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满怀信心迎接新的一年
布尔加宁举行除夕联欢会
新华社1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日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12月31日在大克里姆林宫举行了除夕联欢会。
参加联欢的有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各部部长,苏联最高苏维埃和各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代表,莫斯科各企业的著名人物,农业先进生产者,苏联军队的优秀代表,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人。
各国外交使节也出席了除夕联欢会。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在联欢会上发表了新年祝词。大家对他的祝词表示热烈的欢迎。
会上大家为伟大的苏联人民、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干杯,为苏联的进一步繁荣干杯,为苏联劳动人民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民的兄弟友谊、为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世界和平干杯。
在联欢会上,苏联著名的艺术家作了精彩的表演。
蒙古党和政府举行招待会
泽登巴尔说,社会主义国家力量日益巩固和强大
新华社乌兰巴托1日电 蒙古部长会议和人民革命党中央在1956年除夕举行招待会。蒙古党和政府的领导人、部长们和外国的使节等,在政府大厦欢度新年。
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在会上举杯致祝词说,1956年国际上有很大变化,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一些兄弟党都曾经召开了党的代表大会。蒙古在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第四年的建设中获得很大成就,各兄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获得很大成就,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显著巩固和强大,给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
他祝大家在1957年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皮克总统发表新年祝词
新的一年主要任务是保证和平。民主德国坚决奉行和平解决国际和德国内部争执问题的政策
新华社柏林1日电 据德意志通讯社消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威廉·皮克总统在他的新年祝词中说,1956年的标志,是和平事业获得了显著成就。英、法、以三国对埃及的侵略以及霍尔蒂法西斯分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策划的颠复匈牙利人民政权的暴乱曾经使得人类面临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可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一致努力,这种危险被扑灭了。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的立场,以及和平力量的全部出动,使得欧洲和近东在新年前夕又恢复了和平。这是过去一年中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最重大的胜利。
皮克指出,保证和平也是新的一年中最主要的任务。我们将要联合一切力量并且提高警惕来反击那些威胁德国和平从而威胁世界和平的人。
皮克说,民主德国将实施一个又一个的措施来改善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除了已经实施的、关于提高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措施以外,还将缩短工作日,扩大工人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的权利。
皮克接着指出,和平和创造性的劳动是继续提高福利的最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在新的一年中,民主德国仍将奉行在国际以及德国内部一切争执问题上进行谈判和相互谅解的政策。
谢胡答阿尔巴尼亚通讯社问
在新的一年中,工业生产将增加百分之二十四,将改善同南斯拉夫、意大利和希腊的关系
新华社地拉那1日电 地拉那电台昨天广播了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对阿尔巴尼亚通讯社提出的关于共和国1956年成就和1957年展望的问题的答复。
谢胡说,根据初步材料,1956年工业品产量比1955年水平增加了7%。其中,石油开采量增加了31%,发电量增加了21%,建筑材料的生产增加了51%,食品工业总产量增加了26%。在这一年里,建成了炼油工厂罐头工厂等一些重要的工业企业。
在发展农业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1955年底,我们还只有三百一十八个合作社,而现在合作社的数目已经增加到八百五十个。农业中的社会主义成分现在已经拥有全国耕地的40%。
谢胡指出,党和政府在1956年采取了旨在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福利的若干重要措施。
谢胡说,由于我们政府奉行的和平政策,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阿尔巴尼亚同二十个国家保持有外交关系。同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友谊曾经是、现在依然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我们党和政府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基础上的思想一致,是发展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在谈到1957年的任务的时候,谢胡指出,按照计划,1957年工业生产将比1956年增加24%。阿尔巴尼亚政府将竭尽一切努力来改善同南斯拉夫、意大利和希腊的关系。


