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关于高等教育的成就和几个问题的商讨
张宗麟
高等教育面貌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七年以来,高等教育部门在改革旧的和创立新的高等学校方面,采取了稳当的步骤,正确执行了党和政府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在高等学校里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力量,得到了发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已经在高等学校内树立了主导的和领导的地位;一切课程教材和制度也都已经改革成为社会主义的。从整个工作过程来看,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工作基本上是成功的,全国高等学校已经是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了。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学校,本来有着两种极不相称的情况:一方面是破败不堪的二百零几所大学和专科学校。在这二百多所学校中,有几十所是受帝国主义津贴、也就是作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的学校,有百来所是反动政府豢养的政客们把持包办、争权夺利、派系逐鹿的学校,还有几十所“学店”式的私立大学,当然也有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真是为了培育人才的大学,但为数很少,而且受到反动政府的歧视,压迫摧残,无所不至。另一方面,在旧中国的高等学校里,有几千名热爱祖国、学有专长的教授,其中有不少是饱学的优秀的科学、文学、史学和哲学等专家,也有不少白发苍苍半生执教的老教授,这以外还有上万名富有朝气的青年讲师、助教,十几万名生气勃勃勤奋好学的青年学生。
全国解放以来,高等教育部门根据党和政府指示的方针政策,按照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了接收、整顿、改革和创设。一般说,首先是接收,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其他工作。在1951年以前,几十所受帝国主义津贴的高等学校因为没有接收,就很难对他们进行任何工作,甚至按规定要开设社会主义的政治课也遇到阻力。以后,一经接收,就扫除了帝国主义代理人的障碍,教师和学生们立即站起来。几乎和接收工作同时进行的是整顿工作。在这段期间,废除了训导制,停止了一些有害的课程,同时也建立了校务委员会和开设了社会主义的课程。接着是在各种运动中(如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进行了思想改造的学习。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于是开始改革了旧的,也创设了新的。
今天的高等教育同解放初期相比,完全两样了。不仅仅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有的已经增加到几倍),更重要的是全国高等学校从教学内容到行政制度都属于社会主义的类型,是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了。教学改革的成就和缺点
要满足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高级建设人才,旧中国的高等学校是担不起这样伟大的任务的。旧中国的高等学校是简陋腐败、东拼西凑的。1948年以前的列入头等的高等学校叫大学,其次是独立学院,再其次是专科学校。大学至少要成立四个学院,当时最普通的有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也有设有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的。全校学生多的两三千名,少的只有几百名。每个学院学生多则几百名,少的几十名。至于一个系的学生更少了,有少到十几名的,一个系的一个年级的学生有少到一两名的。尽管那时也有不少饱学的教授,也难以有“得英才而教育之”的机会。至于独立学院和专科学院更为简陋,有的全校学生只有五、六十名,租一、二幢民房,就算是一所高等学校了。现在,实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干部不是几百几千,而是几万几十万,所以若不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根本不能设想会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任务,所以1952年开始了院系调整、专业设置。经过这次改革,不但原有的高等学校大大地发展了,而且在调整中创设了很多新校。就以北京来看,1949年只有十来所高等学校,一万多名学生,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十来所高等学校,七、八万名大学生了。至于专业设置,更是旧中国的高等学校望尘莫及。今天全国已有近三百种专业,光是工科专业,已经开设的有一百八十多种。每种专业的学生少则百名,多则上千名。倘若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而且是坚决执行的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要在两个五年计划内培养出数量是近百万的、专业是几百种的专门人才,那是不可设想的。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的功绩应该从这些方面来估计。不可讳言,在执行中发生了不少缺点,有的还是错误。如有的不该调整的一律调整了,浙江大学的调整就是一例。工学院、农学院一律不设理科专业,也是一个损失。有的应该调整而来不及调整,长期搁起来,如图书的调整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好,也造成不少损失。倘若当时工作做得更细致些,这些缺点或错误是可以避免一些的。不过尽管有这些缺点或错误,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是创立新中国的高等学校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基本上成功的大事。
