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使机械工业向完整体系和自行设计的方向发展
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黄敬同志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中央委员会的三个报告。中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指出,发展机械工业是建成这个完整工业体系的主要环节之一。
各个经济部门在建设中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不仅数量大、种类繁杂,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例如,建设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就需要十几万吨、成千上万种的设备;同时还要建设很多和它相配合的企业,如煤矿、电站、交通和城市公用设施等,这些也都需要很多的设备。我们的机械工业原有基础很薄弱。虽然几年来,在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规模还小,缺门还多,特别是大型的、精密的、成套的设备,大都还不能制造。这是我国现在机器自给率还很低的根本原因。在上一个世纪马克思就说过:“大工业必须掌握着它的最特别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制造机器。要这样,它方才有它的适当的技术基础,有它自身的立足点。”由此可见,机械工业必须努力克服它自己的薄弱环节,迅速地发展和壮大起来,使它能够供应国家建设中的主要设备。否则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不可能的。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任务中,中央提出,要特别注意机械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建设,而机械工业的发展,要特别着重大型设备、专用机床、仪表及无线电工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
我仅就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将修配性的工业改造为制造的工业和从仿造向自行设计的方向发展的问题,讲一点意见。
(一)将修配工业改造为制造工业问题
从修配转变到制造,必须确定企业的专业生产方向;建立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建立一套正规的制造方法和制度;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中国的机械工业,在近百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生长起来了一个不小的技术力量,这个技术力量是以具有几代技术传统的老工人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骨干的。但是在旧中国,机械工业基本上只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修配性质的工业。除了一部分工厂能作一些普通机器以外,大部分只能做一些零件和部件,或者只能做装配工作,不能制造完整的机器;设备陈旧,而且残缺不全;生产任务杂乱,没有固定的专业,来什么就做什么;只有生产车间,没有工具车间及其他辅助车间;生产不正规:没有正规的产品图纸,没有一定的质量标准,工作单凭工人各自的手艺,也没有什么工艺规程;做出来的零件如果不合适,就锉锉刮刮,敲敲打打,凑合着装配上去。这样的生产,质量当然很差,效率很低,成本很高,而且做不出完整的或成套的产品。所以,我们在原有的工厂进行了民主改革,巩固了新的生产关系之后,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个不正规的修配性的机械工业改造成为正规的制造工业。
开始制造,我们还没有设计产品的能力,因此,必须从仿造入手。我们有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给予我们的技术援助:派来了专家,供给新型的设备和产品图纸、技术资料等;有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规划和各级党委的领导;有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这些优越条件,使得我们能够迅速开始进行新机器的制造。
从修配转变到制造,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工作:
第一、确定企业的专业生产方向。一九五二年,在前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直接主持下,对全国的国营机械工厂作了大体的分工。以后,又经过逐年的调整,到现在,大部分国营的工厂都已经有了专业生产方向。这是将修配工厂改变为制造工厂的一个前提。因为把工厂制造什么的问题解决了,生产中的一切技术和组织工作才有根据。这项工作到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好,有些工厂的专业方向还没有完全确定,或者确定得不恰当,常在变化。过去几年,我们对于各部的、地方的、公私合营的机械工业,安排得尤其不够。在今天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情况下,对全国机械工业更需要作进一步的妥善安排。除了要考虑专业化之外,还要注意组织相当的企业,来承担制造零星产品和修理的任务。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我们还缺乏细致的研究。
