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吴
  玉章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讲话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吴玉章,八日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讲话的时候,希望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同时成为推行文字改革的先进人物,要学习普通话,学习拼音字母,并且在群众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
吴玉章说,我国汉族人民的语言——汉语,存在着严重的方言分歧,语音极不统一,使得各地人民交流思想、共同工作受到很大障碍。尤其是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个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随时有可能被派遣到一个远方的新建的工厂里去工作,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或一个机关工作者,为了工作的需要,也随时有可能派到任何一个工作所需要的地方去。特别在现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是不可能或者不大可能一辈子老守在本乡本土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到别的地方去开会、工作或学习。这就是说,普通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需的。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的进一步统一和发展的利益,为了将来拼音文字的顺利推行,必须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
吴玉章指出,为了推广普通话,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拼音字母来作注音和正音的工具。今年二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就可以用来给汉字注音,并且帮助教学推广普通话。这个拼音方案是很容易学的,它只有三十个字母,有初中程度文化水平的人,一般只要十个小时就可以学会。文化水平低一点的人,二、三十个小时也就学会了。学会了这套拼音字母,对于进一步学习普通话有很大方便。推广这套拼音字母,使得很多人都懂得拼音方法,养成拼音习惯,也就为将来顺利推行拼音文字准备条件。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职工姐妹要积极参加先进生产者运动
蔡畅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讲话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蔡畅,八日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号召全国职工姐妹要以更高的积极性参加先进生产者运动。
她说,值得我们欢欣鼓舞的是:在全国性的先进生产者运动中,我们广大女职工和男职工一样,以高度的劳动热情,积极地投入了社会主义竞赛。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涌现出大量的女先进生产者和女先进工作者。她们的辛勤劳动,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她们是我国妇女的先进榜样。
蔡畅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广大职工家属也空前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积极性。她们为了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配合职工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大力支援了先进生产者运动。蔡畅要求所有职工家属要积极展开“五好”工作,更好地帮助自己的丈夫和亲人出色地完成国家计划。
