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新化县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事务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组
编者按: 一个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怎样进行管理,它应该设立哪些管理机构,应该有多少脱离生产和不脱离生产的管理人员,才便于组织和领导生产,而又不至于使社员对社的管理人员负担过多的补助劳动日,这在当前许多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里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组的这篇文章,可供这类合作社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作参考。
新化县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个由二十一个初级社合并组成的高级社,全社有1,112户,1,892个劳动力,4,499.72亩水田和1,065.39亩旱地,社里除经营农业生产外,还经营有养猪、烧石灰、烧红砖等副业生产。对这样户多、地多、劳力多、生产项目也多的巨大的集体经济,他们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呢?
一、管理委员会
社员大会是管理社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凡社内重大事务均由社员大会研究决定。社员大会由管理委员会负责召开。为了能及时对社内各种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个社是根据农事季节分段召开社员大会的。但是,由于社里户数多,地区广,集合不便,一般情况下便只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代行社员大会职权。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全社事务由社的管理委员会根据社章和社员大会的决议具体负责管理。管理委员会在社员大会上由社员直接选举产生,是社员大会的执行机关并受社员大会的节制。
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人数,根据社的大小确定;但是根据这个社的经验,人数绝不宜过多。这个社因为是由三个乡二十一个初级社合并组成,开始为了照顾原有骨干情绪,共选举管理委员五十三个,有两个主任,六个副主任。由于人数过多,不仅开起会来不方便,意见很难集中,且各人责任心都不强,即使在几个主要负责人中,也表现互相推卸责任,有半数委员甚至连会议也不大参加。碰到这些问题以后,这个社把管理委员缩减为十七个,主任及副主任人数照旧。但是从现在情况看,人数仍嫌太多。这表现在:①人浮于事,少数委员实际上是“挂名差”。如十七个委员中,除两个主任管理全盘外,两个副主任管理财会工作,两个副主任管理农业技术,一个副主任管理附属企业,一个女副主任管理妇女工作兼文化福利工作,委员中一个管理统计工作,一个管理保卫工作,一个担任总会计,一个是党支部书记,一个是团支部书记(兼任文化福利工作),一个是并社后负责乡政工作的乡长。还有三个委员因未担任实际任务,从来不到会。②同一工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委员负责,结果不仅不必要地增加了对行政管理人员补助劳动日的开支,并且容易形成互相推卸责任。如全社农业技术研究工作由副主任孙立光、曾会启负责领导,实际上两个人都不大负责,互相观望;社的两个主任都是全脱产干部,实际上第一主任伍桂华就很少管社的全盘工作,只做些“打杂”的事。因此,从上述情况看:即使像这样大的社,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人数也只需九至十一人,最多也不要超过十三人。主任、副主任也只需各设一人。这样有如下好处:①容易召开会议,容易集中统一意见,对各种问题能及时作出处理;②骨干力量更集中,使每个较强的骨干,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③能使各有专责,很好地贯彻责任制,并且可以减少补助劳动日的开支。
为了分工分业进行领导,克服一揽子抓的缺点,这个社在管理委员会内设置财务会计、统计、农业技术研究、附属企业、文化福利、保卫等科,具体协助管理委员会领导全社的工作。这样分工是较恰当的。其中特别是财务会计、统计、农业技术研究等科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领导,一定要有强有力的骨干负责掌握。各科业务活动情况是这样的:
