抗议这一逮捕。英国出动军警枪击群众,还用飞机低飞扫射。英国官方发表:军警除时常从流动的军用卡车开枪射击以外,至少向群众枪击过五百三十八次;民众被军警枪杀一千零二十八人,伤三千二百人。——正如九龙骚乱后一样,英国官方总是要低估实际死伤数字的。在这次动乱之后,特别法庭判决几千人长期监禁,很多人被判处死刑。在农村里,有些整个乡村被定罪,从鞭挞直到死刑,整个的乡村被科罚九百万卢比的罚金。
分裂、挑拨、离间
为了削弱民族主义运动,以利于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英国对印度施行分裂、挑拨、离间的政策。六百零一个土邦散布在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土邦连半独立的经济状态都不能维持,一切有计划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进步都很困难,只有依附英国殖民主义才能使它们苟活下去。英国提倡倾轧不和,鼓励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鼓励因宗教或省区而引起的分裂倾向,鼓励效忠于种族和教派的口号和行动。
我们可以从印度进步作家穆克·拉吉·安纳德的小说“贱民”里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蓄意保留印度种姓制度所造成的怨惨情况。安纳德的另一部小说“苦力”又揭示出英国殖民主义在统治印度时所造成的教派间的冲突流血情况。用这种伎俩来迷惑印度人民,使他们把对殖民主义统治盘剥的仇恨转移到教派间的流血与倾轧。在这种诡计下丧命的印度人是不算少的。
尼赫鲁对这种分裂政策是非常痛恨的:“我不能原谅或宽恕英国当局在印度有意的制造分裂。其他一切的伤害都会成为过去,惟独这分裂将要使我们继续遭受灾害的时间更长久得多。”(六九九—七○○页)
殖民主义是祸患的根源
印度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泰戈尔临终时说:“……总有一天会强迫英国人放弃他们的印度帝国。但是他们所遗留下来的印度将是怎样一个印度呢?是怎样厉害的苦难呢?当他们百余年来施政的河流终于干涸了之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将是怎样的烂泥和污秽的荒野!”
尼赫鲁说:“几乎所有我们今天的重要问题都是在英国统治时代发生的,而且也是英国政策的直接后果:王公问题;少数派问题;外国人和印度人的各种特权阶级问题;工业的缺乏和农业的遭受忽视;社会服务事业的极端落后;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可悲的贫穷问题。……”(三九八页)
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除了坏处之外还有什么呢!中印两国人民都尝受过殖民主义所赋予的痛苦,深刻地体会到:殖民主义是祸患的根源!
〔注一〕帖木儿(1336—1405)蒙古族王。十四世纪后期,帖木儿曾入侵印度的德里和旁遮普的若干地方,使德里变成一个死人的城市。
〔注二〕纳迭尔沙(1688—1747)波斯王。1739年侵入德里,杀戮抢掠,运走了大量的珍宝,包括有名的孔雀宝座在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