蔡畅希望各级工会和生产领导者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要继续贯彻“男女一齐发动”的方针,克服歧视和轻视妇女的观点,使女工、女职员、职工家属们能和男工、男职员一样,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受到教育、帮助和支持。她说,特别是因为女职工担负着另一种社会的义务,她们要生育和教养孩子,她们要处理家务,因此在她们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会比男人更多一些。这就更需要关怀她们的困难,帮助她们克服困难,鼓励和支持她们不断前进。在提高职工文化和技术水平和发展劳动者福利事业的时候,都必须倾听女职工、职工家属们的意见,充分关心妇女儿童的生活福利。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她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先进生产者运动。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光辉的榜样
  ——记先进生产者代表在八日会议上的发言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昨天有十四个代表继续发言。昨天会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言的人中有较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他们在发言中,都以许多事实说明了他们如何与工人相结合,如何与实际相结合等问题。
向先进学习
浙江嘉兴民丰造纸厂女工程师陈志蔚在昨天会议作了生动的发言。
她说,去年上级交给我厂试制七种重工业用纸和国防用纸的新产品的任务。这些产品国内从没有做过,厂里特地组成一个新产品试制小组,并指定我为专职工程师。摆在我们前面的任务是艰巨的,主要是我们的技术水平低,过去这些纸张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有些纸的名称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党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教育工作。同时也要求试制小组更慎重地完成试制前的准备工作。哪里有先进经验,我们就到哪里学习。我们从各方面收集了工艺资料和纸样,抓紧机会向专家请教。为了改进107纸的耐电压,我们把纸浆从嘉兴运到上海中国水泥公司纸厂,乘他们厂里春节放假的机会,借石头浆缸叩解浆料。我们从正月初一打到初五。窗外爆竹不断地响,我们的老师傅和技术工作者却在车间里工作着。经过一年来多次失败以后,我们终于完成了七种新产品的试制任务。其中五种新产品全部符合苏联国家标准与用户要求,已经正式投入生产;还有两种也已基本上完成。
献身给大桥建设事业
昨天会上发言的有几个老人:六十岁的铁道部工程师顾懋勋,五十六岁的山东中医院院长刘惠民,五十多岁的孙瑞芝老太太。这几个老人的发言中充满了青年人的声音。铁道部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一组工程师顾懋勋,介绍了他的几件主要事迹。他说:郑州黄河大桥是座老桥,解放前,美国和我国一般的工程师都认为要报废。1950年年初,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运用苏联修复桥梁的先进经验进行加固。我曾经亲身参加这次加固工作,亲赴现场进行测绘设计,经过三个多星期的艰苦工作,如期完成了任务。设计方案经审核,认为可行,遂按照施工。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便完成了加固工程,使这座残破不堪的老桥,不费很多工料,就能够承担起中型机车所牵引的列车,畅行无阻。我荣获铁道部记功和奖励。
1955年7月,武汉大桥工程局开展了全面节约运动,我对现有工程设计作了较全面的考虑,想到了大桥不少设计不经济的地方,我提出了要修改这几座跨线桥的设计意见,得到了苏联专家及领导上的支持。以后这些设计都作了必要的修改,为国家节约投资621,974元。1955年10月,有鉴于现场混凝土工作超强度情况普遍存在,水泥的浪费很大,为了杜绝这个浪费,我在鲁登科专家的指导下订出了各项节约水泥用量的具体措施,由局令通知各段队实行。在这个问题上,王序森、唐仪二工程师所给予我的帮助也很大。
我行年六十,过去原想在大桥落成之日,结束我一生的技术作业。现在我修正我的想法:我将要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完成,为我个人投身于我国大桥建设事业的开始。
飞行员参加了灭蝗
使用飞机灭蝗,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创举。从1953年开始,我国民航部门开始担负起了这个光荣任务。这是一种特别艰难的飞行,因为飞机整天要在三——五公尺的低空飞行,躲开电线杆、房屋、树木等障碍物,喷撒“666”药粉。在昨天的会上,民用航空局专业航空队飞行员、先进工作者李启驰,介绍了他们在河北等地灭蝗的情形。他说:去年我们接到了一个往河北灭蝗的紧急任务,我们在七月二十七日接到通知,规定在八月十日以前必须将保定专区五十万亩的蝗虫消灭干净。七月三十日到达蝗区,我们看见蝗情确实严重。如不把蝗虫及时消灭,农民一年的生活便要发生困难。根据过去的情况,用三架飞机防治五十万亩的蝗虫,最少也得十三天,因此我们都很焦急,大家想出各种办法,来节约时间。过去两架飞机共同使用一个机场,这样在起飞落地和加药粉时总要浪费一点时间。