第二、建立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秩序。要把成千个零件组成的机器合格地生产出来,而且要充分利用生产能力,达到多、快、好、省,没有良好的生产秩序,是不可能的。为建立生产秩序,我们首先推行了作业计划,把各车间的生产活动组织起来;其次加强生产的准备工作,特别是生产的技术准备工作,使工厂各科的工作能够配合车间的生产;进而明确工厂各级组织的分工。这样,从工厂各科的生产准备开始,一直到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就能够合理地组织起来。几年来这项工作虽然有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目前生产计划还不稳定,生产的供应与协作工作还有缺点,产品的发展规划还没有做好等,都还影响着它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建立一套正规的制造方法和制度。开始仿造时,产品质量很坏,甚至有些工厂很长一个时期做不出合格的产品来。这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一套正规的制造方法和制度的缘故。正规地制造一种新的产品,要有一套技术文件做依据,还要有一套正规制度来保证它的贯彻实行;而且这些文件的制定要通过试制的验证,如图纸是否正确,用什么样的加工方法才恰当,工艺规程是否切合实际等,都要通过试制才能肯定下来。这些道理,我们当时不懂得,没有能够及时地向工厂指出来,这是许多工厂走了弯路,造成生产混乱的主要原因。在大家认识到正规生产的必要以后,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职工群众的努力,克服了修配习惯,掌握了正规生产的方法,建立了正规的生产制度以后,情况才改变过来。如上海汽轮机厂,就是经过了这样的过程,才掌握了像汽轮机这样比较复杂而又精密的产品的制造技术。这项工作各厂作的还很不平衡,特别是在强调正规生产和学习国外经验中,我们对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和如何使国外经验和生产的具体条件相结合等方面还注意不够。这些就是这项工作中在目前还急待克服的缺点。
第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经过以上各项工作,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生产秩序,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可是,它的技术基础还很薄弱。工厂虽然已经初步专业化了,但是设备多半还是万能的、低效率的,缺乏必要的精密加工和专用的机器。机械化的程度很低,手工劳动多。车间布置和设备排列不合理,不适合专业生产的要求。因此,生产中工时和材料都消耗的多,质量也不易保证。
更突出的问题还在于技术后方薄弱。所谓技术后方,是指进行技术准备和保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车间和工厂的技术机构。设计、工艺工作跟不上车间的要求;工具车间很薄弱,工夹具供应不上;机械修理车间能力不够,设备往往失修,不能保持精度;材料的化验,零件和成品的检验,产品和工艺的试验研究机构等都还很不健全;计量基准还不统一;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开展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后,都限制了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针对这些情况,要对企业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包括:补充工具、修理等辅助车间的力量;建立试验、计量、检验等工作;加强各个技术机构;改进工艺与生产组织,特别是要按产品零件的制造和装配过程,组织生产线;修理和改装旧的设备;增添必要的新的和专用的设备;对铸、锻车间及沉重劳动进行适当的机械化等等。要纠正过去“只顾前方,忽视后方”的偏向。
企业如果经过以上的这些改造,就能够逐步改变技术落后的状况。以沈阳第二机床厂为例,在一九五五年曾经有几个月因为质量太差而停止生产。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以后,工厂的技术水平和组织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不但质量改善了,生产能力也比改造前提高了一倍。
对老厂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我们认识得比较迟,下手较晚,过去对老厂的投资也削减过多,直到去年才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这一工作。我们预备在今后两三年内,根据不同的情况,逐步进行各厂的技术改造。
(二)从仿造向自行设计的方向发展问题
初步的经验是:必须充分占有国内外的产品资料;设计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放手使用和培养青年的设计力量,合理使用老专家,反对保守倾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行标准化工作。