第5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周总理在西巴基斯坦
本报记者 胡骑
过去四天,周恩来总理和随行人员游览了西巴基斯坦北部,访问了具有两千年以上悠久历史的两个名城白沙瓦和拉合尔。这两个被认为比卡拉奇更有保守色彩的城市,在短短的时期中已从英国的军事基地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周恩来总理和随行人员在两个城市里受到最热烈的欢迎。
白沙瓦是以古代佛教的第二个中心而著名的。那个时候,佛教刚开始传入中国和中亚细亚。周总理曾参观白沙瓦博物馆,在那里展览着珍藏的许多佛经。这些佛经和其他发掘出来的遗物,是一千五百年到两千年前佛教丰富文化的标本。这博物馆所收藏的佛像和关于宗教生活的石雕、宗教和科学方面的抄本、瓷器和各个朝代的钱币等,成为古代文化丰富的和宝贵的纪录。
中国人对于这个城市的居民并不是陌生的。每当周总理和随行人员同当地的人士见面的时候,中巴两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关系总是成为最好的话题。白沙瓦大学(它的所在地是一千五百年前一个著名的佛教寺院)副校长在欢迎周总理的欢迎词中指出:在回教的圣经中,先知教导人们,即使要到中国去你也要学习。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法师玄奘的事迹,深深铭记在这里人民的心中。人们经常提到玄奘和法显到过南亚和西亚寻求学问的事情。玄奘的旅行记曾经成为古代历史的宝贵文献之一。
白沙瓦的街上,很少看见妇女来往。偶尔看到的有限几个也是从头到脚用大块布帛包得密密的。据说,这是因为回教圣经里说,妇女的美德就是守在家里而不在公共场所抛头露面。只有作了祖母的女人可以不戴面纱上街。考虑到这种传统,这个地区的人民对周总理和随行人员的欢迎就更加使人感动了。在马丹,妇女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欢迎的行列。
各部族给予周总理以最丰富多采的欢迎。在霍蒂镇,窄小而弯曲的街道上挂满了无数红绿的旗子,在很短的距离中间有着十多个用当地人民手织的各种美丽的毡毯和幕帷装饰的牌坊。在一个有两百多位巴克同族的长者参加的欢迎会上,霍蒂镇的部落首领赠给周总理一块头巾。这是这个部落一种最隆重的仪式,表示承认一个外国人成为他们族中的兄弟成员。四百年来一个外国人得到这种最高荣誉的,这还是首次。周总理表示感谢说:“他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成为兄弟。”
拉合尔也是一个古城。它是这样的古老,已经找不出这个城市建立的确实年月了。拉合尔是以它的城堡和古代建筑物而著名的。它虽然和白沙瓦同样的古老,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自由色彩却比较多一些。社会上对于妇女的束缚并不那样严厉,在街上可以看到妇女们在走动,虽然她们中间的一部分仍然是戴着面纱的。人们告诉我说,这些主要是中间阶层的妇女。
拉合尔这个西巴基斯坦的首府和第二个大城市有八十多万人口。周总理和随行人员在这里受到最热情的欢迎。从飞机场到省长府六英里长的路上,从省长府到拉合尔皇堡的五英里长的路上,以及周总理所到的地方,人行道上都铺着红砂,挂着红红绿绿的中巴两国国旗,还搭起了许许多多饰以红布的牌坊,上面用中文、乌尔都文和英文写着欢迎的标语。其中一个牌坊,油漆成天安门的形状,两边两只各佩着中巴两国国旗的手紧握在一起,下面写着:“愿中巴两国永远连在一起!”
在周总理离开拉合尔的前夕,当地人民举行了精采的焰火表演来欢送客人。大约有三万人聚集在真纳花园,其中有许多妇女。当周总理被引导经过人群的时候,立即爆发出欢呼声,历时几分钟之久。一个值勤的警察用不熟练的英语要和我说话,我很难明白他的话的意义。但是他想尽办法找到一些英文字来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爱秦尼(中国人),非常,非常。”
现在,周总理一行人已经完成了在西巴基斯坦的访问。那里的人们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谊深深留在中国访问者的心里,并且通过他们传达给中国人民。我被嘱托带回两封信。一封是白沙瓦区合作社代理干事拉尔·沙写的。他以该区农民们的名义表示愿望中国农民“在为实现他们伟大目标而进行的努力中获得成功”。另一封是一位巴基斯坦工会副主席奥尔·安瓦尔所写的。他说:虽然有些人不愿看到中巴两国友谊的加强,但所有巴基斯坦人民都衷心希望两国,特别是两国工人之间保持日益密切的关系。他还说:巴基斯坦工人十分高兴接待周总理。他们认为周总理这次访问不仅对于两国而且对于整个东方以及全世界的和平都是有好处的。
(12月29日于达卡)


第5版()
专栏:

“真理报”编辑部发表文章
苏联一年来建设共产主义获得巨大成就
许多重要产品的增长速度都比美国快许多倍;苏联已进入了真正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新纪元;苏联人民清楚地看到这些胜利的源泉在于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新华社1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真理报”12月31日发表的编辑部的文章说,1956年,苏联在共产主义建设方面获得了许多新的成就。
过去一年,苏联生产资料的生产提高了11%以上。1956年,钢产量是四千九百万吨,钢的全年增加量几乎等于1913年钢的全年产量。1956年煤产量将近四亿三千万吨,而1913年是二千九百万吨。1956年石油产量是八千四百万吨,比1955年增加了一千三百二十万吨,全年增加量几乎等于1913年石油年产量的一倍半。1956年电力产量已经达到一千九百二十亿度,而1955年是一千七百零一亿度,仅仅在一年内,电力增加量几乎等于1913年电力总产量的十一倍。
文章指出,1956年美国的钢产量增为1929年的一点八倍,苏联增长为十倍;美国在同一时期石油开采量增长为二点五倍,苏联增长为六倍;美国在同一时期发电量增长为六倍,苏联增长为三十一倍。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繁荣时代发展的速度都要快许多倍。
文章接着说,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整个工业生产的进一步高涨的决定性条件。我们的国家进入了真正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纪元,这个革命不论就它的意义和它的规模来说,都超过过去的一切工业技术改革许多倍。
文章在谈到农业成就的时候说,今年的收获量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同1955年相比,国家的粮食征购和收购量增加了十亿普特。国家收购和征购牛奶的数量比1955年多三百八十万吨,马铃薯多二百七十万吨。许多先进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在1956年已经达到了规定在第六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应达到的水平。
在发展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取得的成就,使我们可以坚定地实现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纲领。
文章指出,回顾过去的一年,苏联人民清楚地看到我们胜利的源泉在于真正人民的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第5版()
专栏:

墨尔本观众欢迎京剧
澳大利亚剧团将答访我国
新华社1日讯 墨尔本消息:现在澳大利亚各地巡回演出的中国艺术团昨天从墨尔本抵达阿得雷德。
中国艺术团在墨尔本举行了二十次演出,获得观众和剧评家的一致赞扬。在告别演出中出现了令人难忘的场面。舞台上满是观众抛上去的五彩碎纸和纸条,以及戏剧爱好者送来的鲜花、马蹄形和飞箭形的花束。
澳大利亚的戏剧业巨头之一加尼特·卡罗尔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盛况。在演员们一再谢幕历时十分钟后,中国艺术团团长徐光霄致词向观众表示感谢。他宣布,已经安排好在明年初派一个澳大利亚剧团访问中国。他的话获得了雷一般的欢呼声。
中国艺术团在墨尔本逗留三个星期中,应邀举行了一次特别电视演出、拍了一张五彩纪录片和录了几次音。
京剧演员应邀参加了在炎热的气候中举行的三次圣诞节宴会。在澳大利亚朋友和华侨举行的一次园游会上,艺术团青年团员们同主人们比赛垒球,“北京队对墨尔本队”的比赛结果客队以二十对八获胜。


第5版()
专栏:

苏联新电影
“静静的顿河”
苏联著名作家萧洛霍夫的名著“静静的顿河”已由苏联人民演员格拉西莫夫改编成电影剧本,并在他的导演下由莫斯科高尔基制片厂开始拍摄了。这部电影共分上、中、下三集,三集同时拍摄,预计将在今年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以前完成。萧洛霍夫本人也对这个电影脚本参加了意见,并且准备亲自去到拍摄地点协助。
这部影片的外景已选定在顿涅茨河畔的卡明斯克—沙赫亭斯基城郊拍摄。在一个名叫吉钦斯克的村庄里,已按照“静静的顿河”中所描写的鞑靼村的样子布置起来了。在卡明斯克城的西南郊也安置了许多布景,如车站、水塔等。那里的铁轨上已出现了老式火车头和车厢。
演员们在外景开拍以前很久就到了这个地方,为的是熟悉当地情况和哥萨克人的生活。这部影片中很多演员是第一次上银幕。扮演葛利高里·潘苔莱耶维奇·麦列霍夫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院的演员戈列包夫。扮演娜塔莉亚·米伦诺芙娜·珂尔叔诺娃的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基里因科。婀克西妮亚·阿司塔霍娃则由年青的演员艾·贝斯特里茨卡娅扮演,她曾在影片“没有说完的故事”中演过女主角,而且演得很成功。她饰婀克西妮亚·阿司塔霍娃是导演格拉西莫夫和原作者萧洛霍夫两人共同从二十来个候选者之间选中的。
此外,参加拍摄群众场面的还有卡明斯克一带农村的居民、苏军战士、地方剧院演员和业余剧团演员等数千人。
“第四十一”
苏联著名作家拉甫列涅夫的短篇小说“第四十一”是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现在这部小说已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了。
那位刚强勇敢、充满革命热情的姑娘玛柳特迦,是由青年演员伊兹维茨卡娅扮演的,她很好地表达出了玛柳特迦的纯真和热情。白军中尉是由斯特里仁诺夫扮演的,他也出色地表现出这个形象的内心矛盾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君)(附图片)
“静静的顿河”中二位主角——婀克西妮亚和葛利高里