1952年开始的教学改革是1950年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1950年全国高等教育第一次会议以后,提出旧的高等学校课程必须改革,但是繁多的高等学校课程,从何着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52年提出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方针,于是立即提出教学改革,以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着手草拟修订几百种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上千种教学大纲。到目前,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而且普遍地实施了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了。
三年前大家认为无从下手的艰难工作,今天基本上完成了。把旧中国高等学校头绪纷繁、内容庞杂的课程,改革成为有一定规格、合乎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创立了一套新的教学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惊人的大事。随着教学改革,教师们学习俄文、译述苏联高等学校的教材,为新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奠定了初步基础。所以应该说教学改革是成功的,而不是失败的。若说有缺点,那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够,也可以说没有全面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精神和实质,有机械搬运的偏向,对于其他各国的经验参考和批判地吸收较少,对中国具体情况考虑不多,总结中国自己的经验很少;其次,在改革开始,一切措施过分强调统一,不但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定为法律性的,很多属于教学方法的事件也有些硬性规定,因而产生若干不必要的偏差。不可否认,这些缺点不但给教学改革增加了阻力,在这几年里也给高等学校造成一些损失。
为了今后使高等教育能更好地开展新的工作,凭着我个人的见解提出几个问题,供全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参考。
培养干部的计划和条件
第一,培养科学技术干部的计划及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问题。七年以来,高等学校招生近七十万人,毕业生近三十万人,不能不说是一大成绩。但是培养干部计划是极不够周密的。究竟国家建设事业中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那年需要多少,高级和中级的专门人才比例如何,各专业的口径如何,到现在没有定论。若照各部门所提的需要推算,培养干部计划(无论数量和质量)远远赶不上需要,但是根据各方反映的“用非所学”和“配备不均”的情况来推算,干部的潜力还很大。因为这些问题长期不得解决,所以培养干部计划常常带有盲目性。1952年大量招生,照顾质量不够;1955年因为要注意质量,招生增长率略略收缩(比1954年仍然有增加),大家又认为太少;1956年招生增长率又直线上升,比1955年增多90%以上。这样忽上忽下的计划,将会给国家建设事业带来损失。
为着保证培养干部计划的实现,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应该具备必要的条件。但是新生来源不足,过去几年高中毕业生年年不能满足高等学校招生的需要,年年动员大批在职干部报考高等学校。这只能作为临时的措施,不是正常的办法。另外,师资的成长和学生的增长不相称。以数量而论,师资似乎并不紧张,大多数专业的教师学生都在一比八或九,个别专业是一比四或五。但是这几年以来新师资几乎都是本科毕业或提前毕业的,甚至有专修科毕业的助教。助教数已经超过教师总数50%(秋季开学后将超过60%),个别学校和不少专业的助教数已经超过60%。大学师资的成长本来是极缓慢的,从大学毕业到能做教授,至少需要十几年。但是,因为学生人数增加很快,所以助教也不得不勉强准备功课,勉强开课,助教开课的人数已经超过助教总数的50%了。这样,难免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如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图书以及财务等,国家虽然年年大力支持,但仍然赶不上需要,也就影响了计划的实现。高等教育的预算和决算,年年不相符合,决算一般只占预算80%左右,其中尤以教学设备费、基本建设费的预算大于决算。追究起来,校长几乎无财权是主要原因。高等学校分布全国各地,大小用款都向高等教育部或它的委托机关请示后才敢动支,必然造成积压浪费。1954年高等教育部曾经下过指示加强校长财权,但实际上校长所得财权仍然极小。