几年来,机械工业通过仿造兄弟国家的先进产品,制造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要求机械工业必须从仿造向自行设计发展。现在已经出现许多问题,光靠仿造是解决不了的。不少机器,必须根据本国资源、自然特点及使用的具体条件等进行设计,如设计大型水轮机,就要根据水头的高低和水量的大小;设计农业机械,要适应我国的地形、土壤、气候、耕作等特点;设计交通运输设备和动力机械,要根据地区、路线、气候、动力资源等条件。设计各种特殊专用设备,必须根据具体使用目的。需要的品种越来越多,也绝不可能全靠仿造来解决。而且,如果自己没有自行设计的本领,就很难有计划地安排产品发展的系列,使生产中许多可以简化和统一的地方,也不能简化、统一,造成生产中的不合理现象。从长远来说,我们在技术上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更需要发展自己的设计的能力。因此,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一方面仍然要继续采取仿造办法,大量发展品种;另一方面还必须努力培养设计力量,开展产品的设计工作。这方面,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专家的帮助下,已经设计成功一些比较重大的产品,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设计工作的初步经验是:
第一、必须充分占有国内外的产品资料。因为任何产品,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设计工作虽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但是,不能脱离前人积累的经验。必须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要注意尽量利用已有的结构,再结合本国实际和改进的要求,并且充分考虑生产中的经济效果,加以综合。这样,才能最快地最节省地设计出现代化水平的新产品。
第二、在设计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在设计大型货运机车的时候,设计人员到各种机车上去见习,向司机、司炉搜集了很多改进结构的意见;他们又提出了设计人员要和工人交朋友的口号,经常下车间和工人反复商量所设计的结构是否适于加工;还把设计方案送给研究机关、学校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请他们审查。这些做法,就集中了较多人的智慧,总结了使用者的、生产者的、研究者的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因而做出了质量较好的设计,使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使用的要求,而且便于加工制造。
设计过程中,虽然尽量联系实际,但是毕竟还是纸上的东西,必须经过试制以至于运转的考验,才能最后确定它的正确性。因此,设计人员必须积极参加试制和试制品的鉴定工作,并且关心以后的运转情况,以便修改设计中的缺陷,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设计。
第三、要放手使用和大力培养青年的设计力量。我们缺少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只有在边做边学中培养。需要设计的产品很多是比较新型和重大的产品。设计这些产品,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大胆使用和培养青年设计人员,鼓励并热情地帮助他们,使他们敢于承担这些新的、重大的任务;在设计中有成就的应该奖励,对于过错,只要不是有意的,应该着重教育,不应该过多地责备;要使他们学会积累和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等正确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防止生搬硬套或闭门造车的偏向。同时,还要注意老专家的合理使用,和从职员和工人中培养设计人员。设计和制造新种类产品,是发展机械工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要加强对设计工作的领导,反对缩手缩脚的保守倾向,要积极的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开展设计工作,并且不断地总结设计经验,使设计力量很快地生长起来。
此外,还要注意和使用机器的部门的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共同设计;而且要重视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技术援助的重要作用。
设计和制造新产品,要有科学实验研究工作作基础。机械工业部门的各级验实研究机构,必须广泛和科学院、高等学校及各使用部门联系合作。除了应该解决当前生产中的设计和工艺关键问题以外,还要注意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设计研究工作要解决产品的选型、设计计算根据、结构、性能、材料等问题;工艺研究工作,除了要参加工厂的技术改造以外,要解决重大产品的制造技术,特别要研究制造大型和精密产品的工艺问题;要研究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等问题。为了及时掌握世界技术的新成就,还需要开展技术情报的工作。
