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更全面更有效地执行以农业为重点的方针
陶铸同志的发言
我们广东省代表完全拥护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周恩来同志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现在仅就广东农业生产的几个问题作一发言:
在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广东省根据中央指示确定以农业为重点的工作方针,执行四年来,已经获得成效。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广东的工业建设也将有很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力量和更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工业的生产建设。但是,在今后的几年内,广东省仍将继续采取以农业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努力把这个方针执行得更加全面,更有成效,以利于支援国家工业化和改善本省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即在一九五三年,广东省在执行以农业为重点的方针上,党内外都有不同的意见,这主要是不从具体情况出发与不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关系,特别是和轻工业的关系所致。
为发展工业,主要是轻工业,准备条件
执行以农业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并不是轻视工业,更不是不要在广东发展工业。只是由于当时全省的土地改革刚刚结束,大多数地区农业生产处于落后状态,粮食问题也很紧张,而作为发展轻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又急待恢复与发展;同时,地下资源完全不清楚,国家又一度确定沿海一带不建设工业。当时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问题是:同国内各工业重点区一样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呢?还是应当首先集中精力来搞好农业,以便切实地为广东发展工业创造条件,能够真正地迅速地转到以工业为重点呢?毫无疑问,在广东省应当以农业为重点来作为一个时期的工作方针。执行四年来的事实说明,这不论从广东人民的目前利益或者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即对国家工业建设作更大的支援着眼,都应该认为是正确的。就是在今天中央已经确定广东也必须积极地进行若干工业建设的时候,我们以农业为重点的方针,不仅不会影响广东今后工业建设的积极进行;相反地,它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特别是作为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为大力发展广东工业准备更好的条件。因为从广东所具有的亚热带的特殊地理条件和所处的国防前线的地位来看,主要的应当是发展轻工业;而发展轻工业,如果不首先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作为轻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那是不可能的。
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广东省可说是“得天独厚”
在广东,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全省气候温暖,绝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平均温度是十九——二六度(冬春平均十七度左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雨量有一千六百公厘左右。加以多数地区劳动力比较充足,许多妇女又有参加农业主要劳动的习惯,因而发展农业生产是有极为巨大的潜在力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充分地和合理地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如何把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迅速地挖掘出来,使广东农业生产得到更迅速的发展。根据几年来的摸索,我们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第一,适应亚热带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多发展一些经济作物,使能地尽其利。第二,适应一年无霜期,农作物四季可以生长的特点,增加复种指数,逐步作到一年三熟,以充分利用土地。
在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条件下,已有可能很好地挖掘生产潜力
要能充分实现上述的要求,当然需要农业获得机械的装备,但是我们决不能消极等待农业机械装备好了以后才去行动。在今天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条件下,已有可能很好地来挖掘生产潜力。去年全省自然灾害很严重,在潮汕地区仍然出现三个平均每亩年产量千斤的“粮食千斤县”;今年虽然又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但是增产百分之十三的计划,还是有把握可以完成。这些都是农业生产潜力巨大的证明。在土地改革结束以后,我们依靠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所出现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有所提高,但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力量终究有限,而且很不稳定,不可能很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能进行稍为重大的农业技术改革与扩大再生产,一遇有较大的自然灾害就无能为力,所以在合作化以前广东的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还是极为有限的。在合作化之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例如在实行增加复种面积,即所谓一年三熟和水稻密植的技术改革这两项措施上,在合作化之前,虽然不断提倡,在六年之内增加冬种面积一共不过一千万亩;但是在合作化的头一年,即去年冬季,冬种面积就扩大了四百五十万亩。又如实行单造改为双造(包括两季间作改为两季连作),去年一个冬季就改了四百万亩,而前此六年则改得很少。一九五五年全省实行密植的稻田不到百分之二十,但今年上造却达到百分之七十五。
为什么今年扩大复种面积这样多而过去的六年却那样少?今年推广水稻密植这样快而过去的六年却那样慢呢?原因很简单。扩大复种面积和推广密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需要具备水利和肥料这两个条件,而大量兴修水利和积集肥料,是需要更为大量的劳动力的,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就没有可能办到,只有合作化以后才能办到。由此可见,合作化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劳动效能的大大提高上面,而这正是在农业机械化以前所赖以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决定性的条件。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对农业生产的困难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有足够的估计,如果看不到今天中国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困难,积极设法加以克服,而以为合作化之后,从此天老爷将会变下雨为下谷子,指标定得很高,一味盲目乐观,那无疑地是错误的。广东省委过去对农业生产潜力的认识上,就犯过盲目乐观的错误。当着农业生产处于顺利的情况下,这种盲目乐观思想今后还可能抬头的,仍值得我们予以注意。
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基础上,积极地大量发展经济作物