第5版()
专栏:

道比在匈生产合作社理事会上说
匈政府将促进农业合作化
新华社讯 据塔斯社布达佩斯讯:匈牙利生产合作社理事会29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会议,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生产合作社理事会主席道比在会上讲了话。
他指出,由于过去所犯的错误和反革命势力的活动,匈牙利生产合作社的数目在今年9月1日到12月20日这段期间从三千九百三十个减少到两千个。使用暴力的反革命在有些地方破坏了一些好的和巩固的合作社。但是目前在许多州,在合作社被解散了的地方又在建立起新的合作社。
道比继续说,政府仍将坚决支持生产合作社。政府已经取消了妨碍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和束缚了生产合作社社员的主动精神的那些命令和决议。此外,政府准备实行许多新的措施,以促进农业、其中包括合作社农业的发展。将来,生产合作社将在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将创造出一切可能性,以使任何形式的劳动农民生产组合都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道比最后说,我们将继续进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是说,在农业方面,我们将继续在明智和坚忍不拔的政策的基础上建设大规模的合作社经济,纠正过去的错误和不使将来再犯这种错误。


第5版()
专栏:

越南国营工业超额完成计划
一些重要部门已接近过去的最高年产量
新华社河内1日电 越南“人民报”昨天发表社论说,到目前为止,国营工业部门在总产值方面已经超额完成了1956年工业生产计划,1956年的总产值比1955年增加四倍。一些重要部门,如煤炭、水泥、棉纱和布匹等,都达到以前法国统治时期最高产量的75%到80%。在基本建设方面已经完成了十多个单位,有的单位已经投入生产;还有一些单位即将建成。
“人民报”接着用以前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的整个时期只建成了几十个工厂来对比,说明了越南人民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就。
这家报纸指出,越南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把工业产量增加到接近过去的最高年产量,证明了党的经济管理能力,同时也证明了越南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巨大创造力。
社论谈到各兄弟国家、尤其是苏联和中国的专家对越南的帮助在实现1956年工业生产计划中起的重要作用,并且说,在1957年必须很好地利用兄弟国家的援助,并且努力向兄弟国家的专家学习。
“人民报”最后说,在实现1957年工业生产计划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和政府的恢复经济的路线,并且必须十分重视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以便供应人民以必需品。


第5版()
专栏:

我军事友好代表团到达仰光
据新华社仰光1日电 应缅甸联邦政府的邀请,以叶剑英元帅为首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在新年前夕从昆明到达仰光。
昨天下午一时三十分,当叶剑英元帅走下飞机的时候,他受到了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副总参谋长(空军)克利夫特将军和副总参谋长(海军)丹佩的欢迎。
缅甸驻中国大使吴拉茂和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也到机场欢迎。
叶剑英元帅在机场致词说,奈温将军所率领的缅甸军事友好代表团的访问中国以及这个代表团为中国人民和武装部队带去的缅甸人民和武装部队的友谊,是令人难忘的。他说,中国代表团这次访问缅甸的目的是向缅甸人民和武装部队传达中国人民和武装部队的友谊和敬意,并且向缅甸联邦的武装部队学习。叶剑英衷心希望,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和武装部队之间的友谊。
当叶剑英元帅最后高呼“中缅人民和武装部队之间的友谊万岁”、“亚洲和世界和平万岁”的口号时,在机场欢迎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的两千名士兵向叶元帅热烈欢呼。
据新华社仰光1日电 叶剑英元帅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昨天下午访问了缅甸总统府,并且在贵宾纪念册上签名。
代表团在同一天下午还拜会了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