机械工业向完整体系和自行设计的方向发展,推行生产标准化是一个重要条件。机械产品的种类很多,每种产品的零件和所使用的材料种类也就更多。问题是既要多种多样以满足需要,又要简化设计和制造以利生产。解决的办法是推行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就是把多种多样的产品、零件、原材料等分门别类地编排成为系列,再按照它们的不同类型、尺寸等,适当地定出统一的标准,以及规定出统一的制造方法和质量标准,这样就既能大大简化设计,简化制造工作,又能够根据需要按系列发展多种多样的品种。而且使组织产品和零件的生产专业化与协作有了条件。当然,这是个极其复杂的工作。要分别缓急、有步骤地进行:先进行主要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工作,和基本标准的制定与推行工作,如直径、螺纹、公差配合等标准,提高标准件及成批生产的零件的互换性。在整理现有产品中,要注意保持原有的优良的品种和社会上有需要而又没有更好的能够代替它的品种,不应该盲目淘汰。机械工业工作者不要以重点自居,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把工作做好。
一切工作的成败,全都决定于思想作风和政治工作的好坏。机械工业是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在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和解决互相配合协作的时候,常常处在优先的地位。这就很容易使我们以重点自居,过多地要求别人,不严格要求自己。工业工作是一门新的工作,我们很容易用老一套的方法来处理新的问题,或者在学到一点东西的时候,就自以为了不起,而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工作任务繁杂,又容易使我们陷在日常的业务当中,看不清政治方向。这些情形,我们必须深自警惕。我们请求各级党委加强对于机械工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我们一定要时时记住毛泽东同志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定要虚心学习,依靠党和群众,把工作做好。


第6版()
专栏:

贯彻群众路线,学习掌握技术
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饶斌同志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的开幕词和刘少奇同志、邓小平同志、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党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完成第一汽车厂建厂任务”的指示,大大地鼓舞了建厂的全体职工,我们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援,各兄弟厂的协作配合,以及苏联无私的全面援助,并依靠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使我厂能在三年的时间内胜利地完成了建厂任务,并提前完成了生产准备工作,试制出质量合格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我厂是在苏联无私的援助下,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起来的;所采用的工艺过程,也是苏联汽车生产中的最新成就。但是我厂掌握技术的力量却是很弱的:工程师级的老技术干部约占技术干部总数的百分之五,其余都是刚从大学、专科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老技工约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余都是新近培养训练的青年工人;另派往苏联学习回厂的工人与干部有五百多人。一般说来,他们都没有进行现代化汽车制造和组织大量生产的经验,这就可以看出,我厂职工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要求的严重情况。这也就是我厂建成后,正式投入生产时所显露出来的厂内的主要矛盾。我现在就学习掌握技术克服上述的矛盾,讲些意见。
我们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按照中央所规定的群众路线的方针,在建厂与生产准备的实践中,发动与组织了群众性学习、掌握技术的热潮,贯彻实行学习技术的群众路线,为我厂迅速而全面地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打下初步基础。具体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一、组织群众性的互教互学,边生产边学习,加快了学习、掌握技术的速度。我们全厂的技术力量,虽还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但已具备了用群众互教互学办法,生长技术力量的良好条件。我们除了配备专人向苏联专家学习外,组织回国实习生,结合生产与管理上的需要,传授自己所知,考验自己所学。在技术干部中,我们推行了连锁传授法,技术干部将自己所长,有计划地在生产实践中传授给别人。在技工里,组织师傅带徒弟的晋级学习,把工人晋级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生产需要的利益结合起来。根据经验,如配有得力师傅,按照规定的培养办法,在实行群众性的晋级学习中,技工提高技术的速度是:三级工晋一级只需学习三个月;四级工晋一级只需学习四个月;五级工晋一级也只需学习半年左右。至于六级七级工提升一级需要学习多久,我们还在试验中,估计约一年左右。经过在生产中的晋级学习,到目前为止,全厂已有二千人提高了技术等级。按照这样的速度,预计在二年内,工人等级平均可提高三级,既能保证我厂生产达到设计能力的需要,又可向兄弟厂输送技术力量。