充分利用广东的独特的自然条件,积极地大量发展经济作物,是十分必要的。几年来我们也提出了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的方针。但是当着全国进入社会主义计划建设之后,粮食问题一直是一个最尖锐最紧张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集中力量去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几年以来,粮食生产确实是增产了,虽然一九五五年有着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粮食收获仍达到一九五四年二百二十亿斤的总产量,今年如果能够完成增产计划,粮食总产量可达二百五十亿斤。再加上中央今年又免除了广东的粮食外调任务,所以夏收后,全省粮食情况已较前大大缓和下来。农民口粮普遍比去年留得多,一部分增产较多的地区的合作社除了留足口粮与完成购粮征粮之外,还留了足够的饲料用粮。随着粮食情况的缓和、许多合作社已开始着手去扩大经济作物生产和发展畜牧业生产了。但是,应该指出,我们过去对经济作物的发展确是注意很不够的,除了比较集中的主要的几种,如甘蔗、黄麻、苎麻、花生等有相当的发展外,其它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有许多分散的、零星的但加起来数量是相当可观的经济作物反而萎缩了。这种情况当然是在集中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情况下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抓紧粮食生产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对发展经济作物的领导,有一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经济作物没有得到大量发展,甚至萎缩的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农民的劳动收入。因为经济作物的价值都高过粮食,多种植经济作物对人多地少的广东说来,是增加农民的收入的一条主要办法。最近一两年来,有不少农业合作社粮食增了产,而社员收入反而减少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合作社的经济作物生产萎缩的结果。现在省委已经决定,除了提倡开荒,适当扩大耕地,以种植经济作物外,拟从现有五千万亩粮食耕地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前提下,逐步拿出五百万亩改种经济作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今后广东的农业生产只是发展经济作物,粮食问题不用再去注意了。如果仅从广东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去考虑,那就是经济作物种得愈多愈好,最好在广东的每一亩土地上都改种经济作物,而广东所需要的粮食则由其他地区负责供应。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根据全国粮食生产情况,中央如能答应广东粮食自给,以外调经济作物制成的轻工业品与原料来代替外调粮食就已经是很够了。即使如此,广东的粮食生产仍是必须充分予以注意的问题。到一九六二年应当争取四千五百万亩粮食耕地平均每亩能达到八百斤的产量。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生产,其他各种生产的发展必须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当着粮食问题还处在严重情况,人们担心肚子不饱的情况下,什么畜牧业、经济作物的发展都是困难的。现在粮食问题虽然较过去有了缓和,但是,距离根本解决问题还是很远的。在我们完成了今年的粮食生产计划之后,全省每人包括杂粮在内平均也只有六百五十斤粮食,按着广东人们口粮及畜牧饲料及其他一些粮食消费水平,要根本解决问题,每人至少平均要到八百斤。特别是人口还要年年增长,粮食消费将随之增加起来,因此,粮食问题还决不可估计得过于乐观,还必须继续予以极大的注意。对于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的问题,依然必须在保证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去进行。因此,只重视粮食生产,不因地制宜尽量多种些经济作物,或是只强调发展经济作物,不考虑到人们日益增加着的粮食需要,都是片面的,都会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应当加以避免和纠正。
大量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增加复种面积,逐步做到一年三熟
当前使广东农业能够大量增产的一项主要的措施,是增加复种面积,逐步做到一年三熟。在广东,挖掘生产潜力,当然需要革新耕作技术,特别是要推广水稻密植(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如选用良种,黄泥水选种,疏播育壮秧,小株及单双株密植,合理施肥,合理排灌等)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需要适当地进行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但是,增加复种面积,做到一年三熟,比之单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能够更多地增产粮食,而比之开荒要省钱得多。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很久以前那里就有在双季水稻的土地上冬种一造杂粮或其它作物的习惯,因此,那里在以前就是比较高产的地区。解放以后,我们总结了群众原有的经验,系统地加以推广,使大部分的水稻田都做到了一年三熟,因而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例如这个地区的潮安县,由于扩大复种面积及采取其它一些增产措施的结果,粮食产量每亩平均由一九四九年的五百七十七斤,到一九五五年增加到一千零一十七斤。这种以增加复种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经验,在全省其它地区也有了很大的推广。全省现有五千四百万亩耕地(包括短期经济作物四百万亩,但不包括三百万亩多年生的经济作物),一九五五年播种面积已达到一亿一千一百三十七万亩,复种指数约为百分之二百。如果把可以复种的全部都利用起来,播种面积将达到一亿四千万亩,即比一九五五年还可增加二千八百多万亩,复种指数则接近百分之二百六十。如以每亩平均增产粮食二百斤计算,就可以增产五十六亿斤粮食,这个数目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必须指出,增加复种面积,做到一年三熟,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一项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除了要根据冬春气候霜冻情况及考虑到土壤的适应性等自然条件的很好的配合外,要做到一年三熟,用水的数量和时间增加了,两季水稻一造冬种,每亩一年至少要能控制二百四十立方公尺的水量才能够用,这就要大力搞好水利;需用肥料的数量也增加了,必须积极发展养猪,增加猪粪尿肥,以及更多地积集杂肥,多种绿肥,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肥料供应。同时,旧有的一套耕作技术与耕作习惯,也必须相应地加以改革,特别重要的是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适当地安排作物,冬种作物更是要挑选适宜,使之能在秋收后种植,来年春耕前成熟,使一年三造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而不致互相冲突。根据广东地区的经验,冬麦种植面积不宜再扩大,蕃薯种植面积也要适当予以控制,可以在冬季大量种植的是豆科作物,特别是红花豌豆,成熟时间短,不影响来年早稻的种植,并且能增加土地的肥力。此外,还必须注意合理进行轮作与间作,从多方面来增强地力,改良土壤。再一条是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因为一年三熟,工作量一般要比两熟增加近三分之一,因此,必须健全劳动组织,搞好包工制,减少窝工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可能条件下,积极改良工具和推广新式农具,减轻劳动力的负担,以克服由于推行一年三熟而产生的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上述问题能不能解决,决定着能不能做到一年三熟。因此,在推广这项措施的时候,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可靠的措施,逐步推广,决不可千篇一律,盲目地推行,否则必将把好事办成坏事,得不偿失。广东省委过去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认识不足的。这主要是过多地看到有利的一方面,而对困难的一方面则估计不足,以致有的地方不看条件如何,盲目推行三熟,结果使生产受到损失。群众批评我们的干部为不懂生产的“蛮干专家”,这个批评并不为过的。
总之,在广东农业生产的指导上,我们是贯彻了中央的方针的,因而取得了成绩;但是我们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这是因为我们对农业生产的复杂性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也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在工作中又没有系统地教育干部依靠群众办事,而往往依据一些不全面的材料与不够作典型的经验,便作出决定与措施,强行贯彻执行。这种片面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工作作风,无疑地是不会把事情办好的。要搞好广东的农业生产,一方面要明确农业生产的指导方针,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克服我们领导上片面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工作作风,一切决定要首先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一切工作要坚决走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第7版()
专栏:

迅速确定石景山钢铁厂的扩建计划
周冠五同志的发言
把石景山钢铁厂扩建成年产一百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比新建一个同样规模的,时间可缩短一半,投资可节约百分之三十,而且四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我完全同意中央委员会的三个报告。完全同意党的章程草案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我现在只就钢铁工业的发展问题,发表一些意见。我认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除了必须加紧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以及其他新基地的建设以外,同时还应该很好地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充分注意利用原有的钢铁工业基础,使钢铁的产量迅速增长,以适应国家对钢铁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并有效地支援内地的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
石景山钢铁厂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是应该加以充分利用的钢铁工业基础之一。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它的厂址条件很好,工业用水已经解决,它和华北炼焦煤的产地和龙烟铁矿都相距不远,而且龙烟铁矿蕴藏量丰富,足以供应一个大的钢铁企业的需要。石景山和龙烟已经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的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建,就能够用较少的资金、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效果。
据我们初步研究,新建一个年产一百万吨的钢铁基地,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八、九年的时间。这就是说,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建设到一九六四年或一九六五年左右才能全部投入生产。而利用石景山钢铁厂和龙烟铁矿现有的基础,把它扩建成为同样规模的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时间可以缩短一半,投资可以节省百分之三十左右,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投资,就可以新建几个十万锭的棉纺织厂。特别是它在扩建的过程中,每年都可以不断地增加钢铁的产量,可以迅速地、不丧失时机地增强我国的经济力量。
石景山钢铁厂建成投入生产以后,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润、税金和基本折旧的总和,据初步估算,就相当于扩建后全部固定资产的四分之一左右。大约四年时间,国家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如果和同时新建一个同样规模的钢铁厂比较起来,则新厂建成时,石景山钢铁厂已经收回了它的全部投资,并且早已生产出大量的钢铁,又能培养出成套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干部。另外,石景山钢铁厂扩建后,焦炉煤气还可解决首都科学研究机关、高等学校和数十万居民的需要。
因此,我建议中央迅速确定石景山钢铁厂的扩建计划,以便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迅速进行。我们保证,在党中央和中央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首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一定会又好、又快、又省地完成扩建石景山钢铁厂的光荣任务。