(1)财务会计科:这个科既重要、工作又较复杂,由社的副主任担任科长。科内有一个总会计,负责全社总的账目,一个总出纳,负责全社现金的保存和开支及负责同社外订立合同等,一个总保管,负责保管全社还没有分配到队的种子、肥料,并负责组织肥料、种子的调配、供应。另根据原有乡的范围,分片设立三个会计站,除社址所在片只一个会计以外,其余每站都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会计负责所属片各队的账目汇总,出纳负责所属片现金的收入、支出,并且负责汇总工分账。科里每年根据全社生产计划,具体制定财务上的收入计划、支出计划、分配计划、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由管理委员会提交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作为这个科全年工作的依据。这个科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二:一是及时记好账。三个会计站每站分管七、八个队的财务收支、社员往来、社员的投资、预支以及同社外的来往等账目,具体指导各队统计员记账,并且由各队统计员每隔一日将各队上述账项上报会计站,各会计站则将上述账项分队分户整理,造具三份报表向科里做旬报和月报(旬报不报工分账,月报则包括工分账)。科里总会计将旬报或月报审定以后,即留一份汇总为全社账目;一份发还各生产队公布,以便同各户社员的经济手册、劳动手册核对,并便于社员了解和监督财务会计工作;一份送管理委员会,使之能及时了解全社各生产队各户社员出工和投资、预支等情况,指导工作。二是加强成本核算,监督生产投资、组织资金的供应,满足生产对资金的需要。农业生产投资多少由管理委员会作出决定以后,财会科即根据各队作物面积及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成本指标,算出各生产队需要的生产成本,了解各队已经有多少种子、肥料,社员能自投多少,还缺多少,然后由财会科负责组织供应。对养猪、烧石灰、烧红砖等附属企业,则首先由各个企业根据管理委员会对本企业的生产要求,作出所需成本、劳动力的计划,由财会科根据如下原则具体负责审核:①需要生产多少;②所需劳动力和农业劳动是否有矛盾、如有矛盾则首先必须服从农业上的要求;③资金是否有来源;④成本是否过高。审核后即向管理委员会提出具体意见,由管理委员会研究处理。至于社员预支现金,则由各户社员作出全年的预支计划,由管理委员会统一审定后,即交财会科根据管理委员会审定的各户预支计划,具体掌握这笔开支。通过以上办法,也就使资金能有计划地、正确地得到使用,不致造成浪费或资金上的混乱。
(2)统计科:科里只有一个科长具体负责,另有一原有乡文书协助工作。这个科主要任务是及时统计全社生产上的各种数字。首先由生产队的统计员每隔一天将全队生产进度、完成了那些生产任务、付出多少劳动日以及积肥施肥等情况,填表上报,然后由科长汇总整理。管理委员会就可以从这些数字上,及时了解全社各队的生产情况,指导生产。
(3)农业技术研究科:这个科由社的副主任担任科长,由各个生产队推选出一个既熟悉农业技术又容易接受先进经验的社员为技术员,也就是这个科的科员。科里根据农事季节召开会议,研究改进耕作技术,每次开会的时候都吸收老农参加。会后即由各生产队的技术员分头去执行,科长则负责检查。推广外地的先进经验,社里先要作重点试验,试验成功后再普遍推广。为了改进这个科的工作,他们采用了如下办法:一是及时总结本社已经采用的各种先进技术,吸取经验教训。二是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去年以来曾派各队技术员到县学习两次,派三个技术员到专署技术训练班学习一次,主要学习如何种双季稻、种马铃薯以及如何使用新式农具等。学习回来以后就在科里组织讨论,然后到各队传达。三是外出实地参观,如去年九月派副科长刘洪美到醴陵、科长孙立光到湘乡,参观双季稻,学习种植双季稻的技术。
(4)附属企业科:由社的副主任李其远担任科长,负责领导养猪场、红砖厂、石灰厂、运输队及基建队的工作。最近养猪场已经另成一个单位。养猪场设有主任具体负责,下设两个分场,每个分场四个饲养员,各设一组长负责领导各场的饲养工作。每个饲养员定额喂肥猪30头,喂母猪15头。现有165头肥猪和16头母猪。计划今年喂到一千头猪,业务正日益扩大,因此,实际上养猪场另设机构也是必要的。红砖厂、石灰厂都是根据社的生产任务逐月作出具体计划,交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即由科长负责组织生产资料的来源及负责推销等,各厂均设有组长或经理具体领导生产。运输队实际是临时性的组织,只在烧石灰时负责运煤炭到灰山及将石灰运出,平时参加社内农业生产。基建队由农业兼手工业的如木匠、篾匠、石匠、泥水匠共四十二人组成。根据社内需要由队长负责排工,没有手艺做的时候即参加社内农业生产,如向社外包工,由队长负责接头,工钱交社作为投资。