我们原来都是吃过早饭后起飞的,这样时间就有些浪费。我们便改成不吃早饭起飞,等飞机加油时再吃早饭。喷粉时,我们经常注意保持高度和速度的正确,尽量作到半场落地,半场起飞,减少地面滑行的时间。那时白天较长,天气很好,可以多飞一些时间,但按规定超低空飞行,每天不能超过六小时,特殊情况也不能超过八小时。我想及早消灭蝗虫,就找队长请求多飞。结果我每天最长的飞行时间曾达到九小时二十一分,最多的起落架次,达到四十八架次,而以往最多的只有三十架次。当时是最热的时候,每次飞行完都是一身大汗,满面都是“666”药粉。虽然这样,但是看到凡是喷过药粉的地区,蝗虫都纷纷死亡,我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愉快。
保定专区灭蝗工作刚刚结束,我们又接到其他地区蝗情紧急的通知,要求派飞机协助。我们在八、九两个月内,先后到沧县、黄骅、天津、青县、杨村、廊坊和胜芳等地去扑灭飞蝗。在两个月零五天的灭蝗飞行中,我共飞行了246小时零8分,820架次,灭蝗的面积约二十六万亩,安全地完成了任务,未发生任何事故和差错。
“围窑烧砖法”
“围窑烧砖法”是基本建设中一项有很大经济价值的值得推广的先进方法。先进生产者、安徽宿县窑厂工人李汉江,在昨天的会上介绍了学习这个方法的经过。他说:谈到烧窑,过去一般是用蒙顶窑和马蹄窑,就是要把做好的砖坯子放到一个固定的窑内,再用煤炭日夜不停地烧,还要随时添炭。窑场只有一个固定地点,每日的产量也就随窑的大小决定,不能任意增加。去年,我们学习和试验平地围窑烧砖法(就是无窑烧砖),经试验初步成功,这种烧砖方法,流行在湖南长沙一带,过去江苏南京与安徽烧窑工人也试验过,因为得不到支持,都没有成功。以致再无人继续试验。1955年,党号召我们增产节约,我们研究只有改变我们的生产方法。随即决定在厂里试行围窑烧砖。无窑烧砖就是坯子码成了,煤也上好了,窑也建成了,等砖出完后,窑也就没有了。大家都感觉到这不是我们的传统烧砖法,不相信这办法能成。后来我们反复研究,找出无窑烧砖的特点是:以煤烧砖,以砖烧煤,只要煤的分量配得恰当,坯子码得好,便能烧出好的砖来。结果,我们试验两窑都成功了。无窑烧砖,可以随建筑工地转移而转移,哪里有基本建设大工地,就可以在哪里做坯子,码起来就烧。因此,可以免除盘窑时间,减少大批的盘窑运费。比方说,在北京西郊要建筑一座办公大楼,若是用平地围窑烧砖法,就可以在西郊工地上做坯子,要多少,烧多少,最多的一次可烧到80万块砖,可以盖三千多平方公尺的房子。它还节约用煤,比原来旧烧砖法降低煤耗50%—70%,并且不影响砖的质量。我希望我的同行都来试一试。
战胜矽肺病的威胁
在昨天会上发言的先进生产者那宝玥,是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所属夹皮沟矿一个先进凿岩小组组长,几年来,这个小组先后推广了湿式凿岩、直线爆破、硬质合金、打大眼、打深眼、单机多巷、循环作业和复式凿岩等八项先进经验,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成功。因此一连四年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那宝玥在会上介绍了推行湿式凿岩的经过。他说:
我们矿山过去是一向采取干式凿岩的。在凿岩的时候,机器打进岩石中,就飞起了很多岩粉。日子久了,这些岩粉就会慢慢随着人的呼吸到了肺里,得矽肺病,不仅不能再坚持工作,如果不及时医治和疗养,还有死亡的危险。过去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凿岩工人,就是怕得这种矽肺病。1951年,党支部和行政领导要我们迅速学习和推广苏联的先进经验——湿式凿岩。这就是在机器中安一根水针,把水喷到岩石上,这样在凿岩时岩粉就飞不起来了。当时,我真是高兴,这时又眼看我们的小组长吴连仲因为得了矽肺病不能到坑下工作了,就更加促使了我要学会湿式凿岩的决心。我就白天黑夜地试验,经过了两个多月,到底把湿式凿岩的技术掌握住了,后来矿里办了训练班,除由技术员讲课外,我也向大家介绍了经验。到1952年,全矿都推广了湿式凿岩,不仅职业病减少了,而且工人出勤率也由过去的60%提高到98%。


第2版()
专栏:

  宝成铁路北段铺轨工程全部完成
从宝鸡起全长一百一十公里,穿过秦岭、七跨嘉陵江的宝成铁路北段铺轨工程已经在四月三十日全部完工。
宝成铁路南段,在五月六日铺轨到距成都478公里处。现在宝成铁路全线还没有铺轨的只剩下九十公里左右了。
宝成铁路北段铺轨架桥的工人为了提前完成铺轨任务,曾经展开了热烈的社会主义竞赛。架桥分队潘若海工班,以一小时五十八分钟架了一孔十六公尺跨度的钢筋混凝土丁字桥梁,创造了全国新纪录。林成柏工班原来半个小时才能卸完一车钢轨,从竞赛展开以后,他们不断改进卸车方法,提高到五分钟就卸完一车,有力地保证了铺轨工程迅速进展。(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北京全面进行工资改革准备工作
北京市正在全面进行工资改革的准备工作。