第7版()
专栏:

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滥办内部刊物
唐麟同志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的报告,并决心为实现这次大会的决议而奋斗。
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改进领导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我们全党所经常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在我想谈谈与这个问题很有关系但是一直没有认真解决的一件事情:这就是党、政府、人民团体的内部刊物办得有些滥了,数量太多,质量不高,重复浪费,有加以清理整顿的必要。
湖南一省内部刊物上千
我们早已听到许多批评意见,并且湖南省委也曾委托过几个有关部门设法进行精简,但是遇到了很多障碍,加上自己抓得不紧,不但没有精简,这两年来刊物反而大大加多了。据最近的粗略调查,湖南省一级各部门所发行的刊物共达六十九种,地专机关发行的共达一百六十种,县级机关的五百零五种,加上厂矿企业部门的刊物,共计约有一千种,可谓“文风鼎盛”。较突出的是供销、粮食、银行、税务、采购等部门,由省到县,也层层办有刊物。据湘潭专区调查,专区各单位办的刊物共有二百零二种,其中属于财贸部门的达九十种,占了将近一半。
为了办刊物,许多部门设有编辑科之类专门机构和专职干部。有些刊物很庞大,例如“湖南林业通讯”,有时一期达六万余字,那是非有一套办事机构不行的。
造成人力物力的很大浪费
为了支持这一批刊物,不但耗费许多人力和金钱,并且增加了印刷工厂和纸张市场的紧张。秋季小学教科书往年在三月份就必须开印,但今年到五月才开印。农民课本和高级社会计教材等等都不能及时按需要数量出版。如果少办些内部刊物,这类困难就会减轻许多。但是,最使大家感到恼火的,还在于消耗了不少的人力和时间来收发、登记、保管、清查。一般内部刊物都有“妥为保存”、“不得遗失”等规定,有一部分还要按期清退,各单位收到它们之后必须按部门、按职别级别,指名签发,到一定时候又必须清查归档或退还。至于收到大批内部刊物的个人更是为难,例如湘潭地委书记反映,他一个月便收到四十余种内部刊物,多数没有什么作用,却不能不为保存和清退费很多手脚。
一种成见:不办刊物就作不好工作
有些刊物办得相当精彩,也生动有味,对于交流经验、指导业务,提高干部政策思想水平,有很大好处。可惜多数刊物办得不好,或是偶然好而常常不好。但是有些同志却养成了一种牢固的见解,认为要把自己主管部门的工作领导起来最要紧的事就是自己要有一个刊物,并且似乎假如不办就没有法子搞好工作。刊物一经办起来,就有一定“规格”,如刊期、页数、版面等等,于是没有东西也得塞进些东西,管它是到处出现过了的文件,一般人都可看到的报纸评论,大家都知道了的公报,也还是照样刊登,借以自重;本部门本单位的大会议,那更是从开幕词到闭幕词都收揽无遗。
我们曾经企图整顿,然而各有一套要求生存和发展之权的理由,例如“业务需要”,“群众要求”等等。确实,群众是有要求的,经常有许多干部在抱怨没有看到党刊。我们确实对许多干部的这个要求注意不够,例如多数学校中的党员干部就没有照顾;财经企业部门内部刊物虽多,但真正看到有关党的政治生活和政策思想的刊物的干部却很少。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但不能给滥办刊物者作为借口。总之,现在如不设法精简,内部刊物对工作会越来越不利,我觉得,乱办刊物,是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也是人力物力很大的浪费,尽管有困难,仍非精简不可。