二、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总结、推广群众中学习技术的先进经验,全面提高技术水平。我厂的先进生产者运动,是以“学习技术、提高效率”为突出的目标之一。工人群众中创造出来的学习掌握技术的方法是很丰富的。在胡年荣同志创造深孔镗刀、提高效率三十六倍的首创精神影响下,涌现出大批掌握新技术的先进生产者。我们今年已采纳了七千多件合理化建议,并在全厂总结与推广了二百八十八项先进经验,例如:青年突击手刘耀宗“百台次调整不出事故”的创举,女工董桂清使用刻度盘、提高磨齿轮效率十倍的创造等。这就大大鼓舞了全厂职工学习与掌握技术的积极性,连平日学习不积极的工人也反映:“上工序拉着我,下工序推着我,拉拉推推也提高了技术”。这就是我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百分之五十的技工,能达到并超过了苏联设计的劳动定额的主要因素。
三、实行劳技结合,刻苦钻研技术,建立劳技合作的亲密友谊关系,对生长技术力量,作用很大。我厂技术干部和技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都深感知识与经验不足。因此“劳技结合、刻苦钻研”就成为技术干部和技工在学习技术上的共同要求。又由于从四面八方调集到新厂来的技术干部和技工,都互不了解,在这种合作中,不仅充分发挥了技术干部在指导技工掌握与提高技术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技术干部的群众观点与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正确地建立起劳技合作的友谊关系。这一方面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底盘车间齿轮工部有九台美式的“格里生”伞齿轮机,这种精密机床是著名难使用难调整的,又无专家指导使用。我们为了要掌握这种机器,曾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包括两名大学生和一批技工,在一位工程师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共同学习,刻苦钻研,细心试产,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机器。技术干部与工人的技术水平都提高了,并建立起劳技合作的亲密友谊关系。知识分子出身的技术干部反映:“这是提高、改造技术干部的实际有效的办法。”
四、发挥与依靠群众的创造性,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工艺。我们在学习掌握技术的工作中,对于苏联汽车工业多年来的丰富工艺经验和技术结晶,应该特别重视与认真学习。我厂在调整生产时,曾经发动与组织了全厂技术干部与工人,认真学习了苏联设计的工艺资料。因此加强了职工的工艺观念,为正确执行工艺,提高技术,生产合格产品,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执行苏联设计的工艺工作中,也必须强调从具体条件出发,不断吸收群众中的创造,才能搞好生产。例如我厂铸工车间,由于使用的原料不符合原设计上的规定,因此,该车间曾发动与组织职工,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新条件的工艺,对保证产品质量,学习技术,起了应有的作用。那种不根据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的非科学态度,不注意吸收群众创造的官僚主义态度,都是有害的。
五、在生产实践中锻炼提高,必须与系统的、经常性的文化技术学习相结合,才能长期地巩固群众性学习技术的热潮。在系统的业余教育方面,我们执行了“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工作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经常性的业余文化技术学习组织”的方针。总计我厂职工参加夜大学、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专业班以及各种学习组织的,已有一万一千多人;其中不少同志已坚持学习了二年多,学习热情很高,收效较大。坚持这样学习,我们预计在四、五年内,可以培养出三百名有生产、技术经验的、夜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可以培养出八百到一千名工人出身的、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技术员;并且使绝大部分转业的做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熟悉自己的业务,达到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程度。
总之,由于我们注意执行了在学习和掌握技术上走群众路线,努力向苏联学习,向苏联专家学习,才使得我们能够提前试制出首批汽车,并开始能够以每日出产七辆汽车的缓慢速度,全面投入生产。
但我厂当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从现状来看,目前在生产中、工艺上所发生的许多问题,有些尚不能离开苏联专家而独立解决。热处理、铸工车间的产品和发动机的质量都极不稳定;机电设备的检修及复杂工具制造的质量,尚掌握不好;生产效率很低;管理次序不好;废品率大。这一系列的缺点,都说明我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还远远地跟不上生产的需要,我们必须继续发动群众刻苦地学习技术,迅速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才能求得解决。从今后任务来看,我们还要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面达到设计能力,并改进汽车设计;还要争取在四、五年内,能创造更新的与更完善、更适合中国的车型和工艺,努力赶上世界汽车工业不断前进的技术水平。所有这些都是极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发动与依靠全厂职工,保证认真贯彻执行八大决议,积极向苏联专家学习,提前与超额完成我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达到设计能力。我们只有长时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学习;进一步贯彻实行在学习掌握技术上走群众路线;努力改正缺点和错误;永远戒骄戒躁;更好的贯彻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才能保证完成八大所授予的一切光荣任务。