(5)文化福利科:由社的副主任及团支部书记担任科长,具体负责领导下述工作:一是业余学校,全社有二所业余中学,每生产队有一所业余文化学校,另外,每队还设有流动扫盲组,帮助小孩多不便离家的妇女学习。二是文娱室,有业余剧团、宣传小组、并且负责组织社员的体育活动。三是卫生室,全社已经成立一所卫生室,由县卫生院介绍了一个医生驻社诊病。四是农忙托儿所,全社设有农忙托儿所一个,另外拟在每生产队再设立托儿小组,现在已成立五个小组。
(6)保卫科:由原有乡的民兵中队长担任科长,各生产队内指派一政治上可靠的社员(一般均为民兵分队长,其中有党员五人,团员十五人),担任保卫员,也就是这个科的科员,由科长具体负责领导,每半月开一次碰头会,每月开一次会进行总结,各生产队的保卫员则负责领导本队民兵,保卫社内生产。
二、生产队
生产队是具体组织社员生产的基本单位。社内生产的好坏,直接决定于生产队工作的好坏。这个社共有二十二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多的七十多户,一般五十户左右,少的三十多户。除正副队长外,队内设有一个统计员,负责本队生产情况的统计及各种账目的记载,一个保管员负责保管本队的农具、种籽、肥料等。为了便于生产,便于排工计工,根据队的大小,队内还分成若干生产小组,每队三到五个组,每组约十五户左右,有正副组长,副组长一般即本组的记工员。
生产队究竟以多大为宜,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根据这个社的经验,生产队不宜太小,太小了不仅队内在劳动使用上、生产技术上以及生产资料的搭配上均有困难,对生产不利,且划队太多,也不便于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但是也不宜太大,这个社是依据如下条件决定的:一是社员居住情况。如居住较集中,可以把队划大点,否则集合较困难,不便领导。这个社的第十生产队共七十一户,均住在一个院子里,集合很方便,故划为一个队,十九队社员居住分散,故队较小,全队只三十二户。二是原有合作化基础及骨干条件。如果原有合作化基础较好,骨干较多,队大点可以领导得起来,否则可小点,如第八队大都是1953年就入了社的老社员,觉悟较高,骨干多,因而全队有六十二户,生产也还搞得有条不紊,第十八队只三十五户,但是大都是由单干直接入了高级社的社员,觉悟较低,骨干少,因而经常出现出工不齐或生产质量差等现象。但是在实行包工、包产、包成本的生产责任制的时候,这个社感到目前农业上仍是手工劳动的情况下,六、七十户的队如作为承包单位又嫌大了点,因为以队为单位实行包工包产后,就必须由队长加强检查验收制度。但是六、七十户的队,田亩分散,劳力多,全队劳力出一天工,队长需花上大半天甚至一天才能验收完,因为手工劳动,不仅需逐丘验收,有时一丘田内由几个劳力完成的工作,还要多验收几处才能发现问题。这就势必影响队长不便参加生产,也不便于领导生产。因此这个社今年确定包工包产到组,生产小组则适当合并,如八队由五个生产小组并成三个组,作为承包单位。据研究,如作为包工包产的承包单位来看,在当前手工劳动的情况下,生产队一般以四十户左右为宜,这样,社员一天的劳动只需一个早晨或当天黄昏时候,就可验收完,既可及时确定各个社员所得劳动日(每天工作须经验收合格后,才给予劳动日),又不致妨碍队长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
生产队长的人选,对一个队的生产是否搞得好,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社一开始就很重视这个问题。全社各个生产队长一般都由原有初级社的社长或副社长担任。根据这个社的经验,生产队长一般应该具备下述条件:一、熟悉农业技术。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否则不仅不能及时抓住季节安排时间,也无法根据队内劳动力适当安排各个劳力的时间。二、大公无私。否则,在排工中容易出现将轻活排给自己,而不注意很好地安排现有贫农中某些缺劳力户的时间,并且容易出现贪污、浪费公共财物等现象。如第七队队长曾锡文因为有些自私自利,春节的时候就挪用了社里准备购买肥料的五元钱。这个队生产也搞得不好,队长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指挥不起来。三、要有一定的文化。这个社的二十二个生产队长中只第十五队队长没有文化,什么事都要依靠别人,连运用劳动定额也感到困难。因此,在确定队长人选的时候,也应适当注意到这点。
一个队的生产活动,完全由队长负责指挥。队长则依据全社的生产计划及统一的工作定额具体安排本队的生产。因此,要搞好一个社的生产,特别是大社的生产,必须一开始就要周密地作好全社的生产计划,劳动定额定酬标准,才能使生产队在安排农活上能根据社的计划作出本队的计划及在计算劳动报酬上有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生产队的主动性和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并且可以减少评工分的麻烦和避免某些队闹本位多评工分的现象。队长在根据全社计划安排本队的生产中,不仅要作出本队的全年计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详细作出各季各段的具体计划。