第5版()
专栏:

在石油城
——阿尔巴尼亚纪行
林里
天空下起了雨。
汽车离开大路,顺着一条小道,直朝斯大林石油城的招待所飞奔。
招待所座落在山顶上,四周是密密的树林。房屋建筑是意大利的标准样式,内部的陈设仍残存着意大利的独特风格。这儿舒适而恬静。全院只有一个卫兵,一个看门老妇,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要不是墙壁上有马克思和列宁的挂像,你还会误以为置身在意大利贵族的家里呢!
我正为这种奇异的静寂所惊骇,房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的是斯大林石油城的党委书记哈山·哈山尼和工会主席。他们跟我握手寒暄,像亲人那样热情地问长问短。可是侧身一转,竟同陪我前来的诗人阿列克斯·恰奇、记者华西里·拉力吵起来了。他们说,大道两旁站着许多欢迎中国客人的人,还有少年先锋队员等着献花。他们责备我们不该绕道走小路,不该让群众站在那里白白等半天。华西里·拉力也不示弱,瞪着两只大眼回答说:“我不能让我的客人淋雨呵!”
翻译把两方面的争吵说给我听,我便把华西里·拉力叫到一边,劝他不要对党的负责人这样不客气。哈山尼一下看透了我的用意,他不等翻译把话翻过去,就急忙过来解释说:“我们都是老朋友,说什么也没关系。”他指着阿列克斯·恰奇和工会主席说,他俩是老战友,战争期间在一个部队打游击。阿列克斯·恰奇到过中国,他补充哈山尼的话说,欧洲人说话喜欢动手势,声音又大,东方人看来就像打架似的,其实这就是他们的民族习惯。阿列克斯·恰奇的话引起一阵哄笑,争吵也就结束了。
大家坐下来,开始叙述石油城的情况。
石油是阿尔巴尼亚经济的精华,又全都集中在库乔瓦。这个地方过去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目标之一,如今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基地。早在1875年间,英法德意等国的侵略者,就到这里进行过地质调查。1925年间,英国人首先强买了这块土地,接着来的是法国和意大利。三个强盗占了相当于阿尔巴尼亚领土的十三分之一。到正式采油的1934年,意大利挤走了英法资本,建立了阿尔巴尼亚国境以内的“意大利王国”。我们住的招待所,就是当年这里的最高统治者住的地方。意大利人霸占了这里的采油权利,也垄断了开采石油的技术秘密。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由意大利人充当,笨重的体力劳动就叫阿尔巴尼亚人去干。意大利人开凿了一个又一个的油井,但没有炼油设备。直到解放初期,这里还是只出原油,不出成品。意大利人像所有殖民主义者一样:把原油送回意大利,炼成石油,再到阿尔巴尼亚来赚钱。为了这个卑鄙的目的,他们修了一条长达八十公里的输油管,让原油从油井一直流到亚得里亚海边。输油管像一条贪得无厌的毒蛇,日日夜夜地吸食着阿尔巴尼亚人的血和汗。……说起这些,人们表示十分愤慨。因此,在安排我的行程时,党委书记建议我首先去看炼油厂。因为那是阿尔巴尼亚人自己建设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下了山。眼前出现的是数不清的油井。远远近近,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傲然矗立的井架。汽车走过的大道两旁,闪耀着亮晶晶的油珠。偶而看见一些水洼洼,也被五彩斑斓的浮油所掩盖。我心里想:这真是油的世界呵!
爬上一道小坡,我们来到了炼油厂。
炼油厂的厂长、工程师和党支部书记,早已等候在门前。说起炼油厂的情况,他们都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这是他们亲手建设起来的炼油厂。全厂现有一百八十名职工,月产石油八千吨。这里正在建设一个新的炼油炉,预计短时期可以投入生产。到1960年,就可以月产石油一万八千吨。厂长对于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深为满意。但他更高兴的是阿尔巴尼亚人自己在生产。厂长说,炼油厂是1946年建成的。那时因为没有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炼油任务不能不交给一位意大利人来负责。但是,那个从前是厂长,解放后做了总工程师的意大利人,竟同美国特务勾结在一起,拟定了烧毁炼油厂及其附属设备的阴险计划。这时,他们才解除了这个意大利人的职务,请来了苏联专家。同时,也派遣自己的子弟,到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去学习。这几年来,石油城培养了自己的技术力量。炼油厂的工人也全都换成了阿尔巴尼亚人。他们说,意大利人才走时,许多技术工作都落在苏联同志的身上。现在,掌握实际生产的是阿尔巴尼亚人,苏联同志只在出了问题的时候才来指导指导。厂长自己,就是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