第6版()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埃及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埃及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结双方)为贯彻1955年亚非会议所赞助的文化合作的精神,发展两国间的文化关系和在文化事业上的合作,从而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团结和文化生活的繁荣,特在1955年5月3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和埃及共和国政府代表关于两国文化会谈纪要”的基础上签订本协定。
第一条 缔结双方鼓励两国间相应的科学机构进行联系,鼓励双方科学家和医药卫生工作者赴对方访问、讲学。
第二条 缔结双方相互聘请一方的语文教师到另一方国家的高等学校中任教。
缔结双方相互交换留学生。
缔结双方承认双方具有同等地位的学校和机构的文凭和学位。
缔结双方鼓励彼此交换教授和科学家。
缔结双方互派教育工作者代表团和学生代表团进行友好的访问。
第三条 缔结双方互派文化代表团和艺术代表团至对方国家访问或演出。
缔结双方政府将鼓励和赞助双方公认的科学和艺术组织如国立图书馆、科学、艺术和历史博物馆间的联系。
缔结双方相互在对方国家举办一切种类的图片、艺术展览会,并互换唱片和艺术复制品。
第四条 缔结双方将在相互同意的条件下给予彼此的电影演出和影片的交换以便利。
第五条 缔结双方组织两国体育团体间和运动家个人间相互访问和友谊比赛。
第六条 缔结双方将在相互同意的条件下给予相互翻译和出版彼此国家著名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著作以便利。
第七条 缔结双方将在相互同意的条件下互换科学、文化、艺术方面的书刊和其他出版物,互换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仪器和标本。
第八条 缔结双方将促进新闻、广播事业方面的合作,互派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赴对方访问。
缔结双方由本国的国家通讯社和政府机关报的工作人员中派遣一个常驻记者。
第九条 缔结双方为实施本协定,将在每年2月份指定代表举行会谈,讨论双方执行的可能性并为下一年度安排一个工作计划。
第十条 关于双方在贯彻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承担的财务问题,将由第九条中所提出的代表,分别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 为便于实施本协定,双方相互指定一个文化联络官,负责两国文化合作中的一切联系。
第十二条 本协定经双方政府批准并自在北京交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修改本协定须经双方政府签字后始有效。如一方要求停止执行本协定时,须在六个月前书面通知对方。
本协定于1956年4月15日在开罗签订。共两份。每份以中、阿、英文书就,三种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全权代表
鲍尔汉(签字)
埃及共和国政府全权代表
侯赛尼(签字)


第6版()
专栏:

仙乐妙舞
——印度尼西亚峇厘艺术团演出观后——
叶宁
印度尼西亚峇厘艺术团来我国首都访问演出了。当红色的丝绒幕轻轻拉开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醒目的画面:在蔚蓝色的天幕上,白云缥缈;浓绿的椰林,高耸的佛塔,衬托出一座金璧辉煌的佛庙,就在这庄严美丽的庙宇门前,乐师们席地坐于两旁。透过这一幅富有民族生活色彩的画面,观众在情感上被引入了宗教艺术的领域。
序曲开始了,在一首短短的乐曲中,使我感受到峇厘音乐具有激荡人心的魅力!一开始金鼓齐鸣,气势激昂,仿佛使人站到了巍峨的峇厘山顶,听到海风呼啸,浪潮澎湃,英雄的神在呼号!忽而从竖琴、刹龙中奏出了优美虔诚的曲调,仿佛有人在夕阳暮鼓中低吟默祷,倾诉着善良的峇厘人民的心声。我喜欢这富有诗意的峇厘音乐,喜欢峇厘民族乐队“佳美銮”的演奏艺术。
序曲完了,乐师们仍旧坐在原来的席位上。音乐又开始了,舞者随着音乐,从金璧辉煌的佛庙中飘然登场。看起来似乎和我们的京戏一样,上下场都有一定的格律。女性出场多半是站定“亮相”以后,用两手自胸前分开,表示虔诚的行礼,然后婀娜的步下台阶,来到乐队中间起舞。舞与乐融合一体。这使我联想起我国敦煌壁画中所描叙的唐代乐舞的演出方式,和今天在我国舞台上演出的峇厘舞蹈的演出形式是很相似的。这种富有东方传统色彩的演出形式,令人感到完美而亲切。
峇厘舞蹈以显著的民族特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那一双巧妙的手,颤动的手指,在极其细微的节奏中传达出微妙的情感。他们的眼神,在亮相凝视的时候,宛若雕塑中的佛像。手、眼、头、胸、腰和步法高度的谐和统一,构成了他们所特有的一种曲线美的风格。他们的冠、带、服装的主要颜色是金色、红色和黄色。舞者多半紧腰窄裙,袒胸露臂。整个说来,峇厘舞蹈是具有浓厚的佛教风格的、纤丽动人,令人难忘!