排工中则根据各项农活的定额标准,尽量采用将农活包给个人实行个人计件,或包给集体,实行个人计件的办法。这样既避免了评工的麻烦,又能充分发挥社员劳动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在进行生产中还必须注意随时修正劳动定额,因为情况的变化常常影响到定额不准,而且,由于初次实行劳动定额,有的本来就未定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直接影响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社成立了劳动定额修改小组,每队选出一个有中上劳力、生产技术较好、思想觉悟较高的社员为组员,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财会科科长)刘云仙担任组长。如某队社员反映某项农活定额过松或过紧的时候,即首先由这个队劳动定额修改小组的组员实地试验,然后根据自己试验结果报告组长,再由组长召集会议讨论批准,如讨论中有不同意见,再由组长亲自到这个队再次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最后确定是不是修改。
管理委员会对生产队的领导,主要采用了如下办法:一是管理委员会具体分工,分三个片掌握,各片由一个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召集,管理委员间一天开一次碰头会,汇报本片各生产队的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根据生产需要,每隔三、四天或七、八天各片召集队长碰头,汇报和研究生产情况。每隔四天全社碰头一次,将各片生产情况及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以便及时对各种问题作出处理。二是确定重点队,全社确定三、八、十四、十六等四个生产队为重点队,并且由副主任兼任八队队长,任何工作都先在重点队试行,创造经验,再推广到其他各队。
三、监察委员会及其他
监察委员会是社员大会的辅助机构,负责检查、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其所属一切机构的业务。监察委员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这个社共十一个监察委员。从目前看,十一个委员是适当的,因为:一、社建成不久,如果委员人数太少,全社田亩及各队之间田亩界限不易弄明白,不便检查生产;二、十一人分工检查全社生产,尚须二天才能检查完,如人数太少,则检查时间将太长。选举监察委员应该注意如下条件:一、必须是为人正派大公无私的社员,二、凡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及所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均不得当选为监察委员,三、监察委员中一定要有懂得财会工作的人,或有一、二个能算得清账的人参加,以便能对财会工作进行监察。这个社的监察委员中一般均文化低,算账不清,以致对检查财会工作很感棘手,目前主要只负责生产上的检查。他们对全社生产采用如下办法进行检查:平日分三片分工负责检查,一般每三天检查一次,每隔半月全体监委开会汇报,并且立即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作出处理。凡遇较大的生产运动或一个生产段落末尾,即由全体监察委员集体检查,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出处理意见。对各种问题作处理的时候,都注意掌握如下原则:(一)必须掌握真实情况,任何问题都要弄得实实在在。(二)不讲情面。监委主任刘炳才说:“我们一切从维护公共利益出发,绝不讲情面。监委会成立不久,有五个管理委员和生产队长私自把社里的煤担回去烧了,我们当即作了处理,并即在社内的‘生产快报’上公布。由于不讲情面,第一炮就打响了,从此以后监委会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为了便于监察工作的进行,凡管理委员会开会,监察委员有权列席参加,了解他们对各种工作的决议,以便根据他们的决议去检查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但监察委员会开会,管理委员无权参加。
这个社由党支部负责政治工作,没有另设政治工作的机构。全社目前共有六十一个党员,各队根据党员多少,共组成十一个党小组。支部每月开一次生活会,一次学习会,学习党的政策文件。此外,每个生产队都确定一个专人负责各队政治工作,有的是党员付队长担任,没有党员的队则由支部指定政治可靠、工作积极、有鼓动能力的人担任,主要在队内负责宣传鼓动工作,如组织读报及出黑板报、快报等。