在国家过渡时期,可能供应的和计划需要的条件不尽相符,这是难免的。我们不应该把一切培养干部的条件都准备停当才来动手,但也不应该相差太远。若从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干部计划和各种可能供应条件来衡量,相差不小。所以应该重新考虑原定计划,否则将会造成“数量多、质量差”的后果。
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
第二,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人人应该紧张工作,这是谁也不会反对的。但是超过人们体力和脑力所能负担的劳动,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建设事业有害无利。这几年以来,学生和教师不但每天超过十小时的工作、学习,星期日不得休息,而且在寒暑假期中,也都排上生产实习或其他活动,其实质是变相的取消了寒假暑假。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计划要求过高,课程门数过多,每门都是必修课,每周上课时数过多(一般都在三十五小时左右),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学制度花样多,既不完全合理,而又规定得死硬,非照做不可,再加上师资质量差(学术根底浅,教学经验少)以及教学设备不能及时供应等,已经使教师和学生负担不轻,再加上社会活动多,多头领导学校,社会上大小运动,大小事项如统购油粮等事,也一律硬派到学校去学习,讨论、写报告。党员、团员的课外负担更重,每周有多到十到二十小时的。这几年以来,全国高等学校从清晨到深夜,从元旦到除夕,几乎都像战争激烈的战场。因而学生和教师疲惫不堪,健康率逐年下降。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倘若认为以往情况是建国初期所难免,那末今后必须彻底改善。我认为必须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减少课程门数,减少必修课,加些选修课,减少每周上课时数,减少重复的和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改进若干教学制度(如考试、考查、测验、课堂讨论等等),减少些表格和统计,减少非必要的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废除或改善若干不合理的行政制度,严格控制对高等学校多头布置工作,高等学校校长和学校党委应该有权决定接受或拒绝校外来的任务。高等学校应该是安静的、学习的、有充分时间切磋琢磨的场所,而不是人声喧闹的市场或炮火连天的战场。为着正常地培养几十万个未来的国家建设干部,为着珍惜几万个大学教师,对于减轻高等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应该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严重的注意。
发挥独立自主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第三、如何能够更多地发挥学校的独立自主和教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些人认为前几年强调统一强调集体是错误了,因而抹煞了个性发展,阻塞了创造精神。这种看法,我以为不完全对。旧中国高等学校里从课程内容、教学制度到行政制度,都是杂乱无章、散漫无纪的,为了大力扭转这种风气,那末,加强集体主义和统一领导,维持学习纪律、树立公共道德,是有一定作用的。问题不在乎是否要集体主义而在乎如何能够做到“保障广大人民能够发挥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这几年以来无论教学和行政等各方面,都是强调统一和集体多,发挥广大教师学生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不够,因而影响了校长、院长和各级人员在一定范围内独立作主,影响了师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同时也增加了全校人员(特别是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在层层控制、全国划一的办法之下,高等学校是有些喘不过气来了。现在全国师生已经有相当高的觉悟程度,党和青年团力量已经成长起来,学术上百家争鸣的风气逐渐展开了,老一套的办法必须改变。今后在教学上应该多多地支持教师们独立创造的精神,废除若干死硬的规定,减轻教师和学生们的负担,纠正过去对全面发展的若干误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风。在行政上应该给校长、院长们更大的独立作主的权,无论财务、基本建设、人事等等制度,都应该彻底检查,改变干涉多帮助少的作法,树立多帮助多检查多总结和交流经验的风气。有人担心这样大胆放手将会出大岔子。我认为经过七、八年的社会主义各种教育的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学生,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朝着建设社会主义走,有此保证,就不会出大岔子。至于个别人在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那是难免的,而且是永远难免的。我们不应该光看到个别人的缺点而裹足不前,因噎废食。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高等教育工作应该而且可以大胆放手,大踏步前进。