中共北京市委员会组成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劳动局、工会联合会、计划委员会联合成立了调整工资办公室,负责组织和推行全市工资改革工作。地方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国家机关(包括文教卫生)、农林水利、建筑、市政等系统也都分别抽调干部,成立了调整工资办公室。
这些机构根据全国工资会议所拟订的工资改革方案,按各系统不同行业、工种和部门,分类对工资标准进行了研究和测算,现在正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平衡。北京市工资改革的具体方案预计十日前后可以制定出来,报送中央。在测算工资改革方案中,各系统都结合本市工人工资、生活福利和历年来劳动生产率增长、物价指数变化等情况,作了充分研究和比较。地方工业、交通运输等系统也正在研究制定、修改工人的技术等级标准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龙井茶区采制春茶
屠正峰
我国著名的龙井茶区春茶采制已进入旺季。从西子湖到钱塘江畔,一片绿色的茶山上每天有上千个采茶姑娘在紧张地采摘春茶。
龙井茶区,是由杭州市西湖区的云栖、龙井、茅家埠、金沙港四个乡组成。有三千七百多亩茶园,龙井茶的年产量有五十八万斤,1955年的产量比解放初期提高50%以上,今年产量计划比去年再提高39%。为了加强对茶园生产管理和采制的技术指导,今年龙井茶区的四个乡并成一个龙井乡。现在全乡有一个地方国营龙井茶场;有十二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有十个茶叶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9.5%。
合作化后的龙井茶区掀起了生产高潮。社与社、队与队、组与组广泛地开展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劳动竞赛。茶区以技术推广站为中心,组织了一个技术推广网,训练了二百多农民技术员。茶叶社去年秋茶采摘后,就进行了茶园冬耕、培土、削草、治虫、施肥、修剪等工作。这样保证了今年茶叶增产。如狮子峰、五云山等山北面的一百六十亩茶园,往年常因受冻减产,去年进行冬耕培土、盖稻草保暖、烧烟堆赶霜等措施,现在春茶长得很茂盛,预计今年春茶要比去年同期增产30%。今年女社员在春茶采摘中推广了“留叶采”、“双手采、提手采”等先进采茶技术,使劳动效率提高一倍,而且保证了质量。
龙井茶区的茶叶生产合作社有二十九个炒茶工场,一千六百二十九只炒茶灶,还有三十五架茶叶杀青机和揉捻机。紧张的春茶季节,新装的电灯通宵放明,社员们夜以继日地制茶。梅家坞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在炒茶中还推行了“流水作业法”,按照每个社员的技术特长,分别给他们担任炒青叶、炒二青、炒辉锅、筛茶、烧火等操作,这样炒茶效率由过去每人每日平均炒三斤提高到四斤;春茶开始采摘时茶叶的质量80%以上都达到了特级。
设在龙井茶区的两个茶叶收购站,保证了茶叶的价格,而且免除了销售的麻烦。现在收购站每天要收购上万斤新鲜的龙井春茶,这些茶叶已陆续运往杭州、上海、北京、内蒙古、新疆等地供应广大人民。(附图片)
  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正在采摘新茶
新华社记者 蒋齐生摄


第2版()
专栏:

  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小学教师
  坚持教育工作岗位四十七年
怀着最大的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优秀的小学教师任瑞卿从清光绪年间就开始教学,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47年来,他的学生满布全国各地,现在有的成了技术人员,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农业能手。他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
任瑞卿从二十岁那年开始当私塾教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活里,受尽了地主、豪绅的欺侮和凌辱。
1940年共产党解放了他的家乡,第二年他正式被接受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时候他已经52岁了。虽然环境艰苦,但是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坚持着人民教育事业。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好的教室和安静的环境,一有敌情就得带着学生背着黑板到山沟里上课,晚上就睡在山洞里。
1942年任瑞卿的次子宝鼎和一个侄儿牺牲的时候,他埋了儿子和侄儿的尸体,抹干了眼泪,抑制着内心的悲痛,他对十六岁的三子宝玺说:“哭不能把日本鬼子和反动派哭死,要报仇!”过了几年,他的三子宝玺也就报名参军了。