这个社对社的工作人员的待遇,是这样确定的:两个社主任、正副支部书记、监委会正副主任、统计科长、及财会科的会计、出纳、保管、会计站的会计、出纳等实际工作人员均系全脱产,社主任全年240个劳动日。其余190—230个劳动日。社的副主任除妇女副主任外,均为半脱产,每人全年120个劳动日。生产队长除兼职的外,每人全年补助50—70个劳动日,队内统计员补助50—60个劳动日,队内保管员20—30个劳动日,生产小组及副组长(兼记工员)均补助其占本组全年劳动日1%的劳动日。此外,养猪场主任全年补助80个劳动日,红砖厂经理补助50个劳动日,监察委员根据其检查时间确定,每检查一天补助0.5个劳动日。以工估算全年共需支出劳动日13,124个,如按全社全年计划共做292,281个劳动日计算,则社内管理人员的劳动日开支占全社全年总劳动日数的4.5%。但是其中有一部分社的工作人员是由原有乡的工作人员担任,他们现在仍保持了原有薪给,社里只按上述原则补足其劳动日,如果将这些乡的工作人员的薪给不计算在内,则全社全年实际共需支出劳动日约12,000个,仍占全社全年总劳动日数的4%。从上述情况看,社内管理人员待遇的开支是很大的。然而这笔开支完全可以而且应当缩减,因为:第一,有些职务均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负责,这是不必要的;第二、有些职务补助劳动日太多,如全社主要负责人中,除应有一个社主任、一个党支部书记全脱产外,其余支部副书记、监委正副主任等都可以不必全脱产。目前社员对这点反映很多,说他们事情做得少,工分得的多,有的并且要求召开社员大会修正。但是对财务会计等实际工作人员的待遇,以及养猪场主任、红砖厂经理、石灰厂组长和生产队长以下骨干所补助的劳动日,一般认为尚较恰当。依据上述情况,如将全社工作人员职务及其待遇合理地加以调整,全社作为社内工作人员待遇的劳动日开支,可以减少到占全社全年总劳动日的3%以下。


第2版()
专栏:

西藏人民的又一件大喜事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从祖国首都北京通到拉萨的航空线的胜利通航,是值得西藏全体僧俗人民兴奋的大喜事。这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大胜利,也是西藏交通运输建设事业中的又一伟大胜利。
解放前,我们西藏地区的交通非常落后,大山大河不但阻碍着我们和祖国内地的联系,而且也阻碍着西藏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互相往来。但是,解放后的短短几年中,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进藏人民解放军和汉族工人兄弟帮助我们在1954年修通了从拉萨通到祖国内地的康藏和青藏两条公路,去年又修通了拉萨到日喀则,日喀则到江孜、帕里的公路,今年帕里到亚东的公路也通车了,从黑河到阿里的公路也试线通车了。这些公路的修筑,大大改变了西藏地区的交通面貌,密切了西藏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对西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从祖国首都北京到拉萨的航空线也试航成功了,这将会更进一步加强西藏和祖国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西藏人民和祖国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团结,对发展西藏的各项建设事业,也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以上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对西藏人民的关怀。我们西藏人民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光明幸福的前途。我们西藏人民今后应当更好地和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和工作干部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而努力,并以此实际行动来报答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
这里,我代表西藏全体僧俗人民,向参加试航工作的全体人员致敬,感谢他们克服一切困难,为西藏人民办好事的工作精神。(新华社拉萨26日电)


第2版()
专栏:

建设新西藏事业中的伟大胜利
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今天,北京—拉萨航线试航成功了,祖国的飞机可以在西藏高原上降落起飞,这是打破世界航空历史的伟大胜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建设新西藏事业中的又一新成就,是我国人民、西藏人民可以引为骄傲的事情!