“除了生产石油以外,我们还生产沥青。现在,就看看我们的沥青吧!”厂长一面说,一面带我到了沥青车间。他那“我们”“我们”的语气,使我一下想起了平壤在用阿尔巴尼亚沥青铺马路的事。我说:“在中国,我就已听到朝鲜在用你们的沥青重建平壤大马路的消息。”
这句话一出口,厂长、工程师和党支部书记,就一齐向我围拢来。他们拉住我的手,握了又握……。他们说,阿尔巴尼亚的沥青,铺过巴黎的马路,铺过罗马和柏林的马路,铺过欧洲许多自称“文明之国”的马路。但他们所用的沥青,都是用强盗般的方式偷走的。只有这次重建平壤马路的沥青,是阿尔巴尼亚人自动赠送的。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阿尔巴尼亚人能贡献一点力量,特别是能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帮助东方的兄弟国家,是我们感到光荣和幸福的事。”厂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眶里含着激动的泪。
从炼油厂出来,我们走到一组井架的操作器前。这里有一个木质圆盘,支撑着五十二根钢绳,牵动着五十二眼油井的抽油机。圆盘旁边有一座小屋,里面安着卷扬机。管理这五十二眼井的是一个技术员,一个普通工人。他们说,这种管理油井的方法,是解放后才有的。从前都是体力劳动。每眼井上八个人,像老牛拉磨盘一样。现在只有两个人,就管理了过去四百一十六个人才能管理的油井。这一带的油井,人们叫做旧井,因为在巴都斯和泽里克地方,已经发现了两个新油田,并建设了新油井。旧油井都是意大利经营时期开挖的,深度不够,分布也不合理;现在一眼井一天只能出油三小时,总共不过零点八吨重。现在建设起来的新井,是按最先进的社会主义的标准开凿的。因此出油时间相当长。一眼井一天出油十五小时,合十五吨。他们邀我到新井去参观,但因时间不够,未能如愿。
石油城有一个很不错的发电厂,所用的燃料不是煤,而是自己出产的石油。发电厂的人们说,在意大利统治时期,这里也有过一个发电厂,但在反法西斯战争末期,机器、厂房都被美国飞机炸毁了。剩下的一些东西,又被德国法西斯在撤退前全部破坏了。刚解放时,这里是一片废墟、一堆瓦砾。帝国主义者断言:这样的工程,阿尔巴尼亚永远也修不起。还说,阿尔巴尼亚修不起石油城的发电厂,也就不能开始石油的生产,因为它是石油城的心脏。英勇的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没有在困难前面低头,他们束紧腰带,忍着贫困和饥饿,以光荣的义务劳动,回答了帝国主义者的叫嚷。紧接着,就由兄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送来了全新的发电设备,又派来了全班的工程技术人员。捷克斯洛伐克同志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为石油城建设了这座新型发电厂,又教会了阿尔巴尼亚人管理发电机的本领。现在,管理发电厂的已全是阿尔巴尼亚人了,留在这里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只有一个。当人们介绍我同那位捷克斯洛伐克同志见面时,我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在这里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发电厂可以由阿尔巴尼亚的同志自己管理了。我的国家已决定让我回国,并且告诉我说:我的下一个岗位是去中国。”听了他的话,我急忙伸出热情的手,临别时还相互说了一句:“中国再见。”
我在石油城住了两天。两天的访问使我感到,阿尔巴尼亚人民今天正在沿着工业化的道路前进,正在迅速地改变自己祖国的落后面貌。(附图片)
这是在苏联帮助下在萨别克兴建的巨大炼油厂,现已开工生产。今年就能精炼国内的全部原油。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