四十七年来,任瑞卿教过各种各样的书,他教过三字经、百家姓……。辛亥革命以后,他教新学。当时很多人不赞成新学,说旧学深厚,新学浅薄。任瑞卿现在回忆起来,幽默地说:“什么深厚?就是先生教不懂,学生学不懂,这就叫深厚。”他为了提倡新学曾费了很大的力量。后来,他教过小学校的各门课程。现在他虽然68岁了,但仍然在学校里担任历史课的教员。他总是认真备课,从来没有马虎过。为了巩固孩子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他还经常在课外给孩子们讲一些有意义的历史故事。
几十年来经他教育出来的学生,许多人还同他保持着联系,他们经常给他写信,向他表示深切的敬意。不久以前,有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的连指导员给他写来了信,还把慰问团赠送的礼物四盒香烟寄来给他。
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任瑞卿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现在他虽然老了,但是他说:“我过去做的还很少,今后我还要努力,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贡献给我们的后一代”。
(维民)
  任瑞卿 苗地画
傣族青年教师周德俊
二十七岁的傣族青年周德俊,是云南省西双版纳第十二小学(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的教导主任。1952年,周德俊被政府调到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的小呼拉去创办小学,这是一件坚苦的、困难的工作,但是周德俊想:“格朗和哈尼族人民没有文化,从来没有过读书人,如果大家都怕困难,谁也不愿到坚苦的地方去工作,格朗和哈尼族怎么能成为有文化的民族呢?”
周德俊到了小呼拉,把学校建立起来了。但是群众不愿意把子女送到学校来学习,因为在格朗和哈尼族里从来没有过读书人,让子女进学校去念书,他们有许多顾虑:一怕上学要挨老师打骂;二怕读了书会眼瞎、会死(格朗和爱尼族有这样一种迷信传说);三怕读了书以后会变成懒人,不会劳动;四怕读了书识了字会被调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回不来。他们说:读一年书调下山(到孟海),读两年书调到允景洪(自治区首府),读三年书调到普洱,读四年书调到昆明,读五年书调到北京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周德俊耐心地对他们说:办学校给孩子们上学是共产党为了帮助我们兄弟民族懂得文化,发展生产,是帮助我们兄弟民族翻身。经过周德俊的解释,报名的学生虽然有了二十五个人,但到开学那天只来了八个学生,而且都不是原来报名的学生,都是由他们的哥哥来顶替的。
周德俊对于这种情况,一点也不灰心,仍然把书发给他们(在边疆兄弟民族地区,学生入学免交学费,由学校把书籍文具发给他们),教他们读。但是,这使他想到,要使群众毫无顾虑地把子女送到学校来上课,还需要做许多踏实的工作。于是他向群众借了工具,把木头砍来给孩子们做“跷跷板”以及其他的玩具,而且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开辟了一个操场。周德俊这样做,一来给孩子们做了玩具,辟了操场,二来给群众看看读过书的人会不会劳动。群众看见周德俊借工具,砍木头,辟操场,都惊奇地说:“周老师会劳动的。”周德俊又深入到群众中对群众说:“汉人读了书也没有眼瞎,也没有死。”同时,他还用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实反复地向群众进行说服工作,使群众消除了许许多多的顾虑。于是,入学的学生由八个人增加到了五十六个人。
(力言)
  周德俊 王复祥画
一切为了孩子
张玉琴十七岁那年,从吉林榆树县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向人民教育岗位。“就要当老师了,教育孩子成人,该多么有意义啊!”张玉琴那时候这样想。1953年10月底,东北的天气已经冷了。她带着简单的行李坐着大板车到了槐家村。那年学校开学很晚,上课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了。她头天晚上备课到了深夜,第二天早晨带着兴奋而紧张的心情走进了二年级的教室,可是一看,教室完全不是她想像的那样。教室里满地纸屑,有的桌子掉了腿躺在地上,窗台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土。在这样一间乱七八糟的教室里,孩子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笑,乱哄哄地吵着、闹着。这个年轻的姑娘第一次跨进教室遇到这种情况,差一点儿没有哭出来。她用了很大的力量使自己冷静下来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不要闹,我们就要上课了。”可是,她并没有马上讲,必须使教室安静下来才行。可是她刚一弯腰想扶起躺在地下的桌子,不知是谁带头,一哄都跑出教室去了。张玉琴没有立即责备他们,她先拂去桌子上的土,扫了地,再把掉了腿的桌子装上腿。这时候教室的门轻轻地开了,有几个孩子先溜进来,一声不响就动手帮她工作。后来又进来几个孩子,他们跑到她跟前来对她说:“老师,我们来帮助你。”