第7版()
专栏:

适应新的情况改革农村税法
宋致和同志的发言
目前的税种、税率和征税手续过于繁杂,建议从各方面加以简化
我完全同意毛主席的开幕词和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的报告,并且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现在我就农村工商业税收方面提出一点建议。
国家所制定的税收政策,在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过去的税收政策是正确的。但是,在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民的副业、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之后,原来的税法中规定的对农民的工商业税征免界限和征收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个新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税种、税率和征税手续过于繁杂,不仅是农民不懂和不容易掌握执行,就是税收人员也难于掌握,因而常常出现漏税、错征以及强迫命令的现象。税收干部反映:“征税不多,挨骂不少”,农民则说:“一动就是税,谁还积极搞副业”。例如由废杂钢到制成器皿就得在三个环节上交纳三种不同的税款,即回炉熔炼成锭、块,征收百分之十的商品流通税,锭块捶成板片再征百分之七的货物税,由板片制成器皿再征百分之二点五的营业税。其次,某些税收的规定也不够合理。例如,今年二月国务院第五办公室的通知中规定,农民在国家粮食市场出售粮食超过五十斤者,按其交易总额征收百分之三的粮食货物税,这对于吸引农民的余粮上市和组织城乡粮食调剂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又如对农民分家单贴印花的规定也是不妥当的,不仅群众不习惯,而且财政意义也不大。
因此,建议在目前的情况下,应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多种经济的发展,体现正确的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分配政策,对现行税法加以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所经营的手工业及各项副业生产,所交纳的工商业税,应一律简化税种、简化税率、简化纳税手续。凡属于投资分配性质的不应计税;凡属营业性质的,则一律计税。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交纳的工商业税,国家应按其手工业和副业的毛利收入,以综合税率,实行一年不变的定期定额(即包税)的征收办法。实行这样的税制以后,增产不增税。这样的一种税制的改变,有三个好处:一,鼓励农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副业、手工业的生产,从而也开辟了税源;二,包税之后,可以大大减少税务机构;三,有利于克服与防止税收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此外,为了照顾灾民生产自救,对重灾社(户)经营的手工业和副业生产应全部免征,轻灾社(户)减半征收(属于纯商业性质的经营不予减免)。最后建议,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税收办法,也应本此精神予以考虑。


第7版()
专栏:

团结广大青年建设新西藏建设伟大的祖国
西藏首届青年代表大会在拉萨开幕
新华社拉萨20日电 西藏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昨天在拉萨大礼堂开幕。出席这次大会的七百五十六个男女青年代表,代表着西藏八个地区、各民族、各阶层、各种不同职业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西藏广大青年。还有四百五十个各界青年和西藏青年的长辈们应邀参加这次大会。
中央青年代表团全体人员参加了开幕式。
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会、西藏军区和青年团西藏工委的负责干部和代表参加了今天大会的开幕式。
会场里挂着“青年们团结起来,为建设新西藏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的大幅标语。会场前面立着毛主席塑像和“团结、进步,为创造西藏人民幸福生活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全部力量”的金字。
大会通过了达拉·洛桑三旦等三十三人组成的主席团以后,由大会筹委会主任委员达拉·洛桑三旦致开幕词,他说:“在西藏,一千多个青年代表欢聚一堂,共议大事,这是空前的、我们西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洛桑三旦说:我们的大会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大会,是西藏青年一代爱国主义者的大会。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西藏青年运动,交流各地青年工作的经验;确定当前西藏青年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成立统一的西藏爱国青年联谊会;制定西藏爱国青年联谊会会章;选举西藏爱国青年联谊会的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他说我们的任务很明确。我们的信心很充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领导,有西藏各界父老的关怀和支持,有西藏同全国各民族人民和青年的支持。洛桑三旦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给西藏人民指出了无限美好的前进方向。西藏青年今天正是按照这个方向,为了贯彻“团结、进步、更加发展”的方针,为了建设西藏、建设祖国而向前迈进。最后,他代表西藏青年向中央青年代表团和西藏长辈们的代表参加大会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
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范明今天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他的报告引起一千多个青年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会场里爆发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范明同志代表中共西藏工委向大会和正在成长起来的西藏青年一代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你们的这个会议是具有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你们的大会是一个团结的大会,是西藏青年在西藏发展的新阶段中的一次大会师。范明同志在报告里指出西藏青年们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两位领袖的领导下,在青年团的直接帮助下,对西藏的团结、进步和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接着说明了西藏的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的新形势,从而给西藏人民和西藏青年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途和巨大的工作。他号召西藏青年兢兢业业,本着“团结、进步、更加发展”的方针,继续巩固和扩大爱国反帝统一战线,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思想和增强团结,广泛地组织青年学习,从青年自己的队伍中大量地培养出本民族的干部来,为建设西藏,建设祖国贡献出力量。
中央青年代表团团长贾守义在大会上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以及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向西藏青年致热烈的祝贺。他说,中央青年代表团包括十个民族的青年,在这里和西藏青年见面,这象征着祖国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青年的亲密团结和友谊。他列举许多事实,为西藏青年几年来的进步表现和西藏青年一代的成长感到高兴,为西藏青年和全国各族青年团结和联系的进一步发展感到欢欣。贾守义说,西藏全体青年必须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西藏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把繁荣幸福的新西藏在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建设起来。贾守义的讲话结束以后,大会代表们在会场内唱起“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
中央青年代表团向代表大会赠了贺幛和礼品。向大会赠贺幛的还有西藏各地区和各地爱国青年组织。正在建设西藏乌丽煤矿的全体青年们向大会赠送了煤块。


第7版()
专栏:

民建和九三学社分别发出通知和作出决定
学习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文件
新华社讯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分别发布通知或作出决定,要求所属各级地方组织和直属小组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和以实际行动来祝贺这次大会的召开。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在17日发布的通知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全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中央常务委员会要求各地方组织及时组织会员认真地学习代表大会的文件。通知要求中国民主建国会及其会员通过这次学习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上都提高一步,在培养、提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成为工商界的骨干分子,发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搞好公私共事关系,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成绩。
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在第五次会议上作出了关于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并且在15日向所属各级组织发布了关于执行这一决定的通知。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我国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九三学社的各级地方组织在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应及时组织社员认真学习大会的各项文件,以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政策水平。决定说,全体社员还应以实际行动来祝贺这一次大会的召开,要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之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周围,努力向科学进军,积极推进“百家争鸣”,使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国家。


第7版()
专栏:

南军事代表团去东北参观
新华社19日讯 以科斯塔·纳季上将为首的南斯拉夫军事代表团,今日上午九时乘专机离开北京去沈阳、旅大、长春等地参观。陪同前往参观的有我国驻南斯拉夫武官丁甘如大校和国防部朱凤熙上校。
代表团在北京游览了长城、十三陵等名胜古迹。16日在国防部举行的欢迎晚会上,贵宾们还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歌舞节目。


第7版()
专栏:

苏联移交“满洲”档案给我国
签字仪式在莫斯科举行
新华社莫斯科19日电 苏联政府把一套所谓满洲的档案移交给中国政府的签字仪式,9月18日在莫斯科举行。
代表苏联方面签字的是苏联档案总管理局局长别洛夫,代表中国方面签字的是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温宁。
这套“满洲”档案包括中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各衙署从1675年到1900年的文献资料。它是沙俄军队1901年从齐齐哈尔运走的。今年8月21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把它移交给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