历史上的反动派和野心家们,曾把西藏辽阔的天空污蔑为航空界的“禁区”,污蔑西藏美丽的山川为“穷山恶水”。但是,在今天,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不但修通了地面上的公路,同时也打通了西藏通向祖国首都北京以及通向祖国其他各地的空中道路,更加缩短了西藏同祖国各地的联系。
这一胜利,是从事航空工作的同志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付出智慧、辛勤劳动的结果。这里,我谨向参加试航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这一胜利,是发生在西藏最美丽的季节——日光明媚、花木并茂、欣欣向荣的五月。在这个月里,我们欢呼了许多胜利,如: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成立,各地少年儿童们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年们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等等。所有这些胜利,都雄辩地说明了西藏的工作实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胜利鼓舞着西藏人民更加有勇气、有信心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沿着“团结、进步和更加发展”的道路前进。可以预料,今后令人兴奋的事情更多,西藏人民将充满信心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华社拉萨26日电)


第2版()
专栏:

克拉玛依发现两条河
这个探区的用水困难将获解决
克拉玛依石油探区附近找到了两条河。这两条河将使这个探区的用水困难得到解决。塔尔不特河每天可以产水十五万多立方公尺,包乎图河每天可以产水四万多立方公尺。这两条河距离探区二十五到四十五公里。
克拉玛依探区从去年开钻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地面水,钻凿的几口水井不但水量小,而且都是苦水。探区每天钻井和职工需用的大量的水都要从一百多公里以外去运输,所以常常因水供应不上,使钻井工作停顿。这两条河不仅可以充分供应钻探工程、职工生活和绿化探区的用水,而且还可以供应将来向油田大量注水时足够的用水。(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延长油矿提前完成五年原油生产任务
延长油矿在五月二十二日提前十九个月零七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油生产任务。这个油矿今年投入生产的油井,比去年增加了12.5%。为了增加原油产量,采油工人和技术人员经过集体研究,认真推行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四月间,有一口井采取了油顶爆炸的措施以后,原油产量超过了三月份产量的十倍以上。
经过钻探工人的努力,分布矿区周围的许多钻机的钻进效率也不断提高,使得好几口油井提早投入了生产。地质人员根据苏联专家建议的找油井位置的方法,最近找到了一口储油非常丰富的油井。这口油井在五月八日已经投入生产,当天的油产量就超过了延长地区所有生产井日产量总和的两倍。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第一座地球物理仪器制造厂成立
中国第一座专门制造勘探石油用的地球物理仪器的工厂二十六日在西安命名成立。
这个工厂的厂长韩其信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个工厂的前身是石油工业部的一个地球物理仪器修造所,主要是作试制研究工作的,去年才开始了小量生产。今年扩建为工厂以后,它的主要任务是大量生产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同时进行新产品的试制研究工作。他说,这个工厂今年计划生产的重要仪器,包括有人们称为“石油地质工作者的眼睛”的全自动井下电测仪,用人工地震方法寻找地下储油构造的地震仪,以及石英丝重力仪、井径仪等二十多种。今年他们还准备试制自动地面电测仪、天然气测井仪等。