第7版()
专栏:

教育部、教育工会发出通知
在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
新华社讯 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今天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问题的联合通知。
通知说,近几个月来,某些地区在部分学校中开展了先进工作者运动。有的学校,运动开展得较好;有的学校,运动开展得不好。运动开展得好的学校,在发扬教师的积极性、依靠群众改进工作上,收到了效果;运动开展得不好的学校,发生了紧张、忙乱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妨害正常教育工作的进行。
通知指出,由于在学校中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是一件新的工作,各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因此需要作慎重的研究并请示中央决定,在中央未作指示前,各地暂作如下的措施:
(一)凡未开展先进工作者运动的学校,暂不开展这一运动;但必须采取依靠群众办好学校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扬教育工作者中间已经高涨起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二)先进工作者运动开展得较好的学校,可以继续进行;但必须按照学校的特点,把一些突击性活动切实转入经常化。
(三)先进工作者运动开展得不好、已经发生较大偏向和混乱现象的学校,可以停止进行,并纠正运动中已发生的偏向,使学校工作能正常地进行,使教师的积极性不致遭受挫折并得到提高。


第7版()
专栏:

成都调查出六百多种草药
新华社成都1日电 成都市卫生局最近通过全市草药业的从业人员,整理调查了六百多种草药。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名称、别名、采撷季节、生长地点、主要疗效、用法用量、禁忌、药用部分等。
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有比较好的疗效的草药。例如调查出的三颗针、水黄连,它们的功效在许多方面相当于黄连。五皮草、青蛙草、肺经草、兔耳风、六月寒等五味草药制成的六耳清肺汤,治疗百日咳有相当好的疗效。四川医学院对这些草药正在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成都市九十一户草药业的从业人员,有许多已经营多年,有的还是有经验的草药医生。但是他们很少和卫生部门联系,有些草药有六、七种名称,有些草药的疗效只有个别老医生知道。从6月份起,市卫生局、卫生工作者协会和省文史馆内懂得中医、中药的老先生共同组成调查组,开始了这一调查工作。


第7版()
专栏:

内蒙美协分会成立
本报讯 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分会已经成立。内蒙古的美术工作,几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蒙古、汉、满、索伦、达呼尔等民族的画家和美术工作者有一百多人,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内蒙美协分会的成立,对于扩大内蒙美术工作者的队伍和加强美术界团结、繁荣美术创作,将起很大作用。(野夫)


第7版()
专栏:

内蒙古高等学校学生倍增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讯 内蒙古自治区各高等学校9月1日起陆续开学。在这个新学年进学校学习的各个民族的学生,由去年一千一百多名增加到两千五百多名,其中蒙古、满、回、朝鲜、达呼尔和索伦等七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近七百名,比今年上学期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增加了两倍多。
今年兴建的内蒙古医学院1日也正式开学了,二百五十多名各民族学生和从北京等地来的四十多名汉族教师一起欢庆了开学典礼。
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为了减轻学生学习时间过多的负担,开学前重新修正了教学计划,由原来每周上课三十三小时缩减到二十九小时以下,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即将开学的内蒙古师范学院,在今年新学年开始又成立了本科,有中国语文系和教学系。开学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学生人数很快就增加到一千八百多名。


第7版()
专栏:

延边超学龄儿童全部入学
据新华社延吉2日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在今明两年内全面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度。今年已经超过学龄的全部儿童和学龄儿童共一万八千多名现已入了小学。
各县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单位,为散居在深山僻壤又离正规学校较远的超龄儿童开设了临时小学班。许多乡村小学校为当地人数不多的不同民族儿童添设了民族班。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小学教育解放后有了飞跃发展。上学年朝鲜族儿童就学率就达到了96%。小学校已经分布在州内每个乡和较大的自然村。州内各中级师范学校和高中,每年都培养了质量较优秀、数量充足的小学教师,保证了自治州全面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度。


第7版()
专栏:

新疆医学院开课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学院1日开课,今年暑期招收的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锡伯等八个民族的新生共有二百四十人。医学院附属教学临床医院将在10月份开诊。
从上海、山东、沈阳、湖南、四川等地前来支援新疆医学院的大批教授、讲师、助教和各科医疗人员,已经陆续到达。内地十五个省为新疆医学院调来了十八名护士长。北京、山东、沈阳等地医学院还赠给大批讲义、医学书籍和标本。
新疆医学院按最初设计,只能容纳五百名学生。为了充分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医疗人员日益增长的需要,现在设计的医学院在全部建成之后,将能容纳三千名学生。


第7版()
专栏:

上海十七万纺织业职工大部参加学习
据新华社上海2日电 新的学年开始,上海新增加了为纺织业职工举办的两所夜大学、一个大学特别班、两所业余中等技术学校和十所业余中学。属于华东纺织管理局系统的十七万多职工中,新学年内有70%到80%的职工参加小学到大学的学习。
两所新办的纺织夜大学,一个附设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另一个由华东纺织管理局和国棉十七厂合办。今年办的是纤维材料机械工学专业,下分棉纺和棉织两个班,专门培养棉纺织工艺工程师。华东纺织工学院附设的特别班,是专门培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纺织厂厂长以上干部的。
新学年开始,全市纺织工厂附设的业余中学从原来的十八所增加到二十八所,学员增加到一万名左右。参加扫盲班和小学学习的工人大约占到工人总数的70%。


第7版()
专栏:

第一次上学
赵在谟
1日,上海市一千二百六十六所小学,迎接了十八万九千多名新学生。早晨,天气晴朗,穿着新衣的儿童由父母们携带着,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学校。
今年是上海市儿童入学最多的一年。连同本年度的新生在内,全市入学就读的小学生有七十二万人。达到历史上儿童入学最高纪录。
怀着如同孩子一样的欢乐的心情,我参观了上海邑庙区第一中心小学。在这个小学曾经教了二十七年书的老教师钱韫璧谈到了学校的往事,她激动地说,今年学校新生比往年增加一倍,在她多年的教学生活中,哪一年也没有今年这样繁荣的景象。一清早,这位年已五十三岁的老教师,就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入学,她的脸上流露出慈祥和幸福。
在这所学校里,我和一年级第五班的小朋友一起上了幸福的第一课。孩子们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
“小朋友!今天你们都穿着新衣服,和全国许多小朋友一样来上学了,高兴吗?”许多孩子大声喊着“高兴”。老师帮助小朋友们排定了坐位后,就带着他们去认识校园、礼堂和周围的环境。接着就把印有彩色插图的语文新课本发给了小朋友,新书封面上印有四个背着书包的小朋友,高兴地到学校里去。看了画,孩子们高兴地叫着:“他们和我们一样都上学啦!”第一课就在这里结束。当我看到那些满脸红润的孩子,招动着小手和老师再见的时候,我从心里为这些孩子前途祝福!


第7版()
专栏:

沈琨考进了大学
据新华社讯 只上过五年私塾的沈琨,今年以第一志愿学校和系科考进了江西师范学院历史专修科。
沈琨今年二十九岁,河南人,家里是种地的,他只在十岁起上了五年私塾。五年前他到江西省南昌第一中学当工友时,只能写一、二百字的短文。以后他利用空闲时间,在教师周庆元的指导下开始学算术。他每天晚上一算就算到夜深。
一年半后,他从加减乘除学到代数;另外还学了化学、物理。这时,他感到自己语文基础太差,于是又开始学语文。去年他被调到南昌第二高中做膳堂管理工作后,还是坚持着经常学习。
沈琨看到学校里每年有很多学生上大学,他常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上大学呢?今年,当他把想考大学的愿望告诉校长后,得到了鼓励。沈琨对中外历史很感兴趣,因此打算到大学里去学历史。在补习学校补习期间,周庆元和学校的历史、地理教师常常主动的帮他温习功课。
因为他坚持四、五年的经常刻苦学习,所以在参加入学考试时,并不觉得有太大的困难。


第7版()
专栏: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北京市东四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韩泽民在登记入学的新生。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