那一晚,大约演出了两小时光景,一共有八个舞蹈节目。有“勒刚”风格的宫廷古典舞,也有“克披亚”风格的民间舞,还有祭祀舞、面具舞等,每一个节目都很精致美妙,难以用言语来描述。
峇厘名舞蹈家约曼·卡勒尔的新创作“默尔卡巴蒂舞”,和另一个根据古典德芒舞蹈的动作而创作的新型舞蹈“德芒米林舞”,都是表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忠勇、善良的性格的。是由女性扮演男性的。演员面含微笑,表现出英勇非凡的神态。舞蹈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忘的美的形象。
“巴拉王舞”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舞蹈,描写巴拉王与仙女恋爱的故事。巴拉王由男演员伊达·巴古斯·奥加饰演,他以惊人的技巧表演了出外打猎的一场独舞。这一场独舞是矮身的克披亚舞(峇厘的克披亚舞有矮身和立身两种形式,女性扮演男性跳“克披亚”都是立身的,男性跳克披亚多半是矮身的)。腿部动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半蹲状态中。这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才能掌握的,演员的表演很有吸引力,传达出极其丰富的情感。然后四个仙女飘然而来了,王子躲藏起来,仙女来到湖边沐浴戏水,梳发,整鬓,一连串模拟生活的舞姿,中国的观众都能深深体会。仙女们正在沐浴戏水时,王子悄悄地偷走了一位名叫尼·苏拉西的仙女的仙服。尼·苏拉西浴罢无法脱身,于是王子向她求爱,两个人结成了姻缘。观众看到这一段情节时,不觉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这和我国著名的民间神话牛郎织女的情节相类似,因而特别感到亲切。仙女尼·苏拉西是由峇厘民间著名舞蹈家尼·路·查宛饰演的,她那纤细的双手,含情脉脉的眼神,和婀娜妩媚的体态,诚有惊若鸿雁,婉若游龙之感,令人神往。
另一个具有浓厚的风土情调的民间祭祀舞蹈“格楂克舞”,是一个很有情趣的舞蹈。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一大群光着上身的青年男子,席地坐在熊熊的火焰周围,唱着“吁呀,海呀,嗬呀,咳呀!”的原始曲调,仿佛中国船夫的“么号子”。他们的身体随着节奏晃动,慢慢地跪起来举起双手,好像是在祈祷。继而在嘈杂而有规律的人声轮喊中,月亮神和太阳神步入凡尘,他们来到兴高采烈的众生之中。他们亲爱的对舞着,正在表示彼此的爱慕和逗趣时,忽然被拉乌神的出现而惊跑了。月亮神和太阳神的一段对舞,是在嘈杂的人声伴奏中跳的,演员的节奏感很强,尽管没有乐器伴奏,同样能舞得十分入神。通过这个舞蹈,使我们想像到峇厘人民的有趣的宗教生活。
“顺达和乌巴顺达舞”是一个带有教育意义的舞剧,描写一对双生兄弟,为争夺一个美丽的仙女,产生了互相嫉妒的恶念,他们打起来了,最后两个人都变成了丑恶的形象,并同归于尽。这个舞剧的主题是:人类之间因任何恶念所引起的残杀,其结果只是两败俱伤。这个舞剧反映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痛恨残杀,热爱和平的坚定信念。
听说峇厘艺术团的许多优秀演员和乐师,都是业余的艺术家,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更加惊异。这说明峇厘人民是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的。要懂得具有深奥的佛学内容和文学传统的峇厘舞蹈是需要长期地深入向他们学习的,在这里我只是表示一个中国的舞蹈工作者对峇厘艺术的衷心爱慕,并答谢峇厘的艺术家们给我们带来的挚诚友谊。


第6版()
专栏:

常艾尔舞(集体舞)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