韩其信说,为了适应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需要,今后这个工厂还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争取在两三年内,把全国石油系统所需的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生产任务全部担负起来,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仪器制造厂。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汉水有鱼苗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一条“水苦”不长鱼苗的河流,但是现在证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五月十日到十四日,湖北省水产部门组织的一个调查队,在汉水上游老河口附近水面安装十二部绠网进行试捞的结果,在五天时间以内捞得鱼苗四十多碗。捞获的鱼苗中,草鱼占50%,鲢鱼占30%,青鱼等占20%。
十日,这个调查队还在老河口附近的一只渔船上,发现了渔民捕获的十斤到三十斤的大草鱼亲鱼(有卵的鱼)三尾,证明目前有许多亲鱼正在上游寻找产卵场所。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拉萨通讯

飞行在“世界屋脊”上
新华社记者 宗子度
二十六日早晨,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上空,一架草绿色的大型运输飞机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掠过朵朵朝霞,从东向西迅速地飞行着。
操纵这架飞机的飞行员,领航员,通讯员,机械员和坐舱里的每一位乘客,都穿着厚厚的皮飞行衣,戴着深蓝色氧气面罩。高度表的指针,指出飞机是在六千五百公尺的高空中飞行。机翼下面错综环列、尖锐突起的雪峰,看起来就像要擦着飞机的翅膀,坐舱里的加温炉不断地散发出暖气,玻璃窗的边缘结满了粒粒冰花。
这架来自祖国首都——北京的大型运输飞机,在这以前已经在祖国的土地上飞行了好几千公里。它飞过了烟囱林立的城市,飞过了许多广阔的绿色原野和农田。闪耀着蓝色波光的青海湖,早已被丢到飞机的后面;浮动着片片湿云、地面呈土黄色的黄河发源地,转眼之间就从机翼下面掠过;巴颜喀拉山的风云,没有能阻挡住这架雄鹰;飞越长江源流——通天河,只像是跨过了一条蜿蜒狭窄的黄色带子。现在,它正继续鼓动着刚劲的翅膀,飞向西藏高原的心脏——拉萨。
能够驾驶和乘坐第一架从北京通航拉萨的领队机,自由地飞行在“世界屋脊”上,怎能叫人不格外的激动和兴奋呢!尽管这时候高原上空的气流,像潮水一样猛烈地冲击着机身和机翼,螺旋桨发出巨大轰鸣,但人们仍禁不住掀开氧气面罩把嘴巴凑到对方的耳朵上大声说话。有的互打手势,写纸条,互相传告欢愉的心情;有的人把脸孔紧紧地贴到玻璃窗上,贪婪地欣赏着高原壮丽的景色。
这时候,晓雾逐渐散开,从坐舱右边的玻璃窗里透射进来明亮的阳光。西藏高原雄伟的面貌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机翼下面,无数晶莹耀眼的银色山峰和雪田、冰川凸露在漂荡不定的云海之上。许多雪山边缘,移动着黑色的牦牛群。海拔四千多公尺的高寒地带,生长着绿色的农作物。在前天晚上,这里下过雨雪,阳光透过从地面上升起来的水蒸气,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色彩。
来不及仔细欣赏高原的风光,飞机已飞到了唐古拉山区上空。这里由于受太阳热辐射强烈和崎岖山岭扰动的气流的影响,气流很不稳定,云量在一个小时里就变化两、三次之多。正如一个气象工作人员所说的,天气是奇特的,在已往的书籍上也没有记载过。飞越唐古拉山区是北京—拉萨航空线上的一道险关。飞行员一拉操纵杆,飞机抬头上升。领航员根据多次校订过的飞行地图,准确地校正了航线,向着这道险关猛勇前进。
预料中的困难出现了。每秒三四十公尺速率的高空风和汹涌的垂直气流,把飞机吹得上下颠簸,实际的飞行速度显著减低。飞行员两手紧紧地压在驾驶盘上,用力地保持着飞机的平衡,终于,穿过了唐古拉山区,顺利向拉萨前进。飞机进入了辽阔的藏北草原,这里再也没有触目惊心的险山深谷了。从驾驶室广阔的玻璃窗望出去,起伏的草原伸展到远远的天边。草原上放牧着成千上百的牦牛。湖泊和溪流的旁边,排列着牧民们的帐幕。
在藏北草原上空这样平稳地飞行,并没有持续多久,飞机越往南飞,地形越加高耸,十多分钟后视线又被念青唐古拉山脉中崛起的山峰挡住了。飞机摇摇机翼,钻进了狭长的山谷里。航线两侧的雪山,有的高达七千三百多公尺,傲岸地耸立着,俯瞰着飞机的脊背。航线上又浮游着暗淡的乌云,机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着地执行自己的工作任务。当飞机安全通过念青唐古拉山口时,前面不远,山峰环绕下的开阔草原,就是拉萨附近的机场了。


返回顶部