就这样,她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了师生的感情。张玉琴每天在课余的时间常常和孩子们在一起玩,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家庭访问。经过她的耐心的教育,孩子们逐渐改掉了过去的坏习惯。后来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再也不乱吵乱闹了。
1954年张玉琴被调到了保寿区中心小学分校。有一天,十四岁的学生梁法义来到她的跟前,神色不安,半吞半吐地对她说:“老师,你怎么不上俺家去呢!”她觉得这孩子一定有什么心事。后来一打听,原来梁法义的父亲病了,加上那年闹水灾,家里很困难,父亲打算不叫他上学了。
张玉琴到了梁法义家里,看到他们一家六、七口人,生活很困难。他们对张玉琴说,因为今年闹水灾,地里没收成,梁法义的书念不成了。张玉琴说:“不怕,总能替他想个办法。法义的功课很好,千万不要叫他耽搁了。”于是,她就把自己的钱省下来给梁法义买书买笔,帮助他继续上学。
为了教好孩子,她备课经常到深夜。她在备课的时候那怕有一点疑问也要搞清楚,不懂的时候就请教别的教师。上课的时候,张玉琴不但给孩子们讲道理,还想各种办法用实物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使孩子们每上一课都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冠军)
  张玉琴 苗地画
  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
当姚秀媛最初来到安徽蚌埠市四明巷小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纪律是很不好的,整个班上都是乱哄哄的。上课的时候,许多孩子不举手就随便说话,有的还下位打架,玩耍,不听课。这种情况使她十分苦恼。有一个时候她甚至对孩子们的教育失去了信心;但当她一想到自己是个青年团员的时候,就增加了无限的勇气。她决心要把孩子们的学习纪律改变过来,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于是,她特别注意了孩子们的品德教育。
在课堂上,她通过各门课程来加强对孩子们的品德教育。例如在语文课里学到“米嘉的五分”这一课的时候,她首先让孩子们了解米嘉平时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当他和辽尼亚没有准备好功课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当他偷看了文法而得到五分以后,心里想些什么。接着她批判了学习不踏实的懒惰思想和害处,并且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在学习当中是否有和米嘉类似的情形。由于她的启发,许多孩子说出了过去学算术不动脑筋,光问别人答案;个别孩子还谈到了自己考试作弊的情形,并且懂得了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在课外,姚秀媛也努力进行了一些工作。如对孩子们的家庭进行访问,召开小型的家长座谈会;并且和孩子们进行了个别谈话,深入地了解了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当她了解到许多孩子因为受到旧小人书和听旧词大鼓书的坏影响,而在生活上染上了不好的习气的情形以后,她用一些实例如马小彦是怎样堕落的事情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同时,她选择了一些好书介绍给孩子们读。孩子们对新书有了兴趣以后,便不再去看旧小人书和听旧词大鼓书了。
在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当中,姚秀媛认识到教育孩子不光是老师一个人的力量能作得好的。于是她注意发挥少年先锋队的组织作用,帮助孩子们丰富队日的内容。
她知道做好一个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孩子们新品质的成长,而且要丰富他们的知识,所以她在培养孩子们自觉纪律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搞好学习。
孩子们经过教育,进步是很大的。看到这种情形,她从内心里感到无限喜悦!
这学期姚秀媛已经调到安徽蚌埠市德安里小学作副教导主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培养着祖国的花朵。
(鹿林)
  姚秀媛 苗地画(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